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4单元《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
歌曲《妈妈格桑拉》教案
![歌曲《妈妈格桑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da253aa58da0116d1749d0.png)
歌曲《妈妈格桑拉》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妈妈格桑拉》,启发学生怀着对母亲的赞赏之情,用亲切的情绪、饱满而深情地声音演唱歌曲,并从中感受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深情,得到爱的教育。
2、积极参与活动《献给妈妈的爱》,并从中体验和表达对妈妈的深情。
教学重点: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等形式表达对母亲的爱与感激,从而激发学生对亲情的珍爱。
教学难点:第一乐段中的切分音怎样演唱?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做游戏并欣赏亲情图片《深深的母子情》说一说:感受到了什么?同学们,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通过我们的游戏和图片同学们应该感受到。
这节课我要教给同学们一首西藏地区歌颂母亲的歌——《妈妈格桑拉》2、板书课题——《妈妈格桑拉》三、学习歌曲《妈妈格桑拉》1、在学习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西藏地区的文化,在藏语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格桑拉是花名,格桑花学名叫“金露梅”,花瓣是黄色的,在藏区素称格桑花,被藏族乡亲视为象征着爱与吉祥的圣洁之花,也是西藏首府拉萨的市花。
它喜爱高原的阳光,也耐得住雪域的风寒。
格桑花随着季节的变幻,颜色也会转变,到了秋天就成了红色,让高原的色彩一点都不会觉得单调。
它美丽而不娇艳,柔弱但不失挺拔,格桑在藏语里是幸福的意思,所以也叫幸福花。
《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把妈妈比作格桑花,象征着母亲朴实无华、勤劳善良的性格,以及不畏艰难困苦的顽强精神,也表示对母亲的敬意。
(一)感受歌曲1、初听歌曲《妈妈格桑拉》(欣赏音乐音乐视频),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的优美与深情。
2、在听录音范唱,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带学生用“la”音轻声跟唱旋律。
(二)学唱歌曲1、指导学生轻声的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验歌曲的意境。
2、师教唱曲谱,然后再弹琴逐句教唱歌曲。
3、师生进行歌曲接唱,检查学生对歌曲的掌握情况。
4、对歌曲进行情感处理。
要求:小组讨论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才能更好的唱出对妈妈的热爱之情?5、师伴奏,师生一起带着对妈妈的爱与感激之情,亲切、深情的演唱全曲。
《妈妈格桑拉》音乐教学设计
![《妈妈格桑拉》音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3bfb20952d380eb62946df4.png)
《妈妈格桑拉》音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感受和体验藏族民歌特点与魅力。
2、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背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并能以边唱边跳藏族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祝福妈妈幸福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背唱歌曲。
2、感受和体验藏族民歌特点与魅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1、引入:从听辨同一风格的歌曲入手。
播放歌曲《北京金山上》和已学过的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等,让学生听后说出这些都是哪个地区风格的歌曲,然后导入本歌的聆听、学唱。
2、初听歌曲,理解情感。
(1)教师简单介绍歌名的含义。
“格桑拉”在藏族语里是幸福的意思,妈妈格桑拉的意思是指妈妈幸福。
(2)初听歌曲,理解歌曲的情感。
带着问题聆听:歌曲是反映妈妈的幸福,还是祝愿妈妈幸福?听后引导学生从歌词、情绪、速度上谈谈自己对歌名的理解。
3、学唱歌曲,体验情感。
(1)跟琴学唱歌曲的旋律。
注意唱好切分节奏(前短后长、前弱后强),唱准低音“3”,并引导学生发现歌曲的旋律带有藏族民歌风格。
(2)带着对妈妈的深情祝愿,再唱歌谱,并启发、指导学生通过力度的对比与变化来表达歌曲的情感,以情带声。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跟琴学唱歌词。
注意引导学生用深情优美的声音来演唱,高音不要喊唱,用轻声加气息支撑来演唱。
歌中一字多音的演唱要连贯、圆滑。
(4)合唱部分,分小组,分乐句自主学唱,教师巡视指导,各分声部都能熟练地演唱后再合成。
(5)随伴奏音乐完整演唱,表达歌曲情感。
五、拓展选择合适的表演形式来演唱,并让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带领全班同学做两个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随音乐边唱边跳,抒发“祝福妈妈”的情感。
妈妈格桑拉-西南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妈妈格桑拉-西南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01ba1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5.png)
《妈妈格桑拉》西南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课程背景本节课是西南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课涉及的歌曲为《妈妈格桑拉》。
这首歌曲是一首藏族音乐作品,通过这首歌曲,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了解藏族民俗文化和生活。
同时,运用歌曲教学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对节奏、旋律的感知,提高其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唱出《妈妈格桑拉》的歌词和旋律。
2.学生能够理解藏族音乐的特点,了解藏族民俗文化和生活。
3.学生能够感知音乐的节奏与旋律,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歌曲教学的方式,唱出一首新歌并感知旋律。
2.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音乐素养。
情感目标1.学生能够欣赏不同民族音乐,体会多元文化的魅力。
2.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愉悦,进一步发掘自我潜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教学内容1.藏族音乐特点的介绍。
2.歌曲《妈妈格桑拉》的教学。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首先,向学生播放一段藏族音乐的录音。
让学生听到这种音乐后,了解这种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其它特点,并大致表述一下。
第二步:新歌学唱1.采用“师生打拍子”的方式教唱此歌。
2.让学生听几遍歌曲,并用“木鱼”模拟歌曲节奏。
3.教师逐句教学歌曲,每唱完一句后让学生模仿唱.第三步:感性理解1.将“格桑拉”二字印在黑板上,让学生说出与母亲有关的词。
2.让学生先听歌,然后分小组表述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3.将学生的表述贴在黑板上,小组互相欣赏。
第四步:唱出情感1.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分别演绎一种情感。
2.用乐器伴奏或者用口琴来伴唱。
3.让学生四人一组演唱,并邀请班级同学共同听。
第五步:音乐欣赏1.让学生听一段有旋律的藏族音乐,让学生聆听音乐并画出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各自用手摆动,用身体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反馈与评价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如“师生打拍子”、“学生互访、互评”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妈妈格桑拉教案
![妈妈格桑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c5714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02.png)
妈妈格桑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用柔和、亲昵的声音演唱歌曲《妈妈格桑拉》,表达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2、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3、引导学生了解藏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增进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准确演唱歌曲《妈妈格桑拉》,注意音准、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对母亲的深情,并用歌声传达出来。
2、教学难点(1)歌曲中装饰音和附点音符的准确演唱。
(2)体会藏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并在演唱中加以体现。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
2、演示法: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演唱方法。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歌曲的演唱。
4、欣赏法:让学生欣赏相关的藏族音乐作品,加深对藏族音乐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藏族音乐的视频,展示藏族的美丽风光和独特的文化。
(2)提问学生对藏族的了解,引出歌曲《妈妈格桑拉》。
2、歌曲介绍(1)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含义,让学生了解歌曲是表达对母亲的敬爱和祝福。
(2)简单介绍藏族音乐的特点,如旋律优美、节奏自由等。
3、学唱歌曲(1)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意纠正音准和节奏。
(3)重点练习歌曲中的装饰音和附点音符,让学生体会它们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4)让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4、歌曲处理(1)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如对母亲的感激、敬爱和依恋。
(2)指导学生在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强弱变化和情感的投入,使歌曲更富有感染力。
5、拓展与延伸(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可以是诗歌、绘画或舞蹈等。
(2)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或表演。
6、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歌曲的演唱和藏族音乐的特点。
(2)鼓励学生在课后为母亲演唱这首歌曲,表达自己的爱。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歌曲。
妈妈格桑拉 音乐教案
![妈妈格桑拉 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cc09b8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4.png)
妈妈格桑拉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妈妈格桑拉》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妈妈格桑拉》这首藏族民歌,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音乐的欣赏能力。
2. 学习和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旋律和歌词,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唱演绎歌曲,展示个人和集体的音乐才能。
教学准备:1. 《妈妈格桑拉》音频或视频资源。
2. 歌曲歌词的复印件。
3. 音乐播放设备。
4. 音乐乐器(如小型打击乐器、木琴等)。
教学步骤:引入:1. 创设音乐氛围,播放《妈妈格桑拉》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藏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 引导学生观察音乐中的乐器、歌词以及歌曲的整体节奏和旋律。
活动一:学习歌曲歌词1. 分发歌曲歌词的复印件给学生,让他们跟随歌词一起听歌。
2. 引导学生朗读歌词,帮助他们理解歌曲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逐句解释歌词中的生词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对藏族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活动二:学习歌曲的节奏和旋律1. 播放歌曲的音频,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或敲击小型打击乐器。
2. 引导学生听辨歌曲的旋律,模仿歌曲的主旋律唱出来。
3. 分组让学生合唱歌曲,其中一组负责主旋律,其他组负责和声或伴奏。
活动三:合唱演绎1. 将学生分成几个合唱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演绎一部分歌曲。
2. 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角色和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
3. 练习合唱,并逐渐提高合唱的整体效果。
4. 在班级或学校音乐会等场合,让学生进行合唱演出,展示他们的音乐才能。
活动四:反思与总结1. 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过程,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文化音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音乐加深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拓展活动:1. 邀请有音乐才能的学生,进行乐器伴奏或舞蹈表演,丰富音乐教学的多样性。
2. 组织学生自行选择并学习其他民族音乐,进行小型音乐展示会,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学生能够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音乐,培养了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歌曲《 妈妈格桑啦》教学设计
![歌曲《 妈妈格桑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60dbbc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3.png)
《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妈妈格桑拉》是一首具有藏族风格特点的创作儿童歌曲。
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唱出了对妈妈的爱。
歌曲第一乐段分节奏紧密,讲述了浓浓的母子情深。
第二乐段节奏松散舒缓,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炽热依恋的爱。
教学目标:1.用连贯流畅、柔和优美的声音合唱歌曲,并能用律动表现歌曲第二乐段。
2.懂得珍惜和回报父母的爱,有孝顺父母和感恩的意识与情感。
3.了解中国民歌及五声调式。
教学重点、难点:1.二声部的合唱。
2.节分节奏的演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及音像资料教学过程:一、声势练习1.唱单音2.二声部3.二声部变化4.恒拍练习,加入动作。
(二声部)水袖、哈达。
5.生恒拍二声部律动,师加入旋律并舞蹈。
二、导入1.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流传着许多民歌。
谁来说一说,刚才老师唱的和跳的是哪个民族或者地区的歌曲?2.出示课题《妈妈格桑拉》3.简介歌曲“格桑”在藏语中代表幸福的意思,“拉”加在后面表示尊敬。
“妈妈格桑拉”是对妈妈的一种祝福。
三、新授(一)、聆听1.初听,感受情绪、速度。
2.复听,歌曲分为几个乐段?每个乐段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①第一乐段:讲述浓浓母子情深(齐唱)。
②第二乐段:对妈妈的爱在心头起伏涌动(合唱)。
(二)、第一乐段1.复听第一乐段,分乐句。
2.体验旋律的进行及切分节奏。
①听师唱第一乐段旋律,根据音高节奏画旋律线。
②有一个节奏很特别,它在旋律中把藏族民歌的韵律风格都彰显了出来,它是谁呢?(切分节奏)A.发现有什么不同?(爱心不同)B.介绍切分节奏4.有感情地唱谱、唱词(三)、第二乐段1.复听第二乐段2.高声部①体验节奏节奏紧密,体现了孩子对妈妈炽热依恋的爱。
②有感情地唱谱、唱词③加入哈达的动作3.低声部①体验节奏节奏松散、舒缓,体现了妈妈对孩子温柔深深地爱。
②有感情地唱谱、唱词③加入水袖的动作4.合唱分小组跟师逐渐加入低声部5.找相同乐句仿佛两种爱相互交织在一起难舍难分6.完整演唱全曲四、拓展与欣赏1.拓展《妈妈格桑拉》歌曲中很少用到4与7,因为在中国民歌中很多会用到我们中国的五声调式,它们分别是宫商角徵羽,12356,。
妈妈格桑拉
![妈妈格桑拉](https://img.taocdn.com/s3/m/22dfb9e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8.png)
《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够用饱满而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妈妈格桑拉》。
2、通过学唱具有藏族风格特色的歌曲,让学生了解藏族的风情,教育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发扬民族音乐。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能够用饱满而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妈妈格桑拉》。
教学难点:1、唱准切分节奏26.、63.与6—| 6—|的时值。
2、能掌握二声部的演唱。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卡片。
教学过程:一、初听音乐,并随音乐做律动,感受音乐的节拍和强弱规律。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听一听歌曲唱的是谁?你能不能跟老师一起用肢体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拍和它的强弱规律。
播放音乐。
师:这首歌曲唱的是谁?生:妈妈。
师:这是一首西藏地区的歌曲,表达了孩子对妈妈深深的爱。
师:这是一条2/4拍节奏,那你在做拍手和拍腿动作的时候,要注意到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生:强弱|强弱|二、再听音乐。
师:刚才我们感受了音乐的节拍特点。
下面让我们再听音乐,了解歌曲的词意,体会音乐的情感。
设问:在歌词中你有不理解的词句吗?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1、播放音乐,学生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生:(格桑拉是什么意思?)师:在藏语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而格桑拉是美好的祝福,因此妈妈格桑拉是祝福妈妈吉祥如意的意思。
生:这首歌曲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无限赞美之情和幸福之情。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一句简单的藏语,那同学们对藏族的了解有多少,比如它的地形、建筑、交通、饮食、服装和文化。
生纷纷发言谈谈自己对藏族的了解。
2、播放一段视频,师介绍藏族的民俗风情。
师:西藏素有“歌舞海洋”之称。
藏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节假日,不论你走到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到青年男女、老人小孩,手拉手、踢起腿、翩翩起舞。
西藏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有圣洁美丽的雪山;有辽阔的大草原;有宏伟的布达拉宫,重重叠叠、迂回曲折、壮观巍峨,宮墙红白相间,宮顶金碧辉煌,它是拉萨的标志。
西藏有神奇的青藏铁路,还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
![《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b62636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60.png)
《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歌曲中对母爱的赞美之情,理解母爱的伟大。
妈妈格桑拉》教案
![妈妈格桑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c05bc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16.png)
妈妈格桑拉》教案教学内容:《妈妈格桑拉》歌曲教学教材分析:《妈妈格桑拉》是一首具有藏族风格特点的儿童歌曲。
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了对妈妈的深深爱意。
前半部分旋律抒情,节奏宽松,讲述了母子之间浓浓的感情。
后半部分旋律呼唤,歌唱性强,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之情。
教学目标:1.用柔和、亲昵的歌声,真挚的演唱歌曲。
2.启发学生珍惜父母的爱,有孝顺父母和感恩的意识与情感。
教学重点:用柔和亲昵的歌声、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表达对妈妈的爱。
教学难点:用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的第二部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常规练。
1.发声练:从C大调到G大调,用“Mi、ma”做练。
2.节奏和视唱练:老师示范,学生跟着节奏读。
三、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1.听唱儿歌《世上只有妈妈好》,并小声跟唱。
2.引入新课:唱《妈妈格桑拉》歌曲,珍惜妈妈的爱。
四、新歌教学,体验情感。
1.欣赏歌曲《妈妈格桑拉》,并解释歌名。
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听歌曲速度和情绪。
3.模唱歌曲旋律,用“nu”音跟XXX唱,重点指导节奏和低音。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这首歌曲旋律美妙,歌词也十分感人。
请大家以对母亲深深的爱为感受,朗读歌词。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绘了母子在小时候生活的感人画面;第二部分表达了儿女对母亲的感激和依恋之情。
板书提示:第一部分-叙述;第二部分-抒情。
教师指导学生唱歌词。
重点指导第一部分最后一句“花”的时值,以及两处的切分节奏和低音。
在第二部分中,要注意唱出“话”和“拉”两处长音,使情感表达更加连贯、圆滑,以表现出对母亲深厚的感情。
最后,学生们将会完整演唱一遍这首歌曲,以此来处理歌曲并深入挖掘其中的情感。
妈妈格桑拉-西南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妈妈格桑拉-西南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631d2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e2.png)
妈妈格桑拉-西南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能够学唱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能够了解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的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能够表达对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的情感和感悟。
2. 教学内容1.介绍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的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2.学唱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3.分组演唱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表达对这首歌曲的情感和感悟。
3. 教学步骤3.1 介绍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的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1.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介绍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的视频;2.引导学生观看并回答相关问题,让他们初步了解该歌曲的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
3.2 学唱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1.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的唱片;2.教师分段教唱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并让学生跟唱;3.师生齐唱,逐步培养学生的唱歌技巧和音乐感受力;4.进行集体合唱,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其中。
3.3 分组演唱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表达对这首歌曲的情感和感悟1.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组安排一位发言代表;2.每个小组演唱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并在演唱结束后,由该组的发言代表为大家讲述自己在演唱中表达出的情感和感悟;3.其他小组的学生应认真聆听并做出回应,引导大家用心感受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所呈现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体验。
4. 教学评估1.考查学生的学唱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的效果,包括音准、节奏等;2.考查学生对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的了解和诠释能力;3.对学生的感悟表达进行评估,包括情感的表达、思想的深度等。
5. 教学反思1.老师应不断寻找与学生相关的话题和故事,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化内涵;2.教学内容应该内容丰富、多样化,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3.在学唱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时,要注意节奏和音准的把握,保证合唱效果更佳。
音乐妈妈格桑拉教案
![音乐妈妈格桑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4651a7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e.png)
音乐妈妈格桑拉教案音乐妈妈格桑拉教案一、教学内容:《格桑拉》二、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藏族文化中的舞蹈形式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3.掌握《格桑拉》的基本舞蹈动作和节奏感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并掌握《格桑拉》的基本舞蹈动作2.在音乐中感受节奏感和情感表达四、教学准备:1.音乐播放器和音乐《格桑拉》2.教室内适合跳舞的空间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音乐《格桑拉》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让学生对藏族舞蹈有初步了解,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习动作(25分钟)1)给学生展示《格桑拉》的舞蹈动作,并介绍舞蹈的基本特点和意义。
2)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学生作为队长,带领其他成员学习舞蹈动作。
3)学生小组互相辅助练习舞蹈动作,教师逐个点评以及纠正动作不准确的学生。
3.整合舞蹈动作(15分钟)1)让学生学习指导的整体舞蹈动作,带领学生整合之前学习的动作。
2)教师指导学生整体协作,强调整体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4.欣赏表演(10分钟)让学生小组轮流表演他们学习过的舞蹈动作,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
5.反思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询问学生对本节课的感受和体会,帮助学生总结舞蹈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六、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尝试编排自己的舞蹈动作,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2.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舞蹈比赛或演出等活动来展示自己的舞蹈才华。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并进行适时的点评和指导。
2.观察学生在欣赏表演环节中的反应和评价能力,了解学生对舞蹈和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八、板书设计:《格桑拉》学习内容:1. 学习舞蹈动作2. 整合舞蹈动作3. 欣赏表演4. 反思总结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格桑拉》这首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会了基本的舞蹈动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学生对音乐和舞蹈的热情和积极参与度。
西师大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妈妈格桑拉》说课稿
![西师大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妈妈格桑拉》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deccd7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a.png)
西师大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妈妈格桑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是西师大版音乐三年级下册中的一首藏族民歌。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歌词描绘了妈妈格桑拉的勤劳、善良和慈爱,表达了学生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这首歌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让学生了解藏族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演唱简单的歌曲。
但学生在音乐表现力和情感传达方面还有待提高。
针对这一学情,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魅力,并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妈妈格桑拉》,了解藏族民歌的特点,感受藏族文化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对母亲的赞美和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妈妈格桑拉》,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藏族特色唱法和情感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提高音乐表现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介绍藏族文化和母亲的形象,引发学生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2.学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分组练习: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对母亲的赞美和感激,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5.音乐表演:学生自由组合,进行音乐表演,展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藏族文化的特点。
西师大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a56e60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9.png)
西师大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妈妈格桑拉》是一首来自西师大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的教材,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感情,描述了孩子们对母亲的深深热爱和感激之情。
这首歌曲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音乐情感表达,并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音乐作品。
然而,对于这首歌曲的情感内涵和演唱技巧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正确表达歌曲的情感,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演唱《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音乐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增强他们的家庭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演唱技巧,包括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2.理解歌曲的深层含义,体验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歌曲情感。
2.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含义。
3.练习法:教师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提升学生的合唱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音。
3.合唱道具:如手拍、小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妈妈格桑拉》的录音,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然后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歌曲的歌词,引导学生跟唱歌曲。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准和节奏,特别是歌曲中的难点部分。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感受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合唱练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可以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借鉴。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西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4单元《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4单元《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f857964b73f242326c5f46.png)
《妈妈格桑拉》教案教材分析:歌曲《妈妈格桑拉》是一首藏族风格特点的创作儿童歌曲。
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唱出了对妈妈的爱。
歌曲前部分节奏宽松承载着质朴而抒情的旋律,叙述着浓浓的母子深情;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从赞颂妈妈的爱转为歌唱性的呼唤音调,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之情。
教学目标:1、用柔和、亲昵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2、启发学生懂得珍惜父母的爱,从小有孝顺父母和感恩的意识与情感。
教学重点:用柔和、亲昵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教学难点:能较好地把握歌曲的演唱情绪。
教学准备:课件、钢琴、做好的板书课题教学过程:(课前聊一聊和妈妈有关的话题。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1听一听,唱一唱。
师:孩子们,还记得这首儿歌吗?(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老师带领学生边唱边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2.引入新课师:大家唱得真好,老师被你们的歌声感动了,妈妈含辛茹苦地养育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妈妈付出了很多很多,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爱)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听听藏族小朋友唱给妈妈的歌——《妈妈格桑拉》板书:(磁铁贴上:妈妈格桑拉)三、新歌教学,体验情感。
1.初听歌曲《妈妈格桑拉》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音乐,让我们慢慢享受妈妈的爱。
(1)解释歌名。
(课件打出)“妈妈格桑拉”是什么意思呢?“格桑拉”是一句藏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
“拉”:表示对人的尊敬,“妈妈格桑拉”就是祝妈妈幸福!(2)歌曲分析。
(课件打出)这是一首藏族风格的儿童歌曲,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唱出了对妈妈的爱,宝贝们,我们把对妈妈的爱大声唱出来好吗?(3)引出练声.241=F ××××××.×××××a. 划拍跟着老师唱一遍旋律;b. 嘴巴空空的,像含一口水一样,用LU 哼唱旋律,要求气息连贯;c. 前半句弱后半句强,哼唱旋律。
西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4单元《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4单元《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6683fde0b1c59eef9c7b406.png)
小学三年级音乐《妈妈格桑拉》优质备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用亲和,亲昵的歌声,真挚的演唱歌曲《妈妈格桑拉》。
过程与方法:通过积极参与表演,熟悉歌曲旋律并自我展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懂得珍惜父母的爱,有孝顺父母和感恩的意识与情感。
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钢琴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用柔和,亲昵的歌声,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表达对妈妈的爱。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感受和体验,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师;同学们,上周星期天知道是什么节日吗?(生回答)师:是的,上周星期天是我们的母亲节,我一起看一下我们这位小朋友在母亲节那天是怎么祝福她的妈妈的(出示多媒体)生;这是我们班的同学呢师:是的,这是我们班XX同学,我们请她自己上来说一说母亲节那天是怎样给妈妈庆祝的,好吗?生:好师:我们XX同学真的是太棒啦!我们给他掌声鼓励一下。
秦老师在母亲节那天也给自己的妈妈送上了一份儿小小的祝福,现在分享给小朋友们看一看好不好?师:小的时候,秦老师经常唱一首歌,我想同学们也一定很熟悉。
(课件播放)这首歌每个人都会唱,(放出来让他们跟唱,可能觉得自然一些)老师小时候特别喜欢唱这首歌,因为它唱出了我心中最爱的那个人,小朋友们仔细听,会唱的小朋友跟老师唱一小段。
《世上只有妈妈好》师:大家唱的真棒,很深情。
齐声告诉我,这首歌是什么?学生:略。
我们的妈妈辛苦养育了我们,为了我们能够幸福快乐,付出很多,我们长大了,妈妈却日渐变老,那今天啊,老师还想表演一个节目送给我的妈妈,也是送给小朋友的妈妈,祝我们的妈妈永远幸福快乐。
给老师鼓鼓劲吧!播放《妈妈格桑拉》伴奏音乐,师表演。
三.新课教学:1.歌名介绍:(喜欢这个表演吗?)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歌吗?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是活泼欢快的,还是优美深情的?(深情优美)这里是学生第一次感受歌曲,说说初步感知的情绪可能比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妈妈格桑拉》教案
教材分析:歌曲《妈妈格桑拉》是一首藏族风格特点的创作儿童歌曲。
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唱出了对妈妈的爱。
歌曲前部分节奏宽松承载着质朴而抒情的旋律,叙述着浓浓的母子深情;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从赞颂妈妈的爱转为歌唱性的呼唤音调,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之情。
教学目标:
1、用柔和、亲昵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2、启发学生懂得珍惜父母的爱,从小有孝顺父母和感恩的意识与
情感。
教学重点:
用柔和、亲昵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能较好地把握歌曲的演唱情绪。
教学准备:课件、钢琴、做好的板书课题
教学过程:
(课前聊一聊和妈妈有关的话题。
)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1听一听,唱一唱。
师:孩子们,还记得这首儿歌吗?(播放《世上只有妈妈
好》)老师带领学生边唱边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2.引入新课
师:大家唱得真好,老师被你们的歌声感动了,妈妈含辛
茹苦地养育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妈妈付出了很
多很多,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爱)今天,让我们一起
去听听藏族小朋友唱给妈妈的歌——《妈妈格桑拉》板书:
(磁铁贴上:妈妈格桑拉)
三、新歌教学,体验情感。
1.初听歌曲《妈妈格桑拉》
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音乐,让我们慢慢享受妈
妈的爱。
(1)解释歌名。
(课件打出)
“妈妈格桑拉”是什么意思呢?
“格桑拉”是一句藏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
“拉”:表示对人的尊敬,“妈妈格桑拉”就是祝妈妈幸福!
(2)歌曲分析。
(课件打出)
这是一首藏族风格的儿童歌曲,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唱出了对妈妈的爱,宝贝们,我们把对妈妈的爱大声唱出来好吗?
(3)引出练声
.241=F ××××××.×
××××
a. 划拍跟着老师唱一遍旋律;
b. 嘴巴空空的,像含一口水一样,用LU 哼唱旋律,要求气息
连贯;
c. 前半句弱后半句强,哼唱旋律。
导语:宝贝们的声音好美,带着这种美美的感受再来听听这首歌曲吧!
3.再听歌曲,老师表演。
师:听得时候注意一下这首歌曲的速度、情绪和演唱顺序哦! 速度:稍慢 情绪:优美、深情 反复记号和反复跳跃记号的理解
导语:我们的顺序弄明白了就开启我们的学习之旅吧!
4.模唱旋律。
(用LU 跟琴模唱)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我们用连贯的声音来哼唱这首歌曲的旋律。
(老师重点指导“花的时值和切分节奏处的旋律”)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划拍朗读歌词。
这首歌曲不仅旋律美,而且歌词也很深情感人,请大家带着对妈妈的爱有感情地把歌词朗读一遍。
分部分引导分析,第一部分:叙述了小时候和妈妈生活的感人画面(幸福、依偎);
第二部分:对妈妈的爱要大声赞美唱出来(抒情、放歌)。
6.有感情地带词演唱。
重点指导“花”的时值、低音处以及反复记号处的反复
7.完整地演唱一遍。
四、歌曲处理,情感把握。
1、歌曲的处理
这首歌我们已经基本学会了,怎么样才能把这首歌唱得更加好听呢?我们除了注意强弱的变化和情绪的变化,还可以加上我们的表情和动作。
先老师教一个藏族舞动作,学生跟着跳;加上范唱音乐,跟着老师一起载歌载舞。
2.用男女比赛唱的方式,比比母女情深还是母子情深,
看谁唱得最感人!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用以下三个问题和学生进行讨论、说说:
1.你惹妈妈生气过吗?
2.你为妈妈做过哪些事?
3.你和妈妈顶过嘴吗?
从而升华对妈妈的爱。
六、结束、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音乐之旅即将接近尾声了!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反复记号和反复跳跃记号,并学会了藏族歌曲《妈妈格桑拉》,在同学们的歌声里
重温了妈妈的爱,回家后把这首歌唱给自己的妈妈,把祝福都唱进歌里,在此呢老师也祝天下所有的妈妈:扎西得咧!最后请全体起立,带着满满的爱和祝福一起唱响这首妈妈的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