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施方案
西平县第二初级中学
为进一步改善我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大应用平台和教育资源建设力度,构建信息化教育教学、教研、管理和应用环境,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提高教学和管理的质量与水平,使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工作顺利开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全体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使全体师生在信息化中受益,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关注重点、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在此前提下实现学科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整体改革,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运用到各学科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内容的融合;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形式、教法的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生学法的融合。
二、具体目标:
(一)更新、完善学校软硬件环境,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更新学校计算机教室、多功能会议室、多媒体教室(班班通),新建学校录播(直播)教室、数字实验室、音像电子图书阅览室、语音室、学校视频广播系统等。
更新教师办公用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
新建学校门户网站、丰富学校网站功能,更新学校电子图书馆藏书、建立学校教学资源库,创设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建立功能齐全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学资源平台和教学资源库,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提升学校网络速度,使学校管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无纸化。
开展全体教师微课程制作、PPT课件、白板应用等评比活动,将评选出的优质资源上传至学校教育资源库,同时将国内优秀教育资源补充进入学校资源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依托学校网站,班级、老师和学生建立网络学习、交流的空间,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实现网络无障碍交流,建设包括学校管理、教学教研、校园生活等应用服务的网络空间。
(二)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比传统教学更多的稍纵即逝的教育时机,可以充分展现教师的教学机智,检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智慧;另一方面也使教师面临了更多的挑战,需要教师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即时性、可控制性,结合自己的教学理论、教学经验因时而化,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准确把握教育时机和分寸。资源和技术作为信息化教学的核心,具有多种支持学习的工具作用(比如效能工具、认知工具、环境工具等等),因此教师要有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组织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进行实践体验,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习者掌握建构信息技术环境下知识体系的方法。
为了使教师具备上述能力,学校要做到:
狠抓培训,提高教师搜集、加工各种教学资源的能力。依托校园网做好技术培训,让每位教师都能在网络环境下熟练运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做好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研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研和
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师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同时,积极主动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专项研究课题,形成有特色、重实效的信息融合平台。
(三)抓好常态化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课的听课活动,随时督促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对教师运用电子白板上课要求制度化,要求每一位教师室内课电子白板的使用率超过90%以上。
(四)开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课的优质课大赛,学习交流先进课例,提高教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能力。
创新教学模式。立足课堂,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微课程、ppt课件、网络教材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课程的重构、重组,提高课堂效率;开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优质课展示活动,总结经验,基本形成各个学科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
(五)建设好学校与家长相互沟通的网络平台,实现家校互动,增进家校的联系。
(六)创新学习方式。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实现师生网络交流、网络学习、网络听课、互动评课;在学校网站开辟“名师微课堂”,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文化;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方式。
三、预期效果
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试点项目的实施,是新形势下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我校将乘着这一东风,全面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水平,逐步实现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水平,集管理、教学、学习、科研、办公和后勤服务于一体,构建一个人人可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工作环境,逐步实现“宽带网络、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目标,通过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和应用,为教育科研、教育教学工作搭建高效便捷的平台,基本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学校管理电子化的要求,为变革教育理念,创新教学与学习模式,提高人才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1、提升信息化应用的效益,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将把信息技术培训纳入每学期教师学习培训内容,分期开展电教设备使用、课件制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设计、校园数字化平台使用、常用网络工具等方面的培训,力争两年内使全体教师都能做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达到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动手设计并制作教学课件,并能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整合各学科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工作、学习效益。建立教师网上进修学习机制,建设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环境,充分利用校园网站交流平台,建立教师博客,上传教学反思、课件,推动个人自主学习与教学互动。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逐步建立校内教师、教师和专家、教师和外校外省市教师的互联互通,借助视频会议系统,开展远程实时视频教育科研,增强教研活力,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研实效。
2、促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高效课堂。学校将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先进的学习工具,彰显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打造优质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搜集教学资源,博采众长,拓宽备课思路,丰富备课内容。课中结合学科特点,充分融合信息技术,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教学模式,以直观形象的课件、优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使学校的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运用,使信息技术在减轻学生负担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