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乙酰半胱氨酸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对比观察

合集下载

不同药物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不同药物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不同药物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为进一步对做好还原型谷光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应用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观察还原型谷光甘肽(GSH)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

方法: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还原型谷光甘肽(GSH)和异甘草酸镁治疗。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均达到90%,两组病毒性肝炎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和用异甘草酸镁治疗前后肝功能各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

结论:还原型谷光甘肽(GSH)是治疗病毒性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病毒性肝炎患者还应防治继发性感染精心护理,诊疗操作尽可能做到无菌;在病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腹膜炎、肺炎、尿路感染等征象。

关键词:药物;病毒性肝炎;肝脏感染【中图分类号】R51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4-0095-02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害为主的传染病[1],它的分布遍及全世界,但在不同地区各型肝炎的感染率有较大差别。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内的小分子三肽化合物,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

它参与细胞内氨基酸的转运、糖代谢和DNA合成调节,在拮抗外源性毒物、氧自由基损伤、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维持细胞蛋白质结构和功能、抑制细胞凋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它具有保护肝细胞膜、促进肝脏酶活性和促进肝脏合成功能等多种作用,所以广泛用于临床肝病的治疗[2]。

本文主要以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还原型谷光甘肽(GSH)和异甘草酸镁治疗,为进一步做好对病毒性肝炎治疗和预防肝脏感染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于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昌吉州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2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调查对象,年龄在23~69岁之间,平均年龄42.36±17.12岁。

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重症酒精性肝炎的效果分析

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重症酒精性肝炎的效果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acetylcyste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lcoholic hepatitis were analyzed. Methods 2014-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severe alcoholic hepatitis, as research materials,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of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etylcysteine injection treatment group patients 8 g dissolved in 10% glucose injection 250 ml of intravenous drip, treatment once a day. Control group patients used a placebo treatment, mixing placebo into 10% glucose injection in 250 ml of intravenous drip, once a day. Compa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0 引言
酒精性肝炎是临床的常见病,是由于近年来我国的人民 水平普遍提高,嗜酒的人数逐年增多造成的。并且酒精性肝 炎 的 患 者 数 量 还 在 逐 年 增 多,严 重 危 害 着 患 者 的 身 体 健 康。 酒 精 性 肝 炎 的 主 要 临 床 症 状 为:恶 心、呕 吐、黄 疸、肝 脏 肿 大 等。 若 患 者 的 病 情 严 重,可 发 展 为 重 症 酒 精 性 肝 炎,可 并 发 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等严重的情况 [1-3],对患者的生命造成 威胁。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我们需要重视的。本文 将本院 2014— 2015 年收治的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共计 120 例作为研究资料,将其中的 60 例患者应用乙酰半胱氨酸进 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不良反应30例分析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不良反应30例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 我院肝胆外科2017—2019年在质量管理 系统上报的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ADR 30例,ADR发生与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用药时间有关系,符合该药已知的不 良反应类型,发生ADR后停用或采取对症治疗措施症状减 轻或消失,再次使用出现同样反应。 1.2 发生ADR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涉及的批号与频次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生产厂家为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 其中2017年共发生11例(36.7%),2018年共发生8 例(26.7%),2019年共发生11例(36.7%);涉及 批 号 与 频 次 : 1 611 231( 4 例 ) , 1 705 051( 1 例 ) , 1 705 081(1例),1 706 171(2例),1 706 261(3例), 1 709 061(1例),1 710 241(2例),1 712 221(3例), 1 801 221(1例),1 808 031(1例),1 809 191(3例), 1 811 161(2例),1 901 231(1例),1 904 151(2例), 1 906 061(1例),1 908 011(2例)。 1.3 性别与年龄分布 男8例,女22例;年龄25~82岁, 其中25~30岁1例(3.3%),31~40岁3例(10.0%), 41~50岁5例(16.7%),51~60岁8例(26.7%),61~ 70岁7例(23.3%),71~80岁5例(16.7%),>80岁1例 (3.3%)。 1.4 30例ADR发生时间 输注时发生19例(63.3%),其 中≤0.5小时2例,>0.5~1.0小时1例,>1.0~1.5小时2例, >1.5~2.0小时2例,不详12例;输液结束后发生11例 ( 3 6.7%),其中≤0.5小时1例,>0.5~1.0小时2例,不 详8例。首次输注发生ADR 18例(60.0%),多次输液后 发生ADR 12例(40.0%),其中发生时间为第2天2例,第

N-乙酰半胱氨酸

N-乙酰半胱氨酸

过量由CYP2E1和3A4、1A2、2A6 氧化生成NAPQI(N-乙 酰-对-苯醌胺)经谷胱甘肽解毒
过量NAPQI与高分子共价结合致肝细胞坏死 酒精可诱导CYP2E1产生NAPQI增加,嗜酒者低剂量可引 起肝损。
药 物 性 肝 病 临 床 分 类
急性、亚急性
肝细胞性损伤 胆汁淤积性损伤
慢性
慢性肝实质损伤 慢性肝炎 Ⅰ型 Ⅱ型 Ⅲ型 Ⅳ型 脂肪变性 磷脂沉积症 肝纤维化、肝硬化 慢性胆汁淤积 肝内胆汁淤积 胆管硬化
(一)免疫特异质
CYP
解毒 CYP
药 物 激活生物活性
无毒代谢产物
活性中间代谢体 与细胞大分子共价结合 (形成与CYP等的加合物)
表达辅助刺激因子 辅助性T细胞
树突状细胞 (MHCⅡ+)
细胞死亡 树突状细胞(MHCⅠ+) 表达辅助刺激因子
B细胞
抗加合物抗体 抗体或补体依赖性 细胞毒性细胞损伤 肝细胞损伤

90年代——其它:肝衰竭、急性肺损伤、急性心梗、 神经缺氧修复、艾滋病(氧应急致CD+凋亡)
NAC治疗AAP肝损—临床研究(1) A
药 物 性 肝 病 的 治 疗
(一)内在毒性 迅速促进药物排泄和代谢, 保护肝机能。
大量服用可洗胃,血透或血浆置换
(二)过敏(免疫)特异性 多见,以抗生素为多 最初可有瘙痒和皮疹,嗜酸细胞>6% 黄疸患者可用UDCA 症状重者慎用皮质激素
药 物 性 肝 病 的 治 疗
(三)代谢特异性
治疗困难,多数2月以上,甚至超过1年
NAC 与 还 原 型 谷 胱 甘 肽 的 比 较
NAC
结 构 1个羧基,氨基被封闭 分 子 量 163.20 脂 溶 性 偏脂溶性,易进细胞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2 结 果
1 一般资料 :本资料为我科 20 年 6月一 0 1 l . 1 06 2 1 年 2月收治 的 治 疗 组 与对 照 组治 疗 后 A 、 S 、BL均 较 治疗 前 有所 下 I A TT I 6 例药物性肝炎患者 , 4 均符合药物性肝炎诊断标准【 1 】 。患者既往 降, 并且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 ) P 0 5。 0 均无病毒性肝炎病史 、 均有近期服用肝损害药物史 。病毒性肝炎 在治 疗结 束后 对 两组 疗效 进 行判 断 和统 计 , 见 表 1 结果 。治 血清标记物均为阴性 。 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临床表现 , 如乏力、 纳 疗组总有效率( 显效+ 有效 ) 显著高于对照组(< . P 00 o 5
4 讨 论
锁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的 6 %,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 上肢功能 , 锁骨骨折的内固定方式要从多方面考虑 , 锁骨 S 型解 剖钢板 固定及克氏针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各有利弊, 锁骨 S型解剖 钢板螺钉固定, 固定较牢固 , 术后可 以早期行功能锻炼 , 并发症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炎 的疗效观察

内蒙古中医药
少 , 手术 损 伤 大 , 但 手术 难 度 大 , 手术 操 作 复杂 , 年 轻 医师不 一般 易完全掌握 , 手术时间长 , 麻醉条件要求高, 主要适用于成人锁骨 骨折 , 骨 远 端 骨折 实 用 性差 , 适 宜 儿 童锁 骨 骨 折 , 术 费用 锁 不 手 高, 不如克 氏针固定容易推广 ; 锁骨骨折克氏针固定, 虽然固定力 量无 S 型解 剖钢板 螺 钉 固定 固定 的牢 固 , 易发 生克 氏针松 动 引 容 起并发症 , 但克氏针 固定实用于锁骨各个部位骨折 , 适宜儿童锁 骨骨 折手法 复 位失 败 ( 法复 位 后骨折 近 端和 骨折远 端无 接触 , 手 分 离严重 ) , 氏针治 疗锁 骨骨 折 , 有技 术操 作简 单 , 口小 、 者 克 具 切 对骨折部位血远破坏 小、 费用低等优点 , 适用于锁骨中外 1 / 3处 粉 碎性 骨折 当要注 意克 氏针 的 选择 ,太 细会导 致克 氏针 折弯 、 旋 转, 固定不确切, 术后不能早期功能锻炼 , 会出现克 氏针尾部不 适, 骨感染、 克氏针滑移 、 造成周边组织损伤等缺点 。克氏针治疗 锁骨骨折手术损伤小 , 手术难度小 , 手术操作简单 , 只要克氏针大 小选 择合 适 , 针长 度 掌 握适 当 , 上术 后 患者 适 当保 护可 以减 进 加 少并 发症 发生 。 鲜锁 骨骨 折克 氏针 固定 术后 以三角 巾或 吊带保 新 护 6周,~ 2 8 1 周骨折初步愈合后 , 可以拔出内固定。锁骨骨折克 氏针 固定 一般 人 容 易掌 握 ,麻 醉 条件 要求 无钢 板 螺钉 固定 要求 高, 手术费用较低 , 容易推广 。 所以锁骨骨折克氏针 固定方法 目 前 是 不会 淘汰 的 , 骨骨 折 的固定 方式 要 因病 、 锁 因人 、 因地 而定 。如 有 些学 者指 出 , 人 的锁 骨远 侧 1 骨 折需 要手 术整 复骨 折并 恢 成 / 3 复其对线 , 儿童骨折则不然, 因为有骨膜管的存在 , 儿童的锁骨远 侧 1 骨折 无需 手术 。 / 3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评价摘要: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7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组)采用门冬氨酸进行治疗,研究组(还原型谷胱甘肽组)采用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治疗后对组对两组病毒性肝炎的肝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对两组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后,研究组36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6%,高于对照组的77.7%,在针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方面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36例患者总胆红素为(59.88±10.11)µ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73.68±12.14)IU/L,对照组为(83.67±11.64)µmol/L,(84.68±17.11)IU/L,肝功能指标检查结果总体优于对照组,比中差异较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工作中,可以将还原型谷胱甘肽应用于治疗,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对患者肝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推进在临床中加以应用。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病毒在临床中极为常见,且引发该种疾病的原因很多,病毒感染、自身免疫都可能是患病原因。

这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患者患病后会产生肝脏炎性反应,随着疾病发展最终形成肝脏坏死。

患者患病后生活和心理都会带来极大影响,由于疾病的传染性还会对患者家属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对于病毒性肝炎一直是医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我院72例该病患者进行不同种方式的治疗,进一步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现将数据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7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组)采用门冬氨酸进行治疗,研究组(还原型谷胱甘肽组)采用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毒性肝炎124例临床疗效评价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毒性肝炎124例临床疗效评价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毒性肝炎124例临床疗效评价目的探究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237例中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24例)和对照组(11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左氧氟沙星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显效84例,好转35例,无效5例,综合有效率(显效+好转)为95.67%,对照组综合有效率为76.11%,两组患者综合有效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检测治疗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治疗后各指标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毒性肝炎具有显著的效果。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标签:中毒性肝炎;还原型谷胱甘肽;肝功能中毒性肝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肝脏病变,其发病机制是化学毒素、药物或者生物毒素引发细胞毒作用,进而导致肝炎或者肝脏病变,随着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增长的发展趋势,中毒性肝炎的预后良好,但是发病之后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患者有可能出现肝衰竭死亡的严重后果[1-2]。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08年5月~2010年5月收治237例中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临床诊断确诊,诊断标准参考《实用内科学》关于中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3],并排除脂肪肝、肝硬化、重症肝炎以及合并心肺肾系统疾病患者。

患者入院时主要临床症状为:恶心、呕吐、纳差、乏力、腹痛、腹胀、尿黄。

患者中男性139例,女性98例,患者年龄范围为15~78岁,平均年龄为(46.31±12.79)岁。

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24例)和对照组(113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肝功能损伤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疗效分析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疗效分析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疗效分析曾训六【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

观察组与对照组均给与常规护肝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照组加用门冬氨酸镁钾。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相关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肝功能水平与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

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临床表现和相关生化指标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够保护肝功能,降低血浆肝酶水平,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duced glutathio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 102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from 2013 January to 2014 January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of 51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based on this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educed glutathion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otassium magnesium aspartate.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and correlative biochemical indexes,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reatment, liver function and liver function returned to normal time were observed in patients of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related biochemical indicator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complication rate,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reatment, liver function recov-ery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Glutathione can protect the liver function, reduce the levels of liver enzymes in plasma, b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hort the duration of treatment, be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4(000)018【总页数】3页(P4100-4101,4102)【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作者】曾训六【作者单位】资阳市人民医院,四川资阳 64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机体重要的代谢物质,可与多种化学物质与代谢产物发生反应以保护细胞免受损害,从而维持机体细胞正常功能[1]。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162肝炎的临床效果观察李 静目的:探究于病毒性肝炎治疗中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方法:本课题收集病毒性肝炎84例患者作为客观分析对象,病历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依据患者不同入院序号划分小组,均予以两组开展常规治疗,研究组联合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

结果:研究组联合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经常规对症治疗有效率为71.43%,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于病毒性肝炎治疗中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可有效改善肝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病毒性肝炎为多种因素介导的肝脏疾病,疾病具有一定传染性,治疗难度较大。

病毒性肝炎作为常见感染性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均具有一定影响。

随着流行病学的不断发展,药物疫苗的研发,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还原型谷胱甘肽主要为谷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等药物组成,药效均具有促进肝脏合成、保护肝细胞及刺激肝脏酶活性的作用,作为临床常用的肝脏疾病治疗药物,临床效果显著。

为了深入探究还原型谷胱甘肽于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效果,特于我院抽取8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执行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课题收集病毒性肝炎84例患者作为客观分析对象,病历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

依据患者不同入院序号划分小组,其中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9 ̄66岁,中位年龄(40.37±2.07)岁,其中22例为甲型病毒性肝炎,18例为乙型病毒性肝炎,2例为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7 ̄63岁,中位年龄(39.05±2.15)岁,其中21例为甲型病毒性肝炎,20例为乙型病毒性肝炎,1例为丙型病毒性肝炎。

客观分析两组资料,具有客观分析价值(P>0.05)。

纳入标准:①选取的84例患者均满足临床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依据;②患者均持自愿原则参与研究比对,均具有完整的病历资料;③课题的开展符合我院伦理委员会规章。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析对病毒性肝炎实施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参与实验,在正式开展研究前已经对其基本资料进行了分析,确认可入组参与实验,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已经审查通过。

为保障研究的顺利实施,将通过对照实验的形式开展,并将患者分配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继续在前者中使用常规治疗方法,后者中则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其疗效。

结果:在实施治疗后发现,继续使用常规疗法的对照组,治疗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85%,而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观察组仅有2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95%,相比之下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此外,分别于实施前、后检测比较了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情况,包括AST、ALT、TBil和TBA等指标,结果显示在治疗后两组患者以上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通过对病毒性肝炎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疗效,且患者肝功能也可得到有效保护。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还原型谷胱甘肽;疗效;肝功能前言:肝脏为人体重要器官,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意义重大,不过有可能因多种病因影响而导致病毒性肝炎。

据悉,病毒性肝炎主要是因病毒感染而导致,且具有传染性,患者在其影响下会出现肝功能明显下降的问题,治疗难度高,患者生活质量将会受到不利影响。

临床上对于病毒性肝炎多采用维生素、利尿、氨基酸、抗感染等方法予以治疗,不过据实际情况来看疗效往往不太理想[1]。

随着临床上对病毒性肝炎研究的逐步深入,可选择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该物质由甘氨酸、谷氨酸、半胱氨酸等组成,对保护肝功能有重要帮助,从有关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研究来看,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疗效,安全性也较高,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便简单探析了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纳入至实验中,经过对其基本资料的调查分析后确认于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符合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包括甲、乙、丙型各26例、30例、24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入组条件。

观察还原型谷光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

观察还原型谷光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

观察还原型谷光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李文裕(青海省民和县中医院肝病科,青海海东 810800)【摘要】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光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诊疗的4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照1:1分配原理,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0例。

即使用异甘草酸镁治疗的患者,为A组;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患者,为B组。

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总有效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较优于A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和异甘草酸镁治疗相比,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时,具有治疗总有效率高的特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还原型谷胱甘肽;异甘草酸镁【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52.28.02病毒性肝炎即由诸多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病变性传染病,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和恶心、乏力、肝区痛等。

而还原型谷胱甘肽作为拮抗外源性毒物,能够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同时,对肝细胞膜予以保护,使之在加快促进肝脏、促进肝脏酶活性合成的前提下,成为肝病治疗的首选方案[1]。

对此,随机抽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诊疗的4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线资料随机抽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诊疗的4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照1:1分配原理,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0例。

即A组患者男女比为10:10;年龄上限为70岁,下限为21岁,中位数为(46.39±13.72)岁;病程上限为9个月,下限为1个月,中位数为(5.04±1.77)个月。

B组患者男女比为12:8;年龄上限为71岁,下限为22岁,中位数为(46.84±13.91)岁;病程上限为11个月,下限为2个月,中位数为(5.50±1.93)个月。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功能异常脂肪肝疗效观察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功能异常脂肪肝疗效观察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功能异常脂肪肝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功能异常脂肪肝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的48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疗程1.5个月。

结果治疗组血脂(TG、TC)、肝功能(ALT、γGT)、B 超脂肪肝图像及临床症状等项目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功能异常脂肪肝对促进肝脏脂肪代谢、降低血脂、修复损伤的肝细胞有明显的功效。

【关键词】脂肪肝;还原型谷胱甘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广泛提高,脂肪肝患者数的增多已越来越引起医务工作者广泛的重视。

本研究将近2年来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功能异常脂肪肝临床疗效评价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收集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的48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男18例,女6例,平均年龄46.27岁;对照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45.83岁。

两组在年龄、性别、临床类型及病程等均无统计学差别。

1.2 诊断标准脂肪肝诊断标准:(1)症状:肝区隐痛不适伴乏力,体格检查肝脏增大。

(2)实验室检查:血脂(TG、TC)及肝功能(ALT、γGT)均升高。

(3)影像学诊断:B超检查肝脏形态体积增大,肝内回声反射致密度一致性增强,以肝脏近中心附近为明显,肝脏后部组织回声有不同程度衰减现象。

CT检查为肝脏密度普遍低于脾脏,肝脾对比值&lt;1。

(4)组织学检查肝脏诊断根据为大泡性或小泡性为主,或大泡性伴小泡性的混合性肝细胞脂肪变性。

以上诊断依据,尽管组织学检查是诊断脂肪肝的金标准,但脂肪肝主要还是依据影像学诊断,特别是B超检查为重要诊断依据[1]。

1.3 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包括戒酒、控制高糖、高脂肪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运动,限制体重等;(2)脂肪肝药物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1.2~1.8g,每日1次静点。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一例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一例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一例关键词: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血压;血氧饱和度;不良反应1 临床资料患者,女,67岁,主因上腹腹痛1月余,发现肝脏肿物20余天于2023年3月9日入院,患者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疼痛,疼痛间断发作,自诉站立时疼痛加重,平卧后症状减轻,伴腹胀,未伴恶心呕吐、反酸、腹泻等不适。

10余天前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肝胆彩超结果回报示肝内不均质高回声-血管瘤?,查CT结果回报示1、肝脏混杂密度病变伴周围胆管扩张,肝门区团块影,腹腔内多发钙化结节;2、肝右叶低密度影。

进一步查增强CT结果回报示1、肝左叶占位病变伴周围胆管扩张,肝门区病变伴腹膜后结节。

患者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

入院查体:体温36.2℃;心率72次;呼吸19次;血压129/76mmHg,腹部平坦,无疤痕、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壁静脉无曲张,未见异常搏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无液波震颤及振水音,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Murphy征(-);腹部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肝区无叩击痛,双肾区无压痛叩击痛;肠鸣音正常,未闻及血管杂音。

既往“高血压病”病史,收缩压最高达180mmHg,规律口服“硝苯地平片”无“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病史。

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入院诊断:肝脏肿物。

患者入院后,精神、饮食、睡眠可,未诉特殊不适。

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查体未见明显异常阳性体征,窦性心动过缓。

心脏彩超示:左室侧、前臂运动减低。

左心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腹部增强MRI示;肝左内叶肿块,考虑胆管细胞肝癌;肝右后叶被膜,肝内胆管扩张;腹腔干水平腹主动脉前方肿块,侵及腹腔干分支及胰颈,考虑淋巴结转移;肝右叶动脉期多发点状强化结节;肝右叶多发小囊肿;双肾小囊肿。

胸部CT示:两肺多发微结节,考虑良性,建议定期复查;两肺多发条索影,两肺多发钙化点;肝左叶片状高密度影;腹腔干周围软组织影增多,伴多发钙化。

2023年3月14日,患者在超声科行超声引导下肝占位穿刺活检术,操作顺利,患者无明显不适,术后患者无明显不适,术后患者安返病房。

保肝药物原理

保肝药物原理

常用保肝药物的作用机制原理1.甘草酸制剂从中药甘草中提取的甘草酸苷是最强的护肝药物之一。

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药理实验证明,该类药品可阻止CCl4等毒物所致的血清肝酶升高,明显减轻D-氨基半乳糖对肝脏的病理损害,改善受损的肝细胞功能。

并具有类固醇样作用,但无明显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可通过控制炎症因子和免疫性因子而发挥抗炎作用。

具有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诱生干扰素γ并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从而发挥免疫调节功能。

还可抗过敏、抑制钙离子内流等作用。

2.多烯磷脂酰胆碱可进入肝细胞,并以完整的分子与肝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相结合,增加膜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流动性,使受损肝功能和酶活性恢复正常,调节肝脏的能量代谢,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并且将中性脂肪和胆固醇转化成容易代谢的形式。

还有减少氧应激与脂质过氧化,抑制肝细胞凋亡,降低炎症反应和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防治肝纤维化等功能,从多个方面保护肝细胞免受损害。

可用于各种急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的治疗,该药可用于妊娠妇女。

3.还原型谷胱甘肽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激活多种酶,从而促进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并能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可以减轻组织损伤,促进修复。

此外,GSH 还能保护肝脏的合成,有解毒、灭活激素等功能,并促进胆酸代谢,有利于消化道吸收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

适时补充外源性GSH可以预防、减轻、终止组织细胞的损伤,改变病理生理过程。

GSH应用于各种肝病的辅助治疗,有助于损伤肝细胞的功能恢复,临床上甚少见其不良反应,为耐受性甚佳的用药品种。

动物实验未见生殖毒性反应,对孕妇影响尚不明确。

4.N-乙酰半胱氨酸能刺激GSH合成,促进解毒以及对氧自由基反应的直接作用,维持细胞内膜性结构的稳定,提高细胞内GSH的生物合成。

促进收缩的微循环血管扩张,有效增加血液对组织氧输送和释放,纠正组织缺氧,防止细胞进一步坏死。

N-乙酰半胱氨酸能保护GSH缺失时的肝损伤,而且能维护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脏的完整性。

三种常用保肝药物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效果对比

三种常用保肝药物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效果对比

来信收悉,本文基本修改,还有一个地方没改,就是表3的3组间数据比较:对于多组比较应当先做方差分析,然后再用相应的多重比较,而不应直接做所有两两比较的t 检验,否则第一类错误会增大。

详见附件批注。

三种常用保肝药物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效果对比王准,龚天斌(应城市人民医院,湖北应城432400)【摘要】目的:对比3种常用保肝药物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5年4月于本院治疗的9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用药的不同,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

其中A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B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C组患者采用硫普罗宁注射液治疗。

对比分析3组患者治疗效果、药物成本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B组(73.3%)和C 组(7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78、3.75,P值均<0.05)。

B组药物成本为(316.12±4.05)元,明显高于A组(235.13±2.9)元和C组(135.21±7.62)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9.05、114.82,P值均<0.05)。

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治疗中,还原型谷胱甘肽较多烯磷脂酰胆碱、硫普罗宁所获效果更为显著,同时成本费用也比较合理,可优先选用该药治疗。

【关键词】肝炎,中毒性;药物疗法中图分类号:R57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omparison and study on influences of several commonly used drugs on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Zhun Wang Tian bing Gong.(Yingcheng People's Hospital Hu bei Ying cheng 4324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several commonly used drugs on the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Methods: 90 cases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2 to April 2015 were selected with retrospective analysis, and the clinical materials of these patients were gathered. According to the drug differences, 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of Group A, B and C, 30 cases in each group, and Group A were given glutathione therapy, Group B were given polyene phosphatidylcholine injection therapy, Group C were given tiopronin injection therapy. The treatment effects, cos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incidences in thes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to Group B and C, the curative effect in Group A was more effective,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groups, P<0.05. Compared with Group A and C, the cost in Group B was higher,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groups, P<0.05.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adverse reaction incidences in these three groups, withou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n the clinical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the glutathione effect is more effective compared with polyene phosphatidylcholine, tiopronin, and the cost is reasonable, can be preferentially selected. Key words:hepatitis, toxic;drug therapy在临床中药物性肝损伤又叫做药物性肝病,轻者停药以后能自行恢复,重者容易威胁到生命,需及时进行抢救治疗[1]。

乙酰半胱氨酸(阿思欣泰)产品介绍

乙酰半胱氨酸(阿思欣泰)产品介绍
NAC对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化学栓塞)后肝细胞有明显保护 作用,还可改善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
国内权威肝病专家对NAC的肯定和推荐
谢 青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 医院感染科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传染病与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常委兼学术秘书
『 N-acetylcysteine Injection 』
N-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

一 二 药理作用

阿思欣泰®在肝病中的应用
1. 在肝衰竭中的应用
2. 在药物性肝损中的应用 3. 在酒精性肝病中的应用
4. 常见肝病用药循证医学比较

临床应用标准操作规范
N-乙酰半胱氨酸 (NAC)简介
• 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最早
阿思欣泰®在TACE治疗肝癌中的护肝作用
• 国内学者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前后采用 NAC治疗,证实NAC对TACE后肝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 • 方法:
对照组:维生素C、门冬氨酸钾镁等护肝,20例;
治疗组:加用NAC,23例。 • 结果:
TACE治疗后NAC组6例,而对照组仅有1例肝功能保持正常,即使
肝衰竭的初步阶段)
N-乙酰半胱氨酸是真正有效的护肝药物
• 真正能进入细胞内的抗氧化剂。
• 调节NO合成,改善微循环,纠正组织缺氧。
• 肝衰竭及肝损伤的病因治疗,而非一般保肝对症治疗。(标
准的治疗性药物)
• 多重药理机制,全面保护肝脏。(抑制炎症、免疫等)
NAC是真正进入细胞内的抗氧化剂
肝细胞膜
半胱氨酸
结果:多数药物性肝损发生在 药物治疗的前两周内,故应及 时应用NAC对抗。

还原型谷光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研究

还原型谷光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研究

还原型谷光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研究孙涛【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接受治疗的病毒性肝炎患者。

按照治疗方式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前者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后者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患有病毒性肝炎患者而言,应当优先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法,改善患者肝功,提高疗效。

%Objective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duced glutathione in treatment of virus hepatitis.Methods Chose 60 patients with virus hepatitis who were treated in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4 to October 2015,to study and separated them into control group(30 patients)and study group(30 patients)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about MgIG treatment,while other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were given about reduced glutathione treatment,and then observe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P atients’ liver function improvements in study group are much better than counterparts in control group,and there are differentials of statistic valu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Reduced glutathione treatment is rather preferred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virus hepatitis in order to improve patients’ liver function and increase patients’ treatment efficiency.【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6(007)023【总页数】2页(P92-93)【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病毒性肝炎;肝功能【作者】孙涛【作者单位】佳木斯市传染病院一病区,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5病毒性肝炎在传染性损害患者肝脏疾病中属于较为常见类型,通常是由肝炎病毒入侵感染造成[1]。

乙酰半胱氨酸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乙酰半胱氨酸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乙酰半胱氨酸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王红【摘要】目的对乙酰半胱氨酸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25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均具有完整的病例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13例,综合治疗)和实验组(12例,综合治疗+乙酰半胱氨酸),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及白蛋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3例,严重感染2例,肝性脑病1例,实验组上消化道出血1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HBV-DNA转阴率83.3%(10/12),对照组患者HBV-DNA转阴率30.8%(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54,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中有着理想的治疗效果,针对乙肝失代偿期患者来说,有效的控制了肝脏病情的发展,避免疾病出现恶化,同时对肝组织也起到了保护的作用.【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07【总页数】3页(P129-131)【关键词】乙酰半胱氨酸;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效果【作者】王红【作者单位】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后勤物管处医务室,重庆4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中晚期肝病常见的一种症状为失代偿期,病死率较高[1]。

引起病毒性肝硬化的原因为乙型肝病毒,在肝硬化失代偿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3]。

临床治疗乙肝肝硬化常用的手段为抗病毒,不仅阻止了病情的发展,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此次研究的目的主要是针对乙酰半胱氨酸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展开讨论,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资料抽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25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王仲臣;王广征;刘国庆【摘要】目的探究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联合GSH静脉输注,治疗8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有效率、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V)、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肽(P-Ⅲ-P)]、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TBIL、HA、LV、Ⅳ-C和P-Ⅲ-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3+、CD4+、CD8+和CD4+/CD8+免疫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更显著,且观察组治疗后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H可有效改善CHB患者的肝功能损伤,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期刊名称】《西北药学杂志》【年(卷),期】2019(034)004【总页数】4页(P548-551)【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免疫功能;生活质量【作者】王仲臣;王广征;刘国庆【作者单位】聊城市传染病医院药学部,聊城 252002;聊城市传染病医院药学部,聊城 252002;聊城市传染病医院药学部消化内科,聊城25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5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属三肽物质,在众多组织器官中均可检测到[1],可有效抑制全身炎症反应,促进肝脏酶活性,促进肝脏合成,被广泛用于肝病的临床治疗[2-3]。

本研究对4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GSH静脉注射,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CHB患者纳入本次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