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化建设及开展应用情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信息化建设及开展应用情况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成为学校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学校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终生学习和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技术支撑。我校按照“建设好,使用好”的目标,走出了一条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创新之路。

建设情况

如何让资金短缺的基层学校,尤其是资金严重不足的一所新建学校,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加速实现教学现代化,真正实现“三通两平台”。我们本着“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满足教师、学生发展需要,满足学校现代管理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协商提出并形成了“多方参与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新机制”。

市、县教育局积极按照国家“三通两平台”的发展要求,把永昌七中作为信息化建设试点校。把校园网(校校通),班级多媒体(班班通)有效利用和连接起来,并顺利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人人通过渡。市、县教育局“三通两平台”工程和中国移动金昌分公司取得合作,得到政府、企业全方位的资金支持。学校极积响应市、县教育局的建设方略,配合移动公司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光纤宽带网络接入,建设

信息化资源平台,实现互利共赢。

根据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本着“坚持质量一流、开放灵活、安全可靠、易于扩展”的原则,在市、县教育局和中国移动金昌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以及学校自身的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以下七个方面的建设。

一、“班班通”教学设施建设。“班班通”是学校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学校建成“班班通”教学班58个,均配备计算机、交互式智能教学触摸一体机、实物投影等设备,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网络计算机教室和信息化教学办公建设。计算机网络教室不仅能够进行计算机常规教学,而且满足了学校规模培训的需求,全面提升培训效率,创造了一个实时的网络互动课堂。

建成标准化计算机网络教室4个,学生电脑280台,生机比达到9.4:1,为学生信息课的开设提供了保障。已配教师办公电脑180台,并全部接入互联网,师机比达到1:1。

三、互联网及校园局域网建设。学校采用光纤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100Mbps。每个办公室、教室、微机室都有网络节点,使教师办公、学生学习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满足了教师电子备课需要,实现了资源共享。2015年全省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以来,我校教师积极参与此项活

动,在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网络空间注册、开通率达100%。2016年底将对校园局域网进行升级改造,计划实现全千兆的局域网网路环境。

四、录播系统管理平台和录播教室升级改造建设。2014年学校建成多媒体录播教室1个,可实现实时直播,搭建了相互观摩借鉴的网络平台,达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2016年计划将完成录播系统的升级改造任务,确保实现双向、互动。

五、平安校园安保系统建设。根据学校综治安全需求,建成校园监控系统1套,采用标清摄像机,实现校园安全无盲区监控、网上安全巡查、报警处置联动、安全信息报告系统等功能。布控80个监控点,基本实现校园全覆盖,保障了学校安防。

六、数字资源库建设。学校通过自建和引进两种方式建设校园资源库,现有数字资源总量421.42G。自建资源包括优质课课堂实录16G,教师的优质课件、教案0.63G,并且逐年逐学期在不断增加资源量。引进资源量包括2014年引进数字图书404.8G,增加了师生阅读量、丰富了师生的阅读面。2015年又引进中学学科网17.77T的精品教学资源,极大的方便了教师网络备课、网络组卷等教学工作。

七、阅卷系统建设。2015年底学校购置了学科阅卷系统一套,不但确保了阅卷质量,减轻了教师负担,提高了教

学水平,还实现了中、高考试卷模式的接轨,实现了数据共享。

使用情况

一、网络计算机教室的多元化使用

(一)上好信息技术课程。

我校共有计算机专业教师5名,学校按照课程设置要求,7-9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每班每周1节。在落实信息技术教材的同时,每个年级补充相应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我们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学校所有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能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料,运用软件制作幻灯片及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提高。

(三)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竞赛。

充分发挥信息化设备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将信息化推进工作与“436”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整合,提升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定期组织教师参加

课件制作、交互式白板应用课比赛、录像课等,将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情况作为对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重要要素,使教师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并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

(四)开展“电脑小制作”计算机兴趣小组大课间活动。

将喜欢计算机的学生吸收进来,于每周四下午两节课后定期开展活动,提升学生的打字、电脑绘画、网页制作、软件操作水平,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录播教室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录播教室建成后,主要承担全校教师微课、精品课堂的录制、学科竞赛活动以及分年级专题活动的直播。录播教室的使用在具体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全省一师一优课评比活动中,我校有8位教师荣获市局优课评比一、贰等奖,26位老师获得县局优课评比一、贰等奖。2016年新一轮的一师一优课评比活动已启动,我校教师积极着手参与此项活动,部分教师已经成功录制典型课例和微课,完成了晒课任务。。

三、多种资源库拓宽了师生的视野

学校电子图书库提供的电子书内容多样化,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从小说、诗歌到农业、科技到娱乐、财经等,能很好地满足老师和学生的需求。中学学科网精品教学资源,极大的方便了教师网络备课、网络组卷等辅助教学任务的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