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
荆楚地域文化特色简介
荆楚地域文化特色简介
荆楚地域文化是指以湖北地区为主体,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历史文化。
荆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楚国的历史密不可分,其文化主源为楚国文化。
荆楚地域文化的地域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地理环境:荆楚地区地处长江中游,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湿润,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农业和工业基地。
2. 历史文化遗产:荆楚地区是中国古代楚国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楚文化和三国文化,包括屈原、项羽、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故事和文化遗存,以及楚辞、乐府、三国文化等文学艺术形式。
3. 民俗风情:荆楚地区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如湖北的黄梅戏、汉剧、花鼓戏等地方戏曲,以及湖北的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等。
4. 饮食文化:荆楚地区的饮食文化也独具特色,如湖北的热干面、豆皮、鸭脖等小吃美食,以及湖北的水产、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
总之,荆楚地域文化的地域特色主要表现在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遗产、民俗风情和饮食文化等方面,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中国文化概论精讲2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第二节课官方笔记目录一、课件下载及重播方法二、本章/教材结构图三、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四、配套练习题五、其余课程安排三、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课件内容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多样分布一大地域与地域文化形成的因素(一)众多地理条件相对独立的区域1、中国自然区域的现代地理学划分中国领土可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区。
2、古代的九州:即冀、兖(yǎn)、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
---《尚书·禹贡》篇。
(二)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1、自然环境2、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4、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决定着一个地区的人们的生存质量和状态;如黄河流域的半地穴式建筑,长江流域的干栏式结构建筑。
2、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燕齐地区神仙崇拜、明清晋商的盛行、扬州的繁华等都是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三晋之地(韩赵魏)多法家人物,齐国多儒学、阴阳之士,南楚则是道家的故乡。
4、典范人物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动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
如桐城以文章扬名,桐城派的方苞、姚鼐(nài)的典范作用不可低估,清朝时期浙东一代重史学,受黄宗羲的影响,徽州一代崇尚经术,受戴震的影响。
还有“吴学”、“扬州之学”等,都与典范人物有关,典范人物是一个地区的“民智资源”。
二古代一些重要区域文化概说(一)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先秦时期,是区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
源于齐鲁的儒家文化,源于三晋的法家文化,源于南楚的道家与楚辞文化,后来经过汇集融合,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
二十四正史中,较为全面地描绘秦汉时期各地区域文化特色的是在太史公司马迁《史记》一书中的《货殖列传》。
(二)先秦时期的几个重要文化区域1、四大基本经济区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将天下分为四大基本经济区。
2中国文化生态
子张问:“十世可知 也?”子曰:“殷因于夏 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 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 知也。”(《论语· 为 政》)
子张问孔子:“前后十世 的社会情态可以了解吗?”先 师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 的文化精神与典章制度,所废 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 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文化 精神与典章制度,所废除的和 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 如果有人象这样传承周朝文化 精神与典章制度,就是一百世 之间的情况,也是可以了解 的。”
文化史
荀子云: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彝族火把节的由来: 很久以前,天地相通。有一年,天神思体古惹派凶神思惹 阿比到人间收税。由于人间闹灾而歉收,人们交不起租税, 人间有位能吃铜铁的大力士阿提拉巴经过九天九夜的战斗,把 收税人思惹阿比打死了。天神大怒,先发洪水想淹没地上的 人类,但洪水被人们战胜了。天神又放出天虫到人间来吃百 姓的庄稼,当时正值彝历”虎月”(农历七月),是洋芋结薯、 荞子开花、玉米抽穗的时候。眼见一年的劳动成果将要被天 虫吃尽,阿提拉巴就和大伙围在火塘旁商量治虫的办法,无 意中发现一只掉进火塘里的虫很快就被烧死了。于是,阿提 拉巴就组织大伙儿举火把烧天虫,最终战胜了虫害。夺得了 丰收。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彝族的火把节。
四、中国文化生态
文化生态是由人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所依赖的自 然环境(又称地理环境)和人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所 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经济层与社会层)交织而成。 另外,文化的民族性和国度性决定了它要受到特定的 国际条件的制约。 1、地理环境 2、经济土壤 3、社会结构 4、国际条件
1 10 17 19 22
文化史
《尚书· 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 南暨,声教迄于四海。”
了解中国地理和文化
了解中国地理和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和文化特点。
本文将全面介绍中国的地理和文化,帮助读者对中国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中国地理中国位于东亚,东邻韩国和日本,南临东海和南海,西接中亚和西南亚的山脉,北界蒙古和俄罗斯。
中国地形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河流和湖泊。
最显著的是中国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这些山脉和河流的存在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地理风貌,也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了语言、食物、艺术、哲学、宗教和传统习俗等方面。
以下将详细介绍中国文化的几个重要方面。
1. 语言和文字汉字是中国语言的独特之处。
汉字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进行交流和记录的主要工具。
而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汉字的书写形式美观优雅,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艺术的重视。
2. 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以其独特的口味和食材而闻名。
八大菜系(如川菜、粤菜等)以及其他地方特色菜系(如新疆菜、云南菜等)展示了中国各个地区的独特风味。
此外,中国的茶文化也是世界闻名的,茶叶作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饮品之一。
3. 艺术和文学中国艺术和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涵盖了诗歌、绘画、音乐、舞蹈和京剧等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被誉为世界文学经典之一。
古代中国绘画和雕塑也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界的独特描绘方式和审美观。
4. 哲学和宗教中国哲学对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理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也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5. 传统节日和习俗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这些节日往往与家庭团聚、盛宴、烟花和庆祝活动相伴而来。
此外,中国的传统习俗如拜年、红包、舞龙舞狮也是中国文化中独特的元素。
综上所述,中国的地理和文化因其多样性和独特性而受到世界各地的关注和赞赏。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海洋文化塑造了中国人敢于冒险、开放进取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沿海地区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如重视商业、 敢于探索新领域等。
海洋与海外交流
海洋文化在海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古以来,中国沿海地区与海外诸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频繁,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同时,海洋文化也为中国带来了外来文化和科技的影响,丰 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历史地理环境
contents
目录
• 中国地理环境概述 • 中国历史地理发展 • 中国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 中国地理环境与历史事件 • 中国地理环境与文化传承 • 中国地理环境与国际关系
01
中国地理环境概述
地形地貌
山地高原
丘陵岗地
中国地形多样,山地高原面积广大, 包括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等高大山脉 和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等高原。
牧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如尊重自然、崇尚力量和勇气等。
03
游牧与战争
游牧文化在战争方面也有显著影响,游牧民族凭借马匹和弓箭的优势,
形成了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对中国历史上的战争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概述
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文化历史悠久。这种文化强调冒险、开放和进取,与内陆文化形成鲜 明对比。
03
中国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 的耕地和适宜的气候,农业文化源远流长。 这种文化强调稳定、勤劳和节俭,注重家庭和土地。
农业对价值观的影响
农业文化塑造了中国人重视家庭、尊重长辈、崇尚节俭和 勤劳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如家 庭观念浓厚、重视孝道等。
农业与科技发展
总结词
近现代时期,地理环境对中国社会变革和国家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地理的特点及其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民间信仰的地域特色
地理环境对民族心理的影响:不同地区的 地理环境塑造了不同的民族心理,影响了 民间信仰的形成和发展。
民间信仰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民间信 仰具有独特的特色,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 的特点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地理环境对民间信仰的影响:地理环境 对民间信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信 仰对象、信仰形式、信仰习俗等方面。
地理环境影响民族社会发展的文化 传承和特色发展
人口分布与流动的规律性
人口分布:受地理环境、 资源分布等因素影响,中 国人口分布呈现东多西少、 沿海多内陆少的格局。
人口流动:随着城市化 进程加速,大量人口从 农村流向城市,形成城 市人口聚集现象。
规律性:人口分布与流 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 等因素密切相关。
第 四
响发民理 章
展族环
的社境
教育资源的分布与均衡性
地理环境影响教育资源分布,导致教育资源不均衡。 山区、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影响当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 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丰富,为当地民族文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政府应采取措施,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布,推动各民族文化共同发展。
科技发展的水平与创新能 力
民间信仰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民间信仰 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适应地理环境 的变化,形成了与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 环境相适应的信仰体系。
系对地
第 六
的民理 章
影族环
响关境
民族团结与融合的历史进 程
地理环境对民族关系的影响: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民族文化的差异,进而影响民族关系 的亲疏。
民族团结与融合的历程:历史上,由于战争、移民等原因,各民族不断交融,形成了多 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种类型
自然资源的丰富性
浅谈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浅谈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
它作为文化的一根重要的指向标,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着文化的发展前途和发展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文化的特色,促成了文化的多样性。
有着不同地域环境的地区形成了具有自己地域特点的典型文化,在这之后进一步地产生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生活习惯等。
首先,在中国内部,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以南北差异最为明显。
主要表现在人文文化,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其次,我们还从本国走向世界,选取了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与中国存在显著差异的美国,将该地区受地理环境影响的情况与中国受地理环境影响的情况进行了总体上的比较。
标签:地理环境;地域文化;南北文化;中西差异正文我国南北方地理环境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从地理位置上看:北方较闭塞,与外界联系不便,而南方多临海,面向东南亚,便于与国内外各地的联系。
从地形上看:北方多平原、戈壁、平坦开阔的高原,放眼四望,方圆几里乃至上百里地一览无余;而南方却是多低山丘陵,地形崎岖,少平原,地形地貌受山水阻隔,条块分割相当严重,则使平原地区也是沟壑纵横,视野被禁锢在狭窄的空间内。
从气候上看:北方天气冷长热短,四季分明,降水少,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南方气候较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较北方小,气候湿润,降水多。
一、我国南北方地域文化差异从整体上看,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在南北差异的大框架下,它可以包括许多分支,如南北建筑差异、南北服饰差异、南北风俗差异、南北饮食差异、南北性格差异、南北语言差异、南北商业差异等。
从人文文化上看,我国的地域语言便最完美的阐释了地理环境的重要影响。
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
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即便北方地区中的两地相隔较远,两地语言有一些差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
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根源、背景及其影响
陕西人性格,总的印象是朴讷温厚而又爽直豪放, 秦腔高亢激越、信天游悠远单纯。
1、陕北人:一群赤诚的自然之子,朴实敦厚, 性情豪放,大碗喝酒大碗吃肉,浑身洋溢着阳 刚之气。在战争年代,陕北人会凭着这种豪气 揭竿而起,金戈铁马驰骋于沙场,杨家将、李 自成、刘志气丹等莫不如此。正如林语堂说 “他们没有丧失自己种族的活力,他们
燕赵的山水也极具力度,到处充斥着阳刚之美。 北部的山延延绵绵,怪石嶙峋;南部太行山,巍 峨挺拔,均无秀色可餐之颜。燕赵平原一望无际,
无温柔乖巧、曲径通幽之貌。燕赵的水大都属于 季节性河流,或干得死去活来,或雨季一来又 洪水滔天。
二、三秦文化-秦中自古帝王都
如果说广东是中国开放潮头的翘楚,那么陕西就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如果说北京是中华文 明的传承,那么在西安你看到的则是中华文明 的正宗。
西方学者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近代法国启 蒙思想家孟德斯鸠都谈到气候影响民族精神、 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
如,亚氏认为,北方寒冷地区各民族“精神充 足,
富于热情”,“但大都拙于技巧而缺少理智”;
亚洲各民族“多擅长技巧,深于理解,但精神卑
弱,热忱不足”,故常屈从于人而为臣民,甚至
沦为
奴隶。希腊人“既具热情,也有理智;精神健 旺,所以永保自由,对于政治也得到高度的发 展。”孟氏认为,印度人之所以创立了精于思 辩的佛教,是因为印度天气炎热,人们不好动, 终日坐在屋里或树荫下冥思苦想。
他们在各方面是近于蒙古族的,而且比较聚居于
上海附近之人民,脑筋来得保守,因之他们对于
种族意识之衰退,如不甚关心者。他们便是河 南拳匪山东大盗,以及篡争皇位之武人的生产 者。”“循扬子江而至东南 沿海,情景便迥 然不同,其人民生活之典型大异。他们习于安 逸,文质彬彬 ,巧作诈伪,智力发达而体格 衰退,爱好幽雅韵事,静而少动。男子则润泽 而矮小,妇女 则苗条而纤弱。燕窝莲子,玉 碗金杯,烹调极滋味之美,饮食享丰沃之乐, 懋迁有无则 精明 伶俐 ,执戟荷戈,则退缩不 前诗文优美,具天赋之长才,临敌不斗,呼妈 妈
潮汕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潮汕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会对当地的社会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同样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也具有极大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赋予不同文化不同的特色。
不同区域的独特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
对与我们正要研究的独特潮汕文化来说,只有初步地了解潮汕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体会到潮汕文化蕴涵的深厚底蕴。
潮汕文化,星河璀璨,源远流长。
作为一种影响巨大的地域文化,它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其中,地理因素是基础、先决的因素。
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地理因素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地区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了他们的思维习惯、民风民俗,进而进入到政治、经济、文化领域。
要研究潮汕文化,离不开潮汕地理状况。
我们今天说讲的潮汕地区是指位于广东省东部的潮汕平原,包括潮州市、汕头市以及揭阳市,广义上还包括汕尾市。
历史上潮汕地区还包括大埔县、丰顺县。
通行潮汕话(属闽南方言的一个分支)、客家话。
潮汕平原位于粤东沿海地区,是广东第二大的平原,分布在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其面积有4000多平方公里。
福建接壤,东面与台湾省相望,有“省尾国角”之称。
千百年来的沧海桑田,造就了潮汕地区的独特的地理面貌。
潮汕地处我国东南丘陵的边缘,地势自北、西北向南、东南倾斜回归线横贯其中部。
地貌类型包括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和海岸地貌等,沿海还有126个岛屿。
潮汕的西南、北和东北3面为山地丘陵,中部、东南部以平原为主,平原和丘陵的过渡带往往是波状起伏的台地(岗地)。
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约占总面积的19%,丘陵占30%,台地占12%,平原占39%。
广义的山地(包括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近一半。
把山地丘陵中的盆地、河谷平原和台地一起作为山区计算,占其总面积6成以上。
在潮汕地区西北方,横卧着东北至西南走向的莲花山系,它由凤凰山、莲花山、大北山、小北山、大南山、南阳山、桑浦山等绵延的七大山脉组成,东北与福建博平岭相连,西南至惠来和陆丰沿海,内部是以韩江三角洲平原为首的相对宽广的富饶土地,人口稠密。
中国地域文化_图文
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
傩戏
绣绣绣绣 人虎鸟花 能能能花 传奔听生 神跑声香
凤凰图腾
以太湖为中 心,包括今 江苏、浙江、 上海地区, 影响安徽东 部和江西东 北部
山水能分远近之趣 楼阁具现深邃之体 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 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东北地区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 区;
受外来民族文化影响较大。
文化特点
1、缤纷的差异性。
2、昭示的纪实性。
3、多元的兼容性。
东三省,三宗宝 东北八怪 二人转 冰雪艺术 东北菜
乌拉草
山西省河南省 北部,天津, 河北,以及内 蒙古南部
河承北德吴避桥暑杂山技庄 赵州评桥剧
京剧国粹 河北梆子
三秦之地即今 陕西地区,包 括甘肃,宁夏 的东南部
窑洞
质朴大方
高亢激昂
安塞腰鼓
刚劲奔放 气势磅礴
三晋之地即指 山西大部、河 南的北部和中 部
湖南、湖北、香酥烂
四川盆地、 重庆及陕南、 滇北一带
• 公元前316年,巴、蜀统一于秦,但一直以 郡、州、道的形式存在,而在隋唐以后, 巴和蜀才作为地区的代称在各种场合被广 泛地使用。从此,一代又一代的先民们开 始突破巴蜀地区的地理障碍,打通了对外 交通的要道,促进了与四方的交通和文化 的交流,形成巴蜀文化善于兼容和开放的 明显特点。
严谨细腻 光亮平整 构图疏朗 浑厚圆润 色彩明快
麻辣烫
川剧变脸吐火
广东、广西、福 建和海南。台湾 港澳地区文化基 本属于这一地区 的移民文化。
鲜嫩爽滑
辽宁省、吉林省、 黑龙江省、内蒙 古自治区东部五 盟市(呼伦贝尔 市、通辽市、赤 峰市、兴安盟、 锡林郭勒盟)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 中国文化赖以生存的地理条件 ※ 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多样分布 ※ 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文化得失
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地理环境包括两个主要 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地 貌、水文、植被等,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疆域、政区、民族、人口、农业等。
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100年 。 公元前1100年~公元1400年。 公元1400年~1900年。
1900年~至今。
2)湿润状况的变迁
由于中国处于东亚季风区域内,雨量的变动常常趋于极端,非涝即 旱,而且在相邻地区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总的说来,湿润的状况也是 有变化的,五千多年的温暖期也是一个气候湿润期,随后气候逐渐变得 干燥,这一过程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到2500年以前气候稍稍湿润,然后 再次变得干燥。近500年来,旱灾多于水灾。
三晋文化:法家 文化的策源地, 燕赵多慷慨悲歌 之士。
秦文化:追求功 利,法纪严明。
楚文化:信巫鬼, 重淫祀;长于幻 想玄思。
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 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 太公亦封于齐, 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 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而 为也。” 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 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八水绕长安
西安城市变迁图
自古帝王州
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
河洛地区, 居天下之中。
行政区划并不是以河流、山脉等自然地理分界线为界。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未治蜀先治。”
2、 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 1) …… 2) …… 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
第二讲 自然、社会环境与中国文化的特点
自然、社会环境与中国文化的特点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关系
每一个民族的气质中,都保存着某些为自然 环境的影响所引起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由 于适应社会环境有几分改变,但决不因此消 失。 ——普列汉诺夫 一个民族永远保留着他乡土的痕迹。 ——法国作家丹纳
一、地理环境是文化发生发展的自然基础
(1)嫡长子继承制
商代的继承制度是兄终弟及,辅之以父死 子继。 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始行嫡长子继 承制。 最初有效地避免了统治阶级内部兄弟之间 争夺,维护了王权的稳定。
“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
(2)分封制度
西周分封制度是由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制度 直接衍发出来的一种巩固政权的制度。
2、气候南北有异
气候从南到北,既有热带,又有寒温带,气温差异影响 农作物的生长期 。 以年降水量400毫米为界,中国约略分为温润的东南 和干寒的西北两大区域,自然条件的差异,使前者被 人们开辟为农耕区,养育出一种以定居农业为基石的 农耕文化;后者则成为游牧区,繁衍出以游牧为生,善 骑战的游牧文化。
班固《汉书》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
1、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导致的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形成 以地域为特征,以风俗习惯为分野的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早在先秦就形成了各种区域文化,如中原文化、齐鲁文化、 燕赵文化、三秦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岭 南文化等,以后又有关东文化、草原文化、雪域文化、湖湘 文化等等。 2、不同的地域特征造就不同的经济活动方式,产生不同的 文化样式 农耕 海洋 游牧 绿洲小国
如果把各民族、各国度有声有色的文化表现 比喻为一幕接一幕悲喜剧,那么,这些民族 、国度所处的地理环境便是这些戏剧得以演 出的舞台和背景。——冯天瑜
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分布的多样分布29页PPT文档
边关要塞处广种榆树,用来拦截敌人的骑兵,也同时 起到了( D )
)
A.归宿 B.过程
C. 发展
D.资源
第三节 古代开发利用自然的文化得失
一、古代保护自然方面的作为
(2019,10)5.在保护自然方面,中国古代有一个重要 观点值得注意,就是孟子提出的( D ) A.不违天时观念 B.不违地利观念 C.不违人和观念 D.不违天地观念
(2019,1)4.秦汉时期,为防止匈奴的进犯,在一些
要求下,籼稻才得以改良,从而形成了中国稻作农业。
(2019,10)28.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居住用房的主
要方式的有( AB )
A.半穴式
B.干栏式
C.塔楼式 E.哥特式
D.井干式
(2)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
燕齐地区神仙崇拜 浓郁?
燕齐位临大海,海市蜃楼 的幻景激发了人们的无限 遐想,幻想海上有神仙, 居住著不死的仙人。於是 燕齐兴起了宣传神仙不死 和播弄神仙方术的神仙家, 燕昭王尤其督信。这些先 秦的神仙思想到秦汉时由 於统治者的热衷而盛行不 衰,秦皇汉武掀起大规模 的求仙浪潮。
(2019,1)3.中国存在 区域性的文化分布是
( B ),
A.相对的 B.必然的 C.显性的 D.隐性的
(2019,10)27.《禹贡》九州中的梁州包括( AB )
A.华山以南地区B.怒江以东的汉中、四川盆地 C.渤海、泰山之间的地区 D.黄河、淮河之间的地区 E.湘江以北地区
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多样分布
一、大地域与地域文化形成的因素
1、众多地理条件相对独 立的区域。
区域文化分布的必然性。 中国领土三大区:东部
季风区,西北干旱区, 和青藏高寒区。
世界地理文化圈中国地域文化整理[整理]
地理文化圈整理【世界文化圈】1.西欧文化圈包括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新)教;文化深受西欧尤其是(英)国的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造就了(乳畜)生产文化,居民普遍使用刀叉,不同风格的(西方古典)建筑,展示了浓郁的西方文化风情。
2.东欧文化圈,以(斯拉夫)民族为主的东欧地区,信奉(东正)教,文化深受(俄罗斯)的影响。
东正教堂、俄罗斯精湛的(芭蕾舞)艺术,构成了靓丽的文化风景。
3.东亚文化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文化圈,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和(汉字)的影响。
(季风)气候造就了本地区的(稻米)生产文化,居民普遍使用筷子;中国的(旗袍),日本的(和服),朝鲜的(高腰长裙)和(蒙古袍)组成了东亚特有的服饰文化。
4.南亚文化圈,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是古文明中心之一,受(古印度)文明影响,语言数据印欧语系,民族、语言、宗教都比较复杂;(印度)教、锡克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混杂;印度(泰姬陵)等各式宗教建筑,(纱丽)服饰等,展现了独特的南亚风情。
5.东南亚文化圈,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文化受(中国)、(印度)、及(欧美)影响,丰富多样。
主要信奉(佛)教和(伊斯兰)教,而(菲律宾)是亚洲唯一以天主教为国教的国家。
(吴哥窟)、(婆罗浮屠)等各种宗教建筑以及多姿多彩的宗教节庆,体现了多元文化的特色。
6.伊斯兰文化圈:分布在(中亚)、(西亚)和(北非)地区,气候炎热干燥,(阿拉伯)民族占主导,传统服饰是宽松的(阿拉伯)长袍,可预防日晒和风沙。
(清真寺)(建筑)和朝(麦加)方向虔诚祈祷的穆斯林,是这里随处可见的风景。
7.非洲文化圈,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种族以(黑)色人种为主,民族、宗教复杂。
多信奉(原始)宗教,原始的(图腾)崇拜。
8.拉丁美洲文化圈,包括(墨西哥)及其以南的美洲地区,主要使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信奉(天主)教。
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
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第一章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首先是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连系在一起。
其次是地理通道。
虽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但不论多么险峻的地势,大自然总留给人以交通的便利。
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诸多影响1)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方向。
2)广大地域形成的“大一统”观念。
3)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
形成地域文化的几个因素1)自然环境决定着一个地区的人们的生存质量和状态;2)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4)典范人物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
地域文化对统一文化的作用1)从逻辑上说,一开始没有所谓正统文化,中原文化当初实际只是一个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的相互交融,可以产生文化的典范人物、典范著述,从而推进正统文化,并作用于地域文化的发展。
3)历史悠久的国家,有时也面临着各种深度的灾难,我们的文化从未断绝,地域性的保存之功实在不小。
古代保护资源的措施1)农忙季节,不征调百姓服役,以保证粮食的丰收;2)在大池塘捕鱼,不用过密的鱼网3)砍伐树木要按一定的时候砍伐,朝廷甚至禁止擅自砍伐山林,并把山岭资源归王朝所有;4)皇家大量修建大规模的园囿和灵寝5)由政府提倡和领导的植树造林运动,使全国进行大面积绿化;6)在西北地区广建牧马的场地,使唐朝中期以前的黄土高原地区有良好的植被状态。
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一是土地的开垦,二是水利的兴修,三是运河的开凿。
失误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误,是土地的过当开垦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
林木的滥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更加严重。
长江、黄河以及淮河越来越大的危害,都与片面的重农思想有关第二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分封制的特点和意义1)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利。
2)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
3)分封制是一个激发历史创造力的制度。
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浅谈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思想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研读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不难发现,地理环境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普列汉诺夫曾说过,不同类型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在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
李约瑟也曾说,地理因素是造成中国与欧洲文化差异的重要因素。
一、大陆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较具保守性和封闭性的传统文化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三面陆地、一面临海。
其北面多沙漠,西部为绵延的山脉,地理环境相对封闭。
而其内部自然环境优越、物产丰富,长期以来自给自足,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一种“天朝上国”的观念。
这些因素就给中外交流造成了一定阻碍,使中国处于一种半隔绝状态。
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成为了一种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相对保守的大陆文化。
在晚清的中国甚至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
2、完整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的传统文化中国幅员辽阔、疆域完整、自然条件优越。
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可以在辽阔的疆域上延续。
当北方黄河流域逐渐衰败时,传统文化中心向南迁移到长江流域。
而古埃及文化、古印度文化、古巴比伦文化等却因遭受灾害时没有较大的回旋余地而被取代或消亡。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未间断过,我们一直在延续并发展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生命力之强大绝无仅有。
同时,在优越的地理环境、完整的疆域及半封闭的地理环境的共同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拥有了强大的凝聚力。
中国内部各种文化交往频繁,共同组成了传统文化。
3、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丰富多彩、一体多元的传统文化中国幅员辽阔,包含了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等多种地形。
中国气候多样,南北气候差异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地形和气候的影响下,中国形成了多样的文化。
第二章文化地理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地理背景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
幻灯片2第一节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一、中国地理简要的概况● 2.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首先是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地区联系在一起。
其次是地理通道。
3.数千年来的气候变迁及饥荒灾病情况●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发表在1972年《考古学报》上,文章指出,中国气候的大趋势是由暖变冷。
二、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诸多影响● 1.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方向●古埃及文明发生于尼罗河;印度——恒河;巴比伦——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中国——黄河●中国文明的成功不是靠战争而是靠联合与融会。
● 2.广大地域形成的“大一统”观念●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
●到西周时,“天下”的观念已十分清晰。
3.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这里主要是指中原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关系问题。
●广阔的蒙古高原,最早的人群是猃狁,之后是北狄,秦汉以后有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党项、金以至蒙古、满族。
三、广阔的地理舞台与中国文化的悠久●中国文化兴起于黄河流域,到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重心已经移到南方,接着是经济中心的南移●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常常出现这样的南北对峙:南方的经济高潮与北方的剧烈的民族融合同时并举,构成南北不同的历史景观。
●元明清时期,南北对峙有了新的特征,——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
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多样分布●一、大地域与地域文化形成的因素● 1.众多地理条件相对独立的区域●最早记载中国分区的是《尚书》中的《禹贡》篇,以山川为标志,把当时的中国分为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2.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要素●第一条件:自然环境,它决定一个区域的人们生存质量和状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对心态和习俗的影响:《韩非子가五蠹》韩非子·五蠹》篇说:“山居谷汲的居民,过年时相赠以水;泽居苦水的人们结好,则买佣决渎。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水田小学韩平会第一节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1.识记中国地势及地形特点。
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在中国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分布。
(1)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2)从青藏高原往北往东,是第二阶梯,最南端的云贵高原,它的北部是四川盆地,再往北赵趆过秦岭是黄土高原。
(3)黄土高原的北邻是蒙古高原。
黄河在东西方向横穿黄土高原。
黄河的东侧是山西高原。
(4)山西高原的北部与蒙古高原相接,这个地区是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太行山中某些断裂处,又可以直通华北地区:所以历来有山西居“天下形势”之说。
(5)太行山北端是东西向的燕山山脉,再向北趆过蒙古高原东侧一段多山地区,就是东北平原,东北平原的西侧是大兴安岭,东侧是长白山脉。
(6)东北平原与华北平原接壤,华北平原直接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连。
2.识记气候变化大势。
(1)中国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气候,广大的东部地区又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洪涝,以及与此相关的蝗灾病虫害等。
(2)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指出五千年来中国气候的大势是由暖变冷,具体表现是温暖时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
竺可桢将五千年的气候变化分为四个大的时期,第一个时期约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属温暖期,这个时期的下限正好是商朝末年。
第二个时期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1400年,为寒暧交错期,这个时期是西周到明朝的初期。
第三个时期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这个时期为寒冷时期,竺可桢称此期为“方志时期”。
第四时期从1900年开始,竺可桢称这为“仪器观测期”。
3.领会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首先,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连系在一起,长江黄河贯穿于中国三大阶梯之中,沟通着中国大陆的东西。
而汉水、淮河更是把这两条大河联系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州府中观分布特征
江苏84位状元中79位来自苏南,其中苏州府占42位,高举全国榜 首 。浙江状元主要集中在绍兴和杭州,其状元数居全国第二和第三。 浙江吉安、福建福州、莆田、泉州、山东曲阜、河南洛阳也是状元辈 出的地方。
图4 南宋至清状元分布图
2 教授的分布及迁移
• 分布及迁移特征
籍贯地南多北少,其中南方占全国的68.9%;工作第南北平衡 教授在地域间的迁移率较大,浙江和江苏是教授迁出的中心, 距离对教授迁出有一定影响
集团与乡当
尚武与尚文 道和理 崇白与崇黄
茶道、棋道、剑道、柔道—— 讲效率,重方法
崇白,尚素
四、中国文化区域差异的背景
1 巨大的区域差异
表3我国南北文化差异要目 目
南繁北齐 南细北爽 南老北孔 南骚北风
要
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统一 南方人说话比较婉转,北方人比较直率 南方是老庄学说发源地,北方是孔孟学说发源地
中餐
珍奇 综合 浮动 热菜 先菜后汤 超量
西餐
新鲜 拼盘 固定 生冷 先汤后菜 适量
餐饮习惯
饮食用具 饮酒方式
会食
筷子 劝酒
分食
叉刀 自便
环境装饰
经营机制
热闹
家庭
安静
连锁
2 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
• 南米北面——饮食的自然环境烙印
北方产小麦,面是主食;南方产稻 ,米是主食 除夕年夜饭,北方饺子南方鱼
3.个人自立;站在双腿上跑到终点
4.个人隐私;见女士不问年龄,见男士不问 收入 Ⅳ 平等 1.个人平等;起跑线上人人平等 2.个人竞争;不断超越 3.个人选择;“驴象”相争
述而不作;温、良、恭、谦、让
推心置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 晖” 官本位;等级观 安分守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Ⅴ 标新猎奇;追求刺激、快节奏、高科技、宏 伟场面 中和为美;舆论一律
4 中日文化比较 • 集团观念
日本人的主要价值观念是忠诚,自我必须融入集团
集团观念在日本企业文化中得到充分体现
• 岛国根性
在伦理道德方面,中国重孝,日本重忠,国家观念较强,形成內向性、 排他性、守俗性,即岛国根性
• 尚武与尚白
中国重文,日本重武 在日本人心目中,白色代表希望、纯洁、愉快,是生命的象征,是人 与神沟通的颜色。
2自然环境背景 • 大地是文学和艺术的舞台
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文艺上产生南秀北雄之说
• • • •
南暖北寒,南湿北旱 西高东低,东邻大洋 自然灾害较多 自然环境对中华一统的影响
周边环境的相对封闭性和中原环境的相对完整性、易达性,有利于政 治、经济、文化的一统趋势。
3 社会环境背景
• 北方多战事
战争加速人口流动,推进文化扩散 历史上,北南战争比例大致3:1,其中河南、河北、陕西战事较多, 河南位居榜首,占全国战事1/6。
5200km
98%的疆土位于20-50o 之间,温带、亚热带面积 广阔,光热条件好。 国土辽阔生存空间大 纬度地带分异的基础 中纬度,四季更替典型,季变明显 (影响人的行为习惯及万物变化)
5500km
N3o51'
3.板块位置
三大板块接触地带(从陆块结构看)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相接触
3 中美文化比较
• 价值观念
个人至上与群体之上
• 人际关系
平等观与等级观
• 审美观念
标新猎奇与中、空灵、自然
• 思维方式
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
表1 中美观念对比 美 Ⅰ 纵向思维 Ⅱ 个人至上 Ⅲ 自由 1.个人自由;公民有携带武器自由 2.个人思考;政治家的话多半靠不住 道德约束 方 横向思维 群体至上 中 方
• 首都主要建于北方
唐朝以前,首都主要在西安;五代以后,首都主要在北京。
• 东南一带经济方商品意识较强。
五、人才地理特征
1 状元的地域分布
• 全国宏观分布特征
包括唐、五代、北宋、辽的前一阶段,状元集中在北方。全国186 名状元,北方占65%;其中河南47位,遥居首位,河北、山东次之。 包括宋、金、元、明、清的后一阶段,状元集中在南方。全国307位 状元,南方占79% ;其中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分居前四位。
谢 谢!
杨新军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中国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
一、中国在地球坐标系中的位置
1.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陆地最集 中的1/4半 球,受陆地 影响最强烈 的地区 东方大国 与南半球相 比的巨大差 异(流体右 偏、四季变 化相反)
N53o31'
2.经纬度位置
E135o03'
中纬度大国
E73o22'
表2 中日观念比较
差 异 日 本 中 国
重国与重家
岛国根性,排他性,孤立的发 展过程,守俗性,延续的天 融合性,大国性,民族不断融 皇,守旧的服饰与民俗 合,更替性,改朝换代快 同乡、同宗、同学、地域观念; 集团超越自我;残业,加班; 突出英模将相;勤于外业, 语言与礼仪是集团的凝聚剂 第二职业 花数樱花,人数武士; 花落匆匆,武运长久; 带着勋章把肩挎 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 讲究哲理与概念,讲究体系 崇黄,尚红
• 北京教授的籍贯特征
来自全国各地 南方多于北方,东南沿海多于内地 迁移距离较长,受距离衰减规律影响较弱 平均迁移距离有阶段性变化,经历由远到近,再由近到远的曲折过程
图4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授籍贯分布图
六、饮食文化与饮食的区域差异
1 中西饮食文化比较
项目
原料选择 烹调方式 烹调标准 菜肴温度 上菜程序 菜肴数量
• 南细北粗——饮食的社会环境烙印
南方饮食比较细腻,北方饮食比较粗犷
•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少数民族饮食中,影响最大的清真菜
3 四大菜系特征
• 鲁菜是北方菜系的代表,在华北和东北影响较大,
善用葱香调味时鲁菜的一大特色 • 川菜重用辣椒、花椒和胡椒,麻而不燥,辣而适口 • 苏菜又称淮扬菜,多用蟹虾鱼鲜。菜肴清爽艳雅, 淡而不薄 • 粤菜的特色是生猛海鲜,要点是生猛
点
南方文学以浪漫色彩的《离骚》为首篇,北方文学以现实主义的《诗经》为首篇
南拳北腿
南骗北抢 南文北武 南米北面
南北武术差异
南方多“智力型”型案件,北方多“暴力型”抢劫案件 南方多文才,北方多武将 南方人爱米食,北方人爱面食
南甜北咸
南敞北封 南经北政 南上北下
南方人口味偏甜,北方人口味偏咸
园林建筑南方多敞口,北方多封闭严实 南方经济发达,北方政治经济活跃 南方意识形态多次挺进中原,北方政治军事八次统一大陆
二、疆域与国土
• 与15个国家相邻 • 有9个沿边省区(132个县市)
陆地疆界2.2万km • 海岸线18000km • 与日、韩、菲律宾、马来 西亚、新加坡等国隔海相望 • 岛屿岸线14000km • 最东岛:钓鱼岛、赤尾屿
三、中华文化述要
1 中华文化的特点
五千年的延续性
公元前26世纪黄帝统一中原至今
开放性与亲和性
文化体系间的开放亲和 各民族间的开放亲和
海内一统观与同一观
追求大一统的国家体制和文化
2 中华意识文化的要点
• 整体观念
讲综合,讲普遍联系 讲中庸,讲大局平衡,不偏不倚
• 伦理观念
仁是儒家伦理道德的集中体现 伦理道德的基础是家庭
• 勤奋观念
勤俭 奋发自强
• 笃学观念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育才造土,为国之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