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口腔黏膜的名词解释

口腔黏膜的名词解释

口腔黏膜的名词解释
口腔黏膜,是指覆盖在口腔内腔表面的一层黏膜组织。

该组织由多层上皮细胞、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组成,起到保护口腔组织、吸收营养物质、感知刺激和维持口腔内环境稳定等重要功能。

口腔黏膜的主要结构是口腔上皮,它覆盖和保护恶魔黏膜下的结缔组织。

口腔上皮可分为多层鳞状上皮和单层柱状上皮两类。

多层鳞状上皮主要分布在牙龈、颊粘膜和软腭等处,可有效抵抗机械和化学刺激。

而单层柱状上皮主要分布在舌腭下面和口腔内的其他黏膜区域,其细胞形态有助于吸收和分泌。

结缔组织是黏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基质组成。

胶原纤维赋予黏膜强度,而弹力纤维则赋予其弹性。

基质含有丰富的细胞外基质、水和油脂,起到缓冲、润滑和营养供应的作用。

黏膜中的血管和神经系统起到重要的营养和感知功能。

血管系统负责向黏膜组织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还在免疫防御和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神经系统则通过感知刺激,传递痛觉、温度和触觉等信息,维持口腔功能的正常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口腔黏膜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损伤,如食物过热、辛辣刺激、化学物质或病毒感染等。

如出现溃疡、红肿、疼痛等异常症状,可能是黏膜受损的表现,此时应及时求医进行检查和治疗。

综上所述,口腔黏膜在维持口腔健康和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的结构和功能相互配合,为口腔提供保护和感知的能力。

保持口腔黏膜的健康状态对于全身健康和舒适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

黏膜给药名词解释

黏膜给药名词解释

黏膜给药名词解释
黏膜给药是一种通过将药物直接应用于人体黏膜表面,以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目的的给药方式。

这种给药方式具有方便、快速、安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口腔、鼻腔、眼、阴道、皮肤等黏膜部位的疾病治疗。

1. 口腔黏膜给药
口腔黏膜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涂抹在口腔黏膜表面,通过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目的。

这种给药方式适用于口腔溃疡、口腔炎、咽喉炎等口腔疾病的治疗。

2. 鼻腔黏膜给药
鼻腔黏膜给药是将药物涂抹在鼻腔黏膜表面,通过鼻腔黏膜的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这种给药方式适用于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鼻部疾病的治疗。

3. 眼黏膜给药
眼黏膜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滴入眼内,通过眼结膜的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这种给药方式适用于结膜炎、角膜炎、干眼症等眼部疾病的治疗。

4. 阴道黏膜给药
阴道黏膜给药是将药物涂抹在阴道黏膜表面,通过阴道黏膜的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这种给药方式适用于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妇科疾病的治疗。

5. 皮肤黏膜给药
皮肤黏膜给药是将药物涂抹在皮肤表面,通过皮肤黏膜的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这种给药方式适用于皮肤瘙痒、湿疹、皮炎等皮肤病的治疗。

总之,黏膜给药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在使用黏膜给药时,应注意药物的浓度、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确保用药
的安全和有效性。

口腔黏膜病学

口腔黏膜病学
第二节 带状疱疹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病因、病损特点)
1.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herpes 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引起。 2.病损特点:
1)沿三叉神经分支排列成带状的成簇大水疱,单侧损害,不超过中线;三叉神经痛样的 剧痛。 2)第一支:除额外,可累及眼角黏膜,致角膜溃疡,甚至失明; 第二支:累及唇、腭及颞下部、颧部、眶下皮肤; 第三支:累及舌、下唇、颊及颏部皮肤。 3)病毒侵及颅内膝状神经节,导致赖-亨综合症(Ramsay-Hunt 综合征):面瘫、耳痛及外 耳道疱疹。 4)多数患者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第二节 口腔黏膜的结构和功能
1. 口腔黏膜的结构。 口腔黏膜由上皮层、固有层、粘膜下层和基底膜组成。 1)角化型上皮的上皮层由深至表为基底层、棘层、粒层及角化层。上皮内分布有一些非 角质形成细胞,如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感觉感受器)。 角质化的细胞细胞核及细胞器消失,呈扁平六角形鳞状,细胞内充满嗜酸性角质。细胞 核消失称正角化(orthokeratosis),细胞核存在而发生皱缩的称不全角化(parakeratosis)。 2)固有层是由细胞、纤维和基质构成的致密结缔组织。 3)黏膜下层为富含腺体、血管、淋巴管、神经及脂肪组织等的疏松结缔组织,为固有层 提供营养和支持,主要分布在被覆黏膜,牙龈、硬腭大部及舌背无黏膜下层。
近乳磨牙(成人前磨牙)的上腭和龈缘更明显。 3)糜烂期:水疱溃破后形成大面积糜烂,能造成继发感染,上覆黄色假膜。 4)愈合期:糜烂面逐渐缩小愈合,整个病程约 7~10 天。 3.鉴别诊断: 【急性疱疹性龈口炎与疱疹型 RAU 鉴别】 1)年龄:婴幼儿;成人,女性多见。 2)发作情况:急性发作,全身反应较重,自然病程较短,约 7-10 天;周期性反复发作, 全身反应较轻,自然病程长,约 10-14 天。 3)病损特点: 急性疱疹性龈口炎:①成簇小水泡,破溃后形成大片表浅溃疡;②损害遍及口腔黏膜各 处包括牙龈、上腭、唇颊舌黏膜;③可伴皮肤损害;④。 疱疹型 RAU:①散在溃疡,无发疱期;②损害仅局限于口腔的非角化黏膜;③无皮肤损 害。 【疱疹性咽峡炎】 1)病因:柯萨奇病毒 A4 型。 2)病损特点:累及口腔中后份(悬雍垂、扁桃体、软腭),不累及牙龈;成簇的小水疱; 全身反应轻。 复发性单纯疱疹 (年龄部位、病损特点、鉴别诊断) 1.年龄:成人;部位:唇部及唇周皮肤(唇疱疹); 2.病损特点:成簇小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面、痂壳,自然病程约 7-10 天,愈合后不 留瘢痕,可有色素沉着。全身症状较轻。

口腔粘膜

口腔粘膜

形态:在光镜下染色较角质细胞浅,不易识别。电镜 下细胞质中有致密颗粒,与神经轴突末梢相连


来源:神经嵴或角质细胞
部位:基底层
功能:感受触觉
19
20
上皮/与CT交界
上皮与结缔组织交界:非直线(结缔组织乳头和上 皮嵴镶嵌在一起),二者之间的结构为基底膜区

基底膜的光镜下结构:膜状结构,PAS染色阳性 基底膜的超微结构:透明板、密板(合称基板,来自 上皮)和网板(来自CT)

位于舌侧缘后部,呈5~8条平行排列的皱壁 在人类为退化器官 症时往往肿大,且伴疼痛。
42

轮廓乳头(vallate papillae):

体积、数目约 8 ~ 12 个,沿界沟前方排成一列。 该乳头呈矮柱状,高约1~1.5mm,直径约1~ 3mm,四周有轮廓沟
表面上皮有角化,侧壁上皮无角化,上皮内有 圆形小体,称味蕾
固有层乳头短而不规则 粘膜下层较厚,与固有层无明显界限
32
33
唇(lip):皮肤、粘膜及唇红(vermilion)

唇红(vermilion border)

上皮有角化,细胞中含较多的角母蛋白,透明度 较高
固有层乳头狭长,含许多 毛细血管 唇红部粘膜下层无小涎腺


及皮脂腺,故易干裂。
34
颊粘膜(buccal mucosa/cheek)
承受压力、切力、牵拉力和磨擦力
口腔粘膜还有感觉功能:疼痛、触动和温度和 味觉 吸收与唾液的分泌
50

口腔粘膜的增龄变化
口腔粘膜的增龄性变化

上皮萎缩变薄、上皮钉突变短


舌背粘膜丝状乳头数量减少,叶状乳头可增生

口腔医学名词解释

口腔医学名词解释

1、malocclusion:错合畸形:2、preventive orthodontics:预防矫治:relapse and retention复发与保持:anchorage支抗: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个别正常牙合:dentin sialoprotein,DSP:牙本质涎蛋白cellular rich zone多细胞带/增殖带MaRAU腺周口疮/重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复发性粘膜腺周围炎/复发性瘢痕性口疮Intermediate cementum中间牙骨质Bronchial arch鳃弓merge联合fuse融合gemination双生牙alveolar bone proper固有牙槽骨mottled enamel斑釉/氟牙症/氟斑牙骨上袋凋亡Reticular atrophy of the pulp牙髓网状萎缩不全角化Cross striations釉面横纹上皮剩余非釉原蛋白oxytalan纤维(弹性纤维)lamina limitans:限制板oral mucosa口腔粘膜腮腺囊Neural crest神经嵴passive tooth eruption:被动萌出错角化/角化不良囊肿Epithelial dysplasia上皮异常增生reduced dental epithelium(缩余釉上皮)可逆性牙髓炎关节内强直放射性骨髓炎牙周潜力交互作用Le Fort II fractureOSAS(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pterygomandibular space:翼下颌间隙impacted tooth:阻生牙intermaxillary contracture:颌间挛缩/关节外强直/假性关节强直masseteric space:咬肌间隙Bell palsy:贝尔麻痹Pedicle flap transfer:带蒂皮瓣移植Sialolithiasis:涎石病Dry socket:干槽症Furuncle and carbuncle疖和痈Sjögren syndrome:舍格伦综合征Frey syndrome:Frey综合征/味觉性出汗综合征/耳颞神经综合征Trigeminal neuralgia:三叉神经痛Systematic treatment for cleft lip and palate:唇腭裂序列治疗Myoepithelial cell:肌上皮细胞菌斑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外胚间叶组织朗格罕细胞髓周牙本质釉珠albright综合征黏液囊肿AbutmentArticulatorImpressionClasp支点线pulp polyp:牙髓息肉Melkersson-Rosenthal syndrome:梅-罗综合征Pulpodentinal complex牙髓牙本质复合体根尖基点Gingipains:牙龈素Paraneoplastic pemphigus副肿瘤性天疱疮显著性龋均指数Malassez上皮剩余Maxed acinus混合性腺泡上皮剩余Micil细胞临床牙冠中性长正中咀嚼周期尖牙保护合组牙保护合侧向平衡合息止合间隙磨耗磨损Bennett运动(側移)棘层松解carcinoma in situ:原位癌牙本质桥牙本质发育不全症联合突Transparent dentin:透明牙本质肯氏分类I型卡环根内附着体瓷全冠楔状隙正中下颌隆突(凸)翼点颞下间隙纵合曲线——Spee曲线Pterygoid plexus:翼丛颊垫尖ideal normal occlusion:理想正常合一般矫治Moyers 预测分析间接盖髓术Residual cyst:残余囊肿感染溃疡Chronic 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牙内吸收Inclination of incisal path:切导斜度Over denture:覆盖义齿Enamel hypoplasia:釉质发育不全牙周膜Behcet's syndrome:白塞病/口眼生殖器三联征Passamonti notch bending moment Customimpression trayProminence of compensationing curve:补偿曲线曲度Extra-coronal attachmentSurveyor muscle trimming healing capProtrusive interocclusal record lute应用kennedy分类应遵循的applegate法则蠕变弹性极限桩冠牙龈瘤糜烂溃疡不典型增生菌斑serres 腺;Verrucous Carcinoma:疣状癌Enamel Cuticle:釉小皮.制锁作用联合卡环中立区适合性点隙黏液囊肿网状变性菌斑(髁突)增殖带未分化间充质细胞棘层松解缩余釉上皮上皮异常增生不典型增生Leukoplakia:粘膜白斑Cytokine:细胞因子白斑龋与静止龋sandwich technique三明治充填术死区面间管与细胞间管Fordyce spot初次矿化和二次矿化成牙本质细胞空泡性变与牙髓网状萎缩无釉柱釉质上皮根鞘腺淋巴瘤甲状舌管囊肿釉质发育不全enamel tuft:釉从junctional epithelium:结合上皮alveolar bone proper:固有牙槽骨lining mucosa:被覆粘膜parotid gland:腮腺preodontoblasttetracycline stained teeth:四环素牙pulp calcification:牙髓钙化pseudomembrane:假膜Tomes process:托姆斯颗粒层Meckel cartilage牛牙症瘤样病变促结缔组织增生型细胞颈白线外形高点腮腺床咀嚼效率腭帆牙体长轴颈嵴发育沟半月神经节磨牙后垫翼下颌皱襞舌盲孔翼突圆孔翼丛胸膜顶面总静脉角淋巴结叶状乳头颈上神经节transverse ridge:横嵴mamelongroup functional occlusion Balkwill 角Frankfort plane:眶耳平面Terra 牙列指数cclusal planeLanper 皮纹裂线表浅肌肉肌腱膜系统—颧颊部韧带interouspal position颧突支柱santorino fissurePitcontact area:接触面积横合曲线刺激性牙本质根管充填的意义潜行性龋梯形固位牙髓切断术楔状缺损可复性牙髓炎牙内陷刺激性牙本质根管充填的意义潜行性龋活组织检查颌间结扎阻滞麻醉牵引成骨咽峡炎MRIOSAS活组织检查颌间结扎阻滞麻醉precision attachment:精密附着体undercut area:倒凹区telescope denturebalanced occlusionsanitary bridge矫形力(英文)ANB角第三序列弯曲支抗MOYER’S预测分析最适矫治力Primer工作长度(根管治疗器械中)器械的锥度预防性矫治生物学宽度理想正常合嵌体正颌外科点隙一翼腭间隙ANUG骨巨细胞瘤Warthin瘤:沃辛瘤制锁角病灶感染根尖诱导成形术釉柱树脂突牙内吸收一般矫治Moyers 预测分析间接盖髓术OxytalanFibers磨耗釉面横纹埃布纳腺金属冷加工Benett 角Pindborg 瘤拉伸强度陶瓷鳃弓嗅囊粘膜糜烂Greenstick fracture临界瘤PFM修复体牙颈部BURNOUT征像芾氏线角化不良RCT中的IAF生物学宽度kappa值malocclusionorthpedic forces倾斜移动靶形红斑角化囊肿综合征舌侧翼缘区临床牙冠畸形中央尖盖髓术扳机点吸入性窒息功能性印模氟牙症指数龋均简化口腔卫生指数上皮隔绞釉Leukoplakia:黏膜白斑cytokinereparative dentin:修复性牙本质轮廓乳头分泌管cleft lip:唇裂无釉柱釉质联合上皮根鞘腺淋巴瘤甲状舌管囊肿腭帆颈嵴发育沟半月神经节磨牙后垫翼下颌皱襞舌盲孔圆孔胸膜顶面总静脉角淋巴结叶状乳头颈上神经节group functional occlusion:组牙功能合Balkwill 角Terra 牙列指数Lanper 皮纹裂线表浅肌肉肌腱膜系统—颧颊部韧带颧突支柱矫形力(英文)MOYER’S预测分析最适矫治力Primer点隙一翼腭间隙ANUG: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骨巨细胞瘤制锁角球菌性口炎病灶感染Moyers 预测分析间接盖髓术釉面横纹埃布纳腺舌盲孔Benett 角Pindborg 瘤拉伸强度陶瓷鳃弓嗅囊粘膜糜烂扳机点简化口腔卫生指数翼腭间隙球菌性口炎病灶感染埃布纳腺Benett 角Pindborg 瘤拉伸强度腭帆发育沟翼下颌皱襞胸膜顶面总静脉角淋巴结叶状乳头破裂孔颈动脉体翼下颌皱襞上下唇系带咀嚼肌力牙尖高度牙体长轴覆盖下颌管卵圆孔口腔前庭沟颊脂尖深覆颌矫形力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症翼腭凹综合症暂时性错颌套筒冠固位体线性颌总义齿髁导斜度复合性牙周炎引导性组织再生术粘膜糜烂轮廓乳头分泌管致密性骨炎糜烂锶裂囊肿牙周韧带非角质形成细胞Resorption of teeth:牙的生理性吸收。

口腔黏膜 (1)

口腔黏膜 (1)

口腔黏膜黏膜(mucous membrane):与体外相通的体腔表面衬覆的组织称黏膜,一般都有相应的腺体导管开口于其表面,保持黏膜的湿润。

口腔黏膜(oral mucosa or oral mucous membrane):衬覆于口腔表面的组织,有涎腺开口于其表面。

医学课程购买联系QQ:2939831027 其他购买的无法保证更新。

各种考试资料均可以联系我们本章主要内容一、口腔黏膜的基本组织结构二、口腔黏膜的分类及组织结构基本组织结构学习要点:口腔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部分黏膜还有黏膜下层。

黏膜A.上皮B.固有层C.黏膜下层上皮组成口腔黏膜上皮的细胞有角质细胞与非角质细胞之分。

角质细胞角化的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细胞构成,由表层至深层共分为四层:口腔上皮分层(由表面至深层)1.角化层(1)角化层:为上皮的最表浅层,由角化或不全角化的扁平细胞组成。

2.颗粒层(1)位置:棘层浅层,角化层深面(2)细胞形态:2~3层细胞,胞质内含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3.棘层(1)位置:位于粒层的深部,细胞体积大,多边形,由增生的基底细胞发育而来。

胞质常伸出许多小的刺状突起,称细胞间桥。

在电镜下观察,细胞间桥的突起相连为桥粒。

构成桥粒的蛋白质主要有桥粒芯蛋白和桥粒胶蛋白。

它们是一组跨膜蛋白,在黏膜上皮细胞间的黏附上起重要作用。

桥粒结构示意图桥粒的重要性维持上皮的完整性临床意义:钙依赖性粘附蛋白-桥粒芯蛋白3成为自身抗原,诱发自身抗体,桥粒被破坏,形成疱性病变。

如寻常性天疱疮。

4.基底层位置:位于上皮层的最深面细胞形态:是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的细胞。

借基底膜与其下方的结缔组织相连。

胞核卵圆形,染色深,有分裂繁殖能力。

基底细胞和深部棘层细胞亦称生发层,能不断分裂增殖,可补充表层脱落的细胞。

生发层的细胞含干细胞和扩增分化细胞。

干细胞数量少,分裂形成基底细胞并维持上皮的增殖能力;扩增分化细胞数量多,来自于干细胞的分裂,再经多次分裂后分化成熟,不断向上皮表面移动并脱落于口腔中。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填空 大题 整理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填空 大题 整理

一、名词解释1.神经嵴:神经褶的顶端与周围外胚层的交界处称神经嵴2.鳃弓: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鳃弓。

3.联合:随着面部的进一步发育,突起之间的沟就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称为面突联合4.融合:有的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进而达到面突的融合5原发性上皮带:胚胎的第5周,在未来的牙槽突区,深层的外胚间叶组织诱导上皮增生,开始仅在上下颌弓的特定点上,上皮局部增生,很快增厚的上皮互相连接,依照颌骨的外形形成一马蹄形上皮带,称为原发性上皮带。

6牙板:在胚胎的第7周,原发性上皮带继续向深层生长,并分裂为两个:向颊(唇)方向生长的上皮板称前庭板,位于舌(腭)侧的上皮板称为牙板。

7颈环:内釉上皮与外釉上皮相连处称颈环,在上皮根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8.Serre上皮剩余:有些残留的牙板上皮,以上皮岛或上皮团的形式存在于颌骨或牙龈中9.Malassez上皮剩余:在牙周膜中,邻近牙根表面的纤维间隙中可见到小的上皮条索或上皮团,与牙根表面平行排列,也称Malassez上皮剩余。

10.缩余釉上皮: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称为缩余釉上皮。

当牙萌出到口腔中,缩余釉上皮在牙颈部形成牙龈的结合上皮。

11.上皮隔:上皮根鞘持续生长,离开牙冠向牙髓方向呈约45度角弯曲,形成一盘状结构。

弯曲的这一部分上皮称上皮隔。

12.牙萌出:指牙突破口腔黏膜的现象13.釉梭:起始于釉牙本质界伸向釉质的纺锤状结构,形成于釉质发生的早期14.釉丛:起自釉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方向散开,呈草丛状15.釉板:垂直于牙面的薄层板状结构。

(可贯穿整个釉质的厚度,在磨片中观察呈裂隙状结构)16绞釉:釉柱自釉牙本质界至牙表面的行程并不完全成直线,在牙切缘及牙尖处绞绕弯曲更为明显称绞釉17生长线:釉质生长线又名芮氏线;本质的生长线又名埃布纳线,是一些与牙本质小管垂直的间歇线纹。

口腔黏膜病名解

口腔黏膜病名解


损害的重叠性:不同的病变在损害的不同阶段也可能出现相同的病损
治疗性诊断:在临床上按照某一种最可能的疾病进行治疗,假如有效,则诊断为这种疾病的可能性较大,否则,则进行另外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上皮更新时间:指组织中全部细胞脱落病补充相等量新生细胞所耗费的时间,口腔黏膜上皮组织更新时间较表皮短,估计约为4~14天
谜脂症:属皮脂腺异位、错生,黏膜上有散在或成簇为团块状的、栗粒大小的淡黄色或黄白色斑疹或丘疹,表面光滑,触之柔软
口腔白色角化病:又称为良性角化病、前白斑。是长期的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所造成的口腔黏膜局部白色角化斑块或斑片
口腔白斑病:是口腔黏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不具有其他任何可定义的损害特征;一部分口腔白斑可转化为癌
斑和斑片:都是指皮肤黏膜上的颜色改变;如果直径小于2cm的局限的颜色异常,称之为斑;若斑密集融合成直径大于2cm的损害,称为斑片
丘疹:是黏膜上一种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基底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形状可为尖形、圆形和扁平形
斑块:又叫丘斑,多数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其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的病损,为白色或灰白色,可看到有沟裂将病损分割开来
鳞屑:已经或即将脱落的表皮角质细胞,常由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而来
坏死和坏疽:体内局部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较大范围的坏死,又受腐物寄生菌作用而发生腐败,称为坏疽
瘢痕:引起黏膜深部组织损害时,由再生的结缔组织逆行修复,这种修复的结缔组织称为瘢痕
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所致的皮肤黏膜病。临床上以出现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有自限性,易复发。
口腔黏膜:指口腔内的湿润衬里,在功能或结构上具有皮肤和消化道黏膜的某些特点

《口腔粘膜病学》名词解释

《口腔粘膜病学》名词解释

1.papule即丘疹,是黏膜上一种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

基底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形状可为尖形、圆形和扁平形。

口腔黏膜的丘疹,一般都由大量排列不一的针头大小的病损组成,颜色呈灰白色或为红色,消退后不留痕迹。

扁平苔藓在口腔的表现为典型的丘疹,它排列成带状、斑块和环状。

2.HFMD即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

该病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

其为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

3岁以下的幼儿是主要罹患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最易流行。

3.coccigenic stomatitis即球菌性口炎,是急性感染性口炎的一种,临床上以形成假膜损害为特征,故又称为膜性口炎。

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

口腔黏膜球菌感染往往是几种球菌同时致病,引起口腔黏膜的急性损害。

4.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入膝状神经节可出现外耳道或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纤维时,表现为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Ramsay-hunt综合征。

5.target lesion即靶形红斑,为典型的虹膜状红斑(iris lesion),是直径为0.5cm左右的圆形红斑,中心有粟粒大小的水疱。

为多形性红斑的典型皮肤病损,多见于腕部、踝部及手背。

开始时为淡红色,1~2日后中央部位红色转暗,并发生水疱,边缘呈鲜红色环状,或出现丘疹。

可有瘙痒感,无明显疼痛。

6.fixed drug eruption即固定性药疹,为药物过敏性口炎再次发作时,局部灼热发痒,有暗红色斑,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数目不多或为单个,多发生于固定位置;以唇部多见,一般持续一周左右,消退后可留有棕褐色或黑色素沉着,可存留较长时间而不消退。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研究口腔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的学科,对于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名词解释,涵盖了口腔黏膜、牙周组织、唾液腺、牙髓、牙龈炎、牙周炎和口腔癌等方面。

1. 口腔黏膜:口腔黏膜是覆盖在口腔表面的组织结构,包括唇、颊、舌、腭、口底等部位的黏膜。

口腔黏膜具有保护口腔、感受刺激、分泌唾液等功能。

2. 牙周组织:牙周组织是围绕牙齿的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等。

牙周组织对于维持牙齿的稳固和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3. 唾液腺:唾液腺是分泌唾液的腺体,包括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等。

唾液具有消化、抗菌、保护口腔黏膜等作用。

4. 牙髓:牙髓是牙齿内部的软组织,主要功能是营养和支持牙齿,并感受牙齿的冷、热、酸、甜等刺激。

5. 牙龈炎:牙龈炎是牙龈组织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牙龈红肿、出血、口臭等。

牙龈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牙周炎。

6. 牙周炎: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
牙龈红肿、疼痛、溢脓等。

牙周炎会导致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严重时可导致牙齿脱落。

7. 口腔癌: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黏膜或颌骨上的恶性肿瘤,包括唇癌、舌癌、口底癌等。

口腔癌的病因包括长期吸烟、饮酒、紫外线照射等。

口腔黏膜病学名解

口腔黏膜病学名解
1
角化细胞膜套
cornified envelope
简称角化膜套,其厚度为15nm,由交联蛋白和脂质 聚集组成,在细胞的终末分化过程中形成,为复层 上皮的表层细胞提供了一层坚韧的外套,是表皮 和角化口腔上皮的上皮屏障的一个基本的组成部 分。
1

macule
为黏膜上较局限的颜色异常的损害,其大小不定, 一般小于2cn】,不高出黏膜表面,不变厚,亦无硬结 改变”
为色泽内紫外红的红斑损害,中央可出现水疱,皮 疹境界清楚,形似靶状。
续表

名词
英文
解 释
3
斯-约综合征
Steven-Johnson syndrome
即重型多形性红斑,.患者出现身体各腔孔受累, 故亦称为多窍糜烂性外胚层综合征。
4
复发性阿弗他 溃疡
recurrent aphthous ulcer, RAU
3
完全抗原
complete antigen
具有免疫原及反应原特性的物质,进入机体即可 引起变态反应。
3
固定性药疹
fixed drug eruption
由药物超敏所致的、在同一部位以同一形式反复 发生的病损n
3
接触性口炎
allergic contact stomatitis
是超敏体质者的口腔局部与药物接触后,发生超 敏反应而引发的一种口腔黏膜炎症性疾病G
黏膜内贮存液体而形成的损害,呈圆形,突起,直 径小于1cm,表面为半球形。
1
大疱
bulla
是一种大的水疱型病损,直径1cm以上。
1
脓疱
pustule
一种疱型病损,其内由脓性物取代了透明的疱液。
1
溃疡
ulcer

《口腔粘膜病学》名词解释

《口腔粘膜病学》名词解释

1.papule即丘疹,是黏膜上一种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

基底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形状可为尖形、圆形和扁平形。

口腔黏膜的丘疹,一般都由大量排列不一的针头大小的病损组成,颜色呈灰白色或为红色,消退后不留痕迹。

扁平苔藓在口腔的表现为典型的丘疹,它排列成带状、斑块和环状。

2.HFMD即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

该病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

其为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

3岁以下的幼儿是主要罹患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最易流行。

3.coccigenic stomatitis即球菌性口炎,是急性感染性口炎的一种,临床上以形成假膜损害为特征,故又称为膜性口炎。

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

口腔黏膜球菌感染往往是几种球菌同时致病,引起口腔黏膜的急性损害。

4.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入膝状神经节可出现外耳道或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纤维时,表现为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Ramsay-hunt综合征。

5.target lesion即靶形红斑,为典型的虹膜状红斑(iris lesion),是直径为0.5cm左右的圆形红斑,中心有粟粒大小的水疱。

为多形性红斑的典型皮肤病损,多见于腕部、踝部及手背。

开始时为淡红色,1~2日后中央部位红色转暗,并发生水疱,边缘呈鲜红色环状,或出现丘疹。

可有瘙痒感,无明显疼痛。

6.fixed drug eruption即固定性药疹,为药物过敏性口炎再次发作时,局部灼热发痒,有暗红色斑,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数目不多或为单个,多发生于固定位置;以唇部多见,一般持续一周左右,消退后可留有棕褐色或黑色素沉着,可存留较长时间而不消退。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名词解释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名词解释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名词解释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名词解释一、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概念和作用口腔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口腔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科学领域,它主要涉及口腔内各种组织、器官以及其生理功能的解剖特点和生理机制。

口腔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它在咀嚼、咽喉、发音和呼吸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口腔的结构、功能以及与其他器官的关联,对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口腔解剖生理学的主要结构和功能1. 牙齿牙齿是口腔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用于咀嚼食物和语言表达。

它们包括牙冠、牙根和牙髓,由釉质、象牙质和牙本质组成。

牙齿的结构和数目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其主要功能和解剖特点基本相似。

2. 口腔黏膜口腔黏膜是口腔内壁的覆盖层,包括颊黏膜、唇黏膜、舌黏膜和硬腭黏膜等,它们在口腔中起着保护、吸收、分泌和感觉等多种功能。

口腔黏膜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对口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 舌头和咽喉舌头和咽喉是口腔与呼吸道相连的部位,它们在咀嚼、吞咽和语言表达中起到重要作用。

舌头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对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与口腔黏膜、牙齿等密切相关。

4. 唾液腺唾液腺是口腔中最重要的消化腺,它包括腮腺、舌下腺和颌下腺等,主要用于分泌唾液,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口腔的湿润。

唾液腺的解剖特点和生理功能对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解剖学观察、生理学实验、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医学影像学等,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口腔内部结构和功能。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应用涉及口腔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对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四、对口腔解剖生理学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它不仅涉及口腔内部结构和功能的解剖学特点,还包括口腔生理学的生理功能和调控机制。

口腔是人体消化和语言表达的重要器官,它的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

口腔粘膜精品教学(中山大学)黏膜笔记整理

口腔粘膜精品教学(中山大学)黏膜笔记整理

口腔黏膜(oral mucosa):指口腔内的湿润衬里,在功能和结构上具有皮肤和消化道黏膜的某些特性。

口腔黏膜病(oral mucosal disease):指发生在口腔黏膜及其软组织上的疾病总称。

口腔黏膜病学(disease of the oral mucosa):指研究口腔黏膜病基础理论和临床诊治的学科。

过角化(hyper-cornification):指黏膜或皮肤角化层过度增厚,临床表现为乳白色或灰白色斑片或斑块,在组织学上可分为过度正角化和过度不全角化。

正角化(orthkeratosis):指角化层细胞核完全消失。

不全角化(parakeratosis):指角化层有未完全消失的、固缩的上皮细胞核。

斑(macule):指黏膜上较局限颜色异常的异常改变,直径小于2mm,不高于黏膜表面,不变厚,亦无硬结改变。

斑片(patch):指黏膜上范围较大的颜色异常改变,直径大于2mm丘疹(papule):指黏膜上的一种实体性突起,直径小于1cm,基底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呈针状、圆形或扁平状。

斑块(plaque):指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边界清晰,大小不等,稍隆而质硬的病损,可见有沟裂将其分割开。

疱(vesicle):指黏膜内储存液体,直径小于1cm,呈圆形,突起,表面呈半球状。

大疱(bulla):指直径大于1cm的疱。

脓疱(pustule):指疱的内容物被脓性物所替代。

溃疡(ulcer):指上皮组织的完整性持续性受损和破坏,表层坏死脱落呈凹状,累及上皮下层。

糜烂(erosion):指黏膜的一种表浅缺损,仅上皮组织部分受损,不累计基底细胞层。

结节(nodule):指一种突出于口腔黏膜表面的实体病损。

其为一团块,迫使其表面上皮组织突向外方,一般直径大于5cm。

萎缩(atrophy):指组织细胞体积减小,数目不变,导致病变部位呈凹陷,原上皮组织某些特有结构消失,被一层薄层上皮组织所替代。

皲裂(rhagades):指黏膜上线状裂口,由炎症细胞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所致。

口腔知识 口腔黏膜

口腔知识 口腔黏膜

第五章口腔黏膜第一节口腔黏膜的组织结构:上皮和固有层(部分有粘膜下层)无皮肤附属器、无透明层一、上皮(一)角质细胞(keratinocyte)经10~14天分化、合成角蛋白、成熟1.基底层(stratum basal):立方状,借半桥粒黏附于基板(表达角蛋白5和14)。

2.副基底层:真正具有增殖能力的生发层。

3.棘层(stratum spinosum):伸出棘刺状突起与相邻细胞相接,称细胞间桥(电镜下为桥粒)。

4.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含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正角化时明显。

5.角化层(stratum corneum):充满角蛋白,均质嗜酸性(正角化/不全角化)。

注:非角化上皮由基底层、副基底层、中间层、表层构成。

表层细胞扁平,胞质内含糖原,染色浅;中间层为棘层和表层的过度;棘层细胞间桥不明显。

(三)上皮与结缔组织交接——基底膜区:基底膜、半桥粒、深部胶原纤维1.基底膜:上皮深面可形成上皮钉突与深部固有层结缔组织镶嵌在一起,二者之间的膜状结构即基底膜。

电镜下可见基底细胞和基底膜之间由半桥粒和基底膜纤维连结。

(1)透明板:来自上皮,电子密度小的板状结构,主要为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

(2)密板:来自上皮基底细胞。

(3)网板:相对纤细的半环形纤维构成,两端埋入密板。

半环形纤维称锚纤维,即Ⅶ型胶原。

固有层胶原纤维穿过环状间隙与密板紧密连接。

2.半桥粒:可见细胞内侧可见电子致密的附着斑,细胞内角蛋白丝可插入附着斑内。

(1)半桥粒附着斑蛋白:BP230、网蛋白,起连接角蛋白丝的作用。

(2)BP180:与基底细胞和基底膜黏附有关。

(3)整合素α6、β4:与细胞信号转导有关。

二、固有层(lamina propria):致密结缔组织构成,深入上皮部分的乳头称为乳头层,剩余部分称为网状层。

主要为Ⅰ型胶原纤维,尚有Ⅲ型胶原和弹力纤维。

三、粘膜下层(submucosa):疏松结缔组织,内含小唾液腺、脂肪组织、较大的血管、神经、淋巴管,主要为固有层提供营养和支持。

口腔黏膜

口腔黏膜

黏膜:是指口腔、鼻腔、肠道、阴道等与外界相通体腔的湿润衬里。

口腔黏膜:是指口腔内的湿润衬里,在功能或结构上具有皮肤和消化道黏膜的某些特点。

*口腔黏膜危险区域:口腔中口底—舌腹的U型区,颊黏膜内侧三角形口角区,软腭复合体口腔黏膜结构:1上皮层(角质形成细胞:基底细胞层、棘细胞层、颗粒层、角化层。

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郎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2固有层;3黏膜下层;4基底膜口腔黏膜功能:屏障保护功能、感觉功能、其他功能*黏膜基本病损:1斑与斑片:都是指皮肤黏膜上的颜色改变。

如果直径小于2cm的局限的颜色异常,称之为斑;若斑密集融合成直径大于2cm的损害,成之为斑片。

一般不高出黏膜表面,不变厚,亦无硬节改变,其颜色较周围正常黏膜为深,可呈红色,红棕色或棕黑色。

2丘疹与斑块:丘疹是黏膜上一种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

基底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形状可为尖形、圆形和扁平形。

斑块又名丘斑,多数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的病损,为白色或灰白色,表面比较平滑或粗糙,可看到有沟裂将病损分割开来。

3疱: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呈圆形,突起,直径小于1cm,表面为半球形。

若疱的部位在上皮内,称为上皮内疱或棘层内疱,只有上皮的一部分形成被膜,则被膜或疱壁很薄而柔软;若疱的部位在上皮下,称基层下疱(或上皮下疱),则疱壁由上皮的全层构成,因此,疱壁较厚。

4大疱:疱损害的直径大于1cm。

5脓疱:脓疱也是一种疱性病损,其内由脓性物取代了透明的疱液。

6溃疡:溃疡是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累及基底层,因其表层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

7糜烂:黏膜的一种表浅缺损,为上皮的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胞层。

其大小形状不定,边界不清,表面光滑。

8结节:结节是一种突起于口腔黏膜的实体病损。

它是一个团块,迫使其表面上皮向外突起,形成表浅损害,其大小不等,一般直径为5cm,形状不定。

剥脱现象 名词解释 口腔黏膜

剥脱现象 名词解释 口腔黏膜

剥脱现象名词解释口腔黏膜篇一:口腔黏膜的剥脱现象,就像是口腔这个小世界里发生的一场小小的“地质变迁”。

咱们的口腔黏膜啊,正常的时候就像一块平整又柔软的土地,安安稳稳地待在那里,守护着口腔的每一寸地方。

这口腔黏膜呢,本来是口腔的一道重要防线。

就好比是一座城堡的城墙,抵御着外界各种各样的“侵略者”,像那些不小心吃进去的细菌啊,过热过冷的食物带来的刺激啊。

可一旦出现剥脱现象,这城墙就像是被岁月或者战争侵蚀了一样,开始一块一块地剥落。

我有个朋友啊,有段时间就遇上了这口腔黏膜剥脱的事儿。

他说那感觉可难受了,就像嘴巴里有一块地方突然变得特别粗糙,舌头一舔,就感觉原本平滑的地方变得坑坑洼洼的。

他形容那感觉就像是本来好好的水泥路,突然有几块地方的水泥掉了,露出了下面的沙石。

他一开始还没太在意呢,以为就是上火了,吃点降火药就好了。

可这口腔黏膜剥脱哪有那么简单啊。

它可能是因为很多原因才发生的。

有时候是因为身体缺乏了某些营养物质,就像土壤缺乏了肥料一样,黏膜得不到滋养,就开始变得脆弱,然后慢慢地剥落。

又或者是受到了感染,就像是一群敌人冲进了城堡,在城墙上搞破坏。

这时候的口腔黏膜可能会发红、疼痛,剥脱的地方还可能会有白色的假膜之类的东西。

这口腔黏膜剥脱可不能小瞧了它。

要是不及时处理,它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就像那城墙破了个口子,如果不赶紧修补,敌人就会越来越多,破坏也会越来越大。

这口腔里的剥脱现象如果一直发展,吃东西的时候就会特别疼,说话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那感觉就像嘴巴里有个小恶魔在捣乱,让你不得安宁。

在我看来,口腔黏膜剥脱虽然不是什么超级大的毛病,但也得像对待宝贝一样重视起来。

毕竟嘴巴是用来享受美食、与人交流的重要器官,要是口腔黏膜老是出问题,那生活的乐趣可就少了不少呢。

篇二:口腔黏膜剥脱啊,就像是口腔里的一场小小的“灾难”。

咱们的口腔黏膜本来就像口腔的一件柔软又贴心的小棉袄,把口腔内部包裹得舒舒服服的。

我记得自己有一次吃了特别辣的火锅,那辣劲儿可真是够冲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黏膜病学名词解释
口腔黏膜:是指口腔内的湿润衬里,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皮肤的某些特点,二者有相似的组织学结构,均由上皮和结缔组织组成,其交界处呈波浪型。

口腔黏膜病:是涵盖主要累积口腔黏膜组织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的总称。

口腔黏膜病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口腔黏膜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诊治的学科。

斑与斑片:都是指皮肤黏膜上的颜色改变;如果直径小于2cm的局限性的颜色异常,称之为斑。

若斑密集融合成直径大于2cm的损害,称之为斑片。

丘疹:是黏膜上一种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

斑块:又译作丘斑,多数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其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的病损,为白色或灰白色,表面比较平滑或粗糙,可看到有沟裂将病损分割开来。

疱:黏膜内储存液体而成疱,呈圆形,突起,直径小于1cm表面为半球形。

疱在不同的形成和愈合时期,可为单个或多个的病损,若疱的部位在上皮内,称为上皮内疱或棘层内疱(天疱疮),若疱的部位在上皮下,称为上皮下疱或基层下疱(类天疱疮)。

大疱:若疱的损害大于1cm称为大疱。

脓疱:脓疱也是一种疱性病损,其内由脓性物取代了透明的疱液。

溃疡:是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因其表层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

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愈合后无瘢痕。

深层溃疡则病变波及黏膜下层,愈合后遗留瘢痕。

糜烂:是黏膜的一种表浅缺损,为上皮的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胞层。

结节:是一种突起于口腔黏膜的实体病损。

肿瘤:是一种起自黏膜而向外突起的实体性生长物,其大小、形状、颜色不等。

萎缩:为组织细胞的体积变小,但数量不减少。

皲裂:为黏膜表面的线状裂口,由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

假膜: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膜,由炎性渗出物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他不是组合本身,故可以擦掉或撕脱。

痂:通常发生于皮肤,也可出现于唇红部,多为黄白色痂皮。

鳞屑:指已经或即将脱落的表皮角质细胞,常由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而来。

坏死;体内局部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

坏疽:较大范围的坏死,又受腐物寄生菌作用而发生腐败,称为坏疽。

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所致的皮肤黏膜病。

临床上以出现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有自限性,易复发。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所引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手足口病(HMF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泡性口腔炎,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

口腔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真菌感染。

条件致病菌:3%~48%健康成人带菌,当宿主防御功能降低以后这种非致病念珠菌转化为致病念珠菌,引起的感染称为机会性感染,亦称为“有病者病”。

深部真菌病:深部真菌感染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黏膜和内脏,感染器官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

口腔结核:是由结合分枝杆菌侵犯黏膜引起的慢性感染。

球菌性口炎:是急性感染性口炎的一种,临床上以形成假膜损害为特征,故又称膜型口炎。

坏死性龈口炎:是以梭状杆菌和螺旋体感染为主要病因的急性坏死性溃疡性口腔病变。

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后,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

又称变态反应。

药物过敏性口炎: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敷贴或局部涂搽、含漱等不同途径进入机体内,指过敏体质者发生超敏反应而引起的黏膜及皮肤的超敏反应性疾病。

接触性口炎:又称接触过敏性口炎,是超敏体质者的口腔局部黏膜与变应原接触后,发生超敏反应而引发的一种口腔黏膜炎症性疾病。

血管神经性水肿:为一种急性局部反应性的黏膜皮肤水肿又称巨型荨麻疹,亦称奎英克水肿。

多形性红斑:又称多形性渗出性红斑,是黏膜皮肤的一种急性渗出性炎症性疾病。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
白塞病(BD):因同时或先后发生的口腔黏膜溃疡以及眼、生殖器、皮肤病损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几乎累及每一病例,而被称为“口—眼—生殖器三联征”。

创伤性血疱和创伤性溃疡:是由物理性、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引起的病因明确的黏膜损害。

放射性口炎(RTOM):即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放射线电离辐射引起的急慢性口腔黏膜损伤。

赖特尔综合征(RS):发生于尿道炎、宫颈炎和(或)腹泻后的炎症性、非对称性少关节炎,可伴有结膜炎、虹膜炎或皮肤、黏膜损害等关节外表现。

天疱疮: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的黏膜—皮肤自身免疫大疱性疾病。

类天疱疮:是一类在临床上以黏膜皮肤的厚壁张力性大疱为特征的疾病。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慢性炎性疾病,患病率为0.1%~4%,是口腔黏膜病中仅次于复发性阿福他溃疡的常见疾病。

口腔白色角化症:又称为口腔白角化病、良性角化病、前白斑,为长期的机械性或化学刺激所造成的口腔黏膜局部白色角化斑块或斑片。

口腔白斑病:是发生于口腔黏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不能擦去,也不能以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方法诊断为其他可定义的损害,属于癌前病变或潜在恶性疾患(PMD)范畴,不包括吸烟、局部摩擦等局部因素去除后可以消退的单纯性过度角化病。

口腔红斑病:又称增值性红斑、红色增值性病变等,是指口腔黏膜上鲜红色斑片,似天鹅绒样,边界清晰,在临床和病理上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患者。

盘状红斑狼疮(DLE):是一种慢性皮肤—黏膜结缔组织疾病,病损特点为持久性红斑,中央萎缩凹下呈盘状。

白色海绵状斑痣: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或称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具有癌变倾向的口腔黏膜疾病,主要病理变化包括上皮组织萎缩、黏膜固有层、黏膜下层胶原纤维堆积、变性和血管闭塞、减少,临床上常表现为口干、灼痛、进刺激性食物疼痛、进行性张口受限、吞咽困难等症状。

化脓性肉芽肿:又称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指组织对创伤及感染的一种反应性病变,由毛细血管增生而形成的瘤样病变为口腔黏膜的一种良性病变。

克罗恩病:发生于消化道黏膜的慢性复发性肉芽肿炎症,从口腔至肛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但以淋巴组织最为丰富的末端回肠发病最多见。

结节病:是全身性的肉芽肿疾病,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肉芽肿疾病。

浆细胞肉芽肿:是良性、炎症肉芽肿性病变,组织特性为肉芽肿并有大量密集的成熟浆细胞
浸润为主的疾病,不同于浆细胞肉瘤。

口腔黏膜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独立的组织细胞非肿瘤性质的异常分化,组织中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有大量组织细胞增生的一种少见的疾病。

韦格纳肉芽肿病:以进行性坏死性肉芽肿和广泛的小血管炎为特征,开始为局限于上下呼吸道粘膜的肉芽肿炎症,但往往发展成全身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恶性脉管炎,最后导致肾衰竭死亡。

唇炎:是发生于唇部炎症性疾病的总称。

慢性非特异性唇炎:又称慢性唇炎,
腺性唇炎:是以唇腺增生肥大,下唇肿胀或偶见上下唇同时肿胀为特征的炎症,病损主要是累及唇口缘及内侧的小唾液腺,是唇炎中较少见的一种疾病。

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性唇炎:是多见于下唇的良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