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卷
2024届湖北省金太阳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届湖北省金太阳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3.11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我们所有的自然资源中,水已变得异常珍贵。
地球上丰富水源的绝大部分由于含有大量海盐而不宜用于农业、工业及人类消耗,世界上这样多的人口正在体验或将面临淡水严重不足的威胁。
人类忘记了自己的起源,又无视维持生存最起码的需要,这样水和其他资源也就一同变成了人类漠然不顾的受难者。
自从化学家们开始制造自然界从未存在过的物质以来,水净化的问题也变得复杂起来了。
对水的使用者来说,危险正在不断增加。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这些合成化学药物的大量生产始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现在这种生产增加,以致使大量的化学污染物每天排入国内河流。
当它们和家庭废物以及其他废物充分混合流入同一水体时,这些化学药物用污水净化工厂通常使用的分析方法有时候根本化验不出来。
大多数的化学药物非常稳定,采用通常的处理过程无法使其分解。
更为甚者是它们常常不能被辨认出来。
在河流里,真正不可思议的是各种污染物相互化合而产生了新物质,卫生工程师只能失望地将这种新化合物的产生归因于“开玩笑”。
马萨诸塞州工艺学院的卢佛·爱拉森教授说:“我们还没有开始认识那是些什么东西。
它们对人会有什么影响,我们也不知道。
”控制昆虫、啮齿类动物或杂草的各种化学药物的使用现正日益助长这些有机污染物的产生。
其中有些有意地用于水体以消灭植物、昆虫幼虫或杂鱼。
有些有机污染物来自森林,在森林中喷药可以保护一个州的二、三百英亩土地免受虫灾,这种喷撒物或直接降落在河流里,或通过茂密的树木华盖滴落在森林底层,在那儿,它们加入了缓慢运动着的渗流水而开始其流向大海的漫长流程。
这些污染物的大部分可能是几百万磅农药的水溶性残毒,这些农药原本是用于控制昆虫和啮齿类动物的,但借助于雨水,它们离开了地面而变成世界水体运动的一部分。
湖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商代甲骨文中就有“龙”字,作。
显然,第一形为“龙”的“真实”状态的描绘,而后两形尤其是第三形,已经同“龙”字的繁体字“龍”相去不远了。
然而,这“龙”在今天咱们的生活中可无法见到,于是,关于“龙”究属何物,说法纷纭,莫衷一是。
最常见的说法是古人替蛇装了几只脚,称之为“龙”,它是一种神话中的动物;也有人据古书“马八尺以上为龙”认“龙”为一种良马;有人因传说中的龙“能水”而怀疑它是河马,有人据龙的鳞认为它是鳄鱼,甚至有人认为龙即恐龙。
以上种种看法虽然不统一,但一致认为龙是一种动物。
也有人认为“龙”与“虹”音近,甲骨文有“虹”字作。
于是认为龙即虹;更有人认为“龙”字音与“松”相近,龙皮与松皮亦有相似之处,于是把这龙认作了松。
上述种种对龙的解释无一足以使人深信不疑,但随着学者对龙的研究的深入,已经可以初步确定,龙是一种动物类型的图腾,与一般围腾不同的只是,现实世界上并无真正的龙而已。
告诉我们这一事实的是近些年的一些考古发掘。
在辽宁与内蒙古交界处的红山,出土了一些珍贵文物。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有一种猪头龙身的玉器,其形体正好作上文所引的“龙”字的第一形;而值得注意的是,离红山不远的内蒙古,也出土了一种龙头龙身的玉器,形体恰同上述猪头龙身玉器相似,只是龙头代替了猪头。
以上考古发现在很大程度启示我们,“龙”是一种原始崇拜物。
龙在原始社会即已有之,既然在龙身上可以出现猪头,那么至少说明龙是一种与猪之类动物有类型学上相似之处的动物:既然甲骨文中的“龙”字与考古出土的龙或“猪头龙”形制如此相似那么上文中考古出土文物中的玉器必然是“龙”字所写之龙而并非他物。
由此看来,披在龙身上的神秘纱巾已经被揭开。
尽管咱们至今还无法细说端详,但是龙是一种原始社会中动物类型的崇拜物,确实是无法怀疑的事实。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新洲区部分学校高中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2023.1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今天,世界生态文学园地郁郁葱葱,枝叶繁茂,让人眼花缭乱,但如果我们细心品鉴,就会发现规整园地的三条基本原则,即生态学原则、具身性原则和环境公正原则。
所谓生态学原则,指的是生态学相互联系和万物共生平等的信条。
人类成为生态共同体中的普通成员或公民,既不比其他物种高贵,也不比其他物种低贱,是共同体中相互依存的同伴,是漫漫自然演进过程中的伴侣。
伴随着工业技术革命的全球蔓延、世界生态形势的持续恶化以及生态学科学的发展,生态文学家们的生态学意识逐渐增强,由朦胧变得明晰,他们甚至直接在生态科学原则的影响和指导下进行生态文学创作。
从总体上看,20世纪以来的生态文学处处透露出浓郁的生态科学精神。
在这些生态著作问世之初,大众一般都将其看成生态科普读物,《寂静的春天》就是如此。
具身性原则指的是生态作家们通过对人物肉身和非人类自然存在物身体的描写,凸显人和非人类存在物身体的生物性和跨身体性特征,揭示二者之间的相似性或共性,从而将人放归自然世界,以抵御人的中心性。
该原则旨在明证人与非人类世界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承认和尊重非人类身体的他者性,以强调人的生态责任。
对于非人类自然之具身性的描写,往往采取二重书写手法,即突出表现其物质性或生物性和精神性的共在现象。
许多少数族裔生态文学家不仅重视自然的精神性,而且还特别看重它的神圣性。
在他们的眼中,自然是天、地、神、人共栖的世界,因而伤害自然必遭报应。
生态文学家,尤其是传记体生态文学家和生态诗人及其著作中的人物,几乎总是身体力行,融入自然,用肉身去接触自然、感受自然,而后凭自己的直接经验,甚至遭遇自然时所留下的“伤痕”去确证自然世界的实在性、先在性、第一性和不可还原性,从而能更深刻地感悟自然,提炼出有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沉思考。
湖北省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湖北省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3分)1. (3分) (2020高三下·深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谷仓效应”,是由英国《金融时报》的专栏作家吉莲﹒邰蒂2015年出版的一本书的名字翻译而来的。
作者将社会上一些、缺乏协调的企业或组织形象地称作“谷仓”,各个组织或企业间缺乏相互协同的现象,称之为“谷仓效应”。
如果放在科研界来考察,科学研究领域、科技出版业和科研管理体系,就是典型的三个“谷仓”。
随着中国科研水平的快速提升,开放的科学、创新的人才、诚信的绩效、有公信力的评估、新的奖励机制、新的计量指标,在科学、技术与医学(STM)不同学科间的差异与比较,无一不挑战并考验着中国科研体制的公平和公正,考验着相关管理人员的智慧和水平。
要穿越“谷仓”,()。
民间有一句实话,“好的管理机制,做坏事代价大;坏的管理体制,好人都有可能做坏事。
”总之,大家的共识是,好的科研管理体系能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达到的效果;反之,。
对工作在一线的中国科研人员的勤奋、智慧、成果与价值是需要真实的影响力来奖励、记载、建档、评估与计量的,这也是开放科学面对管理体系的一个新挑战。
因此,为了满足新形势下中国科研的需求,打造科研人员可以信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管理体制已是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各行其是一举两得得不偿失义不容辞B . 各自为政事半功倍事倍功半刻不容缓C . 各行其是一举两得事倍功半刻不容缓D . 各自为政事半功倍得不偿失义不容辞(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让“谷仓”被人们所利用B . 让“谷仓”成为“好的管理机制”C . 让人们认识到管理“谷仓”的确是一门大学问D . 让“谷仓”变为“好的管理体制”(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对工作在一线的中国科研人员的勤奋、智慧、成果与价值是需要真实的影响力来奖励、记载、建档、评估与计量的,这也是管理体系面对开放科学的一个新挑战。
湖北省襄阳市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襄阳市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时间:150分钟命题牵头学校:曾都一中分值:150分命题教师: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8页。
全卷共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学重在探寻规律探讨命运刘泽华自古以来,我国史学就强调“经世致用”。
周初提出“夏鉴”“殷鉴”,其后又有“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等。
概而言之,就是“以史明道”。
道的含义很广,要义有“道理”“道路”“知然否”等。
这些精辟之论都隐含着我们所说的规律问题,规律问题也就是命运问题。
史学的内容那么多,如何探求命运问题呢?探讨规律、命运问题,首先要敢于面对历史的真实。
历史一去不复返,考古可以显示部分本相,但多数靠历史著作的记述来传递。
由于人们立场、观念的差别,历史记述本身就有“真”“虚”“假”的问题,即“直书”“曲笔”“虚言”等差别。
后人对历史的认识,同样因立场、观念的差别,又加了一层“真”“虚”“假”。
因此,历史研究者的首要之责是求历史之“真”。
诚如钱大昕所说:“史非一家之书,实千载之书,祛其疑,乃能坚其信,指其瑕,益以见其美。
”求“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有充分的才、学、识、德,还要敢于面对由于利益纠葛而出现的掩饰、扭曲历史之“真”现象,因而还要有“胆”。
只有揭示历史之“真”,才有可能求规律、说命运。
弄清历史现象之“真”是探讨规律、命运问题的第一步,进一步则是探求历史内在的本质之真。
本质不是罗列材料的直观认识所能达到的,要靠抽象。
比如历史上的租佃关系,把现象揭示出来固然要下很大功夫,但其本质是什么?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占主导地位的认识是地主对租佃者施“仁义”、养活了租佃者。
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
”从苏轼的言辞看,当时颇为流行的看法是地主家对佃户行“仁义”,而苏轼的看法具有反潮流性,非常了不起。
湖北省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鄂南高中黄冈中学黄石二中荆州中学龙泉中学武汉二中孝感高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宜昌一中夷陵中学2024届高三湖北十一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命题学校:荆州中学命题人:荆州中学高二语文组审题学校:宜昌一中考试时间:2023年12月6日上午9∶00—11∶30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案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要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我们的大脑非常奇妙。
通常,大脑包括1000亿个脑细胞,每个脑细胞都同其他10000个脑细胞相互联系。
这些细胞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精密的网络,在这个网络里有1000万亿个连接,正是这个网络控制着我们的言语、饮食、呼吸和行动。
虽然大脑非常复杂,但其大致外形却很简单也很对称。
但奇怪的是,直到最近科研机构还认为,大脑的两半部分虽然是分开的,但却是主次有别的。
他们认为,大脑左半球居于主要地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而右半球只是辅助性的,居于从属地位,有人甚至认为它是人类发展早期的遗留物。
左脑是理性的,擅长逻辑思考和分析,符合我们对大脑的一切预期。
而右脑是无语言能力的,擅长非线性思考和直觉判断,是一个已经退化的人类器官。
20世纪50年代,美国神经学家罗杰·斯佩里发现我们的大脑的确分为左右两半,但他指出:“对于所谓的从属或次要的右脑,之前我们认为它没有语言和书写能力、反应迟钝,有些权威人士甚至还认为它没有意识,然而实际上当大脑在从事某些智力活动时,右脑更胜一筹。
”也就是说,右脑并非不如左脑,它只是不同于左脑。
斯佩里写道:“大脑似乎具备两种思维模式,这两种思维模式是相互独立的,分属左脑和右脑。
”左脑负责顺序推理,擅长分析和文字处理;而右脑负责整体推理、模式识别以及领会各种情绪和非语言类表达。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5届高三期中联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 2024年11月4日上午09: 00——11: 30 试卷满分: 150分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2024年7月10日,“萝卜快跑”连然登上热搜。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向媒体表示,“萝卜快跑”在武汉投放了400多辆无人车。
支持者为AI技术的运用欢呼,反对者则对无人车的高歌猛进表现出不安和抵触情绪,有出租车司机联名求助“给一条活路”。
10公里3.9元、L4级自动驾驶技术、不拒载、车内无异味……“萝卜快跑”着实不简单。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出租车司机或网约车司机群体里,嘲讽“萝卜快跑”无人车不善“变通”的声音也高了起来,甚至盖过了最初的“恐惧感”。
7月16日前后,网传“萝卜诀跑”停运,但官方回应称,武汉系订单被自动取消,而合肥系技术原因需要调整。
短短十几天工夫,情绪的落差之大,观点的纷繁复杂,也折射着“萝卜快跑”无人车在极速发展过程中的一丝“震颤”。
但显然,当无人车恪守规则意识“不争不抢”“安全第一”却让不少人类司机感到不适应时,我们应该展开的思考显然超越了技术层面。
首先,无人车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不必讳言,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冲撞了传统产业,对于传统产业的劳动者形成直接的“威胁”。
有人说,对于新技术,就该无条件地欢迎,“有什么好嚎的?”理由是,火车和汽车代替马车时,人的感受并不重要。
这当然是一种事实,但另一个事实是,被類覆的传统产业的劳动者在短暂的病苦之后,从各个方面适应了残酷的现实,并重新找到了生存所需要的岗位。
争议开启的思考是有益的:发自传统产业深处的痛感,是在“呼唤”一种良性的关系。
这就是:在新技术力量“攻城掠地”之时,也要允许和倡导温情的力量进行某种改善和修补。
具体而言,关键是在政策层面保持开放和引导的态度。
既要允许“先行先试”,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帮助,也要抓紧完善相关规则,加强监管,让无人车在公共交通领域里规范地发挥作用,不至于“裸奔”。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高三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构建航天运输体系后的地外资源聚散区、中转站,也是人类走向更远深空的“跳板”,探索开发更加广袤的地月空间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梦想。
20世纪以来,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纷纷制定了地月空间发展战略和任务规划。
去年以来,俄罗斯、印度、美国、日本等陆续实施6次月球着陆探测任务,传统强国与新兴国家扎堆月球南极地区。
特别是美国,正充分调动政府、国际伙伴、商业航天等力量,全力推进“阿尔忒弥斯”计划,试图重返月球,巩固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
积极探索地月空间,对牵引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战略意义,将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能。
对我国而言,从基础条件和研发能力角度来看,有望在月球资源利用层面实现创新发展和国际引领,提升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国际地位。
同时,月球资源领域有望创造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引领我国在空间科学前沿探索和基础性研究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选自《地月空间:宇宙“蓝海”资源“富矿”·“战略意义前景广阔》有删减)材料二: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
与山脉河流、土地矿藏等地球资源相比,月球资源有不同于地球资源的特性。
学界一般将月球资源大致归结为物质资源、位置资源和环境资源三类。
有形的物质资源包括月球矿产资源、水冰资源、挥发分资源和月壤资源等,可就地取材用于直接支撑月球探测活动、月面工程建造等。
无形的位置资源来自月球天然特有的位置,比如在月球布放的天文观测设备,可以开展地球及近地轨道无法展开的大型科学探测活动。
环境资源,则是指可利用月球高真空、低重力、大温差等天然环境,支持地球环境难以完成的高精尖科学试验、工程制造等。
当前,世界主要航天国家正在对月球水冰、关键矿产资源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等进行详查,并开展月球水冰提取利用、矿产资源冶炼、原位制造与建造等技术验证,探索实现规模化物资制备和月面原位建造。
湖北省荆州市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湖北省荆州市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乡村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与城市相比,乡村教育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乡村教育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乡村学校往往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施。
这使得乡村学生的教育质量与城市学生存在较大差距。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投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等。
乡村教育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教育观念的落后。
在一些乡村地区,人们普遍认为读书无用,导致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乡村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乡村教育的宣传,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二是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支持,提高教育质量;三是鼓励乡村教师发挥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乡村教育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教育管理的不足。
在一些乡村学校,由于管理不善,导致教学秩序混乱、学生流失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乡村学校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下是一篇关于乡村教育的报道:【报道标题】乡村教育:困境与出路【报道正文】近日,我国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教育工作的意见》,旨在解决乡村教育面临的困境,推动乡村教育发展。
据了解,我国乡村教育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育资源不均衡,二是教育观念落后,三是教育管理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提出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二是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三是开展乡村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模式。
【问题】1.乡村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2.我国政府为解决乡村教育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3.乡村教育观念落后的原因是什么?4.如何改变乡村教育观念落后的状况?5.乡村教育管理不足的原因是什么?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①“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
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
“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
诚者,实也,真也。
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②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
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
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
《管子》书的《心术上》提出所谓“静因之道”。
《心术上》说:“因也者,无益无损也。
……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
”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
列宁论“辩证法的要素”,举出十六条,第一条是“观察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
③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
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
这里有一个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问题。
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
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
④“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
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
“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
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⑤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
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
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
湖北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近年来,我国学术理论界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研究的同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进行了研究,其结论大体相同,不过在表述上有一些差异。
我认为可将它归纳为12个方面,这里以“以民为本”和“忧患意识”为例略作分析。
早在西周时期,为西周制礼作乐的周公就提出“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的理念。
古代的镜子称为“监”。
周公要求为政者以“民”为镜,时时对照,反省执政的得失。
类似的理念屡屡见于西周时期的文献,可见,3000多年前,我国已经产生了民本思想。
战国中期儒学代表人物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战国末期荀子认为“民”和水一样,既可“载舟”,亦可“覆舟”。
在中国封建社会,各官府衙门的大堂上都挂有“明镜高悬”等大匾,寓意为官者应为民作主,明辨是非,公正无私。
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己有三面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把君看成“天下之大害”,将民本思想与反对封建专制君权联系起来。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代的民本思想并没有也不可能在国家制度和法律层面确立“人”或“民”的主体地位。
今天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古代的“以民为本”,需要从“民本”进到“人本”,在国家制度和法律层面牢固地确立“人”和“民”的主体地位,实现“以人为本”,这意味着中华民族向一个高度文明和高度民主社会的跨越。
在我国古代,与“以民为本”理念相联系,还有“忧患意识”。
湖北省部分高中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秋季普通高中11月份高三年级阶段性联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些年,人工智能的算法不断完善,版本迭代更替加速,特别是它与大数据系统的对接,使得基于智能创作平台生成的“虚拟作者”大量涌现,诗文本的数量与质量迎来双线飙升。
尤其是,机器人“小冰”“小封”先后推出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万物都相爱》,加上近期新一代人工智能工具在词句分析能力方面的进化,让人领略到工具理性与自动化技术结合产生的威力。
机器人写诗现象在触发人们的惊叹之余,也开始令更多人反思文学媒介化、产业化生产所导致的问题,其聚讼的焦点便是:机器写的诗是否具备诗的自足性,仿诗、类诗属于“诗”还是“非诗”?人工智能具有永生性,它的不断通过学习趋于完美的特质,恰恰使其离“仿人类主体”的目标愈发偏远。
因为真实的写作者都不是完美的个体,他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无从被“编辑”或“优化”,故而才会痴迷于对死亡、孤独这类话题的不懈追求。
人类诗歌的一个核心母题,便是呈现人自身的精神“不完美”,比如恐惧、忧伤、愁怨,等等。
缺乏情感意识的人工智能拟造出的孤独书写、死亡意识、痛感叙事,是把人类基于体验获得的生命感性与思想灵性,固化为基于数据和概率的技术理性,因此很多作品缺乏精神感染力和审美共通感,也无法抵达非理性想象力、潜意识、直觉等需要经历命运磨砺才能顿悟的“真实”。
微软科学家曾预言,人工智能发展下一步的突破重点之一,就是为其赋予情感,即人工智能创造。
这相当于承认了人工智能目前还不能做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像人类作者那样演绎一个生命主体独特的呼吸节奏,拟现主体经验和深层记忆“历史化”的进程。
因为不具备人的“意向性”,缺乏主体情思的人工智能诗歌疏离了基于“生活感悟、精神信仰、历史意识、哲学思辨一类富含人文逻各斯底色的想象品格”(欧阳友权语),其计算、推演出的是“不自足”的拟真文本,即使模仿度再高,也难以企及“诗”的人文内核。
湖北省襄阳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1-11题为选择题,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12-23题为非选择题,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上,否则做零分处理。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和答题卷收回。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蹭蹬.瞪.眼澄.沙桌子凳.子B.淬.火士卒.仓猝.面容憔悴.C.竿.子旗杆.干.支宵衣旰.食D.翁媪.日晕.氤氲.面有愠.色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荸荠陶米得鱼忘筌吞言咽理B.蹒跚门槛烦芜丛杂放荡冶游C.指谪莴苣豁然开朗终南捷径D.訾詈贻误责无旁贷精旨奥义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在这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有着两千八百多年建城史的荆州古—襄阳,迎来了“2012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农历八月十二开幕)。
浓郁的节日气氛,山水城的如画风景,赋予“襄阳好风日”全新内涵。
沉淀在历史深处的三国故事,早已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它永远不会是。
A.中秋治尽管明日黄花B.仲秋治虽然明日黄花C.中秋制虽然昨日黄花D.仲秋制尽管昨日黄花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小悦悦事件”表明,当今社会在人际互助、彼此信任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在全社会倡导“拒绝冷落,唤醒真爱”十分必要。
B.“10·5”湄公河中国船员遇害案9月20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审理。
C.雨果发表《〈克伦威尔〉序》,提出美丑对照的审美原则,成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
D.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金色的田野稻浪翻滚,弯弯的小河把稻田分割成清晰的两部分,一边一台收割机正在抢收稻子。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工部,字子美,名甫。
2023年湖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衔接连贯、压缩语段及其它(含答案)
衔接连贯、压缩语段及其他湖北省八市州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炎炎夏日,我们在防暑降温的同时还要考虑服装搭配。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种说法:夏天穿浅色系衣服比穿深色系衣服更凉爽。
比如。
穿白色衣服比穿黑色衣服凉快,因为白色不吸热,黑色吸热。
①?人体内的新陈代谢会产生热量,所以人体需要符多余的热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才能保持体内的稳态。
通常有四种不同的散热途径来调节人的体温: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
这四种方式的共同作用,使我们拥有稳定的体温。
但是在不同情况下,它们所发挥的作用大小也有所不同。
例如,当人们安静地处于室内时,中红外波长范围的辐射是人体热量散失的主要途径;②,身体会通过汗液的蒸发来排出大部分热量。
同时,热传递过程中,由于温度差的存在,热能会从高温向低温处传递,也就是说,当我们的体温比周围环境的温度低时,人体就会从周围吸收热量;而当周围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人体会向外辐射热量。
所以夏天穿什么衣服更凉爽,③,更和穿衣者所处的环境有关。
2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星期天晚上,我们乘着朦胧的月色在校园里悠闲地散步。
B.我们总是在注意错过太多,却不注意自己拥有多少。
C.这次运动会比赛,我们班得了第一,真是振奋人心啊。
D.他的字写得漂亮,在我们学校都是首屈一指。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谣诼(zhuó) 离骚(sāo) 岌(jí)岌可危B . 方圜(yuán) 蛾(é)眉朝谇(suì)而夕替C . 攘(rǎng)诟兰皋(gāo) 相(xiàng)道D . 溘(kè)死芰(jī)荷鸷(zhì)鸟2. (2分) (2019高二上·富阳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瑰丽多姿的语文万象饱含着五千年中华文化,当我们沉醉在对经典文章含英咀(jǔ)华的享受中,徜(cháng)徉在历代先贤的哲学思想中,就已经是在接受中华文明的真谛了。
B . 我爱这北国的春天,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gù),沉着果敢、心无旁鹜,直到把冰与雪安葬(zàng)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为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C . 春节是一个载(zǎi)体,是回家与团圆的祈福;是味道鲜美的饺子,是喜庆盈门的春联;是古风犹在的打躬作揖,叩头拜年;是一个流淌在血液、深入到骨髓(suǐ)里的长长的符号。
D . 沉静的日落让人浅唱低吟(yīn):她是一种优雅的风度,一如婉啭的作别,从容的放手,没有春风骀(dài)荡般的欢畅,却有一种镇定的自敛,身已转而韵未散。
3. (2分) (2019高二下·重庆期中)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三甲医院所谓“一床难求”,实际上是一种结构性短缺,是医疗资源分布与病人就医选择不匹配,而非绝对数量不足。
如果大医院盲目扩张,无异于抱薪救火。
②考试越考越细,为迎合考试,一部分教师也越教越碎,其后果是肢解一篇完整的美文。
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③只有掌握了社会主义的文艺思想,才能真正在文艺评论中切中肯綮,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民评论家,才能创作出一个又一个文艺评论的扛鼎之作来。
④曾几何时,十几年寒窗磨剑,到头来看到成堆的稿纸,难以变成铅字,他内心无比痛苦。
⑤“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的危言危行与当时的封建权贵格格不入,终究怡然纵白鹿,骑巡访名山。
⑥经过多年探索,南泥湾人终于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科学种田,科学养畜,农牧结合的穷家富路。
A . ①③⑤B . ①②⑤C . ②④⑥D . ③④⑥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各国应在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加快结构调整,推动节能环保和发展低碳经济。
B . 卫生部表示,到2015年,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个人缴费标准适当增加,并逐步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筹资机制。
C . 据海关统计显示,我国出口强劲增长,在全球的地位稳步提升,主要国家对我市场依赖程度显著加深,我国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复苏的主要力量。
D . 近年来,工地施工升降机坠落事故时有发生,事故原因均牵涉到现场安全管理混乱,设备维修、安装和保养不到位,施工单位监理和政府部门监管缺位等问题。
5. (2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春夜,一轮晕月映着灿烂的垂樱,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园山夜樱花。
我早就神往于这般美景了。
这天,我赶到园山公园的时候,还见不到月亮, 。
花仰望着月,月俯视着花,瞬间,一切都陡然静止下来,在这清丽的天地间只有月和花。
①近景是一株身着淡红色盛装的垂樱树②远景是暮色苍茫的东山③山顶上渐渐发亮,月亮悄悄地升上淡紫色的夜空④地上竟然没有一瓣落花A . ④①②③B . ①④③②C . ②①④③D . ①②③④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6. (12分) (2017高二下·大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季羡林先生二两三事季羡林当年在清华时他旁听陈寅恪的“佛经翻译文学”,渐渐地萌发了对佛学的兴趣。
他在《回忆陈寅恪先生》一文中深情地写道:“如果没有他的影响的,我不会走上现在的这一条治学道路,也同样来不了北大。
”1945年,季羡林留德已10年,准备回国。
得知陈寅恪其时正在英国治疗目疾,他马上给陈先生写信汇报自己10年来的学习研究情况。
陈寅恪一听季的指导老师瓦尔德施米特竟是自己的同学,即复长函致季羡林,奖掖、鼓励了他一番,并云拟将来推荐他去北大任教。
是年秋,季羡林带上用德文写就的论文,遵陈寅恪之嘱,先到南京中央研究院拜见北大代校长傅斯年,旋赴北平叩见北大文学院院长汤用彤先生……季羡林到北大后,受到优厚的礼遇。
陈寅恪不久也由英国回到清华。
这期间,季羡林写了一篇《浮屠与佛》,读给陈寅恪听,陈大力赞赏,立即将文章推荐给《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文章一发表季羡林就声名鹊起,晚年的季羡林,仍不时拜读陈寅恪的诗文,他总觉得自己“还未能登他的堂奥”。
1995年,陈寅恪在“文革”中被折磨至死的25年后,中山大学举办“陈寅恪学术研讨会”,季羡林做了长篇发言,阐述陈先生的思想与学术成就,给予其极高的评价。
如果说陈寅恪是伯乐的话,那么胡适便是拍板接纳千里马的老板。
季羡林到北大后,瞬间(10天)由副教授擢升为正教授,兼东语系系主任。
尽管与胡适的学术辈分不同,社会地位悬殊,但仍有较为密切的接触。
作为系主任,他要经常向校长请示工作,胡适那时在编一份学术副刊,季羡林又是撰稿人,因此,季是校长办公室的常客。
他们共事3年,令季羡林印象最深的是胡适的为人特别亲切和蔼。
在学术上,胡适与季羡林亦有交往,甚而是切磋。
季羡林说,解放前3年,他只写过两篇比较像样的学术论文,其一是读《胡适论学近著》受启发而写的《浮屠与佛》。
另一篇《列子与佛典》定稿后,季羡林即呈胡适审正。
胡适挑灯夜读,立即复信,予以肯定。
胡适离开大陆后,对季的学术研究一直是关注的。
1999年季羡林赴台访问,友人告诉他,胡适曾对台湾“研究院”李亦园先生说过:“做学问应该像北京大学的季羡林那样。
”1985年左右,季羡林偶见一报纸发文章批判胡适“一生追随国民党和蒋介石”,觉得有失公允,毅然写了篇《为胡适说几句话》,当时有人劝止他发表,季羡林仍坚持发了。
1999年季羡林访问台湾,拜谒胡适的墓陵,献了鲜花,行三叩大礼。
回来后他写了一篇长文《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文中特别愧疚地写到10多年前写的短文《为胡适说几句话》,连“先生”两个字都没有勇气加上。
张中行先生认为,季羡林先生一生具有三种难能:一是学问精深;二是为人朴厚,三是有深情。
三种难能之中,最难能的是朴厚。
他的家虽然房间还算多,但大都居了书库,剩下的几间生活用房,也是陈旧简单,除了必备的生活用品外,都是最简单不过的陈设。
而季羡林的布衣粗食,更是让接触过季羡林先生的人印象深刻,他永远是穿布衣制服,是那种很耐穿的咔叽布料做的,远远看去,就像是一个普通的学校工友。
绝不会让人联想到他是那样大学问和社会地位的著名学者。
(选自《故人风清:文化名人的背影》,有删节)相关链接①季羡林: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百度百科)②即使“文革”期间当门房时,他仍然暗自怀揣小纸片,翻译蜚声世界文坛的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
为了写《蔗糖史》,在长达两年的时间中,八十几岁的季老每天都要跑一趟图书馆,风雨无阻。
(《令人感动的英雄人物传记》)(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季羡林因为听了陈寅恪的“佛经翻译文学”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没有“佛经翻译文学”的影响,季羡林不会走上后来的治学道路。
B . 留德回国,季羡林写信给正在英国治病的陈寅恪先生,汇报他十年的学习研究情况。
得到陈寅恪的鼓励和提携,旋即推荐季羡林到北大任教。
C . 因为陈寅恪举荐,季羡林的《浮屠与佛》得以在权威的学术刊物《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上发表,所以,季羡林在北大声名鹊起,并受到优厚礼遇。
D . 季羡林觉得有人批判胡适有失公允,于是撰文替他说话,但迫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并未称呼胡适为“先生”,十余年后拜谒胡适墓时感到深深自责。
(2)张中忠行认为,季羡林一生“最难能的是朴厚”。
其朴厚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季羡林先生称为公认的一代大师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7. (13分) (2016高三上·邯郸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祥子买车老舍他换了新车。
从一换车那天,他就打听明白了,像他赁的那辆﹣﹣弓子软,铜活地道,雨布大帘,双灯,细脖大铜喇叭﹣﹣值一百出头;若是漆工与铜活含糊一点呢,一百元便可以打住。
大概地说吧,他只要有一百块钱,就能弄一辆车。
猛然一想,一天要是能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一千天!把一千天堆到一块,他几乎算不过来这该有多么远。
但是,祥子下了决心,一千天,一万天也好,他得买车!第一步他想好了,去拉包车。
遇上交际多,饭局多的主儿,平均一月有上十来个饭局,就可以白落两三块的车饭钱。
加上每月再省出个块儿八角的,也许是三块五块的,一年就能剩五六十块!这样,希望就近便多多了。
他对自己起下了誓,一年半的工夫,他﹣﹣祥子﹣﹣非打成自己的车不可!可是,事实并不完全帮助他的愿望。
不错,他确是咬了牙,但是到了一年半他并没还上那个愿。
包车确是拉上了,而且谨慎小心地看着事情;不幸,世上的事并不是一面儿的。
他自管小心他的,东家并不因此就不辞他;不定是三两个月,还是十天八天,吹了!他得另去找事。
自然,他得一边儿找事,还得一边儿拉散座;骑马找马,他不能闲起来。
在这种时节,他常常闹错儿。
他还强打着精神,不专为混一天的嚼谷,而且要继续着积储买车的钱。
可是强打精神永远不是件妥当的事:拉起车来,他不能专心一志地跑,好像老想着些什么。
假若老这么下去,几时才能买上车呢?为什么这样呢?在这么乱想的时候,他忘了素日的谨慎。
皮轮子上了碎铜烂磁片,放了炮;只好收车。
更严重一些的,有时候碰了行人,甚至有一次因急于挤过去而把车轴盖碰丢了。
一搁下了事,他心中不痛快,便有点愣头磕脑的。
碰坏了车,自然要赔钱;这更使他焦躁,火上加了油;为怕惹出更大的祸,他有时候懊睡一整天。
及至睁开眼,一天的工夫已白白过去,他又后悔,自恨。
这些个困难,使他更咬牙努力,可是买车的钱数一点不因此而加快地凑足。
整整三年,祥子凑足了一百块钱!祥子不能再等了。
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整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