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村堡道情的前世今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村堡道情的前世今生

,作为文在未央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遗过程中

化馆的干部,我有幸接触到“六村堡道情”这一鲜为人知古老戏曲曲种。因对演奏者所持乐器比较感兴趣,于是对“六村堡道情”做了些了解。

前世

道情是由道教音乐即道歌演变而来的,道教音乐吸收了古代中国宫廷音乐和汉族民间音乐的精华,渗入道教“无为”思想,形成道教音乐的独特艺术风格,成为汉族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士作为道教的传播者,用音乐的演唱形式布道就形成了道情。因此, 道情这种曲艺的主题以劝人向善为主,开始主要演唱道教故事的曲子,后来随着时代发展用汉族民间故事做题材。

六村堡道情就是一种起源于六村堡的道情唱腔,而六村堡坐落在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内,村里有一座距今近两千年的东汉时期的三台庵,据传六村堡道情与三台庵有密切关系。六村堡道情带有浓厚的道情音韵,曲子多以忠孝为主,劝人学好、向善,演唱形式与秦腔的豪放大相径庭,唱腔音乐十分丰富,曲调婉

转缠绵,优美动听,故此温婉优雅的六村堡道情又称为"北方的越剧”。六村堡道情保存了中国道教音乐曲牌,语言纯朴自然,通俗易懂,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体现了古长安淳朴的民风、厚重的历史,被称为“汉代的活化石”,为人们研究民间宗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依据。

六村堡道情演奏乐器有渔鼓、简板、三叉板、笛、三弦、板胡、二胡、碰铃、梆子等。特别是渔鼓、简板、三叉板三种独有乐器相传为八仙中的张果老手中所持,民间传说他常背一道情筒,倒骑毛驴,云游四方,宣唱道情以劝化世人。

唐玄宗李隆基执政期间奉道教为国教,道情发展迎来鼎盛时期。传教道士云游四方,传道时皆唱道情,道情的影响和活动范围达到顶峰。我国大约流传有二

”“商洛道情

十余类道情艺术,仅陕西就有“关中道情

“安康道情

陕北道情”等。六村堡道情属于“彳安道情”脉系,主要是“坐唱”(坐下不动表演),唱腔特点是凡到落音拖腔的地方众人相和,以增强气氛,跌宕婉转,富有表现力,清悠婉丽,优美动听,细腻有神。在音乐上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七弯八转”的长安特色,可以想象在汉、唐盛世的长安(西安)城“六村堡道情的曲调音乐飘荡在庙宇街巷得宏大气势。

今生道情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是一种民间小剧种,在较偏远的地区,由于乡间生活封闭,传统道情丰富着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在上世纪50年代由西安市文联米舍之等3 人入驻六村堡整理长安道情曲谱、剧本,并组织艺人排练录音。主要曲谱有《皂龙袍》《观音》《一点梅》《墨韵粉腔》等。传统剧目有《三英卷》《二堂拜寿》《卖道袍》《王祥卧冰》等。西北五省民间文艺会演时,由“六村堡道情”艺人毛万禄、毛永贤、杜福善等代表西安市献演《二堂拜寿》选段。由于曲调优美,古朴典雅博得听众喝彩。

上世纪60 年代初,匈牙利音乐协会访问西安时,六村堡道情”艺人一行15 人在人民大厦三楼外宾接

待室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六村堡道情” 的演出人员都是亦艺亦农,文化程度不高,不识乐谱,传承方式主要是口传心授。由于老艺人的逐渐离世及道情艺术的相对衰落,天长日久,历经几代人,老祖先遗留下来的剧目,内容在不断减少,文理不通、避繁就简。独门演奏乐器损坏、年轻人外出打工,无人传承,对这门艺术的发展有很

大的局限性。“六村堡道情面临失传的尴尬。2001 年在村委会支持下,

长安道情社”恢复成立,已能演出经过抢救整理后的《王祥卧冰》传统剧目。” 一度六村堡

“六村堡长安道情”曾被电影《白鹿原》剧组选中,后因其唱腔婉转优雅无法展现剧情,终被“华县老腔”替代,失去一个被世人所熟知的机会,这对“六村堡长安道情”这个“汉代活化石”挖掘发展、延续都是一个损失。

“六村堡长安道情”能够在长安(西安)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落户并长期存在,曾一度蓬勃繁荣,是在特定环境中人们对它的一种需求,这种需求是建立在特有的社会、经济、文化上的要求。经过历代传唱,需要不断注入新的内容,赋予新的内涵,培养新生力量。因此可与西安音乐学院、唐乐宫、陕西广播乐团等专业院校和文艺团体联合,如请专业演奏人员学习乐器演奏,在一些演出剧目里,加入“六村堡长安道情”的元素,使这门古老的艺术重放异彩。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兵马俑、大雁塔、大明宫遗址公园、汉长安城遗址等,每天都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吃肉夹馍、逛大雁塔、看秦腔、品“长安道情”己成为西安一道靓丽风景。

“长安道情”虽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政府和主管部门来说处理好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之间的关系,除给予政策和经济上支持外,还应加大宣传力度,借着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文化大开发东风,在经营秦腔、

民间舞蹈、剪纸等艺术门类的同时,发展“六村堡长安道情”,使这个古老的剧种随着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才是对它的最好保护方式。

|作者单位:西安市未央区文化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