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合集下载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第六节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一、生物因子(一)一般特性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于1882年由德国微生物学家Koch发现并证实为结核病的病原菌。

1886年,Lehman和Neuman正式将其命名为结核分枝杆菌,又称结核菌。

1.形态与染色结核分枝杆菌细长略弯曲,端极钝圆,大小约(1~4)μm×(0.3~0.6)um ,呈单个或分枝状排列,有时呈V、Y、人字型排列,无鞭毛和芽孢。

多数学者认为结核分枝杆菌无荚膜。

结核分枝杆菌常用萋-尼氏(Ziehl- Neelsen)抗酸性染色法染色,染色后结核分枝杆菌呈现红色,其他非抗酸性细菌呈蓝色。

结核分枝杆菌除正常典型杆状形态外,在陈旧的病灶和培养物中,形态常不典型,可呈颗粒状,串球状,短棒状,长丝形等;或受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异常变化;另外,还有可通过在内在电镜下观察细菌滤膜的滤过型、细胞壁缺损或丧失的细胞壁缺陷L型,以及存在于结核病灶、浆液性渗出液等样品可看到的革兰染色阳性颗粒的球状微粒型。

2.生长特性和培养结核分枝杆菌为缓慢生长细菌,较普通细菌生长十分缓慢,在动物体内繁殖代时约为15h,在家兔角膜中约需要20~22h,在巨噬细胞内月需要15~20h。

体外生长时营养要求高,可在含有蛋黄、马铃薯、甘油和天门冬素或动物血清等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

最适PH6.4~7.0,在35~40℃可生长,最适温度为35~37℃。

常用的培养基有罗氏培养基、小川培养基、油酸血清(白蛋白)琼脂培养基和苏通液体培养基等,在良好的培养条件下,生长代时约18~24h,培养2~4周才出现肉眼可见的菌落。

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呈颗粒、结节或花菜状,乳白色或米黄色,不透明;而在液体苏通培养基内呈粗糙皱纹状菌膜生长。

3.生化反应结核分枝杆菌能够产生硝酸盐还原酶,可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氨基苯磺胺、N-甲萘基乙烯二铵盐酸盐形成红色偶氮化合物。

实验室危害评估报告

实验室危害评估报告

实验室危害评估报告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实验室风险评估报告(Evaluating Record for Biohazard of Laboratory)评估日期(Date):一、参加成员:为明确本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等级,建立相应的防护机制,配备适当的防护用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现对实验室活动情况进行风险评估:二、评估内容依据2006年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对本实验室可能接触的生物因子进行评估:细菌部分:1.炭疽芽孢杆菌1.1生物学特性:炭疽杆菌菌体粗大,两端平截或凹陷,是致病菌中最大的细菌。

排列似竹节状,无鞭毛,无动力,革兰氏染色阳性,本菌在氧气充足,温度适宜(25~30℃)的条件下易形成芽胞;1.2分类:第二类;1.3来源:来自患者标本脓液、渗出物,吸入性炭疽的咯痰;1.4 传染性及传播途径:人类主要通过工农业生产而感染,本菌由体表破损处进入体内、吸入、食入引起感染;1.5 易感性: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接触污染物品可发生感染引起疾病;1.6 潜伏期:数小时至几十天;1.7 变异性:不详;1.8 对环境敏感性:繁殖体抵抗力不强,易被一般消毒剂杀灭,而芽胞抵抗力强,在干燥的室温环境中可存活20年以上,在皮毛中可存活数年。

牧场一旦被污染,芽胞可存活20~30年。

经直接日光曝晒100小时、煮沸40分钟、l40℃干热3小时、110℃高压蒸汽60分钟、以及浸泡于10%甲醛溶液15分钟、新配苯酚溶液(5%)和20%含氯石灰溶液数日以上,才能将芽胞杀灭。

炭疽芽胞对碘特别敏感,对青霉素、先锋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高度敏感。

1.9 与其他它生物的交互作用:无;1.10 流行病学资料:炭疽杆菌属于需氧芽孢杆菌属,能引起牛、羊、马等动物及人类的炭疽病,炭疽杆菌曾被帝国主义作为致死战剂之一,平时牧民、农民、皮毛和屠宰工作者易受感染,皮肤炭疽在我国各地还有散在的发生;1.11 致病性:1.11.1皮肤炭疽最常见,多发生于屠宰、制革或毛刷工人及饲养员。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报告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理;2. 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分离、鉴定及检测方法;3. 增强实验室操作技能,提高对结核病的防控能力。

二、实验原理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体。

本实验通过培养、分离、鉴定及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结核分枝杆菌菌种;(2)牛肉浸液;(3)鸡蛋;(4)石炭酸复红染液;(5)无菌生理盐水;(6)无菌试管;(7)酒精灯;(8)高压蒸汽灭菌器;(9)显微镜;(10)生物安全柜。

2. 实验仪器:(1)恒温培养箱;(2)电热恒温水浴锅;(3)无菌操作台;(4)超净工作台;(5)显微镜。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菌种复苏(1)将冷冻保存的结核分枝杆菌菌种复苏于牛肉浸液中,37℃恒温培养24小时;(2)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记录结果。

2. 分离纯化(1)将复苏后的菌液涂布于牛肉浸液琼脂平板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2)挑取单菌落进行纯化,重复涂布、培养,直至获得纯化菌落。

3. 鉴定(1)挑取纯化菌落,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制成菌悬液;(2)将菌悬液滴加于石炭酸复红染液中,37℃恒温染色30分钟;(3)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观察菌体形态及染色特性;(4)挑取染色阳性菌落,进行生化试验,如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等,以鉴定结核分枝杆菌。

4. 检测(1)挑取纯化菌落,制成菌悬液;(2)将菌悬液滴加于含有药物的琼脂平板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3)观察药物对菌落的抑制作用,判断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种复苏:复苏后的菌落呈白色,表面光滑,呈干燥状,有明显的溶血现象。

2. 分离纯化:纯化后的菌落呈白色,表面光滑,呈干燥状,有明显的溶血现象。

3. 鉴定:挑取染色阳性菌落,进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均为阳性,符合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方案报告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方案报告

第六节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一、生物因子(一)一般特性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于1882年由德国微生物学家Koch发现并证实为结核病的病原菌。

1886年,Lehman和Neuman正式将其命名为结核分枝杆菌,又称结核菌。

1.形态与染色结核分枝杆菌细长略弯曲,端极钝圆,大小约(1~4)μm×(0.3~0.6)um ,呈单个或分枝状排列,有时呈V、Y、人字型排列,无鞭毛和芽孢。

多数学者认为结核分枝杆菌无荚膜。

结核分枝杆菌常用萋-尼氏(Ziehl- Neelsen)抗酸性染色法染色,染色后结核分枝杆菌呈现红色,其他非抗酸性细菌呈蓝色。

结核分枝杆菌除正常典型杆状形态外,在陈旧的病灶和培养物中,形态常不典型,可呈颗粒状,串球状,短棒状,长丝形等;或受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异常变化;另外,还有可通过在内在电镜下观察细菌滤膜的滤过型、细胞壁缺损或丧失的细胞壁缺陷L型,以及存在于结核病灶、浆液性渗出液等样品可看到的革兰染色阳性颗粒的球状微粒型。

2.生长特性和培养结核分枝杆菌为缓慢生长细菌,较普通细菌生长十分缓慢,在动物体内繁殖代时约为15h,在家兔角膜中约需要20~22h,在巨噬细胞内月需要15~20h。

体外生长时营养要求高,可在含有蛋黄、马铃薯、甘油和天门冬素或动物血清等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

最适PH6.4~7.0,在35~40℃可生长,最适温度为35~37℃。

常用的培养基有罗氏培养基、小川培养基、油酸血清(白蛋白)琼脂培养基和苏通液体培养基等,在良好的培养条件下,生长代时约18~24h,培养2~4周才出现肉眼可见的菌落。

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呈颗粒、结节或花菜状,乳白色或米黄色,不透明;而在液体苏通培养基内呈粗糙皱纹状菌膜生长。

3.生化反应结核分枝杆菌能够产生硝酸盐还原酶,可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氨基苯磺胺、N-甲萘基乙烯二铵盐酸盐形成红色偶氮化合物。

肺结核患者结核菌培养结果分析报告

肺结核患者结核菌培养结果分析报告

肺结核患者结核菌培养结果分析报告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结核菌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检测手段,可用于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结核菌,以及对药物敏感性的测试。

根据您提供的病例,我们对肺结核患者的结核菌培养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报告。

1. 临床信息:患者姓名:XXX性别:XX年龄:XX岁症状:咳嗽、咳痰、低热等2. 结核菌培养结果:该患者从痰液样本中分离出结核菌,并进行了进一步的鉴定与分析。

2.1 结核菌鉴定:基于酸杀菌-结合染色法和PCR等技术手段,我们鉴定出分离的菌株为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这进一步确认了患者肺部感染的确为肺结核。

2.2 抗生素药敏试验:为确定该菌株对常用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我们进行了抗生素药敏试验。

结果如下:- 吡嗪酰胺(Pyrazinamide):敏感- 乙胺丁醇(Ethambutol):敏感- 异烟肼(Isoniazid):抗药- 利福平(Rifampicin):敏感- 布司他丁(Bedaquiline):敏感2.3 结核菌的分类与毒力测定:通过进一步的分类与毒力测定,我们将该分离菌株确定为XX亚型。

该亚型在我国较为常见,且带有一定的毒力。

3. 分析与讨论:根据上述结果,我们发现该患者的结核菌对异烟肼具有抗药性,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该菌株对其他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均敏感,因此可以选择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布司他丁作为一种新型抗结核药物,对该菌株也显示出敏感性,可以考虑在治疗方案中引入。

此外,根据分类与毒力测定的结果显示该菌株为XX亚型,了解病原菌株的亚型信息有助于研究该病原菌的传播途径与流行情况。

4. 结论:根据肺结核患者的结核菌培养结果分析,我们确定了菌株的鉴定与抗生素药敏性,为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参考。

异烟肼抗药性的发现提示需要更改治疗方案,并可考虑使用其他药物,例如布司他丁。

结核病结案评估的总结报告

结核病结案评估的总结报告

结核病结案评估的总结报告结核病结案评估的总结报告1. 引言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严重影响全球人口健康。

结核病的结案评估是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和疾病控制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结核病结案评估进行总结,探讨其在预防与治疗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的方法和策略。

2. 结核病结案评估的重要性结核病结案评估是监测患者治疗效果和疾病控制进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测结果和治疗反应等指标的评估,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的疗效和病情。

及时进行结案评估能够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能促进结核病的早期筛查和控制,减少传播。

3. 结核病结案评估的方法和策略(1)临床症状评估:通过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咳嗽、咳痰、发热等,可以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通过进行肺部听诊、X线检查等辅助检查,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肺部病变情况。

(2)病原学检测评估:结核分枝杆菌的病原学检测是结核病结案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

常用的方法包括痰液培养、PCR检测等。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存在和活性情况,帮助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

(3)药物治疗评估:药物治疗是结核病的主要手段,评估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对于判断病情和决定结案非常重要。

通过观察患者的耐药情况、药物副作用和治疗反应等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4. 结案评估的总结和回顾性内容结案评估是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疾病控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结案评估指标的评估,可以判断患者的疗效和病情发展,为医生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帮助筛查和控制结核病的传播,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早期康复的目的。

5. 个人观点和理解结核病作为一种全球性重大传染病,其结案评估对于疫情的监测和病情的掌握具有重要作用。

在评估过程中,应综合考虑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测和药物治疗等因素,充分了解患者的疗效和病情变化,以便更好地指导患者的治疗方案和结案决策。

结核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结核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结核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结核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一、结核杆菌的传播与致病结核杆菌通常指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其中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引起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体。

结核分枝杆菌的主要传染途径是经呼吸道传播,由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在咳嗽、喷嚏或大声说话时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到空气中,或排菌的肺结核病人随地吐痰通过再生气溶胶(尘埃),携带结核杆菌,飞扬在空气中,被健康的人吸入后发生感染和发病,因此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尤其是痰涂片阳性未经治疗者)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

一般结核病患者痰中结核杆菌越多,传播的危险性越大。

患者排出的飞沫在1-10微米者,在空气中漂浮时间长,传染性越大。

患者病变和症状越严重,传染性也越大。

周围人群与患者接触越密切者,受感染的机会越多。

与患者同处于空气不流通的室内的密切接触者,受感染的可能性增大。

未受结核感染的人是结核病易感人群,由于结核病是人畜共患病,哺乳类动物如牛、鹿、猴、猪、猫、狗等也都可以患结核病。

感染结核杆菌后,终身都有可能发病,发病时间因人而异,一般2个月~20年才发病。

典型肺结核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有低热、倦怠、食欲不振、咳嗽及少量咯血。

但多数患者病灶轻微,无显著症状。

(1)症状①全身症状表现为午后低热、乏力、食欲不振、消瘦、盗汗等。

②呼吸系统症状通常为干咳或带少量黏液痰;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

约1/3患者有不同程度咯血,咯血后常有低热。

大咯血时可发生失血性休克,偶因血块阻塞大气道引起窒息。

病灶炎症累及壁层胸膜时,相应胸壁有刺痛,一般多不剧烈,随呼吸及咳嗽而加重。

若并发气胸或大量胸腔积液,呼吸困难症状尤为严重。

(2)体征早期病灶小或位于肺组织深部,多无异常体征。

若病变范围较大,患侧肺部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浊音,听诊时呼吸音减低,或为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因肺结核好发于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故锁骨上下、肩胛区叩诊略浊,咳嗽后偶可闻及湿啰音,对诊断有参考意义。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偶尔可由牛型或非洲型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疾病。

结核病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该病具有传染性强,散播面广,不分地域均可发生。

结核病可由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感染,但其主要传播途径是以空气为传播因子的呼吸道传染,而排菌的肺结核病人传染性更大,是传播感染的主要传染源。

1. 传播途径呼吸道感染(respirator tract infection)是肺结核的主要传染途径(routes of infection),飞沬传染(droplet infection)为最常见的方式。

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尤其是痰涂片阳性未经治疗者)。

飞沬核(droplet nuclei), 10μm时可被吸人呼吸道,健康人可因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带菌飞沫而受感染。

2. 危害程度分级微生物按其是否致病、致病力强弱、危害人体的严重性、传染性的大小、临近人群的抵抗力、有无免疫制剂和特效治疗药物等综合评价,可分为四个不同的危害等级。

结核分枝杆菌属于3级危险。

3级危险(对个体具有极大危害,对群体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指有特殊危险的致病菌。

感染后症状较重,并可能危及生命,或者缺乏有效的预防方法、发病后不易治疗的微生物。

3. 实验室感染的原因及预防(一)技术操作可能导致的感染及其预防措施。

1. 接种:应使用无弹力的铂丝接种环,结核菌接种后接种环火焰灭菌易崩散,酒精灯烧灼时要特别注意。

2. 混匀:吸管吸吹菌液时不要产生气泡,应沿容器壁排出。

3. 研磨:最好使用组织研磨器,乳钵易产生气溶胶。

4. 移液:吸管上端的棉花松紧要适度,吸液时要从管底吸取,吹出时要轻缓,不要全部吹净,以免产生气泡,形成气溶胶。

5. 开封:要避免压力和气流的急剧变化。

6. 离心:离心管套底垫要完好,使用匹配的管、套、离心头,加盖。

7. 注射: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使用注射器。

分支结合杆菌实验报告(3篇)

分支结合杆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全球每年约有1000万人感染结核病,其中约200万人死亡。

目前,卡介苗(BCG)是预防结核病的主要疫苗,但其保护性不完善。

因此,开发新型高效疫苗对于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制备结核分支杆菌Ag85B亚单位疫苗,并对其免疫活性进行评估。

二、实验目的1. 制备结核分支杆菌Ag85B亚单位疫苗;2. 评估Ag85B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活性;3. 为结核病疫苗的研制提供实验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菌株:结核分支杆菌H37Rv;2. 试剂: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T4 DNA连接酶、DNA聚合酶、琼脂糖、PCR试剂、质粒提取试剂盒、蛋白质提取试剂盒等;3. 仪器: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离心机、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等。

四、实验方法1. Ag85B基因的克隆(1)提取结核分支杆菌H37Rv基因组DNA;(2)设计并合成Ag85B基因的上下游引物;(3)以H37Rv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Ag85B基因;(4)将PCR产物与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5)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验证。

2. Ag85B亚单位疫苗的制备(1)提取质粒,进行酶切反应;(2)将Ag85B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中;(3)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4)诱导表达Ag85B蛋白;(5)提取Ag85B蛋白,进行纯化。

3. Ag85B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活性评估(1)制备Ag85B亚单位疫苗;(2)免疫小鼠,分组进行免疫实验;(3)检测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水平;(4)评估Ag85B亚单位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

五、实验结果1. Ag85B基因的克隆成功克隆了结核分支杆菌H37Rv的Ag85B基因,测序结果与预期一致。

2. Ag85B亚单位疫苗的制备成功制备了Ag85B亚单位疫苗,纯度达到90%以上。

肺结核病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肺结核病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肺结核病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1. 引言
本报告旨在评估肺结核病菌实验活动的风险,并提供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2. 实验活动描述
肺结核病菌实验活动是指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的相关研究,包括肺结核病菌的培养、检测和分析等操作。

3. 风险评估
3.1 潜在风险
在肺结核病菌实验活动中,存在以下潜在风险:
- 接触肺结核病菌可能导致感染;
- 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实验室中的肺结核病菌扩散;
- 实验室设备缺陷可能导致安全事故。

3.2 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是通过综合考虑潜在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来进行的。

本评估采用了以下方法:
- 文献调研,了解肺结核病菌的传播途径和感染风险;
- 实地考察,评估实验室环境和设备的安全性;
- 与实验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其操作过程和经验。

3.3 风险评估结果
根据对潜在风险的评估,肺结核病菌实验活动的风险程度为中
等级别。

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和安全事故风险,但可以通过合适的
控制措施进行有效控制。

4. 控制措施
为降低肺结核病菌实验活动风险,以下控制措施应被采取:
- 实验室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了解肺结核病菌的传播途径和感染防护知识;
- 实验室应建立适当的实验操作规范,包括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和消毒程序等;
- 实验室应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性和运行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
- 实验室应建立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情况和事故。

5. 结论
本报告对肺结核病菌实验活动的风险进行了评估,并提供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实验室应严格遵守这些措施,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结核分枝杆菌危害评估报告

结核分枝杆菌危害评估报告

结核分枝杆菌危害评估报告1. 简介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一种引起结核病的病原体,它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感染病,主要感染人类呼吸系统,可导致肺结核病和其他组织结核病。

为了评估结核分枝杆菌的危害性,本报告将介绍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途径、病理学特征、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程度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 传播途径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给人体。

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携带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会在空气中悬浮一段时间,进而被他人吸入。

此外,接触患者的唾液、气溶胶等也可能传播结核分枝杆菌。

3. 病理学特征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肺结核病。

感染后,结核分枝杆菌侵入肺部,引起肺组织的炎症反应。

久而久之,炎症反应会形成结核病变,包括干酪性坏死、纤维化和钙化等。

这些病变会导致肺功能下降,并可能扩散到其他器官,引发全身性结核病。

4. 全球范围内的流行情况结核病是全球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1000万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100万人死于结核病。

尽管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但是低收入国家的发病率最高。

此外,HIV/AIDS患者、老年人和儿童等易感人群更容易受到结核病的影响。

5.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结核分枝杆菌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结核病患者的肺功能减退,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未经治疗的结核病患者不仅使感染范围扩大到其他人,还增加了耐药菌株的风险。

耐药菌株使结核病治疗更加困难,同时也增加了人们死于结核病的风险。

6. 预防和控制措施为了预防和控制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采取以下措施是关键:•推广结核疫苗接种:结核疫苗(BCG疫苗)在预防儿童结核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早发现结核病症状并进行有效治疗,可以减少病原体传播和病情恶化的风险。

•加强社区教育:通过提供相关知识和建议,增加人们对结核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肺结核检测实验报告

肺结核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肺结核病原菌的检测,明确受试者是否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实验方法1. 样本采集:采集受试者的痰液样本,分为3份,分别进行涂片、培养和药敏试验。

2. 涂片检查:将痰液样本涂抹在载玻片上,进行抗酸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核分枝杆菌。

3. 培养检查:将痰液样本接种于罗氏培养基,37℃培养,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4. 药敏试验:将分离得到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观察对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

5. 结核菌素试验: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观察皮肤硬结大小。

三、实验结果1. 涂片检查:痰液涂片抗酸染色镜检,发现少量抗酸杆菌,提示可能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2. 培养检查:罗氏培养基上出现细小、光滑、干燥、边缘整齐的菌落,经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

3. 药敏试验:对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物敏感。

4. 结核菌素试验:皮试后72小时,硬结直径为20mm,提示既往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

四、实验讨论1. 涂片检查结果提示可能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但阳性率较低,需要进一步培养和药敏试验确认。

2. 培养检查结果显示痰液样本中分离得到结核分枝杆菌,证实了受试者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

3.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物敏感,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

4. 结核菌素试验结果提示既往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与培养结果相符。

五、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受试者被诊断为肺结核。

建议受试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并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六、实验注意事项1. 样本采集时,注意采集新鲜痰液,避免污染。

2. 涂片检查时,注意染色质量,避免误诊。

3. 培养检查时,注意菌落观察,避免漏诊。

4. 药敏试验时,注意药物浓度和培养条件,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5. 结核菌素试验时,注意观察皮肤硬结大小,避免误诊。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肺结核病原菌的检测方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报告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报告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报告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报告引言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特性和传播机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与观察在实验室中,我们使用了含有富集培养基的平板,将结核分枝杆菌接种于其上,并进行培养观察。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观察到平板上形成了典型的结核分枝杆菌菌落。

这些菌落呈现出浓密的黄色,形状不规则。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菌落中存在大量的细菌分枝,这是结核分枝杆菌的典型特征。

实验二:结核分枝杆菌的耐酸性测试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强的耐酸性,这是其在人体内存活并引发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验证这一特性,我们将结核分枝杆菌接种于含有酸性培养基的管子中,并进行培养观察。

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在酸性环境下依然能够存活,并在培养基中形成了菌落。

这一实验结果证实了结核分枝杆菌对酸性环境的耐受能力。

实验三: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途径研究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其中空气传播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途径。

首先,我们将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于含有富集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并将其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内。

随后,我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制造气流,如喷嚏、咳嗽等,观察结核分枝杆菌是否会被气流传播。

实验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能够通过气流传播,并在容器内的其他培养皿上形成新的菌落。

这一实验结果强调了结核病的传播途径中空气传播的重要性。

实验四: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研究近年来,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给结核病的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

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

首先,我们将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并将其接种于含有不同抗结核药物的培养基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观察到部分菌落仍能够存活并繁殖,而其他菌落则无法生长。

这表明,这些结核分枝杆菌对某些抗结核药物具有耐药性。

这一实验结果提示了结核病治疗中耐药菌株的存在,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治疗策略。

结核分枝杆菌危害评估报告

结核分枝杆菌危害评估报告

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安全危害评估报告一.危害程度分类(一)分类等级在卫生部公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将其列为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为Ⅲ级),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二)不同实验操作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要求根据《名录》的规定,在实验操作涉及结核杆菌的大量培养、结核杆菌离心和冻干等易产生气溶胶的实验操作以及以结核杆菌活菌感染的动物实验,应在BSL-3或ABSL-3实验室进行。

临床样本的结核杆菌分离培养、药物敏感性实验、生化鉴定、免疫学实验、PCR核酸提取、涂片、显微观察等初步检测活动可在BSL-2实验室进行。

对经有效方法灭活后不含结核杆菌活菌材料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实验可在BSL-1实验室进行。

二.背景资料(一)一般生物学特性1.形态染色结核杆菌细长略弯曲,端极钝圆,呈单个或分枝状排列,无鞭毛和芽孢。

结核杆菌一般常用萎~钠氏抗酸性染色法染色,结核杆菌为红色,其他非抗酸性℃细菌呈蓝色。

2.培养特性结核杆菌为专性需氧菌。

最适,在35-40℃可生长,最适温度为35-37℃,在2%-5%二氧化碳环境中可促进其生长,在无氧条件下则迅速死亡。

(二)在外界环境的稳定性结核分枝杆菌因细胞壁含大量类脂质,尤其是具有疏水性蜡样物质,对外界环境及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一般细菌繁殖体强,因而在外界环境中相当稳定,有利于结核菌的传播。

(三)致病性和感染数量1.致病性人型结核杆菌是人类结核病的病原菌2.感染数量在自然条件下极易造成人群的感染。

(四)传播途径及暴露后果1.传播途径结核杆菌有多种传播途径,以呼吸道吸入带菌的飞沫及带菌的尘埃为主要传播途径。

2.暴露后后果结核杆菌菌暴露后,在一定时间内暴露俞久,感染的机会愈大。

结核杆菌潜伏感染者一般无明显症状,发病者多为慢性过程。

可出现发热、盗汗、食欲减退、消瘦、疲乏无力等一般结核病症状。

如为肺结核还可出现咳嗽,咳痰、咳血及肺部X线改变等。

部分病人,特别是儿童可出现脑膜炎及全身播散型结核。

肺结核诊断能力评估报告

肺结核诊断能力评估报告

肺结核诊断能力评估报告肺结核(Tuberculosis, TB)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早期肺结核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因此,肺结核的准确诊断对于控制和治疗该疾病至关重要。

肺结核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症状观察、胸部X线检查、结核菌素皮试和痰液检查。

为了评估肺结核诊断能力,我们进行了以下报告。

首先,临床症状观察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方法之一。

肺结核的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痛、乏力、食欲不振等。

在我们的评估中,我们发现临床症状观察的准确性较高,能够帮助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可能患有肺结核。

然而,临床症状观察并不足以做出确定诊断,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其次,胸部X线检查是常用的肺结核诊断方法之一。

胸部X线检查可以帮助我们观察肺部的结构和异常情况,如肺部阴影、纤维化等。

在我们的评估中,胸部X线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高,能够帮助诊断肺结核。

然而,胸部X线检查可能存在一定的误诊率,特别是对于早期肺结核的诊断可能不够准确。

第三,结核菌素皮试是常用的肺结核诊断方法之一。

结核菌素皮试是通过皮下注射结核菌素后观察皮肤反应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

在我们的评估中,结核菌素皮试的准确性较高,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

然而,结核菌素皮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结果可能存在误判。

最后,痰液检查是确诊肺结核的最可靠方法之一。

痰液检查通过观察患者的痰液中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来判断肺结核的存在。

在我们的评估中,痰液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是确诊肺结核的金标准。

然而,痰液检查需要良好的痰液样本和专业的实验室设备,这可能在一些资源匮乏地区成为挑战。

综上所述,肺结核的诊断能力评估报告中,临床症状观察、胸部X线检查、结核菌素皮试和痰液检查都是常用的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观察能够帮助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可能患有肺结核,胸部X线检查可以观察肺部的结构和异常情况,结核菌素皮试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而痰液检查则是确诊肺结核的最可靠方法。

结核杆菌风险评估报告

结核杆菌风险评估报告

结核杆菌风险评估报告报告编号: TB-2021/001报告日期: 2021年10月1日1. 背景信息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它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每年有超过1000万人感染结核杆菌,其中约有140万人死亡。

因此,对结核杆菌的风险进行评估非常重要,以便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2. 目的本报告旨在评估某地区结核杆菌的风险水平,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建议,以帮助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

3. 数据收集与分析我们搜集了该地区过去五年的结核病发病情况和结核杆菌感染率的数据。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结核病在该地区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每年新增病例数量超过500人。

- 结核杆菌感染率在过去五年持续上升,尤其是在城市地区。

- 结核病主要通过密闭的室内空间传播,如家庭、学校和办公场所。

4. 风险评估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对该地区的结核杆菌风险进行了评估。

以下是我们的评估结果:4.1 结核病暴发风险根据过去五年的结核病发病趋势,该地区存在结核病暴发的风险。

主要风险因素包括人口密度、卫生设施状况和健康意识水平等。

4.2 结核杆菌感染风险由于结核杆菌感染率的上升趋势,该地区存在结核杆菌感染的风险。

人群暴露于感染者、长时间接触结核杆菌等因素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4.3 病理进展风险未及时诊断和治疗结核病,病例的病理进展风险较高。

延误治疗会导致病情恶化和传染风险提高。

4.4 比较高风险人群老年人、免疫系统较弱的人、贫困人口和居住条件差的人群在结核杆菌风险中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

5. 预防建议为了有效控制结核杆菌的传播和减少结核病的发病率,我们提出以下预防建议:- 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 提高卫生设施的水平,特别是在学校、医疗机构和监狱等高感染风险场所。

- 鼓励人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时使用纸巾或手肘遮掩等。

结核杆菌的三种实验方法的应用评估

结核杆菌的三种实验方法的应用评估

结核杆菌的三种实验方法的应用评估目的比较痰涂片法、荧光定量PCR法和结核抗体检测法对结核病的诊断意义。

方法选取2014年7月~10月在我院诊疗疑似或确诊患者172例,进行涂片抗酸染色、荧光(PCR)检测和采集血样进行结核抗体检测。

结果172例检样中,抗酸染色痰液标本阳性例只有20例阳性率为11.6%。

荧光PCR法阳性率55例,阳性率31.2%,结核抗体阳性例为87例;阳性率为50.6%。

结论三种方法中,以结核抗体阳性率最高,荧光PCR法次之,抗酸染色法阳性率最低,如果三种方法联合运用,相互佐证,可提高准确性。

标签:结核杆菌;检测方法结核杆菌又称分枝杆菌,是引发结核病的病原菌,可能对全身的各大器官造成侵害,临床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结核杆菌细胞含有大量分枝菌酸,染色后能抵抗强脱色剂盐酸乙醇的脱色,故又称抗酸杆菌,结核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可侵犯全身器官,但以肺结核为多见。

结核病至今仍为重要的传染病,近年来,因艾滋病、吸毒等社会原因及免疫制剂的应用,其发病呈上升趋势。

鉴定结核杆菌的方法有很多[1]。

本研究应用痰涂片染色法、PCR-荧光法、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对172例标本同时进行比较和评价。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自2014年7月~10月在我院诊疗疑似或确诊的患者标本172例。

所有患者均通过痰涂片抗酸结核杆菌检验、胸部X线片、临床表现以及结核菌素试验等诊断为肺结核。

涂片法和荧光PCR为痰标本。

嘱患者留取晨痰2~5ml(结核患者需停抗结核药3d)。

结核抗体检测则采静脉血2ml。

1.2方法1.2.1涂片染色镜检是临床常用的简易快速的检查方法:取痰或其他已外理好的标本0.1ml,于载玻片上均匀涂抹成2cm×2.5cm椭圆形范围,以自然干燥和火焰固定后,进行抗酸染色,采用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结核染色液。

染色步骤:①石碳酸复红溶液染色20min;②5%盐酸酒精脱色3min;③亚甲基蓝溶液染色30S。

医学实验室风险评估报告

医学实验室风险评估报告

医学实验室风险评估报告评估日期(Date):一、参加成员:为明确本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等级,建立相应的防护机制,配备适当的防护用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现对实验室活动情况进行风险评估:二、评估内容依据2006年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对本实验室可能接触的生物因子进行评估:细菌部分:1.炭疽芽孢杆菌1.1生物学特性:炭疽杆菌菌体粗大,两端平截或凹陷,是致病菌中最大的细菌。

排列似竹节状,无鞭毛,无动力,革兰氏染色阳性,本菌在氧气充足,温度适宜(25~30℃)的条件下易形成芽胞;1.2分类:第二类;1.3来源:来自患者标本脓液、渗出物,吸入性炭疽的咯痰;1.4 传染性及传播途径:人类主要通过工农业生产而感染,本菌由体表破损处进入体内、吸入、食入引起感染;1.5 易感性: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接触污染物品可发生感染引起疾病;1.6 潜伏期:数小时至几十天;1.7 变异性:不详;1.8 对环境敏感性:繁殖体抵抗力不强,易被一般消毒剂杀灭,而芽胞抵抗力强,在干燥的室温环境中可存活20年以上,在皮毛中可存活数年。

牧场一旦被污染,芽胞可存活20~30年。

经直接日光曝晒100小时、煮沸40分钟、l40℃干热3小时、110℃高压蒸汽60分钟、以及浸泡于10%甲醛溶液15分钟、新配苯酚溶液(5%)和20%含氯石灰溶液数日以上,才能将芽胞杀灭。

炭疽芽胞对碘特别敏感,对青霉素、先锋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高度敏感。

1.9 与其他它生物的交互作用:无;1.10 流行病学资料:炭疽杆菌属于需氧芽孢杆菌属,能引起牛、羊、马等动物及人类的炭疽病,炭疽杆菌曾被帝国主义作为致死战剂之一,平时牧民、农民、皮毛和屠宰工作者易受感染,皮肤炭疽在我国各地还有散在的发生;1.11 致病性:1.11.1皮肤炭疽最常见,多发生于屠宰、制革或毛刷工人及饲养员。

本菌由体表破损处进入体内,开始在入侵处形成水疖、水疱、脓疱、中央部呈黑色坏死,周围有浸润水肿、如不及时治疗,细菌可进一步侵入局部淋巴结或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死亡;1.11.2纵隔障炭疽少见,由吸入病菌芽胞所致,多发生于皮毛工人,病死率高。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报告微生物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报告微生物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报告微生物
(1)病料采集:取病畜禽的组织,肝,肺,脾等体液、分泌物及局部病灶的渗出液。

(2)镜检:对原始病容料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应为革兰氏阴性。

用印度墨汁等染料染色,可见清晰的荚膜。

(3)培养:同时接种鲜血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37℃培养24h,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菌落特征、溶血性,并染色镜检。

(4)生化试验:多杀性巴氏杆菌在48h内可分解葡萄糖、果糖、单奶糖、蔗糖和甘露糖,产酸不产气。

微生物学的主要任务:
1、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空气和水净化、污水处理。

3、工农业生产:细菌、代谢产物、代谢活性。

4、对生命科学的贡献。

微生物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

在空气、陆地、河流和海洋里都有微生物分布,在人、畜和植物体内也有许多种微生物存在,有些是致病的,对人类有害,但是也有许多微生物对人类有益。

如制酒用的酒曲就是用某些微生物做的,整个发酵工业都离不开微生物。

存在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叫作土壤微生物,它的种类也很多,大致可以分成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几大类,还有一些藻类、线虫等也可归入土壤微生物中。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第1版生效日期:2016年04月28日瑞昌市人民医院检验科目录第一章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第二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8)第三章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11)第四章霍乱弧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15)第五章流感病毒的危害评估报告 (19)第六章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1)第七章SARS冠状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3)第八章脑炎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5)第九章淋病奈瑟氏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0)第十章鼠疫耶尔森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3)第十一章伤寒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6)第十二章肝炎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9)第十三章禽流感病毒危害评估报告 (43)第十四章肠道病毒71型危害评估报告 (46)第十五章汉坦病毒危害评估报告 (49)第十六章炭疽芽胞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52)第一章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为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被危害性生物及物品所侵害,保证危害性物品不外泄,对实验室工作环境进行评估,以鉴定生物安全防护等级,保证生物安全。

一、危害程度分类及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评估本检验科是为医院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临床免疫学、临床血液、细胞遗传学等检验的实验室。

生物源危害主要是由各种检验标本中的微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具有潜在危险性,可能引起实验室感染;检验科微生物室还进行一定数量的各种条件致病性细菌及真菌的分离培养工作,工作过程存在病原微生物对实验人员、环境污染的风险;除之以外实验室还存在触电、火灾、化学品腐蚀、偷盗等危险。

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本检验科不涉及《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高致病性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高致病性微生物的菌、毒种的保藏,实验室采用一定防护措施就能控制感染或防范灾害,或者对相应病原体存在有效的免疫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题:结核分枝杆菌风险评估报告第 1 页共13 页第六节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1、生物因子(一)一般特性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于1882年由德国微生物学家Koch发现并证实为结核病的病原菌。

1886年,Lehman和Neuman正式将其命名为结核分枝杆菌,又称结核菌。

1.形态与染色结核分枝杆菌细长略弯曲,端极钝圆,大小约(1~4)μm×(0.3~0.6)um ,呈单个或分枝状排列,有时呈V、Y、人字型排列,无鞭毛和芽孢。

多数学者认为结核分枝杆菌无荚膜。

结核分枝杆菌常用萋-尼氏(Ziehl- Neelsen)抗酸性染色法染色,染色后结核分枝杆菌呈现红色,其他非抗酸性细菌呈蓝色。

结核分枝杆菌除正常典型杆状形态外,在陈旧的病灶和培养物中,形态常不典型,可呈颗粒状,串球状,短棒状,长丝形等;或受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异常变化;另外,还有可通过在内在电镜下观察细菌滤膜的滤过型、细胞壁缺损或丧失的细胞壁缺陷L型,以及存在于结核病灶、浆液性渗出液等样品可看到的革兰染色阳性颗粒的球状微粒型。

2.生长特性和培养结核分枝杆菌为缓慢生长细菌,较普通细菌生长十分缓慢,在动物体内繁殖代时约为 15h,在家兔角膜中约需要20~22h,在巨噬细胞内月需要15~20h。

体外生长时营养要求高,可在含有蛋黄、马铃薯、甘油和天门冬素或动物血清等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

最适PH6.4~7.0,在35~40℃可生长,最适温度为35~37℃。

常用的培养基有罗氏培养基、小川培养基、油酸血清(白蛋白)琼脂培养基和苏通液体培养基等,在良好的培养条件下,生长代时约18~24h,培养2~4周才出现肉眼可见的菌落。

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呈颗粒、结节或花菜状,乳白色或米黄色,不透明;而在液体苏通培养基内呈粗糙皱纹状菌膜生长。

3.生化反应结核分枝杆菌能够产生硝酸盐还原酶,可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氨基苯磺胺、N-甲萘基乙烯二铵盐酸盐形成红色偶氮化合物。

牛分枝杆菌和部分非结核性分枝杆菌不能产生硝酸盐还原酶,因此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与牛分枝杆菌的鉴别。

结核分枝杆菌缺乏烟酸酶,故不能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烟酸,在培养中,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时的烟酸聚集量较牛分枝杆菌及其他分枝杆菌高。

烟酸砒啶环的氮与联苯胺及溴化氰作用后,呈现桃红色或红色沉淀反应。

通过烟酸试验可以将结核分枝杆菌同其他分枝杆菌区分。

4.免疫学特性抗结核免疫反应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起着根本作用,免疫系统能有效地抵抗大多数感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大多数人(约90%)在其一生中并不能发展成患有结核病。

然而,当与免疫系统疾病同时存在时,如合并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发展为结核病标题:结核分枝杆菌风险评估报告第 2 页共13 页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结核分枝杆菌是胞内感染菌,其免疫主要是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

当结核分枝杆菌侵入人体内,被巨噬细胞吞噬后,未活化的巨噬细胞的抗菌活性弱,不能防止所吞噬的结核分枝杆菌生长,但可递呈抗原,使周围T淋巴细胞致敏。

致敏淋巴细胞可产生多种淋巴因子,如IL-2、IL-6、INF-γ。

这些因子与TNF-α的共同作用可杀死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属于感染免疫,又称有菌免疫,即只有当结核分枝杆菌或其组分存在体内时才有免疫力。

一旦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或其组分全部消失,则免疫也随之不存在。

5.遗传特性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序列有4400多万bp,包含了4000多个基因,有很高的鸟嘌呤(G)和胞嘧啶(C)含量。

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分枝,主要有北京家族、东非-印度分枝、中亚或德里家族、哈勒姆家族、拉丁美洲和地中海家族等,其中北京家族有高毒力和高致病性。

6.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产生耐性的机制主要是靶编码基因的突变所致。

结核分枝杆菌的自然耐药突变率为10 ~10 之间。

当结核分枝杆菌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后,其对耐药的敏感性表-10 -5型发生改变,这样的突变是随机、自发的,并和是否与药物接触无关。

在一个菌群中,耐药个体的出现是以一定频率产生的,并随着药物对敏感菌体杀灭的选择作用,耐药菌体的比例逐渐增加,直至成为耐药菌优势菌群。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可以分为原发耐药、初始耐药和继发耐药,但结核分枝杆菌会出现交叉耐药的情况,即对一种药物产生耐药后,同时又对另一个药物也产生敏感性的改变。

(2)来源结核杆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结核为最多见。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也许有了人类之后,不久就有了它的存在。

1965年,法国学者Sylvius根据解剖了死于所谓“消耗病”或“痨病”人的尸体,发现肺脏及其他器官有颗粒状的病变,根据其形态特征称之为“结核”。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2100年前的女尸身上发现左上肺门均有结核病灶。

因而,结核的名称就此被应用至今。

(3)传染性因结核病病变进展的患者痰中带有大量的结核杆菌,故这类患者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痰中的结核杆菌越多,传播的危险性就越大。

病人出现痰涂片阳性,若1mL痰液中含菌量为1000~10000,则其痰涂片阳性率为40%~50%。

病人排菌量越大,其密切接触者的感染率也就越高。

结核杆菌菌株之间毒力有较大差异,不同类型的病人排出结核杆菌不仅在数量上不同,其毒力也不同,因而其传染性亦不同。

感染的结核杆菌活力越强,数量越大,传染性也越强。

感染药物敏感菌的结核病患者在未治疗时的相对传染性为100%。

通常,结核病患者经一段时间治疗后,结核杆菌对人的感染能力减弱,相对传染性降为25%;感染耐药菌的病标题:结核分枝杆菌风险评估报告第 3 页共13页人未治疗时相对传染性为100%,在治疗时则降为27.3%。

(4)传播途径结核分枝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尤其是痰涂片阳性,未经治疗者)的痰。

飞沫感染为最常见的方式,健康人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而受感染。

直径小于10um的痰滴可进入肺泡腔,或因其重量轻而漂浮于空气中较长时间,在室内通风不良环境中的带菌飞沫,亦可被吸入引起感染。

感染的次要途径是经消化道进入体内。

少量、毒力弱的结核分枝杆菌多能被人体免疫防御机制所杀灭。

仅当受大量毒力强的结核菌侵袭而机体免疫力不足时,感染后可能发病。

其他感染途径,如经皮肤、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等均少见。

(五)易感性1.宿主范围结核分枝杆菌的宿主包括人、牛、犬、猪、猴、羊等。

人、畜、禽类被结核杆菌感染后,在感染个体的机体多种组织内形成肉芽肿和干酪样钙化灶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

2.易感人群结核病主要是人群之间传播的传染病,发生结核杆菌传播主要取决于传染源排菌情况。

在受到结核菌感染的人群中只有4%~5%的人发生结核病,其余90%以上的人并不发病。

3.易感者的自身因素结核杆菌进入人体,引起易感者机体的复杂反应。

易感者的身体和心理等状况均可影响机体的反应过程和结果。

机体的自然免疫力强、接种过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 guérin,BCG)或受过感染后获得了免疫力,则能将入侵的结核杆菌杀死或严密包围,制止其扩散,使病灶愈合。

(六)潜伏期潜伏期尚不明确,可能为数天、数月、数年。

(七)剂量—效应关系传染源排出的飞沫受压力和黏度的影响而大小不一。

飞沫核直径为1~10um者在空气中漂浮的时间长。

进入人体末梢气管内越多,越容易传播。

豚鼠通过气溶胶途径接触1~5个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就可造成肺部感染并导致死亡。

小鼠对结核分枝杆菌少见天然感染,静脉注射标准毒株H37Rv250~1000万个菌量,可于半月左右发病死亡。

而杂种小鼠则需要更大的剂量。

不同小鼠株系也有耐受和敏感性程度上的差异。

(八)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不产生内、外毒素。

其致病性可能与细菌在组织细胞内大量繁殖引起的炎症、菌体成分和代谢物质的毒性,以及机体对菌体成分产生的免疫损伤有关。

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损伤侵入易感机体,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结核病,其中以通过呼吸道引起肺结核为多见。

因肠道中有大量正常菌群寄居,结核分枝杆菌必须通过竞争才能生存并和易感细胞黏附。

肺泡中无正常菌群,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飞沫微滴或含菌尘埃的方式被吸入,故肺结核较为多见。

1. 肺部感染由于感染菌的毒力、数量、机体的免疫状态不同,肺结核可以有以下两类标题:结核分枝杆菌风险评估报告第 4 页共13 页表现。

(1)原发感染:多发生于儿童。

肺泡中有大量巨噬细胞,少数活的结核分枝杆菌进入肺泡即被巨噬细胞吞噬。

该菌有大量脂质,可抵抗溶菌酶而继续繁殖,使巨噬细胞遭受破坏,释放出的大量菌在肺泡内引起炎症,称为原发灶。

(2)原发后感染:病灶亦以肺部为多见。

病菌可以是外来的(外源性感染)或原来潜伏在病灶内(内源性感染)。

由于机体已有特异性细胞免疫,因此,原发后感染的特点是病灶多局限。

一般不累及邻近的淋巴结,被纤维素包围的干酪样坏死灶可钙化而痊愈。

若干酪样结节破溃,排入邻近支气管,则可形成空洞并释放大量结核分枝杆菌至痰中。

2. 肺外感染部分患者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可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肺内、外播散,如脑、肾结核,痰菌被咽入消化道也可引起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

结核分枝杆菌缺乏明确的外毒素、侵袭性酶和内毒素。

其毒力与素状因子、硫脂、脂阿拉伯甘露聚糖、磷脂、某些分泌性蛋白等有关。

但在整体水平和细胞水平仍未得到可满意的解释病原性毒力因子。

其致病性可能与在宿主体内顽强增殖和引起机体的病理性免疫反应有关。

结核感染和发病时间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感染后数月至数十年发病,甚至可终身无病。

欧美在20世纪报道一代感染者中约有5%~10%发病。

日本在20世纪30~40年代统计表明年内发病率为30%,近年报告降低为10%。

我国无确切统计数字可依据。

在发病者中近半数在感染后半年至两年内于机体抵抗力低时发病。

90%的结核菌感染者可保持终生不发病。

(九)变异性结核分枝杆菌可发生形态、菌落、毒力、免疫原性和耐药性等变异。

卡介苗(BCG)就是Calmette和Guerin2人(1908年)将牛结核分枝杆菌在含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230次传代而获得的减毒活疫苗株。

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变异随着化疗药物的应用而产生,耐药利福平药物结核分枝杆菌多联系ropB基因突变,而异烟肼、吡嗪酰胺多联系katG和inhA、pncA基因的突变。

一株结核分枝杆菌可以发生多到对十几种药物的耐药,印度等国家就陆续报道了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TDR-TB)。

(十)稳定性1.在自然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对温度的敏感性在自然条件下结核分枝杆菌在室内阴暗潮湿处能存活半年;在干燥的痰中于阴暗处可存活6~8个月;在随尘土飞扬的空气中可保持传染性8~10d;在污染的图书上可存活3个月;3℃条件下存活1年,—6~8℃环境下可存活4~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