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吨年硫酸生产工艺设计(硫磺制酸熔硫工序毕业设计

合集下载

《高效年产10.6万吨硫酸生产工艺设计研究》

《高效年产10.6万吨硫酸生产工艺设计研究》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高效年产10.6万吨硫酸生产工艺设计研究》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高效年产10.6万吨硫酸生产工艺设计研究》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高效年产10.6万吨硫酸生产工艺设计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硫酸工业的发展概况硫酸是一种重要的无机酸,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制药、环保等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硫酸的需求量逐年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硫酸产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

然而,传统的硫酸生产工艺存在能耗高、污染重、效率低等问题,已难以满足现代工业生产的需求。

因此,研究高效年产万吨硫酸生产工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效年产万吨硫酸生产工艺的需求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推进,硫酸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提高硫酸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成为硫酸工业的重要课题。

高效年产万吨硫酸生产工艺的研究旨在探索一种节能、环保、高效的生产方法,以提高硫酸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高效年产万吨硫酸生产工艺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硫酸工业的技术进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可以促进我国硫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针对现有硫酸生产工艺的不足,探索一种高效年产万吨硫酸的生产工艺。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优化硫酸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实现绿色生产;提高硫酸质量,满足不同领域的要求。

研究高效年产万吨硫酸生产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可以提高硫酸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0万吨年硫酸生产工艺设计(硫磺制酸熔硫工序毕业设计

10万吨年硫酸生产工艺设计(硫磺制酸熔硫工序毕业设计

荆楚理工学院毕业设计本科毕业设计10万吨/年硫酸生产工艺设计(硫磺制酸熔硫工序)学院化工与药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年级班别 2011级01班学号 2011402010107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危想平2015 年 5 月17 日目录前言 (1)1 文献综述 (1)1.1硫磺、硫化物及硫酸的性质 (2)1.1.1 化学性质 (2)1.1.2 物理性质 (3)1.2 硫酸的生产方法 (3)1.2.1 硝化法制造硫酸 (3)1.2.2 接触法制造硫酸 (4)1.3 硫酸生产工艺流程叙述 (5)气体的制取 (5)1.3.1 SO21.3.2 炉气的净化 (6)气体的转化 (6)1.3.3 SO2气体的吸收 (6)1.3.4SO31.3.5尾气的处理 (7)1.4 硫酸的用途 (7)1.4.1 硫酸的工业用途 (7)1.4.2 硫酸的农业用途 (8)2 物料平衡计算 (8)2.1 设计要求 (9)2.2 熔硫部分的物料衡算 (9)2.3熔硫工段的能量衡算 (9)3 主要设备 (10)3.1熔硫釜 (11)3.2焚硫炉 (11)3.3 转化器 (13)3.4 干吸塔 (14)3.5 空气鼓风机 (14)3.6 循环吸泵 (15)3.7 废热锅炉 (15)3.8 过热器和省煤器 (16)4 硫酸的安全生产 (16)4.1 硫酸工业中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17)4.2 硫酸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危害 (17)4.3 我国硫酸工业技术概况 (18)4.4安全防护措施及防护用具 (18)4.5环境保护与治理建议 (18)设计小结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1)10万吨/年硫酸生产工艺设计(硫磺制酸熔硫工序)摘要硫酸作为工业之母,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采用硫磺制硫酸有利于保护环境建清洁文明工厂,且装置上投资为原来的50%,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硫酸生产工艺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包括二氧化硫气体的制取,炉气的净化,二氧化硫气体的转化,三氧化硫气体的吸收以及尾气的处理。

毕业设计(论文)-硫酸生产[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硫酸生产[管理资料]

摘要硫酸生产工艺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包括二氧化硫气体的制取,炉气的净化,二氧化硫气体的转化,三氧化硫气体的吸收以及尾气的处理。

主要包括工艺流程的选定,工艺过程计算,主要设备工艺计算及选型,以及绘制部分设备的平面布置。

本设计采用二塔二电流程,以年产11万吨硫酸车间净化工段工艺设计,设计中对主要工序进了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并以此绘制物料平衡表和热量平衡表。

然后以净化工段为重点,对相关设备进行了计算。

关键词:硫酸;二塔二电;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工艺设计AbstractSulfuric acid production process is mainly composed of five parts, including the preparation of sulfur dioxide gas, the furnace gas purification , the transformation of sulfur dioxide gas, the absorption of sulfur trioxide gas and the treatment of exhaust gas processes. The design mainly describes about the process of sulfuric acid production with the annual production capacity of 110,000 tons, including the flow process design, the calculation and selection of the main equipment, the layout of some equipment. Used pyrite as the raw material in the design. The design mainly calculated the mass balance and heat balance,and drew material balance table and heat balance in mainly production process. And then,use the depuration segment as the emphasis ,calculated The relevant Model Selection of the Related , the process description, security memorandum, memorandum of technical risk, the propos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were complete.Key words:Sulfuric acid;two towers and two Electric precipitators; mass balance;heat balance目录第一章文献综述 --------------------------------------------------------------------------------------------- 0 -------------------------------------------------------------------------------------------------------------- 0 --------------------------------------------------------------------------------------------------------- 0 --------------------------------------------------------------------------------------------------------- 1 -------------------------------------------------------------------------------------------------------------- 2 --------------------------------------------------------------------------------------------------------- 2 --------------------------------------------------------------------------------------------------------- 3 -------------------------------------------------------------------------------------------------------------- 4 --------------------------------------------------------------------------------------------------------- 4 --------------------------------------------------------------------------------------------------------- 5 --------------------------------------------------------------------------------------------------------- 6 --------------------------------------------------------------------------------------------------------- 6 --------------------------------------------------------------------------------------------------------- 8 -------------------------------------------------------------------------------------------------------------- 8 --------------------------------------------------------------------------------------------------------- 8 --------------------------------------------------------------------------------------------------------- 8 ------------------------------------------------------------------------------------------------------- 10 ------------------------------------------------------------------------------------------------------- 10 第二章酸洗净化工段计算依据------------------------------------------------------------------------- 13 ------------------------------------------------------------------------------------------------------- 13 ------------------------------------------------------------------------------------------------------- 13 ------------------------------------------------------------------------------------------------------- 13 ------------------------------------------------------------------------------------------------------- 13 ------------------------------------------------------------------------------------------------------- 14 ------------------------------------------------------------------------------------------------------- 14 ------------------------------------------------------------------------------------------------------- 14 第三章物料平衡计算------------------------------------------------------------------------------------- 15 ------------------------------------------------------------------------------------------------------------ 15 ------------------------------------------------------------------------------------------------------- 15 ------------------------------------------------------------------------------------------------------- 16 ------------------------------------------------------------------------------------------------------- 16 ------------------------------------------------------------------------------------------------------------ 17 ------------------------------------------------------------------------------------------------------- 18 : ------------------------------------------------------------------------------------------------------ 18 ------------------------------------------------------------------------------------------------------------ 19 ------------------------------------------------------------------------------------------------------- 19 ------------------------------------------------------------------------------------------------------- 20 ------------------------------------------------------------------------------------------------------------ 20 第四章热量平衡计算------------------------------------------------------------------------------------- 21 ------------------------------------------------------------------------------------------------------------ 21 ------------------------------------------------------------------------------------------------------- 21 ------------------------------------------------------------------------------------------------------- 21 ------------------------------------------------------------------------------------------------------- 21 ------------------------------------------------------------------------------------------------------- 22 ------------------------------------------------------------------------------------------------------- 22 ------------------------------------------------------------------------------------------------------- 22 ------------------------------------------------------------------------------------------------------- 23 ------------------------------------------------------------------------------------------------------- 23 ------------------------------------------------------------------------------------------------------------ 25------------------------------------------------------------------------------------------------------- 25 ------------------------------------------------------------------------------------------------------- 25 ------------------------------------------------------------------------------------------------------- 26 ------------------------------------------------------------------------------------------------------- 26 ------------------------------------------------------------------------------------------------------- 27 第五章设备计算 ------------------------------------------------------------------------------------------- 29 ------------------------------------------------------------------------------------------------------------ 29 ------------------------------------------------------------------------------------------------------------ 29 ------------------------------------------------------------------------------------------------------- 29 ------------------------------------------------------------------------------------------------------- 30 ------------------------------------------------------------------------------------------------------------ 30 ------------------------------------------------------------------------------------------------------- 31 ------------------------------------------------------------------------------------------------------- 33 ------------------------------------------------------------------------------------------------------------ 34 设计小结------------------------------------------------------------------------------------------------------ 35 参考文献------------------------------------------------------------------------------------------------------ 39 致谢------------------------------------------------------------------------------------------------------------ 40第一章文献综述前言硫酸工业是一项比较古老的工业,我国很早就有人用蒸馏绿矾制硫酸。

年产10万吨硫酸的生产工艺模拟设计综述

年产10万吨硫酸的生产工艺模拟设计综述

年产10万吨硫酸的生产工艺模拟设计综述硫酸生产工艺流程的综述前言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各大工业领域。

主要用于生产涂料、合成纤维、洗涤剂、制冷剂、化学肥料、饲料添加剂和石油的精炼、有色金属的冶炼,以及钢铁、医药和化学工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硫酸在科学技术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硫酸跨领域、涉及性广等一系列特点对各个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各个领域对硫酸的重视也促进了硫酸自身的发展和硫酸工业的进步,因此,研究硫酸的生产工艺不仅可以提高硫酸的生产水平,还可以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

1硫酸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1国内硫酸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的硫酸工业起始于19世纪70年代,当时产量很少。

早期的硫酸工业是与军工联系在一起的。

最早建设的7个硫酸厂其中就有6个在军工厂内。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硫酸企业也是为军工服务的。

新中国建立后,硫酸工业获得了快速地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步推广接触法,取代铅室法和塔式法,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部采用接触法。

根据1999年底的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硫酸生产厂家632家,生产能力为32 500 kt/a。

[1]1995年的产量为17.16Mt,仅次于美国,世界排名第二。

近年来我国硫酸产量如下(Mt):[2]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产量,Mt 13.32 14.07 13.46 15.30 17.16 17.56 19.462000—2009年是我国硫酸工业发展最快的阶段 ,硫酸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0.4% 。

2004年我国硫酸产量达到39950kt ,首次超过美国位世界第一位 ,占到当年世界硫酸总产量184990kt的21.6% 。

2009年硫酸产量创历史新高 ,达59686kt, 占到世界硫酸产量的32.2% ,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位。

2000-2009年以来 ,硫磺制酸发展最快,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8.0% , 2009年产量达到27958kt;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也直接带动了冶炼烟气制酸的发展 ,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1.2%,近5年的年均增长率更是达到15.6%,2009年冶炼烟气制酸产量达到17785kt ;受低价进口硫磺和有色金属发展的影响 ,硫铁矿制酸发较为平缓 ,产量年均增长率3% ,2009年产量为13846kt。

年产10万吨硫酸毕业设计

年产10万吨硫酸毕业设计

1设计任务书 (2)1.1项目 (2)1.2设计内容 (2)1.3设计规模 (2)1.4设计依据 (2)1.5产品组成、性质及用途 (2)1.6产品质量规格 (5)1.7原料方案 (6)原料:硫铁矿 (6)1.8工艺技术指标 (6)1.9生产方式 (8)2工艺线路及流程设计 (8)2.1硫酸的工艺基础 (8)2.2工艺路线选择 (10)2.3流程的设计 (10)2.4工艺操作设计 (10)3物料横算 (13)3.1转化—吸收系统的物料衡算 (13)4发烟硫酸吸收塔的设计 (15)4.1发烟硫酸吸收塔的计算 (15)4.2发烟硫酸吸收塔的设计结构图 (16)5设备一览表 (17)6车间防护 (18)6.1 有毒害性物质的防护 (18)6.2 泄漏应急处理 (18)6.3 急救措施 (18)6.4 噪声的防护 (19)6.5生产要求 (19)7经济评估 (20)7.1经济投资 (20)7.2经济分析 (20)8人员配置 (21)9三废处理 (21)9.1三废处理的意义 (21)9.2三废处理 (21)致谢: (23)参考文献: (24)年产10万吨硫酸的工艺设计1设计任务书1.1项目硫酸生产的工艺设计1.2设计内容1.2.1生产工艺设计1.2.2设计转化吸收塔1.3设计规模1.3.1 年产:10万吨1.3.2 年生产日:300天1.3.3日生产能力:10/300=333吨/天1.4设计依据该设计说明书是依据湖北远大富驰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并结合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年产10万吨硫酸技术要求。

1.5产品组成、性质及用途1.5.1硫酸组成【1】硫酸(英文名:Sulphuric acid for industrial use),H2SO4或SO3·H2O,相对分子质量98.078,是指SO3与H2O摩尔比等于1的化合物,或指100%H2SO4,外观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密度(20℃)为1.8305g/㎝³。

年产10万吨硫酸工艺毕业(课程)设计

年产10万吨硫酸工艺毕业(课程)设计
The Factory ofSulfuricAcidWhose
Output is100,000 Tons Per Year
A
The sulfuric acid can be baked by the sulphur iron mine to burn born sulphur dioxide, The further catalyst which passes sulphur dioxide oxidizes born three oxidize sulphur, Finally absorb with the oil of vitriol three oxidize sulphur system sulfuric acid. This design is the year produces 100,000 ton sulfuric acid factory of design.It include the main equipment computation and the shaping in the technical process, entire factory floor-plan, s various workshops elevation and horizontal plan.
2.2
(1)遵守国家的政策规定;
(2)符合城市规划和工业布局;
(3)利于生产,便于生活;
(4)对环境不会造成威胁;
(5)合理利用资源;
(6)节约投资,留有余地。
2.3
厂址选择工作组(又设计部门与工业局主管组成)依据省市委指示,经过多方磋商,考虑到地势、交通、协作等问题,作为大型的化工原料生产基地,厂址定在陕西镇安。
1.1.2
硫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用途十分广泛。硫酸用于生产磷肥(过磷酸钙)和氮肥(硫酸铵),其消耗量几乎占硫酸产量一半以上;在有机化工、纤维、塑料、染料以及农药的生产中都需要硫酸;无机化工,如磷酸、氟氢酸、硼酸等无机酸及硫酸盐、磷酸盐、铬酸盐等无机盐的生产,也用硫酸;在国防和原子能工业,硫酸用于制造各种无烟炸药、从铀矿中提取铀;冶金工业的金属精炼、石油工业的产品精制等。

年产10万吨硫酸生产工艺(废热锅炉)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年产10万吨硫酸生产工艺(废热锅炉)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同时,其操作弹性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硫酸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十一世纪伊始,随着国内硫酸工业的持续发展和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硫磺制酸以其工艺简单,污染轻,热能回收率等特点得到迅猛发展,装置规模也日益大型化。装置的大型化提高了规模经济效益,降低了生产成本,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对于早已成熟的硫酸生产工艺中的废热锅炉性能的改进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现有的硫铁制酸废热锅炉属于烟道式水管锅炉,按炉气流向方向分为立式多烟道锅炉和水平通道式两大类。国外从60年代中期开始广泛采用水平通道式,使锅炉出口直接与电除尘相连。硫磺制酸废热锅炉有水管和火管两大类,国外普遍采用火管锅炉。
最近国内新建的几套400-800kt/a等大型化硫磺制酸装置,然而大型废热锅炉的锅壳,受到制造,运输等条件的约束,在与装置保持同步大型化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于新建大型硫磺装置采用双锅壳单汽包火管锅炉成为新的趋势。与单锅壳火管锅炉相比,双锅壳火管锅炉的金属消耗量虽拉回10%左右,但材料易于采购,且制造成本,大件运输成本将大大降低,锅炉的净化周期容易保证。另外,随着装置规模的大型化,废热利用趋于向提供动力的方向发展。
五、选题特色及创新点
鉴于废热锅炉对整个硫酸生产工艺的重要性,如何提高废热利用率,延长其使用寿命,对于已经成熟的硫酸生产工艺还有着广阔的改进和提升空间。同时,在本次设计中,会在结合经典的工艺的基础上,尽量采用些最新的改进,使之更加适用于新的工作要求。
对单个设备作出衡算示意图,进行物料衡算、热量衡算,以表格形式表达衡算结果,其中的数据(非给定数据)及计算公式(经验公式)必须交待来源(即何种参考书目,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3、设备计算
选择设备的结构形式,并说明理由。进行设备的结构尺寸和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

年产万吨硫酸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年产万吨硫酸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年产万吨硫酸生产车间工艺设计1. 引言本文档旨在设计年产万吨硫酸的生产车间工艺。

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多个工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和优化,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硫酸生产,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 工艺流程2.1 原料准备硫酸生产的主要原料是二氧化硫(SO2)和氧气(O2)。

二氧化硫是通过燃烧硫矿或其他富含硫的物质得到的,而氧气可以通过空分设备从空气中分离出来。

2.2 SO2的净化硫矿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其他杂质,需要对其进行净化处理。

常见的净化方法包括洗涤和吸附。

2.2.1 洗涤洗涤是将废气通过废气塔,塔内喷洒一定量的洗涤液(如稀硫酸)来除去其中的杂质。

洗涤液通过与废气的接触,吸收其中的SO2,并进一步转化为硫酸。

2.2.2 吸附吸附是指将废气通过吸附剂床层,利用吸附剂的特性将其中的SO2和其他杂质吸附下来。

吸附剂可以是活性炭、氧化铁等。

吸附剂中的SO2可以通过加热或其他方法得到。

2.3 SO2的氧化净化后的SO2气体需要进一步氧化为三氧化硫(SO3)。

常用的氧化方法是使用催化剂将SO2和氧气反应,生成SO3。

2.4 SO3的吸收SO3气体需要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吸收塔是最常见的反应器类型,其中硫酸水溶液通过塔内喷淋系统与SO3气体充分接触,使其转化为硫酸。

2.5 硫酸的脱水在吸收塔中生成的硫酸是稀溶液,需要进行脱水处理,得到高浓度的硫酸。

脱水通常通过蒸发和浓缩两个步骤来实现。

2.5.1 蒸发蒸发是将稀硫酸溶液加热,使其中的水分蒸发掉。

蒸发后的溶液浓度有所提高,但仍需经过进一步的浓缩处理。

2.5.2 浓缩浓缩是将蒸发后的硫酸溶液进行进一步浓缩,使其达到目标浓度。

通常采用多效蒸发器或蒸馏塔进行连续浓缩。

2.6 硫酸产品处理处理得到的硫酸产品可以通过过滤、冷却、储存等步骤进行后续处理。

过滤是为了去除固体杂质,冷却是为了降低硫酸的温度,储存则是为了存放和供应硫酸产品。

3. 设备选择与安装硫酸生产车间的设备选择和安装是确保工艺流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年产万吨硫酸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年产万吨硫酸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年产万吨硫酸生产车间工艺设计1. 引言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年产万吨硫酸的生产车间工艺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2. 工艺流程本工艺设计采用传统的硫磺氧化工艺,包括硫磺熔化、氧化反应和吸收、浓缩和脱水等步骤。

2.1 硫磺熔化硫磺熔化是将固态硫磺通过加热转化为液态硫磺的过程。

该步骤可以采用熔化炉进行,熔化炉内部设有加热装置,可以将硫磺加热至其熔点以上,使其熔化成液态。

2.2 氧化反应和吸收液态硫磺经过熔化后,将进入氧化反应器进行氧化反应。

反应器内部设有适当的制冷装置和氧化剂供应装置,使硫磺氧化为二氧化硫。

氧化反应后的气体会与进入反应器的过量空气一起进入吸收塔,利用浓硫酸对二氧化硫进行吸收,生成含有硫酸的吸收液。

2.3 浓缩和脱水吸收液中的硫酸含量不高,需经过浓缩和脱水过程进行提纯。

浓缩器将吸收液中的水分通过加热汽提的方式蒸发出去,得到浓缩后的硫酸液。

脱水器通过加热硫酸液,使其内部的水分蒸发,然后通过冷凝器冷凝回收。

经过多级浓缩和脱水处理后,得到浓度达到要求的硫酸。

3. 工艺设备3.1 硫磺熔化炉硫磺熔化炉是将固态硫磺转化为液态的关键设备。

熔化炉通常由不锈钢制成,炉内设有加热装置和熔化槽。

加热装置可以采用电加热或燃气加热的方式,确保熔化槽内的硫磺能够达到熔点以上的温度。

3.2 氧化反应器氧化反应器是将液态硫磺氧化为二氧化硫的设备。

反应器通常为立式容器,内设有搅拌装置、冷却器和氧化剂供应装置。

搅拌装置可确保硫磺充分与氧化剂接触,提高反应效率。

冷却器可控制反应器内的温度,防止反应过热。

3.3 吸收塔吸收塔是用于将氧化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吸收至浓硫酸中的设备。

吸收塔内设有填料,以增加接触面积,提高吸收效果。

在吸收塔中,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通过底部进入,与从顶部流入的浓硫酸进行接触和反应,最终得到含有硫酸的吸收液。

3.4 浓缩器和脱水器浓缩器和脱水器是对吸收液进行浓缩和脱水的设备。

年产10万吨硫酸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年产10万吨硫酸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第一章综述1.1概述聚丙烯(PP)具有相对硬度大,密度小,抗拉伸性能好,透明度高,抗应力开裂和耐化学性能好,耐高温,并具有极好的注塑性能,可以与其他材料共混改性等优点,因此PP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而且在2003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PP 市场。

PP主要用于生产纤维编织,注塑制品,薄膜,片材,板材,电缆及护套料,吹塑制品以及管材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2聚丙烯成核剂工业的概述聚丙烯(PP)是合成树脂中的相当重要的品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聚丙烯(PP)具有机械性能好,无毒,密度小,耐高温,耐化学品,加工成型方便等优点,并且价格便宜,能通过加工改性赋予其突出的物理机械性能,在取代工程塑料时可优先考虑聚丙烯,PP的用量占全球通用合成树脂的41左右,是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中用量增速最快新品种研究最活跃的品种。

PP具有无毒、耐热、耐化学药品、相对密度低、容易加工、成型力学性能好等特性,而且丙烯原料丰富,且性价比高,被广泛地在建筑、化纤、化工、轻工等领域。

1954年意大利的Natta教授合成具有高度立体规整性的聚丙烯,然后PP在1957年由意大利的iMontecatin公司实现工业化以来,已经成为通用合成树脂中发展最快、品种最多的品种。

1.3我国聚丙烯成核剂工业的现状随着近些年来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成核剂市场发展很快,很多科研机构和企业都在进行成核剂的相关研究。

兰州石化研究院在国内率先开发出第一代DBS成核透明剂,然后继续开发了第二和第三代DBS成核剂。

此后还有许多企业进行了成核剂的相关研究,并使技术不断进步。

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科学研究基础薄弱,现阶段国内企业从事生产的时候还是借鉴国外的专利技术,主要是因为国内的研究机构对成核剂的成核机理没有完全摸清楚,虽然在努力追赶的过程中,但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国外产品质量还是有差距,导致我国生产的成核剂产品在出口方面情况不容乐观。

所以说我们要力争上游,在成核剂对聚丙烯结晶形态,性能和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详细的研究,尽快形成自己的专利技术,使自己的成核剂产品的性能能够媲美国外产品。

大学毕业设计--年产15万吨硫酸工艺

大学毕业设计--年产15万吨硫酸工艺

大学毕业设计--年产15万吨硫酸工艺本文介绍了毕业设计的目的和背景,以及选取年产15万吨硫酸工艺作为课题的原因和重要性。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完成学业前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通过独立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毕业设计中,选取一个有挑战性和实用价值的课题是非常重要的。

选取年产15万吨硫酸工艺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具有重要的原因和意义。

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各个行业中都有广泛应用。

年产15万吨的硫酸工艺是一个中等规模的生产线,其稳定运行和高效生产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研究年产15万吨硫酸工艺,探索其生产过程、工艺流程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通过对比研究和实践操作,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优化建议,为年产15万吨硫酸工艺的稳定生产提供支持和改进方向。

这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而实用的年产15万吨硫酸工艺设计方法和经验,以促进工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本篇毕业设计,旨在加深对年产15万吨硫酸工艺的理解和应用,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为未来的工作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旨在对年产15万吨硫酸工艺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包括目前已有的技术和工艺,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技术和工艺综述目前,年产15万吨硫酸的工艺主要分为几个不同的方法。

其中常用的有接触法、焚烧法和酸法等。

接触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将硫磺和氧气接触来生成二氧化硫,然后进一步氧化生成硫酸。

接触法通常采用催化剂来提高反应效率和产量。

焚烧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将硫磺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然后将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最终生成硫酸。

焚烧法的特点是工艺相对简单,但存在二氧化硫排放和废气处理的问题。

酸法:这种方法是将硫磺浸泡在硝酸中,然后将硫磺氧化生成二氧化硫,并进一步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酸法在操作上较为复杂,但可以避免焚烧法中的废气问题。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在年产15万吨硫酸工艺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原材料供应:硫磺是制备硫酸的主要原材料,但其供应不稳定,价格波动大,且硫磺资源有限,因此需要寻找替代原材料或改善硫磺的利用率。

硫磺制硫酸工艺流程毕业设计

硫磺制硫酸工艺流程毕业设计

硫磺制硫酸工艺流程毕业设计英文回答:Introduction.Sulfuric acid is a highly important industrial chemical used in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cluding the production of fertilizers, batteries, and other chemicals. The most comm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sulfuric acid is the sulfur-burning process, which involves the combustion of elemental sulfur to produce sulfur dioxide (SO2) and, subsequently, sulfuric acid (H2SO4).Process Overview.The sulfur-burning process consists of several key steps:Sulfur combustion: Elemental sulfur is burned in a furnace to produce sulfur dioxide (SO2).Gas cleaning: The sulfur dioxide gas is cleaned to remove impurities, such as dust and particulate matter.Catalytic oxidation: The cleaned sulfur dioxide gas is passed through a converter, where it is oxidized to sulfur trioxide (SO3) in the presence of a catalyst.Absorption: The sulfur trioxide gas is absorbed in water to form sulfuric acid (H2SO4).Detailed Process Description.Sulfur Combustion: Elemental sulfur is fed into a furnace, where it is burned in the presence of air to produce sulfur dioxide (SO2) gas. The combustion reactionis highly exothermic, releasing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heat.Gas Cleaning: The sulfur dioxide gas produced in the furnace contains impurities, such as dust and particulate matter. These impurities must be removed before the gas canbe sent to the catalytic oxidation step. The gas is typically cleaned using cyclones, scrubbers, or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s.Catalytic Oxidation: The cleaned sulfur dioxide gas is passed through a converter, which contains a catalyst that promotes the oxidation of SO2 to SO3. The most common catalyst used is vanadium pentoxide (V2O5). The oxidation reaction takes place on the surface of the catalyst, and the SO3 gas is produced as a result.Absorption: The sulfur trioxide gas produced in the catalytic oxidation step is highly reactive and must be absorbed in water to form sulfuric acid (H2SO4). The absorption process typically takes place in an absorption tower, where the SO3 gas is counter-currently contacted with water. The absorption reaction is exothermic, and the heat released is used to concentrate the sulfuric acid produced.Process Optimization.The sulfur-burning process can be optimized to improve efficiency and reduce emissions. Key optimization parameters include:Combustion conditions: The temperature and oxygen content of the combustion furnace can be optimized to maximize the conversion of sulfur to sulfur dioxide.Catalyst activity: The activity of the catalyst usedin the catalytic oxidation step is critical for achieving high SO2 conversion rates. Regular monitoring and maintenance of the catalyst is essential.Absorption conditions: The temperature and water flow rate in the absorption tower can be optimized to enhance the absorption efficiency of sulfur trioxide.Environmental Considerations.The sulfur-burning process generates emissions ofsulfur dioxide, which can contribute to acid rain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o mitigate these emissions,various technologies can be employed, including: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This process involves the removal of sulfur dioxide from the flue gases using absorbers or scrubbers.Byproduct utilization: Sulfur dioxide can be used as a raw material for the production of other chemicals, such as sulfuric acid or gypsum.中文回答:硫磺制硫酸工艺流程。

年产10万吨硫磺制酸转化工艺计算书

年产10万吨硫磺制酸转化工艺计算书

100kt/a硫磺制酸转化工艺计算书一、基本条件:1.气体成分与气量:①进转化气体成份:SO2 9.0%;O28.1%;N282.9%②进转化气量: 33300Nm3/h2.转化率与进口温度二、物料衡算:(33300/22.4=1486.6)60℃一吸来去二吸180℃左右438℃318.5430℃583.4480℃530.66440℃475.27420℃442.5第二废锅热管锅炉去一吸180℃左右三、热量衡算:注:1kcal=4.1868 kJ(一)一段反应热量和出口温度1、进一段:SO133.8×10.96=1466.45kcal2120.47×7.407=891.8kcalO2N1232.4×7.101=8751.27kcal2∑ 11109.5kcal/h ℃=11109.54×430=4777094.4kcal/hQ1入2、出一段:50.81×1.31=574.55kcalSO283.01×6.025=1330.08kcalSO378.97×7.547=595.46kcalO21232.4×7.21=8885.60kcalN2∑ 11385.7预计反应后温度:t=430+0.62×252=586.2=(430+586.2)/2=508.1tm反应热:=24205-2.21×(273+508.1)=22478.77Q平均总反应热:Q反=83.0×22478.77=1865737.9.一段出口温度:t出=(Q1入+Q反)/出口气体平均热容=(4777094.4+1865737.9)/11385.7=583.4℃出一段气体带出的热量:Q1出=11385.7×583.4=6642832.2kcal(二)二段反应热和出口温度:1、进入二段气体带入热量:进二段气体温度480℃,进二段气体每升高1℃需热量与一段出口基本相当,即:11385.7Q2入=480×11385.7=5465136.0kcal2、反应热:预计反应后的温度:t=480+(0.8-0.62)×252=525.36℃tm=(480+525.36)/2=502.68Q平均=24205-2.21×(273+502.68)=22490.75Q2反=(107.0-83.0)×22490.75=539778kcalT2出=(5465136+539778)/11316=530.663、三段带出热量:热容:SO226.8×11.174=299.5kcalSO3107.0×15.725=1682.6kcalO266.9×7.493=501.3kcalN21232.4×7.167=8832.6kcal∑ 11316Q2出=530.66×11316=6004914kcal(三)三段反应热和出口温度:1、三段气体进口温度440 ℃,热容与二段出口相当。

年产15万吨硫酸工艺设计毕业设计

年产15万吨硫酸工艺设计毕业设计

硫酸工艺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工程项目,旨在设计一个能够生产年产15万吨硫酸的工艺。

本文将详细介绍硫酸工艺设计的流程,包括原料选择、生产工艺、设备选型以及环保措施等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生产硫酸的原料。

硫酸的主要原料是硫矿石(如黄铁矿)和炼硫废气。

硫矿石是一种含有硫铁矿的矿石,其中的硫可以通过熔炼和氧化反应转化为硫酸。

炼硫废气是炼油厂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硫化氢的废气,通过硫酸工艺可以将硫化氢转化为硫酸。

在生产工艺方面,硫酸的主要生产工艺是湿法氧化工艺。

该工艺利用浸泡在硫酸中的硫矿石,将其中的硫氧化为硫酸。

该反应需要满足一定的温度和催化剂存在,一般使用铜作为催化剂。

经过氧化反应后,得到的硫酸溶液会通过蒸发器进行浓缩,最终得到所需的浓硫酸。

在设备选型方面,硫酸工艺设计需要选用适合的设备进行硫酸的浸提、氧化和浓缩。

其中,浸提反应器需要选用能够承受高温和高压的材料,同时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氧化塔需要选用具有良好传质性能和催化性能的填料材料,以提高反应效果。

浓缩塔则需要选用能够适应高温和高浓度硫酸的设备。

此外,硫酸工艺设计需要重视环保措施。

硫酸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废气,其中含有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可以使用烟气脱硫技术对废气进行处理,将二氧化硫转化为可利用的硫酸。

同时,对于产生的废水也应进行处理,以避免对周围水体的污染。

总结起来,年产15万吨硫酸的工艺设计需要经过原料选择、生产工艺、设备选型和环保措施等方面的考虑。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实现高效、环保的硫酸生产,为工业生产提供稳定可靠的硫酸供应。

硫酸-毕业论文-硫酸工艺流程-硫酸生产设计

硫酸-毕业论文-硫酸工艺流程-硫酸生产设计

硫酸-毕业论⽂-硫酸⼯艺流程-硫酸⽣产设计⽬录摘要 .......................................................................................................................................... I V Abstract ...................................................................................................................................... V 第⼀章总论. (1) 1.1 设计对象 (1)1.1.1设计规模 (1)1.1.2 产品及规格 (1)1.1.3 硫酸的性质及基本⽤途 (1)1.1.4 我国硫酸⼯业的发展状况 (2)1.1.5 硫酸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3)1.2 建⼚位置的选择 (6)1.3 ⽣产路线选择论证 (7)1.3.1 硫磺制取硫酸主流程⽅块图 (7)1.3.2 硫磺中杂质对制酸⼯艺的影响 (7)1.3.3 硫磺制酸与硫铁矿制酸的优缺点⽐较 (8)1.4 年⼯作⽇的制定和⼯作制度 (9)第⼆章⼯艺部分 (10)2.1 重点设计⼯序的⽣产基本原理 (10)2.1.1 最佳温度的选择 (11)2.1.2 SO最适宜浓度的选择 (11)2氧化反应动⼒学 (11)2.1.3 SO22.1.4 催化剂的选择 (13)2.2 重点设计⼯序的⽣产⽅法选择论证 (15)2.2.1 ⼲吸流程的选择论证 (15)2.2.2 转化流程的选择论证 (18)2.2.3 空⽓⿎风机位置在⼲燥塔前或后的流程论证 (21)2.2.4 采⽤液硫过滤器还是澄清槽的选择论证 (22)2.2.5 硫磺制酸的废热利⽤ (22)2.3 设备选择论证 (24)2.3.1 废热锅炉的选择 (24)2.3.2 焚硫炉的设计 (24)2.3.3 熔硫槽的设计 (25)2.3.4 转化器的选择 (25)2.3.5 填料的选择原则 (26)2.3.6 填料的⽀撑形式 (26)2.3.7 硫酸⽣产中的三废治理 (26) 2.4 物料衡算 (27)2.4.1 已知条件 (27)2.4.2 系统物料衡算 (28)2.4.3 空⽓⼲燥 (30)2.4.4 熔硫 (34)2.5 焚硫 (37)2.6 ⼀次转化 (38)2.6.1 计算并绘制平衡曲线 (38) 2.6.2 绘制最适宜温度曲线 (40) 2.6.3 绝热操作线 (41)2.6.4 转化率的分配 (42)2.6.5 ⼀转各段进出⼝物料衡算 (47) 2.7 第⼀吸收塔 (48)2.8 ⼆次转化 (50)2.8.1 绘制平衡曲线 (50)2.8.2 绘制最适宜温度曲线 (51) 2.8.3 绝热操作线 (51)2.9 各段触媒⽤量的计算 (52)2.10 换热器及换热⾯积的计算 (56)2.10.1 ⾼温过热器 (56)2.10.2 第Ⅰ换热器 (57)2.10.3 第Ⅱ换热器 (58)2.10.4 第Ⅰ省煤器 (58)2.10.5 第Ⅰ低温过热器 (59)2.10.6 第Ⅱ低温过热器 (60)2.10.7 第Ⅱ省煤器 (60)2.11 第⼆吸收塔 (61)2.12 吸收⽔平衡 (63)第三章⾮⼯艺部分 (65)3.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5)3.2 环境保护 (66)参考⽂献 (67)致谢 (68)年产20万吨硫酸⼯程项⽬⼯艺设计(重点设计:转化⼯序)摘要硫酸在⽆机化学⼯业是最重要的产品之⼀,它既可作成品也是很多化⼯产品如磷肥的中间原料,所以硫酸在化⼯⾏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0万吨硫磺制酸计算

10万吨硫磺制酸计算

10万吨硫磺制酸计算
引言:
硫磺是一种常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制酸工艺中。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10万吨硫磺制酸,并计算所需的相关数据。

详细分析将包括生产工艺、原料消耗量、设备配置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制酸工艺及反应方程式
制酸工艺是利用硫磺与其他物质的反应产生酸类物质。

一种常见的制酸工艺是硫磺的氧化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S+O2→SO2
SO2+H2O→H2SO3
H2SO3+1/2O2→H2SO4
第二节:原料消耗量计算
在制酸过程中,硫磺的消耗量是关键因素之一、在10万吨硫磺制酸的情况下,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得出所需的硫磺消耗量。

同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原料的消耗量,如氧气、水等。

第三节:设备配置与能耗计算
制酸过程中的设备配置对于生产效率和能耗均有重要影响。

本节将讨论适宜的设备配置,包括反应器、冷却器、蒸发器等设备,并计算所需的能耗,以提高生产效益。

第四节:环保与安全考虑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环保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内容。

我们将讨论如何在10万吨硫磺制酸过程中,确保环境和工人的安全,包括废气处理、废水处理、工人防护等方面。

第五节:数据分析与经济评估
最后,我们将对以上的计算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进行经济评估。

通过对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及竞争情况的考虑,我们将提供一个综合评估,以评估10万吨硫磺制酸的可行性和盈利性。

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楚理工学院毕业设计本科毕业设计10万吨/年硫酸生产工艺设计(硫磺制酸熔硫工序)学院化工与药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年级班别 2011级01班学号 2011402010107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危想平2015 年 5 月17 日目录前言 (1)1 文献综述 (1)1.1硫磺、硫化物及硫酸的性质 (2)1.1.1 化学性质 (2)1.1.2 物理性质 (3)1.2 硫酸的生产方法 (3)1.2.1 硝化法制造硫酸 (3)1.2.2 接触法制造硫酸 (4)1.3 硫酸生产工艺流程叙述 (5)气体的制取 (5)1.3.1 SO21.3.2 炉气的净化 (6)气体的转化 (6)1.3.3 SO2气体的吸收 (6)1.3.4SO31.3.5尾气的处理 (7)1.4 硫酸的用途 (7)1.4.1 硫酸的工业用途 (7)1.4.2 硫酸的农业用途 (8)2 物料平衡计算 (8)2.1 设计要求 (9)2.2 熔硫部分的物料衡算 (9)2.3熔硫工段的能量衡算 (9)3 主要设备 (10)3.1熔硫釜 (11)3.2焚硫炉 (11)3.3 转化器 (13)3.4 干吸塔 (14)3.5 空气鼓风机 (14)3.6 循环吸泵 (15)3.7 废热锅炉 (15)3.8 过热器和省煤器 (16)4 硫酸的安全生产 (16)4.1 硫酸工业中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17)4.2 硫酸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危害 (17)4.3 我国硫酸工业技术概况 (18)4.4安全防护措施及防护用具 (18)4.5环境保护与治理建议 (18)设计小结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1)10万吨/年硫酸生产工艺设计(硫磺制酸熔硫工序)摘要硫酸作为工业之母,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采用硫磺制硫酸有利于保护环境建清洁文明工厂,且装置上投资为原来的50%,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硫酸生产工艺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包括二氧化硫气体的制取,炉气的净化,二氧化硫气体的转化,三氧化硫气体的吸收以及尾气的处理。

本设计主要涉及固体硫磺熔融装置熔硫装置的工艺方案选择、主要设备选型、液硫的中和处理及熔硫尾气的洗涤、对主要工序进行了物料衡算,热量衡算等。

关键词:熔硫、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工艺方案、设备选型The desig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100000 tons ofsulfuric acid (sulfuric acid sulfur melting process)Abstractsulfuric acid as the mother of industr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he sulfur burning sulfuric acid is beneficial to Protect environment to build a clean and civilized factory,and the equipment investment was 50%, which has great economic benefits. The sulfuric acid production process mainly consists of five parts, including the preparation of sulfur dioxide gas, furnace gas purification, transformation of sulfur dioxide, three sulfur dioxide gas absorption and exhaust gas treatment. Selection of process plans, this design mainly involves solid sulfur melting unit sulfur melting device selection of main equipment, liquid sulfur and sulfur melting treatment and exhaust washing, the material balance of the main process, heat balance etc..Keywords: sulfur melting, material balance, heat balance, process scheme, equipment selection设计主要技术指标(或研究目标)1、原料规格:硫磺:99.5%2、生产规模及工艺指标:年生产能力:10万吨100%硫酸二氧化硫转化率:95%吸收温度:180℃吸收塔吸收率:100%喷淋酸:温度80℃,浓度98% 3、年开工时间:300天前言硫酸被誉为工业之母,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硫酸工业也是重要的基本化学工业之一。

硫酸的用途很是广泛,参与众多重要化学品的生产,如用于生产磷铵、过磷酸钙、硫铵等。

另外,硫酸可以用于生产硫酸盐、塑料、人造纤维、染料、油漆、药物、农药、杀草剂、杀鼠剂等;也可用作除去石油产品中的不饱和烃和硫化物等杂质的洗涤剂;在环保方面也大有用途;在国防工业中与硝酸一起用于制取硝化纤维、三硝基甲苯等。

如此见来,硫酸的应用范围之广泛,并且需求量日益增加,所以我们有必要加强生产,在绿色环保节约型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改造,力求更大效率。

全世界各行消费硫酸比例(%)化肥己内酰胺二氧化钛氟化氢饲料添加剂石油炼制洗涤剂湿法炼铜其他60.6 4.5 3.2 2.7 1.9 1.6 1.5 1.2 22.8表1-1中国硫酸工业主要是以硫铁矿制酸。

在70和80年代工厂经历重大曲折硫酸工业和转。

原因是世界硫磺市场价格飙升,企业难以承受,导致这些工厂已经停产或转换。

在90年初,价格逐渐下降,促进世界硫磺,硫磺制酸在中国逐步发展,近年来技术的飞速发展,除了一些小,硫酸厂已建成或正在建设,大型硫磺制酸装置也在建设中,这波的发展将有中国硫酸生产结构的影响巨大,加上中国对环保的重视程度,硫酸生产过程中,硫酸已日益成为主流,这些都是分析原因:1,因为在硫酸厂焙烧,净化工段,只有硫磺,硫磺熔融,转化,干燥和吸收段,成品,原材料部分也比硫酸装置简单,因此流程短,材料处理,设备少,建设周期短:节约50%的硫酸厂的建设投资,降低设备管理费用;2、减少原材料运输。

硫磺,杂质少,产品质量好,单位产品能耗低,热利用程度高,生产蒸汽比硫酸高酸万吨,0.3吨中压蒸汽(不含低热量利用) ;3、三废排放量少,有利于保护环境,做到文明生产;4、根据目前的价格、运输成本及加工成本进行对比,采用硫磺制酸比采用硫铁矿或硫精砂制酸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由于上述原因,吸引了国内硫酸工业原料结构向硫磺制酸转移。

除了正在新建的硫磺制酸装置外,有些工厂将硫铁矿制酸装置改造为硫磺制酸。

在采用硫磺制酸中分别为熔硫,硫磺的精制,焚硫和造气,吸收和干燥四大步,其中,熔硫工序至关重要,首先熔硫工序对温度要求很高,其次它又决定了后续硫磺精致的程度及最终产品的质量。

固体硫硫基由皮带机为快速加热和熔化熔硫槽。

快速熔硫槽内置蒸汽加热盘管和搅拌器,加强外围蒸汽夹套加热。

槽硫温度控制在135℃左右加热和蒸汽0.6MPa熔融。

从溢流口进入硫磺熔融硫磺罐粗糙通过自由沉降熔融硫磺,对沟槽底部的杂质颗粒较大,夹带的液体少量于硫磺,排放口底部缝隙周期性地手动排出。

从快速熔硫槽溢流到粗硫槽液硫,粗硫槽槽挡板,开始作为过滤槽用分为两格和格型滤波器。

原油硫槽内设有蒸汽加热盘管,以保持温度在135摄氏度的液体硫磺。

槽内设有搅拌器。

液硫过滤由预涂、过滤、排渣三个基本步骤组成。

过滤后液体粗硫由过滤泵送入液硫过滤机以除去其中的杂质颗粒,控制过滤后液硫中灰分含量≤30mg/kg,当过滤机进料和出料侧压差达到一定值时,停止进料,进行震动排渣,至此,完成一个过滤周期。

过滤后的液体硫磺进中间槽,液体硫磺中间槽内设有蒸汽加热盘管,维持槽内液硫温度在135℃。

精制液体硫磺自液硫中间槽由中间泵送往液硫贮罐贮存,液硫贮槽底部设有蛇管式加热器,顶盖安装了加热盘管热顶,维持精硫贮槽内液硫温度在135~145℃。

第一章综述1.1 硫磺、硫化物及硫酸的性质 1.1.1化学性质硫磺: 易燃烧,着火点为363 ℃ ,火焰呈蓝色,一般情况下燃烧并不剧烈。

硫磺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会发生爆炸。

硫化物:一般包括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及硫化氢,这里主要讲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为酸性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硫酸。

硫酸:化学式为H 2SO 4,分子量为98.078,从化学意义上讲,硫酸是三氧化硫与水的等摩尔化合物,硫酸有三种水化物:H 2SO 4⋅H 2O ,H 2SO 4⋅2H 2O ,H 2SO 4⋅4H 2O ,是一种无色无味油状液体,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

浓硫酸有三大特性,分别为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一)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吸水作用,指浓硫酸分子跟水分子强烈结合,生成一系列稳定的水合物,并放出大量的热:H 2SO 4+nH 2O = H 2SO 4·nH 2O故浓硫酸吸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吸水性是浓硫酸特有的化学性质。

浓硫酸不仅能吸收一般的游离态水(如空气中的水),而且还能吸收某些结晶水合物(如CuSO 4·5H 2O )中的水。

鉴于硫酸的这个特性,H 2SO 4可用于干燥很多的气体,作为干燥剂使用。

(二)脱水性脱水性是浓硫酸化学特性,物质被浓硫酸脱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反应时,浓硫酸按水分子中氢氧原子数的比(2∶1)夺取被脱水物中的氢和氧原子。

可被浓硫酸脱水的物质一般是含氢、氧元素的有机物,其中蔗糖、木屑和棉花等物质,被脱水后生成了黑色的炭(碳化)。

如C 12H 22O 11−−−→浓硫酸12C+11H 2O (三)强氧化性(1)跟金属反应①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②加热时,浓硫酸可与除金、铂之外所有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硫酸盐,本身一般被还原成SO 2,在这些反应里,硫酸表现出了强氧化性和酸性。

如:Cu+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2Fe+6H 2SO 4(浓)=Fe 2(SO4)3+3SO 2↑+6H 2O(2)跟非金属反应热的浓硫酸可以将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氧化成其高价态的氧化物或含氧酸,本身被还原为SO 2。

在这类反应里,浓硫酸只表现出氧化性。

如:C+2H 2SO 4(浓)∆−−→CO 2↑+2SO2↑+2H 2O S+2H 2SO 4(浓)=3SO 2↑+2H 2O(3)跟其他还原性物质反应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实验室制取H 2S 、HBr 、HI 等还原性气体不能选用浓硫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