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师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总结
计算机基础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开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具有较强的软件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逐步改进。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讲授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也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的发展,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更新,从而表现出与其它课程迥然不同的“动态”特征。
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我校要求全体学生参加全国高等学校(安徽考区)计算机水平考试,文科通过一级,理科通过二级。在学校领导以及各系领导的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经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和四年的教学改革,我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考试成绩逐年提高,通过率1994年还不到30%,到2001年86.77%(全省第三),2002年90.98%(全省第二),2003年97.3%(全省第一),2004年96.52%(全省第一)。“计算机基础”课程2004年6月获院级精品课程、继而获安徽省高等学校2004年度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基础实验室2004年被评为安徽省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2004年11月获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12月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编写出版相关教材3部,发表相关教学论文6篇,承担省重点教研项目1项。为我省和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优良的成绩是对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成果的肯定,是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的辛勤工作和学生刻苦学习的回报。
1.学校、系的支持领导
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我院于1993年开始采取“计算机全员培训”的强化政策,要求学生参加全国高等学校(安徽考区)计算机水平考试。学院先后两次专门发文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实施细则、管理方案作了规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既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施者也是管理者,历任系领导多年来一直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活动,积极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积极推动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安徽省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在管理上严格执行院1995、1996年有关文件精神和2001、2004年发文补充规定,引入“竞争机制”,实施“奖优罚劣”有效地
促进了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提高。计算机水平考试的通过率1999年以后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
2、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得到校系领导的全面支持。采取措施鼓励高水平的教师主讲计算机基础课程,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讨会。一方面加强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训练,要求教师不断自学或进修,学习本课程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先进知识,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主讲教师除讲授一个班的计算机基础外,也要讲授计算机专业课程,同时要求他们努力熟悉和研究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和规律,避免把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思路、做法和要求简单地搬到非计算机专业。这样不仅稳定了计算机基础教师队伍,也有利于提高队伍的教学和科研水平。通过这些措施,使得我系绝大多数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教师都主讲计算机基础课程。
通过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基本形成了一支学历较高、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质量好的授课教师队伍。课程组现有教师20多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10多人,学历为博士后3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6人。其中,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和省优秀骨干教师2人。
3.课程内容改革和教材建设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规划,2001年开始在高中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再是零起点,水涨船高,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着更高的挑战。为应对挑战,我们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上由注重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增加了网络使用与网页制作、多媒体技术(包括图像处理、动画制作、多媒体制作)、程序设计基础等知识。并增加了教材中少见、而学生尤其是师范类学生需要掌握的其他新知识(如常用工具软件和常用设备的使用等内容),为师范类学生掌握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软件和教学手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把原来的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比例1:1调整为2:3,增加了实验教学学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更直接地利用实验来掌握和提高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并且于2003年在安徽省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由本课题组负责人陈国龙、宋万干、冯崇岭等成员编写了非零点的计算机基础教材《大学计算机教程》(2004年9月出版),该教材是安徽省第一部非零点计算机基础教材,内容和体系结构均受到了安徽省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和专家的赞赏和好评,也是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成果的凝结,已在我院使用。
该教材重新整合了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对原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创新,符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在内容上,增加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浓缩了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应用软件的教学,增加了网络应用和网页制作、
多媒体技术和应用软件、常用设备和常用工具软件、程序设计等知识,拓宽了大学生知识面,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
该教材在教学方法上基本实现了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互动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程2004年6月获院级精品课程、继而获安徽省高等学校2004年度省级精品课程。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课题组采取集体备课,实施资源共享,共同讨论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这样大大增加了课时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媒体辅助课件教学,并辅以演示、实验等方法进行讲授。一改传统理论课的“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的三步曲,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三步曲,把“以问题为中心”的思想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广泛开展启发式、参与式、设问式、比喻式等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指导,规范实验教学,增加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内容,突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电子教案,使教学生动形象;使用多媒体教室,使教学直观,易于表达;使用实验室加移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师生间的双向讨论交流非常方便,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互动效果好,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了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缩小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
基本实现了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互动式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操作能力,实现了全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考分离。历年来,计算机等级水平考试合格率均居全省前列。
5.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手段等改革研究和探索,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实验室各种工作档案和规章制度。对实验室的所有人、财、物、教学及培训等基本信息实行计算机管理,建立仪器设备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和检索系统,实现实验室管理手段现代化。设计和研究开放式实验项目,全天候向全系学生提供开放型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建立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网站,增加了网上教学资源,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了网上资源和条件,加强了师生以及同行教师间的联系与交流,受到了师生好评。研制并使用了计算机机房磁卡管理系统,实现了机房管理的自动化,全天侯开放实验室,方便了教师和学生上机。2004年9月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被评为安徽省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