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化学新课标(RJ)复习课件专项(04)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探究

合集下载

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专项(04)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试题

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专项(04)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试题

专项(四) 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1.问题的提出: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实验的现象是。

2.证明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思路(1)证明有新物质碳酸钠生成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振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②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振荡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③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振荡(2)证明反应物消失①证明氢氧化钠消失氢氧化钠溶液显性,加入酚酞溶液后,溶液变成色,碳酸钠溶液也显性,加入酚酞溶液后,溶液也变成色,因此(填“能”或“不能”)使用酚酞溶液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消失。

②证明CO2的减少,有压强差产生实验装置图实验现象实验装置图实验现象3.思考:以上方法,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请写出完善的方法: 。

4.启示:保存氢氧化钠溶液时应该保存。

5.拓展:压强在化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物质发生物理变化,还是发生化学变化,在一个密闭的体系中,如果有温度的改变,或者有气体体积的变化,都会引起压强的改变,根据压强差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达到实验目的。

图G4-11.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 )图G4-22.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图G4-3(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如图G4-3甲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

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A.温度差B.重力差C.压强差D.浮力差(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A现象为;B现象为;C现象为。

(3)同学们通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了二氧化碳;另一种是。

人教版探究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共13张ppt)

人教版探究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共13张ppt)

探究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
演示实验
鸡蛋为什么会被"吸"进去? 二氧化碳反应减少, 瓶内外产生压强差
完善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瓶内气压减少,鸡蛋被压入瓶中 可能是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且和水反应 再做一个对比实验
设计方案一
利用产生压强差的原理,证明二者发生反应
设计方案一
设计方案一
设计方案二
氯化钡溶液
氯化钙溶液
远大于A中溶液的体积,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
• • • • • • • • • • • • • • • • • • • •
1、想要体面生活,又觉得打拼辛苦;想要健康身体,又无法坚持运动。人最失败的,莫过于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到,又何必抱怨这个世界都和你作对?人生的道理很简单,你想要什么,就去付出足够的努力。 2、时间是最公平的,活一天就拥有24小时,差别只是珍惜。你若不相信努力和时光,时光一定第一个辜负你。有梦想就立刻行动,因为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3、无论正在经历什么,都请不要轻言放弃,因为从来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谁的人生不是荆棘前行,生活从来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永远安稳,只要努力,就能做独一无二平凡可贵的自己。 4、努力本就是年轻人应有的状态,是件充实且美好的事,可一旦有了表演的成分,就会显得廉价,努力,不该是为了朋友圈多获得几个赞,不该是每次长篇赘述后的自我感动,它是一件平凡而自然而然的事,最佳的努力不过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愿努力,成就更好的你! 5、付出努力却没能实现的梦想,爱了很久却没能在一起的人,活得用力却平淡寂寞的青春,遗憾是每一次小的挫折,它磨去最初柔软的心智、让我们懂得累积时间的力量;那些孤独沉寂的时光,让我们学会守候内心的平和与坚定。那些脆弱的不完美,都会在努力和坚持下,改变模样。 6、人生中总会有一段艰难的路,需要自己独自走完,没人帮助,没人陪伴,不必畏惧,昂头走过去就是了,经历所有的挫折与磨难,你会发现,自己远比想象中要强大得多。多走弯路,才会找到捷径,经历也是人生,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做更好的自己! 7、“一定要成功”这种内在的推动力是我们生命中最神奇最有趣的东西。一个人要做成大事,绝不能缺少这种力量,因为这种力量能够驱动人不停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一个人只有先在心里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8、人生的旅途中,最清晰的脚印,往往印在最泥泞的路上,所以,别畏惧暂时的困顿,即使无人鼓掌,也要全情投入,优雅坚持。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等来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 9、这世上没有所谓的天才,也没有不劳而获的回报,你所看到的每个光鲜人物,其背后都付出了令人震惊的努力。请相信,你的潜力还远远没有爆发出来,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你自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写给渴望突破瓶颈、实现快速跨越的你。 10、生活中,有人给予帮助,那是幸运,没人给予帮助,那是命运。我们要学会在幸运青睐自己的时候学会感恩,在命运磨练自己的时候学会坚韧。这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11、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来没有努力过,还怡然自得地安慰自己,连一点点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盖下去。不能怕,没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12、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不爬起来,别人会看不起你,你自己也会失去机会。在人前微笑,在人后落泪,可这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成长。 13、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能够依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管别人怎么看,坚持自己的坚持,直到坚持不下去为止。 14、也许你想要的未来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也许你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有人不满意,也许你的理想离你的距离从来没有拉近过......但请你继续向前走,因为别人看不到你的努力,你却始终看得见自己。 15、所有的辉煌和伟大,一定伴随着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风光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着泪水和汗水的脚印。 16、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 17、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会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18、努力也许不等于成功,可是那段追逐梦想的努力,会让你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沉默努力充实安静的自己。 19、你相信梦想,梦想才会相信你。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20、生活不会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但如果靠这段时间跟自己独处,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过去的人,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生活对你的亏欠,其 实都是祝愿。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ppt课件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ppt课件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2、思考讨论 设计方案
实验步骤
1、收集满两瓶二氧化碳气体 2、向瓶内分别迅速倒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 蒸馏水,拧紧瓶盖,震荡。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2、思考讨论 设计方案
实验现象
倒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瓶子明显变瘪,而倒入蒸馏 水的瓶子变瘪不明显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教材的分析
❖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九年级下册在学习 碱的化学性质时的一个重要反应。课本中类比于CO2 与Ca(OH)2反应原理得出,但该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 现象,学生对此反应是否发生存在疑问,学生在学 习这个性质时感到比较困难,认识模糊,很容易出 错,并且这个性质往往成为各种考试的热点。为了 让学生掌握这个重要化学性质,所以增补一个让人 印象深刻的实验是很有必要的。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学情分析
❖ 知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的基本知识,具备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有实 验探究的初步体验,不具备系统的探究知识, 对图片、实验等感兴趣,喜欢自己动手,缺乏 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究和建构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实验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 探究,观察 实验过程, 掌握二氧化 碳与氢氧化 钠的反应。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பைடு நூலகம்
4、创新优化 不断升华
实验现象
滴加稀盐酸的试管里有气泡生成,滴加氢氧化钙 溶液的试管里出现白色沉淀。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4、创新优化 不断升华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化学 反应

二氧化碳与两种碱液的反应(复习课)ppt课件

二氧化碳与两种碱液的反应(复习课)ppt课件

(1) K2处于关闭状态下打开
K1时,可以观察到的实验
K2
K1
现象是 气球变大 ,
(2)充分反应后再关闭K1打开
K2,又可以观察到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气球变小 。
精选ppt课件2021
8
变式2:碱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后变质的分析
09通州二模改: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仪
器和药品时,某小组同学发现氢氧化钠
试剂瓶瓶口有一些白色固体物质,他们
+2
NaOH

Na2CO3+
H2O
浓NaOH
溶液
Na2CO3+Ca(OH)2= 2NaOH+CaCO3↓
CO2
B

小结:
在封闭装置中NaOH与CO2反应气 压减小,有可能引发其它反应。
② 石灰需水分析反应后试管①中的溶质有
Na CO 。 精选ppt课件22021 3
7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 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于确认二氧化碳与氢 氧化钠能发生化学反应
(2)小刚打开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会。依据B中物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的性质进行
__C__O_2_+__C_a_(O__H_)_2 _=_C__a_C_O_3_↓_+__H_2_O____。鉴别★ ★
此步实验目的是__验_证__C_O_2_与_C_a_(_O_H_)_2能__发_生__反_应__。
精选ppt课件2021
4
Ca(OH)2
NaOH
A H2O B
小小结【丽:答认案为】:关通闭常K状时况,下B中,的1体溶积液的无水明约显能变溶化解,1通体入积 应二 氧的 N是a氧化CO否可OH化 钠2发发以气碳 发生生从体, 生了。气体因 了反体积此 反应和远上应。溶大述。液于实体A验中积不溶定足液量以的去证体判明积断二,N氧a说O化H明与碳CCO和O2和2反氢 (3)小丽用洗涤干净的上述装置重新实验,分别 量取50 ml上从述所溶给液资放料入A、B中,关闭K,通入约 500 ml二氧化中碳获,取A信、息B中均无明显变化。此实验 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

“无”中生“有”——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说课课件(共14张PPT)

“无”中生“有”——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说课课件(共14张PPT)
的对比实验。
实验原理: 都是利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 后压强的变化来验证。
3.交流共享 进行实验
稀HCl
NaOH溶液
1.将氢氧化钠溶液推入瓶中;
CO2 2.再将稀盐酸推入瓶中。
实验总结
如何验证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变化?
总体思路:无现象
有现象
1. 证明参加反应的某种物质减少了或没有了。 2. 证明生成物的存在。 ……
行业PPT模板:1ppt/hangye/ PPT素材下载:1ppt/sucai/ PPT图表下载:1ppt/tubiao/ PPT教程: 1ppt/powerpoint/ Excel教程:1ppt/excel/ PPT课件下载:1ppt/kejian/
试卷下载:1ppt/shiti/
2.本实验用品比较生活化,能否改为家庭实验? 如何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创新没有止境,以上实验还有 改进的空间,唯有不断实践才是硬 道理。
目标
01
设计
02
反思 06 实验
03 过程
05
总结
04
创新
实验目标
通过实验分析和设
计创新实验装置,
通过实验探究,观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 察实验过程及现象, 作能力及分析、归 掌握二氧化碳与氢 纳总结能力。 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通过学生亲身参与 探究活动,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和探 究意识,提升学生 的化学学科素养。
实验过程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2.思考讨论 设计方案 3.交流共享 进行实验 4.秉承经典 创新变迁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澄清石 灰水变
浑浊
澄清石 氢氧化 灰水 钠溶液
无明显 现象
二氧化碳和氢氧 化钠溶液发生了 反应了吗???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热点题型解读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1)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热点题型解读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1)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例1甲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他向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50mL,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

由此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__。

乙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补做一个对比实验:将甲同学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换成_____________,实验步骤与甲同学完全相同,对比两个实验的现象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解析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理由是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乙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补做一个对比实验:将甲同学实验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对比两个实验的现象可知,加入水时塑料瓶变瘪不如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变瘪更明显,可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答案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的水例2C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为探究CO2确实能和NaOH发生化学反应,华雪同学选用了下列两种装置进行实验,都证明了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1)选择装置I时,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

(2)选择装置Ⅱ时,可观察到烧杯内的水沿着导管倒流入锥形瓶中,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CO2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解析(1)选择装置I时,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气球变大。

(2)选择装置Ⅱ时,可观察到烧杯内的水沿着导管倒流入锥形瓶中,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CO2与NaOH反应,锥形瓶内气压减小。

(3)C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配平即可。

答案(1)气球变大(2)CO2与NaOH反应,锥形瓶内气压减小(3)CO2+2NaOH= Na2CO3+H2O例3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九年级化学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19页PPT

九年级化学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19页PPT

若向右图装置中通入CO2气 体也能证明 CO2和NaOH溶 液发生了反应,则应观察到
的现象是 b瓶中左导管无气泡冒出
或b瓶的右导管中液面不 上升.
根据你现有的知识思考:要想用上述 装置产生类似的实验现象,还可换成
SO2、HCl 气体和 KOH、NH3·H2O等
溶液相互组合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样品溶液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硝酸
产生使石灰水 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
样品中:除尽CO32-
继续向溶液中加入:过量Ba(NO3)2
白色沉淀生成
结论
样品中:有Na2SO4
过滤,向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
生成白色沉淀
结论 样品中:有NaCl
4.依据本实验的原理,你还能设计怎样 的装置来探究证明CO2和NaOH的反应? 试画出实验装置示意图!
含有Na2CO3
再取样,加过 量Ba(NO3)2溶
出现白思色沉考淀:如Na何2CO设3+计Ba实(N验O3)排2=B除aCNOa3↓2+C2ON3aNO3
液,再滴入酚酞 溶液变对红NaOH碱性含的有干Na扰OH,证明NaOH
质疑
的存在?
加入酚有酞变更红简能单证明的N方aO法H的吗存?在吗?
back
3edu
向溶液中加入: 过量 B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 无色酚酞
无色酚酞变红
结论
继续向溶液中加入: 过量稀硝酸和AgNO3
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
样品中含有 Na2CO3
样品中含有 NaOH
样品中含有 NaCl

中考化学复习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专项(四)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课件

中考化学复习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专项(四)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课件

2021/12/8
第十二页,共二十页。
类型二 通过检验生成物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拓展(tuò zhǎn)延伸 现有下列(xiàliè)信息:
资料卡片一
20 ℃ NaOH、Na2CO3在水 中的溶解度
物质 溶解度(S)/g
NaOH
109
Na2CO3
21.8
资料卡片二
20 ℃ NaOH、Na2CO3在乙 醇中的溶解度
过程温度升高,说明此反应为放热反应。(5)四个实验分别从 CO2减少、NaOH减少,Na2CO3生成等物质的变化(biànhuà)和能量转化视角多维度探究
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2021/12/8
第十九页,共二十页。
及Hale Waihona Puke 转化等视角多维度探究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化学反应,可以
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图G4-5
2021/12/8
第十七页,共二十页。
类型二 通过检验生成物来判断(pànduàn)反应是否发生
[答案] (1)矿泉水瓶变瘪,且比装水的更瘪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2)Na2CO3+BaCl2 BaCO3↓+2NaCl 如果 NaOH 溶液有剩余,会与 CaCl2 形成微溶于水的 Ca(OH)2,也会有白色沉淀 (3)红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4)Na2CO3+CO2+H2O 2NaHCO3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和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5)能量

(3)实验三:小华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1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四)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探究类型一利用气压的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1.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图G4-12.[2019·北京]用图G4-2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乙所示。

图G4-2(1)先推入的溶液是。

(2)bc段压强不变,原因是。

(3)cd段压强变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实验过程检查装置气密性。

按如图G4-3所示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

图G4-3序号操作步骤实验现象Ⅰ打开弹簧夹K1,关闭弹簧夹K2、K3、K4,将20 mL水注入锥形瓶F中,关闭弹簧夹K1,振荡瓶F,打开弹簧夹K2无明显现象Ⅱ关闭弹簧夹K2,打开弹簧夹K4,将20 mL 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H中,关闭弹簧夹K4,振荡瓶H,打开弹簧夹K3 锥形瓶G中的热水剧烈沸腾实验分析锥形瓶G中热水剧烈沸腾的原因是。

实验反思有观点认为只需要进行实验操作Ⅱ,即可说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

你对该观点的看法是(填“赞同”或“不赞同”),理由是。

类型二通过检验生成物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4.[2018·海南]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系列实验。

根据图G4-4回答问题。

图G4-4(1)写出图中仪器a 的名称。

(2)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用(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该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使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明显现象,用烧瓶收集二氧化碳后,按D 装置进行实验,挤压胶头滴管(胶头滴管中盛有浓的氢氧化钠溶液),打开止水夹,形成红色喷泉。

有同学提出疑问,该实验中二氧化碳减少是否能证明二氧化碳确实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①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则需要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生成。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简要说明操作、现象和结论): 。

②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根据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应如何证明其发生了化学反应? 请写出你的设计思路:__。

5.[2019·内江]某同学在学习了氢氧化钠的性质后发现,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对反应是否发生产生了疑问,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①CO2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反应?②若反应发生,则可能生成了什么产物?查阅资料①将CO2气体缓慢地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先后发生如下反应:2NaOH+CO2Na2CO3+H2O;Na2CO3+H2O+CO22NaHCO3。

②NaHCO3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Ba(HCO3)2易溶于水。

实验探究实验Ⅰ:将二氧化碳气体缓慢地通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Ⅱ:取Ⅰ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2~3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Ⅲ:再分别取Ⅰ中溶液少许于A、B两支试管中,向试管A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向试管B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Ⅳ:为了进一步确定溶质的成分,将Ⅰ中剩余溶液低温蒸干,得到白色固体。

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及结论实验Ⅱ中:该同学(填“能”或“不能”)确定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实验Ⅲ中: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由实验Ⅲ得出的结论是__。

实验Ⅳ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 CaCO3↓+H2O。

综上所述实验探究可知,实验Ⅰ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

反思交流通常检验CO2时,常选用澄清石灰水,而不用NaOH溶液的原因是。

6.[2018·泰州]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Ⅰ.20 ℃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见下表:物质Na2CO3NaHCO3Ca(OH)2Ba(OH)2溶解度/g 21.5 9.6 0.165 3.89Ⅱ.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

实验探究(1)实验一:小雨取一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加入一定量的水,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子变瘪;小雨另取一相同的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向其中加入与水等体积的NaOH溶液,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得到溶液X,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中,小雨采用两只矿泉水瓶做对比实验的目的是。

(2)实验二:为检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小亮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中不宜将BaCl2溶液换成CaCl2溶液的原因是。

(3)实验三:小华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1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呈色,证明溶液X中有NaOH剩余。

实验中,小华没有直接向少量溶液X中滴入酚酞溶液,理由是。

(4)实验四:兴趣小组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G4-5甲、乙所示。

图G4-5图甲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乙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

反思感悟(5)实验从CO2减少、NaOH减少、Na2CO3生成等物质的变化,以及转化等视角多维度探究CO2与NaOH 发生了反应,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参考答案】1.A[解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要借助反应中气压的变化或者反应中生成物的性质来验证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2.(1)NaOH溶液(2)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反应停止,瓶内气体量不再改变(3)Na2CO3+2HCl2NaCl+H2O+CO2↑[解析](1)由图乙可知,推入液体后容器中压强减小,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被吸收,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减小,因此,先推入的溶液是NaOH溶液。

(2)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反应停止,瓶内气体量不再改变,所以,图乙中bc段压强不变。

(3)图乙中cd段压强迅速变大,原因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由于生成二氧化碳速率很快,所以,容器中压强迅速增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3.实验分析NaOH能吸收CO2,锥形瓶G内气体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实验反思不赞同水也能吸收CO2,只做一个实验无法说明CO2是被水吸收还是与NaOH反应4.(1)长颈漏斗(2)B CaCO3+2HCl CaCl2+H2O+CO2↑(3)①碳酸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有碳酸钠生成(若加稀盐酸或稀硫酸产生气泡也可,但必须指明酸要足量)②证明反应物消失或有新物质生成[解析](1)据图可知仪器a 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H2O+CO2↑,可选用发生装置B。

(3)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后,生成了碳酸钠,若要检验二氧化碳确实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只需证明有碳酸钠生成即可。

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有碳酸钠生成(若加稀盐酸或稀硫酸产生气泡也可,但必须指明酸要足量)。

②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根据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可以设计实验证明反应物消失或有新物质生成进行验证。

5.实验分析及结论不能Na2CO3+BaCl2BaCO3↓+2NaCl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有碳酸钠生成2NaHCO3Na2CO3+H2O+CO2↑Na2CO3、NaHCO3反思交流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有明显的现象,而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无明显现象[解析]实验分析及结论实验Ⅱ中:由于该实验的生成物碳酸钠、碳酸氢钠或反应物氢氧化钠均会使酚酞变红色,故不能通过该实验确定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实验Ⅲ中: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能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而碳酸氢钠和氯化钡相互交换成分后形成碳酸氢钡和氯化钠,二者均能溶于水,故该反应不能发生,即该实验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因此该实验可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

实验Ⅳ中:低温蒸干实验Ⅰ中溶液得到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受热分解能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反应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由该实验可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有碳酸氢钠生成。

由实验Ⅲ和实验Ⅳ可得,实验Ⅰ中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a2CO3、NaHCO3。

反思交流检验某种物质时,一定要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如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时要用与之发生反应能产生白色沉淀的石灰水,不用与之反应无明显现象的氢氧化钠。

6.(1)矿泉水瓶变瘪,且比装水的更瘪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2)Na2CO3+BaCl2BaCO3↓+2NaCl如果NaOH溶液有剩余,会与CaCl2形成微溶于水的Ca(OH)2,也会有白色沉淀(3)红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4)Na2CO3+CO2+H2O2NaHCO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和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5)能量[解析](1)实验一: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使矿泉水瓶内压强减小,瓶子变瘪;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会使矿泉水瓶内压强减小,瓶子变瘪,但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有水,所以瓶子变瘪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通过对比实验,如果加入与水等体积的NaOH溶液的瓶子变得比加水的瓶子更瘪,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2)实验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如果溶液中氢氧化钠有剩余,会与加入的氯化钙溶液形成氢氧化钙,也会得到沉淀,不能确定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产物。

(3)实验三: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静置,取上层清液,若溶液X中含有氢氧化钠,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由于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也变红色,故无法说明氢氧化钠是否有剩余。

(4)实验四:图甲中B点的pH为11.0,C点的pH约为8.5,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所以从B点开始碳酸钠被逐渐消耗,生成碳酸氢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有水参加反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图甲和图乙对比可知DE段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此过程温度升高,说明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