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3.心理学与当代教学改革 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一些科技发达的国家(主要是美国与苏联)掀起了一场教改试验的热潮。这场教改的主要倡导 者与试验者,如美国的布鲁纳(J.S.Bruner)和苏联的赞科夫都是教育心理学家。 (1)布鲁纳的主张称作“课程改革论”。 ① 任何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即基本的原理、概念、规律与体系,形成并发展其认知结构。他引用 心理学的规律指出,知识的概括水平越高,就越有利于迁移与运用;知识越简要,就越利于记忆与检索。
育者,促进其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并引导他沿着社会所规定的教育目标成长的过程。教育者对学生施加影响,包括他所提出 的要求、讲授的内容、采取的方式方法等,如果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发展的水平及特点,它就有可能促进 发展;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教育者若能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就可以参照它们分析学生的实际,去制 定比较合理的教学或教育的方案,预见后果,总结成败的经验教训,剖析存在于学生身上的各种问题的客观原因与心理原 因,采取对策。这样就会把教育工作做得更自觉而有效。
3.教育性原则 研究学生心理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而不是为研究而研究。因此,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不仅要在课题选择上考虑教育
意义,使其结果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要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上和实际进行的过程中考虑对学生有良好的教育 影响,不做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事。
(二)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1)定义 观察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科学研究的特殊手段,它与日常生活中的偶然观察不同,是带有更高的理论自 觉性和计划性的一种观察方式。 采用观察法,一般通过与被考察事物的直接接触,先发觉某些问题或事实材料,接着依据一定的理论对现象实质或问 题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假设,而后有计划地通过进一步的观察予以证实或加以否定。 (2)一般程序 采用观察法研究心理,首先要求有明确的计划(包括观察的目的、重点、顺序、要求与次数),不然会出现忙乱或重 要的遗漏;其次应做好尽可能全面而细致的记录,除文字记载外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手段(如录像、录音等)录下实况,以 备反复观察与分析所需;最后要善于分析记录材料,避免武断,力求做出切合实际的推断或结论。 (3)优缺点 ① 优点:简便易行,所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 ② 缺点:由于它是在自然(非人为)的条件下进行的,要获得足以说明某些心理现象的表现材料往往需要长期的等 待;加上心理现象的多因性与条件的难以控制,如果没有一定的分析经验与技能,要作出精确的判断是相当不易的。 2.实验法 实验法是近代科学普遍采用的研究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需考察的现象,对结果作数量分析, 反复验证。心理实验法也同样具有这些特点。它是有意创设或改变条件以引起特定的心理及其变化,并依据外部影响与心 理反应之间的相关情况或数据去探明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方法。心理实验的两种主要形式: (1)实验室实验 ① 定义 实验室实验是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内借助于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的心理实验。 ② 一般程序 a.实验者在从事实验时先要选择一定数量的被试,并告以参加测试或活动的做法,要求按指示行动; b.实验者要力求控制住一切条件,使之稳定,而仅仅改变其中一个足以成为“实验变量”的条件,而后去考察由此引 起的心理或行为反应的变化; c.充分利用仪器设备记录条件与反应改变的情况(数量); d.分析这些情况,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 ③ 优缺点 优点:实验室实验对于研究动物心理、心理的生理机制是不可缺少的,对于认识过程如感知觉、记忆等的研究也很有 效,其结果不仅精确,而且易于检验。它正被扩展到用来对复杂心理现象,如情感、意志、性格等进行研究。 缺点:由于实验室实验是在人为的情境或孤立条件下进行的,其结果也常常因被试的情绪紧张、难以控制的态度等而 受到影响,或因不合实际情况而难于应用。 (2)自然实验 ① 定义 自然实验是在日常活动的情境中所进行的心理实验。它排除了实验室实验明显的人为性质与观察法的被动局面,同时 又保留着实验研究所固有的特色,即按照研究目的控制条件,主动引起心理现象进行考察的优点。这个方法在心理学中, 特别是在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中用得最多,它也被称作“现场实验”或“教学性心理实验”、“教育性心理实 验”。

北京教师资格认证培训教材 教育心理学(第3版)课后答案

北京教师资格认证培训教材 教育心理学(第3版)课后答案

北京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新教材课后参考答案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材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B、4.C、5.D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3.学与教所涉及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第2章: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1.A、2.D、3.B、4.B、5.D 6.B 7.C二、填空题: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忙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它具有4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主要因素有成熟和学习;3. 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的过程4.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分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青春期5.席尔瓦和汉森认为存在4种基本的学习风格,分别是感官思考型、感官感受型、直觉思考型和直觉感受型。

第3章:学习的基本理论一、选择题:1.B2.D3.C4.B5.B二、填空题:1.联结派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过程2.桑代克尝试错误说的基本规律分别是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3.苛勤指出,学习是通过准备实现的。

4.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第4章:学习动机一、选择题:1、B2、B3、B4、D5、B二、填空题1. 班杜拉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2.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

其中前4个层次统称为缺失需要,第5个层次可以称为生长需要。

3. 动机的功能包括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

4. 成败归因理论中,归因的3个维度有内外性归因、稳定性归因与可控性归因。

5. 强化理论是行为心理学所倡导的。

6.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教育过程中的个体心理活动,包括学习、教学、评估以及教育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2. 描述学习动机的三个主要类型。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成就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兴趣和满足感而进行学习;外在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学习;成就动机是指个体追求成功和完成任务的内在驱动力。

3. 解释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内部认知过程,如信息加工、记忆和问题解决。

它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

4.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是什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使用强化和惩罚来塑造学生的行为。

例如,通过奖励来增加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或者通过惩罚来减少某种不良行为。

5. 如何理解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过程,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来发展认知能力。

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在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能够达到比独立学习时更高的学习水平。

6. 描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通过探索和发现来学习新知识。

他认为教育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问题解决和实验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7.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哪些阶段?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

8. 评价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包括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使用有效的评估工具来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展。

9. 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运用教育心理学提高学习效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授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和处理信息。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10-12章课后答案(第3版陈琦)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10-12章课后答案(第3版陈琦)

第十章技能的学习10.2课后思老题详解一、选处聽1.卜死对技能描述止硝的是()°A.技能就是活动程存B・找能就是潜能C・技能是通过练习能提岛的D・技施一、•子就能学公[??«] C【解方订技能固R经过练习而获彻的合乎池則的认知涵动或射休活动的动仆方式-它足在片尺的学习过耳中.2.慄作技能按照慄作的违续性的不同分为(>.A.時细技能和大肌肉技能B.连贲技能和不连贡技能C.封丙技能和开放件技能D.器城世技能用开成羽技能【拎知»tm】连赏技能是描以止续.不何断的方式完成一系列动作.不逐穴技能是指对特定的忙帑刺激做出的将定的运动’这是粮据慄作的连续性的不同而划分的。

3.卜死風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A.驾枝汽车B.洗衣眼C.解两步应用功D・听鹑声咅【轩案】C【昭】心钞技施忌一件凋节和左別心智沼功先形成的舍?法则的心削沾功方式.阅汝技能、写作技能、运□技施、解理技能咎那足常见的心咎技能,4・下列不屈「右特技能的待点的是()•A.内潜性B.客观性C.倚堀性D.观念性【林】B【解折】心出技能与樣作技黴HI匕具有以个特点:①动作対皱的卫念性;②动作执行的内濟性;③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5.卜列"关动作技能学习中络习说法不正備的是<>.A.练习包拈有意义的虫寂和&锻B.练习緩足不断的皿奴C.练刃中存在禹贩底乂I).练习有先快后慢.先慢右快.快慢变化不犬二种形式【答知Btm】体刃是描以电成某种技能为p的的学刃加J・杲以京押一宜的幼作方式为u标血进行的反7槪作过理・练另包拈虫父和反35・不足单•纯的反取操作或机城虫口・而足以滋提・定的活动力式为II标的反父.学生的动件技能的练习戌绩谨步捉為上婴R现E动什速喪机快和砒规性捉尚i..其&现形弍冇•种:①练习进步先快片慢.②练习遊少先慢月快・③纵习迓少先圻比较徴.庄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中・练习到淀阶段往IE出现进步曾呵停顿境娥・称之为BilSfM・一、处存題1 •番込技能和习旳的区别和联系.存:煦缄的技確和习愷两丹之间是3K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具体O护如2(1>联系习悄和熟练的技能都差门动化r的动件系统.任何习惯我开了门动化的汕幼动忙系统恋无法龙瓦(2>区别①习很足实现导町功的需蚊已成为一种实现英种IT动化动仆系绞的心埋倾向.当人适时地将於种另燈实现时.该人號获紂了满足.产生裔快的心佈:反Z,就却;I起不愉快的俗绪.血魁练技曉则仅仅足•种白动化的动作方式.不•定与人的需要联纟在•起.②豹嫁技能是4有日的、有计划的纷习屮形成的.向习熾却可以在无帝中.通过简e的尬咫养玻。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笔记和习题详解-第1章 教育心理学概论【圣才出品】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笔记和习题详解-第1章 教育心理学概论【圣才出品】

第1章 教育心理学概论1.1 复习笔记一、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1.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教育找到了它的心理学理论基础(1)中国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在论述教育问题时,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学观点。

孔子教育的成功,与他在实践中注意总结与运用哲学心理学思想分不开;《学记》也提出了许多教学原则,如“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等,都体现了一定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2)西方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①在人类历史上,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提出灵魂和生命肉体不可分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把灵魂区分为适合其相应“自然等级”的三种不同水平。

即“有营养的灵魂”,“容易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

为顺应这三种灵魂,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实施三方面的教育,即体育、智育、和德育。

他的《灵魂论》为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和谐进行提供了哲学心理学的依据。

②欧洲文艺复兴后,自然主义的教育运动对哲学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结合起了推动作用。

主要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和赫尔巴特。

夸美纽斯强调教育要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裴斯泰洛齐首先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据此,他又提出了一系列至今仍是教学实践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

③在教育史上,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兼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他著有《普通教育学》(1806年)和《心理学教科书》(1816年)等著作;认为观念是活动的,提出意识阈和统觉团的概念;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段教学法:a.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b.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c.系统——做出概括和结论;d.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

2.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它经历了如下发展过程:(1)19世纪下半叶,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心理学脱离哲学转变为一门独立的科学;(2)19世纪末,实验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产生了实验教育学派,即教育心理学的先驱。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试题库完整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试题库完整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一、解释下列术语教育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侧重于研究教育情境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

四段教学法:赫尔巴特根据其统觉思想,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段教学法:1.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2.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3.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4.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五段教学法:在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基础上,他的门徒将这四个阶段加以改造,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即1.预备——唤起学生的原有有关观念和吸引学生的注意;2.呈现——教师清晰地讲授新教材;3.联系——使新旧知识形成联系;4.统合——帮助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新的统觉团;5.应用——以适当方法应用新知识。

教学心理学:研究教学情境中知识与技能习得规律的一门学科,目前已与教育心理学紧密融合在一起。

二、填空1.我国古代一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它提出的“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等教学原则都体现了深刻的心理学思想。

2.赫尔巴特提出的四段教学法的四个阶段是(1)、(2)、(3)系统、(4)方法。

3.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相对应的心理状态是(1)、(2)、(3)探究、(4)行动。

4.实验教育学派产生于,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5.公认的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是国教育心理学家。

6.桑代克于年所著《教育心理学》一书,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7.桑代克早期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是(1)、(2)、(3)。

8.一般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2)、(3)教学和课堂管理心理。

9.在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问题上,奥苏伯尔主张以学生的为主线,把教师的看作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

10.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上,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盖奇主张以为主线,教育心理学应研究的全过程。

教育心理学 皮连生 第3版 答案

教育心理学 皮连生 第3版 答案

第一章一、解释下列术语统觉:赫尔巴特的术语,指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的同化过程。

学校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是运用心理测量、诊断、咨询、行为矫正技术为学校提供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

统觉团:赫尔巴特的术语,指一个观念的统觉不仅使这个观念成为意识的,且使它被意识观念的整体所同化。

该整体就被称为统觉团。

教育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侧重于研究教育情境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

四段教学法:赫尔巴特根据其统觉思想,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段教学法:1.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2.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3.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4.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五段教学法:在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基础上,他的门徒将这四个阶段加以改造,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即1.预备——唤起学生的原有有关观念和吸引学生的注意;2.呈现——教师清晰地讲授新教材;3.联系——使新旧知识形成联系;4.统合——帮助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新的统觉团;5.应用——以适当方法应用新知识。

教学心理学:研究教学情境中知识与技能习得规律的一门学科,目前已与教育心理学紧密融合在一起。

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

学习心理学:研究人和动物在后天经验或练习的影响下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和条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填空1.《学记》2.明了,联想3.注意,期待4.欧洲,实验5.美,桑代克6.19037.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8.学习者心理,学习心理及其应用9.学习,教学10.教师的教,教师教11.单向道,死胡同,双向道12.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13.《灵魂论》14.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人类的灵魂15.德育,智育,体育16.统合,应用17.比奈,西蒙18.注意,先前的知识经验三、选择1.⑴2.⑵3.⑶4.⑷5.⑵6.⑴7.⑷8.⑵9.⑶四、研究与设计(答案略)五、判断1.正确;2.正确;3.错误;4.错误;5.错误;6.正确;7.错误;8.正确六、问答1.略2.为顺应三种灵魂,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实施三方面的教育。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篇一:《教育心理学》(皮连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习题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

科学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相对,以实证研究为特征的心理学。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特指桑代克于1903年写成的《教育心理学》一书。

一般认为,该书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形成的标志。

中译本由陆志韦译,商务印书馆1926年出版,书名改为《教育心理学概论》。

潘菽《教育心理学》: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大陆学者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主编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潘菽,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

该书反映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水平。

实证研究:采用观察或实验在实际资料中求取结果,以验证假设并建立理论体系的研究。

准实验研究:与真实验研究相对。

在实验研究中,凡不能严格遵守实验原则来选择被试和控制条件的实验被称为准实验。

课堂教学实验一般为这类实验。

个案研究:定性研究方法之一。

也称案例研究。

通过详细收集、分析典型的个案资料以发现其中暗含的教育心理学原理的研究。

思辨研究:与实验研究相对。

采用逻辑思考与理论推理所进行的理论研究。

教学设计研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通过教学设计和形成性评价,获得教学新产品以满足教学需要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1、《学记》2、19世纪末,实验3、美,桑代克4、19035、学生与教师,学习理论及其运用,各种类型的学习6、学习,教学7、教学,教学8、单向道,死胡同,双通道9、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10、《灵魂论》,11、植物,动物,理性12、德、智、体13、比纳、西蒙14、潘菽15、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三、选择1、(1)学习心理学2、(3)知识分类学习论3、(4)4、(4)解决问题15、(3)6、(4)7、(3)四、研究与设计1、(略)2、(略)3、(略)4.两者都是为了解决教育和教学中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带答案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带答案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带答案一、填空题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和_______相互作用的规律的科学。

答案:学与教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教师心理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4.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其核心观点是_______。

答案:华生,刺激-反应5.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其核心观点是_______。

答案:马斯洛,自我实现6.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描述、解释、预测、指导7.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个体发展、优化教育决策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个心理学家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A. 桑代克B. 华生C. 布鲁纳D. 加涅答案:A2. 下列哪种研究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和记录个体的行为表现?()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测验法答案:C3. 下列哪种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个体对环境刺激的主动适应过程实现的?()A. 行为主义理论B. 认知主义理论C. 人本主义理论 D. 社会学习理论答案:A4. 下列哪种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建立认知结构的过程?()A. 行为主义理论B. 认知主义理论C. 人本主义理论D. 社会学习理论答案:B5. 下列哪种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实现的?()A. 行为主义理论B. 认知主义理论C. 人本主义理论D. 社会学习理论答案:D三、简答题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课后习题(学习策略的掌握与创造力的培养)【圣才出品】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课后习题(学习策略的掌握与创造力的培养)【圣才出品】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课后习题第9章学习策略的掌握与创造力的培养1.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你认为教学中应该主要抓什么?答:自学能力主要是指由自己来学习知识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中应该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1)对待自学的态度学生的自学能力包括自学态度的形成与学习自觉性的加强,即了解并体会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就,以及由此而产生学习自信心、责任心及主动性的不断加强。

这样才能为自学能力的培养奠定态度的基础。

(2)培养自学能力的方法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上可以有意识地要求学生用SQ3R法预习功课,在讲课时可以用程序学习法或计算机学习法,并在课后让学生自己练习,要求学生用自学辅导学习法温习功课等。

2.结合你自己的学习,你认为运用哪种学习策略效果显著?为什么?答:(1)学习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心制作策略、组织策略和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四类。

复述策略是指运用言语重复所需要保持的学习材料或是在选择的基础上保留部分重复的内容。

精心制作策略的训练是指根据学习任务,要求学习者将心理表象形成一个个联系两项或多项的句子,或是将新信息与语义概念、图式综合起来。

组织策略的训练是指将学习材料进行一定的归类组合,其目的在于便于学习和掌握。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训练是指自我参与并控制学习过程。

(2)不同的学习策略对学习不同的内容有不同作用,不能简单地评价其效果。

对学习者来说,这四种策略都是必须掌握的,因此,这些策略的训练极为重要。

比如复述策略对背诵课文有显著效果,精心制作策略对记忆单词有显著效果,组织策略对理解概念有显著效果,自我调节策略对学习运动技能有显著效果。

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答:(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①好奇心、求知欲与创造力是紧密相联的。

好奇心、求知欲不仅是激起科学家、发明家不断进行钻研与创造活动的重要品质,而且也是学生主动观察事物,反复思考问题的强大内部动力。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课后习题(心理学与教育)【圣才出品】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课后习题(心理学与教育)【圣才出品】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课后习题第1章心理学与教育1.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对心理学有哪些新的印象,得到什么启发?答:(1)通过本章的学习,我对心理学的新印象包括:①心理学是一门实证科学。

虽然,最初心理学仅是属于哲学家研究哲学命题的副产物,但是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以客观的研究方法——实验法为基础的实证科学。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正是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②心理学是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也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中间科学。

a.心理学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本体,即心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包括不同心理现象的脑机制,脑损伤与各种心理疾病的关系,脑发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遗传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等。

心理学还研究在计算机上模拟人类的行为,如知觉和问题解决,这些成果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学一样,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b.人又是社会的实体,他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不能离开社会环境的影响。

离开了人与人的交往,人的语言能力就不能发展起来,人也不能获得高度发展的思维能力,即使是人的感觉和知觉,如敏锐的观察力和音乐听力,也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此外,心理学还研究社会心理或团体心理,这些心理现象更是社会生活的产物。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因此,在整个科学大家庭中,心理学处在中间的位置,因而可以叫做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③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学既研究正常心理也研究变态心理,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群体心理,既研究动物心理也研究人类的心理。

因此,心理学家既包括维护现代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也包括研究人类基本认知过程的认知心理学家,研究动物心理的比较心理学家,研究群体心理的社会心理学家等等。

④心理学还是一门不成熟的科学。

目前的心理学学派林立,对于同一心理现象,不同学派的心理学家都给出了各自不同的解释,这种情况说明,心理学目前还没有形成共同的理论框架,因此,心理学还是一门不成熟的科学。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课后习题(态度与情感)【圣才出品】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课后习题(态度与情感)【圣才出品】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课后习题第10章态度与情感1.态度究竟指什么?学过态度改变的说服模式和因素之后,你觉得最受启发而有帮助的是哪几点?答:(1)定义态度(attitude)是个人对某一特定对象以一定的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在心理倾向。

(2)态度改变的说服模式①外部刺激:传达者、沟通、情境②目标靶目标靶指传达者试图通过沟通信息说服其改变态度的对象,每个个体原先已有的态度和人格特质,都将影响个人对信息内容接受的程度。

同一种信息由于接受对象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反应。

③中介过程(intervening processes)中介过程是指目标靶在外部刺激与个人内在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态度的改变过程。

④结果结果指被说服者对传播信息的反应。

传达者的目的是使某人或听众改变态度,同时态度中所包含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也必须改变。

(3)态度改变的说服模型所涉及的因素①信息源:可信度(credibility)、喜欢的程度和参照群体;②沟通过程:传播信息的差异、恐惧的唤起、传播信息的内容与组织;③目标靶:承诺或信奉(commitment)、预防注射、人格因素④环境:大众传播媒体所传播的信息,总是以一定的环境或情境(environment or situation)为背景(4)我认为最受启发而有帮助的有以下几点:①激起个体的行为与认知的矛盾是使个体改变的行为一个重要机制。

②传播者本身的一些特性,影响着其所传播的信息。

如果传播者本身的可信度较高,则其传播的信息的可信度也较高。

另外,传播者与其传播的信息之间的利益关系也是该信息可信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当人们认为传播者所传播的信息会损害传播者本身的利益,则这一信息的可信度对人们较高。

③态度改变的过程是传播者(信息源)与目标靶(接受者)之间复杂作用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④态度的改变包括态度的认知、态度的情感、态度的行为倾向等成分的改变。

由于态度形成后,具有一定的抗变性,因此,态度的改变应是态度几个成分共同的、协调的改变。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新教材课后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与教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二)学与教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2.请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二)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三)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四)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三、简答题1.什么是关键期?答: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关键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2.什么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对教育的意义是什么?答: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1) 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2) 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更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

3) 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同时又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一方面揭示了认知发展的机制,另一方面指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一)认知发展机制。

图式: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与外界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个体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

这种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可以用图式来说明,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同化和顺应: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完成的。

平衡: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做出顺应,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二)认知发展的阶段:皮亚杰还指出儿童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

《教育心理学》习题与答案

《教育心理学》习题与答案

《教育心理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学习动机答案: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引导其朝着一定目标努力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等。

2. 认知风格答案: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持久而稳定的心理特性,如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整体型与分析型、冲动型与沉思型等,这些风格会影响个体信息加工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3. 自我效能感答案:自我效能感是由班杜拉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执行某一特定行为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信念。

它影响着个体对任务的选择、努力程度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持性。

4. 模仿学习答案:模仿学习是一种通过直接观察并复制他人行为来获取新技能或行为方式的学习方式,它是社会学习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强调了观察、模仿和强化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5. 归因理论答案:归因理论是心理学中用于解释个体如何理解和解释自己及他人的行为原因的理论体系,主要探讨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归属问题,如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等内外因素。

二、填空题:1. _____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关注学生如何获取、保持和应用知识。

答案:学习过程2. 根据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发展水平由两种心理机能决定,即现有的_______和潜在的_______。

答案:发展水平;发展区3. 布鲁纳提出,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助于促进学生的_______学习。

答案:有意义4. _________是指个体在某种情境下已经习得的一种反应,在类似的情境下自动地、无意识地重复出现的现象。

答案:经典条件反射5. _________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答案:学生的先前经验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个体主动构建的过程?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C.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 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答案:C.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A. 生理需要B. 安全需要C. 爱与归属需要D. 自我实现需要答案:D. 自我实现需要3. 关于教育中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最近发展区指个体当前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B. 教师应着重教授学生已完全掌握的知识C. 教育的目标应当设定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之下D. 教学内容只需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即可答案:A. 最近发展区指个体当前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4. 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斯金纳B. 加德纳C. 华生D. 维果茨基答案:B. 加德纳5. “先行组织者”这一教学策略是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奥苏贝尔B. 加涅C. 马斯洛D. 弗洛伊德答案:A. 奥苏贝尔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属于元认知策略?A. 监控自己的理解状况B. 调整学习策略C. 设定学习目标D. 对记忆材料进行组织E. 反思和评价自己的思维过程答案:A.B.C.E.2. 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个体的成功或失败归因?A. 能力B. 努力C. 运气D. 任务难度E. 教师的评价答案:A.B.C.D.3. 下列哪些属于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法的特点?A. 强调学习新材料的意义构建B. 强调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C.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D. 注重教师讲解与示范E. 提倡使用直觉和逻辑推理答案:A.B.C.E.4.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影响个体的行为习得?A. 观察到的行为后果B. 模范人物的特点C. 个体的认知能力D. 个体的性格特质E. 外部强化与替代强化答案:A.B.C.E.5. 以下哪些是有效课堂管理的主要原则?A. 明确清晰的课堂规则B. 积极的师生互动C.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D. 创建积极的学习氛围E. 严格控制学生的自由度答案:A.B.C.D.五、判断题:1. 刻板印象是对某一群体固定不变的看法,它可能阻碍我们准确理解个体差异。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1-3章课后答案(第3版陈琦)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1-3章课后答案(第3版陈琦)

1.2课后思割窗洋辑•、选劣題1.学与教的过秆从宏规1・说包括五个发黃.Hfil选项屮不.«7X屮的是(><A.学生与教师»-教有fj政部门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和教孕坏境【善幻B【解匸】在宏观1.・学':;教过翟定•个东线过减该杀统包菇学生、教瞅教学虫容、教学媒久印教学环境五网凶索,由学习过程.教学过洱和评价反思过理这三种过理交編在2.教号心理学中各家冬派学习理论乙争;2带集中佻现左对()的不同解尿上.A.学习过稅8.教学过思C.评价过榨».反思过程【答幻A1^1学习过程是戟仔心理学來门进扌.层早也是煤#的一顶両尤内*这纫的t成果构成/学习和功机凤论.灵家冬该学习理论Z争佈处中盜规任对学生学习过思的不;・3.1903佯・芙疋心理学家< }出版了 <&(?心理学〉.这足西方并一冬以教仔心埋学俗名的号艺.A.tl®».加涅C.码申斯丛D.彙代克【芥案】D【解1903年.爻国心理学农•锻代克「版了otm心理学人这是四方第木以救金心理学侖名的专片・1913〜1911年・又发展成三大卷的〈教右心却.学玄细篦1・ < )以实用卞义为廉鈕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攻乂教学的实践必动•対敦代产牛了桐勺宋远的形响.A.彩态斯B.鲁宾IW坦C.11咸D.布件納rn*) c【解柄】札喊以实用上义为丛昭的“从做屮学“为仁条・进f;•改节枚孚的买践活动•対教E产工了HI为深远的妙叫•成为滋刃工义教宵的密珞人。

3.按财•定的II的和计划•何接堆显集研咒対0存关的现状史材料.从WW1PJ?・通过分折.斫等方法.笈现何趣.探索教n规休的轩允方法趁< >.A.实脸法B.调仪法C.观察法D.教金经脸总结法f?$*J B【解析】说TE法足按服•定的H的和讣划•何搖地投集哥兀对仗令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斜・从而弄清爭实.通过分析、慨姑等方法发现甸蛇・探索教。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1.1 复习笔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作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1.学习与教学的交互模式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由学习、教学和评价/反思3种过程交织在一起,涉及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5种要素。

如图所示:2.学习与教学因素(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3)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信息。

(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帮助师生传递信息。

(5)教学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前者影响教学过程,后者关系到学生的情感、社会性发展及认知发展。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教学、评价/反思3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2)学生个体因素如学生投入和学习策略,社会情境因素如学校氛围和社会家庭影响都会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业成就。

(二)教育心理学的任务1.描述和测量通过对学习与教学行为的描述和测量来界定本领域的概念,是进行学习和教学实证研究的基础。

2.理解和说明旨在理解观察到的学习和教学行为,并找出这些行为的原因。

3.预测和控制运用测量工具与相关理论对学习和教学行为进行预测和控制。

(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提供学习与教学的理论和研究,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教学行为。

教育心理学能够提供学习与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指导教师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

2.提供研究视角和方法,帮助教师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不仅要学习并应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总结经验。

教学需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宜。

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也需要根据不同学生、情境和内容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心理学(第三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教学)

《心理学(第三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教学)

第8章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教学【本章重点】1.知识的理解、迁移与应用;2.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3.疲劳;4.成绩评定。

8.1 复习笔记一、知识的掌握认知派心理学家安德生(A.J.Andson)和加涅于90年代提出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是指有关事实、定义、法则与规则的知识。

而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则指进行操作去完成活动的知识。

(一)知识的理解1.理解的概念(1)理解(understanding)是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去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逐步深入的思维活动。

①无论是初步地、不完全地或比较完全地认识教材的联系、关系、认识其本质和规律,只要不限于单纯通过感、知觉或记忆的直接认识,而是通过思维活动,一般就可以称为理解。

②理解是人应用已有的经验、知识通过思维对未知的对象或现象作出新的解释,弄清它们新的特点、性质、联系或意义的认识过程。

从头脑的机制上看,它是把新联系纳入早已形成的联系系统的过程。

③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于某一事物可以有种种不同程度、不同水平的理解。

理解是经过一定的过程逐步深入的。

④理解是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

(2)知识的学习要通过理解。

由于学习的对象及其特点不同,理解可分为:对言语的理解;对事物类属性质的理解;对因果关系的理解;对逻辑关系的理解。

2.促进知识理解的条件为了帮助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以下条件:(1)丰富有关的感性材料在学校教学情况下,为了促进学生理解,必须提供有关的感性材料。

一般在教学上提供感性材料,所采用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

①实物直观,是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使学生获得关于实际事物的感觉、知觉、表象和观念。

优点:所获的感性知识同实际事物间的联系较为直接、真切,易于激发产生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新教材课后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与教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二)学与教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2.请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二)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三)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四)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三、简答题1.什么是关键期?答: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关键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2.什么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对教育的意义是什么?答: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1) 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2) 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更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

3) 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同时又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一方面揭示了认知发展的机制,另一方面指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一)认知发展机制。

图式: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与外界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个体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

这种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可以用图式来说明,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同化和顺应: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完成的。

平衡: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做出顺应,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二)认知发展的阶段:皮亚杰还指出儿童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的认知活动仅限于感知运动,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

2) 前运算阶段(2-7岁):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表象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

3)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4)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开始相信形式推理的必然效力。

4.什么是自我意识?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答: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方面的内容。

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5.认知方式的差异有哪些?答: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即个体在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表现出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一般认为认知方式差异有以下4种:1.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威特金)2.冲动型与沉思型(杰罗姆·凯根)3.辐合型与发散型 4.立法型、执法型与司法型(斯腾博格、心理自我管理理论)6.简述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他认为人的智能可以分为以下8种:1) 语言智能2) 数理逻辑智能3) 空间智能4) 身体运动智能5) 音乐智能6) 人际交往智能7) 内省智能8) 自然观察者智能加德纳认为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具有同等重要性。

各种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相对独立的,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

四.论述题:简述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认知发展不仅制约着学习内容的深浅,还制约着学习方法的选择。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只要教学方法和内容恰当,系统的学校教学就能够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3)教学对学生认知发展的作用表现在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教育者不仅要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还要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

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积极开发儿童的潜能。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三、简答题1.简述意义学习的实质。

答: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非人为的,是指新知识与已有观点的联系是合理的或有逻辑基础的;实质性的指新知识与已有观点是在理解后建立的,而不是字面上的联系。

2.简述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主观条件:(1)学习者要有学习的心向,即把新学的内容与原有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2)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恰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相联系。

(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已有的适当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在教学中的应用:(1)要遵循“渐进分化”原则和“综合贯通”原则;(2)要合理的使用“先行组织者”3.简述“先行组织者”策略答: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程度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设计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是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利于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使新的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并促进学习迁移,提高学习效率。

四、论述题1.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答:第一、学习观。

(1)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动作表征、映象表征、符号表征(2)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3)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第二、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提倡发现学习(3)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第三、教育意义。

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教材基本结构,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强调学生的内部动机,进行自觉探索、学习。

5.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教学应用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为:(一)知识观:①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②知识并不能概括世界的法则;③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与个体之外。

(二)学习观: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三)学生观: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

教学上的应用:(一)支架式教学:认为可以利用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首先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概念框架的教学方法。

(二)情境教学:指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

(三)探究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来建构知识的过程。

(四)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通过讨论、交流、观点争论,相互补充和修正,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第四章学习动机三、简答题1.简述奥苏伯尔关于动机的分类。

1)认知内驱力: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2)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因自己对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3)附属内驱力:个人为了保持他人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2.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答: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成倒“U”形曲线关系。

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

马斯洛排列这些需要的原则是:(1)人类必须先得到基本需要的满足,然后才会追求高层次需要的满足。

(2)人类的需要与个体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

(3)人类需要的高低层次与个体的生存有关。

(4)一个理想的社会,除了应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之外,还要使人们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并鼓励个人追求自我实现。

4.简述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答:1) 成败经验:个体自身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

2) 对他人的观察:人们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的形成也有巨大的作用。

3) 言语劝说:被广泛用来说服人们去相信自己的能力,使人们在操作特定任务时付出更多。

4) 情绪与生理状态:来自情绪和生理状态的消息,也影响着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5.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答: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在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

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存在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不太一致的情况。

这是由于动机与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

因此,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但却不是唯一的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应重视激发学习动机因素,同时还应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注意改善学生的主客观条件,以便使二者保持一致。

6.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答:内部因素:①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②成熟与年龄特点③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④学生的抱负水准⑤学生的焦虑程度外部因素:①家庭条件与社会舆论②教师的榜样作用四、论述题1.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一方面决定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另一方面也影响学习的效果,但学习效果也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教师应采用合适的评价艺术,使学生保持学习上的成功感。

①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②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否则。

总不能正确完成,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

③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

④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①从直接发生途径考虑,应尽量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的对象。

学生的学习需要就是获得学习上的好成绩,也就是获得学习上的成就需要。

②从间接转化途径考虑,应通过各种活动满足学生的其他需要和要求。

2.举例说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为了有效的设置问题情境教师应做到:a)熟悉教材:设置问题情境的基础b)了解学生:因人而异的设置问题情境c)贯彻始终:讲清重点、理清脉络、留下悬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