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丰收的果园”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丰收的果园》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丰收的果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读写和数的大小比较2.了解数的加减法3.能够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二、教学重点1.阅读理解2.数的大小比较3.加减法三、教学准备教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丰收的果园》教材、声音画具学生:活动卡、练习册,学生文具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丰收的果园》。
步骤二:认识数字浏览课本第四单元《数学》内容,学生跟读数字,并用声音画具发音,帮助学生认识数字,熟悉数字读法。
步骤三:认识可视化的数字大小比较1.学生在翻阅课本第四单元《数学》内容,发现自己知道的数字,并说出数字大小之间的关系2.课后,教师给学生展示一组图形,并让学生选择数字大小的顺序。
步骤四:数的加法1.在课本第四单元《数学》中,帮助学生了解加法的概念。
2.以12个苹果加上5个苹果为例,让学生识别到:–12加5等于17–加法是两个数字或更多数字相加的过程3.在活动卡中完成第12页的练习步骤五:数的减法1.在课本第四单元《数学》中,让学生了解减法的基本概念。
2.以12个苹果减掉5个苹果为例,让学生识别到:–12减5等于7–减法是通过减去一个数字,得到另一个数字的过程3.在活动卡中完成第13页的练习。
步骤六:认识几何图形在课本第四单元《数学》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包括正方形、矩形和三角形。
五、教学总结1.教师有互动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
2.通过课堂实例的操作和活动卡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数字大小比较、加法和减法的基本知识。
3.教师要注意时刻把握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向学生传递正能量,营造良好氛围。
《丰收的果园》(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多媒体投影仪
(2)实物投影仪
(3)白板
(4)彩色粉笔
2. 课程平台:
(1)智慧教育平台
(2)数学教学资源库
3. 信息化资源:
(1)图形识别软件
(2)数学游戏软件
(3)在线拼图活动
4. 教学手段:
(1)分组讨论
(2)小组合作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 重点:
(1)认识并描述平面图形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2)通过拼图活动,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难点:
(1)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特征描述。
(2)拼图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3)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3. 解决办法: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丰收果园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4)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在线游戏或互动活动,如《水果连连看》、《果园大冒险》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对果园和水果的认识。
(5)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果园、开展水果品尝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果园的丰收和水果的美味。
2. 拓展建议:
(1)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儿童绘本或故事书,通过阅读加深对果园和水果的理解。
小学一年级数学丰收的果园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丰收的果园教案第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丰收的果园教案教师创设想像的情境,引出课题。
随后分层次呈现主题图中的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果树林提问题。
师:看到果园里的情景,你想知道什么?生1:我想知道苹果树有几棵?生2:我想知道梨树有几棵?生3:我想知道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几棵?师:除了刚才3个小朋友提的问题外,想一想,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生4:从左边数,第一棵苹果树上结了几个苹果?生5:哪棵梨树上的梨子最多?生6:哪种树多?多几棵?2.从不同的方位观察提问题。
师:今天,小鹿和小羊也相约来到果园里(电脑出示:小鹿从左边走出来)。
果园真大呀!为了弄清方向,小鹿想到了一个问题(配画外音):从这里看,梨树在哪一边?这时,迎面走来了小羊(电脑出示:小羊从右边走出来)。
想一想,小羊又会提出什么问题?生1:从小羊这边看,梨树在哪一边?生2:小羊的前面是谁?生3:小羊在小鹿的哪一面?小鹿在小羊的哪一面?由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以及被充满童趣的场景所吸引,学生都有了想说的欲望。
以下的学习,教师适时组织了小组讨论。
在随后的观察动物运水果的情景提问题和观察动物摘水果的情景提问题等内容的学习中,各小组发言非常踊跃,下面是小组的发言摘录(每个问题都指名学生回答)。
小组1:请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推水果车?走在最前面的是谁?最后面的又是谁?小组2:请问小狗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这些动物推了什么水果?小组3:请问谁运苹果?谁运雪梨?运苹果的车一共有几辆?运雪梨的呢?苹果一共有几筐?雪梨一共有几筐?小组4:请问小免的前面有几只动物在推?后面呢?小组5:请问从前面数小猴子排第几?从后面数呢?小组6:请问这些动物推的水果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小组7:树上原来有4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3只,请问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小组8:谁在梨树下?谁在苹果树下?谁在梨树上?小组9:小兔在谁的下面?小猴在谁的下面,谁的上面?小组10:在小兔上面的动物一共有几只?小组11:原来有4只兔子捡雪梨,后来走了1只,现在还剩多少只兔子捡雪梨?小组12:请问在我们参观果园时一共遇到了几只小动物?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数学问题吗?请把你遇到的问题在班上说一说。
一年级数学上册《丰收的果园》教案、教学设计
-提问:“你们知道果园里的水果有多少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字表示水果的数量。”
2.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数学问题。
-通过观察、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教学目标:
-唤起学生对数字和数量的认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数量关系的理解:如何将果园中的水果数量与数字进行对应,理解数字之间的多少、大小关系。
2.抽象思维的拓展:将具体的水果数量抽象为数字,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表达。
3.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在小组活动中,如何与同伴有效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讲解1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字的读写、数的大小比较和数序。
-结合果园情境,让学生理解数字与水果数量之间的关系。
2.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法、演示法,结合实物和图片,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
-通过举例、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性质和规律。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数学认知的初级阶段,他们对数学充满好奇,但也存在一定的认知局限。经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具备基本的数数、认数能力,但对数的概念、数量关系和数学符号的认识尚需进一步巩固。此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在本章节《丰收的果园》的学习中,学生将面临以下挑战:
小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丰收的果园》公开课教案全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丰收的果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丰收的果园[教学目标]1、应用学过的数、计算以及简单的方位知识解决现实情境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呀?分别是哪四个季节?你喜欢哪个季节呢?说一说为什么~你们猜猜老师喜欢哪个季节?让我们从儿歌里来找一找答案。
儿歌:秋天果子多。
秋天像只大盘子,盛满各种甜果子,绿苹果,红柿子,黄澄澄的大梨子。
串串葡萄赛珠子,像灯笼的是橘子,秋天是只果盘子,人人喜欢吃果子。
知道老师为什么喜欢秋天了吗?秋天果子多,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小动物们都在他们的果园里忙着收获呢,他们想邀请我们去果园做客,你们愿意吗?好,那我们就出发吧!咦,观察这幅图,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呢?二、参观果园,搜集信息,解决问题1、感知位置我们可以用上下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你能说一说这幅图中谁在梨树上,谁在梨树下吗?下面我们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填一填。
刚刚我们提到了三种小动物,你能说一说小鸟、小兔和小猴的位置关系吗?除了上下,我们还可以用前后来描述物体的位置,谁能填一填小猫的前面是谁在推车,小猫的后面是谁在推车?你还能说一说谁的前面是谁在推车,谁的后面是谁在推车吗?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填填看。
除了上下、前后,我们还学过哪些表示方位的词?左右。
活动:指名三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
刚刚我们认识了这些小动物的前后分别是谁,那从前往后,排第2个的是谁?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那兔子前面有几只小动物,后面有几只小动物?你还能自己数一数,用几和第几说一说吗?2、解决问题参观了这么久,小朋友们,果园里有什么树?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8丰收的果园丨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8 丰收的果园丨苏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丰收的果园》,主要涉及整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通过果园里各种水果的图片,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数字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数字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数字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果图片、数字卡片、计算器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a. 向学生展示果园里各种水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水果的名称。
b. 引导学生发现水果图片中的数字,并让学生解释数字的意义。
2. 知识讲解(10分钟)a. 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字。
b. 通过示例,讲解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c. 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操作(10分钟)a.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利用水果图片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b. 引导学生交流操作过程中的发现和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4. 课堂小结(5分钟)b.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果园里的水果图片。
2. 10以内的数字。
3. 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示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水果的数目。
答案:苹果3个,香蕉4个,葡萄5个。
2. 题目:小猴摘水果。
答案:小猴摘了2个苹果和3个香蕉,一共摘了5个水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果园里的水果图片,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8丰收的果园丨苏教版(5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8 丰收的果园丨苏教版 (51)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1. 学习加法运算,理解加法的意义。
2. 能够正确计算简单的加法题目。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果园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通过对果园图片的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3. 通过计算果园中各种水果的总数,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够正确进行加法计算。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果园图片、水果模型、计数器。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幅果园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果园中的水果种类和数量。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加法运算的意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加法计算的方法。
3.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几组简单的加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幅果园图片,用彩笔标记出各种水果的数量,并计算出各种水果的总数。
5. 成果展示: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解计算过程。
6. 作业布置:教师给出几组加法题目,让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果园图片2. 水果分类3. 加法计算4. 小组合作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水果的总数。
苹果:3个香蕉:2个橙子:5个答案:苹果、香蕉和橙子的总数为10个。
2. 题目:请你画一幅果园图片,并计算出各种水果的总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加法运算,并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加法题目。
学生在小组合作环节表现出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但在课堂讲解环节,部分学生对加法运算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加法题目,如:苹果5个,香蕉3个,橙子2个,请问三种水果一共有多少个?答案:苹果、香蕉和橙子的总数为10个。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丰收的果园》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丰收的果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丰收的果园》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同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概念。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正确地进行20以内的加减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果园丰收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小组合作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果园丰收的图片、水果卡片、算式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水果卡片、算式卡片、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果园丰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水果卡片,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数量,让学生说一说水果的加减法算式。
如:苹果3个,加上香蕉2个,一共有几个?引导学生说出3+2=5。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练习水果加减法算式。
如:学生甲拿出苹果卡片3个,学生乙拿出香蕉卡片2个,学生甲问学生乙:一共有几个?学生乙回答:3+2=5。
然后学生乙问学生甲:香蕉2个,减去苹果3个,还剩几个?学生甲回答:2-3=-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丰收的果园-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丰收的果园-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丰收的果园”主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字识别和计算能力,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互动游戏、实物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数字的认知:学习数字1至10的读写和意义。
2. 数量对应: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3. 简单的加法:引入并练习将两个数量进行相加。
4. 果园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模拟果园的情境,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数字的认知和数量对应关系。
2. 难点:理解加法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果园图片、计数器、加法表格。
2. 学具:彩色笔、图画纸、水果模型。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果园图片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对丰收果园的兴趣。
2. 基础教学:通过数字卡片教授数字1至10,强调每个数字的形状和发音。
3. 互动游戏:使用水果模型进行数量对应游戏,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理解。
4. 加法启蒙:介绍加法的概念,并通过实际例子(如水果的合并)让学生感受加法的意义。
5. 实践活动:模拟果园采摘,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数和加法计算。
6. 总结与反思:回顾所学内容,让学生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体验和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 数字卡片:展示数字1至10,每个数字旁边配有相应数量的水果图片。
- 加法表格:列出简单的加法例子,如1 2=3,旁边配有相应数量的水果模型。
- 果园图画:绘制一个充满水果的果园场景,每个水果旁边标注相应的数字。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与家长一起用水果或其他物品进行计数和加法游戏。
2. 创意绘画: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果园,并为每个水果标注对应的数字。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对数字和加法的理解程度。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丰收的果园》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丰收的果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认识多个数的概念,并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数比较的概念,明确大小关系。
3.教学目标:–能够回答问题“6比4多几个?”、“7比3少几个?”。
–能够识别并掌握数字0-20,准确朗读、书写及拼写。
–学会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如:6+5=?、10-5=?。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掌握数字0-20的认识,并读、写、拼写准确。
2.学生能够理解两个数字的多少关系,会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教师应准备好教案、课件及相关教具,保证所有教学材料齐全。
2.教师应先自行过一遍教案,熟悉并掌握教学内容。
2. 教学步骤1.热身环节–引入认识数字0-20,并进行朗读、书写和拼写练习。
–通过数字联想法,帮助学生快速记忆数字的顺序。
2.新知讲解–讲解多个数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多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将多个数与图形概念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多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练习–让学生自己完成计算之后,再依次给出答案,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利用班级集体竞赛的方式,进行趣味性练习,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4.小结–总结教学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进行数学练习,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四、板书设计1.数字0-20的表格2.多个数的大小比较及计算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对数字大小和运算加减的探索性学习进行了实践,通过数字和图形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并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及时掌握和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使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以最大化。
丰收的果园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
丰收的果园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丰收的果园主题,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和书写数字1-10。
2. 理解和运用加法和减法。
3. 认识和运用基本的几何图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和书写数字1-10,理解和运用加法和减法,认识和运用基本的几何图形。
2. 教学难点: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加减法运算卡片、几何图形卡片、教学挂图。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通过展示丰收的果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果园中的水果数量,引发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兴趣。
2. 数字教学:通过数字卡片,教授学生认识和书写数字1-10,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读写数字。
3. 加减法教学:通过加减法运算卡片,教授学生理解和运用加法和减法,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4. 几何图形教学:通过几何图形卡片,教授学生认识和运用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能够识别和运用几何图形。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数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6. 总结与反思:通过板书设计,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丰收的果园2. 内容:数字1-10、加法和减法、基本的几何图形3. 示例:展示数字卡片、加减法运算卡片、几何图形卡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书写数字1-10。
2. 完成加减法运算题目。
3. 识别和运用基本的几何图形。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丰收的果园主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具和学具的使用,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丰收的果园》(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丰收的果园》(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果园的场景,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数数,并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3. 培养学生初步的加法和减法计算能力,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能够熟练地数数,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2. 加法和减法: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果园情景:通过观察果园的场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数数,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果园图片、数字卡片、计算器、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果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果园中的水果,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数一数果园中的水果,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3. 案例分析:通过PPT课件展示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计算。
4. 实践操作: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用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内容。
7.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丰收的果园》2. 内容:数一数果园中的水果,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用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本上的数数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题。
2. 提高题:观察生活中的场景,用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丰收的果园_苏教版
丰收的果园【教学内容】教材第80~81页丰收的果园。
【教学目标】1.应用学过的数、计算以及简单的方位知识解决现实情境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稳固前面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PPT课件、小兔、小鸟头饰等。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引入:秋天我们常会看到这些景象。
(图片展示)同学们,秋天美吗?你们喜欢秋天吗?秋天的果园更加美丽,大象伯伯邀请我们去它的果园做客,你们愿意吗?二、参观果园,搜集信息,解决问题想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大象伯伯的果园会是什么样子?1.引导学生观察果园全景图。
(课件出示)提问:睁开眼睛,看看,大象伯伯的果园都有些什么呀?引导:谁能用学过的数字说一说?(5棵苹果树,4棵梨树等)2.观察梨树局部图。
问:谁在梨树上?谁在梨树下?小猴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第二个问题“在谁的下面?〞是说哪个在谁的下面?追问:谁能根据小鸟和小兔的情境图,说一句话?3.观察动物局部图。
谈话:果子熟了,一支运输队来帮大象伯伯摘果子,它们是谁?提问:(1)猫前面的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的一辆车是谁在推?(2)运苹果的车有几辆?是哪几辆?运梨的车有几辆?是哪几辆?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1)梨有( )筐?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2个2个地数2+2+2+2=8(2)苹果有( )筐?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3个3个地数3+3+3=9(3)从前面数,小猫排在第4个,从后面数,小猫还是排在第4个,运输队一共有几个小动物?追问:你是怎么想的?4.方位操:前面前面前拍拍,后面后面后指指,左面左手拍左肩,右面右手拍右肩。
(连续说两遍)三、你问我答,发现问题,自主探讨谈话:请小朋友们把在“丰收的果园〞里看到的、想到的提出问题来考考大家,比一比哪组提的问题好,哪一组答复的问题多。
活动课《丰收的果园》(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活动课《丰收的果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正确地数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共同完成任务。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认识10以内的数,能正确地数数。
2. 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
3. 学习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个数。
4.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等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以内数的顺序,能正确地数数。
2. 教学难点: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个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果园图片、数字卡片、计数器、磁性贴片等。
2. 学具:彩泥、水果模型、画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1 教师出示果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果园的景象。
1.2 学生分享自己见过的果园,引出课题《丰收的果园》。
2. 基本活动2.1 教师发放彩泥和水果模型,让学生分组制作水果。
2.2 学生分组制作水果,教师巡回指导。
2.3 学生展示制作的水果,用10以内的数表示各种水果的数量。
3. 综合活动3.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按顺序排列。
3.2 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接龙游戏,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
3.3 教师出示磁性贴片,让学生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个数。
4. 总结与展示4.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4.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丰收的果园》2.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用10以内的数表示家里水果的数量。
2. 让学生画一幅丰收的果园图画,并用10以内的数表示各种水果的数量。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在分组活动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20《丰收的果园》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20《丰收的果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丰收的果园》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这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能力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加减法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果园丰收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教具、学具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采用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4.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加减法,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教具、学具等。
2.学具:学生自带水果。
3.教学课件:丰收的果园图片、加减法算式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创设果园丰收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水果。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水果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水果的名称。
然后引导学生发现水果的个数,并让学生尝试用加减法来表示水果的个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水果,用实物来进行加减法的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并引导学生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操作过程。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尝试用加减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有2个苹果,又来了3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教师巡回指导,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丰收的果园-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丰收的果园-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和认识“丰收的果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丰收的果园”中的水果,如苹果、梨、葡萄等。
2. 学习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丰收的果园”中的数量关系。
3. 学习用图画的形式表现“丰收的果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和认识“丰收的果园”。
2.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挂图等。
2. 学具:彩笔、图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丰收的果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丰收的果园”中的水果,如苹果、梨、葡萄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和认识“丰收的果园”。
3. 活动一:让学生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丰收的果园”中的数量关系。
4. 活动二:让学生用图画的形式表现“丰收的果园”。
5. 总结:通过总结,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丰收的果园2. 板书内容:- 苹果- 梨- 葡萄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用图画的形式表现“丰收的果园”。
2. 让学生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丰收的果园”中的数量关系。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观察、操作、描述等方面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丰收的果园”中的水果认识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描述“丰收的果园”中的数量关系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小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丰收的果园》公开课教案
小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丰收的果园》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丰收的果园》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初步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果园里水果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这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好奇,但也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发展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同时要注重直观演示,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进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2.直观演示: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水果图片、数学卡片、黑板等。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果园的样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水果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种类和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些水果分给我们的同学们,每个同学可以分到多少水果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加减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同时,通过数学卡片和实物操作,让学生体验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加减法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丰收的果园-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丰收的果园-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了解苹果、梨子、香蕉等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特点;•掌握“小于”、“大于”、“等于”等比较数的意义;•学习使用“<”、“>”、“=”等符号,进行数字的大小比较;•能够用图形和文字描述一些简单且熟悉的水果的数量关系;•能够用计数的方法计算苹果、梨子、香蕉等水果的数量;•能够根据题意,做出简单的数学运算。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水果;•掌握“小于”、“大于”、“等于”等比较数的含义和用法;•能够用图形和文字描述、比较水果数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计数的方法计算苹果、梨子、香蕉等水果的数量;•能够根据题意,做出简单的数学运算。
教学过程导入新知老师可以在班级里放置一些不同种类、颜色和大小的水果,让学生自由地观察、摸手和嗅闻,让学生发现水果的不同特点。
教师可以教授新的知识:“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丰收的果园。
我们通过观察和比较,学习不同种类、颜色和大小的水果。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将探索不同水果的数量关系,并用简单的数学运算解决问题。
”活动1:数量比较1.老师出示一个有两个果子的图片,一个大圆圈里填写了数字“2”,一个小圆圈里填写了数字“1”。
老师问:“哪个圆圈里有更多的果子?”学生用“大于”、“小于”、“等于”等词汇、表情或手势来表达自己的答案。
2.老师分发纸条,让每个学生画一个小圆圈和一个大圆圈,让他们在小圆圈里填写一个小于10的数字,在大圆圈里填写一个比它多1或多2的数字,然后在他们的纸张上方依次贴出。
教师请学生们在“<”、“>”、“=”的符号中选取一个符号,描述圆圈里的果子数量。
3.教师可以用幻灯片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观察、比较,然后用“<”、“>”、“=”的符号中选取一个符号,描述图形里的数量关系。
活动2:数学运算1.在学习了大于、小于、等于这些基本数学符号之后,老师会提供一些数字,让学生在各种符号中选择一个符号,描述数字的大小关系。
丰收的果园教案10篇
丰收的果园教案10篇丰收的果园教案1教学目的:通过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日常生产、生活里存在着数学问题,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逐步具有数学的意识。
同时复习已经学习的数和计算,以及方位等有关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等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二、教学基本内容(看图)运苹果的车有()辆,是哪几辆?运梨的车有()辆,是哪几辆?西红柿:从这里看,梨树在哪一边?茄子:谁在梨树上?谁在梨树下?小猴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豆角:小猫的前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一辆车是谁在推?萝卜:我的右边有5棵苹果树。
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棵。
苹果一共有()筐,梨一共有()筐。
树上有()只鸟,又飞来()只,一共有()只。
三、引导学生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提问题,在小组和班级里交流。
四、知识延伸丰收的果园教案2一、教学内容:江苏教育出版的一年级数学上册第66~67页“丰收的果园”二、教学目标:1。
通过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日常生产、生活中存在着数学问题。
2。
复习已经学习的数和计算,以及方位等有关内容,培养学生初步提问题的能力。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前请小朋友去参观“丰收的果园”2、制作“丰收的果园”主题图课件、扁豆博士电脑动画、小萝卜、番茄、小动物等头饰若干、评比表一张、红花若干等。
3、情境模拟一个“丰收的果园”的场景(苹果数5棵、梨树4棵)、算式水果、水果篮若干。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趣:秋天到了,“丰收的果园”里可好玩了,小朋友们,你们想去吗?(想)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去的时候一定要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人人都来当环保小卫士好吗?那我们就出发吧!学生边表演边唱: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 :走走走走走,一同去果园……[课始创设情境,学生边表演边唱,既组织了教学,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全课奠定了轻松愉悦的学习基调。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丰收的果园》教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丰收的果园》教案一. 教材分析《丰收的果园》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单元,主要讲述了果园里各种水果的收获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水果的分类,数量的认识,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学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还不够熟悉。
但是,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乐于动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各种水果,并能进行分类。
2.让学生掌握数量的基本概念,能正确数数和认识数字。
3.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果的分类,数量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水果的分类,数量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果园丰收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水果卡片游戏、水果拼图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3.小组合作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水果卡片、水果图片、水果拼图、数字卡片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水果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
同时,让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水果。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果园丰收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各种水果的数量。
然后,引导学生发现水果的分类,如苹果、香蕉、橙子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水果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水果分类和数量的认识。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发放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水果数量卡片配对游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丰收的果园”教案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4~7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应用学过的数、计算以及简单的方位知识解决现实情境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 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 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秋天)秋天多姿多彩,到处叠翠流金,瓜果飘香。
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去丰收的果园走一走,看看那里的小动物都在忙些什么,你们愿意吗?(愿意)
在这个果园里蕴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如果你能开动脑筋,发现并解决它们,在游园结束时,老师还会送给你一份特别的礼物呢!大家有信心吗?(学生兴趣盎然,充满好奇)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为此,创设游园的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
二、观察对比,质疑探究
1. 分清上下。
(1)瞧,这里好热闹哦!果园里都有什么呀?(学生各抒己见,有苹果树、梨树,还有忙着收获果实的小动物)
[评析:看和说的过程是学生收集画面信息的过程,信息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源泉,让学生仔细看、充分说果园里都有什么,能为接下来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
(2)哟,快来看,谁在梨树上?谁在梨树下?谁又飞来了?顽皮的小猴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课件呈现梨树局部图)
引导学生回答:小猴在梨树上,小兔在梨树下,小猴在小兔的上面,在小鸟的下面等。
2. 分清前后。
(课件呈现小动物推车局部图)
(1)小猫前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一辆车是谁在推?
(2)你还能提出一些关于前后的问题吗?同桌互相提一提。
3. 课中操。
下面我们做个拍手游戏轻松一下吧。
上面上面拍拍手,下面下面跺跺脚,前面前面点点头,后面后面翘翘手。
(连续做两遍,语速渐快,看谁的反应快)
[评析:游戏是低年级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穿插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方位操等,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思辩,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
4. 试着算算。
仔细观察,在丰收的果园里你还能提出哪些有趣的问题?
(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几棵?苹果一共有几筐?梨一共有几筐?)
提问:谁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指名回答)
引导:能不能讲讲你是怎么得出结果的?(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引导:除了上面的问题之外,小朋友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学生分小组讨论)
[评析: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学习。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会用自己内心的体验主动参与学习。
这样,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
三、联系生活,培养能力
刚才我们在果园里发现并解决了那么多问题。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数学问题。
1. 看一看,说一说。
看看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你能用上下、前后、左右各说一句话吗?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2. 玩扑克游戏。
同桌两人,其中一人拿出一张扑克,盖住其中的一部分,让对方猜猜你盖住了几个点。
[评析:从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发现并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身边处处有数学。
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都能积极热情地参与活动,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增强了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
3. 连图游戏。
看到秋天丰收的喜人景象,看到同学们这么爱观察爱思考,老师送给你们每人一件礼物。
打开看看吧!(每人一个小信封,里面装有连线题)
快速口算,按得数顺序连一连,看看它是什么。
[评析:这个教学环节,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可供操作的学习材料,连线后是一条可爱的鱼。
这个趣味练习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巩固了对数的顺序的认识,而且让学生动手绘图,拓展了知识面。
]
4. 小结。
大家今天在果园里玩得开心吗?小动物说它们也非常开心,因为经过一年的辛勤劳作,获得了大丰收。
它们还夸奖小朋友都是聪明的好孩子,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呢!
[评析:体验秋天喜人的丰收景象和数学课上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情绪高涨。
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