宜昌六中七年级导学案语文第一单元编号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昌六中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编号001

学习时间:第一|、二周 2010年9月

学习内容:第一单元《在山的那边》

编写人:付菊红审核人: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

3、深入理解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的象征手法及蕴含的人生哲理。重难点:

1、对于“山”与“海”,“我”小时候和今天的理解有何不同?

2、为什么“我”爬上山顶后看到的山“铁青着脸”?

方法指津: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新知预习(基本知识、基本训练):

1、查字典解决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写在书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感情。(写在书上)

新知学习(自主探究、拓展延伸):(参见课后研讨与练习)

1、探究诗中的“海”、“山”与“爬山”小时候与今天蕴含着什么意思,即象征了什么?(写在书上)

2、联系上下文,品味诗中“痴想”、“诱惑”、“枯干”、“铁青着脸”、两处“是的”句的含义及好处(写在

书上)

3、课文中的“山”与杜甫哪句诗中的“山”含义相似吗?

4、写“我终于见到了大海”或“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是怎样处理的”练笔

课内练习(当堂练习、课内小结):

做语文《课堂作业》第一课

当堂检查(当堂检查、及时批改)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9分)

痴.想()隐.秘()凝.成()喧.腾()瞬.间()

yòu huò( ) qīng chè( ) huàn xiǎng( ) hǎi cháo( )

2、给形近字组词(9分)

喧()渲()暄()枯()估()沽()菇()咕()怙()

3、体会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⑴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⑵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4、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5分)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5、体会诗句的意义,回答问题:(17分)

⑴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⑵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3)诗中的"海"、"山"长大前后,与“爬山”各蕴含着什么意思?

(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5)“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6)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

(7)为什么山顶所见的山“铁青着脸”?

(8)本文主旨?唐朝何人与作者有相同的理想?何以为证?

(9)“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与课文哪句意思相近?

6、选词填空(2分)

(1)只有抱定坚定的----------(信心、信念),理想才能变为现实。

(2)想不劳而获无疑是------------(痴想、幻想)

7、据课文填空(6分)

(1)在山的那边,是海!(2)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3),夜夜奔来、(4)本文的体裁是,作者是。

8、仿写(2分):

(1)海在喧腾——海在远方为我喧腾——我听见海在远方为我喧腾(鹰在飞翔;鱼在游泳)

(2)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时架在河上的桥梁。(请浓缩《在山的那边》内容进行仿写)(2分)

9、比较阅读韩东《山民》(4分)

小时候,他问父亲/“山那边是什么”/父亲说“是山”/“那边的那边呢?”/“山,还是山”/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他只能活几十年/所以没等到他走到那里/就已死在半路上/死在山中

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到他死的时候/儿子就长大了/…………他不再想了/儿子也使他很疲倦/他只是遗憾/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选自《青春》1982年8期)

(1)你认为山民是一个怎样的人?

(2)本文主旨何在?

10、写“我终于见到了大海”或“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是怎样处理的”练笔(2分)

1.2略3.⑴"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⑵"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4.略5.⑴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⑵"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3).海,前是想象中的开阔世界,今是理想境界;山,前是自然界中的山,即封闭的现实世界,今是重重艰难险阻。“爬山”比喻艰苦奋斗。(4).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5).对理想的渴望;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6)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7)“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8)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会实现。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9)最后一节6、信念、痴想7、8、略9、(1)悲观、保守、愚昧、只想不做(2);《山民》所表现的则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一个群体乃至一个民族冲破闭塞走向开放,摆脱狭隘步入宽广博大的强烈渴望,以及在这个过程的种种艰难与困惑。“山民”有走出群山的渴望,当他从父亲那里知道“山那边”“是山”,“那边的那边”“还是山”时,他感到“疲倦”。“山民”渴望见到“海”,然而“海”又“十分遥远”,因而感到“遗憾”,于是只好把美好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显然,诗所揭示的是社会由僵稳状态转入变革开放过程中人们普遍的复杂心态。诗人把握了变革时代的整体真实,表现了一个民族艰难起飞时急欲改变现状的躁动不安。尽管实现理想的漫长的过程使他感到“遗憾”,但其中也分明流露了在对“祖先没有象他一样想过”的惋惜中产生的自己生逢其时的慰藉与欣喜。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树立起理想就能产生实现理想的精神力量,则是一条真理。10、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