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能源转型的比较与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能源转型的比较与启示
摘要:当前全球能源转型正处于加速推进时期,各国转型进程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化特征。基于对能源转型发展方向的剖析,提出涵盖能源结构、能源效率、能源安全、能源价格 4 个维度的能源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主要国家能源转型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提出对中国能源转型的结论与启示。
引言
21 世纪以来,国内外能源转型加速推进,实现能源可持续供应和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世界的共同使命,对各国经济和能源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1]。当前针对国家能源转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转型目标与政策梳理[2-3],多关注能源结构、能源效率、能源自给率、对外依存度、气体排放等指标[3-4],以及重点领域对转型的促进作用[5-10]。但从研究对象看,已有研究多针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2-4],或在同一时间断面下对多个国或地区进行横向比较[5],同时兼顾多个国家或地区时序变化的研究尚不多见。从研究内容上看,已有研究更多聚焦于能源结构分析,包括一次能源中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演化趋势[3-10] 以及终端能源消费结构等[7-8, 10]。在排放方面,相关研究多关注二氧化碳排放情况[2],缺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对比分析。在能效方面,部分专家开展了基于能耗强度和特定二次能源转换利用效率的能耗水平比较[6, 8],鲜有对能源系统加工转换整体效率的探讨。在能源安全方面,相关研究集中于油气对外依存度以及能源整体自给率[4]。另外,关于能源可负担的对比研究较少,对区分工业和居民消费的各类能源价格对比分析相对匮乏。
为此,本文首先梳理世界能源转型的历程和规律特点;其次,结合当前能源转型的主要方向,构建能源转型评估指标;然后,针对关键指标变化特点,对各主要国家的能源转型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得出针对中国能源转型的结论和启示。
1 能源转型历程规律
世界理事会(WorldEnergyCouncil)将能源转型描述为能源系统的一种多维、非线性、复杂的长期结构性演变[11]。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一般认为已发生 2 次能源转型,目前处于第 3 次能源转型的初级阶段,如图 1 所示。
总体来看,能源转型具有以下规律特征。从转型动因来看,人类能源利用是在技术、经济、环境和政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发生演变。其中,技术进步贯穿能源发展始终,是历次能源转型的不竭动力;经济可行性决定能源转型的成败或速度;环境和政策因素是最新一轮能源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从转型表现来看,一次能源主导地位更替是能源转型的主要标志。18 世纪 60 年代,煤炭接替木材成为第一大能源,迎来了第一次能源转型。19 世纪 70 年代石油接替煤炭成为第一大能源,迎来了第二次能源革命。21 世纪以来,各国陆续进入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第三次转型阶段。能源转型背后是能源系统升级和供需体系优化,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紧密相关[5, 10]。
从转型目标来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是当前能源转型的主要方向。能源转型方向与能源在经济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密切相关。过去人类更多关注能源的使用效率和环境影响,因此历次转型均具有“从低效到高效”“从高碳到
低碳”等特征。随着能源在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加凸显,能源安全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考量要素,当前中国能源转型就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从转型轨迹来看,碳密度降低和热值提高是 2 条主要线索。一条轨迹对应碳密度降低,即分子结构中 H、C 占比由农耕时代木材的 1∶10,过渡到蒸汽时代煤炭的 1∶2,再到石油的 2∶1 和天然气的 4∶1。另一条轨迹对应能源热值的提高,对于常规能源,同等质量的木材、煤炭、石油、核能等,热值逐步提升[12]。
2 能源转型评价指标
能源转型评价通过对多维度指标的分析,刻画国家能源转型发展趋势,支撑各国发展的差异化对比,提出实现能源转型目标的相关建议。世界知名国际能源组织纷纷开展能源转型发展评价,当前主要能源转型评价体系包括世界经济论坛(WorldEconomicForum)发布的能源转型指数(energytransitionindex,ETI)、世界经济论坛与埃森哲联合发布的全球能源架构绩效指数(energy architectureperformanceindex,EAPI)、世界能源理事会的能源三难指数(energytrilemmaindex, ETI)等。
能源转型指数于 2018 年首次发布,最新报告更新至 2020年[13],对 115 个国家在平衡能源的安全性和获得性与环境可持续性、能源可负担性方面的表现进行排名,并预测了能源转型的未来趋势。能源转型指数 ETI 基于能源架构绩效的“能源三角形”模型理念,由能源系统性评分和转型准备程度两类指标组成。其中,能源系统性评分分为 3 个维度,分别为经济发展和增长、能源安全和可获得性、环境可持续;转型准备程度分为 6 个维度,分别为能源系统结构、资本和投资、有效监管和政治承诺、人力资本和消费者参与、支持性基础设施和有活力的商业环境、稳定的机构框架和政治局势。
EAPI 由世界经济论坛和埃森哲于 2012 年首次联合发布,当前为 2017 版本[14],覆盖了 127 个国家。EAPI 从经济增长与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能源获取与安全 3 个维度,评估和分析政府和能源价值链中的其他利益相关方确定自身能源系统各要素的相对绩效,其中,经济增长与发展子指数专门用于衡量能源架构对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支持(而非阻碍)程度,包含 6 个变量;环境可持续发展子指数用于衡量能源架构降低环境负面表征的程度,包含 6 个变
量;能源获取与安全子指数旨在衡量能源架构在能源安全影响下的风险程度,以及全体国民是否能获取充足能源,包含 6 个变量。
能源三难指数由世界能源理事会、奥纬咨询公司(Oliver Wyman)于 2017 年首次合作发布,最新 2019 年版本覆盖 128 个国家[15]。能源三难指数从能源绩效和关系绩效两个层面建立分析体系,其中能源绩效包括能源安全、能源平等(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环境可持续性 3 个维度,关系绩效包括政策强度、社会强度、经济强度 3 个维度。其中,能源安全是指有效管理来自国内和国外的一次能源供应、能源基础设施的可靠性以及能源供应商满足当前和未来需求的能力;能源平等强调整个人口的能源供应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环境可持续性包括供应和需求方能源效率的实现以及可再生和其他低碳能源供应的发展。
联合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goals,SDGs)于2015 年正式通过,为国际合作以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框架,其中聚焦 17 个核心目标和 169 个子目标[16-17]。其中,SDG7 中明确可负担、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目标;SDG11 提出建设包容、安全、坚韧和可持续的城市;SDG13 提出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对应清洁低碳能源、能源效率以及能源价格。
基于对能源转型的规律认识,结合国际主流机构能源转型评价方法,本文的能源转型指标主要设置能源结构、能源效率、能源安全、能源价格 4 个一级指标,分别体现清洁低碳、优质高效、安全可靠和成本可控。考虑指标的代表性和可获取性,选取 17 个二级指标,如表 1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