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
常用的贸易条件有3种不同的形式: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衡量一国的贸易所得。
计算公式
贸易条件(NBTT)=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X100%
收入贸易条件(ITT)=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出口商品的数量指数*100%
单因素贸易条件(SFTT)=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出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指数*100%
双因素贸易条件(DFTT)=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出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指数与进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之比*100%
以一定时期为基期,先计算出基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并作为100,再计算出比较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
然后以之与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如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交换效益劣于基期。
举例:
假定某国净贸易条件以1950年为基期,即为100。
到1990年,该国出口价格指数下降5%为95;进口价格指数上升10%,为110。
那么,这个国家1990年的净贸易条件为:
N=95/110×100=86.36
这表明该国从1950年到1990年的40年间,净贸易条件从1950年的100下降到1990年的86.36。
1990年与1950年相比,贸易条件恶化了13.64。
影响因素:影响贸易条件的因素有很多,这里只分析影响贸易条件的几个主要的同时也是比较直观的因素。
1)、进出口商品需求
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变化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从而影响贸易条件。
对于某一种商品而言,影响它的需求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但我们这里分析的主要是一国总的进出口商品的需求情况。
根据宏观经济学原理,决定一国进口需求的主要因素是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一国出口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国外的经济发展水平。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对于小国而言,经济的增长并不会导致贸易条件的变化,而对于大国,在超逆贸易增长的情况下,该国的贸易条件在经济增长(及出口贸易增长)的同时会不降反升,得到改善,而在其他情况下,该国的贸易条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者说恶化。
2)、进出口商品市场组织
这是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供给情况来影响贸易条件的。
当进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组织情况发生变化时,如某一种商品的供给厂商减少时,会增加现有厂商的垄断力量,从而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会带来商品价格上升的可能,从而有带来贸易条件下降的可能(此时指这种商品对该国而言是进口品)。
本文在这里假定进出口商品的市场组织情况处于一种动态的均衡之中。
3)、汇率
汇率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来影响贸易条件;一是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名义价格而影响贸易条件。
但根据宏观经济学的知识我们知道,汇率本身是由进出口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来决定的,并且汇率的波动从短期来看会影响进出口商品价格,但从长期来看汇率是要回归的,一国的汇率不可能长期偏离其均衡位置,因此从较长期来看,汇率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是近似中性的。
同时由于本文所考虑的是中国的情形,而中国目前实行的汇率政策是对美元的盯住汇率制,其实质为一种固定汇率制,所以本文在进行实证分析时不考虑汇率这个影响因素。
4)、进出口商品构成
贸易条件恶化论观点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初级产品而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品,与前几个因素不同,这个因素改变的不是某个或某些进出口商品的价格,而是进出口商品的种类构成和比例构成。
由于决定贸易条件的是出口商品加权平均价格和进口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因此当进口商品或出口商品的构成情况发生变化时,即使各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发生变化也会改变进口商品或出口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从而改变一国的贸易条件。
但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进出口商品构成情况的变化只是一国产业结构变化所导致的一个结果而已,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本文不直接分析进出口商品的构成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我们转而分析一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中国贸易条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按照上述分析,本文模型中考虑的变量有三个:第一个变量是贸易条件指数M,它是本模型的回归子。
第二个变量是GDP,它是作为模型的回归元,本文采用的是实际GDP指数。
第三个变量是产业结构指数PRO,这个产业结构指数指的是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划分的初级产品和工业品的产量比值。
所以本模型是一个三变量回归模型。
相应措施
经济的增长和GDP增加的同时一定会带来贸易条件的恶化。
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贸易条件恶化并不是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必然恶果,它只是由于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落后于经济的增长,落后于世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速度。
普雷维什从出口的需求弹性角度论述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必然性是不合理的。
从资料来看,并没有证据表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慢于发达国家具有必然性。
中国是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大国,无论与发达国家还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有更大的出现贸易条件恶化的可能性。
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考虑,以下几种情况的出现极有可能会导致中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出现贸易条件的恶化。
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增加教育和科研的投入,对企业的研发给予支持。
在教育和科研的投入中,特别是教育费用的投入中要注意调整各项教育支出的比例安排,引导教育结构发生变化。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成绩喜人,但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却远远落后,这大大限制了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已经成为中国许多企业甚至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的瓶颈。
2、加速推进城市化,尤其是城镇化进程,通过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产业整体布局的演化升级。
在城市化的同时还要加大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
3、实现并促进区域产业的梯队承接。
这种承接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在国际市场上,一方面是在国内市场。
在国际市场上我们要实现(大)区域产业的梯队承接,在国内市场上要加速促进 (小)区域产业的梯队承接,要保证这两方面的顺利实现,需要政府采取各种政策加以引导和安排。
4、注意引导外商投资在产业的优化升级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外商投资在产业优化升级中的作用并不显著,这可能与中国前期引进外资的目的有关,在前期中国引进外资主要是出于解决资金不足(局部还有解决地区就业的目的)的问题,在中国国内资金已经比较充足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把吸引外商投资的重点放在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上。
贸易体制演变
中国的外贸体制改革真正起步是在1988年,此前中国虽然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但在外贸领域还没有放开,中国的出口贸易一直是为了满足国家出口创汇的需要,出口贸易中并没有按照由成本及市场需求和供给来定价的方式进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所计算出来的贸易条件就失去了它本来应该有的经济含义。
回归方程为:M=c(1)+c(2)GDP+c(3)PRO 根据1990-2000年的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回归所得的回归结果为: M=-0.01017282-0.006137GDP+1.142956PR0产业结构对贸易条件具有正效应,当产业结构指数上升一个单位时,贸易条件改善了1.143单位,这种影响当显著性水平为0.0001时是显著的;同时,当实际 GDP指数改变(增加)一个单位时,贸易条件将降低(恶化)0.0061单位,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影响在统计上当显著性水平为0.1时仍是不显著的。
在本文的回归模型中,回归的效果较好;R2也很高,校正的R2接近0.9,这就说明虽然在理论上影响贸易条件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但模型考虑的两个解释变量已经解释了贸易条件变化的大部分。
在中国的贸易条件的演变中,贸易条件变化的大部分是可以由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来解释,GDP的变化或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是负面的,但这种影响很小,并且具有不确定性。
这一点与根据西方经济理论从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得到的结论是相一致的。
因为西方经济理论认为,对于大国而言,经济增长和贸易条件之间存在着逆向关系,从回归的结果可以发现,在统计上中国的贸易条件和经济增长表现出一种负向关系,但这种关系由于各种原因而表现的不显著,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证明了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大国。
从回归结果来看,GDP对贸易条件并没有很好的解释能力,在GDP和贸易条件之间也没有必然的关系。
对中国贸易条件变化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的变量是产业结构。
这与裴毕及辛格理论强调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趋于恶化的一个主要理由是产品价格变动的不对称性是一致的。
与次级产品相比,在经济的景气循环的上升阶段,初级产品的价格常常处于胶着状态,而在景气循环的下降阶段,初级产品的价格却可能是一泻千里。
换句话说,初级产品的价格较易呈现出涨时不涨或微涨,跌时猛跌的不对称成长。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之所以能够避免出现贸易条件恶化的现象,原因是中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变量定义
X,出口商品数量。
M,进口商品数量。
M为进口需求弹性,E x为出口需求弹性,SM为进口供给弹性,Sx为出口供给弹性(弹性均为绝对值)。
Px为本币计的出口价格,PM为本币计的进口价格,PX*外币计的出口价格,PM*为外币计的进口价格。
e为直接标价法的汇率,Q为贸易条件。
为外币决定进口商品需求量和出口商品供给量的是本币价格,因此有:
本币贬值时,有de>0,又因为弹性均为绝对值,所以(11)的符号取决于(EXEM—SXSM)的正负。
因此本币贬值时贸易条件的变化取决于进出口供给、需求弹性的大小,当本币贬值时,基本结论是:当SxSm>ExEm,即供给弹性的乘积大于需求弹性的乘积时,贸易条件恶化;
当SxSm<ExEm,即供给弹性的乘积小于需求弹性的乘积时,贸易条件改善;
当SxSm=ExEm,即供给弹性的乘积等于需求弹性的乘积时,贸易条件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