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作者:蒋晓蒲田芳来源:《人民论坛》2010年第25期【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哲学基石,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实践基础,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关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有机统一的逻辑体系。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逻辑结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按照哲学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任何科学的理论体系都有层次和体系结构,各层次所包含的基本观点依其内在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逻辑结构,系统地回答一系列基本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其逻辑结构并不是三个理论成果的简单叠加,而是对三个理论成果的联系和贯通,它内在包含了三个理论成果的一系列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有机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好比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由根基、主干、枝干和枝叶四部分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逻辑结构的根基部分理论体系的根基,是指某一理论体系能够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在整个理论体系中起着基石和立论基础的作用,是这一理论体系赖以建立的最基本和最本质的依据。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由空想变成科学,由理论上升为实践,依赖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提出和剩余价值秘密的揭示。

因此,列宁曾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石。

正如以往任何科学理论成果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有其产生和发展的最基本、最本质的根据或原理,也就是其逻辑结构的“根基”。

它包括哲学基石和实践基础两个方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逻辑结构的哲学基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的高度概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二是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模式的新观念。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能动摇,但是,社会主义具体体制模式是可以在实践中探索、选择的。他在南巡谈话中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述,科学地解决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为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实事求是精神、共性与个性结合论渗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体系之中
由上所述,从纵的方面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孕育、形成、完善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从横的方面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成果。它的基本内容同样充满着实事求是精神、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哲理,展示着马克思义哲学一般原理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殊实践的运用和发展。
三是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新观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经过深思熟虑,尖锐地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他多次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他在南巡谈话中又从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上阐明了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权的重大意义,指出,“离不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蕴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决定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面貌和变化,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因而生产力成为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们党运用这一原理破除了仅仅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论述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传统观念,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而且提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根本任务,坚持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这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从而启迪人们不突出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就会失去物质技术基础,就会失去凝聚力和吸引力。这些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最终决定力量的一般原理。

大学生马原考试简答论述题

大学生马原考试简答论述题

简答论述绪论(p1-p2)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规律观?5、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6、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第1章(p12-p14)1、什么是重点论?什么是两点论?二者是什么关系?举例说明其方法论意义。

2、为什么要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哪些方面?3、请阐述联系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4、试阐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5、根据以上材料试说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以及怎样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6、试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7、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8、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说明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对实际工作的重要意义。

9、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并指出唯心主义运动观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运动观的主要错误。

10、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主要表现11、简述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12简述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1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论的共同点和根本区别14、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15、试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16、简述度的含义以及把握度的意义。

17、试论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大指导意义?(77)18、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19、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20、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并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意蕴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意蕴

作者: 王海滨
作者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北京100091
出版物刊名: 大连干部学刊
页码: 16-18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7期
主题词: 中国特色 理论体系 哲学意蕴 思维方式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命题,蕴涵着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体现了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维方式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蕴涵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由"斗争哲学范式"到"建设哲学范式"的转换;由"谈人色变"的哲学到尊重利益的"人的哲学"的变迁;由纯粹的"思辨哲学"到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的转向;由自我放逐的"学院哲学"到关注现实的"政治哲学"的凸显;由自我对话的"封闭哲学"到开放发展的"生成哲学"的转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及哲学底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及哲学底蕴

理论 、 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理论、 建设有 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分别为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提
供 了理论指导、 奠定 了理论依据或进 行 了理论说明; 而差异论哲 学、 发展 论哲学 以及和舍论 哲学则分别 构成 了中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道路 的 哲 学底 蕴 。
建设 有 中 国特 色 的 社会 主义 是 以邓 小 平 同 志 为核 心 的 党 中
央领 导集体对社会主义道路 的实践探索 ,是邓小平理论 的
重要组成部分 ,但 事实上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不仅包 括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 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道路
底蕴 ,是科学社会 主义 中国化 的必然产物 ,是时代精神 的 集 中体现 。为此 ,深入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理 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本质上坚持了科学社会 主义
的正确方向,是社会主义性质 的发展道路 ;科学社会主义 基本原理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 路指 明了正确的前进 方 向。党的十七大报告 指出: “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之所
届 三 中全 会 以来 就 开 始 了。 中国 特色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其 实有 着 独 特 的 概 念 内涵 ,其 “ 路 ” 实 质 上 是 一 种 发 展 模 式 ,一 种 实 现 人 的 全 面 发 道
理论研究 ,还是 为积极推进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提供 良好的政策建议 ,都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
基 础 及 其 哲 学底 蕴 ,无 论 是 对 于 丰 富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
的实践探索 ,而且包括 以江泽 民同志为核心 的党 中央领导
集体和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 义道路的实践探索 。其三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解 为十六大以来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探索 。事实上 ,尽 管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作为一个概念被完整提 出是十六 大 以来的事情 ,但对中 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的探 索从十一

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体现的哲学原理

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体现的哲学原理

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体现的哲学原理1. 引言1.1 概述:本文主要探讨中国特色体现的哲学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哲学支撑。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传统的国家,其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与西方国家存在差异。

因此,在中国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适应国情的哲学原理,这些原理指导着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介绍自然与人文哲学原理,着重讨论和谐与天人合一观念、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以及儒家思想对社会治理的哲学基础。

其次,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影响、共产主义追求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将探讨开放改革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哲学支撑,包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中国的实施与体现、坚持问题导向和解决问题为重点的哲学思维方式以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的哲学原则。

最后,总结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符合之处及其启示意义,并指出对未来深化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以及国际合作提供参考与借鉴效应,同时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适应当今多极化局势下坚持自身发展道路所具有的普遍性价值。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特色体现的哲学原理,并通过分析和论证,揭示这些原理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通过对这些哲学原理的阐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独特而成功的发展道路,并从中获取推动国家未来深化改革、实现现代化建设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所需的经验和启示。

2. 自然与人文哲学原理2.1 和谐与天人合一观念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是和谐与天人合一观念。

这一观念强调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认为人类和自然是一个共同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只有通过与自然相融合、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和谐与天人合一观念在中国文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马克思主义题库 2020年西交大 考试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题库 2020年西交大  考试题库及答案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B)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一观点表明(C)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现映象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关系是(C)A内容和形式B现象和本质C原因和结果D可能和现实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A)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C.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天然合理的D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5、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一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B)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C.物质话动的无限性和时间空间的有限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6、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D)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C)A感觉一知觉一表象B概念一判断一推理C.实践一认识一实践D意识一物质一意识8、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C)A提出了新经济政策B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度社会主义的理论9、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包括(C)A物质补偿和精神补偿B有形补偿和无形补偿C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D商品补偿和货币补偿10、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A))A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D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11、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B)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国际垄断同盟C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D殖民地和宗主国12、两种商品可以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D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13、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B)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C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14、哲学是(A)A理论化、系纸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世界观和方法论D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15、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DD[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DD[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这些人的做法忽视了()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正确答案】A2.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A.认真看书学习B.物质生产实践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科学实验活动【正确答案】BCD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B.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C.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D.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4.在共产主义社会ABDA阶级消亡B国家消亡C管理机构消亡D人们完全自由二、单选题5.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不能被推翻。

这说明真理都具有A.客观性B.相对性C.绝对性D.全面性正确答案:A,6.“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

”下列说法中,哪一个说法不能说明上述观点A.生产关系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C.变革生产关系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正确答案:B,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C.事物的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D.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正确答案:B,8.恩格斯说:“物质的这两种存在形式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的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

”这说明A.主观的时空观念必然是空洞的抽象B.时空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C.时空只是物质存在的形式D.物质运动是时空的形式正确答案:A,9.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是A.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B.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观点C.否认世界物质存在具有条件性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否认世界存在着无限丰富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答案:A,10.哲学是A.革命化和科学化相统一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唯物辩证的世界观正确答案:B,1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A.永恒性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正确答案:B,12.测度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正确答案:A,13.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生产关系D.交换关系正确答案:B,14.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底蕴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底蕴


理 论 产 生 的历 史 与 逻 辑 起 点
17 9 8年 5月 以后 , 邓小 平 、胡 耀 邦 的支 持 和 在
领 导 下 , 中国大地 开展 了一 场 实践 是 检验 真 理 唯 在

真 理标 准 大讨论 是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义理 论产 生 的历史 起点 , 践 观点是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义理 论 体 实 系的逻 辑起 点 和哲学 基石 。
( o i ce c dt n S ca S i eE io ) l n i
J ne 2o 9 u o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
论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理 论体 系 的哲 学 底 蕴 木
刘 歌德 ‘ ,罗 恢 远
( .中 山 大 学 哲 学 系 ,广 东 广 州 5 0 7 ; .惠 州 学 院 思 想 政 治 理 论课 教 学 部 , 东 惠 州 5 60 ) 1 12 5 2 广 10 7
核心 内容 ,人民群众观点和人 民利益标准是理论体 系的价值 内容和价值标 准 , 唯物辩证法矛盾 学说 是理论体 系的
基本方法论 。
关 键 词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理 论 ;实践 ;真理 标 准 ;生产 力 ; 产 力标 准 生
中 图分 类 号 : 8 A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5 2 0 ) 3— 0 1 0 0 9— 5 X( 0 9 0 0 0 — 5
党 的十 七大 报告 把邓 小平 理论 、“ 三个 代表 ” 重 要 思想 、 学 发展 观三 者组合 成 中国特 色 社会 主义 科
标 准 的重要 性 。特 别是 毛 泽东 专 门写 了《 践 论 》 实 ,
全 面论述 了马 克 思 主义 实践 观 。 17 9 8年 我 国开 展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的哲学基础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的哲学基础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的哲学基础作者:杨雄英来源:《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16年第02期摘要:任何社会制度的确立、完善和发展总是体现一定的哲学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我国的重要制度。

它的形成过程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共性与个性、历史与现实辩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为了更好地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增强制度自信,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的哲学基础。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哲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确立、完善和发展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具体而言,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是当代中国重要的客观实践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之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艰辛探索中,取得了重大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成果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共性与个性、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它是由近代中华民族命运、人民选择和社会发展规律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P12它蕴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体现的哲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体现的哲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体现的哲学引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它紧紧依托于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合,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哲学范畴。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体现的哲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的内涵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充分吸收借鉴了西方哲学的优秀成果。

它不仅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为指导,更结合中国的实际,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不断创新发展,为中国的社会治理和国家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主义建设中。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视和谐、崇尚和平等思想,注重以人为本、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等理念。

这种独特的价值观念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它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倡导人际关系和谐,落实民主法治等原则。

通过实践和理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的意义为解决中国问题提供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深刻总结和理论指导,它为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的体现,为应对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持,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

为全球社会主义提供新思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全球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创新,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新思路。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精华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精华
心 。1 9 8 1年 6月 2 7 日, 党 的 十一 届 六 中全 会 通 过
2 . 顺应开放 潮流。孙 中山感 叹: “ 历史潮流浩
浩荡 荡 , 顺者昌, 逆 者亡 。 ” 从2 0世 纪 6 0年 代 开 始 ,
了《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 问题 的决议》 。《 决
议》 对新 中国成立 3 2年来 党 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 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 的总结 , 科学地分析了在
认识 程度 , 超过 了建 国 以来 任何 一个 时期 的水平 , 使 党从若 干 “ 左” 或 右 的失误 中走 了 出来 ; 它 统一 了全
党 和全 国人 民的思 想 , 加 强 了党 内及 党 同人 民群 众
重破坏 ; 经济上 , 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 国民经济到了 崩溃的边缘 。人们 忧心忡忡 。1 9 7 8年底党 的十一
告语) , 而在 中 国 特 色 社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的形 成 和 发 展 中则充 满 了唯物辩 证法 。

这 些事 件 中党 的指导 思想 的正确 与错误 以及 产生错 误 的主观 因素 、 社 会原 因 , 实 事求是 地评 价 了毛泽 东
在中国革命 中的历史地位。《 决议》 第一次对毛泽东 思想多方面的内容作了系统的概括 , 指出实事求是、
纲) 的影 响仍然存在 , “ 两个凡是 ” 甚 嚣尘上 ; 政治
上, 冤假 错 案堆积 如 山 , 党 和 国家 的各 级组 织遭 到严
的讨论 、 政 治局扩 大会 议 的讨论 、 十一 届六 中全会 预
பைடு நூலகம்
备会议 的讨论等多次反复征求意见修改 。《 决议》
的通过表明 ,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 主义革命 和建设 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单选题(153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单选题(153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单选题(153题)及答案单选题(共153题)1.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B )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2.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 )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规范C.文学艺术D.哲学思想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是( B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4.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 D)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5.划分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是( A )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科学技术水平D.国家政权的性质6.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D )A.道德B.哲学C.艺术D.语言学7.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 D )A.唯物主义路线B.辩证法路线C.辩证唯物主义路线D.群众路线8.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直接根源存在于( A )A.生产力中B.生产方式中C.社会形态中D.经济基础中9.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客观物质性标志是(D )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B.劳动者C.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D.生产工具10.生产资料包括(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D.劳动产品11.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的是(A)A.中华文化B.四大发明C.大一统精神D.民族融合12.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A.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B.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C.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D.它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13.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如何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如何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如何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摘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本文通过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来论述中国为什么能够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历史表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已成为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思维导向,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坚实哲学基础。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运动。

承认矛盾普遍性是坚持彻底辩证法的前提,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构成每一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构成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特点。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辩证的。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首先,共性和个性有差别,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其次,共性和个性又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也就是普遍性就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再次,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道理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概括的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有以下几点:第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问题和当代国际形势的特点,总结了我们党的历史经验而提出来的,我们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这种社会制度反映了社会主义内在固有的质的规定性,是与资本主义制度有本质区别的。

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在当代条件下相结合的产物,是创造性地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具体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指南2016年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指南2016年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范围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P3)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被后人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是什么?这三个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P4)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的理论剖析,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和归宿。

3.哲学的定义是什么?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是什么关系?(P29)定义: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得世界观,方法论。

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关系: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方面?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什么?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方面:1、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2、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标准: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5.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什么?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是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6.什么是意识?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不断发展的结果。

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

表现方面:首先表现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人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并根据本质规律预见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他论文文档]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性的哲学阐释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他论文文档]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性的哲学阐释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性的哲学阐释”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发展观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立场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判断,并深刻地反映了当今时代的特征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会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推进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遵循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都进入到对高级认识运动基本规律的较好把握。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这一概括,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特点、地位和作用及其科学性。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立场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判断,并深刻地反映了当今时代的特征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罗素:‚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 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其需要。在这些品质 中,我认为‘和’是第一位的。‛这种品质, ‚若能够被世界所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
在有更多的欢乐与祥和‛。
(二)矛盾和谐与唯物辩证法
同一性(矛盾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的相 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和斗 争性(矛盾对立面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 相分离的倾向)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和‛是‚以它平它‛,即不同的东西相 加所形成的共同体,因而能够‚和实生物‛; 而‚同‛则是‚以同裨同‛,即相同的东西 再加上相同的东西,无论加多少,最后还是
绝对的单一体,结果是‚同则不继‛。
史伯:‚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 物一无讲‛。
宴婴:‚和‛是集合许多不同的对立面以 得到一个新的统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在 人与人的关系上,追求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 系为主题的大同社会,如孔子主张‚君子和 而不同‛,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 不如人和‛;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 关系上,主张和谐共处,协和万邦 ……
马克思:‚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 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 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 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第三,解放思想的深化和丰富也在社会实 践。
既包括少数杰出人物重大理论创新意义上 的解放思想,也包括普通民众在实践创新意义 上的解放思想;既包括自上而下的思想大解放 运动,也包括自下而上的实践创新活动;既包 括作为社会运动的轰轰烈烈的思想大解放,也 包括个体在日常工作中的思想和方法的创新。
第三,从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看,‚解放思想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这个论断表明,在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经验和 历史启示之中,解放思想是最重要的历史启示之 一。无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还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归根到底靠的 都是解放思想。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C6[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C6[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同是由碳原子构成,只是由于原子间的排列结构不同,就可以形成金刚石.石墨和碳三种不同的物质。

这说明()A.事物数量的增减能够引起质变B.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运动发展的两种状态C.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D.事物的构成成分的排列组合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正确答案】D2.唯心史观的错误在于(BCD)A否认阶级斗争B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否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D没有找到思想动机背后的经济根源3.哲学家孔德认为:“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是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越过任何重要的阶段”。

对他的这一看法分析正确的有(ABCD)A.认为人类历史是具有规律的B.没有认识到历史主体的能动性C.他否认社会形态及其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D.他的这一观点具有形而上学的倾向4.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B)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5.资本积累.积聚和集中的相互关系是()A.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B.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实现条件C.资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D.资本迅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积累6.资本积累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减少,表现为()A.原有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追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增加,相对量减少B.原有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出现机器排挤工人C.原有资本和追加资本有机构成都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增加,相对量减少D.原有资本和追加资本有机构成都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和相对量都增加7.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许多,但不包括()A.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B.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剩余价值大量流失C.金融风险加大D.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8.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有(ABCD)A.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D.必须坚决抵制各种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袭二、单选题9.“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马克思习题(7)

马克思习题(7)

一. 判断题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得分:19.0)1. 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是指一切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对)标准答案:错2. “物的依赖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错)标准答案:对3. “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

这是机械决定论。

(错)标准答案:对4. 真理和价值在认识和实践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对)标准答案:对5. 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保证党的生机与活力。

(错)标准答案:错6.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对)标准答案:对7. 哲学上的“价值”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对)标准答案:对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经达到数百万种。

这说明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错)标准答案:错9. 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人的实践活动。

(对)标准答案:对10.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对)标准答案:错11. 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的统一。

(对)标准答案:对12.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对)标准答案:对13.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对)标准答案:对14.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通过实践)创造客观世界,这表明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对)标准答案:对15. 人的最根本特性是其自由属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
十七大以来,理论界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研究,一些学者将其哲学基础也纳入了自己的研究视界。

于是,理论界推出了一些以整体性视角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进行探析的研究成果。

从总体上看,这些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唯物论基础。

有学者认为,解放思想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以解放思想为主题的唯物论。

另有学者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原理。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包含其理论体系在内的,在此意义上,可以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看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唯物论基础。

其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观基础。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点和人民利益标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人民群众观点和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就是人民为本。

人民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的高度集中体现,人民利益标准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高价值标准。

也有学者提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由此便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观基础。

其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论基础"有学者认为,从哲学上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其实践基础上提升出来的。

由此,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论基础。

对此,别的学者进行了重申,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观点。

这是因为,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体现出的认识论基础。

其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辩证法基础。

有学者提出,辩证法是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同一,是怎样同一的。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哲学思维。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谐的思想价值观念,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这里讲既是和谐的文化精神,讲的也是和谐的哲学思维,以及和谐的辩证法。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以和谐为特征的辩证法基础。

也有学者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坚持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基础上彰显了颇为鲜明的中国特色,充分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相互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辩证观。

12生医1班
陈智杰
12003081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