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
石油理论中的知识点总结
石油理论中的知识点总结1. 石油的形成石油是地球内部有机物的高温高压热解产物,主要由碳、氢等元素组成。
石油的形成与生物化学作用有关,通常形成于古生物质在地壳内部经过深部埋藏、高温高压和长期作用而形成。
石油主要形成于含湿润盐镜流通的海相泥、淤积沉积岩或海相碎屑岩中。
2. 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是石油勘探的基础,主要包括石油地质条件、构造地质学、沉积地质学、古地理学等内容。
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质圈的环境、石油地质异常、沉积盆地等地质形态和构造地质构造等综合地质地质构造理论。
3. 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石油地质勘探技术是指通过各种地球物理、化学、地球地质工程技术手段对石油资源进行勘探和评价,主要包括地震勘探技术、地质探测技术、岩心采取技术、密度测定技术、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等。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石油资源的勘探效率大大提高,为石油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4. 石油地质储层特征石油地质储层特征研究了石油及其储层岩按构造、岩相、物性、工程性质、油井垂直和深方等诸多方面分类研究。
石油地质储层特征是地质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石油的形成、储层和运移等过程有重要理论指导作用。
5. 石油地质油藏特征石油地质油藏特征研究了不同油藏类型和不同油藏类型差异,在地质学的基础上,结合钻井观测、岩心分析、试井、地球物理检测等手段对不同油箱和油藏类型进行特征研究。
6. 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是通过记录地面上和井下地震波传播的振幅、时间以及相位来确定地下岩石的构造、岩性和地层等特征。
地震勘探技术是目前石油地质勘探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具有速度快、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
7. 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包括了地震勘探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测井技术、地质勘探技术等。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效率大大提高,为石油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8. 石油地质渗流力学石油地质渗流力学是石油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地下岩石中流体(比如油、气、水等)的渗流规律及其对油气储量和资源利用的影响。
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石油的形成、分布、储存和开采等问题。
石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资源,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的发展至关重要。
石油的形成是石油地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石油是从有机质经过长时间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形成的。
有机质是指生物体在死亡后遗留下来的有机物质,如植物残渣、动物尸体等。
这些有机质经过埋藏和压力作用下,逐渐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地质学家通过对石油形成的过程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石油的来源和分布规律,为石油勘探和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石油的储存是石油地质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石油的储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油气藏中,另一种是在地下岩石孔隙中。
石油地质学家通过对不同类型油气藏和地下岩石孔隙的研究,可以了解石油储存的特点和规律,为石油勘探和开采提供技术支持。
石油的开采是石油地质学的最终目的。
石油地质学家通过对石油储存规律的研究,可以确定石油储层的位置、形态和性质,为石油勘探提供依据。
在石油勘探的过程中,石油地质学家还需要对地质构造、沉积环境、地球物理勘探等方面进行研究,以确定石油储层的具体位置和性质。
在石油开采的过程中,石油地质学家需要对石油储层的性质、地质构造、地下水等方面进行研究,以确定最佳的开采方法和技术。
石油地质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石油勘探和开采是石油地质学的最终目的,也是石油地质学家的最终目标。
在实践中,石油地质学家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石油勘探和开采的任务。
总之,石油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石油的形成、分布、储存和开采等问题。
石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资源,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的发展至关重要。
石油地质学要点整理
绪论1、石油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阐述油气在地壳中的形成过程,产出状态以及分布规律2、1)研究石油的基本特征:包括石油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以及石油伴生物——天然气及水的基本特征。
2)研究油气的生成:包括生成油气的原始物质是什么,这些原始物质是在什么环境和什么因素作用下演化为石油的等。
3)研究油气运移规律:包括引起油气运移的动力有哪些,油气运移时的状态如何等等。
4)研究油气聚集的条件及各种油气藏的特征。
5)研究油气藏聚集破坏的因素及再次运移聚集的规律性。
3、石油地质学的三大基石:盆地构造、盆地沉积、石油探测技术三方面的知识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第一节石油的成分和性质1、石油: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在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含有数量不等的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
在相态上以液态为主,溶有大量烃气及少量非烃气,并溶有数量不等的烃类和非烃类的固态物质)石油中C、H两元素占绝对优势。
次为O、N、S。
2、石油中的化合物组成归纳起来,主要可分为烃和非烃两大类,具体包括:(烃类)①正构烷烃;②异构烷烃;③环烷烃;④芳香烃;(非烃类)⑤含氮、硫、氧化合物。
3、在石油烷烃中,异构烷烃中最重要的是异戊间二烯型,该烷烃是生物成因标志化合物,应用最多的是植烷和姥鲛烷。
同源的石油所含异戊间二烯型烷烃类型和含量都十分相近,常用于油源对比。
4、用环戊烷和环己烷的比值可以估计石油生成时的地下温度,比值高,成生温度低,否则相反。
在原油中,多环环烷烃的含量随成熟度增加而明显减少,高成熟度原油以1-2环烷烃为主。
5、石油样品中I、II类初级氢原子的丰度比值称为芳烃结构分布指数,简称ASI值。
这一特征值可直接用于鉴定有机质成熟度。
成熟生油岩的ASI值>0.86、石油中的非烃是指石油所含的硫、氮、氧及金属原子的化合物,它们对石油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卟啉,是石油成因分析的有力证据。
石油地质基础
石油地质基础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和地下的油气资源及其形成、分布、运移和储藏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它是一个基础性、应用性和前沿性学科,涉及化学、物理、数学、地球物理学等多个学科。
石油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鉴定勘探对象的有利地形构造,建立一定的地质模型,进而进行油气勘探预测和储量评估。
首先需要进行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和沉积学等多方面分析,通过对现代和古代地质过程的综合研究,进而探查出地下沙岩、砂质泥岩、古槽填积、盆地砂体和缝隙储层等油气藏类型,然后可以通过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探技术等方法进行勘探找矿。
石油地质学对勘探找矿至关重要。
油气藏的形成和储存需要满足一定的地质条件,如沉积盆地有足够的沉积物供给和适宜的古气候环境,地层构造稳定性好,地下有足够的绝对深度和足够的渗透性储集岩。
此外,沉积岩石和油气生成和分布的规律也是石油地质学的研究重点。
石油地质学还涉及到石油开采,包括地下开采和地面开采等。
地下开采又可分为自然流动采油和人工辅助采油两种方式。
人工辅助采油包括注水、注气、泡沫驱等。
在地面采油中,主要采用油气污口或油气集输系统等工程措施以提高采出率和利用率。
石油地质学还研究了石油的成分和性质、石油化工等领域。
石油地质学在我国发展得比较快。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的石油勘探和生产工作迅速发展。
特别是在大西南区域的勘探活动中,丰富的油气资源被不断发现和开采出来。
从1950年至今,中国石油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成为当今世界石油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总的来说,石油地质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广泛而重要。
石油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而石油地质学则为油气资源的开发、生产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广泛。
石油地质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石油地质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非常广泛,因为石油资源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而石油开采是获取这种能源的最主要手段。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石油地质学是一门研究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分布、勘探和开发的科学。
以下是一些石油地质学的复习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石油和天然气是如何形成的?- 简述干酪根的生成过程。
2. 石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 解释什么是储集层、盖层和圈闭。
- 什么是油气迁移和聚集?3. 石油地质学的勘探方法:- 描述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勘探的区别和联系。
- 什么是地震勘探?它在石油勘探中的作用是什么?4. 储集层特性:- 储集层的孔隙性和渗透性如何影响油气的储存?- 储集层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5. 油气的迁移和聚集:- 油气是如何从源岩迁移到储集层的?- 什么是初次迁移和二次迁移?6. 油气藏的类型:- 描述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和复合油气藏的特点。
- 什么是断层油气藏?它如何形成?7. 石油地质学中的地质陷阱:- 解释什么是地质陷阱,它们如何影响油气的聚集。
- 描述不同类型的地质陷阱,例如构造陷阱、地层陷阱和复合陷阱。
8. 油气的勘探和开发技术:- 什么是水平钻井技术?它在油气开发中的优势是什么?- 描述油气开采过程中的水力压裂技术。
9. 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石油开采对环境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石油工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10. 石油地质学的未来趋势:- 讨论石油地质学在新能源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 石油地质学如何适应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复习这些题目时,不仅要理解每个问题的答案,还要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石油地质学知识体系。
希望这些复习题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准备考试或进一步学习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课程笔记
《石油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石油地质学的概念与任务1. 概念:石油地质学是研究石油和天然气在地壳中的生成、运移、聚集、保存及分布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旨在揭示油气藏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
2. 任务:(1)资源评价:评估油气资源的潜力和分布,为国家和企业制定能源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油气藏勘探: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方法,寻找新的油气藏,提高勘探成功率。
(3)油气藏开发:研究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提高油气采收率。
(4)环境保护:研究油气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实现油气田的可持续发展。
二、石油地质学的研究方法1. 地质方法:(1)野外调查:观察地质现象,收集地质资料,分析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
(2)岩心描述:对钻井取出的岩心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岩石性质和油气显示。
(3)地质构造分析:研究地质构造的形成、演化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
2. 地球物理方法:(1)地震勘探:利用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特性,探测油气藏的位置和规模。
(2)重力勘探:通过测量地球重力场的变化,推测地下地质结构和油气藏分布。
(3)磁法勘探:分析地球磁场的异常,识别地质构造和油气藏。
3. 地球化学方法:(1)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有机质的类型、丰度、成熟度等,判断油气生成潜力。
(2)同位素地球化学:利用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研究油气藏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3)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岩石和流体的元素含量,探讨油气藏的成因。
4. 数学与计算机方法:(1)油藏数值模拟:模拟油气藏的物理过程,预测油气藏的开发动态。
(2)地质统计学: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地质数据的分布规律和不确定性。
(3)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和分析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数据,为油气勘探提供支持。
三、石油地质学的发展简史1. 萌芽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石油地质学起源于对石油露头和浅层油气藏的研究。
石油地质学
• 重力异常解释:根据重力异常数据,推断地下密度分布和地质构造 • 磁力异常解释:根据磁力异常数据,推断地下磁性体分布和地质构造 • 地震勘探解释:根据地震剖面数据,推断地下地质构造和油气藏
地球化学勘探技术与方法
地球化学勘探技术主要包括:
• 土壤勘探:分析土壤样品中的烃类物质含量和分布特征,寻找油气藏 • 岩石勘探:分析岩石样品中的烃类物质含量和分布特征,寻找油气藏 • 水勘探:分析水样品中的烃类物质含量和分布特征,寻找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表现为:
• 提供油气藏开发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 指导油气田开发动态监测和管理 • 促进油气田开发效果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石油地质学在油气勘探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油气勘探项目管理主要包括:
• 勘探项目规划:根据油气勘探目标和市场需求,制定勘探项目规划 • 勘探项目实施:组织勘探项目的实施,确保项目按照规划进行 • 勘探项目评估:对勘探项目的实施成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
• 能源安全:石油地质学为能源供应和安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 能源转型:石油地质学为新能源研究和开发提供借鉴和经验 • 可持续发展:石油地质学关注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石油地质学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作用表现为:
• 推动油气资源研究领域的发展,提高油气资源利用效率 • 促进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 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支撑
石油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
• 构造活动:影响有机质成熟和烃类物质迁移 • 沉积环境:影响有机质类型和丰度 • 地下水活动:影响烃类物质迁移和聚集 • 火山活动:影响地下温度和压力条件
石油生成与分布的规律
石油生成的规律表现为:
石油地质学作业答案课件
钻井勘探
通过钻井获取地下的岩心、岩屑和流体样品 ,分析油气藏的存在和性质。
油气开发的过程与策略
过程
从确定油气藏的存在开始, 经过开发方案设计、钻井和 井下作业、油气生产等阶段 ,直至油气藏枯竭。
早期开发
在油气藏探明后立即进行, 以充分利用油气的经济价值 。
中期开发
在油气藏开发一定阶段后,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开发方案 和生产策略。
成果
该油田探明储量达到数亿吨,是当时我国最 大的油田之一,为我国的石油工业发展做出 了巨大贡献。
某油田的开发方案与实施
开发方案
针对该油田的地质特征和储层特点,制定了 开发方案,包括钻井设计、采油方式选择、 油气集输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实施
按照开发方案,组织施工队伍进行钻井、采 油、集输和处理等工作,确保油田的顺利开
VS
模式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构造环境,油气聚 集可形成不同的模式,如背斜圈闭、断层 圈闭和岩性圈闭等。
04
油气勘探与开发
油气勘探的目标与方法
目标
寻找和确定油气资源,评估其储量和开采价 值。
地质调查
通过地层、构造、岩性等分析,判断是否有 油气存在的可能性。
地球物理勘探
利用地震、磁力、电法等手段探测地下的油 气圈闭。
石油的分布
石油主要分布在沉积盆地中,特别是那些具有适宜的地质构造、沉积环境和有机物质丰富的地区。世界各地的油 田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壳活动、气候变化、生物演化等。
石油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地质调查
地球物理勘探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采样,了解地层、构 造、岩性等地质条件,为油气勘探提供基 础数据。
利用物理方法(如地震勘探、重力勘探、 磁力勘探等)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和油气藏 的分布,具有高效、无损的特点。
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绪论知识点:石油地质学的概念:石油地质学是研究石油和天然气在地壳中生成、运移和聚集规律的学科,是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学的简称。
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经典内容:1、油气藏的基本要素(基本要素:油气藏中的流体(气、油、水)、储集层、盖层、圈闭和油气藏)2、油气藏形成原理(形成机理:烃源岩和油气成因、油气运移和聚集、油气藏形成及破坏)3、油气分布规律(含油气盆地、盆地中的油气聚集单元和油气在时、空、深上的分布规律)扩展内容:含油气系统和盆地模拟、非常规含油气系统和非常规油气资源以及油气勘探基本程序和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基本概念:石油:又称原油(Crude Oil ),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石油的灰分:石油燃烧后的余烬。
石油的比重:单位体积石油的重量。
石油的荧光性: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产生荧光的特性,即石油的荧光性。
天然气(Natural Gas):广义: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气体。
凝析气:一种特殊的气藏气。
在地下较高温度、压力条件下,凝析油因逆蒸发作用而气化,呈单一气相存在,故称凝析气。
(凝析油:指在地层特殊温压条件下,液态烃逆蒸发形成的凝析气被开采到地面后,由于温度和压力降低而逆凝结为液态烃即称凝析油。
)(含有凝析油的气藏,称为凝析油气藏,或称为凝析气藏)固态气水合物:(何生、叶加仁等编著《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称为天然气-水合物)油田水(Oil And Gas Field Water):(何生、叶加仁等编著《石油及天然地质学》称为油气田水)广义是指油气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气层水和非油气层水。
狭义是指油气田范围内直接与油气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气层水。
油田水矿化度:是指单位体积油气田水中溶解固体物质的总和。
知识点: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是碳(C)和氢(H),其次是氮(N)、硫(S)、氧(O)。
石油化合物组成及特征:碳、氢两元素主要呈烃类化合物存在,是石油组成的主体。
石油地质学
地质学:研究地球的结构、组成、形成、演化及其矿产资源形成分布的学科石油地质学:研究地壳中油气的形成与分布的一门学科,是矿床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天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统称为石油沥青类。
石油沥青类、煤、油页岩、一部分硫都是可燃有机矿产。
石油: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志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灰分:石油中除了碳、氢、氧、氮、硫之外的其他微量元素。
石油灰分中的V、Ni含量及其比值(V/Ni)已被用来确定生油岩相、油源对比以及研究油气运移等问题。
石油灰分中的V、Ni含量及其比值(V/Ni)已被用来确定生油岩相、油源对比以及研究油气运移等问题。
石油的馏分: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加热蒸馏,将石油切割不同沸点范围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
组分是根据石油中的不同成分在不同溶剂中的选择性溶解对石油成分进行的分类。
石油的组分分为油质、胶质、沥青质姥植比(植烷和姥鲛烷)常用于油源对比和沉积环境研究。
姥鲛烷优势代表较氧化的环境,而植烷优势则代表较还原的环境。
Pr/Ph<0.5为强还原环境;Pr/Ph=0.5~1.0为还原环境;Pr/Ph=1~2为弱还原—弱氧化环境;Pr/Ph>2为氧化环境。
C5-C7的环烷烃可以用来研究石油的成因。
原油中含有具有重要意义的中性含氮化合物为卟啉化合物,它是石油有机成因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卟啉本身在高温或氧化条件下易分解,说明石油是在温度不高、还原环境下形成。
石油的物理性质:1,颜色:从白色、淡黄、黄褐、深褐、墨绿色至黑色。
2,比重:指一大气压下,20℃石油与4℃纯水单位体积的重量比。
3,粘度:反映石油流体内摩擦力的参数。
4,荧光性: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产生延缓时间不足10-7秒的发光现象。
5,旋光性:石油能将偏振光的振动面旋转一定角度的能力。
6,溶解性:石油难溶于水,但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天然气的概念:广义: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气体。
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是研究石油在地球上的形成、积累、分布规律以及勘探开发的科学。
石油地质学是石油工业的基础学科,通过对地质构造、断裂、岩性、孔隙结构等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揭示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为石油勘探、勘探评价和油田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石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石油的地质学定义石油是地球内部岩石圈深部的有机质在高温、高压下经过成熟作用产生的一种烃类矿物油。
石油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等元素组成。
石油的形成石油是由古代生物体在埋藏和经历高温高压作用后,经过演化成熟而形成的。
生物体在埋藏的过程中,经历了褐、沦、煤化、成烃四个阶段,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逐渐转变为石油。
石油地质学的任务1.揭示石油的地质成因和分布规律;2.确定目标区域的勘探目标和勘探方向;3.提出勘探方法和技术方案,为石油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石油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 石油资源评价石油地质学通过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生油岩性、成藏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对石油资源进行评价,确定潜在的石油资源量和勘探前景。
2. 石油勘探技术石油地质学研究地层的构造、地质史、岩性、构造特征等,结合地震勘探、钻探、地球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确定石油勘探方向和方法,提高勘探效率。
3. 油藏工程石油地质学研究油藏的形成机理、油气的运移、储集规律等,为油田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指导油藏的开采工程。
石油地质学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石油地质学是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学科,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的各个阶段:1.目标面选区:石油地质学通过对地质条件、地震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确定不同层段的油气勘探目标区域。
2.地震勘探:石油地质学借助地震勘探技术,研究地下岩石的弹性波速度、密度等信息,揭示油气的分布规律。
3.钻探勘探:石油地质学根据地质条件和勘探目标,设计钻探方案和井位,指导实施钻探勘探。
4.油藏工程:石油地质学通过对油气成藏规律和储量特征的研究,指导油藏的开发和生产,提高油气的采收率。
石油地质学
绪论1、石油地质学:就是研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2、背斜理论认为:石油与天然气聚集于背斜构造中,石油、天然气和地层水按其密度分异油气的密度低,占据背斜的顶部,而水占据底部。
因此,背斜褶皱的顶部被公认为是勘探油气的最佳对象。
3、干酪根热降解生油说:原始有机质沉积以后,首先在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和聚合缩合作用形成干酪根,干酪根在达到一定的埋藏深度和,主要在温度的作用下发生热降解作用逐渐生成石油。
4、源控论: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普遍具有多隆多坳的特征,而陆相沉积又具有近物源、短水流的特点,陆相地层岩性岩相变化快、断裂发育,油气很难进行长距离运移。
因此生油坳陷生成的石油主要聚集在生油坳陷的内部和周缘,主要生油区控制了大中型油气田的分布。
5、复式油气藏聚集带:就是主要受二级构造带、区域断裂带、区域岩性尖灭带、物性变化带、地层超覆带、地层不整合带等控制的,形成以一种油气藏类型为主,而以其他油气藏类型为辅的多种类型油气藏成群成带分布,在平面和剖面上构成不同层系、不同类型油气藏叠合连片分布的含油气带。
6、未熟—低熟油:干酪根晚期热降解生烃模式可能是常规的生烃模式,但不是唯一的生烃模式。
在自然界中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各类早期生成的非常规油气资源。
特别在陆相盆地沉积物中,常含有某些活化能低的特定有机母质,可以低温早熟生成油气,就是未熟油气。
7、煤成油理论:一般认为,煤系地层主要含Ⅲ型干酪根,以生气为主,不能形成大油田。
人们认识到煤系地层到底是生气还是生油与煤的显微组分有关。
如果煤系地层含有的富氢显微组分达到一定的比例就可以生成商业价值的液态石油,并形成大油田,同时还对煤系富氢显微组分的类型、形成环境、生烃机理、排烃条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系统的煤成油理论。
第一章1、石油:是以液态烃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2、石油的族分:一般分为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和沥青质四种族分。
石油地质学课程知识点总结
石油地质学课程知识点总结一、绪论1、石油地质学又称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原理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2、石油的特点:石油热值高,比重低。
石油燃烧充分且易引燃。
具流动性。
开采容易,成本低,投产快。
用途广泛。
3、石油的作用:工业的血液工业食粮良田沃土战略资源4、学习石油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掌握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形成原理、产出状态、分布规律,用以指导油气田的调查、勘探,以便更有效地发现和探明地下油气藏。
5、石油地质学的内容:生、储、盖、圈、运、保6、石油地质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综合性强,需要的知识面广,必须全面地综合地质、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学、水文地质学和数学、物理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才能深入认识和掌握油气藏的特征,真正学好石油地质学。
二、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1、石油(又称原油)—crude oil :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2、石油的组成石油的元素组成:碳、氢、氧、氮、硫灰分:微量元素,构成了石油的灰分。
石油的组分组成:油质、苯胶质、酒精苯胶质及沥青质。
石油的化合物组成: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和非烃化合物及沥青质。
原油的成熟度:未成熟的石油,主要含大分子量的正构烷烃;成熟的石油中,主要含中分子量的正构烷烃;降解的石油中,主要含中、小分子量的正构烷烃;原油中大于四环的环烷烃一般具有很高的旋光性,所以没成熟的原油旋光性高。
3、石油的物理性质颜色:从白色、淡黄、黄褐、深褐、墨绿色至黑色比重:是指一大气压下,20℃石油与4℃纯水单位体积的重量比,用d420表示。
一般介于0.75~0.98之间。
通常把比重大于0.90的称为重质石油;小于0.90的称为轻质石油。
石油的粘度:代表石油流动时分子之间相对运动所引起的内摩擦力大小。
溶解性:石油难溶于水,但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石油地质学
重力勘探 各种岩石和矿物的密度(质量)是不同,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其引力也不相同。椐此 研究出重力测量仪器,测量地面上各个部位的地球引力(即重力),排除区域性引力(重 力场)的影响,就可得出局部的重力差值,发现异常区,这一方法称做重力勘探。它就 是利用岩石和矿物的密度与重力场值之间的内在联系来研究地下的地质构造。 磁力勘探 各种岩石和矿物的磁性是不同的,测定地面上各部位的磁力强弱以研究地下岩石矿 物的分布和地质构造,称做磁力勘探。由于地球本身就是个大磁体,所以对磁力的预 测值应进行校正,求出只与岩石矿物磁性有关的磁力异常。一般铁磁性矿物含量愈高, 磁性愈强。在油气田区,由于烃类向地面渗漏而形成还原环境,可把岩石或土壤中的 氧化铁还原成磁铁矿,用高精度的磁力仪可以测出这种磁异常,从而与其它勘探手段 电法勘探 电法勘探的实质是利用岩石和矿物(包括其中的流体)的电阻率不同,在地面测量地 下不同深度地层介质电性差异,用以研究各层地质构造的方法,对高电阻率岩层如石 灰岩等效果明显。电法勘探种类较多,我国目前石油电法勘探一般用直流电测深、大 地电磁测深、可控源声频大地电磁测深等方法,近期又发展了差分标定电法、大地电 场岩性探测法等新方法。 地球化学勘探 根据大多数油气藏的上方都存在着烃类扩散的“蚀变晕”的特点,用化学的方法寻 找这类异常区,从而发现油气田,就是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方法的 种类比较多,常用的是土壤烃气体测量、土壤硫酸盐法、稳定碳同位素法、汞和碘测 量法等,还有地下水化学法及井下地球化学勘探法。
地震层序: 地震层序是沉积层序在地震剖面图上的反映。在地震剖面图上找出两个 相邻的反映地层不整合接触的界面,则两个界面之间的地层叫做一个地震层序。但因 为受不整合面影响,其间的地层即地震层序是不完整的,沿不整合面追踪到地层变成 整合的之后,这个地震层序才是完整的。 层序地层学: 层序地层学是在地震地层学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新学科,是综合地质、 地震资料,详细划分并确立地下地层的层序,从而研究其构造活动、沉积环境的变化、 岩相分布等。 地震相: 地震相是指沉积物(岩层)在地震剖面图上所反映的主要特征的总和。地震 相标志分为:内部反射结构;反射连续性;反射振幅;反射频率;外部几何形态及其 伴生关系。 合成地震记录: 合成地震记录是用声波测井或垂直地震剖面资料经过人工合成转换 成的地震记录(地震道)。它是地震模型技术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也是层位标定、 油藏描述等工作的基础,是把地质模型转化为地震信息的中间媒介。 油气检测技术: 油气检测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烃类存在的多种地震特性参数(速度、 频率、振幅、相位等)来确定油气富集带的方法。这类技术有许多种,目前常用的有亮 点技术和AVO技术等。 储集层预测技术: 储集层预测技术是综合应用地震、地质、钻井、测井等各项资料 对地下储集层的分布、厚度及岩性和物理性质变化进行追踪和预测的一项先进技术。 地震横波勘探: 地震波(弹性波)的传播有纵波与横波两种,纵波质点位移的方向与 波的传播方向平行,横波的质点位移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现在通用的地震勘探 方法采集的是纵波的讯号,采集横波讯号的称做地震横波勘探。横波在判断岩性、裂 缝和含油气性方面有其固有的优点。此种勘探方法在我国正处于研究和实验阶段。
石油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石油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石油地质学是研究石油地质及其勘探开发的学科,主要涉及的研究内容包括油气地质学、油藏地质学和油气地球化学等。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介绍石油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油气地质学油气地质学是石油地质学的核心内容,主要研究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分布规律以及地质因素对油气富集的影响。
油气地质学主要包括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富集规律、油气成藏条件与模式、油气勘探目标与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1. 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富集规律盆地构造演化是油气地质学的基础研究内容,主要研究盆地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以及构造运动对油气富集的影响。
通过对盆地构造演化的研究,可以揭示油气成藏的时空分布规律,为油气勘探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2. 油气成藏条件与模式油气成藏条件与模式研究了油气形成和富集的地质条件,主要包括沉积环境、岩性特征、构造特征等因素对油气富集的影响。
通过分析油气成藏条件与模式,可以确定油气勘探的目标区域,并为勘探工作提供指导。
3. 油气勘探目标与方法油气勘探目标与方法是油气地质学的应用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如何确定勘探目标,并选择合适的勘探方法。
通过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如地震勘探、测井、岩心分析等,可以获取地下油气信息,为油气勘探提供数据支持。
二、油藏地质学油藏地质学是石油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储集性能以及油气开发中的地质问题。
油藏地质学主要包括油气储集层特征与评价、油气流体性质与流动规律、油气开发与增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1. 油气储集层特征与评价油气储集层特征与评价研究了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如岩性、孔隙度、渗透率等,以及储集层的发育规律和评价方法。
通过对储集层特征与评价的研究,可以确定储集层的储量和储集能力,为油气开发提供依据。
2. 油气流体性质与流动规律油气流体性质与流动规律研究了油气在地下的流动行为,包括流体性质、渗流规律、油水分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油气流体性质与流动规律的研究,可以了解油气在油藏中的分布情况,为油气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石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石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应用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而石油地质学则是研究石油的产生、保存、运移和成藏的科学。
本文将介绍石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构成、结构和演化的科学,而石油地质学则是在地质学基础上研究石油资源的科学。
石油,是一种由有机质所形成的油类物质,石油地质学主要研究这些有机质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通过各种地质条件形成储量丰富的地下油藏。
石油是有机物的一种重要产物,通常是指由植物和动物的遗体、排泄物等生物组织在高温高压下经过化学变化而形成的油状物质。
这些有机质中含有的碳、氢等元素是石油地质学探讨的重点之一。
通过在研究地下岩石和化石残留物的基础上精确测定元素的含量和相对含量,地质学家们得出了石油所含的主要元素和其相对含量的分布趋势。
此外,石油地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研究石油的产生地和形成条件。
石油的形成具有地域性和时间性特征,不同的地层和不同的地质时期会形成不同的石油储量类型。
因此,石油地质学家们需要在综合研究地质构造、流体运动、沉积环境、烃源岩类型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石油产生的环境和形成成因,从而准确地找出石油储量的可能分布区域。
石油地质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对象就是地下油藏。
油藏是指石油在地下的储存所处的地质层位和结构类型。
它们的形成需要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即烃源岩、成藏构造、储集岩和封盖岩。
其中烃源岩是石油的主要来源,成藏构造则施加了对石油的滞留和运移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将石油埋藏在地下的过程中形成各种形式和类型的油藏。
石油地质学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首先,它可以用于勘探和开发地下油藏。
通过利用石油地质学的知识,我们可以确定有望勘探到石油的地质构造及其成因,从而确定可能形成的油藏类型和储量大小。
其次,石油地质学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石油的库存和状态。
通过石油地质学的方法研究油藏压力和油藏状态,我们可以确定油田的生产潜力,制定生产规划和开采方案。
此外,还可以通过石油地质学的研究来预测石油的市场供应和价格变化,以指导国家能源政策和投资决策。
石油地质学
相关学科
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与流体力学、有机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和岩相古地理学 等有密切的关系。例如,这些学科的发展,以及色谱、色谱-质谱、红外光谱、电子显微镜和同位素分析等技术的 广泛采用,为解决石油成因问题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一些重要的油气藏与河道砂、三角洲砂、沉积砂和礁密切相关。而这些类型的砂体和礁的分布受沉积体系的 控制,因此,只有通过研究沉积岩石学和岩相古地理才能确定储集岩分布的有利地带。
石油地质学与构造地质学关系十分密切。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受盆地区域构造和局部构造条件的控制,要想成 功地找到与背斜构造、断裂构造,以及不整合面有关的油气田和油气聚集带,就必须深入掌握有关构造地质学的 知识。
新进展
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是随着人类的油气勘探活动而诞生的一门应用科学,它既是人类对于勘探中对油气形 成与分布规律认识的总结,又是指导人类油气勘探活动的理论武器。在全世界范围内,经过近100年的勘探活动, 未经勘探的处女地所剩无几,容易寻找的油气田大多被发现。对能源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勘探难度的越来越大, 是摆在全世界石油勘探者面前的一大矛盾。世界石油勘探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向新的深度(深层勘探)、新的 领域(天然气、非常规气、非构造油气藏)进军是当今油气勘探的总趋势。这种形势下,都迫使我们发展新的石油 地质及油气勘探理论、油气勘探技术,广泛吸收相关学科的新成果,以适应现代油气勘探形势的需要与发展。纵 观近20余年来,石油地质学及油气勘探取得的进展,相关边缘学科(从大的概念上讲亦属于石油地质的范畴)的发 展极大的促进了石油地质学的发展,提高油气勘探的效率。
1952年,史密斯通过对现代海洋沉积物中烃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了这种生油理论。他指出近代海洋沉积物中 存在游离烃类,并在成岩早期阶段随着深度加大,烃含量急剧增加,非烃化合物含量显著减少。1963年,埃布尔 森提出,石油是沉积物的干酪根在成岩过程的晚期经过热解生成的。干酪根成油说已成为石油生成的现代最重要 的理论。
《石油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基本原理和富集规律的一门学科,属矿床学的一个分支,是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和开发领域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内容包括石油天然气是如何生成的?石油天然气储存在地下哪些岩层中?呈流体状态的石油天然气是如何运移聚集在一起的?石油天然气聚集在什么地方?石油天然气为什么能够保存至今?即石油天然气的成因、成藏及分布规律问题。
本课程是对大学阶段所学基础地质学或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等专业基础科和专业课的升华与拓展应用,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地震、测井、构造、地球化学等地质和地球物理知识、手段进行含油气目标勘探设计和评价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培养物探工程师运用地质思维针对具体地质目标进行综合地球物理勘探设计、处理及解释的重要基础。
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控制石油天然气成藏的“生、储、盖、圈、运、保”六大地质要素为主线,采用课堂理论讲授、典型案例实训和专题讲座引导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认识- 1 -石油天然气在社会、国民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中重要地位的基础上,重点掌握石油天然气的生成运移、储集保存、聚集成藏的基本要素、概念和理论,并了解致密砂岩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等特殊石油天然气藏的基本特征和勘探开发现状,培养同学们将所学的普通地质学、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理论知识与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相结合综合进行地下含油气目标勘探与评价的能力,使同学们掌握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的基本工作技能和方法。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石油天然气的生成与烃源岩、石油天然气的储层与盖层、圈闭与油气藏、石油天然气的运移、石油天然气的聚集和保存及石油天然气藏相关理论进展七部分内容,环环相扣、学以致用,穿插地震、测井及有机地球化学等处理技术与测试手段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实例,介绍相关理论进展,提升同学们学习石油天然气勘探系列专业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并适应学科发展。
《石油地质学》课程笔记
《石油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石油和天然气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石油和天然气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化石能源,对于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们不仅是能源的主要来源,还是化学工业、农业、医药、制冷和运输等行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石油和天然气需求持续增加,导致资源紧张和价格波动。
因此,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1.2 我国油气地质与勘探发展简史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就有关于石油和天然气的记载。
20世纪初,我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开展油气资源的调查和勘探。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油气地质与勘探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50年代,发现了大庆、胜利等大型油田,使我国成为石油生产大国。
此后,我国在陆地和海域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形成了多个重要的油气产区。
1.3 世界油气地质与勘探发展简史世界油气地质与勘探的发展历程与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密切相关。
19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煤油作为照明燃料,推动了石油勘探的兴起。
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石油需求激增,促使勘探技术不断进步。
20世纪初,地质学家们提出了油气成因理论,为油气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后,地震勘探、钻井技术、油气藏评价等技术的突破,使得油气勘探领域不断扩大,发现了大量油气田。
第二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基本特征2.1 石油的元素组成石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碳(C)和氢(H)两种元素组成,碳的含量约占83%至87%,氢的含量约占11%至14%。
此外,石油中还含有少量的硫(S)、氮(N)、氧(O)和微量金属元素等。
2.2 石油的化合物组成石油中的化合物主要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烷烃是石油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主要包括甲烷、乙烷、丙烷等。
环烷烃包括环戊烷、环己烷等。
芳香烃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
2.3 石油的馏分组成与组分组成石油可以通过蒸馏分离成不同的馏分,主要包括:轻馏分(液化石油气、汽油)、中馏分(柴油、煤油)、重馏分(润滑油、沥青)和残余油(重油、渣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石油地质学一、名词解释(本大题20分,每小题2分)(1) 岩体刺穿油气藏(2) 固态气水合物(3) 有效孔隙度(4) 地层压力(5) 油型气(6)相渗透率(7) 干酪根(8) 含油饱和度(9) 盖层(10) 探明储量二、填空题,(共10道小题,每道小题 1 分)(1) 油气藏的定义中的“单一圈闭”的“单一”涵义主要是指受控制,在单一的中,具有统一的,统一的。
(2) 石油与煤类的元素组成的区别是:煤类的含碳量比石油中,而氢却比石油中,氧在石油中也较。
(3) 对于碎屑岩储集层,一般是有效孔隙度越大,其越高,渗透率随着的增加而有规律的增加。
(4) 一般认为沉积有机质向油气的生成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逐步过渡阶段。
(5) 根据干酪根元素中碳、氢、氧的含量分析结果,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以类型对油气生成最为有利。
(6) 苏林分类的四种水型为:、、、。
(7) 圈闭的最大有效容积,决定于圈闭的、及。
(8) 在沉积盆地发育过程中,若沉降速率沉积速率,水体则急剧变深,生物死亡后,在下沉过程中易遭受所含氧气的氧化破坏。
(9) 目前在石油地质上最常用的利用包裹体测温方法是:------------------------------。
(10) 较老地层中生成的油气运移到较新地层中聚集,称为。
三、判断题(共 10 道小题,每道小题 1 分)(1) 一般含硫量较低的石油多产自碳酸盐岩系和膏岩系含油层。
(2) 石油中的13C/12C的比值沿着油气运移方向上逐渐增加。
(3) 有机质向油气的转化,是在适宜的地质环境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4) 在背斜圈闭中,构造的闭合高度等于构造起幅度。
(5) 一般认为,均一温度代表流体包裹体形成温度的上限。
(6) 在物理性质上,重质油与常规原油相比具有密度大、粘度大、含胶量高、含蜡量高、凝固点低的特点。
(7) 在油藏中,含油高度与闭合高度的比值称为聚集系数。
(8) 胶质和沥青质含量越多的石油,其灰分的含量往往也多。
(9) 在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生烃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其主要排烃动力有差异,在中~浅层,压实作用为主要动力,在中~深层,异常压力为主要动力。
(10) 油气聚集带的形成是盆地内局部构造同油源区和储集岩相带有机配合的结果。
四、选择题(共 10 道小题,每道小题 1 分)(1) 地壳上具有同一地质发展历史,发育有良好生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并已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称为。
A、含油气区B、含油气盆地C、油气聚集带D、油气系统(2) 碳(C12)的稳定同位素的相对丰度平均值为。
A、95%B、90%C、99%D、85%(3) 石油成因的岩浆说认为,石油的生成与基性岩浆冷却时碳氢化合物的合成有关。
这一学说的代表学者是。
A、门捷列夫 B、索可洛夫 C、库得梁采夫 D、耶兰斯基(4) 圈闭的最大有效容积与下列那些参数有关?()A、闭合高度B、溢出点C、闭合面积D、构造幅度(5) 密度大而颜色深的石油则富含。
A、石蜡 B、饱和烃 C、沥青质 D、环烷酸(6) 光谱分析证明,古生代的石油灰分主要含。
A、氧化铁和氧化钡B、氧化铜和氧化锌C、氧化镍和氧化钒D、氧化铅和氧化钴(7) 石油中硫、氮、氧及微量元素的总含量一般为。
A. 1%~4%B.4%~6%C. < 1 %D. > 6%(8) 用生油岩评价仪器可测定生油岩中的S1、S2、S3和Tmax等参数,其中S1表示生油岩中的含量。
A、游离烃B、热解烃C、煤成烃D、无机烃(9) 是指在油气藏评价勘探过程中,通过地震勘探和评价井钻探等综合勘探,经过油气藏描述、评价,计算出的油气储量。
A、潜在资源量 B、控制储量 C、预测储量 D、推测资源量(10) 目前国外多借助于镜质体反射率、孢子颜色、自生矿物、等方法,测定地质历史过程中沉积岩经历的最高温度。
A、岩石导热率 B、磷灰石裂变径迹 C、饱和蒸气压 D、临界饱和度五、简答题(共 4 道小题,每道小题 5 分)(1) 不同类型干酪根的演化特征有何异同点?(2)影响碎屑岩储集物性的因素有那些?(3) 按孔隙直径大小可将孔隙分成哪几种?他们的特点如何?(4) 何谓固态气水合物?其形成条件如何?为什么它可能成为21世纪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六、综合论述题(总共 2 道小题,每道小题 10 分)(1) 试述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大地构造条件和岩相古地理、古气候环境。
(2) 详述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七、图形判读题(共 2 道小题,每道小题 5 分)(1) 图1和图2是某构造的平面构造图,试判断图1和图2两个构造是否能形成圈闭,若能形成圈闭则写出其圈闭类型,并在图上画出其最大可能的圈闭闭合面积。
(2) 分析下图中可能存在的圈闭类型,圈闭的个数,圈闭的闭合面积和闭合高度。
课程名称:石油地质学第 1 大题:名词解释题,总共 10 道小题,每道小题 2 分(1) 岩体刺穿油气藏:由于刺穿岩体接触遮挡而形成的圈闭,称为岩体刺穿圈闭;岩体刺穿油气藏是指油气在岩体刺穿圈闭中的聚集。
(2) 固态气水合物是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气体分子天然地被封闭在水分子的扩大晶格中,成固态的结晶化合物,也叫冰冻甲烷。
(3) 有效孔隙度是指那些互相连通的,在一定压力条件下,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4) 地层压力是指地下多孔介质中流体的压力。
(5) 与成油有关的干酪根在热演化过程中达到成熟、高成熟及过成熟阶段所生成的天然气。
(6)多相流体存在时,介质对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
(7) 沉积物或沉积岩中的不溶有机质。
(8) 多相流体存在时,石油占总流体体积的百分数。
(9) 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使其中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10) 探明储量是指油气藏评价勘探阶段完成后,经过油气藏精细描述、评价、计算出油气藏的油气储量。
第 2 大题:填空题,总共 10 道小题,每道小题 1 分(1) 单一要素、储集层、压力系统、油气水界面(2) 多,少,少。
(3) 渗透率、有效孔隙度(4) 生物化学生气、热催化生油气、热裂解生凝析气、深部高温生气(5) Ⅰ型干酪根、Ⅱ型干酪根、Ⅲ型干酪根、Ⅰ型干酪根(6)硫酸钠型、重碳酸钠型、氯化钙型、氯化镁型(7) 闭合面积、储集层的有效厚度、有效孔隙度(8) 远远超过、巨厚水体(9) 均一法(10) 古生新储第 3 大题:判断题,总共 10 道小题,每道小题 1 分(1) ××(2) ×(3) √(4) ×(5) ×(6) ×(7) ×(8)√(9) √(10) ×第 4 大题:选择题,总共 10 道小题,每道小题 1 分(1) B、含油气盆地(2) C、99% (3) C、库得梁采夫(4) C、闭合面积(5) C、沥青质(6) C、氧化镍和氧化钒(7) A. 1%~4%(8) A、游离烃(9) B、控制储量(10) B、磷灰石裂变径迹第 5 大题:简答题,总共 4 道小题,每道小题 5 分(1) 答:根据光学分类,在显微镜透射光下观测,有机质残渣可划分出藻质、无定形、草质、木质和煤质五种组分;这五种组分随演化程度增大,干酪根的透明度减弱,反射率增大,颜色变深。
根据干酪根的化学组成,干酪根可分为三种类型,即Ⅰ型干酪根,Ⅱ型干酪根和Ⅲ型干酪根。
随埋深增大,温度增高,其演化具有以下特点:即三种干酪根都会沿着各自的轨迹,O/C原子比和H/C原子比先后相继减小。
即有机质在向石油转化过程要经历一个去氧、加氢、富集碳的过程。
(2)答:1,矿物成分;2,颗粒排列方式与大小;3,分选与磨圆;4,胶结物数量与胶结方式(3) 答:按孔隙直径大小可将孔隙分成三种类型,即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和微毛细管孔隙。
他们的特点如下:1)超毛细管孔隙:管形孔隙直径大于0.5mm,裂缝宽度大于0.25mm;自然条件下,流体在其中可以自由流动,服从静水力学的一般规律。
2)毛细管孔隙:管形孔隙直径介于0.5~0.0002mm,裂缝宽度大于0.25~0.0001mm;流体在这种孔隙中,由于受毛细管阻力的作用,不能自由流动,只有在外力大于毛细管阻力情况下,流体才能在其中流动。
3)微毛细管孔隙:管形孔隙直径小于0.0002mm,裂缝宽度小于0.0001mm;在这种孔隙中,由于硫体与周围介质之间的巨大引力,在通常温度压力条件下,流体也不能自由流动。
(4) 答:(1)固态气水合物是指在特定的压力温度条件下,甲烷气体分子天然地被封闭在水分子的扩大晶格中,呈固态的结晶化合物。
(2)固态气水合物的形成与压力和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3)油气勘探表明,在极地、永久冻土带、大洋海底存在着丰富的固态气水合物,其是一个潜在的巨大能源新领域,因此,它将可能成为21世纪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第 6 大题:综合论述题,总共 2 道小题,每道小题 10 分(1) 答:主要采分点:1)大地构造条件是区域地壳下降幅度与沉积物的堆积速度大致相当。
2)岩相古地理包括深湖~半深湖、浅海相、前三角洲相;3)古气候环境为温暖潮湿环境。
(2)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答:主要采分点:1)充足的油气来源;2)有利的生储盖组合;3)有效的圈闭;4)必要的保存条件第 7 大题:图形判读题,总共 2 道小题,每道小题 5 分(1) 图1能形成圈闭,圈闭类型为断层遮挡圈闭,闭合面积如图1所示。
(2) 圈闭的类型试断层圈闭,可能存在5个断层圈闭,闭合面积如图所示,闭合高度为:1号圈闭250米,2号圈闭100米,3号圈闭400米,4号圈闭400米,5号圈闭550米。
石油地质学一、名词解释题(共 10 道小题,每道小题 2 分)(1) 气藏气(2) 超压封存箱(3) 孔隙结构(4) 热变质数(TAI)(5) 相对渗透率(6) 盖层 (7) 临界压力(8) 重质油(9) 油气资源量(10) 固态汽水合物二、填空题,(共 10 道小题,每道小题 1 分)(1) 在沉积盆地发育过程中,若沉降速率沉积速率,水体则,乃至盆地上升为陆地,沉积物暴露地表,有机质易遭受所含氧气的氧化破坏。
(2) 油气源的丰富程度,取决于盆地内烃源岩系的发育程度及其有机质的、、。
(3) 油气藏的定义中的“单一圈闭”的“单一”涵义主要是指受控制,在单一的中,具有统一的,统一的。
(4) 有效渗透率不仅与岩石的性质有关,也与岩石中流体的和他们的比例有关。
(5) 石油与煤类的元素组成的区别是:煤类的含碳量比石油中,而氢却比石油中,氧在石油中也较。
(6) 在沉积盆地的发育历史中,当与相近或前者略大时,才能形成有利于原始有机质迅速向油气转化并广泛排烃的优越大地构造环境。
(7) 储层物性是指其__________和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