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

合集下载

TQM全面质量管理培训资料ppt课件

TQM全面质量管理培训资料ppt课件

戴明:领导职责十四条
6.要有一个更全面、更有效的岗位培训(怎样干以 及为什么要这样干)。 7.要有一个新的领导方式(管+帮),领导自己也要 有个新风格。 8.要在组织内有一个新风气。消除员工不敢提问题、 提建议的恐惧心理。 9.要在部门间有一个协作的态度。帮助研制开发销 售人员多了解制造部门的问题。 10.要有一个激励、教导员工提高质量和生产率的 好办法。不能只是喊口号、下指标。
意义
把质量检验从生产 中分离出来
把数理统计引入质 量管理
把数理统计引入企 业经营全过程
世界质量管理百年历程
工业革命前: 产品质量由工匠个人控制。
1875年: 泰勒制诞生:科学管理的开端。 最初质量管理:检验活动与其它职能分离 (检验职能:工人—工长-检验员)
世界质量管理百年历程
1925年: (检验只能验证质量,不能制造质量和控制质量) 休哈特:统计过程控制理论
世界质量管理百年历程
1970s: TQC在日本取得巨大成功,TQC理论在世界范围 产生影响 主要方法:JIT(准时化生产),Kanben(看板 生产),Kaizen(质量改进),QFD(质量功能 展开),新七种工具 1979: 英国:BS5750(国家质量管理标准)
世界质量管理百年历程
1980s: 克劳士:“零缺陷”/“质量是免费 的”概 念 中国、美国、欧洲等设立国家质量奖 1987: ISO9000-1987问世(基于BS5750) 1988: 摩托罗拉(乔治.费西尔):六西格玛管理 1994: ISO 9000-1994问世
闪光智慧:石川图 至理名言:标准不是决策的最终来源,客户满意 才是。
课程大纲
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
全面质量管理介绍
质量管理工具介绍 质量成本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之QC小组

中国质量管理政策的发展史

中国质量管理政策的发展史

中国质量管理政策的发展史
中国的质量管理政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

以下是中国质量管理政策发展的主要里程碑:
1. 1953年至1958年:质量管理的起步阶段。

中国成立了第一个质量管理机构——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开始组织和推动质量检验工作,并制定了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2. 1959年至1978年:质量管理的深化阶段。

中国在这一时期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M),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3. 1979年至1992年:质量管理的市场化进程。

中国在这一时期进行了改革开放,引进了市场经济体制,质量管理开始向市场导向转变。

中国成立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现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监管和推动质量管理工作。

4. 1993年至2000年:质量管理的国际化进程。

中国在这一时期加入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开始积极参与国际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推广。

5. 2001年至今: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与创新。

中国在这一时期继续推动质量管理工作的创新和改革,注重质量标准的提高和质量监管的加强。

中国也成立了国家质量奖,鼓励和表彰优秀的质量管理企业和组织。

总的来说,中国质量管理政策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深化阶段,
再到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中国质量管理政策的发展与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市场化进程密切相关,对于促进中国企业和产品的质量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质量管理发展历程

质量管理发展历程

质量管理发展历程一、质量管理的起源质量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

当时,随着机械化生产的兴起,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成为企业迫切关注的问题。

于是,一些企业开始采取一些简单的质量控制手段,如检查和测试等。

这标志着质量管理的初步形成。

二、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1. 质量控制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质量管理进入了质量控制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开始注重产品的质量控制,通过检验和测试等手段来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

同时,质量控制手段的不断完善,如统计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圈等的引入,为质量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质量保证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质量管理进入了质量保证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开始从质量控制转向质量保证,即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质量保证体系的关键是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质量记录等的编制和执行。

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质量管理进入了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在这个阶段,质量管理不再局限于产品质量,而是全面关注企业的全面质量,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管理质量等。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持续改进,通过引入各种管理工具和方法,如质量功能展开、六西格玛、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等,来实现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质量管理的最新趋势1. 智能化和数字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和数字化已成为当前质量管理的最新趋势。

企业可以借助先进的软件和设备,实现对生产过程和质量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

2. 数据驱动的决策在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管理已从主观意识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质量数据,企业可以更加科学地评估和改进质量绩效,做出更加准确和可靠的决策。

3. 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融合随着人们对环境和社会责任的日益重视,质量管理也开始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合。

企业在追求质量的同时,还要关注对环境的影响和社会的贡献,通过改进产品设计、节约资源和减少废弃物等措施,实现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开始出现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时候。

以下是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1. 古代手工业阶段:在古代的手工业阶段,质量管理主要依靠手工工艺师傅的技艺和经验,没有明确的质量管理体系。

2. 工业革命前阶段: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大规模机械生产成为可能。

质量管理开始追求标准化和流程化。

生产者开始逐步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引入了简单的质量控制措施。

3. 20世纪早期的质量检验阶段:在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开始引入更加系统化的方法。

单纯的质量检验工作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以产品质量为中心的质量管理活动。

4.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20世纪上半叶,统计方法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逐渐普及。

统计过程控制和抽样检验成为质量控制的主要工具。

这一阶段注重降低过程中的变异性。

5.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质量管理得到进一步发展,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概念。

TQM强调质量是整个组织的责任和目标,并促使组织通过与供应商、客户和员工的合作来实现质量的不断提高。

6. 六西格玛阶段:20世纪80年代,质量管理进一步发展,引入了六西格玛(Six Sigma)的概念。

六西格玛通过统计方法和改进项目来降低过程的变异性,实现质量的持续改善。

7. 连续质量改进阶段:21世纪,质量管理进一步发展为连续质量改进(CQI)。

CQI强调质量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追求卓越和改进,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总体来说,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从简单质量检验到全面质量管理和连续质量改进,体现了质量管理在不断适应和改进的过程中的发展和进步。

每个阶段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质量管理的水平,并对现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程

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程

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程概述全面质量管理(TQM)是一种通过整体质量管理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管理理念。

TQM在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注重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以客户为中心。

本文将探讨TQM的发展历程,包括TQM的起源、发展阶段以及对企业的重要性。

起源TQM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

在20世纪初期,传统的质量管理主要关注检验和纠正问题。

然而,由于产业革命的不断推进,企业面临了越来越多的质量问题,传统的质量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变化的需求。

20世纪40年代末,质量管理理论家W. Edwards Deming和Joseph M. Juran等人开始提出新的质量管理理念,这些理念强调了管理方法的重要性,包括统计过程控制、质量成本管理和质量改进等。

这些理论的提出奠定了TQM的理论基础。

发展阶段TQM的发展可以被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阶段一:质量控制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质量控制是企业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

质量控制的目标是通过检测和纠正过程中的缺陷来控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质量控制主要关注检验、抽样和纠正行动,以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规定的质量标准。

阶段二:质量保证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质量保证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质量保证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标准化的质量管理系统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质量保证涉及到质量计划、质量手册、程序和标准操作程序的制定和实施。

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质量的预防,而不仅仅是纠正。

阶段三:全面质量管理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全面质量管理开始兴起。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以客户为中心。

全面质量管理提倡员工参与到质量管理中,通过团队合作和统一的目标来推动质量的改善。

此外,它还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阶段四:绩效优化90年代中期至今,绩效优化成为TQM的新方向。

绩效优化通过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更高效、更灵活的方式提高质量管理的效果。

绩效优化包括过程改进、数据分析、持续改进等。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导言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组织中的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全员参与、不断改进以及客户导向的原则,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本文将探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介绍其各个阶段以及对组织和行业产生的影响。

第一阶段:质量检查全面质量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工业生产逐渐展开并面临着一系列的质量问题。

在这一时期,质量管理主要是通过质量检查来解决问题。

质量检查是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通过发现和解决缺陷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然而,质量检查只是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并没有从源头上预防问题的发生。

第二阶段: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在质量检查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这一阶段强调在生产过程中控制质量。

质量控制通过在生产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如统计过程控制、质量纪律和培训等,来最大程度地减少产品缺陷。

质量控制在管理上更加系统化和全面,但仍然侧重于问题的纠正而不是预防。

第三阶段:质量保证20世纪50年代,质量管理开始转向质量保证的方向。

质量保证是一种通过制定标准、规定过程和持续改进来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方法。

质量保证注重预防,强调制定可靠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计划,以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质量标准和过程的可追溯性,以及质量文化的建设。

第四阶段: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7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哲学开始流行起来。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旨在通过团队合作、流程改进和数据驱动的方法来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全面质量管理不仅仅关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还包括组织的管理、流程的优化以及员工的参与。

这一阶段的核心是通过改善流程和系统来提升质量,并建立学习型组织。

第五阶段:全面质量管理的创新随着科技和管理理念的不断演进,全面质量管理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新的方法和工具不断涌现,如六西格玛、质量功能展开、精益生产等。

这些方法强调数据分析、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为组织在质量管理上带来更大的潜力和机会。

质量管理发展历程

质量管理发展历程

质量管理发展历程质量管理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质量管理的一些重要里程碑:1. 工艺控制阶段:在20世纪初,质量管理主要是通过工艺控制来保证产品质量。

这包括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调整来确保产品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2. 质量检验阶段: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质量检验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逐渐被引入。

通过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可以发现并修正产品中的缺陷。

3. 质量控制阶段:在20世纪中叶,质量管理逐渐从检验转向控制。

通过建立统计控制图和质量控制圈等手段,企业可以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变异性,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4. 全面质量管理(TQM)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全面质量管理成为主导质量管理的理念。

TQM将质量管理从单纯的产品质量控制扩展到全面的组织质量管理。

TQM注重强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客户满意度。

5. 六西格玛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期,六西格玛作为一种管理方法被引入质量管理领域。

六西格玛通过精细的数据分析和过程改进方法,追求达到极高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

6. 整体质量管理(TQC)阶段:整体质量管理是日本企业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管理思想。

TQC将质量管理作为企业整体管理的一部分,强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顾客导向。

7. 质量卓越管理(QEM)阶段:质量卓越管理是在TQM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

QEM强调追求卓越的质量水平,并通过创新和持续改进来实现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8. 质量认证体系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 9000系列),推动了质量认证的发展。

质量认证体系的建立使得企业可以通过第三方机构的审核和认证来证明其质量管理水平和能力。

以上是质量管理发展的一些重要阶段,每个阶段都对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做出了不同的贡献,推动了质量管理的不断进步。

从质量管理到全面质量管理的演进

从质量管理到全面质量管理的演进

从质量管理到全面质量管理的演进质量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企业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以保持竞争力。

质量管理的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质量管理的演进历程,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一、质量管理的起源和发展质量管理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

当时,由于大规模生产和分工制度的引入,产品质量问题日益突出。

于是,企业开始采取一些简单的质量控制措施,如检查和测试。

然而,这些措施仅仅是对产品的表面质量进行把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质量问题。

随着科学管理理论的兴起,质量管理开始注重从管理层面来解决质量问题。

例如,通过制定质量标准、培训员工和建立质量控制部门等方式,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和提升产品质量。

这种质量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质量问题,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特点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为核心的质量管理理念。

它强调质量管理的全面性,不仅仅关注产品质量,还关注过程质量和服务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强调每个员工都是质量管理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每个员工都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负责,并积极参与质量改进活动。

2. 过程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注重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管理。

通过分析和改进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3. 客户导向: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满足客户的期望和要求。

只有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 持续改进:全面质量管理认为质量管理工作永远没有终点。

企业应该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并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提高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全面质量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简介

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简介

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简介一、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历史沿革全面质量管理这个名称,最先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的著名专家菲根堡姆提出。

它是在传统的质量管理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上的需要发展起来的现代化质量管理,现已成为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

在中国,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搞好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就是全面质量管理(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自1978年以来,我国推行TQM(当时称为TQC—Total Quality Control,即全面质量控制)已有30多年。

从30多年的深入、持久、健康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效果来看,它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曾经对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起到过很好的作用。

近年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风起云涌,成为一种潮流;但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门科学的管理体系,依然在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在介绍全面质量管理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一下有关质量的定义。

国家标准(GB/T19000-2008 idt ISO9000:2005)对质量下的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目前更流行、更通俗的定义是从用户的角度去定义质量:质量是用户对一个产品(包括相关的服务)满足程度的度量。

质量是产品或服务的生命。

质量受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企业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

要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必须对影响质量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企业组织全体职工和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全过程和各因素,经济地研制生产和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系统管理活动。

质量控制理论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五个阶段。

(1)本世纪30年代以前为质量检验阶段,仅能对产品的质量实行事后把关。

但质量并不是检验出来的,所以,质量检验并不能提高产品质量,只能剔除次品和废品。

TQM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史

TQM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史

TQM的四个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70年代, 日本人把质量管理当 作科学来对待,并广 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 算机技术进行质量管

第四阶段:质量管理 被上升到了企业经营
管理层面
第一阶段:1950年, 戴明博士在日本开展 质量管理讲座,日本 从美国引进质量管理。 到1970年,质量管理
逐步渗入企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阶段:1986年, ISO对质量管理内容 和要求进行了标准化, 并于1987年3月,正 式颁布了ISO9000系
列标准
TQM实施状况及代表系统
以美国为代表的 美国系统
1.二战期间提出 产品无缺陷活动 (军品采购) 2.工厂最新的质 量管理机构组织 3.质量费用的研 究
以日本为代表的 日本系统
在美国经验的基 础上发展出QC
小组
苏联和东欧系统
两个代表人物: 不拉钦斯基、杜 布维可夫(萨莱 托夫制度)提出 军用品向民用品 转换的全面质量
2.提出质量螺旋
飞利浦克劳斯比
石川馨
新卿重夫
1.1979年出版
1.总结出了质量管
《质量是免费的》 理的其中工具
2.1984年出版
2.提出质量控制运
《质量没有眼泪》 动
3.最早提出质量成 本的定义
1.提出零缺陷的质 量管理
2.提出一分钟更换 模具体系(JIT前 身)
3.提出源头检验体 系
谢谢
管理
萨莱托夫制度四个要点
萨莱托夫制度
1.对产品或 零件制定 明确的规 格和标准 (标准件 的由来)
2.使用合适 的机器生 产出合乎 规格要求
的产品 (防止质 量过剩)
3.提供适当 的信息、 测定仪器、 操作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培训-(完整版)

全面质量管理培训-(完整版)
某餐饮企业通过推出会员制度、定期举办会员活动和提供个性化的菜品推荐,吸引 了大量忠实会员,有效提升了顾客忠诚度和品牌口碑。
某汽车制造企业通过持续改进产品质量、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出创新性的营销策略, 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和喜爱,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06 员工参与与团队建设在全 面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员工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
质量评估的流程
明确评估目标、制定评估 计划、收集评估数据、分 析评估结果、提出改进建 议等。
质量检验与评估的实践应用
1 2 3
在企业中的应用
企业可以通过质量检验和评估,对产品或服务的 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客户满 意度。
在行业中的应用
行业组织可以通过质量检验和评估,对行业内企 业的产品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价,促进行业健康发 展。
在政府监管中的应用
政府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质量检验和评估,对市场 上的产品或服务质量进行监管和评价,保障消费 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05 顾客满意与忠诚度管理
顾客满意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顾客满意度定义
顾客对产品或服务所感知的效果与其期望值相比较后形成的感觉状 态。
测量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顾客反馈、社交媒体评论等方式收集数据,运用统 计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顾客满意度指数。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和引进具备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和 技能的专业人才,提升企业整体质量 管理水平。
推动技术创新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强化风险管理
建立健全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机制, 降低质量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检验与测试

2020(TQM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

2020(TQM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

(TQM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TQM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管理部的部长菲根堡姆(A.V.Feigenbaum)博士。

1961年,他出版了一本著作,该书强调执行质量只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该使全体人员都具有质量的概念和承担质量的责任。

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企业内各部门中做出质量发展、质量保持、质量改进计划,从而以最为经济的水平进行生产和服务,使用户或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意。

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四个发展阶段从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开始,世界各国对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使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

概括地讲,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日本从美国引入全面质量管理1950年,戴明博士在日本开展质量管理讲座,日本人从中学习到了这种全新的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当时,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概念且没有像如今一样被完整地提出来,可是它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到1970年,质量管理已经逐步渗透到了全日本企业的基层。

◆质量管理中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从质量管理中获得巨大的收益,充分认识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好处。

日本人开始将质量管理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且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在这一阶段获得了新的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得到标准化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这种管理方法。

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标准化,且于1987年3月正式颁布了ISO 9000系列标准,这是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因此,我们通常所熟悉的ISO 9000系列标准实际上是对原来全面质量管理研究成果的标准化。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1. 引言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是一种强调整体质量管理的方法论,其目标是通过不断改进和全员参与,实现组织的质量提升和业绩增长。

本文将探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并介绍其在不同时期的变迁和演进。

2. 传统质量管理阶段在20世纪初期,质量管理主要关注制造业的产品质量控制。

质量检验被用作唯一的质量控制手段,以确保产品的合格性。

然而,这种质量管理方法是分散的、片面的,并且偏重于产品检验,忽视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 统计质量控制的兴起20世纪20年代,统计学家们开始将统计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并提出了统计质量控制(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简称SQC)的概念。

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统计分析,识别和控制可能导致产品变异的因素,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在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质量管理开始重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引入了统计工具如控制图和抽样检验等。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通过数据分析,了解过程的可控性,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产品变异。

4. 全面质量控制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日本提出了全面质量控制(Total Quality Control,简称TQC)的概念。

TQC强调每个环节都要参与到质量控制中,并强调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通过全员参与和零缺陷的追求,TQC致力于实现质量持续改善。

TQC方法在日本得到广泛应用,并在20世纪70年代传播到美国。

然而,TQC 的实现面临挑战,因为其强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质量文化的营造。

这些要求需要长期的培训和文化转变,对组织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5.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质量管理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开始在质量管理领域崭露头角。

TQM相对于TQC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方法。

首先,TQM强调全员参与是质量管理的核心。

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历史

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历史

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历史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在我国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1979—1989年,全面质量管理的引进和推广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主导,自上而下有计划、有重点地向企业引进和推广,1979年,我国颁布了《优质产品奖励条例》,这是一项开展提高产品质量持久活动的重要举措。

2.1989年—1999年,全面质量管理的普及和深化阶段,1992年,我国开展了“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

1993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标志着我国的质量工作进一步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

1996年,国务院颁布了《质量振兴纲要》。

1999年,我国召开了全面质量会议,会后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

3、1999年至今,全面质量发展和创新阶段。

在这一时期,我国的许多先进企业确立了质量在企业中的战略性地位,纷纷通过质量管理使得产品质量赶上或超过了发达国家产品的水准,树立了我国的民族品牌。

2000年12月,原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了GB/T19000族等同采用2000版ISO9000族标准。

2001年,国务院决定将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同时成立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4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国家标准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GB/T19579---2004《卓越绩效评价标准实施指南》。

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我国产品的质量水准。

扩展资料: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应以正确的质量管理指导思想为基础,以科学的质量管理原则为指导,以质量管理手册为表现形式,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评价,经过连续不断的评价、修正,再评价、再修正完成。

一般经过以下步骤:1、确立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

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其建立的目标必须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成为企业成功发展的保证。

质量管理的百年发展史

质量管理的百年发展史

质量管理的百年发展史质量管理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经历了检验质量管理、统计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标准化四个阶段。

检验质量管理(Inspection Quality Management)20世纪以前,从手工业产生开始就有了质量管理,有产品生产,就有对质量的要求。

这个时期,产品质量是靠手工操作者的手艺和经验来保证。

20世纪初期,以泰勒制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促使产品的质量检验从加工制造中分离出来,质量管理的职能由操作者转移给工长。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产品有了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公差制度也日趋完善,各种检验工具和检验技术也随之发展,大多数企业开始设置检验部门,这一时期是事后检验质量管理。

产品生产完成后进行事后检验,对控制不合格产品出厂是比较有效的。

但是这种方式不能有效防止不合格产品的发生,出了产品质量问题,有关责任也难以区分。

因此,随着生产规模的发展,其缺陷也越来越明显,不能有效预防不合格的产生,从而有效控制不良损失,通过对产品进行全检,缺乏效率,不能系统地解决质量问题。

统计质量管理(Statistical Quality Management)20世纪20年代,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成立两个课题研究组,一个是休哈特领导的过程控制组,他提出了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并首创控制图工具,其目的是预防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产品的产生。

这从理论上实现了从事后把关到事前预防的转变。

另一个小组,由道奇负责,他与罗明提出了统计抽样检验理论与抽检表。

SPC理论的提出把事后把关的质量检验发展到工序控制,强调了事前预防的管理。

但这一理论在提出之后并没有马上得到广泛的运用,直到二战,美国军方为了控制军品的质量在军工企业强制推广统计质量控制标准,并取得巨大效益之后,才开始在各民用企业广泛运用起来。

20世纪50年代,质量大师戴明系统科学地提出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质量和生产力的持续改进,强调大多数质量问题是生产和经营系统的问题,强调最高管理层对质量管理的责任。

全面质量管理在中国的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在中国的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阶段:学习与推广(1980s1990s)
第二阶段:实践与探索(1990s2000s)
在这个阶段,中国企业在全面质量管理方面开始进行更深入的实践和探索。

他们逐步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如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同时,企业开始关注供应链的质量管理,将供应商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之中。

企业还注重员工培训和团队建设,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

第三阶段:全面深化(2000s至今)
在这个阶段,全面质量管理在中国得到了全面深化。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TQM,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中国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产品质量的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增强等。

同时,政府也加强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支持和引导,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设立国家质量奖、推动企业实施质量管理等。

全面质量管理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学习与推广、实践与探索、全面深化三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不断学习、改进和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相信,在未来,全面质量管理将在中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贡献力量。

简述质量管理发展历史

简述质量管理发展历史

简述质量管理发展历史质量管理是指通过对产品或服务的各个方面进行监控和改进,以确保其符合特定要求和标准的管理活动。

随着人们对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

下面将简述质量管理发展的历史。

1. 质量控制阶段质量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质量控制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检验和测试来发现产品的质量问题,并进行修复或剔除不合格产品。

质量控制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检查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标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2. 质量保证阶段随着对质量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质量保证阶段应运而生。

质量保证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达到一定的质量水平。

这一阶段引入了预防性的管理方法,注重从源头上控制产品的质量问题,并对生产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到了20世纪8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TQM)成为了质量管理的新趋势。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整个组织的全员参与,将质量管理作为一种文化和价值观,涉及到组织的方方面面,包括管理体系、流程、人员培训等。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的关键是不断改进和持续提高质量,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4. 六西格玛阶段六西格玛是一种以数据为基础的质量管理方法,它通过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寻找并消除导致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

六西格玛方法的核心是通过减少过程的变异性,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六西格玛方法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5. 敏捷质量管理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敏捷质量管理成为了质量管理的新方向。

敏捷质量管理强调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注重灵活性和创新性。

敏捷质量管理采用迭代和增量的方式进行质量控制和改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总结起来,质量管理发展经历了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和敏捷质量管理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强调不同的质量管理方法和理念,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客户期望。

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简史

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简史

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简史全面质量管理的的起源可以追溯二战结束以后。

二十世纪四十年月,人类在科学技术上获得了巨大的突破,生产力水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意识开头崛起,消费者权益运动日益高涨,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表现的要求越来越高。

人们渐渐开头意识到,光靠统计质量掌握,不足以实现对质量的有效掌握。

质量的实现,还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员工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生产过程的合理性等等。

在这样背景下,全面质量管理开头兴起。

1951年,朱兰博士将当时关于质量管理的一些重要思想和论文汇编成《质量掌握手册》,后来这本书风靡全球。

同一时期,美国的贝尔试验室开展了"全面质量保证计划"(overall quality assurance plan)活动,宣传和强调从建立质量标准到产品最终处理为止的各种活动的重要性。

1956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A.V.费根堡姆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论文《Total Quality Control》,首次提出了TQC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1961年,费根堡姆出版了书籍——《Total Quality Control》。

他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和考虑到充分满意顾客要求的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将企业内部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整合为一体的有效体系"。

质量管理由制造过程中的统计质量掌握发展到了对满意顾客要求所必需关注的各方面的掌握和管理。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的传播,服务业也开头普遍实行质量管理。

20世纪50年月后期美国一些银行、航空公司为了解决自己所面对的问题,逐步开头运用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质量管理开头渗透到各个行业,各国也纷纷开展全面质量管理。

在全面质量管理运动中,成就最为突出的当属日本。

日本从二战的战败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并能对当时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产生严重威逼,以及最近几十年里日本制造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这一切都应主要归功于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学》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学》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和方针,为全面质量管理 提供方向。
分析现状
对企业现有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 节。
制定计划
针对问题和目标,制定具体的全面质量管理计划,包括时间节点、责 任人、资源保障等。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培训
01
02
03
培训对象
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全面 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员工 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数据收集和分析
建立有效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确保决策基于准确、可 靠的数据和信息。
决策过程透明化
公开决策过程和依据,增强员工对决策的信任感和参与感。
纠正和预防措施
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及时的纠正措施,并预防类似问题的 再次发生。
03 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步骤
制定全面质量管理计划
确定质量目标和方针
经济效益指标
如质量成本、销售收入等,反映企业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后的经济效益变化。
全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机制
问题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问题反馈渠道,鼓励员工积极反映质量问题 ,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
改进措施实施机制
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明确责任人、时间节点和预期效 果,确保改进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ABCD
原因分析机制
全员参与
全面质量管理鼓励全体员工参与质量改进活 动,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事实决策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基于数据和事实进行决策, 避免主观臆断和盲目行动。
02 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与要 求
以顾客为中心
确定并理解顾客需求和期望
01
组织应明确其产品或服务的目标顾客群体,并深入了解他们的
需求和期望。
确保顾客满意度

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

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

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管理部的部长菲根堡姆()博士。

1961年,他出版了一本著作,该书强调执行质量只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该使全体人员都具有质量的概念和承担质量的责任。

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企业内各部门中做出质量发展、质量保持、质量改进计划,从而以最为经济的水平进行生产与服务,使用户或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意。

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四个发展阶段从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开始,世界各国对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使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

概括地讲,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日本从美国引入全面质量管理1950年,戴明博士在日本开展质量管理讲座,日本人从中学习到了这种全新的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当时,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概念并没有像如今一样被完整地提出来,但是它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到1970年,质量管理已经逐步渗透到了全日本企业的基层。

◆质量管理中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从质量管理中获得巨大的收益,充分认识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好处。

日本人开始将质量管理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并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在这一阶段获得了新的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得到标准化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这种管理方法。

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标准化,并于1987年3月正式颁布了ISO 9000系列标准,这是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因此,我们通常所熟悉的ISO 9000系列标准实际上是对原来全面质量管理研究成果的标准化。

◆质量管理上升到经营管理层面随着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往更高层次发展,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被提升到经营管理的层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质量管理TQM第一讲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引言第一节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第二节世界范围内TQM的实施状况和代表人物第三节 TQM八大原则第二讲全面质量管理原理引言第一节 TQM的特点和关键第二节 TQM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第三节全面质量管理的地位第三讲 TQM的任务和内容第一节 TQM的目标和任务第二节 TQM的过程和内容第四讲 TQM的管理基础工作(上)引言第一节标准化工作第二节计量理化工作第三节质量信息工作第四节质量责任制第五讲 TQM的管理基础工作(下)引言第一节质量培训工作第二节质量目标管理第三节看板管理第四节实验室管理第六讲全面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引言第一节质量成本项目设置和分类第二节质量成本管理第三节全面质量成本管理第七讲 TQM的常用方法(上)引言第一节排列图第二节因果分析法第三节对策表方法第四节分层法第五节相关图法第八讲 TQM的常用方法(下)引言第一节统计分析表方法第二节直方图方法第三节工序能力指数第四节控制图第五节其他方法简介第九讲 QC小组和管理(上)引言第一节我国的QC小组建设和管理现状第二节如何组建QC小组第三节 QC小组活动管理第十讲 QC小组和管理(下)引言第一节 QC小组活动成果管理第二节 QC小组成果评审和激励第十一讲 TQM和产品可靠性控制与管理引言第一节 TQM中的产品可靠性控制第二节制定产品可靠性方案第三节可靠性管理第十二讲全面质量管理应用演示引言第一节案例演示第二节综合评价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管理部的部长菲根堡姆(A.V.Feigenbaum)博士。

1961年,他出版了一本著作,该书强调执行质量只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该使全体人员都具有质量的概念和承担质量的责任。

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企业内各部门中做出质量发展、质量保持、质量改进计划,从而以最为经济的水平进行生产与服务,使用户或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意。

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四个发展阶段从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开始,世界各国对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使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

概括地讲,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日本从美国引入全面质量管理1950年,戴明博士在日本开展质量管理讲座,日本人从中学习到了这种全新的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当时,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概念并没有像如今一样被完整地提出来,但是它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到1970年,质量管理已经逐步渗透到了全日本企业的基层。

◆质量管理中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从质量管理中获得巨大的收益,充分认识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好处。

日本人开始将质量管理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并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在这一阶段获得了新的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得到标准化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这种管理方法。

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标准化,并于1987年3月正式颁布了ISO 9000系列标准,这是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因此,我们通常所熟悉的ISO 9000系列标准实际上是对原来全面质量管理研究成果的标准化。

◆质量管理上升到经营管理层面随着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往更高层次发展,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被提升到经营管理的层次。

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很多知名学者如朱兰、石川馨、久米均等人,都提出了很多有关这个方面的观念和理论,“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这种观念逐渐被企业所接受。

全面质量管理(TQM)在国外的实施现状60年代以来,菲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各国企业在运用时又加进了一些自己的实践成果,各有所长。

目前,全面质量管理已经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整个世界的工业需要恢复。

全面质量管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系统”,以及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系统”,这三种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各有自己的特点。

◆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提到无缺陷运动。

这项活动来源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为了能够确保军品的生产质量,各个工厂成立了一些最新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第一次展开了质量成本或质量费用的研究,即认为质量管理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故障费用、评价鉴定费用和预防费用等。

◆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系统”从70年代开始,日本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它是在美国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出了QC小组这种全民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形式,QC小组成为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核心要素之一,菲根堡姆等质量大师都曾到日本激励推动QC小组的活动。

到70年代末期,日本国内已经发展出了70万个QC小组,共有500多万成员参与了QC小组活动,这样就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系统”。

◆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系统”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业生产,二战结束后前苏联和东欧开始了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代表人物主要有布拉钦斯基和杜布维可夫,他们在前苏联从军品向民品的转换生产过程中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模式。

前苏联国家为了鼓励质量改进,将杜布维可夫所创造出来的系列方法称为“萨莱托夫制度”。

在“萨莱托夫制度”中,对产品或零件制定了明确的规格和标准,这样就使得零件的使用相当便捷,而且能大幅度降低生产的成本。

提出生产合乎标准的产品的概念,是质量管理思想上的一个飞跃。

此外,“萨莱托夫制度”还提供适当的信息、测定仪器、操作方法来生产并进行充分的培训。

全面质量管理(TQM)在我国的发展粉碎“四人帮”以后,整个国民经济急需启动和发展,质量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表1-1所示,我国的全面质量管理从最初的“质量月”活动开始,逐步发展为声势浩大的QC 质量小组活动。

时间发展状况1978年9月机械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第一个“质量月”活动1979年质量管理协会成立1980年《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制订1990年以后开始贯彻执行ISO 9000质量标准和质量体系认证最近20年来QC小组注册数量达到1554万个世界范围内TQM的实施状况和代表人物全面质量管理(TQM)在国外的实施现状60年代以来,菲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各国企业在运用时又加进了一些自己的实践成果,各有所长。

目前,全面质量管理已经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整个世界的工业需要恢复。

全面质量管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系统”,以及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系统”,这三种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各有自己的特点。

◆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提到无缺陷运动。

这项活动来源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为了能够确保军品的生产质量,各个工厂成立了一些最新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第一次展开了质量成本或质量费用的研究,即认为质量管理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故障费用、评价鉴定费用和预防费用等。

◆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系统”从70年代开始,日本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它是在美国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出了QC小组这种全民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形式,QC小组成为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核心要素之一,菲根堡姆等质量大师都曾到日本激励推动QC小组的活动。

到70年代末期,日本国内已经发展出了70万个QC小组,共有500多万成员参与了QC小组活动,这样就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系统”。

◆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系统”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业生产,二战结束后前苏联和东欧开始了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代表人物主要有布拉钦斯基和杜布维可夫,他们在前苏联从军品向民品的转换生产过程中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模式。

前苏联国家为了鼓励质量改进,将杜布维可夫所创造出来的系列方法称为“萨莱托夫制度”。

在“萨莱托夫制度”中,对产品或零件制定了明确的规格和标准,这样就使得零件的使用相当便捷,而且能大幅度降低生产的成本。

提出生产合乎标准的产品的概念,是质量管理思想上的一个飞跃。

此外,“萨莱托夫制度”还提供适当的信息、测定仪器、操作方法来生产并进行充分的培训。

全面质量管理(TQM)在我国的发展粉碎“四人帮”以后,整个国民经济急需启动和发展,质量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表1-1所示,我国的全面质量管理从最初的“质量月”活动开始,逐步发展为声势浩大的QC 质量小组活动。

表1-1 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发展状况1978年9月机械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第一个“质量月”活动1979年质量管理协会成立1980年《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制订1990年以后开始贯彻执行ISO 9000质量标准和质量体系认证最近20年来QC小组注册数量达到1554万个全面质量管理的代表人物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各个代表国家根据自己的经济模式不断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此外,一些质量管理大师也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代表人物主要有戴明、约瑟夫·朱兰、菲利普·克罗斯比,以及日本的石川馨、新卿重夫等。

戴明戴明博士生于1960年,他在休哈特的统计过程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近年所提出的质量管理的14个要点已经成为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

戴明博士最早提出了PDCA循环的概念,所以又称其为“戴明环”,PDCA循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PDCA循环中,“策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的管理循环是现场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的基本方式,它反映了不断提高质量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PDCA循环包括了四个阶段,如图1-2所示。

图1-2 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约瑟夫·朱兰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除了戴明博士,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是约瑟夫·朱兰。

约瑟夫·朱兰博士出生于1904年,在工作实践中逐步成长为一位著名的质量大师,他所提出的质量三部曲和质量螺旋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最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