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工业园背景下德国职教教学模式的本土化构建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化工业园背景下德国职教教学模式的本土化构建与实
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8-0014-04
主要创新点:
1.教学模式构建创新:在内涵和外延上创造性地将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转化为系统建构的“目标、理论、程式、保障、考评”五要素行动学习教学模式;在各要素环节上进行创造性操作:程式设置做到行动学习主线明晰、行动学习主体凸显、行动学习形式具体;保障条件职业性指向明确、教学支撑功能明显;考评主体权威、考评形式多样、考评手段灵活。在本土化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较大创新。
2.校企深度合作教学创新:以全位性校企合作运行框架确保合作教学不断深入推进;以教学培训、考试委员会为校企合作教学提供组织保障;以企业、行会的深度参与,包括行会培训、认证“双师型”教师团队、考核毕业生,企业出资在企业或学校内建立系列高规格教学培训中心和教学工场,招生实行学校负责、企业决定、校企双重管理,专业教学实行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行动合作推进,为校企合作教学注入实质性内涵;通过建立“政府主导、校企合作、合同执行、成本分担”的校企合作教学操作机制,学生具有
企业准员工身份,实现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制度等,为校企合作教学提供制度保障。
3.教学处置形式创新:创造并有效实践了教学处置形式――模块化教学;以教学过程不同阶段进行的教学内容模块化构筑,确保了阶段优化和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以模块集约化教学确保综合手段应用;以模块化教学的多元功能推动教学策略的运用,创造性实现了教学处置三要素:行动教学过程的设立、阶段优化、策略运用的有效把控。
为了构建既满足国际化企业要求又具有本土特色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从2001年起,在政府主导下,以德国职教行动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太仓经济开发区德资企业集聚的资源优势,政、产、学、行会联动,进行了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本土化构建与实践。
一、构建“五要素”行动学习教学模式
国际职教经验的本土化实践与研究目前仍普遍存在着教学目标不对应专业典型职业活动工作能力、教学过程不对应专业典型职业活动工作过程、教学行动不对应专业典型职业活动工作情境的“三不对应”问题。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职业学校普遍存在教学理念缺乏职教专业教学论的思辨,教学模式缺少职业性的凸显,导致教学实施缺乏运作载体,操作缺乏支撑平台,评价缺乏职业杠杆。为此,我们将德国职教教学模式特别是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转化为系统建构的
“目标、理论、程式、保障、考评”五要素行动学习教学模式(如图一)。
一是在模式体系上,强化了“目标、理论、程式、保障、考评”五要素的统一。二是在目标设定与考评机制上,强化了企业、行会主体功能。通过目标的分层构建,既确保全体学生都满足企业对职业行动能力的基础要求,又确保订单培养的学生满足相应企业对学生工作过程能力的要求;通过德国工商行会考核和生本性面对面评价,既确保考评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又确保考评的人文性和发展性。三是在教学程式上,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全面培养的主线。做到确保学生在行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在行动学习中自主建构;确保行动学习中教与学的统一。四是在保障要求方面,强化了在政府主导下,学校、企业、行会等合力高质量创设模式运行所需系列支撑条件,特别是由德国工商行会培训、认证的“双师型”教师团队的组成,集教学、培训、研发、生产于一体的高规格职业性教学平台群的构筑,确保职业性教学核心情境的有效创设,确保职业性教学运行的实效。从而使我校构建的本土化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教学的目标、过程、行动与职业工作的能力、过程、情境不对应的问题。
二、架构学校全位性校企合作运作框架
不少职业学校在进行德国职教教学模式本土化实践中,
往往疏于校企合作的整体推进,导致校企合作零碎无系统性、随意无可持续性、肤浅无实质性,“一头热”的现象严重存在。我们在“五要素”行动学习教学模式构建中,依托本地工业园企业群,着力架构了本土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基础――全位性校企合作运作框架(如图二)。
一是注重运作主体、运作指向、运作样式的多元性。二是注重政府在全位性校企合作定位中的主导性。三是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集约化教学工场等着力点在全位性校企合作中的支撑性。四是注重决策、实施、评估等举措在全位性校企合作中的生成性。五是注重组织、资讯、运作、调控等机制的系统构建和“政府主导、校企参与、合同执行、成本分担”的规范操作,以及制度、环境、课程、精神层面校企合作文化的有效建设等举措在打造全位性校企合作中的保障性。从而促进了校企合作教学整体性推进、系统性运作、实质性实施,实现了教学目标与工作能力的对应。
我们还立足教学主战场,重点构建了与全位性校企合作相匹配的教学系统管理平台(如图三)。
该平台主要有如下创新举措:1.管理组织架构:政府、行会、学校、企业共建培训委员会和考试委员会,共同发挥管理、实施、考评、督导等作用。2.学生管理制度:学校预招生―企业面试―企业与学生签订培训服务协议―学习者
具备学生和准员工双重身份,按学校教育和企业劳动双重制度管理。3.师资建设途径:由通过德国工商行会资格认证的企业培训师和学校教师组成“双师型”教学团队。4.教学实施渠道:根据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处置形式,校企共同实施教学。
三、创建课程建设“双方阵”操作方略
国际职教课程的本土化实践除了学科化倾向仍存在外,还明显存在着系统性不强、教学过程与典型职业活动工作过程对应度不高等问题,主要原因是课程建设操作方略普遍存在路径选择误区,导致课程体系构建往往导引单向有失偏颇、方法单一有失全面、实施单薄有失系统。
我们在“五要素”行动学习教学模式构建中,创建了“顶层设计和基础实践双向互动”的课程建设“双方阵”操作方略(如图四)。一是坚持工作过程导向为路径选择的依据,将工作过程导向贯穿课程建设全过程。二是坚持辩证思维,将顶层设计和基础实践双向构建作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路径。三是以沙龙讨论、辨析等厘定课程及其建设的理念、思路,以借鉴、创设、创新为课程建设遵循的原则,以引领、整体、行动、发展等策略推进课程建设作为顶层设计路径的主要操作内容。四是以内容、师资、设施、评估四个基本点构建课程支架;以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等文本模板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处置形式作为基础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