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导四学 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环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四环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四环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流程图示“四环导学”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一、真正的教育是心灵的成长和灵魂的感召,绝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教师素质永远是课堂成败的关键,教师的博学睿智、自信从容、机智幽默、激情洋溢永远是课堂高效的催化剂。
二、高效课堂既是过程又是目标,课堂的高效来源于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和对高效学习小组的培训。
①教师课前的准备不仅包括教学内容的准备,还包括学生学习过程的精心设计。
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要仔细推敲每一个教学环节,提前设想鳘个可能出现的教学事件,搞好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过渡和衔接。
②教师每一节课前都要对学习小组和学习小组长进行培训,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具体的过程指导。
教师课前培训是实现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到“学好”的关键,要课前有指导,课上有帮助,课后有反馈,不断反复,循环改进。
③教师每堂课对学习小组学习安排(讨论、展示、点评、质疑)、小组长的作用、立体交叉学习目标的要求都要用大屏幕展示。
三、高效课堂要让学生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享受到智力劳动的快乐。
①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内容、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目标进行引领,目标要具体、立体,及时到位,这是教师设计高效课堂的关键。
②要教育学生有清晰的自我认识,有明确的目标追求,有学习的内在需求和动力,有成长的欲望。
③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对学习内容不满足,不盲从,不屈从,不迷信,质疑是创新的雏形,教师要小心呵护学生创造的思维,时刻注意保证课堂的安全。
④要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理解,教育是解放而不是封闭,多元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宽容的精神、开放的心态和民主的性格。
⑤要引导学生自主规划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高效课堂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每一个学生都要做一个有头脑、有条理的主动学习者。
⑥要引导学生及时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总结,回顾学习过程,清点学习收获,总结学习方法,重新认知学习内容。
如何构建“四步导学”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四步导学”高效课堂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学导式”四步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对“学导式”四步教学模式基本环节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该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作了较深入的探讨,旨在启示小学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科学、客观地利用多种教学模式指导教学实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目标展示;自学质疑;探究点拨;当堂训练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的实施,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也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学导式”四步教学模式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具有新颖性、实用性、高效性和易操作性等特点的教学模式。
“学导式”四步教学模式颠覆了以往教学的顺序,根据“先学后教,因学论教”的基本理念,让学生学在前、教师指导在后,将整个课堂教学划分为四个环节:目标定向环节、先学环节、后教环节、当堂训练反馈环节,即“目标展示”、“自学质疑”、“探究点拨”、“当堂训练”四个环节。
一、目标展示该环节包括三项内容:板书课题、揭示目标、自学指导。
1.出示板书课题板书课题包括导入和板书课题两部分内容。
在讲课之前,教师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
导入方式有多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可以根据学科本身的特点,利用趣味小实验导入。
2.出示学习目标考虑到学生依据教学内容所学的知识要能在最后的检测环节直观的测量,在“学导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帮助学生揭示教学目标主要涉及理解知识内容和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需要依靠教师的行为、情感渗透来达到。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的方式有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用投影或小黑板展示),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来出示目标,时间都不能太短,应该让学生听完或看完之后还有思考的余地。
3.出示自学指导学贵得法,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会学生学习,指导学生自学。
如何构建“四步导学”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四步导学”高效课堂一、转变观念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构建高效课堂,首要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规范办学行为是大势所趋,靠加班加点取得成绩的方式方法是不合时宜的,才能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把建设高效课堂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推行“四步导学”课堂模式以来,学校多次召开课堂教学改革动员会,分析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使我们充分认识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学习洋思学校的“先学后教”和“兵教兵”理论,杜郎口中学“小组合作学习和展示”理论,我深入了解了高效课堂的先进理念和模式方法,并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投身于高效课堂的研究和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有效的课前准备是保障高效课堂的前提1.备内容。
在编写导学案时,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范本,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同时又要不唯教材,力图出乎其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要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在意蕴。
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使导学案真正起到“导”的作用。
2.备学生。
教师在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从而体现导学案的核心——“学”。
3.备训练。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不同的方案。
如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下发训练教材,教师必须先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堂是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1.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坚持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
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
并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高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四步导学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四步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图示“四步导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由“导入明标”、“自学互学”、“展示探讨”、“反馈评估”四个基本环节构成。
现将“四步导学法”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图示如下,供全校老师参考、学习。
1、教学过程图示2、“四步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解读一、导入明标: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出教学任务和目标。
创设情境要达到两个引发:一是引发内容,新旧联系自然导入;二是引发思维或引发情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启导须明快简捷,要紧结合示标(展示教学任务、目标),一般控制在3到5分钟。
“温故知新”,鼓励老师以课前检测作为启导的一部分。
建议以抽测为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学生(尤其是中下游学生)进行抽查,当堂批改、公示。
抽测题量要精,难度适宜,可书面练习形式,也可口头问答形式,要紧扣上一堂课教学要点。
如进行了课前抽测,这一环节的时间可适当放宽,但也不应超出8分钟。
二、自学互学:分为自学和互学两部分。
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是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两组并排而坐,教师稍作提示交待,出示自学提纲、思考题(自学题要有层次性,由易到难,以积累基础知识和发展基本能力为主;统一以导学案为载体呈现),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进行指向性自学。
学生一边自读,一边思考,一边练习,标记疑难问题。
自学完成后,同座两位学生(或前后座四位学生)相互检查、学习、交流(互学)。
教师在班内巡视,适时指导,注重方法指导,强化互学的自觉主动性和稳定持续性,务必做到活而不乱。
这一环节约用12-15分钟。
三、展示探讨:在学生自学思考、互学质疑基础上,教师先引导学生针对自学题,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进行展示呈现(展示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可以是各小组组内展示交流;可以是个人的班上展示;小组成员合作进行班上展示……);再针对学生自学和展示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课堂教学要点,进行精简点评和深入探讨,指导学生分析、归纳、综合。
点评、探讨比自学更进一层:自学侧重整体认知一般内容,点评、探讨侧重深入理解重点内容;自学侧重知其然,点评、探讨侧重知其所以然;自学侧重基础性练习(或实验),点评、探讨侧重探索性练习(或实验);自学显示学生主体参与的优势,点评、探讨更显示教师主导作用的优势。
“四导学本”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导学本”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强调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和探索者,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
而“四导学本”作为教材的一种创新模式,恰恰可以很好地支持和促进学为中心的教学实践。
本文将探讨“四导学本”如何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要了解“四导学本”是什么。
四导学本是指通过观察导学本、实践导学本、合作导学本和探究导学本,引导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兴趣、发展潜能,培养学生的掌握知识、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传播问题等能力。
“四导学本”是一种基于任务型教学的教材创新模式,它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任务的设置和导学本的引导,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
正是基于“四导学本”强调任务和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理念,可以很好地支持和促进学为中心的教学实践。
实践导学本是学生学习任务的操作手册,它通过任务操作、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
在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实践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而实践导学本正是以学习任务的实践操作为核心,通过任务操作、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
实践导学本的特点是操作性强、实践性强,这与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学习。
通过实践导学本的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和实践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性运用和探究,这样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挥教师“四导”价值,缔造高效科学课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描述,传统的教师是教学的权威,靠教的手段组织教学,教给他们道理、学业、答案。
新时代的教师角色有了新的定位,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平等中的首席,不再是教书匠,而是学生的导师,是学习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自我领悟、自主建构。
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发挥好“四导”价值,缔造高效科学课堂。
一、导航——引导学习航向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园丁”,我认为教师是“指南针”“灯塔”“导游”,教师应给学生指明学习方向,为学生照亮学海航程,引导学生游览一路风景。
教师是教学的设计师,为学生描绘学习蓝图;教师是学生的导航者,为学生引领学习航向,引导学生在嬉乐中探究,在前进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自主探寻知识的宝藏。
作为导航者的科学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导航。
教师要精心规划教学计划,用心设计学习流程,应创设趣味问题情境,充分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
在学生自主探究环节,教师更要发挥好导向作用,为学生探究导航,教师不能当甩手掌柜,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自由活动,以防止学生偏离探究方向,教师应发挥好组织引领角色,适当地为学生示范点拨,引导学生有序有效地探究。
例如,在教学《太阳和影子》一课中,我为学生设计了课前预学单,安排学生在课前开展两项活动任务:观察太阳天空中的位置和高度变化,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和方向的变化。
课堂上直接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观察情况,归纳总结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为了验证总结的规律,我还设计了模拟实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思考讨论。
最后,我还设计了联系生活猜时间、根据图片估时间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巩固拓展。
由于我的精致设计与严密引导,教学取得了圆满成功。
二、导疑——引导提出疑问疑问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不怀疑就见不到真理。
批判质疑的科学精神是小学生重要的科学素养,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要为学生导疑,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批判质疑,将问题意识培养作为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例谈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效物理课堂教学
例谈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效物理课堂教学《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我校实施的以“学教合一”为核心理念的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由“导预疑学、导问研学、导法慧学和导评促学”四个板块构成。
它的核心价值在于以“问题+方法”为课堂建设的核心支撑点。
在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中,我深深感到在课堂教学前,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是实施好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前提,即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以教学目标为前提,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再次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只有这样,才能高效地实施课堂教学。
下面就如何运用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平面镜成像特点》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教学设想与体会。
一、以预学设计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我校开发的四导四学稿的第一板块是“导预疑学”,这一板块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以质疑的态度与思想完成预学作业,通过预学作业发现学生课堂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它又分为。
“预学导航”和“预学成果”两部分。
“预学导航”是由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所组成。
“预学成果”是由教师设计的预学作业和预学质疑所组成。
在本课的“预学成果”中,我的预学作业设计一是:1. 实验感悟。
①观察生活中的平面镜,说说它都用在哪些地方?起什么作用?你还知道有哪些东西可当平面镜用?并请你通过它们进行观察。
②请你利用你家中的平面镜观察:镜子中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的关系、像与物到平面的距离关系,除了上面的观察,你还发现了像与物有什么关系?猜想平面镜成像可能有哪些特点。
在镜前点燃一支蜡烛,思考如何来测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③按三W中的要求自制一个魔术箱。
2. 在以上预学过程中你所遇到的问题有哪些?我设计的实验感悟①的第一问是为了引出平面镜的概念。
第二问是想引出平面镜的一个作用:成像。
而学生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则可以解决后面的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用玻璃代替平面镜的问题。
通过对学生预学作业的批改,我看到学生都已得出了平面镜的概念,知道平面镜中成的叫像。
“四导学本”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导学本”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在探索如何构建更加适应时代需求的教学模式,其中“学为中心”的理念备受关注。
而“四导学本”是一种结合了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理念的全新教学模式,它的提出为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四导学本”的指导下,老师不再是知识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的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四导学本”是什么“四导学本”是由四个导向构成的,分别是“知识导向”“专家导向”“学生导向”“问题导向”。
它们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各具特色,共同构建了“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1.知识导向在“四导学本”中,知识导向是基础和核心。
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知识导向的重要性体现在教师讲授知识的方式和方法上,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收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专家导向专家导向强调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对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
在“四导学本”中,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要把握课程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懂得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专家导向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和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3.学生导向4.问题导向问题导向是“四导学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发现和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还要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导学本”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导学本”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教育领域,教学模式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扮演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有限。
而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正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强调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如何将“学为中心”的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中,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四导学本”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
四导学本是指“情感导入、疑惑导入、启发导入、体验导入”,旨在通过情感、疑惑、启发和体验四个方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本文将探讨四导学本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和实践效果,希望能为教育教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研究对于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有益意义和作用。
四导学本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其研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
研究四导学本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提供借鉴和指导。
通过实践和探索四导学本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可操作性和可靠性的方案。
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效,可以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
研究四导学本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能力。
2. 正文2.1 四导学本的概念和特点四导学本是指“导思、导学、导练、导评”四个环节的教学资源整合。
其核心理念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和构建知识体系。
四导学本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导思:四导学本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启发式问题、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构建四重四学模式打造和谐高效课堂
构建四重四学模式打造和谐高效课堂摘要:随着基础教育体系中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教育教学体系也更加注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更新与优化,而课堂作为基础教育中的最基本教学形式,也成为课堂改革的主阵地。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育质量,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就成为奋战在数学教学第一线的各位教师不断深入研究并持续探讨的话题。
因此,文章从构建四重四学模式的高效课堂入手进行分析,通过明确目标、自主学习,交流研讨、质疑点拨,回顾反思、实践应用,体验拓展、内化提升,这四种教学方式的具体实施,将这四种教学方式融入高效数学课堂的铸造中,希望可以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高效数学课堂,使学生可以在数学课堂中获得数学知识的积累的同时,也凸显出数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释放学生的天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自主学习;交流拓展;课堂延伸一、引言传统数学课堂中,教师通常采用灌输式、讲述式的教学方法,活动范围仅限于讲台,也更倾向于通过布置课堂习题来完成数学知识的巩固。
而课后的延伸也只是数学作业的延伸,这种教学方式则会使学生陷入数学课堂的被动学习中,进而使学生丧失对数学课堂的了解兴趣与参与欲望,导致学生只会机械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习题,并没有将自己的思维融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更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个性与创新意识。
这种被动式的学习只会造成教学质量的下滑,学生并不能获取真正意义上的数学知识。
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唤起学生参与欲望,就成了广大数学教师不断研究的问题。
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一)小学低年级数学预习的现状低年级小学生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有些学生还没有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也没有找到正确预习的方法,缺乏预习兴趣。
部分数学教师相对比较注重课堂教学,有时容易忽视课前预习,没有合理明确地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就会缺少预习的目标感,没有正确的预习前进方向,间接导致学生预习效果不明显,进而就会让学生渐渐失去预习的动力。
就布置预习任务而言,不宜布置过于繁重的任务,也不宜布置过难的题目,主要让学生看一下下堂课即将要讲的内容,可以布置一些概念性的问题,在预习前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从课本中寻找答案,学生就可以通过教师布置的题目循序渐进,一步步深入预习,在上课前掌握一个大概的知识框架,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进而达到预习的目的。
“四导学本”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导学本”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质量,提倡“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扮演着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构建“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育领域的专家们提出了“四导学本”的概念,其包括“导学”、“引导”、“促导”、“自导”等四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核心。
下面将从“四导学本”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展开阐述。
导学:以问题引导学习“导学”是“四导学本”中的第一环节,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科学的教学设计和方法,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这种方法,教师能够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将问题置于心中,并且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引导: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的学习,而非仅仅是传授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然后通过针对性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利用举例说明或者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实践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促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导”是“学为中心”教学理念中的重要环节,它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探究型学习和项目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逐渐成长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学习者。
自导: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自导”是“四导学本”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要求学生做到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
“四导学本”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导学本”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提倡“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而“四导学本”教育理念正是基于这一教学模式而提出的,它通过“四导学本”的构建,帮助教师实现“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导学本”是指“用心导学”、“用情导学”、“用理导学”和“用行导学”,它们分别代表了教育的四个维度:思维维度、情感维度、理性维度和行为维度。
这四个维度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旨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四导学本”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全面发展,实现“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用心导学”是指通过引导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或者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激发学生思考和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用情导学”是指通过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品质,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情感管理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某些现实问题,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和情感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情感品质。
“四导学本”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导学本”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四导学本”是指“导入、导学、导练、导出”四个环节,是一种整合思考、学习与评估的教学方法,旨在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四导学本”在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
一、导入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导入环节的方式有很多,如讲故事、引用典籍、发出问题等。
但无论方式如何,导入环节的关键是确立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掌握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二、导学导学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心,它是教师教授知识和技能的核心环节。
在导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讲解能力,通过有个性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科目的本质。
同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采取多种教育资源和教育工具,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三、导练导练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其作用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在导练环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和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和探索来获取知识。
同时,教师应该重视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差异化指导和辅导。
四、导出导出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做出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
在导出环节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如讨论、演示、报告等,让学生彻底消化和吸收所学内容,形成较为完整的学习成果。
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和建议,不断探索、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总之,“四导学本”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水平,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因此,教师应该切实将“四导学本”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帮助学生实现全面、持续的发展。
“四导学本”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导学本”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为基础,通
过教师的启导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自主
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
为了构建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可以运用“四导学本”。
四导学本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四个基本环节,即导入、导出、导学、导出。
导入是指通过引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兴趣、预习准备和开展课前问答等方式,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导入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新的课堂内容产生
好奇、探索和思考的欲望。
在导入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故事、播放视频等形式,激
发学生的思考和注意力,为学习内容的展开做好准备。
导出是指通过诊断性评价、让学生总结复述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他们
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
导出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优势
和成长,以及进一步提升和巩固学习效果的方法。
在导出时,教师可以进行小测验、学生
自评互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解所学知识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反
馈。
导学是指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探究来获得新知识。
导学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探究中主动发现、积极思考、理解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导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
组合作、探究实验、参观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团
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四导学本”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导学本”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四导学本”概述“四导学本”是指情感诱导、观念导引、技能训练和品德引领这四个方面。
它是在研究学生具体的学习特点与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对学校实际教学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并形成的一种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综合性教学模式。
这四个导向相互联系、并进、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学生中心教学的全过程。
1.情感诱导情感诱导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情感的渗透,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通过情感诱导,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增强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提高学习的质量。
2.观念导引观念导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成长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
3.技能训练技能训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能力全面发展。
通过技能训练,学生可以更快、更准确、更自如地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品德引领品德引领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康心理,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品德引领,学生可以形成健康的人格,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建立正确的人生信仰,展现积极的心态和应对挑战的勇气。
在“四导学本”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者,而是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也不再是简单的接受者,而是变成了主动学习者。
1. 教师角色在“四导学本”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有深入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情感诱导、观念导引、技能训练和品德引领这四个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四导学本”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导学本”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四导学本”是指“导引、导学、导思、导评”,即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导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这种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四导学本”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
“导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讲解、引导、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课堂内容的前沿知识和应用背景,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和探索欲,激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获取和运用。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或者设定一些引人入胜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导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
“导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探究知识、解答问题、进行实践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尝试、探索、实践。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导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深度和广度。
“导思”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反思学习过程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思考观点和见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问题的商榷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对比和推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转载:“三步四环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步四环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三步四环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简介:(一)、三步:即课前、课中、课后;1、关于“课前”,“课前”准备紧锣密鼓。
教师要求:(1)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导学案”;(2)设计出课堂教学互动的方案。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导学案,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
(3)对预习的要求:教师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半部分预习等方法要求学生预习。
学生要求:提前完成导学案,通过预习解决A、B级问题,对C级和D级问题形成初步“困惑”,以便带入课堂。
2、关于“课中”,“课中”互动热火朝天。
“课后”复习温故知新。
按照教学要求,实施“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
即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当堂测试、小结作业。
3、关于“课后”,“课后”复习温故知新。
教师要求:备好课后课,设计出学生中“未清”问题的解决方案。
学生要求:完成当堂作业,向小组长反馈“未清”问题。
(二)“四环导学”中的“四环”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四个环节,依次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交流→巩固提升。
“导学”是指借助学案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课堂教学运用“四环导学”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体验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成功乐趣;而教师借助“学案”平台以一个“导”字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向高效学习转化。
2、“四环导学”教学模式操作要领:“四环导学”课堂时间分配:10+15+15+5①自主学习:此环节分为两个阶段——课前和课中。
学生课前通过预习课本,基本完成导学案内容,以便带着成就和展示的欲望、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
课中根据其他同学的展示,深化和完善自学成果。
课中自学时间的长短应视学案完成情况而定。
对学生的自学预习有三个层次要求。
一是完成导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了解学习文本的主要知识点、需要掌握的知识、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到的问题要进行补充,丰富完善;三是敢于否定书本中既成的事实和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四导四学”为学生搭建差异合作的高效平台
“四导四学”为学生搭建差异合作的高效平台落实因材施教,让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根植于上述理念,我们在“差异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的引领下,经过充分的论证、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便于差异合作策略实施的“四导四学”教学模式。
“四导四学”教学模式由“导预疑学、导问研学、导法慧学和导评促学”四大板块组成,包括“导预、导问、导法、导评”四个阶段,“疑、研、慧、促”的“四学”是其四个关键点。
实施“四导四学”教学模式的全部意义在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差异化发展,促进每个教师的差异化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提升课堂效益的目的。
下面笔者将自己“四导四学” 教学实践中四个环节差异合作设计的具体思路作以简述。
1 “导预疑学”重在“激疑”“四导四学”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导预疑学”,实际上就是根据学生差异,帮助学生设定不同的预习内容,指导学生有效预习。
要做好这个环节的指导教师必须要较为清晰地把握班级学生的学情,给后进生设定最简单的预习任务,让他们在扫清文字、语言障碍方面寻找疑点,找到课堂上他们应当关注的重点;学习能力一般,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引导他们有所拓展,比如利用工具书、网络等查阅一下关于作者、作品、人物的一些相关知识,在人物分析方面寻找疑点;而对于学习优秀,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较好的同学,我们则可以引导学生往更深、更广的方面拓展,比如出自长篇小说的文章引导他们有目的地去关注作者、阅读原著,内容较有特色的文章我们亦可引导他们去诵读、赏析,学习写作手法、品析作品语言内涵等更深的层次寻找疑点。
笔者的具体操作浅举一例。
《香菱学诗》一课导预疑学的内容如下:A、扫清文字、语言障碍,读懂原文,自己无法解决的作出标注。
B、了解《红楼梦》、作者及香菱相关知识及内容。
C、背诵香菱判词《叹香菱》,跳读《红楼梦》原著中与香菱有关的章节,了解香菱命运。
三个学层的学生三个任务,方法自选。
课堂第一环节疑学交流环节,同学们自然会自发合作,讨论解决预习中的疑难,仍不能解决的内容也自然会成会堵在他们心口的大石,必急于搬掉为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一)何谓高效课堂
.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
在新课程条件下,我们强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是时髦的理念,而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必需。
.在具体的一节课中学生能达到厚积知识,破难解疑,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的境界。
.是孩子们过得心情舒畅,有良好的安全学习心理环境。
高效的课堂即学生学习的高效。
为什么就不可以少讲,有针对性地讲,把学生的作业消灭在课堂中呢?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五条标准
.控制教师讲授时间,一般情况下要求教师讲授时间不得超过分钟,讲就要精讲,做到“三讲三不讲”。
“三讲”是指讲重点、难点,讲易错、易混、易漏点,讲规律和方法;“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懂的不讲。
.在教学“真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探究学习。
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放开、学生的思维要放开、学生的交流要放开、学生的学习结果要放开。
.在互动上“多维”,要做到“多维互动”,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中介的互动。
.在讲练上“结合”,做到练习检测反馈矫正连环跟进。
.教学模式要“有效”。
不管何种教学模式,都要看学生是否经历了认真的思维过程,是否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使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根据这五条标准,各学科又分别制订出比较全面的评价细则。
(三)好课的基本特征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
就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而言,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
.有意义。
叶澜教授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
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她说,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
学生上课,“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
如果课堂一切都很顺利,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节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有效率。
她认为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学习困难的;二是效率的高低。
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
在这个意义上,一节好课应该是充实的课。
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生成性。
叶澜介绍,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常态性。
叶澜说,不少教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
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
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
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的就是让教师淡化公开课、观摩课的概念。
在她看来,公开课、观摩课更应该是“研讨课”。
因此,她告诫教师们:“不管是谁
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市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
”她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并强调,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才能上的课。
.有待完善。
她认为,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
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
公开课、观摩课要上得没有一点点问题,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
她认为,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
(四)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性,教师备课时首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教材的具体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订单元和课时的具体目标。
教学目标既作为行为的起点,更应作为判断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目标指向是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
因此,行为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且是全体学生。
.使用的行为动词要清晰、可把握,不能含糊其词,因为教学目标也是课后评价的依据。
.学生行为的表现程度也应具体化,如一道题有五种解题方案。
在教学目标制订时可以具体写明:“至少写出三种解题方案”、“有的学生都能列出五种解题方案”,等等。
.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性产生课堂资源的生成性。
教师既要给学生生成的时间和空间,更应善于把握教学效益的底线(预设目标),善于从每个学生的基础生成的资源中选择课堂中互动生成的资源,促使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更好地为预设计目标服务,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育的有关部门应加强科学评价体系的建构,因为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
.课堂教学在时间上的确定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课堂控制能力及课堂管理能力,以促使每个学生增多课堂教学中的实用时间。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建构中的不确定性则要求教师既尊重差异,更要善于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发扬差异带来的课堂精彩。
教师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应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学生得到有差异的发展。
二、“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下高效型课堂的构建
新课堂教学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合作、探究,这样教师就要少讲精讲,尽量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效课堂的标志不是教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读了多少、思维了多少、活动了多少,看学生收获了多少。
(一)四导四学稿的设计
四导四学稿的使用是我校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载体。
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学教合一”;“问题方法”是四导四学稿的核心价值所在。
.四导四学稿设计前的要求在设计、编制四导四学稿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考纲,相关中考题,练习题,利用网络等资源查找相关的资料,通过教师集体备课研究、讨论形成四导四学稿。
()研读教材。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载体,也是教师授业解惑的媒介,教师必须熟读深思,确立三维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明晰内涵与外延,就是一幅小小的插图也不能放过,要搞懂它存在的意图,它也是学案设计的素材。
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对知识进行拓展、创新,必要时还可提出策略和方法,供学生共同交流、共同讨论,共同设计最佳学习方法,以求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分析学生。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
教师在熟悉、把握教材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