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分析及教育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分析及教育策略

摘要:纵观我们的青少年教育,在上个世纪,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情况罕见,似乎学生都循规蹈矩。但是进入新的世纪以来,未成年中小学生的教育却是困境重重,学生离家出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虽然这些离家出走的学生是极少数,可是带来的影响却很大,我们应及早重视对他们的教育。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是什么呢?应怎样帮助这些学生重返校园?应怎样预防学生离家出走呢?

关键词:学生出走教育策略

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其主观原因大致有:

(一)、关系紧张。出走的中学生大多是因为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师生关系紧张以及与同学相处不融洽,造成了心理上的压抑,感到学校、家庭环境不能给他们带来快乐。所以他们弃学离家出走,游荡,去结识“意气相投”的新伙伴,去开辟另一片“自由”的新天空。

(二)、学业过重。社会对学校的升学压力越来越大,学校为了追求更高的教学质量,学生的课业负担繁重,课余活动却很少,学生的厌学情绪就会产生,某种逆反心理也会形成。有些学生便以逃学或出走的方式来解脱,去追求轻松、愉悦的、没有丝毫压力的游乐生活。

(三)、性格怪僻。这种学生会对周围的人抱有敌意和戒备心理,他们常常会因为与学校或家庭的成员发生矛盾冲突而突然出走。

(四)、义气行事。中学生思想不够成熟,最讲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宁肯不服从父母和老师,也不愿违背伙伴的意愿。有的学生本人并不想离家出走,可是好朋友犯错误要出走,为了表示够义气,也就陪着走一遭。

(五)、盲目效尤。当媒体披露因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一些学生压力太大而离家出走的消息后,有的学生就加以仿效,以为这是解脱的好方法。

(六)、厌恶家庭。家庭不合,父母争吵、分居、离婚会使孩子感到难堪、孤独、自卑、屈辱和痛苦,他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为了弥补在家庭中失去的温暖,解除心中的烦闷,满足内心的需要他们就会到相似环境的同伴中去寻求温暖和爱。他们有共同的心理、共同的感受、共同的语言,他们常会在一起计划离家出走独立生活来改善处境。他们在这种心理的触动下,某件不顺心的事件就是离家出走的导火线。

(七)、角色变异。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接受了大量信息后,一部分人会对读书不感兴趣,而热衷于读书以外的东西,比如早恋、迷恋于网吧,抽烟、喝酒、看录像等。消费观发生变化,拜金倾向严重的学生,在学习中经常表现出漫不经心,逃学去挣钱,或学某些歌星、影星,离家外出闯天下,另一方面,有些学生会因无法挣钱而为生活所迫去偷盗,先偷自家、亲戚,后来会越来越严重。

(八)、威胁师长。有的学生由于某些要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对家长逼迫学习过紧而产生反感;有的对教师批评不满,对老师有意见,为了恐吓或威胁家长和老师而出走。有的学生直接跟家长讲:“你再老是批评我,我就不回家了”以此威胁家长。有的学生并不真正出走,只是在同学家住几天,制造一种紧张气氛,使家长和老师屈服。

从客观上看,家庭因素也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的言行举止,家庭成员的关系情况也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一个不和谐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大的负面作用。

(一)、宠爱型:长辈对孩子过分宠爱,百依百顺。孩子从小做事就无所顾忌,不及后果,不考虑他人的利益和感受;无论孩子要什么家长就满足他,用金钱来表示对孩子的疼爱;可是孩子一天天长大后,有些需求则是家长无法满足的,他们彼此就会产生矛盾,冲突厉害时致使孩子离家出走。

(二)、棍棒型:家长由于长期在外打工或是因为工作繁忙,平时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管教孩子,缺少沟通,当发现孩子有问题时,就粗暴地以打骂来处理它。孩子人小时怕打,也许会改变,但到了高年级就会因害怕回家挨打而离家出走。

(三)、推诿型:父母关系不好或离婚,往往两人在孩子身上出气,都不爱管孩子;推卸责任,不与学校配合教育孩子,孩子似乎是几不管,相对自由了,往往就被引诱到社会的一些角落里去。

(四)、骄纵型:一些家长观念不正确,纵容子女的行为,“打架要打赢,打不赢就咬”,“人家偷我的,我就拿别人的”的教子论调在孩子的心中扎下根。天长日久,他们的孩子就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且家长不配合教育,袒护子女,孩子就会越演越烈,最终家长自已也无法管教了,害人害已。

当然,从客观上讲,学校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

1、片面追求升学质量,学生不堪学业重负。传统的教育观念,一向重视程式化的知识教学,而忽视对孩子素质和创造力的培养。新课程的实施还只是浮于表面形式,有的老师不改进教法,仍是以时间加汗水来追求所谓的质量,繁重的知识学习的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供孩子自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孩子天真活泼的天性被压抑、被窒息,心理能量被超负荷地透支,孩子深感身心疲惫不堪,大厌学情绪越来越重,便选择离家出走这一逃避方式。

2、教师教育方法陈旧,学生情感屡屡受挫。教育方法不当,是造成学生出走的重要原因,有的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对待成人的方法对待充满稚气的孩子,一味地靠重压让学生出好成绩;有的不顾学生的个性特点,观念陈旧,教法死板,一刀切,一样齐;一旦学生成绩不好,便极尽责难、惩罚之能事。或者讽刺挖苦,或者赶出教室、停课检查,或者打骂学生,或者借助家长的威力来慑服学生,强制转学或退学……这些做法都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对老师的不满和不信任。对于年幼、缺乏生活经验、在家得不到温暖、在学

校受到歧视的初中生来说,是很难承受这样的压力的,摆脱这种环境是这类学生普遍的心理要求,采取离家出走的行动即是他们对环境的反抗。

3、失败体验太多,迷失了自我。在漫漫的求学路上,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屡遭失败。而教育者如果不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予学生以有力帮助的话,则会使他们失败的体验愈积愈多,随之,对自己的自信度也就大打折扣。长此以往,这样的学生必然会对自己未来发展的目标就会发生怀疑,甚至动摇,就可能会茫然的去漂流、去寻找,寻找那已经失去的自我。

4、社会适应性差,盲目赶时髦。孩子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繁重的学业之中,很少参加课外活动,缺乏实践经验,缺乏生活经验,很难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社会适应性差。一旦自感承受不了,就可能在行为上表现出退缩、逃避,离开现实去寻找自己理想中那没有烦恼、没有忧愁的一方“净土”,以获得最大程度的解脱。这样,他们在流亡中,遇上社会上一些不良群体的引诱,还可能参与到一些危害社会的活动中去,走上邪路。因此对社会的危害不容低估。

既然如此,那么如何预防中小学生的出走呢?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积极配合,尤其对于那些父母打工在外的或离异家庭的孩子。同时学校应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重视心理教育课程的开设,提高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以良好的心态度过学生时代。

(一)、学校要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

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应该把关心后进生工作视为重点,经常关心后进生,帮助弱势学生,多给特殊家庭的学生送温暖,教师要主动与问题学生交流思想,时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教育引导,工作做在学生出走的前面,防患于未然。如某教委特提出以下要求:1、各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和法制教育,重点做好性格孤僻和单无亲学生的工作。2、学校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防止逃学、夜不归宿(泡网吧、游戏厅)或离家出走等现象的发生。3、班主任要多关心、多了解学生,多做正面教育,多与这些学生的家长和监护人联系,做到经常家访,协助他们管理好孩子。及时、扎实地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4、要办好家长学校,让家长了解现在的学校教育和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等问题,使学校、家庭共同担负起教育责任。如此得力的措施,只要落实到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008-08-16 09:58回复举报|

18jianting

3楼

(二)老师和家长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