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合集下载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复习过程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复习过程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例如,
0.9%NaCI溶液
和 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其生理意义如何 ? 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
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3、房室延搁:兴奋在房室交界区的传导速度很慢,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区,约为
0.1s ,称为 房- 室延搁 。
4、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是正常心脏兴奋的发源地,心的节律性活动是受自律性
最高的窦房结所控制,故把 窦房结称作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
5、有效不应期:由动作电位 0 期去极化开始到复极化 3 期膜内电位为 -60mV这
段不能再次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称为有效不应期。
简答题:
1、试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形成机制。
答: ①特点:心室肌细胞兴奋时,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时的 -90mV 迅速去极
到 +30mV左右,即膜两侧原有的极化状态消失并出现反极化,构成动作电位的上
升支。历时 1-2ms,此期电位变化幅度约 120mV。
②机制: 0 期的形成原理:在外来刺激作用下,心室肌细胞膜部分
Na+
通道开放引起少量 Na+内流,造成膜轻度去极化。 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 (-70mV)
时,膜上 Na+通道开放速率和数量明显增加, 出现再生性 Na+内流, 导致细胞进一
步去极化,使膜内电位急剧升高。 1 期( 快速复极初期 ) :主要由 K" 快速外流形成。 2 期(平台期):Ca2+内流和 K+外流同时存在, 缓慢持久的 Ca2+内流抵消了 K+外流,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与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与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第1章绪名词解释: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名词解释: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收缩-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是偶联因子。

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a第3章血液名词解释: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

例如,0.9%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

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

(增加的题)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

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

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

即使在ABO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输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生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重点与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重点与参考答案

2009年生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1.举例说明神经-体液的调控原理。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名词解释................................................ 错误!未指定书签。

3.“阈刺激”与“阈电位”的概念如何定义?................... 错误!未指定书签。

4.解释各种“生物电位”的概念 (7)5.可用哪些方法测定蛙的坐骨神经干的传导速度? (8)6.什么是乙酰胆碱的量子性释放?............................. 错误!未指定书签。

7.动作电位为何具有“全或无”的特性?....................... 错误!未指定书签。

8.试述形成“不应期”的原理。

.............................. 错误!未指定书签。

9.比较神经与心室肌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0.比较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分析局部电位的总和与肌收缩总和的现象。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内脏反射弧有何结构与功能上的特征?......................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常见的离子通道阻断剂有哪些?............................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腓肠肌收缩实验时,为什么固定标本需适当拉长肌肉?........ 错误!未指定书签。

15.血浆胶体渗透压有什么生理作用?.......................... 错误!未指定书签。

16.分别刺激心迷走神经或心交感神经,对心功能有何影响,而刺激心迷走-交感混合神经干,结果如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生理学名词解释(含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含答案)

1、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在一个闭环系统中,控制部分活动受受控部分反馈信号(Sf)得影响而变化,若Sf为负,则为负反馈。

其作用就是输出变量受到扰动时系统能及时反应,调整偏差信息(Se),以使输出稳定在参考点(Si)、2。

homeostasis(稳态):内环境得理化性质不就是绝对静止得,而就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之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为稳态、3、Autoregulation: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得神经与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得适应性反应过程。

ﻫ4. Paracrine:旁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得激素通过细胞外液扩散而作用于临近靶细胞得作用方式。

5、局部电位: 由阈下刺激引起局部膜去极化(局部反应),引起邻近一小片膜产生类似去极化、主要包括感受器电位,突触后电位及电刺激产生得电紧张电位。

特点:分级;不传导;可以相加或相减;随时间与距离而衰减。

6. 内向电流:指细胞膜激活时发生得跨膜正离子内向流动或负离子外向流动、7。

fluid mosaic model:液态镶嵌模型,就是有关膜得分子结构得假说,内容就是膜得共同特点就是以液态得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其中镶嵌有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得蛋白质。

8. 跳跃式传导:有髓纤维受外加刺激时,动作电位只能发生在相邻得朗飞结之间,跨髓鞘传递。

ﻫ9。

膜片钳:用来测量单通道跨膜得离子电流与电导得装置。

ﻫ10、后负荷:指肌肉开始收缩时遇到得阻11、横桥:肌凝蛋白得膨大得球状部突出在粗肌丝得表面,它与细肌丝接触共同组成横桥结构。

力。

ﻫ12.后电位:在锋电位下降支最后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前,膜两侧电位它对肌丝得滑动有重要意义。

ﻫ还要经历一些微小而较缓慢得波动,称为后电位、ﻫ13。

Chemical-dependent channel:化学门控通道能特异性结合外来化学刺激得信号分子,引起通道蛋白质得变构作用而使通道开放,然后靠相应离子得易化扩散完成跨膜信号传递得膜通道蛋白。

《生理学》背诵重点

《生理学》背诵重点

《生理学》背诵重点(一)名词解释1、内环境(internalenvironment):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的环境,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称为内环境。

2、稳态(homeostasis):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

3、原发性主动转运: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称为原发性主动转运。

4、继发性主动转运:许多物质主动转运时所需的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某些离子的浓度梯度,在这些离子顺浓度梯度扩散的同时使其他物质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跨膜转运,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5、受体(receptor):是指细胞中具有接受和传导信息功能的蛋白质,分布于细胞膜中的受体称为膜受体,位于胞质内和核内的受体则分别称为胞质受体和膜受体。

6、第二信使(secondmessenger):是指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细胞外信号分子(第一信使)作用、DG、cGMP、Ca2+。

于膜受体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

较重要的第二信使有cAMP、IP37、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RP):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相对平稳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8、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ap):是指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产生的一个迅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9、兴奋-收缩耦联:将横纹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电兴奋过程与肌丝滑行的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或过程,成为兴奋-收缩耦联。

10、极化(polarization):生理学中,通常将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处于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11、超射(overshoot):膜电位高于零电位的部分称为超射。

12、血液凝固(bloodcogulation):简称凝血,指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大题(含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大题(含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大题(含答案)——等候伊人2、简述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与机制。

[考点]消化管不同部位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不同。

[解析]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

食糜到达回肠时,营养物质多已吸收完毕。

另外,胆盐和维生素B12则主要在回肠主动吸收。

(1)糖的吸收食物中的淀粉和糖原需要消化成单糖后,才被吸收。

在肠管中吸收的主要单糖是葡萄糖,而半乳糖和果糖较少。

单糖是通过载体系统的主动转运过程而被吸收的。

在转运过程中需要钠泵提供能量。

当钠泵被阻断后,单糖的转运即不能进行。

糖被吸收后,主要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而进入淋巴的很少。

(2)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食物分解为氨基酸后,由小肠全部主动吸收。

与单糖的主动吸收相似,转运氨基酸也需要钠泵提供能量。

氨基酸吸收后,几乎全部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

(3)脂肪的吸收脂肪(甘油三酯)在消化后主要形成甘油,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一酯。

此外还有少量的甘油二酯和未经消化的甘油三酯。

胆盐可与脂肪的各种消化产物形成水溶性复合物,并聚集成脂肪微粒。

一般认为脂肪的吸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吞饮脂肪微粒;另一种是脂肪微粒的各种成分,分别进入肠上皮细胞,在细胞内,进入的脂肪分解产物又重新合成脂肪,形成乳糜微粒。

乳糜微粒和分子较大的脂肪酸最后转移入淋巴管。

甘油和分子较小的脂肪酸可溶于水,在吸收后扩散入毛细血管。

所以,脂肪的吸收有淋巴途径和血液途径两种,但以前者为主。

(4)水分的吸收水分主要由小肠吸收,大肠可吸收通过小肠后余下的水分,而在胃中吸收很少。

小肠吸收水分主要靠渗透作用。

当小肠吸收其内容物的任何溶质时,都会使小肠上皮细胞内的渗透压增高,因而水分随之渗入上皮细胞。

(5)无机盐的吸收一般单价碱性盐类,如钠、钾、铵盐吸收很快;而多价碱性盐类吸收很慢。

凡能与钙结合而形成沉淀的盐,如硫酸盐、磷酸盐和草酸盐等,则不能吸收。

三价的铁离子不易被吸收,维生素C可使高价铁还原为两价的亚铁而促进其吸收。

生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二、名词解释1. 阈电位: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骨骼肌细胞的阈电位约为-70mV .P332. 后负荷: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称为阈电位。

课本p332. 后负荷: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称为~。

P423. 继发性主动运输:是指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而进行的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

P144. 终板电压:在静息状态下,细胞对Na离子的内向驱动力远大于K离子外流,从而使终板膜发生去极化。

这一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为~。

P365. 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称为~。

P236. 前负荷: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

它决定了肌肉在收缩前的长度。

P417. 第二信使:是指激素、递质、细胞因子等信号因子(第一信使)作用于细胞膜后产生细胞内信号分子。

P188. 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

P25三、问答题1. 神经干动作电位与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形成原理和特点有何不同?参阅课本P23-25参考答案: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一)“全或无”特性,即动作电位幅度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引起动作电位产生的刺激需要有一定强度,刺激达不到阈强度,动作电位就不出现;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就引发动作电位,而且动作电位的幅度也就达到最大值,再继续加大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度不会随刺激的加强而增加;(二)可传播性,即动作电位产生后并不局限于受刺激部位,而是迅速向周围传播,直至整个细胞膜都依次产生动作电位。

因形成的动作电位幅值比静息电位到达阈电位值要大数倍,所以,其扩布非常安全,且呈非衰减性扩布,即动作电位的幅度、传播速度和波形不随传导距离远近而改变。

动作电位幅度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的原因主要是其幅度大小接近于K+平衡电位与Na+平衡电位之和,以及同一细胞各部位膜内外Na+、K+浓差都相同的原故。

生理学名词解释(含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含答案)

而变化,若Sf为负,则为负反馈。

其作用是输出变量受到扰动时系统能及时反应,调整偏差信息(Se),以使输出稳定在参考点(Si)。

2.homeostasis(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之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为稳态。

3. Autoregulation: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和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4. Paracrine:旁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细胞外液扩散而作用于临近靶细胞的作用方式。

5.局部电位:由阈下刺激引起局部膜去极化(局部反应),引起邻近一小片膜产生类似去极化。

主要包括感受器电位,突触后电位及电刺激产生的电紧张电位。

特点:分级;不传导;可以相加或相减;随时间和距离而衰减。

6.内向电流:指细胞膜激活时发生的跨膜正离子内向流动或负离子外向流动。

7. fluid mosaic model:液态镶嵌模型,是有关膜的分子结构的假说,内容是膜的共同特点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其中镶嵌有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8.跳跃式传导:有髓纤维受外加刺激时,动作电位只能发生在相邻的朗飞结之间,跨髓鞘传递。

9.膜片钳:用来测量单通道跨膜的离子电流和电导的装置。

10.后负荷:指肌肉开始收缩时遇到的阻力。

11.xx:肌凝蛋白的膨大的球状部突出在粗肌丝的表面,它与细肌丝接触共同组成横桥结构。

它对肌丝的滑动有重要意义。

12.后电位:在锋电位下降支最后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前,膜两侧电位还要经历一些微小而较缓慢的波动,称为后电位。

13. Chemical-dependent channel:化学门控通道能特异性结合外来化学刺激的信号分子,引起通道蛋白质的变构作用而使通道开放,然后靠相应离子的易化扩散完成跨膜信号传递的膜通道蛋白。

14.兴奋—收缩耦联:连接肌膜电兴奋和肌丝滑行收缩的过程。

肌细胞动作电位-电兴奋通过横管传入肌细胞深处-三联管处信息传递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触发肌浆网释放更多的钙离子-细肌丝上肌钙蛋白结合钙离子后使原肌凝蛋白变构并解除它对肌纤蛋白与粗肌丝肌凝蛋白横桥结合的阻碍作用-结合后产生ATP酶活性并利用分解ATP获取的能量使横桥摆动导致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滑行-肌小节、肌原纤维、肌细胞乃至整条肌肉长度缩短(肌肉收缩)-肌浆网上钙泵回收钙离子-肌肉舒张。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第1章绪名词解释: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得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得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得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得规律性反应。

第2章细胞得基本功能名词解释:1、静息电位:就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得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就是细胞接受适当得刺激后在静息电位得基础上产生得快速而可逆得电位倒转或波动.3、兴奋—收缩-偶联:肌细胞膜上得电变化与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得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a++就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名词解释: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得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得称为等渗溶液。

例如,0、9%NaCI溶液与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得吸水能力。

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得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得分布以及红细胞得正常形态与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得渗透压。

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得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得水平衡与维持血容量.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与纤溶系统得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得纤维蛋白不断得溶解从而维持血液得流体状态.5、ABO血型分类得依据就是什么?答:ABO血型得分型,就是根据红细胞膜上就是否存在A抗原与B抗原分为A型、B型、AB型与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与交叉配血试验方法。

(增加得题)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

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得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

对于在生育年龄得妇女与需要反复输血得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得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即使在ABO系统血型相同得人之间进行ABO输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细胞一、名词解释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正反馈负反馈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阈强度阈电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局部兴奋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复极化兴奋-收缩耦联(不)完全强直收缩二、问答题1、试述细胞膜转运物质的主要形式。

2、试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机制。

3、试述骨骼肌肌丝滑行的基本过程。

4、试述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答案一、名词解释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对机体各部的功能调节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产生并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生物活性物质、代谢产物)通过体液对机体功能的调节通常将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发挥作用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乳酸、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及代谢产物经过局部体液扩散所发挥的作用,称为局部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应,这种反应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而是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促进或上调了控制部分的活动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单纯扩散:细胞内外液中的脂溶性的溶质分子,不耗能、顺浓度差直接跨膜转运,如:氧气、二氧化碳等脂溶性物质易化扩散:体内有些物质虽不溶于脂质或在脂质中的溶解度很小,不能直接跨膜转运,但它们在胞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也能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扩散,这种转运形式称为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些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的转运过程阀强度:也称阀值,即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阀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膜上的钠通道突然大量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阀电位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下)存在于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动作电位: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胞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一次迅速的、短暂的、可扩布性的电位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局部兴奋:当胞膜受到较弱刺激时,受刺激局部胞膜的少量钠离子通道被激活,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轻度增加,少量钠离子内流和电刺激造成的去极化而使静息电位有所减小。

生理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

生理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包括包括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和分解代谢(异化作用)两个方面。

P22、兴奋性:是指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P33、阈值:即阈强度,指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P34、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P55、反馈:指由受控部分发出的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

P6二、填空题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P32、反应的基本形式有兴奋和抑制。

P33、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阈值,它与兴奋性呈反变关系。

P3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P5三、A型题1、维持人体某种功能的稳态主要依赖于(E)P7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正反馈E、负反馈2、破坏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后,下列何种现象消失(D)P5A、反应B、兴奋C、抑制D、反射E、兴奋性3、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C)P7A、减压反射B、血糖浓度调节C、排尿反射D、体温调节E、正常呼吸频率维持四、B型题(1~4题备选答案)A、感受器B、传入神经C、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1、皮肤黏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属于(A)P52、迷走神经在减压反射中属于(D)P493、窦神经在减压反射中属于(B)P494、躯体运动神经属于(D)五、X型题1、神经调节的特点有(A、C、D)P6A、定位准B、作用持久C、迅速D、作用短暂E、作用广泛2、下列哪些属于条件反射的特点(B、E)P5A、生来就有B、数量无限C、比较固定D、种族共有E、反射中枢在大脑皮质3、下列生理过程哪些属于负反馈(A、D、E)P6A、血糖浓度B、分娩C、凝血过程D、体温调节E、血压相对恒定六、简答题1、何谓内环境和稳态有何重要生理意义P4答:内环境指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房水和脑脊液等。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第1章绪名词解释: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得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得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得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得规律性反应。

第2章细胞得基本功能名词解释:1、静息电位:就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得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就是细胞接受适当得刺激后在静息电位得基础上产生得快速而可逆得电位倒转或波动、3、兴奋-收缩—偶联:肌细胞膜上得电变化与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得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a++就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名词解释: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得容积百分比、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得称为等渗溶液。

例如,0.9%NaCI溶液与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得吸水能力。

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得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得分布以及红细胞得正常形态与功能起重要作用、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得渗透压。

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得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得水平衡与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与纤溶系统得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得纤维蛋白不断得溶解从而维持血液得流体状态、5、ABO血型分类得依据就是什么?答:ABO血型得分型,就是根据红细胞膜上就是否存在A抗原与B抗原分为A 型、B型、AB型与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与交叉配血试验方法。

(增加得题)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得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

对于在生育年龄得妇女与需要反复输血得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得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即使在ABO系统血型相同得人之间进行ABO输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第4章生命活动得调控神经部分:名词解释:1、突触:指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得部位。

生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生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 28道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兴奋性:机体、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2.兴奋::指机体、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由安静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增强。

近代生理学中,兴奋即指动作电位或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3.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即细胞外液。

4.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感受体内外环境的某种特定变化并将这种变化转化成为一定的神经信号,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相应的神经中枢,中枢对传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并做出反应通过传出神经纤维改变相应效应器的活动的过程。

反射弧是它的结构基础。

5.正反馈:受控部分的活动增强,通过感受装置将此信息反馈至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再发出指令,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再增强。

如此往复使整个系统处于再生状态,破坏原先的平衡。

这种反馈的机制叫做正反馈。

6.负反馈:负反馈调节是指经过反馈调节,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它原先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发生改变的反馈调节。

7.稳态:维持内环境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

8.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按单纯物理学原则实现的顺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跨膜转运。

9.易化扩散: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或某些离于借助于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载体或通道蛋白)的帮助所实现的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属被动转运)10.主动转运:指小分子物质或离于依靠膜上“泵”的作用,通过耗能过程所实现的逆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行主两类。

11.继发性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在逆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时,不直接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而利用膜内、外Na+势能差进行的主动转运称继发性主动运。

12.阈值或阈强度当刺激时间与强度一时间变化率固定在某一适当数值时,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阈强度或阈值。

阈强度低,说明组织对刺激敏感,兴奋性高;反之,则反。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100条(含答案)1. 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在一个闭环系统中,控制部分活动受受控部分反馈信号(Sf)的影响而变化,若Sf为负,则为负反馈。

其作用是输出变量受到扰动时系统能及时反应,调整偏差信息(Se),以使输出稳定在参考点(Si)。

2. homeostasis(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之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为稳态。

3. Autoregulation: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和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4. Paracrine:旁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细胞外液扩散而作用于临近靶细胞的作用方式。

5. 局部电位: 由阈下刺激引起局部膜去极化(局部反应),引起邻近一小片膜产生类似去极化。

主要包括感受器电位,突触后电位及电刺激产生的电紧张电位。

特点:分级;不传导;可以相加或相减;随时间和距离而衰减。

6. 内向电流:指细胞膜激活时发生的跨膜正离子内向流动或负离子外向流动。

7. fluid mosaic model:液态镶嵌模型,是有关膜的分子结构的假说,内容是膜的共同特点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其中镶嵌有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8. 跳跃式传导:有髓纤维受外加刺激时,动作电位只能发生在相邻的朗飞结之间,跨髓鞘传递。

9. 膜片钳:用来测量单通道跨膜的离子电流和电导的装置。

10. 后负荷:指肌肉开始收缩时遇到的阻力。

11. 横桥:肌凝蛋白的膨大的球状部突出在粗肌丝的表面,它与细肌丝接触共同组成横桥结构。

它对肌丝的滑动有重要意义。

12. 后电位:在锋电位下降支最后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前,膜两侧电位还要经历一些微小而较缓慢的波动,称为后电位。

13. Chemical-dependent channel:化学门控通道能特异性结合外来化学刺激的信号分子,引起通道蛋白质的变构作用而使通道开放,然后靠相应离子的易化扩散完成跨膜信号传递的膜通道蛋白。

生理名词解释(附答案)

生理名词解释(附答案)

生理学(physiology):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围绕在多细胞机体中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

稳态(homeostasis):内环境中的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现已扩展到泛指体内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到整体水平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在神经和体液等因素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多细胞生物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内分泌激素、生物活性物质或某些代谢产物等)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物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组织和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在体内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在体内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也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阈电位(shreshold potential):细胞去极化达到刚刚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跨膜电位数值。

前馈(feed-forward):在控制系统中,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

出胞(exocytosis):出胞是指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一分泌囊泡的形式排除细胞的过程。

入胞(endocytosis):入胞是指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如细菌、细胞碎片等)借助于细胞膜形成吞噬泡或吞饮泡的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是指激素、递质、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第一信使)作用于细胞膜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

兴奋性(excitability):生理学中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兴奋性:机体、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得能力.兴奋::指机体、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由安静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增强。

近代生理学中,兴奋即指动作电位或产生动作电位得过程。

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得环境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得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就是保持相对稳定得,称为内环境得稳态。

即细胞外液。

反射:就是神经活动得基本过程.感受体内外环境得某种特定变化并将这种变化转化成为一定得神经信号,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相应得神经中枢,中枢对传入得信号进行分析,并做出反应通过传出神经纤维改变相应效应器得活动得过程。

反射弧就是它得结构基础。

正反馈:受控部分得活动增强,通过感受装置将此信息反馈至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再发出指令,使受控部分得活动再增强。

如此往复使整个系统处于再生状态,破坏原先得平衡。

这种反馈得机制叫做正反馈。

负反馈:负反馈调节就是指经过反馈调节,受控部分得活动向它原先活动方向相反得方向发生改变得反馈调节。

稳态:维持内环境经常处于相对稳定得状态,即内环境得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就是保持相对稳定得.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按单纯物理学原则实现得顺浓度差或电位差得跨膜转运。

易化扩散: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或某些离于借助于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载体或通道蛋白)得帮助所实现得顺电--化学梯度得跨膜转运。

(属被动转运)主动转运:指小分子物质或离于依靠膜上“泵” 得作用,通过耗能过程所实现得逆电-—化学梯度得跨膜转运。

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与继发行主两类。

继发性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在逆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时,不直接利用分解ATP释放得能量,而利用膜内、外Na+势能差进行得主动转运称继发性主动运。

阈值或阈强度当刺激时间与强度一时间变化率固定在某一适当数值时,引起组织兴奋所需得最小刺激强度,称阈强度或阈值。

阈强度低,说明组织对刺激敏感,兴奋性高;反之,则反.兴奋:指机体、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由安静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增强。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2011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2011

第四章呼吸生理1. 呼吸: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本质是吸入O2排出CO2。

呼吸全过程由外呼吸、内呼吸及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三个环节组成。

2. 胸内负压:指胸膜腔内的压力。

在平静呼吸过程,因其比大气压低,故叫胸内负压,主要由肺回缩力所形成。

3. 肺泡通气血流比值:指肺泡通气量(VA)与每分钟肺血流量(Q)的比值,正常为0.84。

4. 肺活量:指尽力吸气后,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通常男性为3500 ml,女性为2500 ml左右,是反映呼吸功能贮备的重要指标之一。

5. 时间肺活量:在一次最大吸气后,用力以最快速度呼气,在第1、2、3秒末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

正常人第1、2、3秒末分别为83%、96%、99%。

既反映肺活量又反映肺通气速度。

6. 胸式呼吸:以肋间外肌活动为主要动力而致胸廓运动明显,腹壁运动不明显的呼吸称胸式呼吸。

7. 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加上肺泡无效腔则为生理无效腔。

由于正常肺泡无效腔容积不大,故生理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几乎相等。

8. 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所引起反射性呼吸变化。

它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

9. 血氧饱和度:Hb氧含量占Hb氧容量的百分数,叫做血红蛋白氧饱和度。

通常叫做血氧饱和度。

10. 中枢化学感受器:存在于延髓腹外侧表浅部位,对脑组织液和脑脊液中H+浓度变化敏感的化学感受器。

它接受H+浓度增高的刺激而反射地使呼吸增强。

1. 外界空气由呼吸道出入肺的过程,称为_______;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_______。

2. 内呼吸指的是_______与_______之间的气体交换或称组织换气。

3. 使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的神经是_______,该神经兴奋时释放的神经递质是_______,其作用的受体是_______。

4. 使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减小的神经是_______,该神经兴奋时释放的神经递质是_______,其作用的受体是_______。

5. 表面活性物质是由_______分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二、名词解释1. 阈电位: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骨骼肌细胞的阈电位约为-70mV .P332. 后负荷: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称为阈电位。

课本p332. 后负荷: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称为~。

P423. 继发性主动运输:是指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而进行的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

P144. 终板电压:在静息状态下,细胞对Na离子的内向驱动力远大于K离子外流,从而使终板膜发生去极化。

这一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为~。

P365. 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称为~。

P236. 前负荷: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

它决定了肌肉在收缩前的长度。

P417. 第二信使:是指激素、递质、细胞因子等信号因子(第一信使)作用于细胞膜后产生细胞内信号分子。

P188. 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

P25三、问答题1. 神经干动作电位与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形成原理和特点有何不同?参阅课本P23-25参考答案: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一)“全或无”特性,即动作电位幅度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引起动作电位产生的刺激需要有一定强度,刺激达不到阈强度,动作电位就不出现;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就引发动作电位,而且动作电位的幅度也就达到最大值,再继续加大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度不会随刺激的加强而增加;(二)可传播性,即动作电位产生后并不局限于受刺激部位,而是迅速向周围传播,直至整个细胞膜都依次产生动作电位。

因形成的动作电位幅值比静息电位到达阈电位值要大数倍,所以,其扩布非常安全,且呈非衰减性扩布,即动作电位的幅度、传播速度和波形不随传导距离远近而改变。

动作电位幅度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的原因主要是其幅度大小接近于K+平衡电位与Na+平衡电位之和,以及同一细胞各部位膜内外Na+、K+浓差都相同的原故。

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则不具“全或无”特性,这是因为神经干是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的,尽管每一条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特性,但由于神经干中各神经纤维的兴奋性不同,因而其阈值也各不相同。

当神经干受到刺激时,其强度低于任何纤维的阈值时,则没有动作电位产生。

当刺激强度达到少数纤维的阈值时,则可出现较小的复合动作电位。

随着刺激的加强,参与兴奋的纤维数目增加,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也随之而增大。

当刺激强度加大到可引起全部纤维都兴奋时,其复合动作电位幅度即达到最大值,再加大刺激强度,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也不会随刺激强度的加强而增大。

2. 细胞膜上钠泵的活动有何生理意义?参阅课本P13答:①钠泵的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为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②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③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④由形成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也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前提条件;⑤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直接影响膜电位,使膜内点位的负值增大。

3. 试述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参阅课本P35-36答:当神经纤维传来的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时,造成接头前膜的去极化和膜上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的瞬间开放,钙离子借助于膜两侧的电化学驱动力注入神经末梢内,使末梢轴浆内钙离子浓度升高。

钙离子可启动突触囊泡的出胞机制,将囊泡内的Ach排放到接头间隙。

Ach 在接头间隙内扩散至终板膜,与Ach受体阳离子通道结合并使之激活,于是通道开放,导致钠离子和钾离子的跨膜流动。

在静息状态下,跨膜的钠离子内流远大于钾离子外流,从而使终板膜发生去极化即终板电位(EPP)。

终板膜上无电压门控钠通道,因而不会产生动作电位。

但具有局部电位特征的EEP可通过电紧张电位刺激周围具有电压门控钠通道的肌膜,使之产生动作电位,并传播至整个肌细胞膜。

简要回答: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有三个重要的环节:一是钙离子促进神经轴突中的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二是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神经肌肉接头间隙;三是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

4. 局部反应有何特征?P34 第一段有三点。

答:其幅度与刺激强度相关,因而不具有全或无的特征;只在局部形成向周围逐渐衰减的电紧张扩布,而不能像动作电位一样沿细胞膜进行不衰减的传播;没有不应期发生空间总和和时间总和。

5. 前负荷和初长度如何影响骨骼肌收缩?参阅课本P41-42答:前负荷决定了肌肉在收缩前的长度,即肌肉的初长度。

在等长收缩条件下,测定不同初长度时肌肉主动收缩产生的张力表明肌肉收缩存在一个最适初长度。

在此初长度下收缩,可产生最大的主动张力;大于或小于此初长度,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都要将下降。

由于整个肌肉的初长度决定了收缩前肌肉中每个肌节的长度和肌丝间的相互关系,因此能维持最适肌节长度的肌肉初长度,就是肌肉的最适初长度,亦即最适前负荷。

6. G蛋白在跨膜信息转导中起何作用。

参阅课本P18答:G蛋白即鸟苷酸结合蛋白,其分子和构象有结合GDP的失活态和结合GTP的激活态两种,在信号转导中两种构象相互交替,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

经受体活化进入激活态的G蛋白可进一步激活下游的效应器(酶或离子通道),使信号通路瞬间导通;再回到失活态后,信号转导即终止。

7. 简述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参阅课本P19答:根据效应器酶以及胞内第二信使信号转导成分的不同,其主要反应途径有以下两条:(1)受体-G蛋白-Ac途径:激素为第一信使---相应受体,经G-蛋白偶联---激活膜内腺苷酸环化酶(Ac)---Mg2+--ATP---环磷酸腺苷(cAMP第二信使)---激活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PKA)---催化细胞内多种底物磷酸化---细胞发生生物效应(如细胞的分泌,肌细胞的收缩,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以及细胞内各种酶促反应等)。

(2)受体-G蛋白PLC途径:胰岛素、缩宫素、催乳素,以及下丘脑调节肽等---膜受体结合---经G蛋白偶联---激活膜内效应器酶——磷脂酶C(PLC),它使磷脂酰二磷酸肌醇(PIP2)分解,生成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甘油(DG)。

IP3和DG作为第二信使,在细胞内发挥信息传递作用。

8. 简述静息电位的影响因素。

参阅课本P25答:由于膜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决定EK ,因而细胞外钾离子浓度的改变可显著影响静息电位;(2)膜对钾离子和钠离子的相对通透性可影响静息电位的大小。

如对钾离子通透性增大,静息电位将增大,反之,对钠离子的通透性相对增大,则静息电位减小;(3)钠泵活动的水平也可直接影响静息电位,活动增强将使膜发生一定程度的超级化。

9.简述动作电位的特征。

参阅课本P25答:动作电位有两个重要特征即它的“全或无”特性和可传播性。

刺激神经、肌肉引发动作电位需要一定的强度。

刺激强度未达到阈值,动作电位不会发生;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即可触发动作电位,且幅度立即到达该细胞动作电位的最大值,也不会因刺激强度的继续增强而随之增大(全或无)。

动作电位产生后,并不局限于受刺激局部,而是沿质膜迅速向周围传播,直至整个细胞都依次产生一次动作电位,这称为动作电位的可传播性。

而且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播是不衰减的,其幅度和波形始终保持不变。

10. 试述肌肉收缩的过程。

参阅课本P39答: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是在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下将分解ATP释放的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过程,能量转换发生在肌球蛋白头部与肌动蛋白之间。

(1)横桥具有ATP酶活性,在舒张状态下,可将它结合的ATP分解,分解产生的部分能量用于竖起上次收缩时发生扭动的横桥,使横桥与细肌丝保持垂直的方位,此时的横桥处于高势能状态,并对细肌丝中的肌动蛋白具有高亲和力;(2)当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时,由于钙离子与细肌丝中调节蛋白质的作用,使横桥与细肌丝中的肌动蛋白结合;(3)它们的结合导致横桥构象改变,其头部向桥臂方向拨动45度,拖动细肌丝向肌节中央滑行,从而将横桥储存的转变为克服负荷的张力和(或)肌节长度的缩短,与此同时,横桥上的ADP与无机磷被解离;(4)在ADP解离的位点,横桥结合1个ATP分子,横桥与ATP的结合使它对肌动蛋白的亲和力明显降低,并与之解离,同时还利用分解ATP的部分能量使横向桥重新竖起。

第四章血液循环第一节心脏生理二、名词解释1. 搏出量: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中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P792. 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健康成年人的射血分数为55%~65%。

P793. 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每搏量×心率。

P794. 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m²)计算的心输出量。

比较不同个体心脏泵血功能最好指标。

P795. 心脏做功量:外功:主要是指由心室收缩而产生和维持一定压力(室内压)并推动血液流动(心输出量)所做的机械功,也称压力容积功。

内功:指心脏活动中用于完成离子跨膜主动转运、产生兴奋和收缩、产生和维持心壁张力、克服心肌组织内部的粘滞阻力等消耗的能量。

内功消耗的能量远大于外功。

P806. 心肌收缩力:心肌不依赖于前负荷和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包括收缩的强度和速度)的内在特性,称为~,又称心肌的变力状态。

P837. 起搏离子流:If通道激活开放时产生的If电流主要以Na离子内流为主,也有少量K离子外流,因而形成内向电流,引起自律细胞(主要是浦肯野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而产生起搏作用,因此,If电流也称起搏电流。

P918. 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去极相速度较快的心肌细胞,包括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和溥肯野细胞等。

P909. 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去极相速度较慢的心肌细胞,包括窦房结P细胞和房室结细胞等。

P8910. 自律性:即自动节律性,是指心肌组织能在没有外来刺激情况下具有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或特性。

P93三、简答题1. 心动周期中,左室内压有何变化?参阅课本P77-78答:心室收缩期:(1)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后,心室内压力立即升高,当室内压升高到超过房内压时,即可推动房室瓣使之关闭和,因而血液不会倒流入心房。

此时室内压尚低于主动脉压,心室暂时成为一个封闭的心腔。

由于心室继续收缩,因而室内压急剧升高。

(2)射血期:当收缩使室内压升高至超过主动脉时,半月瓣开放。

射血早期,由于心室强烈收缩,室内压继续上升并达峰值,主动脉也随之升高。

在射血后期,由于心室收缩强度减弱,室内压和主动脉压都由峰值逐渐下降。

心室舒张期(1)等容舒张期:射血后,心室开始舒张,室内压下降,但仍高于房内压,故此时心室又暂时为一个封闭的心腔。

(2)心室充盈期:当室内压下降到低于房内压时,心室便开始充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