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合格校长(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个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合格校长
--江苏省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事迹报告
宜兴市万石实验小学曹庆洪
新课程改革、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角色地位、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几年来,本人作为一名基层小学的校长,紧紧抓新课改这一机遇,以“做一个符合课改要求的小学校长”为目标,且行且思,不断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策略,扎实推进了学校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促进了学校办学品位的显著提高。
现将本人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注重观念引领,正确引导课改方向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
校长对课程改革的领导,不但要体现在组织管理上,更要体现在观念的引领上。
我的做法是:
1、注重自身观念的转变。
校长要领导学校的课程改革,必须准确理解当前课程理念、课程的类型、课程的目标和课程的内容。
因此我首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学习者,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积极参加省级骨干校长、省高层次校长研修班培训学习、网上校长远程培训,自觉按市教育局要求开展校长读书活动,通过系统学习,使自己掌握新课改理念,了解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的新要求,努力使学校管理由单纯的“行政领导”向“课程领导”转变。
2、扎实抓好校本培训工作。
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显得尤其重要。
为此,我和行政一班人经过多次商量,进行了周密部署:一是加强全体教师的通识培训,通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解读》等理论书籍;二是在通识培训基础上,重点抓好学科培训、教材培训,建立符合学校实际、适应学校特点的培训制度,采取现场观摩、专题研讨、案例点评、跟踪指导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确保培训质量;三是向专家、同行学习,邀请专家来校讲学,组织外出取经,感受他校课改经验;四是组织教师开展各种教学业务活动,鼓励教师参加高学历培训、进修,使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改。
二、加强组织管理,不断推进课改进程
推进新课程改革,必须加强组织管理,狠抓落实。
我注重抓了三个方面:
1、抓好校本教研
课改的关键在教师。
以学校为研究场所,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校本教研,对促进
教师专业发展,推进学校新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紧紧依托校本教研,努力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是抓实集体备课。
改革备课制度,试行集体备课制,抓好“个人备课、集体评议、个性化备课”三个环节,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做到资源共享,提高备课实效。
二是抓实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做到“三有”:——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活动记录;“三化”——研究专题化、内容系列化、形式多样化。
通过参与式的实例讨论、比较式的反思交流、沙龙式的主题研讨等,提高教研实效。
三是发挥引领作用。
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全面学习骨干教师、老教师的经验和敬业精神,通过师徒相互听课,共同交流,共同提高,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
有计划安排教师外出学习,接受高层次、全方位系统培训,促使他们尽快成长。
邀请市教育局领导、教研员、特级教师等来校作讲座,上示范课,开阔教师的眼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
2、深入课堂一线
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课堂,多年来的学校管理,使我深深体会到:校长要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引领教师实施新课程,必须深入课堂一线听课。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注意和关心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听课和分析课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
担任小学校长20年多来,我始终把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看作是履行校长职责的需要,看成有效管理的需要。
每学期听校内教师的课都在50节以上,学科覆盖率达100%,教师覆盖率达80%以上。
通过深入课堂听课,摸清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抓住教学环节中的主要矛盾,研究如何改进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在减负增效、提高课程实施有的效性上下功夫。
通过听课,获得了教学常规的指挥权、指导教学改革的主动权和开展教学研究的发言权,对帮助教师转变角色,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课堂教学逐步实现了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切实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3、推进有效教学
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几年来,我始终把推进有效教学作为教学管理的重点工作,要求教师树立“效率至上”的观念,深入推进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一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市教育局《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有效教学的意见》,指导教导处制订《万石小学实施有效教学的方案》,围绕切实提高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
二是把推进有效教学与校本教研有机结合,一人一节教研课以课堂为中心,以“有效教学”为
主题。
要求老师将课堂教学改革的案例与反思写成教学后记,学校组织检查、交流。
三是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有效教学设计竞赛、多媒体课件竞赛、板书设计竞赛等系列竞赛,以竞赛促使教师积极实施有效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几年来,我校3名教师获在无锡市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2名教师获宜兴市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多名教市获二等奖。
5名教师被评为无锡、宜兴市教学能手或教学新秀。
我本人在无锡市优质课竞赛中获一等奖。
三、积极投身课改,主动承担研究任务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日益成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主流,特别是新课改以来,我更加深深感到:身为一校之长,要适应新形势、新挑战,就必须始终立足教科研的前沿阵地,努力成为科研型校长。
我始终坚持科研兴校方略,积极带领全校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从课题论证、立项到结题评估、推广成果,我都作为领题人带头参加。
近年来,我校教科研成果显著。
现有国家级课题1项--《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教育最优化变革研究》,省级“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1项--《依托地域石文化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省学会课题1项--《开掘地域文化,促进学校发展》,市课级题1项----《基于石文化的德育实践研究》;通过无锡市级鉴定的实验课题1项《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自主课堂的策略研究》,近年来,我校每年发表或在各级获奖的论文都在50篇以上,特别是获省、无锡市、宜兴市论文评比一等奖的较多,受到宜兴市教育局的通报表扬。
其中,我承担的《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自主课堂的策略研究》课题获市教育科研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我撰写的论文《感受万石,天下无石》、《培育特色校园文化,引领学校持续发展》分别在《无锡教育》和《宜兴课改》上发表,一篇论文无锡市二等奖。
四、开发校本课程,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校已不再是生产“千人一面”的标准件加工厂。
没有特色的学校,是没有生命力的学校。
因此,创建办学特色,给学校的发展注入强劲的生命力,是我奋力追求的重点工作之一。
担任万石小学校长以来,我经过多次座谈、调研,对校本资源、近百年的办学底蕴做了全面了解,通过深入思考,精心谋划,多次和班子成员、教育专家进行探讨论证,确定了“特色发展”的兴校策略,紧紧依托华东石材市场这一万石独特的地域石文化资源,在全校广泛开展石文化特色教育活动。
1、因地制宜抓规划突出特色促发展
万石小学所在地的地域资源非常优越,万石镇、万石小学的地名、校名与生俱来就与“万石”结下了不解之缘,万石镇境内有全国最大的石材市场——华东石材市场,是石韵浓郁的石头之乡,为开展石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其次“石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内涵非常深厚,外延十分宽广,从上古“盘古开天地、女外炼石补天”的神话传说,到近现代繁荣的石文化,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具有很强的陶情冶性和育人功能,值得去研究。
因此,我决定抓住“石文化”这个突破口,开展校园特色文化的创建工作。
首先确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发展”、“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学生个性的发展”等理念,努力发掘石文化的育人功能。
制定石文化特色建设方案,从石文化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途径、基地建设、课题研究、经费投入、组织保障等都进行了合理、高标准的规划。
其次,在我的主持下,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地方特色,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编写了《魅力石文化》校本教材,全方位渗透石文化的内涵,为组织学生学习“石文化”、践行“石文化”提供了指导性依据。
我们将校本石文化课纳入课表统一管理,全校一至六年级每两周一节校本石文化课,做到教学时间、教学场所、教学内容、教师、评价“五个落实”。
与此同时为快速、有效推进学校特色文化的创建,万石小学还成立了石文化特色建设顾问小组,由无锡市石文化协会专家、宜兴市教研室领导等组成,初步形成了有效的“石文化特色教育”操作体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校的办学品位有了很大的提高。
2、做优做强“石娃苑”做大做美“快乐园”
青少年是一个在社会上数量庞大、最为活跃的群体,同时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因此,针对青少年加大实践类课程开发和实施力度,兴建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少儿活动中心等项目,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为了让学生们有更好的活动空间,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动手动脑、探究发现的场所,我积极争取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2008年,投入巨资新建了石文化实践活动基地——“石娃苑”。
中国音协副主席,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回母校亲笔为基地题名,基地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由各具特色的石史石话园、奇石赏析馆、万石石材城、石艺制作吧、成果展示厅五个部分组成组成。
设计构思巧妙,时尚新颖,富有童趣,成为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
为更好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石文化兴趣活动,2009年上半年,加大投入建设资金,将“彩绘室”、“篆刻室”以及“石艺制作室”相对集中,开辟了“石文化兴趣活动基地——快乐园”,对每个活动室进行了精心布置,全新的工作台、成果展示桌,一条条具有石文化特色的标语:如“美在石上,乐在其中”、“石不能言最可人”、“方寸天地,彰显品质”、“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等等,这些标语让每个来参与活动的学生产
生了强烈地创作欲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在“快乐园”中,经过同学们设计、绘画、涂色,一些平淡无奇的鹅卵石变成了可爱的草莓、金鱼、蝉、兔子,栩栩如生。
各种美丽的篆刻图案、假山盆景、自己编制的小报等,得到了大家的啧啧称赞,极大地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积极性。
我们还十分注重石文化特色环境氛围的营造。
投资数十万元新建石文化景观广场,五米多高的标志上面刻着校训“磊落”二字,广场周围堆砌了假山、石林、石笋及小巧的景点;开辟“石文化生态园”,放置童叟对弈、牧童放牛、动物造型的石凳和动物塑石,快乐午间、课间,这里成了学生休闲、活动的乐园;校园中调整放置鹅卵石等,上面刻上“勤”、“韧”、“信”、“包容”、“诚”、“锲而不舍”、“宁静致远”、“坚毅”等“石语”,供各班选择作为班石,以石头镌刻的“石语”作为班级精神;班内设立石文化角,陈列学生的石艺作品,黑板板开设石文化专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石文化的熏陶。
3、文化引领注活力实践活动绽奇葩
万小的孩子们虽然感受着石材市场给万石地方经济带来的巨大利益,却很难感受到石的精神内涵,所谓“身在石中不知石”,而石自古以来就是“磊落、坚毅、朴真、踏实”等精神的象征,这种精神与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要求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我们确立以“石”为引领,以校训“磊落”作为学校精神的核心,狠抓德育实践,积极开展读石、悟石、与石对话活动,让“小石娃们”体验石的伟大,感悟石的精神,以石的“磊落、坚强、坚定、朴真、踏实”等精神来激励自己,做一个光明磊落,坦荡踏实的“小石娃”。
为此,学校把石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与班队活动、节日活动以及学校的传统活动结合起来,开展“石娃喜迎福娃”、“奉献爱心、石娃在行动”、“生态宜兴、石娃有责”等系列活动,开展文明、卫生、课间、两操、路队、用餐“石娃争星”活动,引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切实提高德育实效。
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学校还成立“少年石文化研究院”。
同时,由“石娃广播台”、“石娃记者团”、“石娃文学社”、“石娃网站”等组成的“石娃”社团,为学生创设了展示才艺、发挥特长、培养胆略、增长才干的舞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同时学校还把石文化与艺术节、科劳技节有机结合,举办“精美的石头会唱歌”石文化校园艺术节,开展“石头知识知多少”系列知识竞赛和“与石对话”征文、劳技制作、文娱表演等评比等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一石激起千层浪。
我校的石文化特色建设得到了领导、同行的高度赞赏。
无锡市副市长华博雅、宜兴市副市长洪雅、市教育局长王敏辉等领导先后来我校视察调研,对石文化特色给予高度评价;我先后两次代表万石小学在全市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上作大会发言;徐州沛县、江阴、锡山等外县(市、区)多个学校的学校的领导、教师
来校参观,本市兄弟学校如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丁山小学、官林小学20多所学校的领导教师纷纷来校参观。
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如张浚平、吴红华、单本荣、包智强等先后来校指导石文化特色创建工作。
学校还为多层次的会议、活动提供现场展示活动--宜兴市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品德学科分别来我校举行了石文化特色活动专题研讨,今年9月20日,作为无锡市科普基地学校,我校首次对市内外学生开放,由宜兴科协组织的宜兴城区小学学生代表50多人,来我校参观了石文化科普活动;2009年11月23日,无锡教研中心在我校举办了“无锡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石文化)展示现场会”。
我校的石文化特色建设,为兄弟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引领作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在宜兴市、无锡市范围内形成了较大影响力。
我校石文化特色也得到了新闻媒体和社会的关注:宜兴电台、宜兴电视台、《无锡日报》、《宜兴日报》、《关系下一代周报》等先后作了专题报道。
《无锡教育》杂志(09第4期)、《江苏教育》杂志(09第7、8期合刊)分别以“感受万石,天下无石”、“以石育人、万石生辉”为题对我校的石文化特色活动作了专题介绍,《无锡教育通讯》(2009年4月15日)刊出了《万石小学以石育人创建特色学校》的介绍。
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家校合作,人人参与,石文化特色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一是让学生“动”了起来,发展了个性特长,培养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二是让教师“长”了起来,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和技能,江丽、张瑛老师有关石文化综合实践论文分别获江苏省、无锡市一等奖,在《江苏教育》、《小学德育》、《无锡教育》、《宜兴课改》等杂志上发表的石文化特色相关论文有9篇,在各级评比中获奖的相关论文5篇;三是让学校“高”了起来,凸显了学校办学特色,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2008年被命名为无锡市综合实践与专题教育基地学校、宜兴市特色学校,2009年上半年又获得了无锡市科普基地学校的殊荣。
特色创建工作,带动了学校其他各项工作,08、09两年来,学校还先后获得了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无锡市绿色学校、无锡市平安校园、宜兴市先进学校、宜兴市管理规范先进学校等十多项荣誉。
2008年我本人被评为宜兴市优秀校长,获教育局行政嘉奖,2009年被授予宜兴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课程改革离不开校长的领导,课程改革也不断地促进着校长的成长,我将不断地在工作中学习思考,不断实现自我提升,在今后的课程改革实验中更好地扮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应有的作用,做一个更加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优秀的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