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心理学理论(心理治疗师中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社会心理学理论

第一节基本理论

一、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社会心理学定义社会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之间的一门中间性、边缘性的学科。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E.A.Ross)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大纲与资料集》,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W.McDougal)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导论》。这两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

(二)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

1.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产生的、并互有影响的主体反应。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即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心理活动。

社会心理活动不仅与个体所处的即时情境有关,而且与其过去形成的经验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

2.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由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的行为,它包括群体的决策行为、建设性及破坏性行为,以及人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及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3.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可分为三个层面:微观的个体层面、中观的群体层面、宏观的社会层面。在个体层面,如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动机、社会学习等以及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等。在群体层面,如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等,以及个人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从众、社会助长与惰化)。在社会层面,如风俗、时尚、阶级、阶层及民族的心理特征、国民性等。具体而言包括:

(1)表现为个体现象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心态。如社会认知、态度、需要与动机、自我等。

(2)表现为人际相互作用现象的交往与人际关系。如人际沟通、人际吸引、人际关系等。

(3)表现为个人与群体相互作用现象的社会影响。如从众行为、社会助长、去人格化等。

(4)表现为微观群体心理现象的社会心态。如群体凝聚力、士气、心理气氛等。

(5)表现为宏观社会现象的非系统化社会心理倾向。如传统、风俗、时尚、国民性等。

(6)其他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包括教育、临床、工业、消费、法律、管理、健康、组织、人事等。

二、社会角色理论

1.社会角色的概念“角色”一词源于戏剧,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将其引入社会心理学。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它是对在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米德使用社会角色来说明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可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这个概念有助于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角色理论是按照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与身份解释个体行为并研究其中规律。

2.主要观点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是关于人的态度与行为怎样为其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及社会角色期望所影响的理论。社会角色理论认为,每个人在社会关系系统中处于一定的

角色地位,周围的人也总要按照社会角色的一般模式对他的态度、行为提出种种合乎身份的要求并寄予期望,这就叫做“角色期望”。一个人的态度、行为如果偏离了角色期望,就可能引

起周围人的异议或反对。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通过观察或想象依据别人对自己的表情、态度等出现“镜像自我”,即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当作镜子来认识自己的形织,从而形成“自我概念”。人会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与塑造自己,这就叫做“角色采择”。每个人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环境中,周围的这些社会关系和他人都会根据人们的职位、人格、家庭背景等不断地提出一定的“角色期望”,而每个人都会通过“角色采择”塑造自己的自我形像。并不断向这个方向靠近。如果“角色采择”的自我形象和“角色期望”中的一样,这个人就能和谐的发展;如果不一致,个人就可能出现一定的不适应,可能会出现心理失衡等问题。

3.角色失调个体在角色扮演中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调。常见的角色失调有四种: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及角色失败。

(1)角色冲突指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往往有不同的地位、身份与角色,如果它们互不相容,出现矛盾,个体在心理上感到的冲突是角色冲突。既有角色间的冲突,也有角色冲突。

(2)角色不清指个体对其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或者公众对社会变迁期间出现的新角色认识不清,还未能形成对这一新角色的社会期待,也会造成角色不清。个体在角色不清时往

往会产生应激与不满足感。

(3)角色中断指由于各种原因使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中途间断的现象。

(4)角色失败指这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

由于每个个体往往都处于社会中的几种地位,具有不同的身份和扮演着多种角色。社会对每一种角色都会有不同的要求,有时候这些角色之间可能互不相容,这就会出现“角色间冲突”。这种冲突常常会使人感到左右为难,为了摆脱这种困境,需要依据个人当时所在的境况明确自己主要的角色地位及其行为界限,同时还要考虑社会对自己的角色期望。一个人作为一种角色,也常常由于不能同时实现两个或更多的自我期望而产生矛盾,这就叫做“角色冲突”。解决这种冲突就必须分清轻重缓急,采取先后兼顾或舍末求本的角色和行为。当人们能够正确地了解自己的角色期待,能够正确地进行“角色领悟”,并能够正确地处理角色冲突时,这个人就能够很好地适应与发展;反之,就会出现许多适应不良心理,阻碍个人的发展。

三、符号互动理论

1.主要代表人物符号互动论是主在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境巾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理论派别,特别重视与强调事物的意义、符号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该理论源于美国学者詹姆斯和米德,始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使用符号互动术语的是布鲁默。有学者把符号互动论分为两派,一是芝加哥学派(布鲁默、库利、米德、杜威等),另一是艾奥瓦学派(库恩、威因斯坦等)。戈夫曼是符号互动论现代的主要代表人物。

2.基本假设

(1)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其意义为基础的。

(2)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于事物自身之中。

(3)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3.主要观点

(1)心智、自我和社会是密切关联的三种结构和现象。三者形成、维持与发展都以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