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共检测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合集下载

《2024年构建医学研究与医学实践的桥梁——北京地区研究型病房设计初探》范文

《2024年构建医学研究与医学实践的桥梁——北京地区研究型病房设计初探》范文

《构建医学研究与医学实践的桥梁——北京地区研究型病房设计初探》篇一一、引言在医学领域,研究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医学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中国医疗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北京在医学研究与实践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北京地区研究型病房的设计,以构建医学研究与医学实践的桥梁,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推动医学进步提供支持。

二、研究型病房的重要性研究型病房是指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病房,旨在将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快速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疾病诊疗水平。

研究型病房的建设对于医学研究与医学实践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为医生提供更为先进的诊疗设备和手段,还可以为医学研究提供丰富的临床数据和病例资源。

三、北京地区研究型病房设计的初步构想1. 硬件设施设计北京地区研究型病房的硬件设施设计应充分考虑现代化、智能化、人性化的要求。

病房内应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如高清影像设备、智能监护系统等,以满足临床诊疗和科研需求。

同时,病房环境应舒适、安静,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

2. 软件资源整合研究型病房的设计还需注重软件资源的整合。

这包括医疗团队的组建、教学与科研资源的整合等。

医疗团队应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和科研人员组成,以实现医疗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教学与科研平台,为医学生和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3. 数据管理与应用研究型病房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医疗数据、科研数据的有效收集、整理和分析。

通过大数据技术,将临床数据与科研数据相结合,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决策提供支持。

同时,数据管理还应注重患者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

4. 合作与交流平台建设研究型病房应成为医学研究与医学实践的合作与交流平台。

通过举办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国内外医学专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最新医学研究成果的传播和应用。

此外,研究型病房还应与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构建安全保障体系,护航人工智能新基建发展

构建安全保障体系,护航人工智能新基建发展

构建安全保障体系,护航人工智能新基建发展魏薇㊀牛金行㊀景慧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北京100191)摘要: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垂直行业融合应用日趋广泛和持续深化,正在催生出众多智能化新产品和新业态,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㊂亟需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应对人工智能新基建风险挑战,推动国家战略顺利实施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㊂立足于推进我国人工智能新基建健康发展,基于文献研究方法,结合产业问题调研,归纳总结人工智能新基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国际博弈㊁技术局限㊁安全问题㊁治理体系等诸多挑战,研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路建议,旨在为智能产业稳步发展提供参考借鉴㊂关键词:人工智能;新基建;安全治理;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TP391.7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引用格式:魏薇,牛金行,景慧昀.构建安全保障体系,护航人工智能新基建发展[J].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1,47(5):11-14.doi:10.12267/j.issn.2096-5931.2021.05.0030㊀引言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㊁国际竞争博弈等影响,我国传统拉动经济增长的外贸㊁投资和消费 三驾马车 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1]㊂国家多次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积极出台 新基建 相关指导意见和投资计划㊂相较于传统基建, 新基建 发展空间巨大,带动效应明显,正在成为我国稳投资㊁调结构㊁扩内需的经济发展新引擎㊂人工智能作为 新基建 的核心板块之一,其发展备受瞩目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工智能企业纷纷开放算力㊁算法和数据等基础设施资源,助力提升传统行业智能化水平,为对冲疫情影响㊁促进产能恢复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㊂人工智能作为 新基建 ,更加强调其基础设施属性,主要包含以下特征:一是基础支撑性,人工智能新基建着力推进人工智能计算㊁存储㊁网络等硬件基础设施和框架㊁算法㊁数据等软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二是公共服务性,人工智能基础算力㊁行业算法㊁数据资源和通用软件将更多以平台服务或者授权许可方式来提供,便利各行业㊁各领域获取普惠性的智能化服务;三是溢出带动性,人工智能新基建会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推广,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赋能传统行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成为培育壮大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㊂1人工智能新基建推进面临的挑战数字经济时代,世界主要国家大力促进新兴技术发展,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以5G㊁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推进信息技术产业化的关键支撑,以及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㊂面对国际竞争新形势㊁技术推广新困境㊁泛在安全新风险以及安全治理新问题,人工智能新基建的推进实施存在很多良机,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㊂1.1㊀从国际形势看,人工智能新基建发展主导权受到威胁㊀㊀当前,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传统制造业有加速向外转移趋势,而具备高附加值的科技和服务产业又由发达国家把持[2]㊂为避免落入 中等收入陷阱 ,我国亟需把握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㊂目前,我国在计算机视觉㊁智能语音等人工智能应用层面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但在算力芯片㊁学习框架㊁基础算法等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方面,对外依赖较为严重㊂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锁定其技术优势和主导地位,持续加大基础环节管控,遏制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㊂自2019年至今,美国政府已将我国数十家知名人工智能企业列入 实体清单 ,限制人工智能相关基础软硬件出口㊂后疫情时代,部分国家逆全球化思维呈现加速发展态势㊂美国加入全球人工智能合作伙伴组织(Global Partnership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PAI)并推动发布联合声明,强调以符合 人权㊁自由和共同的民主价值观 的方式支持AI开发和使用,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和应用㊂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给我国人工智能新基建推进带来新的风险挑战,影响自主发展能力,制约产业全球推广㊂1.2㊀从技术特征看,人工智能新基建推进本身存在复杂性㊀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演进,通用智能的实现方法尚不清晰,以海量数据和深度学习为驱动的技术途径虽然取得显著成果,但仍存在数据强依赖性㊁算法弱鲁棒性㊁技术高复杂性等诸多瓶颈,制约人工智能新基建推进应用㊂一是数据强依赖性制约垂直行业应用推广㊂人工智能充分赋能行业需要依赖行业内海量优质的应用场景数据,但在传统的工业制造㊁农业生产㊁卫生医疗等具体行业内,往往存在数字化转型程度不高以及数据开放共享不足等问题,对数据资源的高要求将限制人工智能有效推广[3]㊂二是算法弱鲁棒性较难适应复杂场景应用㊂现阶段深度学习算法存在鲁棒性弱的问题,在具体应用场景的开放动态环境中,算法决策可能会产生意料不到的错误,导致人工智能不太适用于工业控制㊁能源输配等安全可靠性要求高的场合㊂三是技术高复杂性限制新基建推进进程㊂人工智能具有多学科交叉㊁高度复杂性特征,导致专业人才无法及时供给,缺口较大,而人工智能新基建推进需要大量既懂人工智能技术㊁又有行业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此类人才目前更为稀缺㊂根据教育部门测算,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供需比例严重失衡,这将限制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快速推进㊂1.3㊀从安全风险看,人工智能新基建面临多层次安全挑战㊀㊀新基建战略推进将促使人工智能成为具有基础支撑性㊁公共服务性等特征的社会公共品,进而对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水平提出更高要求㊂然而,当前阶段人工智能技术仍不断演进完善,且安全防御理论和技术处于探索初期,尚无法有效应对愈加复杂㊁多维度㊁多层次安全挑战㊂一是人工智能数据和算法安全风险更加突出㊂新基建战略的实施将加速人工智能技术以开源开放的平台㊁算法包㊁模型库等形式,向社会提供开放共享的普惠性服务㊂但是,受限于人工智能数据安全保护技术和机制尚不健全成熟,用户上传至平台的数据面临被第三方窃取㊁隐私泄露等风险㊂此外,第三方预训练人工智能算法包面临恶意提供者嵌入新型后门和木马的安全风险[4]㊂此类安全风险非常隐蔽,用户难以检测发现,给后续人工智能应用带来安全隐患㊂二是人工智能外部安全攻击威胁更加严峻㊂新基建推动人工智能基础平台向行业应用平台加速演进,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㊁医疗㊁金融等行业应用持续深化,广泛赋能云侧平台和端侧设备㊂由此,人工智能产品外部攻击面不断延展,受攻击的可能大大增加,不良分子可从智能终端等安全防护薄弱环节实施攻击,通过劫持终端入侵系统,进而威胁云侧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安全㊂1.4㊀从治理体系看,人工智能新基建带来安全治理新问题㊀㊀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于 新基建 概念界定来看,基于人工智能的融合基础设施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将催生出大量的经济新业态和商业新模式[5]㊂但是,融合基础设施以及构建在其上的智能应用的安全监管工作会涉及到政府多个管理部门,原有基于传统行业界限的部门管理职责划分将无法适用新技术发展㊂例如,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监管会涉及国家多个部委,各部门会结合自身原有职责从不同维度和切入点开展监管工作,难免出现交叉监管㊁监管空白等机制体制问题㊂另外,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的不透明性㊁难以追责等问题,给现有安全监管技术带来极大挑战,如何对人工智能安全风险实时监测和及时处置,成为安全治理机制建设的重点内容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泛在,亟需加强部门统筹协同㊁创新监管机制手段,以保障人工智能新基建的顺利推进㊂2构建人工智能新基建安全保障体系思路建议㊀㊀新基建为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落地注入新动能,成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产业补短板㊁强弱项㊁促应用的新机遇㊂我国人工智能新基建面临着发展和安全㊁国内和国际㊁技术和治理等多维度挑战,为保障我国人工智能新基建顺利实施,亟需统筹考虑,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创新㊁治理体系构建㊁安全能力提升以及国际合作深化,健全完善我国人工智能安全保障体系㊂2.1㊀提升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一是立足自主创新补足技术短板㊂针对先进制程芯片㊁基础设计软件等 卡脖子 的关键核心技术环节,在新基建战略推进过程中,注重发挥国家和地方政府专项产业基金引导作用,鼓励龙头企业聚集产业链上下游公司联合开展短板技术攻关和国产化技术应用,缩短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周期㊂二是加强海外人才引进和本土人才培养㊂针对人工智能新基建面临的高端人才短缺困境,加速引入海外知名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创新海外高端人才柔性引进机制,授予国有企业更大的海外高端人才薪酬激励自由度㊂创新校企联合教育模式,以新基建需求为导向,增强交叉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㊂三是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升技术创新能力㊂利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虹吸效应以及持续优化的外资营商环境,吸引面向我国市场的海外人工智能软硬件企业加速在我国设立设计研发基地,增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㊂2.2㊀建立多方参与的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体系一是政府发挥安全治理主导作用㊂整合多学科力量,加强人工智能新基建面临的法律㊁伦理㊁社会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研究,建立涵盖政府㊁企业和社会各方的人工智能安全责任体系[6],制定出台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政策指南,构建人工智能应用分级分类安全治理机制㊂二是企业积极践行安全治理主体责任㊂企业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的主要力量和一线实践者需承担治理主体责任㊂企业建立内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规范和制度,设立人工智能治理机构,从法律㊁伦理㊁社会等视角加强对各项人工智能应用的合理性审查,探索并实施算法偏见㊁算法黑箱㊁算法弱鲁棒性㊁数据隐私等问题的技术解决措施,加强出厂前人工智能产品安全性核实验证㊂三是社会加强安全治理监督㊂加快培育人工智能安全检测咨询服务机构,构建人工智能安全检测验证公共服务平台,依托行业联盟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投诉举报㊁核实验证㊁公开曝光渠道㊂2.3㊀健全人工智能安全技术保障能力一是完善人工智能安全技术标准体系㊂制定出台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体系框架,构建人工智能安全标准推进路线图,加快研制人工智能数据安全㊁算法模型安全㊁产品和应用安全㊁安全检测评估等亟需标准㊂在人工智能新基建先导应用领域,加强人工智能安全标准宣贯和试点验证㊂二是加强人工智能安全技术和产品研发㊂新基建规划加强了人工智能安全项目布局,针对人工智能新基建面临的突出算法和数据安全风险,鼓励人工智能企业和网络安全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联合研发等方式,开展人工智能安全防御技术和产品攻关㊂三是加快人工智能安全保障技术平台建设㊂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专项资金,加快人工智能安全检测㊁监测预警㊁应急处置㊁追踪溯源等技术平台建设㊂2.4㊀促进人工智能国际互信合作发展一是增进人工智能发展国际互信㊂依托国际政府合作组织㊁标准化协会等,广泛分享我国人工智能新基建推进㊁融合应用以及安全治理工作的有益尝试和成功经验,积极参与或主导人工智能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推动形成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国际共识,增进国家间包容互信㊂二是加强人工智能新基建国际合作㊂鼓励国内人工智能龙头企业持续加强全球布局,积极开展国际业务,以东盟㊁亚太地区以及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为合作重点,努力向欧美市场拓展延伸,推进人工智能新基建全球化发展,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构建广泛生态系统和宽松国际环境㊂3结束语在国家加快推动 新基建 背景之下,人工智能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其溢出带动效应更为凸显,为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和经济社会智能化发展提供强劲引擎㊂立足当下,着眼未来,需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新基建发展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问题挑战,开展应对举措前瞻研究,探索构建安全保障体系,为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㊂参考文献[1]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课题组,周月秋,樊志刚.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展望[J].现代金融导刊, 2021(2):42-45.[2]周亚敏.全球价值链中的绿色治理:南北国家的地位调整与关系重塑[J].外交评论,2019(1):49-80. [3]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 新基建 发展研究报告[R].北京,2020.[4]张思思,左信,刘建伟.深度学习中的对抗样本问题[J].计算机学报,2019(8):15.[5]石梦.新基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1(3):19-20.[6]郭亚军,卢星宇,张瀚文.人工智能赋能信息无障碍:模式㊁问题与展望[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8): 57-62.作者简介:魏薇㊀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信息安全㊁数据安全㊁人工智能安全㊁安全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牛金行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安全㊁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景慧昀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安全㊁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Build security system to escort the development of newinfrastructur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WEI Wei,NIU Jinhang,JING Huiyun(Security Research Institute,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Beijing100191) Abstract:As a core component of the new infrastructure,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is more and more widely applied in vertical industries and continues to deepen,giving rise to many intelligent new products and new business models,and propelling for a high-qualit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It is urgent to build a security safeguard system to comprehensively address the challenges of AI as the new infrastructure and promote a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strategies and socio-econmic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I new infrastructure in China,this paper uses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s,combining with industrial issues research, summarizing the challenges such as international game,technical limitations,security issues,governance system,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afety guarantee system,aim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industry.Keywords:artificial intelligence;new infrastructure;security governance;high quality development(收稿日期:2021-04-15)。

老年脑健康管理的体系构建与实践

老年脑健康管理的体系构建与实践

开发了适用于快速进行痴呆筛查的敏感工具,构 建起具有本土化特色的老年脑健康评价体系,为 大范围脑健康体检提供了关键的技术保障。 2.2 社区老年脑健康管理体系实践——北京市老 年人脑健康体检(痴呆风险筛查)项目 为了积极 防控痴呆、提升北京市老年居民脑健康水平, 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下,2019年5月 6日,北京市老年人脑健康体检(痴呆风险筛查) 项目正式启动。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朝阳 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共6个辖区内的 9.6万名65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免费接受了老年脑 健康体检服务。该项目旨在以及时防治的主动 健康管理理念为指导,建立社区痴呆及MCI综合 防控系统,提升北京市老年群体脑健康水平。 2020年6月4日,“北京市老年人脑健康体检(痴 呆风险筛查)Ⅱ期项目”正式启动,在2019年Ⅰ 期项目基础上,将范围扩展到了城16区,服务 人群扩大至10.2万人,并首次将脑健康管理列入 项目主要任务内容之一:“在做好脑健康体检 环节的基础之上,通过线上服务平台,有针对 性地开展脑健康管理和个性化认知康复训练指 导建议,促进老年人脑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提 升[24]”。在上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社区老年脑 健康体检与痴呆风险筛查体系得以构建与实践[25] (见图1),老年脑健康管理体系初步成型。
(1)主要侧重趋势:“痴呆早期防控”在老 年脑健康管理整个业务范畴中的比重正在逐渐 加大。之前老年脑健康管理更多侧重于针对痴 呆患者的康复管理[13],而近年来,国际多项AD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0年10月 第1卷 第2期 , [14] 都强调对非痴呆患者进 行早期脑健康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对早期AD风 险人群进行干预,调控AD危险因素影响,理论 上可以使痴呆患病率下降约20%[15]。《世界阿尔 茨海默报告(2011)》[16]总结了早期诊断、早期干 预的好处;明确了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者在AD预 防中的任务。不过目前的现状是,AD相关预防 工作并没有在我国大范围地展开。健康中国行 动(2019—2030年)是2019年6月底前由国家卫生 健康委负责制定的发展战略。其中,在老年健 康促进专项行动中明确指出:“提倡老年人知 晓健康核心信息;参加定期体检,做好慢病管 理,接受家庭医生团队的健康指导。”从中不 难看出,该项行动亦十分强调对老年群体进行 早期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北京市人才中心:构建公共服务新生态

北京市人才中心:构建公共服务新生态

北京市人才中心:构建公共服务新生态随着政府职能从管理转向服务的大趋势,北京市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中心(简称:北京市人才中心)为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在设计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和努力,例如:设计空间环境,设计标识系统,制作业务须知,搞职介活动,搞招聘会,搞各种展览……,而效果并不明显。

问题在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才政策与流动人才市场的变化,北京市人才中心的公共服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2021年初,北京市人才中心发布了《北京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规范》,规范包括了六个标准,目的是统一北京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的业务内容,规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标准,全面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的质量、效率和水平,促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事业的科学、有序发展。

为此,北京市人才中心再次展开了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再提升的工作。

当他们了解到服务设计可以帮助提升公共服务管理水平,清华在做这方面研究,主动找到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管理研究所(简称:研究所)的王国胜老师,委托其开展了《北京市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中心服务创新项目》。

项目组没有像以往的设计项目那样,仅仅是具体的某项策划或设计,而是首先站在战略层面与管理层达成共识,即:以构建自适应的可持续的服务生态体系为目标,以增加用户价值和体验为诉求,力求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通过建立规范的、互动的服务管理机制,把服务和创新文化融入到全市的服务体系之中,使公共服务生态体系具有自适应能力和可持续性。

在这个目标下,对服务管理系统进行流程再造,重塑服务价值。

在这种共识下,项目组采用服务设计方法确定了项目原则,首先针对组织、管理及服务的整体性战略定位做系统性研究和系统性规划,而后才是平台建构,再后才是更具体的设计项目落实,简而言之就是从顶层设计入手搭建服务生态,而后着手有形的设计。

项目的重点是组织和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实施。

按照服务战略设计思路,项目的整体工作分为三期:1,战略定位;2,设计规划;3,组织实施。

政府行业数据开放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_1

政府行业数据开放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_1

行业数据开放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第一章绪论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第二章行业数据开放现状分析 (3)2.1 国内外数据开放现状 (3)2.1.1 国际数据开放现状 (4)2.1.2 国内数据开放现状 (4)2.2 我国数据开放存在的问题 (4)2.2.1 数据开放范围有限 (4)2.2.2 数据质量和可用性不高 (4)2.2.3 数据更新不及时 (4)2.2.4 数据安全保障不足 (4)2.3 数据开放的发展趋势 (4)2.3.1 数据开放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4)2.3.2 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将逐步提高 (4)2.3.3 数据安全保障措施将更加完善 (5)2.3.4 政产学研合作将不断深化 (5)第三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总体架构 (5)3.1 架构设计原则 (5)3.2 架构层次划分 (5)3.3 关键技术研究 (6)第四章数据资源整合与治理 (6)4.1 数据资源整合策略 (6)4.1.1 明确整合目标 (6)4.1.2 构建数据资源体系 (6)4.1.3 数据整合技术路线 (6)4.1.4 数据整合流程优化 (6)4.2 数据质量管理 (6)4.2.1 数据质量标准制定 (7)4.2.2 数据质量检测与评估 (7)4.2.3 数据清洗与治理 (7)4.2.4 数据质量持续改进 (7)4.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7)4.3.1 数据安全策略 (7)4.3.2 数据加密与防护 (7)4.3.3 数据访问权限管理 (7)4.3.4 用户隐私保护 (7)4.3.5 数据安全审计与监控 (7)第五章技术平台建设 (7)5.1 基础设施建设 (7)5.2 数据存储与处理 (8)5.3 服务平台开发与部署 (8)第六章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 (9)6.1 用户需求分析 (9)6.1.1 用户类型划分 (9)6.1.2 用户需求分析 (9)6.2 应用系统架构设计 (9)6.3 关键功能模块开发 (10)6.3.1 数据管理模块 (10)6.3.2 数据查询模块 (10)6.3.3 数据分析模块 (10)6.3.4 用户管理模块 (10)6.3.5 平台管理模块 (10)第七章数据开放与共享机制 (10)7.1 数据开放政策制定 (10)7.1.1 政策目标 (11)7.1.2 政策内容 (11)7.2 数据共享机制构建 (11)7.2.1 数据共享原则 (11)7.2.2 数据共享模式 (11)7.2.3 数据共享机制运行 (12)7.3 数据开放与共享监管 (12)7.3.1 监管体系构建 (12)7.3.2 监管手段 (12)7.3.3 监管效果评价 (12)第八章公共服务平台运营管理 (12)8.1 运营策略制定 (12)8.2 服务质量保障 (13)8.3 用户满意度评估 (13)第九章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 (14)9.1 政策法规制定 (14)9.1.1 政策法规制定的必要性 (14)9.1.2 政策法规制定的原则 (14)9.1.3 政策法规制定的主要内容 (14)9.2 标准体系构建 (14)9.2.1 标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14)9.2.2 标准体系构建的原则 (14)9.2.3 标准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15)9.3 监管机制完善 (15)9.3.1 监管机制完善的必要性 (15)9.3.2 监管机制完善的原则 (15)9.3.3 监管机制完善的主要内容 (15)第十章项目实施与推进策略 (16)10.1 项目实施计划 (16)10.2 风险评估与管理 (16)10.3 项目效果评价与持续优化 (16)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作为社会管理的核心主体,拥有大量的行业数据资源。

从试点看路径_向转型要动力——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经验摘要

从试点看路径_向转型要动力——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经验摘要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建设总体实施方案》,推动天地图由单一地理信息服务向综合地理信息服务转型。

新的平台该如何建设?此前,自然资源部组织10个省(区、市)开展了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新平台”)建设试点,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方案、软件工具、工作机制等,为全面开展新平台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经验。

我们将试点经验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浙江:省市县协同在线“即采、即审、即发”明确省市县分域更新的职责。

将数据更新和年度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运维工作结合。

明确省级节点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全省数据在线更新提供技术支撑,承担数据库的维护和基础服务统一发布,市县节点负责本辖区内数据更新的组织实施、质量管理、本地节点建设及特色服务的发布等工作。

建立变化信息引导的更新流程。

省市县共建变化信息引导池,接入发改、建设等部门的工程建设信息,通过在线联动更新工具,将原来线上、线下混合作业流程全部移至线上,将数据更新、服务发布等相对独立的环节转化为集数据更新、服务发布于一体的数据在线更新服务模式,从串行的6个环节缩减为“在线更新、即审即发”2个环节,实现地理信息要素更新的减环节、提时效。

研制全流程在线联动更新工具。

更新内容包括新增楼址、门址等地址数据。

重大要素更新周期缩短至15个工作日。

研发在线更新工具、在线拟合接口、矢量瓦片快速更新发布技术,解决多端、多用户并发更新数据不一致等问题,支持省市县在线协同高效更新,实现“即采、即审、即发”。

构建并行在线质量巡检机制。

在数据更新发布的同时开展质量巡检,将原更新过程中分环节、分批次的质量控制变为全流程、全时段数据服务效能的监管。

通过上述做法,浙江省地理信息要素更新到发布的时间从3 ~ 4个月缩短至20个工作日左右,实现了地理信息要素更新服务的提质增效。

安徽:以变化驱动协同更新探索形成省市县协同更新工作机制。

在更新范围上,以城市建成区为界,省市县三级节点互补更新 ;在更新内容上,省级节点重点更新建成区外矢量和影像,市县级节点重点更新建成区内矢量和兴趣点,充分发挥省市节点各自数据优势和技术特点。

“四基”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思路与运行机制初探

“四基”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思路与运行机制初探

“四基”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思路与运行机制初探李晶莹【摘要】“四基”数据是工业大数据的核心,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智能制造实施、质量管理控制、制造服务模式创新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四基”数据平台的建设意义,提出了广义范畴下的“四基”数据类型,提出了“四基”平台的建设思路及运行机制,对建立“四基”数据平台做了探索性的研究.【期刊名称】《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年(卷),期】2018(031)001【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四基”数据平台;“四基”数据内涵【作者】李晶莹【作者单位】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北京 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840 引言当前制造业正逐步转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信息技术指数级增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普及应用、系统集成创新形成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三大驱动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融合而形成的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工业大数据的效用挖掘与深度应用愈发体现出核心驱动作用。

“四基”数据是工业大数据的核心,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智能制造实施、质量管理控制、制造服务模式创新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四基”数据平台内涵工业“四基”指基础材料、基础技术、基础工艺和基础零部件。

“四基”工业数据平台是指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工业“四基”领域,围绕个性化定制、柔性敏捷制造、远程运维等典型智能制造模式,以材料数据、工艺数据、零部件数据、产品数据、技术数据为核心,覆盖从设计、研发、采购、制造、销售、交付、售后服务、运维、报废或回收再制造等整个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广义数据范畴,及相关数据应用系统。

本文中的“四基”数据包括生产经营宏数据、工具类标准化数据、可重用模块化数据、外部通用数据等广义范畴。

(1)生产经营宏数据。

生产经营宏数据主要来自传统企业信息化范畴,包括传统工业设计和制造类软件、ERP、MES、PLM、SCM、CRM、EMS等。

这些信息系统产生,积累了大量的产品研发数据、生产性数据、设备数据、经营性数据、客户信息数据、物流供应数据、环境数据等。

我国低碳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问题与对策

我国低碳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问题与对策

现节能减排的基础。胡锦涛同志指出, 要落实控制 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 , 实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的 基本 国策 , 坚持走 中国特 色新 型工业 化道 路 , 加快 要
转变经 济发 展方 式 , 重能 源节约 和高效 利用 , 注 积极 发展循 环经 济 、 碳经济 。有 学者认 为 , 展低 碳经 低 发 济 的关 键是 加强 低碳 科 技 创 新 , 要在 不 影 响 经济 和 社会 发展 的前提 下 , 过技术 创新 和制度 创新 , 通 最大
21 0 2年 2月
管j 干 宇 I j
Jun lo n g me t o r a fMa a e n
F b 2 1 e .0 2
Vo | 5 N碳 科 技 公 共 服 务 平 台建 设 :
问题 与对 策
陆 小成
( 北京市社 会科 学 院 管理 研 究所 , 京 100 ) 北 0 11
分。
低 碳科 技公共 服务 平 台依 托政府 的政 策扶 持和 资金投 入而 建立 , 为科技 企业 提供低 碳创新 服务 , 促 进 低碳 技术 创新 。其 内在逻辑 关 系如 图 1所示 。低
实现低碳科技创新需要构建低碳科技公共服务 平 台。科技 公共 服务 是 以政 府为 主导对 科技 创新 资
低碳 经 济 以低 能 耗 、 排 放 、 污 染 为特 征 , 低 低 其 实质是 提高 能源利 用 效 率 和促 进 能 源结 构 调 整 , 核 心 是技 术创新 、 度 创新 和发 展 观 的改 变 。出于 应 制
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保障 国家能源安全方面的考虑, 低 碳经 济不仅 是 目前 学术 界 研 究 的 热 点 , 而且 也 被 认 为是 经济社 会 发展 中必 须 予 以重 视 的 重大 课 题 。 发展低 碳 经 济 需 要 加 强 低 碳 科 技 创 新 j 。低 碳 科

发挥六大平台作用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发挥六大平台作用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发挥六大平台作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右一)视察广东质检院,强调技术机构是质监系统的立身之本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前排右二)视察国家不锈钢制品质检中心(揭阳)长期以来,广东省质监局紧贴地方经济建设,围绕全省优势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密集的专业镇、产业集群、产业转移和示范园区,以服务企业为宗旨,积极配合全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国家质检中心等技术机构建设,得到了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在立项、资金筹措、建设用地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广东省质监局大力推动技术机构建设和发展,积极建设国家质检中心、省级授权质检机构、派驻实验室等多种形式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形成以51个国家质检中心为龙头、159个省级授权质检机构和26个派驻实验室为骨干的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集群、专业镇优化提升的立体式技术支撑体系。

目前,广东构建起了以国家级质检中心为支撑,以省级质检站为基础的技术机构检验网络,不仅使质监部门履行行政执法和综合管理职能的能力大幅提升,而且也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助推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发挥检测检验平台作用突破贸易技术壁垒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造就了产品出口大省的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特别是国际贸易往来遇到的技术贸易壁垒和知识产权问题逐渐增多,不少出口产品遭遇到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商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障碍。

广东省质监局在国家质检中心的建设中,从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领域存在的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入手,将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重要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作为研究课题,发挥国家质检中心公共检测检验平台作用,构筑起了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技术支撑体系。

国家数字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与美国NTS合作,积极研究网络设备构建系统测试技术,在深圳建立亚洲唯一获得认可的全项目实验室,提供从产品安全、电磁兼容到环境物理保护测试一站式NEBS测试和认证服务,成功帮助华为、中兴、康佳、创维等上百家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广应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典型案例的通知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广应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典型案例的通知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广应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典型案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22.04.26•【文号】市监质函〔2022〕609号•【施行日期】2022.04.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广应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典型案例的通知市监质函〔2022〕60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是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强化质量基础支撑的重要举措,对促进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围绕企业质量提升堵点和痛点,推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出台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政策措施,取得良好工作成效。

为及时总结宣传和推广应用各地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的好经验好做法,经地方推荐,市场监管总局遴选确定了20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典型案例(详见附件),现予印发。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对典型案例的宣传推介力度,引导本地区学习借鉴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扎实做好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工作,以精准协同的质量技术服务助推企业、产业和区域提质增效升级。

同时,加大对前期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试点单位的指导服务和跟踪评估力度,推动工作流程规范化、创新做法制度化、成熟经验机制化,力争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更多、更具普遍性、更有针对性的创新做法,进一步营造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惠百城助万企”的浓厚氛围。

联系人:质量发展局黄才宇************附件: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典型案例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2022年4月26日附件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典型案例(按行政区划排序)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市场化发展模式,面向区域内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提供智能化检测检验、计量测试技术服务等整体解决方案,开展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知识产权等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形成了质量基础设施要素互联互通和集约高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一站式”服务新体系,增强质量基础设施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支撑能力,推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与科技创新良性互动发展,并通过成立产业计量技术创新中心激发质量基础设施技术机构创新活力和集聚发展,服务各类企业1000余家,带来经济效益约2亿元,挽回、减少和规避企业质量损失约1亿元。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意 产业逆市飘红 , 全年实现产业增加值 1 9. 亿 77 4
元 , G P 比重 为 1. , 价 增速 达 l. 。 占 D 26 现 12
特 别是 2 0 09年 , 北京 动 漫 网络 游戏 产值 初 步核
算 突破 8 0亿 元 , 占全 国 四分 之 一 强 。 目前 , 北
迅 速发 展 。文化 创意产 业公 共服 务平 台建 设 的 必要 性 主要体 现 在如下 几个 方 面 。 1 1 实现 全产 业支 持和 资源 优化 整合 .
创 意 产 业 分 别 实 现 产 业 增 加 值 6 3 6亿 元 、 1. 7 0 4亿 元 、 1 0. 8 2亿元 、 9 . 9 2 6亿 元 , 别 占当年 分
第 2 3卷第 2期
21 0 1年 6月
北 方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J NORTH . CHI NA UNI OF TE V. CH .
Vo . 3 NO 2 12 .
J n 2 1 u .0 1
北 京 文化 创 意产 业公 共 服 务 平 台构 建研 究 *
赵 继 新 楚 江 江

北 方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2 3卷
的支持 , 动产业 发展 。此外 , 化创 意产业 现 推 文 状 是小 企业偏 多 、 大企 业偏 少 , 建公 共服务 平 构
意产业 公 共服务 平 台研究 》 “ 将 文化 创意产业 公 共服 务平 台” 义 为 以资 源共 享 和产 业 服务 为 定
GD 的 1 . 、 O 2 、 O 3 和 1 . , P O 1 1 . 1 . 0 6 比
重 逐年 提高 , 均增 速 1 . 。2 0 年 74 0 8年 , 京 北 文 化创 意 产 业 实 现 产 业 增 加 值 为 13 6 4亿 4 .

江苏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布局研究及运行机制研究

江苏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布局研究及运行机制研究
探索,逐步形成:从管理主体分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行业和领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区域公共科技服务平 台三类;从服务内容可分为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技术 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三类。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各地通过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 一些有特色的做法。例如,针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北京提出了研发试验服务基地、领域平台及工作站三 位一体的工作体系[2];针对行业和领域公共技术服务 平台,北京积极探索“专业孵化+创业导师+天使投 资”的孵化模式[3],江苏、广东、浙江积极探索产业技 术研究院模式和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模式,重庆市首 创“检测超市”模式;针对区域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广 东积极发展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
(1)历史因素。江南地区中心地位,政治引领、经 济意识、社会成熟度等诸多方面占据历史优势。科技公 共平台是政府主导下的社会组织资源,必然受到历史 因素的影响,出现南多北少的实体区域失衡的局限。
(2)经济因素。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优势:第一, 第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产值所占经济比重 已逐步超越 50%,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重要程度不断增 大。第二,我国的一些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进程 也在实现飞跃式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有所提升等。 诸多的经济因素,特别是大型经济组织的集聚,更加 促使了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局域性、布局的不均衡。
1.2 研究意义 十三五期间,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整体运行
状态良好,涌现出一批高质量平台,但随着新一轮科 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 台局限性凸显,如平台注重自身公共服务功能,忽略 对优势产业和未来领域产业的布局;公共科技资源类 平台的组织形式松散,缺乏统一的运筹领导;平台市 场化和公益性尚未有效结合,政府在平台中的职责定 位不明确等。因此,强化顶层设计和超前布局,优化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管理模式,明确政府、市场在科技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的地位和责任,平台布局应聚焦 新材料、生物医药、半导体 3 个领域及电子信息、通信 设备、新能源、未来尖端领域的产业等。

中央国家机关数字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与研究——以国家图书馆部委分馆内网平台建设为例

中央国家机关数字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与研究——以国家图书馆部委分馆内网平台建设为例

中央国家机关数字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与研究——以国家图书
馆部委分馆内网平台建设为例
贺一航
【期刊名称】《河南图书馆学刊》
【年(卷),期】2018(038)003
【摘要】文章梳理与总结了国家图书馆在建设部委分馆内网平台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设计原则,形成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实施方案,并指出了其中应重点处理的关键环节.
【总页数】3页(P74-76)
【作者】贺一航
【作者单位】国家图书馆,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8.1
【相关文献】
1.基于云计算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研究与应用——以福建省公共数字文化资源采编发管理平台建设为例 [J], 陈黄焱;郑智明;
2.实体构架下总分馆数字共享平台的搭建与应用——以浦东图书馆总分馆数字平台建设为例 [J], 李洁
3.面向立法决策的中央国家机关数字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研究——以国家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平台建设为例 [J], 朱蓓
4.浅谈数字经济背景下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吉林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
为例 [J], 李沫;陈航;杨小东
5.浅谈数字经济背景下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以吉林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为例 [J], 李沫;陈航;杨小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卫星数据的北京“新两翼”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

基于卫星数据的北京“新两翼”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

基于卫星数据的北京“新两翼”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第一篇范文基于卫星数据的北京“新两翼”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成为了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对于首都北京而言,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北京“新两翼”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卫星数据对其综合承载力进行深入探讨。

一、北京“新两翼”城市概述北京“新两翼”城市是指以北京为中心,向东翼和西翼扩展的城市空间布局。

其中,东翼包括通州、副中心等地区,西翼包括门头沟、房山等地区。

北京“新两翼”城市的建设是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缓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和产业压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二、基于卫星数据的北京“新两翼”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处理和分析卫星数据,获取北京“新两翼”城市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交通状况等空间信息。

然后,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和统计数据,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新两翼”城市的综合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估。

三、北京“新两翼”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本文从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构建北京“新两翼”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资源利用:包括土地总面积、建设用地面积、耕地面积等指标;2. 水资源状况:包括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3. 能源供应:包括能源消费总量、能源结构、能源利用率等指标;4. 环境质量:包括空气质量指数、水质指数、绿化覆盖率等指标;5. 人口状况:包括人口总数、人口密度、人口结构等指标;6. 经济发展:包括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增长率等指标;7. 社会福利: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和覆盖率。

四、北京“新两翼”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结果与分析本文将根据评价结果,对北京“新两翼”城市的综合承载力进行分析。

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标准化建设路径研究

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标准化建设路径研究

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标准化建设路径研究康俊生 韩 晶 张召翠 晏绍庆(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摘 要:本文剖析了标准化支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作用及相关政策要求,总结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标准化建设成效和存在问题,构建了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标准体系框架,并提出了深化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标准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标准化,建设路径DOI编码:10.3969/j.issn.1674-5698.2024.04.014Study on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Path of Online-onsite ConvenientGovernment Services in ShanghaiKANG Jun-sheng HAN Jing ZHANG Zhao-cui YAN Shao-qing(Shanghai Institute of Quality and Standardization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of standardization in supporting the online-onsite convenient government services and relevant policy requirements, summarizes the effec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standardization work in this aspect, constructs a standards system framework of online-onsite convenient government services in Shanghai,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deepen the standardization work in this aspect.Keywords: online-onsite convenient government services,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path基金项目:本文受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政策研究课题“标准化支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路径研究”(项目编号: 20230219)资助。

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创新和 业务 模式 系统的成本有非常重要 的作 用。
关键 词:物联网;成本 控制 ;0 E0模 型; 信息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2 0 文献标识码 : F5 A
的创 新, 而且对物流各环节成本具有重要
影响。
从确定型存储模型 E Q出发,可将 O 库存管理模型中总成本分为 : 1 ()取得成
C ne 正式将其概念化 , 为物联 网即把 程度上 改善上述这些 问题 。 etr 认 目前物流行业 断 而 造 成 的 损 失 ,如 失 去 销 售 机 会 的 损
停工待料 的损 失以及 不能履行合 同而 所有物 品通过射频 识别等 信息传 感设 备 应用较为广泛 的是运输 管理系统 (M ) 失、 T S, 通常用 T s C 来表 示。 此外, 有 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 实现 智能化识别和 管 这一系统包括订单 管理 、驾驶 员管理 、 车 缴纳罚款等 , 理 。2 0 04年 日本和韩 国相继提 出了以发 辆管理 、 户管理 、 客 考核 管理 、 能报 表、 时还要考虑销售 的收入 ; 智 库存的剩余产 品 展 泛在 网络社 会为 目标 的 u Jp n构 想 物流实时跟踪 等七 大模 块, - aa 任何一个模块 价值 , 即所 谓的残值 ; 资金 的折现率等 。 库 和 u K ra战略 。2 0 — oe 0 5年 国际 电信 联盟 都需要信息的支撑 。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可 存管理的 目标是 : 寻求使总成本最 小或者

个重要工程。统一的业务、 货物信 息管 力支 持有关科研 单位和 高新技术 企业加
总到数据 中心, 管理者将利用这些信 息实 理平 台可 以让 各 自企业 共享货物 以及 运 大加密机制 、 点认证机制和访 问控 制等 节
输等最 新的动态信息, 对货物在库 与在途 技术的研发和完善。 同时 , 技术标准如接 若 能实现政府 与大型物 流企业 、 国有 产品增值 环节通常包括包装、 加工 和 状态的准确把握, 控制物流风 险。这样才 口的标准化 、 数据模型 的标准化 也亟 须统 信息服务等。有些货物具有特殊的属性 , 可 以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降低物流仓储 、 如易爆 、 易燃等 ; 有些 货物对存 放环境 要 运输、 包装 、 配送等各环节成本 。 求较高, 如冷冻食 品等 。这些产 品在流 通 具体来说, 以利用物 联网相关技术 可

基层医疗与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层医疗与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文章编号:1672-5166(2021)03-0346-05 中图分类号:R-058;TP311.52 文献标志码:A摘 要 通过构建基层医疗与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对北京市各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基层卫生业务、便民惠民业务、分级诊疗业务和监管考核业务进行统一部署及综合决策,进一步强化标准统一、业务整合、信息共享和精细管理。

通过构建市、区两级平台,一体化整合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绩效考核等业务系统,以家庭医生服务视角重构医防结合和条块融合的服务流程,实现全市基层医疗卫生统筹管理一盘棋,为全市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关键词 云部署 基层卫生一体化应用 分级诊疗 互联网+医疗健康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imary Medical and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 Information SystemSHAN Jizhen, ZHENG Pan, JU WenshengBeijing Municipal Health Commission Information Center, Beijing 100034, ChinaAbstract Through constructing the primary medical and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 information system, we carried out unified deployment and comprehensive decision for primary health service, convenient people business,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usiness, and supervision and assessment business for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all districts of Beijing. We further strengthened standard unification, business integration,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fine management.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municipal and district two-level platform, the integration of basic medical, public health, family doctors,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other business systems, and reconstructing the service process of combination of medical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and integration of sec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mily doctor service, we realized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primary medical and health within the whole city, and provided better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for the city's residents.Keywords deploy in the cloud;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primary health care; classification treatment;Internet + medical health①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信息中心,北京市,100034作者简介:单既桢(1982—),女,学士,建设部主任,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卫生信息管理;E-mail:通信作者:琚文胜(1968—),男,硕士,主任,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卫生健康管理及信息化;E-mail:△通信作者346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Informatics and Management, Jun. 2021, Vol.18, No.3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21年6月第18卷第3期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ZATION 区域卫生信息化3470 引言新医改以来,基层医疗机构改革一直是医药卫生改革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1]。

科技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客户满意度评价研究

科技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客户满意度评价研究

科技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客户满意度评价研究杨鹏宇; 解静【期刊名称】《《化学分析计量》》【年(卷),期】2019(028)0z1【总页数】4页(P103-106)【关键词】检测; 公共服务平台; 满意度评价; 灰度分析【作者】杨鹏宇; 解静【作者单位】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北京 1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主要针对某类用户群体的公共产品需求,通过组织整合、集成优化各类科技资源,提供可共享、共用的基础设施、设备和信息资源,为用户群体的科技公共需求提供辅助解决方案[1]。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作为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得到政府部门和各类创新主体的高度关注[2]。

客户满意度评价作为客观评判这类平台服务水平的有效工具,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机构和部门所采用,将其作为进一步评估服务平台的工作成效、发现问题并全面提升服务能力、给予平台一定的鼓励和支持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笔者以某涉电领域科技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为例,运用灰度分析法,对平台的客户满意度进行分析评价。

1 满意度评价指标设计科技公共检测平台的客户满意度,主要根据服务营销大师洛夫洛克的8P理论[3],以及《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4]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设定“某涉电领域科技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客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8项一级指标和22项二级指标,具体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客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一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A1 产品要素 A11 A12检测项目检测范围服务平台地理位置现场检测时间检测结果提交方式A3 价格A31 A2 地点和时间A21 A22 A23 A32常规检测特殊检测管理队伍规范性管理制度规范性客户服务服务推广途径客户再教育A5 流程 A51 A4 促销和教育A41A42 A43 A44 A45 A52检测方法规范性检测流程规范性A6 实体环境A61 A62 A63检测平台布局检测设备种类数量检测设备精度性能检测人员数量检测人员资质检测人员经验A8 效率和质量 A81 A7 人员A71 A72 A73 A82检测报告时间检测报告认证上述各项评价指标的具体含义如下:(1)A1产品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公共检测服务平台构建研究周湘栋摘 要:根据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首都功能定位要求,以强化政府部门对检测技术服务体系的监管、培养多元化检测产业格局、提升检测技术服务能力为着力点,构建新型检测技术服务体系,扭转检测技术过去“服务政府监管”的局面为现在“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局面。

本文以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检测机构设置及运作为例,对当前北京检测需求市场以及国内外先进检测机构进行了系统分析,力图找出质检机构发展的定位方向,研究新形式下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检测机构的发展模式,并结合企业/组织运营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技术构建出有利于质检机构定位方向发展的检测服务平台模型。

关键词:质检机构检测市场化1 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所属质量监督检测机构或中心为事业单位,目前面临着事业单位改革及国内检验检测市场对外开放的严峻形势,如何重构北京质监机构的运营模式,对于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论文通过分析当前北京市质监系统检测技术机构内部管理机制、外部市场和环境、行业发展态势、国家及地方宏观政策及其影响,充分借鉴国内外检测机构的运营模式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达到以下研究目标:(1)针对质监局所属检测机构进行市场规划,并提出实施建议;(2)提出质监系统检测机构运营模式建议,并形成相应的管理体系构架,实现:z满足前述市场分析和规划,符合首都经济发展定位、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z体现检测行业的特点;z体现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体现对现有检测资源整合和共享,同时又要针对检测机构投资主体多元化(可能来自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科研院校等)的情况有不同的措施。

(3)将上述运营模式和管理体系应用于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立平台的运营管理规范。

该规范既是平台的运营管理体系文件,又是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与通用模式共同构成课题成果。

(4)上述运营模式和管理体系模式在其他行业转型和事业单位改制的可应用性服从首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求,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为其他政府事业单位的转型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指导。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本研究将借鉴和运用企业工程(EE)领域已有的系统的知识、理论、方法论和工具,以及相关实践经验的总结,对北京市质量监督检测机构的各种参与者(如企业、消费者、政府监管机构、标准机构、检测机构等)进行界定、辨别和分析,明确其各自的功能或行为角色,进而提出更为科学的北京市质量监督检测机构的运营管理模式。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基于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对质检检测机构发展进行重新定位以及引入信息化技术构建管理平台和系统,本文以北京为例,主要研究了伴随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凸显出的检测需求、检测机构现状及存在问题、国内外检测机构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公共检测服务平台管理体系与信息化建设项目。

(1)在前三大内容的研究中,发现北京市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推动了高新技术、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经过结合质监系统内现有检测机构的设置、分布及人财物能力来分析,认为传统的按标准实施检测的手段已不能满足产品日新月异更新而激发新的试验检测需求。

在参考美国、日本、欧盟和国内重点区域的检测机构管理模式、运营机制和发展模式后,提出了质检检测机构改革和定位的建议。

在这个阶段的研究中,需要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分别是:z现有的来自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市场检测需求方向是什么?z现有的检测机构和检测手段要如何改进才能满足市场检测需求?z国内外先进的检测机构在管理上有哪些可以为质检机构定位提供借鉴和启示的地方?如果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对上述问题给出清晰的答案,就完成了新形式下质检机构的定位研究的理论基础。

(2)检测服务平台模型构建和管理体系设计的研究中,按其开发的建模、构建和部署三个阶段来区分,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建模阶段,即公共检测服务平台的架构与功能、维护平台运转的管理系统以及实现的模式。

在这些研究中,同样存在几个问题需要解决,分别是:z检测服务平台应该含有哪些功能模块?z检测服务平台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业务流程?z如何检测服务平台是有效运行的并实现它的持续改进?z检测服务平台可以通过什么手段得到实现?对这个部分的回答是实现检测机构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技术支持以及简化工作流程,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的研究。

2 国内外检测机构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的分析2.1 国外检测服务体系的组成特征及其对北京检测服务体系的启示z明确政府对产品质量的监管范围,建立高水平的检测实验室以支撑z积极借助企业类检测机构力量为政府监管提供服务z鼓励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企业类检测机构的发展2.2 我国检测技术体系构成及国内各省市改革实践对北京检测服务体系建设的启示z强化政府对检测服务体系建设的引导作用,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检测机构的投资、建设力度。

搭建完善的检测公共服务平台。

z推动政府所属检测机构的企业化改革,创新内部企业化配套制度,激活发展内在动力。

推动部分检测机构的企业化转制。

z打破检测机构按行政区划分设置的格局。

z探索多种模式,推动检测机构之间的联盟协作,支持具有法人资格的联盟成立,形成紧密型合作关系。

探索多种资源整合模式,支持共建国家级检测中心。

3 北京检测服务业发展需求分析(略)4 北京公共检测服务平台的定位和思路4.1 北京质监系统检测机构改革定位和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全面分析和科学把握首都质监事业发展的新局面,重点围绕新时期北京产业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变化、城市管理提升对质监体系检测服务的具体需求,探索多种检测机构改革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检测资源的空间、领域、业务区域的合理设置;突出国家级检测机构的龙头作用,完善检测机构的投入和管理机制,提升检测机构的服务能力;创新运行机制,推动检测机构的企业化管理,建立与他方的多种协作机制,增强检测机构的竞争活力和竞争能力;积极开拓双层市场,不断扩展检测机构的服务空间市场、领域市场和纵深市场,经过努力,全面提升检测机构的市场竞争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形成有效立足全市、服务周边,辐射全国的具有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特色的质监体系。

4.2 公共检测服务平台的定位(1) 优化检测资源系统配置。

(2) 提升检测机构服务能力。

(3) 创新检测机构运行机制。

(4) 拓展检测业务的“双度”。

5 支撑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在全面研究分析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对检测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北京质监系统内检测机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国内外检测机构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之后,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公共检测技术平台,为北京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对提高北京创新与竞争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鉴于此,本文力图运用在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学到的知识与方法,设计公共检测服务平台的管理体系与信息化建设项目。

公共检测服务平台(简称平台)是一个为全社会提供高质量检验检测服务的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

该平台在技术资源方面将涵盖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所属检验检测机构、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及其他社会检验检测资源。

平台将充分利用北京丰富的检验检测资源优势,构建多元化、多层次互补的检测技术服务体系,通过建立统一的服务界面、规范的业务管理、有效的运营机制,实现北京市质监系统内部及社会检验检测资源的共享,并在此基础上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决策参考。

平台不仅能够创新运行机制,提高检验检测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提升检测服务机构的专业化协作和市场化运作能力,而且能够改变技术机构服务理念,为政府、企业、社会提供更加到位的服务,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建成后的检测服务平台,将成为检验检测机构为客户提供检测服务的窗口,实现“单点登陆,全程互访”。

客户可以采用拨打电话、登陆网站或发送电子邮件等多种便捷的方式,向检测服务平台咨询、委托、查询检验检测服务内容、流程、进程,获取检验检测结果。

随后,平台还可以对客户进行跟踪、回访,进行深度服务和定制化服务。

同时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政府质量监管提供参考。

6 结论6.1 结论(1)政府质检机构,职能定位于服务政府和社会。

虽然性质是非赢利机构,但是处身于竞争激烈的检验市场,政府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从发展战略出发,谋求竞争优势已成必然。

政府背景是质检所发展到某个阶段的优势,如果对政府形成过度依赖而非适度依靠关系,那么会对将来自身的发展形成障碍。

(2)作为独立一家检验机构,不可能在每个检验领域平均发力。

必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运用聚焦差异化战略,打造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立核心竞争力。

(3)为了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平台在实施发展战略时需具有功能完备的对接机制,用以联合更好的优势检测资源。

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将原来的质检机构中存在的政府官僚文化逐步引向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本文的不足之处是对质检机构在市场化运营模式实践应用中的宏观和微观环境的制约因素及其克服分析得不够,有所欠缺,需要今后进一步完善。

6.2 风险及挑战(1)风险平台目标定位风险:平台目标不明、定位不准、范围不清。

规避方法:充分调研市场需求,深入研究服务规则,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制定合适的发展目标和规划。

项目复杂性风险:对平台建设本身的复杂性估计不足,工作不够踏实或方法不够科学。

规避方法:事前充分交流和规划,从不同方向了解事物的全局,确定适当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人员风险:参与平台建设的人员数量不足和已有人员的能力不足,会导致理解或执行不到位。

规避方法:需要尽快补充合适人员加入平台建设工作,同时对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政策风险:国家现有对实验室资质认证认可等政策,与平台运营所需资质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规避方法:与国家总局和认监委等相关政府部门密切合作、深入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技术风险:质监系统现有技术机构的服务领域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检测认证需求存在差距。

规避方法:充分整合社会检测资源,明确需求建设新的建成机构。

(2)挑战平台建设是一个开创性工作,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同时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进行系统性规划是挑战;质检机构现行体制已经运行多年,由于各方利益的关系,在整合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和阻力。

平衡各方利益是挑战;质检机构人员长期处于事业运行体制,对企业化运营了解和接受有限。

在统一认识方面是挑战。

质检机构与一般企业和研究所不能等同。

建立一套既满足企业化运作、又符合公正第三方的检验检测机构地位的运营模式是挑战。

参考文献[1]罗鸿. ERP原理、设计、实施[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李鸥.事业单位改革与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3]高晓峰.赤峰市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体制改革与合理布局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3[4]陈振华.浙江省检验检测能力现状分析及提升研究[D].河北:河北工业大学,2007.[5]走近美国的检验机构与检验市场[J].质量指南,2003(17):15[6]Wheelen Thomas L,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Policy.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Company[M].1995[7]林新.我国进出口商品监督管理体系探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8]杨福星.中国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2004[9]晓红,康键.主要发达国家质量监管现状分析与经验启示[J].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8(10):23-28.[10]杨雪梅,宁德煌.我国质检机构改革发展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28):255[11]刘春生.广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发展战略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8[12]税宁.重庆市质量检测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13]栾佩霞. 山东省某质检机构检验业务流程改进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8[14]陈振华.浙江省检验检测能力现状分析及提升研究[D].河北:河北工业大学,2007[15]周南.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简介[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39(6):379-380[16]美国安全检测实验室公司(UL)[J]. 电子元器件应用,2002,4(6):65[17]刘红玉,刘冬,叶彩凤等.英德国家科研实验室机构的体制机制比较分析及借鉴[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1):112-116[18]陈少辉,李名兆.公共检测技术平台建设与高新技术标准化发展[J].中国计量,2007(7):13-14,17[19]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网站[OL]./web/homepage.html[20]徐学军.助推新世纪的经济腾飞: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巡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0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2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 [J]. 中国集体经济,2008(26):23-24[23]J.Francois:,Producer Services[M], Scale and the Division of Labor, Oxford Economic Parers, 1990:715-729.[24]梅松. 北京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5]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EB/OL]. /[26]北京统计信息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EB/OL]./sjfb/bssj/jdsj/2009/201001/t20100121_164273.htm[27]程虹.宏观质量管理[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28]苏敬.中国当代计量体系发展历程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3[29]段振华.市场经济条件下质检机构改革探究[D].河南:郑州大学,2006[30]李继武.中国产品质量政府管制初探[D].吉林:吉林大学,2004[31]谭仲池.现代服务业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32]吴明义,周道,孙利民.略论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建设与发展方向[J].昆明:中国计量论坛论文集,2005[33]Leslie de Chematony, Francesca Dall' Olmo Riley. Experts' Views About Service Brands and Principles ofServices Branding.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99.[34]Brian C.Twiss.Manag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forth edition)[M].Pitman Publishing,1992[35][美]琼斯,[美]乔治著. 当代管理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36]K C Laudon and J P Laudon.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Managing the Digital Firm.Prentice Hall;9edition,2005[37]Effy Oz. Management InformationSystems[M].Course Technology,5 edition,2006[38]罗超理,封宏观,杨强.管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9]段振华.市场经济条件下质检机构改革探究[D].河南:郑州大学,2006.[40]Pierre Sauve and Robert M. Stern(eds),2000. GATS Directions in Services Trade Liberalization[M] .Brookings 2000, New institution Press.[41]2004-20l0年国家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 /rjwkjbz/default.shtml[42]国家统计局网站,[43]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OL]. http://219.238.178.76/CMACertQuery /query/cmaCertList.jspA Research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ofInspection and Test in BeijingZhou Xiangdong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Beijing economic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apital function positioning, focusing on the enhancement of governmental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to test and inspection technology service system, the nourishing of multi-dimensional test and inspection industry status, and the promotion of test and inspection technology service capability, a new type test and inspection technology service system is established to transform the past circumstance of ‘servicing governmental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 into the present circumstance of ‘serving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capital economy and society’. This paper takes the setup of Beijing quality and technology supervision system as an example, giving out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contemporary Beijing test and inspection market request , and the advanced domestic and foreign test and inspection institutions, It Tries to find out the development positioning direction,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quality and technology supervision institution 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s, and combine the enterprise or organiza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method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stablish the test and inspection service platform which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positioning direction of quality inspection institution.Key words: Quality Inspection Institution; inspection and test; Marketization(责任编辑:袁宏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