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深模结构与拉深模的压边形式

拉深模结构与拉深模的压边形式
拉深模结构与拉深模的压边形式

续表

直径差D–d1>10

~20

>20

~30

>30

~40

>40

~50

>50

~60

>60~

70

>70~

80

>80

~90

>90

~100

材料厚度t>2~36畅58910111212畅513畅514>3~47畅5910畅511畅512畅513畅514畅515畅516>4~691112畅51415畅516畅5181920

第七节 拉深模结构与拉深模的压边形式

一、拉深模的分类

拉深模的分类方式较多,按工序顺序可分为首次拉深模和后续各次工序拉深模,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压边圈的结构和定位方式上的差异;按使用的压力机类型不同,又可分为单动压力机上用拉深模和双动压力机上用拉深模,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压边装置的不同(弹性压边和刚性压边);按工序组合情况不同,可分为单工序拉深模、复合工序拉深模、级进式拉深模;按有无压边装置分为无压边装置拉深模和有压边装置拉深模;按出料的方向可分为下出件拉深模与上出件拉深模等。

二、拉深模典型结构

1.单动压力机用拉深模

(1)首次拉深模。如图422(a)所示为无压边装置的首次拉深模。拉深件直接从凹模底下落下,为了从凸模上卸下冲件,在凹模下装有卸件器,当拉深工作行程结束,凸模回程时,卸件器下平面作用于拉深件口部,把冲件卸下。为了便于卸件,凸模上钻有直径为3mm以上的通气孔。如果板料较厚,拉深件深度较小,拉深后有一定回弹量。回弹引起拉深件口部张大,当凸模回程时,凹模下平面挡住拉深件口部而自然卸下拉深件,此时可以不配备卸件器。

这种拉深模具结构简单,适用于拉深板料厚度较大而深度不大的拉深件。

如图422(b)所示为有压边装置的正装式首次拉深模。拉深模的压边装置在上模,由于弹性元件高度受到模具闭合高度的限制,因而这种结构形式的拉深模只适用于拉深高度不大的零件。如图422(c)所示为倒装式的具有锥形压边圈的拉深模,压边装置的弹性元件在下模底下,工作行程可以较大,可用于拉深高度较大的零件,应用广泛。

(2)以后各次拉深模。如图423所示为无压边装置的以后各次拉深模,前次拉深后的工序件由定位板6定位,拉深后工件由凹模孔台阶卸下。为了减小工件与凹模间的摩擦,凹模直边高度h取9~13mm。该模具适用于变形程度842

(a)无压边装置

(b)有压边装置 (c)锥形压边圈

图422 首次拉深模示意

不大、拉深件直径和壁厚要求均匀的以后各次拉深。

如图424所示为有压边倒装式以后各次拉深模,压边圈6兼作定位用,前次拉深后的工序件套在压边圈上进行定位。压边圈的高度应大于前次工序件的高度,其外径最好按已拉成的前次工序件的内径配作。拉深完的工件在回程时分别由压边圈顶出和推件块3推出。可调式限位柱5可控制压边圈与凹模之间的间距,以防止拉深后期由于压边力过大造成工件侧壁底角附近过分减薄或拉裂。

(3)落料拉深复合模。如图425所示为落料拉深复合模,条料由两个导料销11进行导向,由挡料销12定距。由于排样图取消了纵搭边,落料后废料

942

1.上模座;2.垫板;3.凸模固定板; 1.拉杆;2.螺母;3.推件块;

 4.凸模;5.通气孔;6.定位板; 4.凹模;5.可调式限位柱;6.压边圈

7.凹模;8.凹模座;9.下模座

图423 无压力装置以后各次拉深模 图424 有压边以后各次拉深模

中间将自动断开,因此可不设卸料装置。工作时,首先由落料凹模1和凸凹模3完成落料,紧接着由拉深凸模2和凸凹模进行拉深。压边圈9既起压边作用又起顶件作用。由于有顶件作用,上模回程时,冲件可能留在拉深凹模内,所以设置了推件装置。为了保证先落料、后拉深,模具装配时,应使拉深凸模2

比落料凹模1低1~1畅5倍料厚的距离。

1.落料凹模;2.拉深凸模;3.凸凹模;4.推件块;5.螺母;6.模柄;

7.打杆;8.垫板;9.压边圈;10.固定板;11.导料销;12.挡料销

图425 落料拉深复合模

2.双动压力机上使用的拉深模

(1)双动压力机用首次拉深模。如图426所示,下模由凹模2、定位板

3、凹模固定板8、顶件块9和下模座1组成,上模的压边圈5通过上模座4固

定在压力机的外滑块上,凸模7通过凸模固定杆6固定在内滑块上。工作时,毛坯由定位板定位,外滑块先行下降带动压边圈将毛坯压紧,接着内滑块下降带动凸模完成对毛坯的拉深。回程时,内滑块先带动凸模上升将工件卸下,接着外滑块带动压边圈上升,同时顶件块在弹顶器作用下将工件从凹模内顶出。

(2)双动压力机用落料拉深复合模。如图427所示,该模具可同时完成落

料、拉深及底部的浅成形,主要工作零件采用组合式结构,压边圈3固定在压边

052

拉伸工艺与拉深模具设计

拉深(又称拉延)是利用拉深模在压力机的压力作用下,将平板坯料或空心工序件制成开口空心零件的加工方法。它是冲压基本工序之一,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日用品、仪表、航空和航天等各种工业部门的产品生产中,不仅可以加工旋转体零件,还可加工盒形零件及其它形状复杂的薄壁零件,如图4.1.1所示。 a)轴对称旋转体拉深件b)盒形件c)不对称拉深件 图4.1.1拉深件类型 拉深可分为不变薄拉深和变薄拉深。前者拉深成形后的零件,其各部分的壁厚与拉深前的坯料相比基本不变;后者拉深成形后的零件,其壁厚与拉深前的坯料相比有明显的变薄,这种变薄是产品要求的,零件呈现是底厚、壁薄的特点。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不变薄拉深。本章重点介绍不变薄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 拉深所使用的模具叫拉深模。拉深模结构相对较简单,与冲裁模比较,工作部分有较大的圆角,表面质量要求高,凸、凹模间隙略大于板料厚度。图4.1.2为有压边圈的首次拉深模的结构图,平板坯料放入定位板6内,当上模下行时,首先由压边圈5和凹模7将平板坯料压住,随后凸模10将坯料逐渐拉入凹模孔内形成直壁圆筒。成形后,当上模回升时,弹簧4恢复,利用压边圈5将拉深件从凸模10上卸下,为了便于成形和卸料,在凸模10上开设有通气孔。压边圈在这副模具中,既起压边作用,又起卸载作用。

图4.1.2拉深模结构图 1-模柄2-上模座3-凸模固定板4-弹簧5-压边圈 6-定位板7-凹模8-下模座9-卸料螺钉10-凸模 圆筒形件是最典型的拉深件。平板圆形坯料拉深成为圆筒形件的变形过程如图

图4.2.1拉深变形过程图4.2.2 拉深的网格试验

拉深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主要是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和筒壁传力区的拉裂。凸缘区起皱是由于切向压应力引起板料失去稳定而产生弯曲;传力区的拉裂是由于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引起板料断裂。同时,拉深变形区板料有所增厚,而传力区板料有所变薄。这些现象表明,在拉深过程中,坯料内各区的应力、应变状态是不同的,因而出现的问题也不同。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研究拉深过程中坯料内各区的应力与应变状态。 图4.2.3是拉深过程中某一瞬间坯料所处的状态。根据应力与应变状态不同,可将坯料划分为五个部分。

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设计

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设计 学生: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二零一五年六月

四川理工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设计(论文)题目: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设计 学院:机械学院专业:材控班级:2011级1班学号:11011023174 学生:指导教师: 接受任务时间 2015.3.9 教研室主任(签名)院长(签名)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容及基本要求 容: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设计;产品工件图见附图;生产批量:大批量要求:要求有摘要(中、英文)、目录、设计任务书、产品图及设计说明书。。 1.工件工艺性分析 (1)根据工件图,分析其形状、尺寸、精度、断面质量、装配关系等要求。 (2)根据生产批量,决定模具的结构形式、选用材料。 (3)分析工件所用材料是否符合冲压工艺要求。 2.确定合理的工艺方案:应有两个以上的工艺方案比较分析。 (1)根据工艺分析,确定基本的工序性质。如:落料—拉深 (2)根据工艺计算,确定工序数目。 (3)根据生产批量和条件(材料、设备、工件精度)确定工序组合。如:复合冲压工序或连续冲压工序 3.工艺计算 (1)计算毛坯尺寸,合理排样,绘排样图,计算材料利用率。 (2)计算冲压力,如:冲裁力、弯曲力、拉伸力、卸料力、推件力、压边力等以便确定压力机。 (3)计算压力中心,防止模具受偏心负荷,受损。 (4)计算并确定模具主要零件(凸模、凹模、凸模固定板、垫板等)外形尺寸及弹性元件的自由高度。 (5)确定凸、凹模间隙,计算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 4.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1)进行模具结构设计,确定结构件形式和标准。 (2)绘制模具总体结构草图,初步计算并确定模具闭合高度,概算模具外形尺寸。 5.选择冲压设备 根据工厂现有设备及要完成的冲压工序性质、冲压加工所需的变形力、变形功

冲压模具设计-落料拉深复合模

摘要 随着中国工业不断地发展,模具行业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针对筒形零件的落料工艺性和拉深工艺性,确定用一幅复合模完成落料和拉深的工序过程。介绍了筒形零件冷冲压成形过程,经过对筒形零件的批量生产、零件质量、零件结构以及使用要求的分析、研究,按照不降低使用性能为前提,将其确定为冲压件,用冲压方法完成零件的加工,且简要分析了坯料形状、尺寸,排样、裁板方案,拉深次数,冲压工序性质、数目和顺序的确定。进行了工艺力、压力中心、模具工作部分尺寸及公差的计算,并设计出模具。同时具体分析了模具的主要零部件(如凸凹模、卸料装置、拉深凸模、垫板、凸模固定板等)的设计与制造,冲压设备的选用,凸凹模间隙调整和编制一个重要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列出了模具所需零件的详细清单,并给出了合理的装配图。通过充分利用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对传统机械零件进行结构改进、优化设计、优化工艺方法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这种方法对类似产品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复合模;拉深;落料;

目录 目录................................................................ III 前言 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书 (1) 第二章模具结构设计 (2) 2.1 读产品图:分析其冲压工艺性 (2) 2.2 分析计算确定工艺方案 (3) 2.2.1 计算毛坯尺寸 (3) 2.2.2 计算拉深次数 (3) 2.2.3 确定工艺方案 (3) 2.3 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 (4) 2.3.1 确定排样、裁板方案 (4) 2.3.2 确定拉深工序尺寸 (5) 2.3.3 计算工艺力,选设备 (5) 2.4 模具结构设计 (6) 2.4.1 模具结构型式选择 (6) 2.4.1 模具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7) 第三章模具标准件选择及闭合高度计算 (8) 3.1 标准模架的选择 (8) 3.2 模具的实际闭合高度计算 (8) 3.3 压力中心的确定 (8)

重磅拉深模设计案例

拉深模设计案例 拉深图所示带凸缘圆筒形零件,材料为08钢,厚度t =1mm ,大批量生产。试确定拉深工艺,设计拉深模。 1.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该零件为带凸缘圆筒形件,要求内形尺寸,料厚t =1mm ,没有厚度不变的要求;零件的形状简单、对称,底部圆角半径r =2mm >t ,凸缘处的圆角半径R =2mm=2t ,满足拉深工艺对形状和圆角半径的要求;尺寸φ2 .00 1.20+mm 为IT12级,其余 尺寸为自由公差,满足拉深工艺对精度等级的要求;零件所用材料08钢的拉深性能较好,易于拉深成形。 综上所述,该零件的拉深工艺性较好,可用拉深工序加工。 2.确定工艺方案 为了确定零件的成形工艺方案,先应计算拉深次数及有关工序尺寸。 (1) 计算坯料直径D 根据零件尺寸查表5-5得切边余量?R =2.2mm ,故实际凸缘直径d t =(55.4+2×2.2)=59.8mm 。由表5-6查得带凸缘圆筒形件的坯料直径计算公式为 D =232 4222212156.428.64828.6d d R Rd h d r rd d -++++++ 依图5-23,d 1=16.1mm ,R =r =2.5mm ,d 2=21.1mm ,h =27mm ,d 3=26.1mm ,d 4=59.8mm , 代入上式得 D =28953200+≈78(mm) (其中3200×π/4为该拉深件除去凸缘平面部分的表面积) (2) 判断可否一次拉深成形 根据 t /D =1/78 = 1.28 % d t /d = 59.8/21.1 = 2.83 H /d = 32/21.1 =1. 52 m t =d /D =21.1/78=0.27 查表5-12、表5-13,[m 1]=0.35,[H 1/d 1]=0.21,说明该零件不能一次拉深成形,需要多次拉深。 (3) 确定首次拉深工序件尺寸 初定d t /d 1=1.3,查表5-12得[m 1]=0.51,取m 1= 0.52,则 d 1= m 1 ×D = 0.52×78 = 40.5(mm) 取r 1=R 1= 5.5 mm 为了使以后各次拉深时凸缘不再变形,取首次拉入凹模的材料面积比最后一次拉入凹模的材料面积(即零件中除去凸缘平面以外的表面积3200×π/4)增加5%,故坯料直径修正为 D =2895%1053200+?≈79(mm) 按式(5-9),可得首次拉深高度为 H 1 = )(14.0)(43.0)(25.0212 11 11221R r d R r d D d t -+++- = )5.55.5(43.0)8.5979(5 .4025 .022+?+-?=21.2(mm) 验算所取m 1是否合理:根据t /D =1.28 %,d t /d 1 = 59.8/40.5=1.48,查表5-13可知[H 1/d 1]=

冲孔落料拉深复合模

学校代码:10410 序号:20055015 本科毕业设计 题目:冲孔落料拉深复合模 学院:工学院 姓名: 学号:20055015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机制051 指导教师: 二OO九年五月

冲孔落料拉深复合模 目录 前言· 1.设计课题 (1) 1.1 设计任务书 (2) 2.工艺方案分析及确定 (3) 2.1 件的工艺分析 (3) 2.2 工艺方案的确定 (4) 2.3 冲压件坯料尺寸的确定 (4) 2. 4 拉深次数的确定 (4) 2.5 排样的确定 (5) 3.工艺设计与计算 (7) 3.1 冲裁的方式与冲压力的计算 (7) 3.1.1、冲裁方式与冲压力的计算 (7) 3.1.2.力的计算 (7) 3.1.3、卸料力、推料力和顶件力的计算 (8) 3.1.4、压力中心的计算 (9) 3.2 计算各主要零件的尺寸 (9) 3.2.1、计算落料凸、凹模的工作部分的尺寸 (10) 3.2.2、计算拉深凸、凹模的刃口尺寸的确定 (11) 3.2.4、凸凹模选材,热处理及加工工艺过程 (11) 3.2.5、条料宽度的设计 (12) 3.2.6、导料板的导料尺寸为 (14) 3.2.7、推杆的选材,热处理工艺方案 (15) 3.2.8、工艺方案如下 (15) 3.2.9、模柄的确定 (15) 3.2.10、冲压设备的选用 (16) 3.2.11、模具的闭合高度的计算 (16)

3.2.13 导向零件的选择 (17) 3.2.14、定位零件的设计 (18) 3.2.15、推杆与推板的设计 (18) 3.2.16、压边圈的设计 (24) 3.2.17、固定方式的确定 (24) 3.2.18、凸模的固定 (24) 3.2.19、凹模的固定 (24) 3.2.20、凸凹模的紧固 (24) 3.2.21、确定装配基准 (24) 结束语 (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5)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模具已成为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工艺装备,模具设计是机械专业一个最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对模具从设计到制造的过程有个基本上的了解,为以后的工作及进一步学习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掌握查阅查资料手册的能力,能够熟练的运用CAD进行模具设计。二是掌握模具设计方法和步骤,了解模具的加工工艺过程。 本书是落料冲孔拉深模设计说明书,结合模具的设计和制作,广泛听取各位人士的意见,经过多次修改和验证编制而成。为了达到设计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合理性,本人通过查阅多方面的资料文献,力求内容简单扼要,文字顺通,层次分明,论述充分。其中附有必要的插图和数据说明。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同学们的大力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本人是应届毕业生,理论水平有限,实践经验不足,书中难免有不当和错误的地方,敬请各位老师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拉深模设计实例

5.1拉深模设计实例——保护筒拉深模的设计 5.1.1设计任务 图5-3- 1所示是一金属保护筒,材料为08钢,材料厚度2mm,大批量生产。要求设计该保护筒的冲压模具。 图5-3- 1 保护筒零件图 5.1.2零件工艺性分析 1.材料分析 08钢为优质碳素结构钢,属于深拉深级别钢,具有良好的拉深成形性能。 2. 结构分析 零件为一无凸缘筒形件,结构简单,底部圆角半径为R3,满足筒形拉深件底部圆角半径大于一倍料厚的要求,因此,零件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3. 精度分析 零件上尺寸均为未注公差尺寸,普通拉深即可达到零件的精度要求。 5.1.3工艺方案的确定 零件的生产包括落料、拉深(需计算确定拉深次数)、切边等工序,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可以考虑工序的复合,本例中采用落料与第一次拉深复合,经多次拉深成形后,由机械加工方法切边保证零件高度的生产工艺。

5.1.4 零件工艺计算 1.拉深工艺计算 零件的材料厚度为2mm ,所以所有计算以中径为准。 (1)确定零件修边余量 零件的相对高度 63.230 180=-=d h ,经查得修边余量mm h 6=?,所以,修正后拉深件的总高应为79+6=85mm 。 (2)确定坯料尺寸D 由无凸缘筒形拉深件坯料尺寸计算公式得 mm 105mm 456.043072.1853043056.072.14222 2≈?-??-??+=---=r dr dh d D (3)判断是否采用压边圈 零件的相对厚度 9.1100105 2 100=?=?D t , 经查压边圈为可用可不用的范围,为了保证零件质量,减少拉深次数,决定采用压边圈。 (4)确定拉深次数 查得零件的各次极限拉深系数分别为[ m 1]=0.5,[ m 2]=0.75,[ m 3]=0.78,[ m 4]=0.8。所以,每次拉深后筒形件的直径分别为 mm 5.52mm 1055.0][11=?==D m d mm 38.39mm 5.5275.0][122=?==d m d mm 72.30mm 38.3978.0][233=?==d m d mm 30mm 58.24mm 72.308.0][344<=?==d m d 由上计算可知共需4次拉深。 (5)确定各工序件直径 调整各次拉深系数分别为 53.01=m ,78.02=m ,82.03=m ,则调整后每次拉深所得筒形件的直径为 mm 65.55mm 10553.011=?==D m d mm 41.43mm 65.5578.0122=?==d m d mm 60.35mm 41.4382.0233=?==d m d

窄凸缘落料拉深复合模设计

冷冲模课程设计说明书窄凸缘拉深件2模具设计

本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内容为窄凸缘圆形筒形件工艺分析与模具设计,完成了落料首次拉深、二次拉深,三次拉深冲孔,切边四道工序。 落料和首次拉深复合模具为倒装结构,拉深工件先由压边圈将工件从凸模上顶出,再由打杆组成的刚性推出装置推出制件,采用弹性卸料板卸除条料。由于不能一次拉深出,故要三次拉深出来,第三次拉深冲孔。条料排样方式为单排。为了便于安装平稳以及方便操作选模座为标准中间导柱圆形模座,模柄为压入式模柄,选用单动压力机。在落料,拉深成形完成后再完成切边工序以确保制件的形状和尺寸。查阅相关资料和有关手册,手工绘制装配图和相关的零件图。 关键字:冲孔拉深模、倒装、单排、后侧导柱、弹性卸料板

第1章绪论 (1) 1.1冲压设计概论 (1) 1.2冲压设计的基本内容 (1) 1.3冲压设计的一般工序 (1) 第2章工艺分析 (2) 2.1产品冲裁工艺分析 (3) 2.1.1 产品结构形状分析工艺分析 (3) 2.1.2产品尺寸精度、断面质量分析 (3) 2.2 产品拉深工艺分析 (4) 2.3计算模具压力中心 (4) 第3章工艺方案的确定及工艺计算 (5) 3.1 工艺方案分析 (5) 3.2 拉深部分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 (5) 3.2.1确定修边余量 (5) 3.2.2计算毛坯直径D (5) 3.2.3判断能否一次拉成 (5) 3.2.4试确定各工序拉深系数 (5) 3.2.5 试确定圆角半径 (6) 3.2.6确定各次拉深高度 (6) 3.2.7 画出各拉深工序简图 (7) 3.3确定排样图 (8) 第4章工序计算 (9) 4.1落料和首次拉深 (9) 4.1.1凸凹模工作尺寸 (9) 4.1.1.1刃口尺寸计算 (10) 4.1.1.2外形尺寸计算 (11) 4.1.1.3凸凹模壁厚校核 (11) 4.1.2计算冲压力 (11) 4.2二次拉深 (11) 4.2.1凸凹模工作尺寸 (11)

型材拉深工艺及拉深模设计2019

1
2 3
1.
2 3 1 2 3

5-1
5-1
5.1
5.1.1 5-2 D t d h
5-2

1 D-d
2
""
3 d D
m=d/D
5-1
m m m
5.1.2
1(A )



(
0)( )

5-3
2(B )



3(C )

1
4(D )
""
5(E ) 1 5.1.3 1 (1) t/Dt D 5-4a 5-4b 5-4c
5-4
(2) t/D m m=d/D m 5-5 ( 5-5b)

5-5
(3) 5-6
5-6
2 (1) ( 5-4) 5-7 ( 5-4c)
5-7
(2)
5.2
5.2.1 1. (1) (2) (0.20.3)t(0.10.18)tt (3) (4) (5) aR+0.5t( r+0.5t) 5-8a

(6) rtR2trg3t 5-8 r(0.10.3)tR(0.1 0.3)t
5-8
(7) 5-9a ( 5-9b)
5-9
2. IT13 IT11 "" 5.2.2 s/b r r s/b s/b0.57 m=0.48~0.5065Mn s/b0.63 m=0.68~0.70 0.66 r r r r

第四章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 复习题答案分析

第四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拉深是是利用拉深模将平板毛坯压制成开口空心件或将开口空心件进一步变 形的冲压工艺。 2.拉深凸模和凹模与冲裁模不同之处在于,拉深凸、凹模都有一定的圆角而不 是锋利的刃口,其间隙一般稍大于板料的厚度。 3.拉深系数m是拉深后的工件直径和拉深前的毛坯直径的比值,m越小,则变 形程度越大。 4.拉深过程中,变形区是坯料的凸缘部分。坯料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 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和径向伸长的变形。 5.对于直壁类轴对称的拉深件,其主要变形特点有:(1)变形区为凸缘部分; (2)坯料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与径向的伸长,即一向受压、一向收拉的变形;(3)极限变形程度主要受传力区承载能力的限制。 6.拉深时,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和筒壁传力区的拉裂是拉深工艺能否顺利进行的 主要障碍。 7.拉深中,产生起皱的现象是因为该区域内受较大的压应力的作用,导致材料 失稳_而引起。 8.拉深件的毛坯尺寸确定依据是面积相等的原则。 9.拉深件的壁厚不均匀。下部壁厚略有减薄,上部却有所增厚。 10.在拉深过程中,坯料各区的应力与应变是不均匀的。即使在凸缘变形区也是 这样,愈靠近外缘,变形程度愈大,板料增厚也愈大。 11.板料的相对厚度t/D越小,则抵抗失稳能力越愈弱,越容易起皱。

12.因材料性能和模具几何形状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拉深件口部不齐,尤其是 经过多次拉深的拉深件,起口部质量更差。因此在多数情况下采用加大加大工序件高度或凸缘直径的方法,拉深后再经过切边工序以保证零件质量。13.拉深工艺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筒壁传力区最大拉应力小于危险断面的抗拉 强度。 14.正方形盒形件的坯料形状是圆形;矩形盒形件的坯料形状为长圆形或椭圆形。 15.用理论计算方法确定坯料尺寸不是绝对准确,因此对于形状复杂的拉深件, 通常是先做好拉深模,以理论分析方法初步确定的坯料进行试模,经反复试模,直到得到符合要求的冲件时,在将符合要求的坯料形状和尺寸作为制造落料模的依据。 16.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有:材料的力学性能、板料的相对厚度、拉深条件 等。 17.一般地说,材料组织均匀、屈强比小、塑性好、板平面方向性小、板厚方向 系数大、硬化指数大的板料,极限拉深系数较小。 18.拉深凸模圆角半径太小,会增大拉应力,降低危险断面的抗拉强度,因而会 引起拉深件拉裂,降低极限变形。 19.拉深凹模圆角半径大,允许的极限拉深系数可减小,但过大的圆角半径会使 板料悬空面积增大,容易产生失稳起皱。 20.拉深凸模、凹模的间隙应适当,太小会不利于坯料在拉深时的塑性流动,增 大拉深力,而间隙太大,则会影响拉深件的精度,回弹也大。 21.确定拉深次数的方法通常是:根据工件的相对高度查表而得,或者采用推算 法,根据表格查出各次极限拉深系数,然后依次推算出各次拉深直径。 22.有凸缘圆筒件的总拉深系数m大于极限拉深系数时,或零件的相对高度h/d 小于极限相对高度时,则凸缘圆筒件可以一次拉深成形。 23.多次拉深宽凸缘件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第一次拉深成有凸缘的工序件时, 其凸缘的外径应等于工件的凸缘直径,在以后的拉深工序中仅仅使已拉深成

(工艺技术)第章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及培训教材

(工艺技术)第章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及培训教材

拉深(又称拉延)是利用拉深模在压力机的压力作用下,将平板坯料或空心工序件制成开口空心零件的加工方法。它是冲压基本工序之一,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日用品、仪表、航空和航天等各种工业部门的产品生产中,不仅可以加工旋转体零件,还可加工盒形零件及其它形状复杂的薄壁零件,如图4.1.1所示。 a) 轴对称旋转体拉深件b)盒形件c) 不对称拉深件 图4.1.1 拉深件类型 拉深可分为不变薄拉深和变薄拉深。前者拉深成形后的零件,其各部分的壁厚与拉深前的坯料相比基本不变;后者拉深成形后的零件,其壁厚与拉深前的坯料相比有明显的变薄,这种变薄是产品要求的,零件呈现是底厚、壁薄的特点。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不变薄拉深。本章重点介绍不变薄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 拉深所使用的模具叫拉深模。拉深模结构相对较简单,与冲裁模比较,工作部分有较大的圆角,表面质量要求高,凸、凹模间隙略大于板料厚度。图4.1.2为有压边圈的首次拉深模的结构图,平板坯料放入定位板6内,当上模下行时,首先由压边圈5和凹模7将平板坯料

压住,随后凸模10将坯料逐渐拉入凹模孔内形成直壁圆筒。成形后,当上模回升时,弹簧4恢复,利用压边圈5将拉深件从凸模10上卸下,为了便于成形和卸料,在凸模10上开设有通气孔。压边圈在这副模具中,既起压边作用,又起卸载作用。 图4.1.2 拉深模结构图 1-模柄2-上模座3-凸模固定板4-弹簧5-压边圈 6-定位板7-凹模8-下模座9-卸料螺钉10-凸模

圆筒形件是最典型的拉深件。平板圆形坯料拉深成为圆筒形件的变形过程如图 图4.2.1 拉深变形过程图4.2.2 拉深的网格试验

拉深模的结构形式与设计

拉深模的结构形式与设计 拉深模是把坯料拉压成空心体,或者把空心体拉压成外形更小而板厚没有明显变化的空心体的冲模。 拉深模结构形式 1.第一次拉深工序的模具(表1) 2.后续拉深工序的模具(表2) 表1 第一次拉深工序的模具 分类简单拉深模落料拉深复合模双动压力机用拉深模 简图 1-凸模 2-压料圈 3-推件板 4-凹模1-拉深凸模 2-凸凹模 3-推件板 4-落料凹模 1-顶棒 2-拉延筋 3、4-导板 5-凸模固定座 6-凸模 7-出气管 8-压料圈 9-凹模 10-凹模座 特点 凸模装于下模,坯料由压料圈定位,推料板推下拉深件 首先落料出拉深坯料,再由拉深 凸模和凸凹模将坯料拉深 根据拉深工艺使用双动压力机。 凸模通过固定座安装在双动压力机 的内滑块上,压料圈安装在双动压 力机的外滑块上,凹模安装在双动 压力机的下台面上,凸模与压料圈 之间有导板导向 表2 后续拉深工序的模具 分类简图特点

在单动压力机上的拉深模 1-定位圈 定位圈使工序件定位。而该定位 圈又是压料圈 在双动压力机上的拉深模 1-压料圈 2-凹模 3-凸模 压料圈将坯料压紧,凸模下降进 行拉深 3.反拉深模将工序件按前工序相反方向进行拉深,称为反拉深。反拉深把工序件内壁外翻,工序件与凹模接触面大,材料流动阻力也大,因而可不用压料圈。图1是反拉深示例。图2示反拉深模,凹模的外径小于工序件的内径,因此反拉深的拉深系数不能太大,太大则凹模壁厚过薄,强度不足。 图1 反拉深示例 图2 反拉深模 1-凹模 4.变薄拉深模变薄拉深与一般拉深不同,变薄拉深时工件直径变化很小,工件底部厚度基本上没有变化,但是工件侧面壁厚在拉深中加以变薄,工件高度相应增加。变薄拉深凹模的形式见表3。变薄拉深凸模的形式见表4。 图3示变薄拉深模,凸模下冲时,经过凹模(两件),对坯件进行二次变薄拉深,凸模上升时,卸料圈拼块把拉深件从凸模上卸下。

拉深模具的设计资料

拉深模具的设计 收藏此信息打印该信息添加:用户投稿来源:未知 拉深模按其工序顺序可分为首次拉深模和后续各工序拉深模,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压边圈的结构和定位方式上的差异。按拉伸模使用的冲压设备又可分为单动压力机用拉深模、双动压力机用拉深模及三动压力机用拉深模,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压边装置的不同(弹性压边和刚性压边)。按工序的组合来分,又可分为单工序拉深模、复合模和级进式拉深模。此外还可按有无压边装置分为无压边装置拉深模和有压边装置拉深模等。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拉深模典型结构。 1一凸模;2一定位板;3一凹模;4一下模座 图4.6.1 无压边装置的首次拉深模 1.首次拉深模 (1) 无压边装置的首次拉深模(图4.6.1)此模具结构简单,常用于板料塑性好,相对厚度 时的拉深。工件以定位板2 定位,拉深结束后的卸件工作由凹模底部的台阶完成,拉深凸模要深入到凹模下面,所以该模具只适合于浅拉深。 (2) 具有弹性压边装置的首次拉深模这是最广泛采用的首次拉深模结构形式(图4.6.2)压边力由弹性元件的压缩产生。这种装置可装在上模部分( 即为上压边) ,也可装在下模部分( 即为下压边) 。上压边的特征是由于上模空间位置受到限制,不可能使用很大的弹簧或橡皮,因此上压边装置的压边力小,这种装置主要用在压边力不大的场合。相反,下压边装置的压边力可以较大,所以拉深模具常采用下压边装置。

(3) 落料首次拉深复合模图4.6.3 为在通用压力机上使用的落斜首次拉深复合模。它一般采用条料为坯料,故需设置导料板与卸料板。拉深凸模9 的顶面稍低于落料凹模10 ,刃面约一个料厚,使落料完毕后才进行拉深。拉深时由压力机气垫通过顶杆7 和压边圈8进行压边。拉深完毕后靠顶杆7 顶件,卸料则由刚性卸料板2 承担。 1一凸模;2一上模座;3一打料杆;4一推件块;5一凹模; 6一定位板;7一压边圈;8一下模座;9一卸料螺钉 图4.6.2 有压边装置的首次拉深模 (4) 双动压力机上使用的首次拉滦模(图4.6.4) 因双动压力机有两个滑块,其凸模1 与拉深滑块( 内滑块) 相连接,而上模座2(上模座上装有压边圈3) 与压边滑块(外滑块)相连。拉深时压边滑块首先带动压边圈压住毛坯,然后拉深滑块带动拉深凸模下行进行拉深。此模具因装有刚性压边装置,所以模具结构显得很简单,制造周期也短,成本也低,但压力机设备投资较高。 2.后续各工序拉深模 后续拉深用的毛坯是已经过首次拉深的半成品筒形件,而不再是平板毛坯。因此其定位装置、压边装置与首次拉深模是完全不同的。后续各工序拉深模的定位方法常用的有三种:第一种采用特定的定位板(图4.6.5) ;第二种是凹模上加工出供半成品定位的凹窝;第三种为利用半成品内孔,用凸模外形或压边圈的外形来定位(图4.6.6) 。此时所用压边装置已不再是平板结构,而应是圆筒形结构。

(模具设计)落料拉深复合模

大学 模具设计与CAD课程设计上盖落料拉深复合模的结构设计 班级: : 学号: 指导教师: 哈哈小学

目录 零件图 一、零件冲压加工工艺性分析--------------------------------------3 1、毛坯尺寸计算-------------------------------------------------------------------------3 2、判断是否可一次拉深成形-------------------------------------------------------- 3 3、确定是否使用压边圈--------------------------------------------------------------- 4 4、凹凸模圆角半径的计算------------------------------------------------------------4 5、确定工序容及工序顺序---------------------------------------------------------4 二、确定排样图和裁板方案------------------------------------------4 1、板料选择--------------------------------------------------------------------------------4 2、排样设计--------------------------------------------------------------------------------4 三、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

落料拉深复合模设计与制造

拉深模设计与制造 零件简图:如图8.2.7所示。 生产批量:大批量 材料:镀锌铁皮 材料厚度:1mm 1.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该工件属于较典型圆筒形件拉深,形状简单对称,所有尺寸均为自由公差,对工件厚度变化也没有作要求,只是该工件作为另一零件的盖,口部尺寸φ69可稍作小些。而工件总高度尺寸14mm可在拉深后采用修边达要求。 2.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该工件包括落料、拉深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后拉深。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拉深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拉深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两道工序两副模具,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该工件大批量生产的要求。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较高,尽管模具结构较方案一复杂,但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简单对称,模具制造并不困难。方案三也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但模具结构比较复杂,送进操作不方便,加之工件尺寸偏大。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该件若能一次拉深,则其冲压生产采用方案二为佳。 3.主要设计计算 (1)毛坯尺寸计算 根据表面积相等原则,用解析法求该零件的毛坯直径D,具体计算见表8.2.7。 (2)排样及相关计算 采用有废料直排的排样方式,相关计算见表8.2.7。查板材标准,宜选750mm×1000mm 的冷轧钢板,每张钢板可剪裁为8张条料(93mm×1000mm),每张条料可冲10个工件,故每张钢板的材料利用率为68%。

(3)成形次数的确定 该工件底部有一台阶,按阶梯形件的拉深来计算,求出h/dmin=15.2/40=0.38,根据毛坯相对厚度t/D=1/90.5=1.1,查表4.4.3发现h/dmin小于表中数值,能一次拉深成形。所以能采用落料-拉深复合冲压。 (4)冲压工序压力计算 该模具拟采用正装复合模,固定卸料与推件,具体冲压力计算见表8.2.7所示。根据冲压工艺总力计算结果并结合工件高度,初选开式双柱可倾压力机J23-25。 (5)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落料和拉深的凸、凹模的工作尺寸计算见表8.2.8所示。其中因为该工件口部尺寸要求要与另一件配合,所以在设计时可将其尺寸作小些,即拉深凹模尺寸取φ68.1+0.08mm,相应拉深凸模尺寸取φ66.1-0.05mm。工件底部尺寸φ43 mm、φ40 mm、3mm与R2 mm因为属于过渡尺寸,要求不高,为简单方便,实际生产中直接按工件尺寸作拉深凸、凹模该处尺寸。

盖落料拉伸复合模

例8.2.2 拉深模设计与制造实例 零件简图:如图8.2.7所示。 生产批量:大批量 材料:镀锌铁皮 材料厚度:1mm 1.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该工件属于较典型圆筒形件拉深,形状简单对称,所有尺寸 均为自由公差,对工件厚度变化也没有作要求,只是该工件作 为另一零件的盖,口部尺寸φ69可稍作小些。而工件总高度 尺寸14mm可在拉深后采用修边达要求。 2.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该工件包括落料、拉深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 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后拉深。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拉深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拉深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两道工序两副模具,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该工件大批量生产的要求。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较高,尽管模具结构较方案一复杂,但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简单对称,模具制造并不困难。方案三也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但模具结构比较复杂,送进操作不方便,加之工件尺寸偏大。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该件若能一次拉深,则其冲压生产采用方案二为佳。 3.主要设计计算 (1)毛坯尺寸计算 根据表面积相等原则,用解析法求该零件的毛坯直径D,具体计算见表8.2.7。 (2)排样及相关计算 采用有废料直排的排样方式,相关计算见表8.2.7。查板材标准,宜选750mm×1000mm 的冷轧钢板,每张钢板可剪裁为8张条料(93mm×1000mm),每张条料可冲10个工件,故每张钢板的材料利用率为68%。 (3)成形次数的确定 该工件底部有一台阶,按阶梯形件的拉深来计算,求出h/dmin=15.2/40=0.38,根据毛坯相对厚度t/D=1/90.5=1.1,查表4.4.3发现h/dmin小于表中数值,能一次拉深成形。所以能采用落料-拉深复合冲压。

落料拉深反拉深复合模设计

目录 一引言........................................................................‥1 二具体的题目及冲压件工艺分析 (2) 1 具体的题目 (2) 2 冲压工艺方案 (3) 2.1 修边余量的确定 (3) 2.2 坯料直径的计算 (4) 2.3拉深系数和拉深次数的计算 (4) 2.3.1第一次拉深 (4) 2.3.1第二次拉深 (4) 2.4冲压工艺设计及工艺方案确定 (5) 三冲压模具设计 (7) 1 落料、拉深、反拉深复合模的设计 (7) 1.1落料 (7) 1.2拉深 (9) 1.2 .1 凸凹模间隙 (9) 1.2 .2 凸凹模圆角半径 (9) 1.2 .3 凸凹工作部分的尺寸及制作公差 (10) 1.2 .4 拉深力的计算 (11) 2 冲压设备的选定 (11) 3模具基本结构的确定 (13) 4 标准件的选用 (13)

4.1 标准模架的选择 (13) 4.2 其他标准件的选用 (14) 5 非标准件的设计…………………………………………………‥14 5.1 强度校核……………………………………………………‥14 5.1.1 凸模强度校核………………………………………‥14 5.1.2 凹模强度校核………………………………………‥14 5.1.3 凸凹模强度校核……………………………………‥15 5.2 模具材料与热处理…………………………………………‥15 6 模具结构设计 (16) 6.1 凹模部分的设计 (16) 6.2 凸模部分的设计 (17) 四小结……………………………………………………………‥20 五参考文献………………………………………………………‥21

落料拉伸复合模具设计

落料拉伸复合模具设计 摘要 学习、研究和发展冷冲压技术,对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和加速现代化工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是对压紧弹簧座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首先,对传压紧弹簧座进行了工艺分析,压紧弹簧座外形是圆柱形,确定了毛坯尺寸、拉深次数、模具的结构形式及排样方式;然后选择了合适的压力机,把凹模、凸模的尺寸设计出来、选择了合适的模架、卸料装置、推件装置、导向零件、模柄、凸模和凹模的固定板及垫板,用CAD软件绘制了本模具的工程图。 关键词:拉伸,圆柱形,工艺分析,冷冲压

BLANKING-DRAWING-POSITE MOLD DESIGN ABSTRACT Learning, research and develop the cold stamping technology has a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process of accelera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we mainly discuss the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of the pression spring seat and the design of the die. First of all, we analyze

the process of the pression spring seat. The shape of the pression spring seat is cylindrical, and the blank size, the number of drawing, the structure form and the arrangement mode of the die are determined. Secondly, we choose the right machine to design the size of the concave die and punch out, choose the suitable mold, discharging device, the pushing device, guide part, a die shank, a convex die and the concave die fixing plate and plate. Consequently, we usethe CAD software drawn drawings of the mold. KEY WORDS: t he tensile, cylindrical, process analysis,cold stamping

拉深模结构与拉深模的压边形式

续表 直径差D–d1>10 ~20 >20 ~30 >30 ~40 >40 ~50 >50 ~60 >60~ 70 >70~ 80 >80 ~90 >90 ~100 材料厚度t>2~36畅58910111212畅513畅514>3~47畅5910畅511畅512畅513畅514畅515畅516>4~691112畅51415畅516畅5181920 第七节 拉深模结构与拉深模的压边形式 一、拉深模的分类 拉深模的分类方式较多,按工序顺序可分为首次拉深模和后续各次工序拉深模,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压边圈的结构和定位方式上的差异;按使用的压力机类型不同,又可分为单动压力机上用拉深模和双动压力机上用拉深模,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压边装置的不同(弹性压边和刚性压边);按工序组合情况不同,可分为单工序拉深模、复合工序拉深模、级进式拉深模;按有无压边装置分为无压边装置拉深模和有压边装置拉深模;按出料的方向可分为下出件拉深模与上出件拉深模等。 二、拉深模典型结构 1.单动压力机用拉深模 (1)首次拉深模。如图422(a)所示为无压边装置的首次拉深模。拉深件直接从凹模底下落下,为了从凸模上卸下冲件,在凹模下装有卸件器,当拉深工作行程结束,凸模回程时,卸件器下平面作用于拉深件口部,把冲件卸下。为了便于卸件,凸模上钻有直径为3mm以上的通气孔。如果板料较厚,拉深件深度较小,拉深后有一定回弹量。回弹引起拉深件口部张大,当凸模回程时,凹模下平面挡住拉深件口部而自然卸下拉深件,此时可以不配备卸件器。 这种拉深模具结构简单,适用于拉深板料厚度较大而深度不大的拉深件。 如图422(b)所示为有压边装置的正装式首次拉深模。拉深模的压边装置在上模,由于弹性元件高度受到模具闭合高度的限制,因而这种结构形式的拉深模只适用于拉深高度不大的零件。如图422(c)所示为倒装式的具有锥形压边圈的拉深模,压边装置的弹性元件在下模底下,工作行程可以较大,可用于拉深高度较大的零件,应用广泛。 (2)以后各次拉深模。如图423所示为无压边装置的以后各次拉深模,前次拉深后的工序件由定位板6定位,拉深后工件由凹模孔台阶卸下。为了减小工件与凹模间的摩擦,凹模直边高度h取9~13mm。该模具适用于变形程度842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设计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设计 本章内容简介: 本章在分析拉深变形过程及拉深件质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介绍拉深工艺计算、工艺方案制定和拉深模设计。涉及拉深变形过程分析、拉深件质量分析、圆筒形件的工艺计算、其它形状零件的拉深变形特点、拉深工艺性分析与工艺方案确定、拉深模典型结构、拉深模工作零件设计、拉深辅助工序等。 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拉深变形规律、掌握拉深变形程度的表示; 2.掌握影响拉深件质量的因素; 3.掌握拉深工艺性分析。 重点: 1. 拉深变形特点及拉深变形程度的表示; 2.影响拉深件质量的因素; 3.拉深工艺性分析。 难点: 1.拉深变形规律及拉深变形特点; 2.拉深件质量分析; 3.拉深件工艺分析。 拉深:利用拉深模将一定形状的平面坯料或空心件制成开口空心件的冲压工序。拉深工艺可以在普通的单动压力机上进行,也可在专用的双动、三动拉深压力机或液压机上进行。 拉深件的种类很多,按变形力学特点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如图5-1所示。 图5-1 拉深件示意图 5.1 拉深变形过程分析 5.1.1 拉深变形过程及特点 图5-2所示为圆筒形件的拉深过程。直径为D、厚度为t的圆形毛坯经过拉深模拉深,得到具有外径为d、高度为h的开口圆筒形工件。 图5-2 圆筒形件的拉深

1.在拉深过程中,坯料的中心部分成为筒形件的底部,基本不变形,是不变形区,坯料的凸缘部分(即D-d的环形部分)是主要变形区。拉深过程实质上就是将坯料的凸缘部分材料逐渐转移到筒壁的过程。 2.在转移过程中,凸缘部分材料由于拉深力的作用,径向产生拉应力,切向产生压应 力。在和的共同作用下,凸缘部分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其“多余的三角形”材料沿径向伸长,切向压缩,且不断被拉入凹模中变为筒壁,成为圆筒形开口空心件。3.圆筒形件拉深的变形程度,通常以筒形件直径d与坯料直径D的比值来表示,即 m=d/D(5-1) 其中m称为拉深系数,m越小,拉深变形程度越大;相反,m越大,拉深变形程度就越小。 5.1.2 拉深过程中坯料内的应力与应变状态 拉深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塑性变形过程,其变形区比较大,金属流动大,拉深过程中容易发生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和传力区的拉裂而使工件报废。因此,有必要分析拉深时的应力、应变状态,从而找出产生起皱、拉裂的根本原因,在设计模具和制订冲压工艺时引起注意,以提高拉深件的质量。 根据应力应变的状态不同,可将拉深坯料划分为凸缘平面区、凸缘圆角区、筒壁区、筒底圆角区、筒底区等五个区域。 1.凸缘平面部分(A区) 这是拉深的主要变形区,材料在径向拉应力和切向压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与径向伸长变形而被逐渐拉人凹模。在厚度方向,由于压料圈的作用,产生了压应力,但通常和的绝对值比大得多。厚度方向的变形决定于径向拉应力和切向压应力 之间的比例关系,一般板料厚度有所增厚,越接近外缘,增厚越多。如果不压料(=0),或压料力较小(小),这时板料增厚比较大。当拉深变形程度较大,板料又比较薄时, 则在坯料的凸缘部分,特别是外缘部分,在切向压应力作用下可能失稳而拱起,形成所谓起皱。 图5-3 拉深过程的应力与应变状态 2.凸缘圆角部分(B区) 这是位于凹模圆角部分的材料,径向受拉应力而伸长,切向受压应力而压缩,厚度方向受到凹模圆角的压力和弯曲作用产生压应力。由于这里切向压应力值不大,而 径向拉应力最大,且凹模圆角越小,由弯曲引起的拉应力越大,板料厚度有所减薄,所以有可能出现破裂。 3.筒壁部分(C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