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设计方法比选与研究
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及基层优化设计分析
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及基层优化设计分析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于路基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及基层优化设计分析是路基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关乎到路基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围绕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及基层优化设计展开讨论,力求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一、软土路基处理方法1.软土路基的特点软土路基主要指土壤类型为黏土、淤泥等软弱土壤的路基。
这类路基在施工、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沉降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处理方法,以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软土路基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土质松软,抗剪强度低。
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通常远低于硬土地基,因此在承受交通荷载时容易发生变形和沉降。
(2)含水量高,易液化。
软土地基含水量大,当受到外部振动作用时容易发生液化现象,导致地基失稳。
(3)季节变化大。
由于软土的含水量较高,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大,容易因干湿状况的改变而发生变形和开裂。
针对软土路基的特点,常见的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包括加固处理和改良处理两种主要方式。
(1)加固处理:加固处理是通过增加路基的承载能力,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以增强土体的稳定性。
常见的加固处理方法包括在软土路基上铺设加固层、设置加固桩、加设横梁、填筑碎石等。
这些加固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变形和沉降,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二、基层优化设计分析1.基层优化设计的意义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最下层,它直接受到车辆荷载的作用,因此基层的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基层优化设计就是针对路面基层在承受车辆荷载时出现的变形、开裂等问题,采用一定的设计方法和工程措施,使基层的质量得到提升,以满足路面的使用要求。
(1)材料选择:基层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基层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软土路基中,由于软土地基的不稳定性,因此在选择基层材料时应考虑其抗变形性能和耐水性能,常见的基层材料包括碎石、砾石、碎石混凝土等。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汇报人:日期:•引言•软土地基特性及危害•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目录•方案选择及优化•工程实例分析•结论与展望引言01我国道路工程建设的现状,以及软土地基处理的重要性。
软土地基的特性及其在道路工程中的挑战。
背景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提出针对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案选择依据和方法。
对不同处理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软土地基特性及危害02软土地基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等松软土层构成。
软土地基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等特点。
软土地基的物理特性还会因土质不同而有所差异。
软土地基的组成及物理特性软土地基容易产生沉降,导致道路变形、开裂等问题。
软土地基的含水量高,容易产生唧泥、冒泥等问题,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
软土地基的强度低,容易导致道路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坍塌、沉陷等现象。
软土地基的压缩性高,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道路变形、开裂等问题。
软土地基的危害软土地基处理方案03换填法经济高效、快速有效详细描述换填法是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其原理是将软土层替换为承载能力强、稳定性好的材料,如砂、碎石等。
该方法具有施工简单、成本低、工期短等优点,适用于浅层软土处理。
堆载预压法总结词加固效果显著、适用范围广详细描述堆载预压法是通过在软土地基上堆载重物,使地基产生预压,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软土地基,可以显著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沉降和变形。
加固效果好、施工效率高总结词强夯法是一种通过重锤反复冲击软土地基,使地基土层产生压缩和固结,从而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施工效率高、加固效果显著等优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软土地基。
详细描述强夯法施工简便、环保节能详细描述真空预压法是一种利用真空负压抽吸软土地基,使其产生固结和压缩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施工简便、节能环保、降低成本等优点,适用于大面积软土地基处理。
总结词真空预压法VS复合地基法总结词详细描述增强承载能力、减少沉降复合地基法是一种将桩基与软土地基共同作用,以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方法。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研究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研究发布时间:2022-11-07T03:13:37.722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12期第6月作者:林小兵[导读] 随着我国道路工程建设的加快,其施工质量深受社会的关注,建设地的土质结构经常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
林小兵身份证号码:45051219811202****摘要:随着我国道路工程建设的加快,其施工质量深受社会的关注,建设地的土质结构经常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
软土地基的流变性较强,如果道路建设在软土地基上,在长时间的压力下,地基实际荷载强度会变弱。
采取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优化路面的受力均匀性,可以有效提高道路建设质量。
本文就对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道路;工程;软土地基;措施我国的道路工程建设中经常出现软土地基问题,如果不对软土地基进行一定的处理,就会产生道路沉降等问题,直接对道路路面造成损坏,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影响人们的日常出行,为城市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面对道路软土地基问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以及该地区的技术实力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找出最好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1、道路软基处理方案设计现状分析随着我国道路工程的广泛展开,在工程实践中不可避免的要出现软土地基路段。
软土地基一般都存在着含水量大、易压缩及孔隙比大的问题,不仅增加了施工工程的困难程度,也时刻威胁着道路的安全运行。
对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研究成为了一个热点课题,也逐渐出现了各种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案。
打砂井、堆载预压法能够加快地基早期固结的速度,但是仍存在着次固结沉降的可能性;如果能够将软土层击穿,而后采取粉喷桩法能够有效降低地基施工后的沉降现象,但如果桩长不够贯穿软土层的话,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超载预压法也是降低软土地基沉降的方法之一,且应用较广。
软基的处理对于道路以后的通行稳定性至关重要,尤其是高速公路穿越地质单元多,工况更为复杂,对地基的变形接受量小,在地基的处理上通常会投入巨大的精力和费用。
初探某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比选方法及应用
初探某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比选方法及应用【摘要】笔者结合工程实例,主要探讨了某市政道路工程地基处理方案择优。
经过对CFG桩和粉喷桩两种路基处理措施进行了对比试验后,推荐采用粉喷桩施工措施为宜,希望能给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市政道路;处理方案;质量控制1.地质概况工程地质分层、埋深、岩性特征及空间分布等见表1。
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赋存于①素填土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少,无统一自由水面,水量与周边排泄条件关系密切。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G,本场地环境类型为Ⅲ类;据调查该场地无历史污染。
依据地区经验,场地的地下水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2.地基处理方案选择目前常用的地基加固方法主要有换填法、抛石挤淤法、深层搅拌法、排水固结法、冻结法、电动硅化法、水泥灌浆法、振动沉模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高性能水泥土桩和高压喷射注浆法等;较常用的搅拌法如水泥土搅拌法、排水固结法如真空预压法和堆载预压法、CFG桩法和管桩法等,振动沉模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和高性能水泥土桩也在推广使用。
武汉地区常用的深层地基加固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见表2。
深层地基处理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使用。
根据现场勘测,部分路段处地面下淤泥质粘土层深达9m,承载能力较弱,需进行深层加固处理。
由于固结排水工期较长,考虑到工期较紧,故不推荐该法。
为节约工期、降低造价,经反复比较,选用打桩加固处理软基的方案。
通过表2并结合地质资料,可供选用的方案有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和水泥粉喷桩两种方案。
2.1水泥粉喷桩设计要求(1)桩径要求为500mm;(2)桩长要求打穿淤泥层,取9m(准确桩长参照地质资料并通过逐段试桩确定);(3)桩距按等边三角形布置,桩距1.2m;(4)桩土面积置换率0.1575;(5)桩喷粉量50kg/m3(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入比约15%;(6)90d龄期无侧限极限抗压强度为1200kPa;(7)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90kN;(8)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90kPa;(9)最终地基总沉降0.162m。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分析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分析发布时间:2021-10-28T01:59:10.002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12期作者:艾乐[导读] 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道路工程建设规模逐渐拓展和延伸,数量呈现出了不断提增多的状态,不过从具体施工作业开展期间,也经常产生软土地基路段,艾乐北京市公联公路联络线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北京市 100000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道路工程建设规模逐渐拓展和延伸,数量呈现出了不断提增多的状态,不过从具体施工作业开展期间,也经常产生软土地基路段,所谓软土路基,主要是指缓慢流水领域内沉积的饱和软弱地层,其有着诸多的胶体颗粒,本身呈现出了海绵状结构,因为软土有着含水量极大和压缩性高以及强度等一系列特征,因此不可以直接当成天然地基应用,需要有效加固处理以后降低道路路基基于载荷作用下形成的不均匀沉降。
对此,结合基本地质特征实施施工作业的过程中,要求加深施工人员对于该项领域地质结构和软土地基特征的掌握程度,当没有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施工处理方式的话,将会引起严峻的质量问题为后期埋下安全隐患,比如引起道路沉降问题,直接损坏道路路面,加剧人力和物力以及财力等方面的过度消耗,不利于人们正常出行,直接影响和限制了城市发展。
所以,在道路工程施工作业开展期间,就需要严格遵循标准,要求引进合理的施工方式以及技术,从而提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促使道路工程安全开展。
本文从软土地基性质以及施工处理现状等多方面入手,提出了道路工程软土地基的多项处理方法,并且落实了完善策略。
关键词:道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处理问题;完善措施在道路工程施工作业开展过程中,经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难点,软土地基是普遍的形成的一种现象,各项区域的地质情况是不一样的,因此出现的软土地基性质也有着明显的差别,要想将软土地基问题有效解决,在实施施工作业前期阶段中,应当应当做好软土地基的现场勘查作业,依照地质情况引进与之相符的加固处理技术,从确保道路工程在规定期限内高质量的完成,将道路工程整体性能发挥到最大化。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研究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研究汇报人:日期:目录CATALOGUE•引言•软土地基特性及处理要求•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工程实例分析•方案选择影响因素分析•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 CATALOGUE引言03现有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问题和不足现有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存在多种问题和不足,包括处理效果不稳定、成本高、施工周期长等。
01软土地基处理在道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软土地基处理是道路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道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2软土地基处理的难点和挑战由于软土地基具有高压缩性、低强度和易变形等特点,对其进行处理需要解决多种复杂的技术和管理问题。
研究背景和意义本研究旨在针对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种更加合理、高效和经济的技术方案,以提高道路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软土地基处理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和优化选择。
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方法研究目的02CATALOGUE软土地基特性及处理要求含水量高压缩性大渗透性小抗剪强度低软土地基特性01020304软土地基通常含水量较高,可能达到饱和状态。
软土地基的压缩性较大,承载能力较低。
软土地基的渗透性较小,排水能力较差。
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较低,稳定性较差。
处理后的软土地基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以满足道路工程的要求。
提高承载能力处理后的软土地基应具有较低的压缩性,以减少沉降变形。
降低压缩性处理后的软土地基应具有较好的渗透性,以利于排水和固结。
加强渗透性处理后的软土地基应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提高抗剪强度软土地基处理要求03CATALOGUE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排水固结法总结词排水固结法是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通过排出土体中的水分,达到土体固结、沉降的目的。
详细描述排水固结法包括多种具体措施,如砂井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等。
其中,砂井堆载预压法是在软土地基中打入砂井,然后在上面施加预压荷载,使土体中的水分排出,达到固结的目的。
软土地基上的地基处理方法及研究开题报告
软土地基上的地基处理方法及研究一、立题依据(一)选题背景及意义近几十年来,大量的土木工程实践推动了软弱土地基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地基处理的方法多样化,地基处理的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涌现并日趋完善,地基处理已成为基础工程领域中一个较有生命力的分枝。
地基处理的目的是针对软土地基上建造建筑物可能产生的问题,采取人工的方法改善地基土的工程性质,达到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稳定和变形的要求,这些方法主要包括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增大地基承载力,防止剪切破坏或减轻土压力;改善地基土压缩特性,减少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改善其渗透性,加速固结沉降过程;改善土的动力特性防止液化,减轻振动;消除或减少特殊土的不良工程特性。
在各种特殊土中,软土在我国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湖盆地周围及山涧谷底均有广泛分布。
在路基地基上修筑路基,若不加处理,往往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陷,导致路基病害的产生,继而影响列车正常运行。
因而软土地基处理的好坏对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软土地基的处理的具体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对软土地基进行改造和加固,改善地基土的剪切特性、压缩特性、渗透性、动力。
(2)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和稳定度,降低地基的压缩性,减少沉降和不均匀沉降。
(3)提高地震时软土地基的震动液化、消除区域性土的湿陷性能、膨胀性和不均匀沉降。
(4)软土地基经过处理后,防止倒塌、下沉、倾斜等恶性事故的发生,确保上不基础和建构的使用安全和耐久性。
(5)代替造价高昂的深基础或桩基础,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近40年来,国外的地基处理技术发展的十分迅速,老方法得到改进,新方法不断涌现。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从如何提高土的抗拉性质这一思路上,发展到土的加筋法;从如何有利于土的排水和排水固结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发展到了土工合成材料、砂井预压和塑料排水带;从如何进行深层密实处理的方法考虑,采用加大击实工的措施,发展到了强夯法和振动水冲法等。
市政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市政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一、引言城市建设发展日新月异,市政公路的建设和维护也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市政公路建设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一直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因为软土地基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沉降变形、侧向移动等问题,给施工和后期使用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软土地基的特点及问题软土地基是指土壤含水量较高,含有较多有机质、粘粒等成分的土壤。
在施工中,软土地基容易产生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1. 沉降变形: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较低,容易发生沉降变形。
特别是在施工中,大型设备和车辆经过时,容易引起软土地基的变形,给施工带来不便。
2. 侧向移动:软土地基的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侧向移动,给道路的使用带来安全隐患。
3. 荷载传递困难:由于软土地基的强度较低,无法满足市政公路的荷载要求,因此在施工中需要采取措施来加固和稳定软土地基。
三、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市政公路建设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处理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软土地基的问题,保障市政公路的建设和使用安全。
1. 硬化处理:硬化处理是指通过添加外部材料或改变土壤内部结构,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硬化材料包括水泥、石灰、矿渣等。
在施工中,可以通过灌浆、钻孔灌注桩等方式进行硬化处理,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
2. 排水处理:软土地基含水量较高,需要进行排水处理以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排水处理包括地下管网、排水井等设施的建设,通过排水设施将软土地基中的水分排除,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3. 增容处理:软土地基的稳定性与土壤体积有关,增容处理是指通过改变土壤内部结构,增加土壤的体积,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增容处理方法包括碾压、振动加固等。
目前,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日益深入,不断有新的技术和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1. 硬化材料的研究:水泥、石灰等硬化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推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
城市道路设计中软基处理方案的选择
城市道路设计中软基处理方案的选择本文主要探究城市道路设计中软基处理方案选择。
研究过程中,从道路软基处理方案概述切入,分析方案选择过程及选择原则,以某城市道路为例,探究实际工程中软基处理方案选择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标签:城市;道路设计;软基处理;方案;选择城市道路作为我国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在社会发展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建设质量与水平已经成为民众关注重点。
而路基设计作为城市道路核心内容,处理软土路基是工程中常见问题,想要将软土地基处理好,则必须结合车辆安全形势、城市道路设计寿命等,选择合理软基处理方案,进而提高城市道路设计有效性,满足我国交通发展需求。
1、道路软基处理方案概述1.1方案选择设计单位通常是结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了解软土地基,设计过程中提出加固方案,经由建设单位组织专家及参建单位讨论后确定。
在工勘报告中,分析了软弱土层容重、含水量、固结系数、液性指数、承载力、渗透系数等特征,通过现场调查踏勘的方式对湿软土层成因进一步调查,结合工程情况,以确定加固地基目的是提高承载力,稳定路基,还是控制路基沉降,进而制定加固软基的方式。
软基处理方法较多,不同软基其加固目的与天然条件不同,所选加固方法也不同,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设计单位,均需要通过仔细比较方案,或通过试验后方能明确最终采纳方案[1]。
并且,即便软弱土层物理力学特性相同,由于施工布局、道路条件与位置不同,处理方案也会有所不同,切忌盲从行政意图或套用工程案例,如若定错方案,则会造成不必要返工,对企业社会影响与经济效益均会造成影响。
1.2处理原则结合道路软基处理经验及社会发展情况,其在处理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⑴根据填筑路基高度、淤泥特性、分布软基深度,选择排水固结法、换填法、加固土桩法等方案,如桥头填土等局部高填土路段,则可以采取CFG桩或粉喷桩方案。
⑵稳定计算运营期安全系数大于1.15,施工期安全系数大于1.10,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计算沉降量。
公路市政工程路基软基施工方法的选择及施工工艺公路市政工程路基软弱地基施工方法的选择及施工工艺
公路市政工程路基软基施工方法的选择及施工工艺一、开挖换填法定义及适用范围定义:当软弱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建筑物的要求,而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很大时,将基础底面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除,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二灰、粉煤灰、高炉干渣或其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等材料,并压(夯、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为止,这种地基处理方法称为开挖换填法。
适用范围:开换填法适用于局部存在软土及松软土,处理深度通常控制在0.5~3m以内通常采用这种较为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式。
适用土类: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等浅层处理。
二、工艺原理及特点通过挖除软土,换填砂砾、碎石、碎石土、砂性土,形成良好的持力层,从而改变地基承载力特性,提高抗变形和稳定能力,满足路基的设计与施工需要。
施工简易、工期短、造价低。
三、主要机具设备及换填材料根据工程量,结合现场实际合理配备一定数量的挖掘机、装载机、铲运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自卸车。
换填材料:砂砾石、碎石、碎石土、砂性土等。
四、施工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图:换填土施工工艺框图五、施工前准备1. 复核设计文件:对沿线的地质情况和土质进行调查核实,踏勘现场,复核设计文件,确保第一手资料完备准确。
2.现场调查:沿线施工调查,确定经济运距内的换填材料(砂砾、碎石、碎石土、砂性土)及弃土场。
3. 取样试验: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砾、级配碎石或对未经扰动的碎石土、砂性土进行代表性取样,通过土工试验确定相应换填材料的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CBR值等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编制土石方调配计划,合理选用施工机械,安排施工人员。
5. 开工准备:(1)软基开挖前应进行场地清理,仔细查明地上、地下有无管线,若有则提前拆除,清除换填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及构筑物。
(2)开挖前应于开挖线四周作好截水沟。
施工期间应修建临时排水设施。
(3)临时排水设施应与设计排水系统结合,基坑水不得排入农田、耕地,污染自然水源,也不得引起淤积和冲刷。
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及基层优化设计分析
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及基层优化设计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城市道路建设中,软土路基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软土路基处理的质量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如何进行软土路基处理及基层优化设计成为了道路工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软土路基处理方法1.软土地基改良软土路基处理的首要问题是软土地基的改良。
软土地基改良的方法主要有土石方填筑、固结预压、搅拌桩、土深搅拌桩、加固网格、土钉墙等。
(1)土石方填筑土石方填筑是通过土方工程将软土地基填充成坚固的路基。
它是一种简单、成本低的软土地基改良方法,但对现场人员技术要求较高,且但对现场资源和环境的影响也较大。
(2)固结预压固结预压是通过应用预压推进机在软土地基中进行均匀的预压荷载,从而改变地基的水分状况和结构,增加地基承载力。
这是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改良方法,但对施工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
软土路基改造是在原有路基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改造,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荷载性能,主要有路面加铺、碾压和篙挖等方法。
(1)路面加铺路面加铺是在原有路基的基础上加装新的材料,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软土路基改造方法,但需要考虑新材料与原有路基材料的相容性。
碾压是通过机械设备对软土路基进行碾压,使其达到一定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这是一种常用的软土路基改造方法,但对设备和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二、基层优化设计分析软土路基处理的方法选择与设计方案的优化对道路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在软土路基处理中,基层优化设计分析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1.路基设计软土地基的路基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地基的土性特征和荷载特点。
路基设计应按照地基的承载能力、变形特性和强度要求进行设计,以确保道路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2.路基材料选择软土路基处理的材料选择也是基层优化设计分析的重要内容。
优质的路基材料能够提高软土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3.路基施工方案软土路基施工方案的选取是基层优化设计分析的关键内容。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研究进展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研究进展摘要:软土地基对道路的综合系统可靠性产生了非常大的阻碍作用。
对道路附近区域的软土地基开展客观准确、全面系统的处理工作非常关键。
本篇内容主要对当下发展阶段我国在软土地基解决举措选取分析方面的一些情况进行了简述,在软土地基解决举措选取工作中产生的问题方面,对软土地基相关解决举措的选取工作进行了一些探讨,希望能够为软土地基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参考。
关键词:软土地基解决举措;分析工作;问题;综合系统一、关于软土地基解决举措选择方面的一些问题的探讨(一)实践过程的分析工作以及相关新技术的研究实验工作开展的不到位,在软土地基的实例部分的分析探讨工作开展的比较多,但是综合整体性的分析工作却开展的比较少。
站在相关检索文件的角度来观察能够发现,成熟的单独某个软土地基的实例研究文件比较多,综合整体性的知识和实践分析工作开展的不到位。
在错误的软土地基相关解决实例方面,针对调查数据部分的研究工作开展的不到位,这对于软土地基解决举措的选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然而站在实际情况的角度来观察,错误的实例明显更具有开展精细化的调查分析工作的意义。
软土地基相关新技术方面的分析工作开展的不到位,在软土地基相关解决成效的试验分析技术方面还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发展。
以往的解决举措常常会消耗更多的人力和时间,并且费用支出也非常多,解决成效不容易达到任务要求,若是在过去的作业实践的整个期间,在选取一些搅拌桩来解决软土地基相关问题的时候,在实施工程作业任务的整个过程中,往往会存在水泥需求量不容易管控、均匀程度低、强度指标不够高、沉降指标不能够实现更大程度的降低,不能够真正实现规划任务要求,对实际巩固成效造成了更多的负面作用。
(二)基础理论培训工作开展的不到位,不能够真正达到全面综合的目标要求,在选取举措相关影响条件的分析工作方面,普遍缺乏客观整体的特点,通常都只是开展相对不太复杂的经济对比研究工作、技术对比研究工作以及线性研究工作。
集美大学新校区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比选与可行性研究报告
程
与
基 杏林 湾港湾滩涂一部分 , 后 由人 工围海造地形成 , 现 拟建场地
础 处 经场平后较为平缓 、 开阔 , 地坪标高 1 . 8 7 m~2 . 3 9 m。
理
③层粗砂 : 主要呈 中密状 , 局部稍 密或密实 , 饱和, 力学强 度较高 , 可选作拟建物地 基持力层 。
2 0 1 4年第 1期( 总1 9 5期 )
安
徽
建
筑
集 美 大 学 新校 区道 路 软 土地 基 处 理 方 案 比选
Co mp a r i s o n a n d F e a s i b i l i t y S t u d y Re p o  ̄o n So f t So i l F o u n d a t i on Tr e a t me n t
虽
与可行性研 究报告
f o r J i me i Ne w Ca mp u s R o a d
黄 海 宏 ( 集 美 大 学, 福 建 厦 门3 6 1 0 2 1 )
摘
要: 文章对集 美大学新校 区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软 土地 基处理进行 了岩土工程
西南方 向渗流排泄 。 勘察期 间 ,测得各钻孔地 下水 初见水位 埋深 0 . 8 0 m~1 . 7 0 m,标高 0 . 3 1 m~1 . 4 4 m;混合稳 定水位 埋深
基处理 ; 且淤泥土层分 布及埋深变化较 大 , 并 夹有 中( 细) 砂透
镜体 , 均匀性差。
安
徽
建
筑
2 0 1 4年第 1期( 总1 9 5期 )
2 水 文 地 质 特 征
拟建场地地 下水 为赋存运移于①层素填土 中的孔 隙水 , 属 潜水 ; 赋存运移于③层粗砂的孔隙水 , 属 承压水 ; 赋存运移于⑤ 层全风化花岗岩 、 ⑥层强风化花岗岩及⑦层微风化花 岗岩 中的 网状孔隙 、 裂隙水 , 属弱承压水 ; ②层淤泥及④层残积砂质粘性 土为相对隔水层 。 ①层素填土含水性 、 透水性较差 , 总体上水量 不大 ; ③层粗砂透水 性及富水性较好 , 且其 厚度及分 布范围较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研究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研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道路工程建设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地基土质的差异往往会对道路工程的施工和使用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在软土地基工程中,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中考虑诸多因素。
一、软土地基的特点软土地基是指土层的强度和稳定性较差的地质环境。
软土地基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压缩性强,土壤易于产生沉降。
由于软土的纹理特征和土壤颗粒之间的联系较弱,所以在受到荷载的作用下容易产生沉降,从而影响到道路工程的使用寿命。
2. 局部稳定性较差。
由于软土土质的稠密性较低,所以在受到风化和冲刷的影响下,容易造成局部土体的位移和滑动。
3. 液性较强,容易引发地基液化的现象。
在地震和其他外力作用下,软土地基往往容易发生断层和液化等现象,从而影响到工程的整体稳定性。
二、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需要注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土质环境、施工条件、工程质量等。
因此,在选择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时,必须关注以下几个技术措施。
1. 土体加固。
土体加固是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主要措施。
包括钢丝网加固、砖石护砌、加固土体等措施。
2. 喷浆加固。
在软土地基中,喷浆加固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通过喷射水泥浆、灰浆等材料的方式,可以填充软土孔隙,从而增加土体的稳定性和抗压、抗弯等强度指标。
3. 处理土体质量。
软土地基的质量对道路的使用寿命有直接影响。
通过处理土壤的水分含量、密度、稳定性等指标,可以有效提高土体的质量水平。
4. 技术改进。
在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案选择中,需要关注施工方案的质量,以及技术手段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三、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具体实施1. 拉结钢筋网加固。
结构钢筋网加固是一种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
它可以通过增加土体的强度、抗震能力和稳定性来提高道路使用寿命。
2. 预应力加固。
预应力加固是将软土地基进行加固的新技术。
它通过预应力的方式改变土体初始状态的内力分布,从而使土体的整体稳定性达到最佳。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
交通科技与管理117工程技术0 引言 在我国的沿海地带和河流等区域有不同类型的软土,软土地基在承载能力上很低,并且荷载作用下会出现变形,给道路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 道路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案1.1 处理浅层软土地基的方法 浅层软土地基是软土层的深度小于3 m,针对浅层的软土地基处理主要有三种方式,抛石挤淤法、换填法以及浅层加固法。
其中抛石挤淤法适合淤泥的厚度不能大于3 m的路段,该方法不仅工程造价很低,同时施工操作较为简单,并且施工的周期短;换填法主要是针对出现季节性冻土地基膨胀地基,其中软土层的深度不超过3 m,该方法速度快,并且施工工期很短,施工工艺已经非常的成熟;浅层加固法和换填法特点基本一致,主要是适合软土层厚度在0.5 m~2 m 的地基,在操作上比较简单[1]。
上述三种方法都是针对浅层软土地基处理的最佳方法,并且都可以满足软土地结构强度的规定。
1.2 处理中层软土地基的方法 中层软土地基通常就是软土地层深度在3 m~15 m之间的地基。
处理中层软土地基主要的方法有:塑料排水板、袋装砂井法、挤密碎石桩、强夯置换法、水泥搅拌桩。
其中塑料排水板对于地基的干扰很小,并且采用的机械设备简单,施工周期很短,要按照预压步骤一步一步将土层里的水排出去,严格按照工序一步一步完成,进行该措施主要是按照预压的环节将土层中水全部排出,可以缩短排水的距离;袋装沙井法主要是适合深度大的地基中,该方法工程造价很低,同时材料的消耗量不高,但是施工周期很长;挤密碎石桩应用过程中不仅噪声小,同时没有任何的污染,不会受到施工现场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且施工周期很短,成本不高;水泥搅拌桩主要是适合地基较为复杂的地带,效果非常显著可以有效的治理地基问题,但是施工周期很长,并且施工造价很高;强夯置换法适用于碎石土、杂土等地基中,采用该方法施工简单,但是会造成噪声,成本很低[2]。
1.3 处理深层软土地基的方法 深层软土地基主要是就是软土层深度高于15 m。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研究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道路建设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少的一环,而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在道路工程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软土地基指的是土层或土层组合中含有一定比例的水分,其力学性质较差,不适宜支撑道路工程的负载。
因此,为了确保低成本、高质量、长寿命的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就成为了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传统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主要有加固、加厚和挖除等,然而这些方法不仅成本高而且效果差,难以在实际道路工程中推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代工程界逐渐采用了新型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加固土法、注浆法、橡胶填充法、地基加筋法以及用聚醚型硬泡塑料板(PUR)制成的软土复合地基法等。
(一)加固土法加固土法是一种地基稳定处理方法,通过对软土地基进行夯实、粘结或浸润建筑垃圾、混凝土碎石等材料,增强土的抗压、抗剪切和排水性能,提高了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可挖性和抗特殊灾害的能力。
该方法已被广泛用于道路、铁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中。
加固土法的优点在于其可靠性高、操作简单、成本低,并且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但其缺点在于必须要求原土质地有一定的透水性和透气性,才能实现加固土法的效果。
此外,对于土壤水分含量过高的软土地基,加固土法的效果同样有限。
(二)注浆法注浆法是一种以水泥浆、胶体二氧化硅和聚合物为主要材料,经过一定比例的调配、搅拌、压送等工艺流程后,将其注入软土中,通过使软土中的粒子形成新的固化体系,达到提高软土地基承载能力的目的。
注浆法的优点在于其具有膨胀性、高强度、防渗性、延展性和粘结性等优良性能,同时还具有固化时间快、操作简单的特点,因此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缺点在于其成本较高,注浆材料对原土的要求较高,一般需要采用高压输注技术进行加固,因此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
(三)橡胶填充法橡胶填充法是指将废旧轮胎、卡车轮胎碎片等橡胶废料嵌填土层中,以填充和弥实软土孔隙,解决软土地基承载力不足、稳定性差等问题,并达到降低应力集中的效果。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研究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研究摘要:当前对于道路工程施工中,关于软土地基给予软地基路段带来的质量问题日趋严重,因此被人们在施工过程中对其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由于软土地基具备高的含水量、压缩性及低的承载力等特征,对于道路的安全及稳定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本文对于在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特征及危害性进行分析,以专业的角度选择研究相关处理的方案措施。
关键词:道路工程;软土地基;研究实际道路工程施工中,对于道路软土地基的现象,目前采取处理方法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并在工程施工中也相对取得一定的效果。
但在具体的施工操作过程中也同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由于在具体的道路工程施工中,作业人员的随意性比较高,具体的处理方法缺乏相应的标准指导进行施工,因此对施工的进度以及成本的浪费造成的负面的影响。
所以关于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必要性。
一、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研究的意义1、道路软土地基的特点经过静态水或缓流水沉积的饱和,具有软鼓性的土和淤泥为主的地层结构,将其定性为软土地基的含义。
软土地基中含有大量的亲水性胶体颗粒,并以海绵状的结构呈现,特殊情况下还伴有少量的腐泥和泥炭层。
道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出现往往会对整体施工的进度造成严重的影响,若对其处理的不够专业,将对道路工程隐流严重的质量隐患[1]。
软土地基的表现成分也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其主要的表现特征是土壤具有较高的高水量,土壤之间并含有较大空隙;剪应力的作用影响下,软土会呈现一定的流变性,从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剪切变形的现象,使抗剪强度明显降低。
地基经过固结沉降之后,软土仍会长生一定程度的沉降现象;受到软土载荷力的影响,缺乏一定的排水固结性能,使其具有较低抗剪强度;软土地基具有较高的压缩性,从而导致软土地基的透水性不佳。
2、道路软土地基的危害性道路软土地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对于道路整体的质量和使用寿命都具有最直接的影响,若在道路工程中具有软土地基之上的道路施工,由于路面会受到长期载荷力作用的影响下,加固的地基就会挤入下面的软土层。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研究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研究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在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道路工程是社会和城市化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随着道路工程量的逐年增加,在工程施工中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软土地基在道路施工中严重影响工程质量,路面会出现沉降、凸起,降低公路安全系数,严重的会诱发道路安全事故。
因此,在道路施工中对土质较疏松的软土地基需要采取相应的优化处理方案,有效保证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道路工程;软土地基;优化方案;选择分析软土地基时常出现在道路施工中,会给工程施工带来一定阻力,出现地基不稳易压缩、道路承载力下降等情况,造成道路路面沉降、开裂。
为保证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在施工前制定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分析施工现场软土土质的性质和结构,不能仅依靠以往的施工经验进行地基处理,应该在众多处理方法中选择最合适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以科学严谨的施工方式进行道路施工,降低施工难度,提高道路工程质量和安全系数。
1.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的影响因素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会经常遇到软土地基,而我国的软土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海洋沿岸堆积的淤泥,另一种是在陆地平原山地中的淤土。
不管是淤土还是淤泥所形成的软土地基,都含有大量水分,压缩性较高,所以在进行道路施工时地基的承载力较低,这就说明地基的含水量与承载力呈反比;软土地基一般都是疏松多孔易松动,而且由于它的含水量较大,地基所需固结的时间相对较长,强度的形成速度较慢,且软土中的水分不易渗透;软土的抗剪力比较低,而且有一定的触变性和流动性,它的土壤成分除有机部分外,还存在粉粒状矿物成分,能够起到固结作用[1]。
以上就是软土地基的主要特性,如果针对这些性质没有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合理的优化处理方案,势必会造成道路路基沉降等安全隐患。
因此,在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时,具体需要对一下几个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1.软土地基的土质情况在道路工程施工时,对施工现场的土质情况进行详细勘察,特别注意粘性土壤具备较高的流变性,而且压缩性也极高,所以需要采取压实法降低在施工过程中对地基产生的干扰;地表软土层的薄厚情况不同也要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软土层较薄时可以采取表层处理法进行最基础的处理,软土层较厚时可以将开挖换填法与表层处理法进行有机结合进行处理;在砂性软土中,比较容易受施工影响而降低其土体强度,为防止其液化,提升其土体强度,可以运用震动压实法进行处理,也可以利用挤实砂桩法进行加固[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设计方法的比选与研究
摘要:路基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是路基工程设计的关键。
由于现有的软土路基的施工方法比较成熟,所以在对软土路基处理进行设计时,其难点在于根据软基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经济且处理效果最好的处理工艺。
本文以武汉市中北路延长线工程软土地基处理设计为例,主要从适用范围、处理效果、工期及造价等方面,对软基处理方法进行了比选和探讨
关键词:软土地基;路基沉降;水泥搅拌桩
中图分类号:u4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中北路延长线工程位于武汉市杨春湖城市副中心、东湖风景区北侧,西起二环线红庙立交以东,东至三环线青化立交,设计道路长度4.77km,不包含红庙立交和青化路立交。
工程内容包括:高架桥建设、地面道路建设、二环至工业大道段已建道路改造、排水管道、景观绿化、交通设施、照明工程等。
全线道路路基约308271平方米位于现状湖塘地共66650平方米,由于软土地基处理数量较大,所以需对含高架桥内路堤在内的道路软基处理作为设计的重点进行研究。
二、软土地基处理标准
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沉降计算基准期):15年。
容许工后沉降:主线桥桥台与路堤相邻处≤10cm;匝道桥桥台与路堤相邻处≤20cm;一般路段≤30cm。
路堤稳定:采用总应力法计算稳定安全系数f,地基抗剪强度采用直剪快剪指标,稳定安全系数>1.25。
三、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比较
常规的软土地基处理主要针对软土地基本身处理,如等载或超载预压处理、真空预压、塑料排水板等方法,这些方法着眼于加速软土地基施工期间的固结,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存在施工工期较长等缺点。
由于本工程要求工期短,所以不适宜本工程采用。
根据武汉地区的工程实践,现重点比较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刚性桩)、cfg桩复合地基和eps四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前三者针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后者针对填料进行处理。
1、水泥土搅拌桩
该方法为武汉地区最常用的处理方法,平面上水泥土搅拌桩三角形布置,桩径0.5m,桩长20m(湿法极限长度),桩间距1.1m,面积置换率18.7%,水泥土搅拌桩水泥掺量18%,90天龄期桩体无侧限抗压强度1.2mpa。
按地基处理后复合地基复合模量仍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并用经验系数修正。
2、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
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的成桩工艺采用振动沉腔灌注法,该方法依靠沉腔上部锤头的振动力将内外双层套管所形成的环形腔体沉入设计深度,在腔体内灌注混凝土,之后振动拔管。
环形域中土体与外部的土体之间便形成混凝土管桩,采用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由于
振动、挤压和排土使得环形腔体魔板中的土芯和桩间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密实。
薄壁管桩与土体作用为刚性复合地基,沉降变形很小,基本可以不考虑复合层的变形。
在计算时只计算加固层以下附加应力的分布及相应变形。
根据计算,软弱下卧层以下各层工后沉降仅为5cm左右,能满足规范要求。
3、cfg桩复合地基
cfg桩复合地基粘结强度桩是复合地基的代表,目前多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
cfg桩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简称(即cementfiying-ashgravelpile)。
它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和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和桩间士、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
cfg桩复合地基通过褥垫层与基础连接,无论桩端落在一般土层还是坚硬土层,均可保证桩间土始终参与工作。
由于桩体的强度和模量比桩间土大,在荷载作用下,桩顶应力比桩间士表面应力大。
桩可将承受的荷载向较深的土层中传递并相应减少了桩间土承担的荷载。
夯实水泥土桩是用人工或机械成孔,选用相对单一的土质材料,与水泥按一定配比,在孔外充分拌和均匀制成水泥土,分层向孔内回填并强力夯实,制成均匀的水泥土桩。
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
夯实水泥土桩作为中等粘结强度桩,不仅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淤泥质土、素填土、粉土、粉质粘土等地基加固,对地下水位以下情况,在进行降水处理后,采取夯实水泥土桩进行地基
加固,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夯实水泥土桩通过两方面作用使地基强度提高,一是成桩夯实过程中挤密桩间土,使桩周土强度有一定程度提高,二是水泥土本身夯实成桩,且水泥与土混合后可产生离子交换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桩体本身有较高强度,具水硬性。
处理后的复合地基强度和抗变形能力有明显提高。
4、eps轻质路堤
近年来,超轻质路基填料聚苯乙烯泡沫(expanded polystyrene sheet,简称eps)也逐渐在道路工程推广使用。
eps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较强的化学稳定性、耐压缩性、自立性、耐水性、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施工简单、方便、快捷等优点。
目前应用较多的轻质材料粉煤灰密度为1140kg/m3左右。
相比之下 eps密度仅为粉煤灰、二灰填料的1/50~1/100。
基本不产生什么附加荷载。
根据有关实验资料,在轮载作用下,eps层顶面压应力较小,变形基本为弹性变形,随埋置深度加深,eps层顶面压应力先增大后迅速减小,埋深10cm时为最大,如果eps埋深太小,轮载作用下竖向应力大,其压缩应变相应较大,即其弹性变形大,在轮载反复作用下,沥青路面反复产生弹性变形,而桥梁结构为刚性基本不变形,桥台路堤相接处沥青砼面层因变形不同而开裂。
可见,保证一定的埋置深度是必须的,当埋置深度达到80cm,其变形不会引起路面开裂。
本工程台后填土高度2m如采用eps轻质填料,其路面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沥青砼面层,桥头搭板,水泥稳定垫层,其下为eps
轻质填料,分层铺设透水性土工布。
换算填土高度约1m,计算工后沉降基本满足规范要求。
软基处理三种方案优缺点如下表:
四、软土地基处理推荐方案
1、双向钉形水泥土搅拌桩方案
根据本工程地质条件、工期要求,当软土地基厚度大于3m时,推荐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处理软基路段。
当软土地基厚度≤3m,也就是所谓的浅层淤泥,可直接对淤泥采取换填的方式处理。
本项目软土深度较深,对于这种大规模软土地基深层处理,在满足规范要求和完工后沉降和稳定性的前提下,还应充分考虑工程造价和工期要求。
针对这种情况,本项目深层淤泥处理拟采用了双向钉形水泥土搅拌桩来处理软基。
双向钉形水泥土搅拌桩是通过对现有的常规水泥土搅拌桩成桩机械进行简单改造,配上专用的动力设备及多功能钻头,采用同心双轴钻杆,在内钻杆上设置正向旋转叶片并设置喷浆口,外钻杆上安装反向旋转叶片。
通过外杆上叶片反向旋转过程中的压浆作用和正反向旋转叶片同时双向搅拌水泥土的作用,阻断水泥浆上冒途径,保证水泥浆在桩体中均匀分布和搅拌均匀,确保成桩质量。
双向钉形水泥土搅拌桩由于桩身强度的大幅度提高及桩身结构的更趋合理,它能搅拌均匀,上层叶片的同时反向旋转,阻断了水泥浆上冒途径,强制对水泥浆就地搅拌,冒浆现象彻底解决;对桩
周土体扰动小,受力合理,能将上部荷载传到地基深处,减小复合地基沉降,与常规水泥土搅拌桩相比复合效果更佳,从现有的工程实例看,其综合经济效益比常规水泥土搅拌桩节省投资约15%,并且随着处理软土深度的增加,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发明显。
2、软土路堤边坡防护处理方案
本工程跨越沿线沟渠、湖泊的桥梁桥头路堤临湖,路基土长期处于地表水浸泡状态,并受波浪冲击影响,土质容易软化,设计时须对堤边坡采取防护措施,可采用浆砌石进行护坡。
3、软土地基路堤临界填土高度的确定
根据规范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需进行承载力验算、稳定验算及沉降计算,根据本工程地质特点,并结合工程周边地区已建其它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清表后原始地基上填土的极限高度,不需要进行地基处理能满足承载力、稳定及沉降三项指标或规范规定的限值,作为路堤临界填土高度。
根据《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一般路段容许工后沉降≤0.3m。
在填土附加应力作用下,沉降变形主要为主固结沉降,还包括瞬时沉降与次固结沉降,本工程总沉降采用沉降系数m与主固结沉降sc计算,公式为:。
主固结沉降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压缩层厚度以附加应力与有效自重应力之比不大于0.15或由层底向上1m计算沉降量与总沉降量比值不大于2.5‰确定。
根据以上数据初步估算,当填土高度为2.07m时,工后沉降为
29.9cm,即按沉降计算临界填土高度为2.07m。
综上所述,路堤临界填土高度为2.1m,以此标准,确定桥台与路堤相邻处最大填土高度为2m。
五、结论
在工期较短,工后沉降要求较高的条件下,采用水泥搅拌桩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而且造价也较低。
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对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进行调整,所以,本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需进行动态设计,也就是随着施工的实际进展,对设计图纸进行细化处理,及时反馈以指导施工。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0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国家质检总局(sbts),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 f10—2006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s].2006
[5]牛志荣.地基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