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落后国家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跨越理论的提出和论述

巴黎公社革命失败以后,在西欧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和平发展时期,然而在俄国等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由于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发生革命的形势。因此,探讨那些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国家怎样实现社会主义发展,成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

恩格斯于1875年在《论俄国的社会问题》中提出了俄国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可能性。在这本著作中,恩格斯首次论述了俄国原始公社所有制向未来社会主义高级形式转变的可能性和实现这种可能性所必须具备的国内外条件。恩格斯明确指出,在俄国废除农奴制以后,资本主义在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俄国原始公社所有制受到巨大的破坏并日趋解体,尽管这样,仍然不可否认使这一社会形式转变为高级社会形式的可能性,只要它能保存到进行这种转变的条件成熟之时,只要它能发展到农民不再是个体而是整体从事耕作的程度,且应使俄国农民跨越资产阶级的小面积土地所有制的中期阶段,而直接向高级形式过渡。恩格斯认为,要实现这样的过渡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从内部条件来说,就是农村公社自身的彻底改造;从外部条件来说,就是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马克思经过对俄国历史和现实的深入研究,于

1881年3月在致俄国女革命家查苏利奇的复信及其

草稿中,对在俄国农村公社的基础上,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以此比喻资本主义既使人类得到巨大发展,但又使人类遭受巨大灾难)的可能性问题

进行了论述。他从俄国农村公社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出发,阐述了俄国农村公社内外条件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强调了利用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一切肯定成果,来改造公社的内部结构,更新其内在机制,从而实现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超越。这就是说,俄国要想“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就必须“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对如何吸取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作出具体探讨并得出相应的结论。马克思曾论述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其一,资本创造了开放的世界,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以后,任何国家、民族都不可能在闭关自守的状态下生存和发展。马克思指出:“由于机器和蒸汽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大工业脱离了本国基地,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其二,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揭示了人类个体由原始的、封闭的、狭隘的状态向全面的、开放的、自由的状态发展的规律。第一个社会形态以自然经济为基础,是一个封闭的社会,这大体上可看作前资本主义社会;第二个社会形态是指商品经济社会,这是一个不断扩大开放的社会,这大体上指资本主义社会;第三个社会形态是“自由人联合体”社会。其三,从社会生产力的历史继承性和开放性之视角,揭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内在联系。“历史不外乎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1]。

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在1882年为《共产党宣言》俄文第2版写的序言中又提出了他们在这一问题上的原则见解,他们这样写到:在俄国,除迅速盛行起来的资本主义狂热及刚开始发展的资产阶级土

论落后国家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

侯丽平

摘要: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落后国家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俄国和东方落后国家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设想。然后,由列宁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付诸实施。其次,“斯大林模式”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一系列路线、政策,造成了苏联解体的惨痛教训。最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键词: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D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3)05-0017-03

作者简介:侯丽平(1983—),女,土家族,重庆酉阳人,西南大学(重庆400715)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收稿日期:2012-12-19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52013

地所有制以外,大部分土地仍然归农民所有。请问: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的俄国公社的原始土地公有制形式,是能够直接过渡到高级的共产主义公有制形式,还是它也必须经历资本主义的发展及瓦解阶段呢?对于这么一个问题,当今惟一可能的回答是:如果俄国革命能够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并且他们能相互补充的话,如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则可以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

恩格斯在马克思明确提出俄国农村公社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观点之后,特别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在马克思和自己原有的关于落后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设想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作了进一步的重要发挥和补充。恩格斯在1894年1月写的《“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等文章中指出:对俄国公社实行如此改造的首要因素是源于西方的工业无产阶级,并非源于公社本身。西方无产阶级相对资产阶级取得的胜利,与之同时产生的公共管理生产代替资本主义生产,这是俄国公社上升到相同的发展阶段所必备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榜样和启示作用,没有这个外部推力作为前提,俄国是不能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俄国在较短时间内就奠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基础,以较快的步伐转变为资本主义工业国,在这个过程中,加速了农村公社崩溃的进程。恩格斯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从农村公社留下点什么,“就必须首先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必须在俄国进行革命。”[2]

二、列宁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互关系的探讨

首先,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充分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积极成果和文化遗产。列宁指出:“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途径、手段和方式方法。”[3]“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俄国留下来的一切东西。”[4]

其次,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仍然需要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各种联系。“无论如何都要采用科学和技术上的一切宝贵的成就,社会主义实现得如何,取决于我们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机构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得好坏。”[5]

再次,提出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文明成果的具体途径和手段。列宁主张高薪聘用外国专家来苏俄工作。对国内旧俄的知识分子和专家,也采用高薪“赎买”的办法。引进、吸收资本主义科学的组织劳动的方法,如美国的泰罗制。在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强调要利用资本主义的资金、设备和技术,在企业中采取反映现代化大生产规律的管理制。在共产主义战时政策时,特别强调要学习资本主义企业的经营方式、经济运行的具体规则以及经商之道。提出把租让制、合作制、租借制、合作经营、代购代销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作为吸收西方资本和技术的主要途径。

第四,正确处理和平共处条件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和平共处下两种经济制度的关系,首先是一种经济竞赛关系,这种竞赛对双方都具有生死攸关的决定意义。同时也是一种既合作又斗争的现实关系。此外,在两种经济制度和平共处下,如何防止西方和平演变和扩大同西方交往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索。

三、苏联东欧瓦解的根本原因和惨痛教训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俄国以及东方落后国家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设想,这种社会主义可称作“资本主义前”社会主义。还有一种社会主义,它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尖锐化的产物,这种社会主义可称作“资本主义后”社会主义。列宁发动和领导十月革命,在东方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是对“资本主义前”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最伟大的举动就是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是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付诸实施。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却将两种社会主义混为一谈,按照“资本主义后”社会主义来规划“资本主义前”社会主义,形成了政治经济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这种模式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一系列路线、政策,可以说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苏联东欧国家采用的“斯大林模式”,总的来讲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首先,在政治体制方面,这些国家的高度集中的体制脱离了人民,并导致了体制的僵化。从根本上讲,关键是党内出现了危机,党对人民的影响和信誉下降。其次,执政党所推行的所谓人道的民主的改革路线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主要错误是:经济改革受阻就匆忙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提出公开化、民主化的口号;鼓吹“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否定无产阶级专政;放弃党的领导。再次,在经济方面,这些国家在总的战略和具体策略上出现失误,忽视了社会矛盾的解决,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不快。第四,由于国际政治(尤其是美国)对苏联的影响,二战后苏联把美国作为自己的主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