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技术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db4223c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f.png)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一、炮制方法和技术1.炙炒:通过火炙材料,使其变色或变形,以改变其性能和药效。
2.火炙:利用明火直接炙烤中药材,使其外观黄褐、表面起泡。
3.焙烘:利用火烘或沙烘中药材,使其温热、内敛。
4.灸熨:利用艾条燃烧对患部或穴位进行灼热刺激,以起到温通、散寒的作用。
5.炒煮:采用沸水或温水煮中药材,以炖煮药材,提取有效成分。
二、炮制对中药品质的影响1.改变药性:通过炮制改变中药材的颜色、质地、气味、味道等特性,使其具有特定的药性。
2.改善稳定性:炮制后,中药材中的一些化学成分会发生转化,使其更加稳定,降低药材的变质率。
3.增加疗效:炮制后,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会发生改变,使其具有更强的疗效。
4.减少毒副作用:一些药材经过炮制处理后,可以减少其毒性或副作用,提高其安全性。
5.方便用药:经过炮制处理后的中药材,其性状更加适合于制剂的加工、制成。
三、炮制中的常用药材1.附子:经过炙炒后,能够激发其热性,增强温阳补益的功效。
2.人参:经过蒸制后,能够使其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肺的功效。
3.甘草:经过炙炒后,能够使其甘草酸的含量减少,增强其补益脾胃、化痰止咳的功效。
4.当归:经过炙炒后,能够增加其补血活血的功效。
四、炮制的注意事项1.炮制器具:炮制时要选择合适的器具,炙炒要使用铁锅、卤炉等,火炙要使用明火或草灰,煎煮要使用陶瓷锅或煲炖等。
2.温度控制:炮制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引起药材的变质或烧焦。
3.时间控制:炮制中要控制好时间,过长或过短的时间都会对药材的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4.应用领域:炮制方法和技术应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炮制目的进行选择和应用,不同的药材可能需要不同的炮制方法。
5.炮制前后的对照:炮制过程中应定期对比炮制前后的药材外观、性状等进行对照,以掌握炮制效果。
总而言之,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的是中药材的炮制方法、对中药品质的影响等内容。
了解中药炮制学的重点,对于提高中药品质、研发中药制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材的炮制PPT课件
![中药材的炮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e9d12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e.png)
这一时期有两方面的主要成就:一是对零星的 炮制方法方法进行了归纳,形成了较系统的炮 制通则;二是逐渐增加了一些炮制方法,现代 的炮制方法至代大多出现。这一时期是炮制技 术形成时期。
【功效】生用散瘀血,消痈肿。熟用补肝肾,强筋骨。 【主治】瘀血所致的经闭、肾.虚腰痛。近用于扩宫引产。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生津。
【主治】中气不足的体虚倦怠、食少便溏;气血 双亏的面色萎黄、头痛.心悸。
4烫 5煅 6淬 7炙 (1)蜜炙:款冬花 (2)醋炙:元胡 (3)酒 (4)姜汁炙 (5)盐水炙 (6)油炙
3 清代
对某些炮制作用有所发挥,炮制品种有所增 多,是炮制品种和技术进一步扩大应用时期。
4 现代
建国后各省市陆续出版了本地中药炮制规范, 同时国家药典也收载了炮制品种,并制定了中 药炮制通则。
1979年我国高校《中药炮制学》试用教材出版, 1985年出版了第二版,1996年出版了规划教材。
七五、八五期间将首乌、草乌等40种饮片列为 国家研究课题,取得了显著成果。
.
款 冬 花
【功效】化痰,降气。 【主治】用于各种咳嗽,常与紫菀同用。本品为
.
治咳常用药。“十方有九”《本草经疏》。
水火共制
1煮 (1)清水煮 (2)醋制:元胡 (3)酒醋同煮 2蒸 (1)清蒸 (2)酒蒸 (3)醋蒸
.
【来源】为罂粟科(Papaveraceae)植物延胡索 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的干燥块茎。
淫羊藿
来源:小檗科(Berberidaceae) 植物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S. et Z.)Maxim.、淫 羊藿E. brevicornum Maxim.、柔毛 淫羊藿E. pubescens Maxim.、巫山 淫羊藿E. wushanense T. S. Ying或 朝鲜淫羊藿E. koreanum Nakai的 干燥茎叶。
中药炮制技术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技术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炮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848d44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6.png)
中药炮制技术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炮制方法中药炮制是指将中药材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包括炮制、制曲、制丸、制剂等,使其达到理想的药理活性。
炮制是中药炮制技术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炮制处理,可以改变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增强中药的药理作用,降低或消除中药材的毒性,提升药效,改善药物的滋味等。
本文将介绍中药炮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炮制方法。
一、基本原理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加热、蒸馏、煎炒、浸泡等炮制工艺,改变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使其达到理想的药理活性。
其中,加热可以使中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蒸发,从而降低中药的毒性;蒸馏可以使中药材中的有机酸、酮等成分挥发,提高中药的药效;煎炒可以使中药材中的蛋白质、多糖等成分凝固,增强中药的稳定性;浸泡可以提取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增强中药的药效。
二、常用炮制方法1. 炒制法炒制法是指将中药材放入炒锅中,用小火慢慢炒制,使其变色、香气四溢。
这种方法常用于炮制一些木质类的中药材,如陈皮、杜仲等。
炒制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根据中药材的性质和炮制的要求而定。
2. 煨制法煨制法是指将中药材加水煮沸后,用小火慢慢煨炖,使其变软烂。
这种方法常用于炮制一些根茎类的中药材,如人参、黄耆等。
煨制的时间和水量需要根据中药材的特性而定。
3. 炙制法炙制法是指将中药材放入火上烤炙,使其外层变得焦黑。
这种方法常用于炮制一些块茎类的中药材,如白术、山药等。
炙制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控制好,以免过火损失中药的有效成分。
4. 炮制法炮制法是指将中药材放入炮制罐中,用文火炮制,并配合不同的炮制剂,如盐、酒、醋、蜂蜜等。
这种方法常用于炮制一些动物性的中药材,如鹿茸、牛黄等。
炮制的时间和火候需要根据中药材的特性和炮制的要求而定。
5. 浸泡法浸泡法是指将中药材放入溶剂中浸泡,使其溶解并提取有效成分。
这种方法常用于炮制一些植物的根、茎、叶等部位的中药材,如黄芩、白蒺藜等。
浸泡的时间和溶剂的选择需要根据中药材的特性和炮制的要求而定。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特点有哪些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特点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ef6c84a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9.png)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特点有哪些中药材炮制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学中的一项独特技术,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炮制工艺的目的在于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增强药物疗效,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便于调剂和制剂,以及纯净药材、利于贮藏等。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净制净制是炮制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环节。
它主要是通过挑选、风选、水选、筛选、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碾、撞、抽、压榨等方法,去除药材中的杂质、非药用部位以及变质失效的部分,使药材达到纯净的标准。
例如,在处理巴戟天的时候,需要先将其木心去除,因为木心非药用部分,且无药效,去除后能提高药材的纯度和质量。
又如麻黄,其根和茎的药效不同,通过净制将根和茎分开,分别入药,能保证药效的准确性。
净制的特点在于其操作的细致性和对药材质量的严格把控。
这一环节虽然看似简单,但却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细致的观察力,以确保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的同时,不损失有效成分。
二、切制切制是将净制后的药材切成片、段、丝、块等一定规格的饮片,以便于后续的炮制和调配。
切制的方法有多种,如切片、切段、切丝、切块等,切制的工具包括切药刀、镑片机、刨片机等。
切制的规格和形状通常根据药材的性质、质地、用药要求和临床需要来确定。
例如,质地疏松的药材如陈皮、桑白皮等,适合切成宽丝;质地坚硬的药材如黄柏、杜仲等,适合切成薄片;而全草类药材如益母草、麻黄等,则适合切段。
切制的特点在于它能够增加药材的表面积,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和煎煮。
同时,切制后的药材便于调配和制剂,提高了药材的使用效率。
三、炒制炒制是炮制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根据炒制时使用的火候和程度不同,可分为炒黄、炒焦、炒炭三种。
炒黄是将药材炒至表面微黄或能嗅到药材固有气味为度。
如炒决明子,能缓和其寒性,增强其润肠通便的作用。
炒焦是将药材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
中医的中药炮制技术
![中医的中药炮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a8e3d1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7.png)
中医的中药炮制技术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中药炮制技术是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药炮制技术是指将中药材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使其符合药用要求并发挥最佳疗效的过程。
本文将从中药的炮制目的、中药炮制的方法以及中药炮制技术的演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炮制的目的中药炮制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中药材的性质、提高药物疗效,并增加中药的稳定性和储存性。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药效:通过炮制,可以增加中药材的活性成分含量,提高药物的疗效。
例如,对于一些使用根茎或者木质部分的中药材,炮制可以破坏其中的纤维素等难以消化的成分,提高药物的溶解度,从而加快药效的释放。
2. 去除有毒成分:有些中药材含有一定的有毒成分,经过炮制可以减少或去除这些有毒成分,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例如,对于贝母这一中药材,经过炮制可以降低其中的皂苷含量,减少对人体的刺激性。
3. 提高稳定性:许多中药材在长期保存过程中容易受潮、发霉等,通过炮制可以去除水分,降低杂质含量,提高中药材的稳定性,延长保存期限。
二、中药炮制的方法目前,中药炮制的方法主要包括炙炒、炒制、炖煮、蒸制、晒干等。
不同的炮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中药材,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炮制方法。
1. 炙炒:炙炒是指将中药材放置在火上进行烘烤,使其表面微焦。
这种方法可以改变中药材的性味,增加其气味特性,提高药效。
2. 炒制:炒制是指将中药材放置在锅中炒热,通过炒制的过程改变中药材的颜色、性质和味道,以增加药效。
例如,生姜经过炒制后,可以去除其中的寒凉性,使其更适合用于温热类病症的治疗。
3. 炖煮:炖煮是将中药材与适量的水一起煮沸,保持一段时间后取出。
这种炮制方法常用于煎煮中药方剂,可以提取出更多的有效成分,加强药效。
4. 蒸制:蒸制是将中药材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通过蒸汽的作用改变中药材的外观、性质和味道。
蒸制可以增加中药材的渗透性,提高药效。
5. 晒干:晒干是将中药材晒至充分干燥,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种类有哪些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种类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36eaeb9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a.png)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种类有哪些中药材炮制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医疗、调制、制剂的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的性质,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炮制工艺的恰当运用,不仅能提高药材的药效,降低其毒性和副作用,还能方便储存和使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药材常见的炮制工艺种类。
一、净制净制是中药材炮制的第一道工序,主要是去除药材中的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以保证药材的纯净度。
常见的净制方法包括挑选、风选、水选、筛选等。
挑选是指通过人工挑选,去除药材中的杂质、霉变品、虫蛀品以及非药用部位,如去除根类药材的芦头、皮类药材的粗皮等。
风选则是利用风力将药材中的杂质、轻质部分与药材本体分离。
比如,去除蒲公英、紫苏子等药材中的杂质。
水选是将药材放入水中,根据药材和杂质在水中的沉浮程度不同来去除杂质,或者洗去药材表面的泥土、盐分等。
筛选是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对药材进行筛选,以分离出大小均匀、符合要求的药材。
二、切制切制是将净制后的药材切成一定规格的片、段、丝、块等,便于后续的炮制和调配使用。
切制前,药材通常需要经过软化处理,使其质地变软,便于切割。
常见的切制规格有薄片(厚度 1-2mm)、厚片(厚度 2-4mm)、斜片、直片、段(长度10-15mm)、丝(细丝2-3mm,宽丝5-10mm)、块(边长 8-12mm)等。
切制的方法包括手工切制和机械切制。
手工切制对药材的损伤较小,但效率较低;机械切制效率高,但可能会对药材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三、炒制炒制是将药材置于锅中加热,并不断翻动,使其达到规定的程度。
炒制的目的是增强药效、缓和药性、降低毒性、便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等。
炒制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
清炒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炒黄是将药材炒至表面微黄或鼓起、爆裂,透出香气,如炒决明子、炒莱菔子等。
炒焦是将药材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如焦山楂、焦神曲等。
炒炭是将药材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如地榆炭、槐花炭等,炒炭后药材的止血作用增强。
中药的炮制技术如何提升药效
![中药的炮制技术如何提升药效](https://img.taocdn.com/s3/m/f58f852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3.png)
中药的炮制技术如何提升药效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这一技术历史悠久,对于提升中药的药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中药炮制可以通过净制来提升药效。
净制就是选取药材的药用部位,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比如,麻黄的茎能发汗解表,而根能止汗,在炮制时就需要分开使用。
又如,莲子心和莲子肉的功效不同,通过净制可以使药物更加纯净,提高药效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炮制中的切制也对提升药效意义重大。
将药材切成适当的片、段、丝、块等,可以增大药物与溶剂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例如,天麻质地坚硬,若不切制而直接入药,有效成分很难煎出。
切成薄片后,煎煮时有效成分就能更充分地释放,从而提高药效。
中药炮制中的炒制是常见且重要的方法之一。
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
清炒又有炒黄、炒焦、炒炭等不同程度的炒制。
比如,炒黄可以使药材中的成分易于煎出,增强疗效。
如王不留行,炒至爆花后,能更好地活血通经、下乳消肿。
炒焦能增强药物消食健脾的作用,如山楂炒焦后,消食导滞作用增强。
炒炭则能增强止血作用,如地榆炒炭后,止血效果更为显著。
加辅料炒能改变药物的性能,从而增强药效。
例如,用麸炒白术能增强其健脾燥湿的作用。
因为麸皮具有健脾和中的功效,与白术共同炒制,能协同增效。
用砂炒鸡内金,可以使鸡内金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增强其健胃消食的作用。
炙法也是中药炮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包括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等。
酒炙能引药上行,增强活血通络的作用。
比如,大黄生用泻下力猛,酒炙后能缓和泻下作用,并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
醋炙能增强药物入肝经的作用,还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性。
如延胡索醋炙后能增强止痛作用。
盐炙能引药入肾,增强补肾作用。
如杜仲盐炙后能增强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
姜炙能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的作用。
如竹茹姜炙后,增强了降逆止呕的功效。
蜜炙能增强润肺止咳、补中益气的作用。
中药炮制学ppt课件
![中药炮制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d04d6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5.png)
整理版课件
31
(二)湿热法
水火共制法,常用的方法有蒸法、煮法、火单
法、提净法等。该类方法相对来说,加热温度较恒 定、受热较均匀,易控制火候等,但时间应根据需 要灵活掌握。
如:何首乌——蒸时间短——便溏、腹痛、腹泻等
桑螵蛸、天麻等——蒸时间太长——上水,难以干燥 川、草乌——煮时间短——难去毒 杏仁——时间短,水量少——不能杀酶保苷等
(降低其挥发油含量) 改变药性 ▪ 蒲黄生品――性滑,活血行瘀止痛
蒲黄炭――性涩,止血
整理版课件
17
三、增强药物疗效 ▪ 1. 增强煎出,提高疗效
(1)植物种子类 (2)矿物类 (3)动物类 ▪ 2. 减少损失,保存药效
某些含苷类成分的药物,如黄芩、杏仁等。 ▪ 3. 辅料协同,增强疗效
黄芪-生品-补中益气 蜜制-补气作用
1.汉代以前 炮制的出现,最早只是个别或简 单的炮制原则,无具体方法。
如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炮制的医方 书如“止血者燔发”、
2.汉代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 著。对有毒药物炮制方法与机理作一定的解释。
整理版课件
8
3.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开创了药物生熟异用 学说。
4. 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将零散的炮制方 法进行了第一次归纳总结。并增加了许多炮制方 法。
▪ 苦、酸、咸性寒凉,属阴――趋向沉 降,作用向下、向内――潜阳、收敛 、清热、降逆、渗利、泻下等。
整理版课件
23
1.“生升熟降”。如:莱菔子 2.“酒制升提”。如:黄柏 3.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气味和质
地,转化其升降浮沉,使药物更好地 适应临床用药的要求。
整理版课件
24
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 醋制-归肝经、蜜制-归脾经、
中成药炮制技术
![中成药炮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1d2b76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0.png)
中成药炮制技术中成药炮制技术是中药制剂的重要环节,旨在改变生药的性质和药效,以适应临床治疗的需要。
以下将详细介绍各种中成药炮制技术。
1.净制技术净制技术主要是对生药进行清洗、挑选、筛选等操作,以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提高药品的纯度和质量。
常见的净制技术包括挑选、清洗、风选、筛选等。
2.切制技术切制技术是将净制后的生药进行切割、切片、切段等操作,以制备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半成品。
切制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后续的炮制和制剂过程。
3.炒制技术炒制技术是指将切制后的生药置于炒锅内,以适宜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炒制,以改变生药的性质和药效。
炒制技术可以促进药物成分的释放和转化,增强药物的疗效。
4.炙法技术炙法技术是指将切制后的生药置于炙炉内,以适宜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炙烤,以改变生药的性质和药效。
炙法技术可以增强药物的补益作用,同时也可以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5.煅法技术煅法技术是指将切制后的生药置于煅炉内,以适宜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煅烧,以改变生药的性质和药效。
煅法技术可以促进药物成分的转化和释放,增强药物的疗效。
6.蒸煮燀法技术蒸煮燀法是指将切制后的生药置于蒸煮器内,以适宜的温度和时间进行蒸煮或燀制,以改变生药的性质和药效。
蒸煮燀法可以促进药物成分的转化和释放,增强药物的疗效。
7.炼法技术炼法技术是指将切制后的生药置于炼药锅内,以适宜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炼制,以改变生药的性质和药效。
炼法技术可以促进药物成分的熔化和转化,增强药物的疗效。
8.复制法技术复制法技术是指将已经经过初步炮制的生药再次进行炮制,以进一步改变其性质和药效。
复制法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药品的质量和疗效。
9.制霜法技术制霜法技术是指将生药经过加工制成霜剂,以改变生药的性质和药效。
制霜法技术可以促进药物成分的转化和释放,增强药物的疗效。
同时,霜剂还可以提高药物的渗透性和吸收效果。
10.发酵法技术发酵法技术是指将生药与某些微生物一起置于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发酵培养,以改变生药的性质和药效。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有哪些新突破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有哪些新突破](https://img.taocdn.com/s3/m/94a8743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0.png)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有哪些新突破中药材炮制是我国传统的制药技术,它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材炮制工艺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材的炮制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突破,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炮制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1、微波炮制技术微波炮制是利用微波能对中药材进行加热处理的一种新技术。
与传统炮制方法相比,微波炮制具有加热均匀、快速、高效等优点。
它能够在短时间内使中药材内部达到所需的温度,从而有效地杀灭微生物和虫卵,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
例如,在对黄芩的炮制中,微波炮制能够更好地保留黄芩苷等有效成分,提高药材的质量。
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它以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作为萃取剂,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对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
这种技术具有选择性高、提取效率高、无污染等优点。
在对丹参等中药材的炮制中,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取丹参酮等有效成分,提高药材的药用价值。
3、生物发酵技术生物发酵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对中药材进行炮制的一种方法。
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多种酶类,这些酶类可以分解中药材中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更易吸收和利用的小分子物质。
例如,在对神曲的炮制中,通过发酵可以使神曲中的淀粉酶活性增加,增强其消食和胃的功效。
二、炮制工艺的智能化发展1、智能监控系统在中药材炮制过程中,引入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炮制的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并根据预设的工艺要求进行自动调节。
这不仅能够提高炮制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还能够减少人为因素对炮制质量的影响。
例如,在中药饮片的炒制过程中,智能监控系统可以精确控制炒制的温度和时间,确保饮片的质量符合标准。
2、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中药材炮制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总结出不同药材的最佳炮制工艺参数。
中药炮制的十种方法
![中药炮制的十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dc5f2f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b.png)
中药炮制的十种方法标题:探索中药炮制的十种方法: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简介:中药炮制作为中医药领域中重要的环节,通过一系列独特的制备方法,将草药转化为可口服、易吸收、疗效明显的药物。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药炮制的十种方法,既包括传统技艺的继承与创新,也融合了现代科技的应用,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了解中药炮制的视角。
1. 炮制方法:炮制是中药加工的关键步骤之一,它可以改变中药的性质和功效。
这里将介绍传统炮制方法如炙、焙、煅等,以及现代炮制技术的发展。
2. 炒制方法:炒制是一种常见的炮制方式,其目的是减轻草药的毒性、增强疗效。
本节将详细介绍传统的炒制方法和现代炒制设备的运用。
3. 煮制方法:煮制是中药炮制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通过将草药与水煮沸,提取出药物成分。
本节将深入讨论水煎和滚煮两种主要煮制方法的原理和技巧。
4. 蒸制方法:蒸制是一种常见的炮制方式,以蒸汽将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挥发出来,达到提纯和疗效增强的目的。
本节将介绍传统蒸制方法和现代蒸制设备的应用。
5. 酒制方法:酒制是一种将草药与酒精浸泡的炮制方式,通过酒精的溶解能力提取草药的有效成分。
本节将探讨酒制的原理和常见的酒制药物。
6. 曝制方法:曝制是一种利用阳光和风的力量进行干燥炮制的方式。
本节将介绍曝制的过程和适用于曝制的一些草药。
7. 包扎方法:包扎是将草药用纱布或棉布包裹起来,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炮制。
本节将详细介绍包扎的原理和在制备一些特殊草药中的应用。
8. 焙炒方法:焙炒是一种利用焙火进行炮制的方式,通过掌握火候来提高草药的疗效和稳定性。
本节将探讨传统焙炒的方法以及现代焙炒技术的应用。
9. 研磨方法:研磨是将草药研磨成粉末,以便于制剂调配和服用。
本节将介绍传统研磨方法和现代研磨设备的应用。
10. 综合应用:本节将总结前面所讲述的各种中药炮制方法的特点,并探讨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在中药炮制中的结合,以及其在中医药传承和创新中的重要性。
观点与理解:中药炮制是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瑰宝之一,而现代科技的应用为中药炮制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实践价值。
中药炮制的知识
![中药炮制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995b7c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16.png)
中药炮制的知识
五大类中药的炮制方法是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和其他制法。
具体如下:1.修制:主要指纯净药材、粉碎药材、切制药材。
纯净是采用手工或机械挑、筛、
簸、刷、刮等方法,去掉泥土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粉碎是采用捣、碾、研、磨、锉等方法,改变药物外形,使其符合调剂、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
切制是采用手工或机械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成片、段、丝、块等各种形状,以便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和药物的调剂使用。
2.水制: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
常用的水制法有漂洗、浸泡、闷润等,目的是清洁药物,软化药物,调整药性。
3.火制: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
主要有炒、炙、煅、煨等方法。
炒是将药物置锅中不断翻动,以便于粉碎加工,并具有缓和药性的作用。
炙是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能改变药性,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
煅是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药物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
煨是用湿面粉或湿纸包裹药物,置热火炭中加热的方法,可减少烈性和副作用。
4.水火共制:用水又用火的炮制方法。
主要有蒸、煮等。
蒸是利用水蒸汽和隔水加热药物,有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的作用。
煮是将水或液体辅料同药物共同加热,可增强疗效,减低副作用。
5.其他制法:制霜、发酵、精制、药拌。
其目的是改变药物原有性能,增加新的疗效,减少毒性或副作用。
中药炮制技术适宜技术
![中药炮制技术适宜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5fdb78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6d.png)
中药炮制技术适宜技术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的重要环节,其技术要求严谨。
炮制技术的适宜与否直接关系着中药的药效和质量。
下面将从炮制工艺、适宜环境和器具等方面阐述中药炮制技术的适宜技术。
一、炮制工艺的适宜技术1. 熬制技术炮制中药的第一步是熬制,其炮制的适宜技术包括火候的掌握、时间的把握和炮制过程的监控。
熬制时,应根据中药材的性状和用途,掌握好火候,做到用火不大不小、时间不短不长。
在熬制过程中要不断观察中药材的变化,注意调整火候,避免焦糊或煮烂。
2. 研磨技术炮制中药后,需要对中药材进行研磨。
研磨的适宜技术包括研磨时间、力度和研磨器具。
对于不同种类的中药材,研磨的时间和力度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研磨器具的选用也很关键,要选择适宜的研磨器具,确保研磨效果和研磨的均匀程度。
3. 蒸馏技术有些中药需要经过蒸馏才能达到炮制的目的。
在蒸馏过程中,需要控制好蒸馏时间和温度,确保中药材的有效成分不受破坏。
还需要注意蒸馏器具的选择和清洁,避免其对中药材的污染。
二、适宜的环境1. 温度和湿度炮制中药需要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
过高或过低的环境温度都会对中药的炮制产生影响,甚至使中药材变质。
保持炮制环境的适宜温度和湿度非常重要,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通风、控温、调湿等。
2. 空气质量炮制中药的环境空气质量也需要保持适宜。
干净的空气有利于中药材的炮制和质量保证。
在炮制的过程中,要避免烟尘、异味等影响炮制的空气污染。
三、适宜的器具1. 炮制器具在炮制中药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器具,如熬制锅、研磨器具、蒸馏器具等。
这些器具的选用和保养都对炮制的效果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需要选择适宜的器具,并且在使用完后要进行及时的清洁和消毒。
2. 包装器具炮制完成后的中药材需要进行包装,包装的器具也需要选择适宜的。
器具的材质、结构和密封性都会直接影响中药材的贮藏和保鲜效果。
中药炮制技术的适宜技术涉及炮制工艺、环境和器具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确保中药材的制备和质量。
中药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a98385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0.png)
中药炮制方法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将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使其适合于药用的一种技术手段。
炮制方法的不同,会直接影响中药的药效和用药效果。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炮制方法。
首先,我们来说说煅制。
煅制是一种通过火热处理中药材的方法,目的是去除杂质、增加药材的药效。
煅制的过程需要掌握好火候和时间,火候过大会导致中药材变质,火候过小则不能达到煅制的效果。
煅制的方法有干煅和湿煅两种,干煅是将中药材直接置于火炉中炙烤,湿煅则是在炙烤前先用水泡软中药材,然后再进行炙烤。
煅制后的中药材质地干燥,质地更加坚硬,药效也更加显著。
其次,是炒制。
炒制是利用炒锅对中药材进行炒烤的一种方法。
炒制的目的是增加中药材的气味和药效,使其更易于入药。
炒制的火候和时间同样非常关键,需要根据中药材的特性来掌握。
一般来说,炒制后的中药材颜色会更加鲜艳,气味更加浓郁,药效也更加突出。
另外,还有炙制。
炙制是将中药材置于火炉上烘烤的一种方法。
炙制的过程需要控制好火候和时间,以免烤焦或者烤不透。
炙制后的中药材外表会呈现出一定的焦黄色,质地更加干燥,药效也更加明显。
最后,是熬制。
熬制是将中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熬煮的一种方法。
熬制的时间需要根据中药材的特性来掌握,有的中药材需要长时间熬制,有的则只需要短时间。
熬制后的中药材会逐渐软化,药效也会逐渐释放到水中,形成中药汤剂。
总的来说,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不同的炮制方法会直接影响中药的药效和用药效果。
因此,在进行中药炮制时,需要严格掌握好炮制的方法和技巧,以确保中药的质量和药效。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中药炮制技术解析
![中药炮制技术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b62bb6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1.png)
中药炮制技术解析中药炮制技术解析中药炮制技术是指把鲜草药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处理,使它们能够适合于中药的应用。
中药炮制技术历史悠久,不同的地域和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炮制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炮制技术的原理和分类。
一、中药炮制技术的原理1. 去除有害物质中药炮制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去除草药中的有害物质,比如苦味、辣味等。
其中,苦味主要是苦草药中的多种黄酮类成分,对人体有刺激性,同时也会影响草药的口感。
辣味主要来自辣草药中的辣椒素成分,同样也会影响草药的口感。
通过炮制技术,可以有效去除苦味和辣味,从而改善草药的质量和口感。
2. 促进药效中药炮制技术还可以促进药效,比如炮制黄芪可以提高其免疫调节和免疫增强作用,炮制人参可以提高其活血化瘀和滋补作用。
通过炮制技术,可以使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从而增强其药效。
3. 杀菌防腐中药炮制技术还具有杀菌防腐作用。
由于草药在采摘、运输和储存等过程中容易受到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污染,因此需要经过一定的处理以防止草药变质和腐败。
通过炮制技术,可以彻底杀灭草药中的微生物,从而保持草药的质量和新鲜度。
二、中药炮制技术的分类1. 晒干晒干是中药炮制技术中的一种最为基本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将鲜草药放置在阳光下或者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这样可以除去水分,防止微生物的繁殖。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具有毒性或者不能加热的草药。
2. 熏制熏制是将鲜草药暴晒后,将其熏制,以去除苦味和辣味。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苦味较重的草药,比如黄芪和阿胶。
3. 蒸制蒸制是将鲜草药加入锅中,加热至一定温度后蒸制。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制作一些贵重的草药,比如红枣和蜜枣。
4. 炮制炮制是将鲜草药进行烘干后,再加上一些特殊的辅料进行炮制。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具有毒性的草药,比如附子和乌头。
总之,中药炮制技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大大提高草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以确保草药的质量和功效。
中药炮制方法和流程
![中药炮制方法和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0a0972e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22.png)
中药炮制方法和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的炮制(自修)
![中药的炮制(自修)](https://img.taocdn.com/s3/m/1e4b393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f.png)
煅制的目的
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 煎出有效成分。
蒸煮的目的
软化药物,降低毒性,改变药 性。
其他技术
发芽、发酵、制霜等,根据药 物性质和临床需求选择适当的 炮制方法。
04 辅料使用与配方设计
辅料种类及功能介绍
酒
常用作炮制辅料,能活血通络 、祛风散寒、行药势、矫臭矫
味。
醋
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 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 等作用。
不合格品处理措施
重新炮制
对于不合格品,应重新进行炮制 处理,直至达到质量要求。
降级使用
在不影响药效和安全性的前提下, 可考虑将不合格品降级使用。
销毁处理
对于严重不合格或无法重新炮制 的药材,应进行销毁处理,防止
流入市场。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
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提高炮制工艺水平
不断完善质量监控指标和检测方法,提高 监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设备选型依据和建议
1 2
依据炮制需求选择设备
根据中药材的炮制需求和工艺要求,选择适合的 炮制设备。
考虑设备性能和价格
在选型时,要综合考虑设备的性能、价格、耐用 性等因素。
3
参考行业标准和规范
可参考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选择符合要求的炮 制设备。
设备操作规范和维护保养
制定设备操作规程
针对不同类型的炮制设备,制定 详细的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步骤
水分含量
测定药材的水分含量,以确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以 确保炮制后药效不受损失。
取样方法和检测流程
取样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或定点取样的方式,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检测流程
按照质量标准对样品进行检测,包括性状观察、杂质检查、水分测定、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等步骤。
中药炮制技术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技术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55e42b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d.png)
中药炮制技术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技术是指将中草药通过一系列炮制工艺进行加工和处理,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一种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药材的挑选与贮藏:根据中药的性味归经理论以及临床应用要求,选择适宜的药材,同时要求严格对药材进行贮藏,保证其质量。
2. 清洗与去杂:将药材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不洁物,保证药材的干净程度。
3. 曝晒与烘干:有些药材需要经过曝晒或者烘干处理,以保证药材的干燥度和储存质量。
4. 切割与粉碎:将药材进行切割或者粉碎,以便于后续的煎煮或提取。
5. 煎煮与浸泡:根据药物的性质,采用煎煮或者浸泡的方式进行药材的提取,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
6. 过滤与浓缩:将药液进行过滤,去除杂质,然后将药液进行浓缩,使药液的浓度增加。
7. 蒸馏与提纯:对提取得到的药液进行蒸馏和提纯,以得到纯净的药物。
8. 干燥与粉末化:将药物进行干燥,以去除水分,并将药物研磨成粉末,以便制成丸剂、散剂等剂型。
中药炮制技术在传统中医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中药的药效和疗效,并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中药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7abb4e4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9.png)
中药炮制方法中药炮制是指采用特定的加工方法,对中草药进行处理,以提取药材的有效成分,并改善药材的质量和药理作用。
中药炮制方法多样,各有特点,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炮制方法。
一、炙炒法炙炒法是指将药材加热至一定温度进行炙炒,以增加药材的药效。
常用的炙炒药材有黄芪、白芍、制附子等。
其步骤如下:1. 准备好相应的药材和炒锅。
2. 将炒锅加热至适当温度,一般为热锅冷油,然后放入药材。
3. 快速翻炒,持续加热一段时间,直至药材出现特定的颜色和香气。
4. 关火待凉,放入干净的容器中待用。
炙炒法能够去除药材中的湿气,增加药材的质地和气味,提高药材的功效和稳定性。
二、蒸制法蒸制法是指将药材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以改变药材的性味和药理作用。
常用的蒸制药材有人参、冬虫夏草、枸杞等。
其步骤如下:1. 准备好相应的药材和蒸锅。
2. 将药材放入蒸锅,加水至适当高度,盖上锅盖。
3. 打开蒸锅的火源,用中小火蒸煮一段时间,具体时间根据不同的药材而定。
4. 关火待凉,取出药材,晾干后存放。
蒸制法能够使药材柔软开化,增加其药效,提高吸收利用率。
三、煮制法煮制法是指将药材放入煮锅中用水煮沸,以提取药材的有效成分。
常用的煮制药材有黄连、雄黄、白术等。
其步骤如下:1. 准备好相应的药材和煮锅。
2. 将药材放入煮锅中,加入足够的水,使药材完全浸没。
3. 火源调至中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煎煮一段时间,具体时间根据药材的不同而定。
4. 关火,待凉后滤出药液,去除渣滓。
煮制法能够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并去除不需要的物质,增强药材的药理作用。
四、曝晒法曝晒法是指将药材暴露在阳光下进行干燥,以提高药材的保存性和药效。
常用的曝晒药材有地龙、阿胶、决明子等。
其步骤如下:1. 准备好相应的药材和晾晒场所。
2. 将药材均匀地摊放在晾晒场所,注意避免污染和混杂。
3. 暴露在适当的阳光下,定时翻动药材,使其均匀受热。
4. 待药材完全晾干后,收集存放于干燥通风的容器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以前的三本炮制专著
书名 作者 成书年代 载药 主要特点和贡献
雷公 雷 南北朝刘 300 种 炮炙 学攴 宋时代 论 439 炮炙 缪希 明代 大法 雍 种
修事 张仲 清代 指南 岩 232 种
1.总结当时的炮制成就。2. 创建炮制新方法,概括炮制 作用。3.运用辅料炮制药物。 1.总结归纳“雷公炮炙十七 法”2.提出药物贮藏保管方 法 1.系统叙述各种炮制方法。 2.进一步深化炮制理论
一、基本概念 1.中药炮制
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 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 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药物自身性质
川乌——水煮 马钱子—砂烫 藤黄——豆腐煮 斑蝥—米炒 半夏、天南星—辅料(如甘
草、白矾)
毒性药物
2.中药炮制学
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 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历史上对炮制原理的解释: 如炒炭止血——红见黑止。 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等 现代部分已研究清楚药物炮制的原理: 如醋制延胡索、煮川乌、草乌、附子等。
2.改进炮制工艺
科学、简单工艺———— 机械化、标准化。程控化
3.制定饮片质量标准
系统、规范、科学、客观、现代 根据饮片的特点,制定具体检测项目。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概述
中药行业三大支柱:药材、饮片和成药。 药材——饮片——中成药——患者——康复。 汤药 中药饮片是连接原药材与临床应用的不可缺少 的中间环节。
中医用药的特点 主要有二个,一个是复方,另一个是炮制。 药材经炮制后入药,可根据临床需要制备 不同炮制品,以适应不同的病症。药材通过 炮制产生饮片。虽然饮片和成药都能直接用 于临床,但因为饮片更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 灵活加减的要求,所以,目前饮片仍是中医 用药的主要形式
现代使用的方法宋代大都已出现,至今仍沿用 的很多。
金、元、明时期——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药物炮制,最初多着眼于解毒,后世逐渐注意 到药物经炮制处理后功效的变化。 1.金元以来,对中药炮制的作用,逐步有了 理论上的归纳总结。 2.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荃》中着重说明中 药炮制前后的归经去向,使炮制理论进一步完善。 在操作上,提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 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的论述。在炮制方法分 类上,提出三类分类法,即水制、火制、水火共制。
3.酒的发明与应用
丰富了用药经验,酒作为辅料被应用 于炮制药物,充实了中药炮制内容(辅料 制)。此时,为中药炮制形成具备了条件。
4.陶器的发明与应用
如砂锅、陶罐等烹饪器和储存器的发明 为 早期中药炮制的蒸法、煮制尖、煅制法以及 存放中药汤剂等创造了必要 的工具条件。 陶器的发明与应用,丰富与拓展了炮制的 内容。
3.明代缪希雍所著《炮炙大法》,是第二部炮 制专著。该书收载了439种药物的炮制方法,其内 容除部分载自《雷公炮炙论》外,大部分是当时的 具体炮制方法,并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纳为“雷公 炮炙十七法”。
清代--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 1.清代受元明炮制理论的影响,把一些炮制 原则推广到其他药材,使炮制品种不断增多。但亦 有学者对某些药物制法是否妥当提出不同看法。 2.张仲岩所著《修事指南》为清代的炮制专 著(第三本炮制专著)。该书收录药物232种。基本内 容多取自《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但作了进 一步的归纳、整理。并在《本草蒙荃》所载炮制理 论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如“吴茱萸制抑 苦寒而扶胃气,猪胆汁制泻胆火而达木郁,牛胆汁 制去燥烈而清润……”等。
炮制理论——中医理论,并结合现代科技。 如炭药止血、延胡索醋制增强止痛作用。 工艺——原理清楚,可改进工艺。 如川、草乌等。 规格、标准——南、北差异或标准不客观。 如阿胶等。 方向——现代化、机械化、程控化。
二、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 1.探讨炮制原理
炮制原理: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 作用。 在一定工艺条件下,药物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 理化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药理作用改变和这些 作用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炮制方法作 出一定的科学评价。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在各药项下列 “炮制”项,并在附录中列有“中药炮制通则”专 篇。是国家级的炮制标准。
炮制通则中,按炮制操作顺序分为净制,切制和炮炙; 在炮制中又分为17种炮制方法。
2.全国中药炮制规范:颁布于1988年,作为暂 行的部颁标准,但未真正实行。
3.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 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为部颁标准(行业 标准),对饮片的外观、片型、净度、水分等加以 规定。 4.地方特色的《炮制规范》:中药炮制具有 传统性、地域性、经验性的特点,全国各省、市、 自治区、直辖市大多制订了具有,作为各地饮片生 产、经销部展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
药物——火——酒——陶器 1.起源于用药实践 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为了服用药物, 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洗净、劈开、打碎、 用牙齿咬成碎粒等,这样就产生了中药炮制的萌芽 (净制、切制)。
2.火的发现是中药炮制形成的关键
火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逐步从生食过渡到熟 食。一些制备熟食的方法被应用于处理药物,使其 也有了生、熟之分,如炮、烧等。产生了中药炮制 的雏形(火制)。 据《说文》载:“炮,毛炙肉也。”段注: “毛炙肉,谓不去毛炙之也。” 《说文》:“炙,炙肉也,从肉在火上。”
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
依法炮制: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 制;国家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01.12.1执行)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目前药品生产、使用、 检验的基本法规,中药饮片的炮制必须按照以上有 关规定执行。
三、炮制学特点
1.对单位味中药进行炮制,临床用药是复方 甘草(生、蜜炙品)、厚朴(生、姜炙品) 2.是工艺课,实践先于理论 白术(生、炒焦)、黄芪(生、蜜炙品) 3.直接观察效果不容易 4.炮制工艺要求依法炮制
四、中药炮制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理论指导——中医药理论。 2.质控——理化、薄层、含测等。 3.应用——制剂、调剂等。 4.发展——与相关学科以及边缘学科间的联系,如 分子生物等。 因此,中药炮制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2.汉代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 著。对有毒药物炮制方法与机理作一定的解释。
3.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开创了药物生熟异用 学说。 4. 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将零散的炮制方 法进行了第一次归纳总结。并增加了许多炮制方 法。 5. 刘宋时代雷敩的《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 部炮制专著。
6.唐代药王孙思邈把炮制提到一个更高的地 位,称“药有烧炼炮炙,生熟有定……顺方者福, 逆之者殃。”这种认识被历代医药学家奉为临床用 药的准绳。 7.唐代苏敬等修定的《新修本草》是世界最早 的药典,首次规定惟米酒、米醋入药。将炮制内容 列为法定内容。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1.春秋战国至宋代——中药炮制技术的 起始和形成时期。 2.金、元、明时期——炮制理论的形成 时期。 3.清代——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 时期。 4.现代——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春秋战国至宋代——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 形成时期。
1.汉代以前 炮制的出现,最早只是个别或简 单的炮制原则,无具体方法。 如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炮制的医方 书如“止血者燔发”、
现代——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1.文献与炮制方面: 历代炮制文献以及炮制经验的整理和总结。 现代炮制经验基本沿用明、清的理论和方法,由于遵循 不同,经验不同,各地方法不太一致。 2.教学方面: 各地相继建立中医院校,中药专业中将中药炮制列为 专业课之一,为炮制的继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科研方面: 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期间, 相继对100多种中药的炮制原理或炮制方法进行的相关研究, 促进了中药炮制的发展。目前已知的部分的药物的炮制原理, 即是该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