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间带生态学-绪论0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间带生态学
潮间带
最大潮差在海湾(bay)内。北美芬地湾大潮潮差达15m,钱塘江海宁潮
差达8m,仁川港最大9m。 原因:海湾潮汐两个来源:一是天体引潮力直接形成,称独立潮;二
是相邻海洋中传入。海湾面积小,独立潮不超过几厘米,主要是外海
传入与地形作用结果。
北美芬地湾的固有振动周期与半日潮相近,形成共振(resonance)。 杭州湾地形呈喇叭形,水域愈来愈小,潮能愈集中,使潮波增高。常 发生涌潮(tidalbore)。 仁川港潮差比青岛大,原因一是离无潮点远,一是地形影响,前者处 于海湾湾底。
第一节 中国海岸线
第一节 中国海岸线
第一节 中国海岸线
第一节 中国海岸线
中国海岸线中点——三都澳
三都澳位于福建省东北部的宁德市
飞鸾地区,为中国海岸线的中点。
海域水深湾阔,口小腹大,不冻不
淤。
深水岸线长73千米,是中国目前最 好的深水港北仑港的5倍。
10米以上深水域170多平方千米,
大陆架沿四周呈环状分布,大陆架以下为阶梯状的大陆坡,中部是 深海盆地
水温最高,盐度最大
第二节 中国海域划分
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
台湾以东,琉球群岛以南,巴士海峡以北 有狭长的岛缘陆架,陡而窄的大陆坡和深海沟,火山 地震活动频繁 终年受黑潮暖流影响,水温高,盐度大
第二节 中国海域划分
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北,不包括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 主要类型:三角洲海岸 、淤泥质海岸、砂砾质海岸 三角洲海岸 分布在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淤泥质海岸 主要分布在渤海的辽东湾、渤海湾和莱洲湾,以及长江三角洲以北的苏 北平原 沙砾质海岸 由颗粒较粗的沙砾组成的平原海岸。大陆沙砾质海岸多呈零星分布,其 中辽宁、河北、山东、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分布较多
第五章 沙滩及砾石滩生物群落
第六章 潮间带生物适应性 第七章 人类胁迫 第八章 海洋自然保护区
潮间带生态学
绪论
海洋与陆地 潮汐 潮间带 潮间带环境因子特点 潮间带生物群落
潮间带生态学
海洋与陆地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总面积约5.1 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
3.61亿平方千米,占全球总面积
潮间带生态学
潮间带生态学
Intertidal Ecology
Ecology of intertidal zone
潮间带生态学
课程简介-1
选修课 18课时,1学分 论文 1-9周 平时 40%,课程论文60%
潮间带生态学
课程简介-2
绪论 第一章 自然概况
第二章 环境因子
第三章 岩相潮间带生物群落 第四章 滩涂生物群落
潮间带生态学
潮间带
潮时:从低潮时到高潮时的时间间隔叫做涨潮时,从高潮
时到低潮时的时间间隔则称为落潮时。
潮高(位):海面上涨到最高位臵时的高度叫做高潮高, 下降到最低位臵时的高度叫低潮高,相邻的高潮高与低潮
高之差叫潮差
潮差:在一个潮汐周期内,相邻高潮位与低潮位间的差值, 又称潮幅。潮差大小受引潮力、地形和其他条件的影响, 随时间及地点而不同。
的71% ,陆地面积约1.49亿平方 千米,占全球总面积的29%。
地球上海洋连成一片,而陆地则
相互分离。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 球、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 半球、西半球。 北极地区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 是一块陆地。
潮间带生态学
海洋与陆地
潮间带生态学
海洋与陆地
潮间带生态学
海洋与陆地
潮间带生态学
潮 汐
砂质生物群落:小型底栖藻类、圆趾蟹、穴居蟹、各种线
虫和轮虫等。 泥质生物群落:硅藻、江蓠、石莼、浒苔、各种线虫、多
毛类蠕虫和各种甲壳类等。
第一章 中国海岸自然状况
第一节 中国海岸线 第二节 中国海域划分
第三节 中国海岸类型
第四节 中国海岸潮汐类型 第五节 潮间带
第一节 中国海岸线
潮间带生态学
潮间带
潮间带,指大潮期的最高潮位和大潮期的最低潮位间的海岸,
也就是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方开始至潮水退到最低时
露出水面的范围。 高潮区、中潮区、低潮区 潮上带,潮间带以上,海浪的水滴可以达到的海岸 潮下带,潮间带以下,向海延伸至约三十公尺深的地带
潮间带生态学
潮间带
生境类型: 岩基海岸:在各种类型海岸中,潮间带生态分化最完备的要数岩基海岸。岩 基海岸可按潮汐分区或按生物分区。 沙滩:由于海浪强力冲击的结果,海岸的大部分是软相底质的沙滩。除石砾 海滩外,暴浪所及的外海沙滩非常不利于生物的生存。 泥滩: 红树林:红树林是最具特色的湿地生态系统,兼具陆地生态和海洋生态特性。 珊瑚礁:一种热带浅水海洋生态系统。珊瑚礁群落所包含的动植物种类特别 丰富,即或在贫营养而浮游生物稀少的海区也能保持很高的生产力。
水温较高,盐度较大
第二节 中国海域划分
南
海
南海北临中国大陆和台湾岛,东邻菲律宾群岛,南界加里曼丹岛 和苏门答腊岛(南接大巽他群岛),西接马来半岛和中南半岛
面积350万平方千米 南海的海底是一个巨大的海盆,海盆的山岭露出海面就是中国的 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这些海底山岭是中国大陆架的自 然延伸。
潮间带
潮间带-钱塘潮
潮间带生态学
潮间带
潮间带是陆、海交汇处一个相当狭窄但具很高生产力的区
域,是典型的两相地带。其范围包括从最高高潮水面至最
低低潮水面之间的区域。
最显著的特点是潮汐的规律性涨落,海底时而被淹没时而 暴露出来,生境类型多样化,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广义潮间带还包括浪花水雾所及的潮上带及喜光藻类能生 长的潮下带,有人甚至将潮下带扩展到大陆架的外缘。
第二节 中 国海域划 分
第二节 中国海域划分
第三节 中国海岸类型
平原海岸(沙岸)
在河流、海流、波浪等动力作用下,由泥沙堆积而成 一是辽河平原和河北、江苏省位处地质构造上的沉陷带; 二有长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滦河等大、中型河流携带泥沙填海造陆作用,故形成我国北部大面积的 平原海岸
第二节 中国海域划分
第二节 中国海域划分
渤
海
以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和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的连线与
黄海分开,以渤海海峡与黄海水域相通,有庙岛群岛绵
亘峡口
是半封闭的大陆架浅海面积7.7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 18米,最深处70米
海底地貌从三个海湾向中央盆地及渤海海峡倾斜 水温较低,盐度较小,含沙量较大
平原海岸的特点:岸线平直,水浅滩多,缺乏天然港湾。
岸上地势平坦,岸外多滩与沙洲,无基岩岛屿。 有大河与内陆腹地相通。在河口常有重要海港。局部地方为山地丘陵海岸
第三节 中国海岸类型
基岩海岸
一般是陆地上的山脉或丘陵延伸,直接与海面相交 基岩海岸由于岩性和水动力条件的不同 是在地质历史上这里属于长白山——武夷山隆起带和台湾隆起带,地貌形态上为山地 丘陵,后因拉张断陷,海盆下沉,发生海侵,遂形成山地丘陵海岸
第二节 中国海域划分
黄
海
北起鸭绿江口,南以长江口北岸的启东角和济洲岛的
岛西南角连线与东海为界,西以渤海海峡与渤海相连
Biblioteka Baidu
半封闭的大陆架浅海,平均水深44米,最深处140米, 面积38万平方千米
海床为半封闭型浅海大陆架,开阔平缓,地势由大陆向
东南微倾
水温、盐度和海流状况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第二节 中国海域划分 东
岩相潮间带生物成带现象表现特别明显,高潮区是滨螺 -藤壶带。中潮区是牡蛎-藤壶-藻类带。低潮区是褐藻、 红藻带
潮间带生态学
潮间带生物群落
岩石岸生物群落:高潮带有紫菜、红毛菜、滨螺和藤壶等
对干燥有特殊适应性的种类;中潮带有岩藻、刚毛藻、黑
顶藻、牡蛎和各种藤壶等;低潮带有巨藻、海带、藤壶、 贻贝、海星和海胆等。
主要分布于杭州湾以南(岸线异常曲折),还包括辽东半岛(辽东半岛突出于渤海海 峡处)、山东半岛(岸线曲折)和台湾东部海岸
汐现象尽管很复杂,但大致说来不外三种基本类型。
半日潮型:一个太阴日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前一次
高潮和低潮的潮差与后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大致相同,涨
潮过程和落潮过程的时间也几乎相等(6小时12.5分)。
全日潮型:一个太阴日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 混合潮型:一月内有些日子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但两 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相差较大,涨潮过程和落潮过程的时间 也不等;而另一些日子则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
潮间带生态学
潮间带
大潮:spring tides 在农历初一 (新月) 和 十五 (满月) 的潮汐 小潮:neap tides 在农历初七和二十二左右,由於太阳 和月亮对地球潮汐的影响部份相消,所以所产生的潮汐高 度也较低而被称为小潮。
潮间带生态学
潮间带
高潮:在潮的一个涨落周期内,水面上升的最高潮位
潮力你推我拉也会引起“大潮”;在月相为上弦和下弦时,
即农历的初八和二十三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互相 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发生了“小潮”
潮间带生态学
潮 汐
潮间带生态学
潮 汐
潮间带生态学
潮 汐
潮间带生态学
潮 汐
在一个潮汐周期(约24小时50分钟,天文学上称一个太阴日)
里,各地潮水涨落的次数、时刻、持续时间也均不相同。潮
低潮:在潮的一个涨落周期内,退却最远的退潮;最低的潮 水位 平潮:涨潮时潮位不断增高,达到一定的高度以后,潮位 短时间内不涨也不退,称之为平潮,平潮的中间时刻称为 高潮时。平潮的持续时间各地有所不同,可从几分钟到几 十分钟不等。平潮过后,潮位开始下降。
停潮:当潮位退到最低的时候,与平潮情况类似,也发生 潮位不退不涨的现象,叫做停潮,其中间时刻为低潮时。 停潮过后潮位又开始上涨,如此周而复始地运动着。
石沼 :由海岸侵蚀作用形成的一种不规则水体。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的
边缘连续、完整,因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能保有原来不大的水体;另一 种的边缘有小缺口,石沼水体可以经常与海水交换,只是较为迟缓。
潮间带生态学
潮间带
潮间带生态学
潮间带环境因子特点
光照 温度 盐度
海
以长江口北岸的启东角和济洲岛的西南角连线与黄海
为界,南以福建东山岛南端至台湾南端鹅銮鼻的连线 与南海相隔,东至冲绳海槽(以冲绳海槽与日本领海 分界),正东至台湾岛东岸外12海里一线
开阔的边缘海,平均水深349米,面积77万平方千米
西北为大陆架,水下的古三角洲、古河道、古海滨等地
貌保存较好;东南部主要为大陆坡和冲绳海槽
在任何潮位上都可以随时航行和停 泊30万吨巨轮。
第二节 中国海域划分
中国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以东太平洋海 区5大海区。
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的位臵,北起日本琉球群岛西南部的
先岛群岛,南至巴士海峡。这片海区划分为北中南三段, 自北向南水深从600米增至5000米以上。
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
湿度
pH值 溶解氧 化学需氧量 营养盐(无机氮、无机磷) 重金属 石油类 季节变化、日变化-气候与潮汐的影响
潮间带生态学
潮间带生物群落
由于环境条件有着显著的梯度差别,生物呈狭幅带分布, 所以在潮间带群落中有成带现象(zonation)。各种生物 的分布上限多受露出时的干燥及温度、盐分的变化等非生 物环境条件所制约;而分布下限则多为被食、种间竞争等 生物环境条件所支配。
我国海岸线曲折、漫长,大陆岸线和岛屿岸线总记32 000多
千米
大陆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全长18000多千 米,我国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居世界第八位
岛屿海岸线14 000千米
第一节 中国海岸线
第一节 中国海岸线
中国大陆岸线的走向基本上遵循两个方向:北东向和北西向 北东向海岸 冀东—辽西、山东—辽东半岛以及长江以南的海岸线基本上呈北东 向延伸 北东向的海岸,陆上的山地和丘陵濒海分布,山脉及其主要构造线 的走向与岸线平行,海岸港湾曲折多岛屿 我国大小6000多个岛屿大都散布在这类海岸的外缘 北西向海岸 渤海湾、及苏北海岸线的走向以北西向为主 北西向的海岸大多分布在广阔平原的边缘,都有大河入海,岸线平 直
海洋潮汐是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波动, 通常海面周期性的涨落就称为潮汐 潮汐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古代称白天的潮汐为 “潮”,晚上的称为“汐”,合称为“潮汐” 潮汐发生和太阳,月球都有关系,也和我国传统农历对应。 在农历每月的初一太阳和月球在地球的一侧,所以就有了 最大的引潮力,所以会引起“大潮”,在农历每月的十五 或十六附近,太阳和月亮在地球的两侧,太阳和月球的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