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王怀超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666 更新时间:2006-5-18 17:10:06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中叶,是中华民族走向富强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的历史主题,就是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尽快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这是一个多世纪以来全体中国人民的神圣历史使命,也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邓小平思考问题、制定政策、部署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我们党一切新的理论主张的提出和一切政策方针的制定都是围绕尽快地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这一中心展开的。
所谓“发展是硬道理”,道理就在这里。
而要加快发展,基本途径之一就是深化改革。
改革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途径。
因此,从本世纪70年代末到下个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生活的主旋律将是改革开放。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中华民族的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键取决于目前正在从事的这场改革能否取得成效以及成效之大小。
一、中国改革历程的简略回顾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在事物发展的长过程中有若干阶段,各个阶段的情况是不同的,如果人们不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的阶段性,人们就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就不能适当地处理事物的矛盾。
中国改革也有一个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要正确地认识中国改革,系统地总结改革经验,首先需要对中国改革的历程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分析,概括出中国改革的不同阶段,找出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这是研究中国改革问题的一个基本前提。
在社会主义改革的浪潮中,中国是最早提出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国家之一。
早在本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国家领导层就在实践中初步意识到了传统体制的弊端,萌发了要变革传统体制的念头,并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末期和60年代初期,进行过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和尝试。
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改革,还是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
中国二十年的社会主义改革,从总体上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的理论创新和局部试验阶段。
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
第二个结合说的是,中国社会主义能在新时期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这样的结合,创造了真正活跃起来的社会主义,创造了进一步造福人民的社会主义。
第三个结合说的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既依靠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又尊重基层和人民群众特别是地方的改革首创精神。这样的结合,使中国在改革开放导致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整合。
深刻理解我们党在近30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创造的“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分别作出改革开放阶段性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从总结近30年改革开放整个历史进程着眼,紧扣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才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全方位、大力度地总结概括出“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
第十个结合说的是,我们党把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同主观世界的改造结合起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这样的结合,既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又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而不断提高了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
总而言之,贯穿这“十个结合”的一个最本质的结合,就是把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结合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实际上阐发的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超越于表面发展成就的更为本质的成就,那就是中国制度文明的特色和发展模式的特点。这也就是说,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本质上是一种制度文明的成功和发展模式的成功。这个制度和模式就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进程及其经验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进程及其经验作者:王晋晓王占斌来源:《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第12期40年的沧桑巨变,春秋轮回,中国在通向民族复兴的征程中,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40年的改革开放是短暂的,却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次革命;40年的改革开放又是漫长的,从起步探索、较快发展、深入推进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每一阶段成就都来之不易,每一次的挫折、机遇与挑战,使中国在历练中逐步成长,使得改革开放的声音在中华大地荡气回肠,未来还要许多个40年需要我们奔赴。
40年的发展让我们拥有的是经历,收获的是经验,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对于新时代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回顾历史,把握改革开放发展进程1978年12月,中国迎来了振兴前途与命运转折的关键时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进入一个全新时代。
(一)1978年12月至1992年10月,改革开放处于起步摸索时期改革开放前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越发显现,民主法治被蹂躏,文化历史被破坏,思想界一片混乱,在这样的背景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了改革开放政策,主张既不走“两个凡是”的老路,也不走资本主义的邪路,要走的是改革开放的新路。
这条路的“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有了新的思想指导,提倡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对混乱思想进行拨乱反正,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另一方面任务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对传统的僵化体制进行大胆改革,实行放权、分权。
改革开放首先在农村起步,重点是解决农民土地经营权。
安徽省、四川省等率先调整农业经济政策,进行农村改革。
安徽凤阳最先实行包干到户,1979年凡是实行包干到户的地区都实现了大丰收。
但是这种包干到户的责任制屡屡受到阻力,这时邓小平却排除干扰强力支持,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1980年中央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泛推行,到1982年6月,86%的生产队已经实行责任制。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审批稿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1978年以来,中国发生了一场社会变革,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改革经验,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系统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无论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还是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总体上看,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
关于实践标准的大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国改革的兴起作了思想准备。
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施并取得了显着成果。
在城市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入手,进行了综合和专项改革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
产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企业承包制。
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三个转变,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中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发展和思想解放为鲜明特色的新的历史时期。
第二阶段:以城市为中心全面改革的探索阶段--从1984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到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决议》。
这一时期,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科技、教育及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新论断,首次把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结合起来。
从而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标志着中国改革正在走向深入。
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三大,一是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二是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内容和实施方案。
第十讲: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成就与经验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史大讲堂第十讲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成就与经验上汽通用五菱党工部2011-7-13二、基本经验与历史启示(一)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接受并同意邓小平关于“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的意见,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共中央在理论战线上的崇高任务。
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征程。
此后,经中国共产党人的持续努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基本经验,果断实行全党工作中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发展战略、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论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基本经验
论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基本经验【摘要】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创新与实践,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关键词】改革开放30年基本经验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时代特点是改革开放。
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全面科学总结和概括30年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对于我们继往开来,加快21世纪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是改革开放的火车头”。
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也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三十年来,我国曾有过三次思想大解放,这三次思想解放都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都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正是这三次思想解放,才成就了中国今天的新面貌。
20世纪70年代末,尽管粉碎了“四人帮”,但由于思想领域受极“左”思潮影响时间太长,阴霾仍未散净。
“两个凡是”成为全社会判断政治是非、行为对错的基本标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被禁锢在现代迷信和“两个凡是”当中。
1978年5月,中央党校《理论动态》和《光明日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同时,他还深刻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这场讨论与斗争最后以极“左”派失败、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而结束。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从哲学理念上突破,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打破个人崇拜,为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供了直接的舆论准备和理论支持。
1989年下半年以后,受海内外政治形势的影响,国内再次出现思想纷争,“左”倾思想重新抬头。
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与路径方向
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与路径方向作者:赵连中来源:《中华魂》 2019年第2期一、深刻认识改革开放40年的基本经验改革开放40 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祥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蓬勃生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创造了极为丰富的宝贵经验。
认真总结并结合实践发展充分运用这些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将改革开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意义。
1.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是改革开放的先导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它决定着党的政治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
党的思想路线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是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先导。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我国到底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领导全党紧紧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大力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让人们重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时间上必须与时代主题相结合,与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相结合;在空间上要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回答、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此后,我们党历任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放松,大力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40 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正是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大胆探索、不断开拓创新,我们党才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
2.把握最大基本国情是改革开放的基础“所谓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相对稳定的总体客观情况,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发动因素和限制因素,它们常常决定一个国家长远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大体轮廓。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十讲-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成就与经验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十讲-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成就与经验D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
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召开6次全国代表大会、47次中央全会,国家召开7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2次代表会议以及全国政协会议。
这些会议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制定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确定了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及计划规划,作出了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整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这条道路的核心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实际上就是举世瞩目的“中国道路”。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这条道路既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也为中国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本经验,指明了方向。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国家整体进入“小康社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
1、全面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各方面的体制。
中国近代史论述题
论述题1.试论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及其教训。
2.试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试论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4.试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历史性成就及其意义。
5.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革命新道路的?6.试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7.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什么?8.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9.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0. 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11. 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取得这些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3.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14.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15.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16. 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17.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变?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18.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9.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20.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答案要点与评分标准试论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及其教训。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5分)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1978年以来,中国发生了一场社会变革,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改革经验,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系统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无论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还是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总体上看,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
关于实践标准的大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国改革的兴起作了思想准备。
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施并取得了显着成果。
在城市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入手,进行了综合和专项改革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
产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企业承包制。
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三个转变,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中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发展和思想解放为鲜明特色的新的历史时期。
第二阶段:以城市为中心全面改革的探索阶段--从1984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到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决议》。
这一时期,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科技、教育及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新论断,首次把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结合起来。
从而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标志着中国改革正在走向深入。
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三大,一是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二是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内容和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总结经验、整顿调整阶段--从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策到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发表。
分析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与经验
分析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与经验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与经验中国改革开放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实践之一,它不仅引领了中国的发展,也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历史进程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分析。
一、背景与起因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中国面临着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
经济上,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渐显现,经济增长乏力,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政治上,文化大革命的余波仍在持续,社会秩序混乱。
社会上,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贫富差距悬殊。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领导层决定进行改革开放,以解决上述问题并推动国家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经济的现代化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二、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的核心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放开价格、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引入外资和建立特殊经济区等。
这些措施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在于坚持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调整。
中国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这种渐进式的改革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也给了中国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适应和吸收新的经济理论和实践。
三、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改革开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开放政策的实施。
中国积极吸引外资,推动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这些举措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和技术资源。
开放政策的成功经验在于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
中国始终坚持开放的立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推动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
这种开放的态度不仅使中国受益,也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四、改革开放的成果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经济上,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约150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约99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与此同时,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摘要]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三十而立”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的历练,已经昂首屹立于世界之林。
只有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理性回眸,我们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关键词] 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宝贵经验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历史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近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新的伟大革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
在这条风雨兼程的路上,中国从国民经济崩溃的边缘走向世界前列,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关键在于我们坚持了改革开放。
一、新时期最鲜明的时代特点是改革开放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动荡局面,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思想解放、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
我国首先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从1978年开始,安徽、四川等地探索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他一些地方也开始实行农村联产责任制。
与此同时,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变迁中释放出大量劳动力转移到新建的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国有企业,大大增强了经济活力和企业效率,并缓解了国有经济改革滞后的不利影响。
农村改革的不断成功,为国民经济的整体改革创造了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市场环境。
在农村改革中提供的大量经过实践检验的经验,也在打破人们的思想禁锢、摆脱传统思维定势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十二届三中全会将中国改革的中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发展的局面。
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十四届三中全会将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进一步勾勒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回顾,基本经验与展望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回顾,基本经验与展望摘要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这33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78年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起,我们不断探索,前进,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决定了我们一定会有更好的未来,未来是美好的,让我们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向共产主义奋斗。
关键词:改革;经验;展望AbstractChina has made a great progress in thirty-three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 From seventy-eight years our party putted our focus on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on ,we continue to explore, move and get a wealth of experience. Determined by the superiority of socialism, we will have a better future , sine future is bright ,let’s step by step, down to earth to fight for communist.Key words:reform ; experience ; prospect今年距离是改革开放的33周年。
在这些年的改革实践中,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成就和经验,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继续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简要回顾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起步的。
面对着经济停滞,百业待兴的严重局势,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推动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同时,决定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与实践经验,对权力过于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
当代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基本经验2023-11-05CATALOGUE目录•引言•当代中国改革的启动与初步探索(1978-199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1992-2012)CATALOGUE目录•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2013至今)•当代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与主要成就•当代中国改革的未来展望与深化路径•结论与参考文献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改革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研究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改革提供借鉴。
当代中国改革是历史必然的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研究目的梳理当代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总结基本经验,为未来的改革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历史分析等方法,对改革的历史进程进行深入探讨。
研究目的与方法02当代中国改革的启动与初步探索(1978-1991)改革的启动背景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文化大革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次重大挫折,使中国社会和经济面临严重困难。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缺乏活力,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这促使中国领导人开始寻求改革之路。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使用权和经营自主权,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改变单一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使城市经济活力得到释放。
同时,实行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价格改革逐步放开商品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价格,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价格管制。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改革提供了思想基础。
发展是硬道理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强调了经济建设在中国改革中的重要性。
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
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我国农村改革经历了一个光辉的历程,取得了许多基本经验。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和经验总结。
1978年,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农村改革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农村改革的第一个重要举措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1978年12月,江苏苏州市吴江县的社集体农庄率先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一制度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
1982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这一法律的颁布,为农村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也得到了发展。
1985年,兴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得到了政策上的支持,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合作社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就业机会。
1992年,农村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了农村改革的方向。
随后,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农村土地流转也成为推动农村改革的重要因素。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农村劳动力的向城市转移,土地流转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一种重要方式。
农村土地流转使得农民可以把土地租出去,获得租金收入,同时也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在农村改革中,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是关键目标。
农村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发展的推动。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势头将进一步得到巩固。
在农村改革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农村地区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农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以及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不规范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改革,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时也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试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试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摘要: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现代化作为一股世界潮流,是中华民族确立的奋斗目标,早在鸦片战争结束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探索和寻求中华民族现代化的道路。
在洋枪洋炮的震撼下,有识之士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治夷”和 " 学习西方,拯救中华 " 的口号。
“戊戌变法”和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其实质都是寻找一条振兴中华的道路,尽快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关键词:改革开放强国现代化建设1978年以来,中国发生了一场社会变革,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改革经验,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系统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无论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还是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从总体上看,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
关于实践标准的大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国改革的兴起作了思想准备。
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城市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入手,进行了综合和专项改革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
产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企业承包制。
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三个转变,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中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发展和思想解放为鲜明特色的新的历史时期。
第二阶段:以城市为中心全面改革的探索阶段--从1984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到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决议》。
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
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下面是店铺整理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的范文,欢迎阅读!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篇一一、历史进程1、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2、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3、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
面对十年““””造成的危难局面,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创立邓小平理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4、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
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受命于重大历史关头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国内外、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5、十六大以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摘要: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现代化作为一股世界潮流,是中华民族确立的奋斗目标,早在鸦片战争结束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探索和寻求中华民族现代化的道路。
在洋枪洋炮的震撼下,有识之士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治夷”和 " 学习西方,拯救中华 " 的口号。
“戊戌变法”和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其实质都是寻找一条振兴中华的道路,尽快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关键词:改革开放强国现代化建设
1978年以来,中国发生了一场社会变革,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改革经验,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系统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无论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还是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从总体上看,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
关于实践标准的大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国改革的兴起作了思想准备。
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城市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入手,进行了综合和专项改革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
产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企业承包制。
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三个转变,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中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发展和思想解放为鲜明特色的新的历史时期。
第二阶段:以城市为中心全面改革的探索阶段--从1984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到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决议》。
这一时期,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科技、教育及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新论断,首次把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结合起来。
从而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标志着中国改革正在走向深入。
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三大,一是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二是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内容和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总结经验、整顿调整阶段--从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策到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发表。
1988年9月,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
目的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调整完善政策,为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这段历程,从实践上看,是整顿调整时期,从理论上看,是总结改革经验时期,以便确立更加全面的改革思路,确保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能够顺利稳妥地向前推进。
第四阶段:整体推进,重点攻坚,以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改革阶段--从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巡谈话到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要思想理论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是新一轮改革潮的理论准备和思想动员,也为同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作了直接的思想理论准备,是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进到新阶段的宣言书。
第五阶段: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本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从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十六届三中全会,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根据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了要注重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路。
2007年10月的党的十七大报告认真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系统论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目的以及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概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
2008年2月,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明确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
●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现实社会主义不改革没有出路。
●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前提。
要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清除思想障碍。
●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要放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强国富民上。
●改革的实施要遵循从易到难,由点到面,逐步深化的渐进过程。
●以开放带动改革,改革促进开放。
●要正确处理发展、改革与稳定之间的关系。
●要把破除旧体制与创建新体制结合起来,即改制与建制相结合,运用法律手
段巩固改革成果。
●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参考文献:
[1]《交锋三十年》—马立诚—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
[2]《回望改革开放30年:日志中国》—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
[3]《毛泽东思想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周振华—重庆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