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尔兰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爱尔兰史

国旗国徽(Ireland:A History )

2011-10-10

在爱尔兰古现代史(12世纪—20世纪初)中,从被称为“强弩”的彭布鲁克伯爵受伦斯特的爱尔兰邦王德莫特·麦克默罗之邀兵入爱尔兰,英国人便开始对爱尔兰的征服。在此之后,定居爱尔兰的新教徒与天主教徒便一直是爱尔兰历史中的主要矛盾冲突方,而两者分别代表了英国统治和爱尔兰自治,并且两者长期对立,冲突不断。

在此之前,爱尔兰原住民是盖尔爱尔兰人,而在这段历史开始之初,一部分英国人移居于此并逐渐与当地人融合,成为盖尔化英国人。这些人构成爱尔兰早期人口结构。

1515年,爱尔兰进入无政府状态。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以书面形式表示要终止爱尔兰的无政府状态,即:爱尔兰所有土地,不论由盖尔爱尔兰人拥有或是由盖尔化英国人拥有,都将上交英国国王再行授予,以此确保英国国王对土地的绝对控制权。

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更是使用军队严厉镇压爱尔兰暴动,从而使爱尔兰首次处于英国的有效统治之下。但也正是在在伊丽莎白时代,爱尔兰人对居于统治地位的英国人的仇恨已经铸成,并深深地植根于爱尔兰人的意识之中。

16世纪末17世纪初,蒂龙伯爵休·奥尼尔和奥唐奈起兵反叛伊丽莎白女王,但最终失败并投降。1607年9月4日,蒂龙伯爵和泰尔康奈尔伯爵乘一艘挂有法国国旗的船只逃亡,史称“伯爵逃亡”。

多尼戈尔郡拉斯穆伦的伯爵逃亡,北爱尔兰现代史由此拉开帷幕。

从16世纪中期,英国便开始有计划地向爱尔兰移民,此举在原著盖尔爱尔兰人与新移民之间埋下了冲突的种子,并不断地爆发冲突。1649年,克伦威尔渡海征战爱尔兰,战争中其军队的残暴行径大大推动了爱尔兰人分化成两个民族:天主教民族和新教民族。1689年4月—7月,詹姆士军队围攻伦敦德里但最终失败。这一事件即使是在今天的爱尔兰也仍有很大意义。

18世纪初,在威廉三世获胜之后,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严苛的法律刑惩在爱尔兰人口中占多数的天主教徒。取消他们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限制土地使用和继承,严厉限制其宗教活动。

1796年,联合爱尔兰人协会邀请法军出征爱尔兰,帮助赶走英国统治而实现爱尔兰独立自治。但法军舰队在途中并不顺利而且最终无功而返。接着英国政府开始血腥打击联合爱尔兰人协会,之后发生了暴动但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1800年,《合并法案》通过,爱尔兰议会被废除,并在1801年1月1日将英国和爱尔兰两个王国“永久地”合并在一起。

1803年,在都柏林发生了由罗伯特·埃米特领导的“闹剧般“的暴动,但最终失败。艾米特在被处决前发表演讲并令其在爱尔兰史上名垂千古。他说道:

不要任何人为我写墓志铭······当我的祖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时,到那个时候,而且只有到了那个时候,请写我的墓志铭吧。

之后,奥康内尔在20多年内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政治活动:(一)、“天主教解放”运动,即消除自刑惩法时代遗留下来的歧视天主教的法律,主要涉及罗马天主教徒有权进入议会的问题。(二)、两次参加议会选举并均获高票,最终迫使英国政府有所退让。

1845—1849年,爱尔兰爆发了大饥荒。在当时的爱尔兰,大多数人主要甚至完全以马铃薯为食,但在大饥荒的年代里,马铃薯收成受到了一种当时还不为人所知的真菌疫病(phytophtbora infestans)的毁灭性打击。而且在这艰难的四年中,尽管英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遏制危机蔓延的有限措施,但都未能获得实质性收益。大饥荒依旧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整个爱尔兰,带去了众多生命,尤其是广大平民。而且这期间的

热病流行也让许多平民和上层人士失去生命,恐惧心理在爱尔兰蔓延。于是许多人最终走向死亡或者向海外移民,但这仍然是一条充满危险的艰难旅程,许多人在这一道路中同样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死亡。这场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不仅仅永久性地改变了爱尔兰的人口结构,而且在爱尔兰和美国都撒播了对英国政府不满的火种。(当时,美国是大西洋另一侧最为理想的移民目的地,也是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这将深刻影响未来爱尔兰民族主义情感的发展。

这场大饥荒造成了100万人丧生,150万人移民海外。悲惨的情景和英国政府的糟糕表现在爱尔兰人的意识里留下了深重的阴影,并将影响之后爱尔兰与英国的发展。

芬尼亚(Fenian)最初用于指19世纪50年代的一个爱尔兰共和主义组织。芬尼亚传统是当今爱尔兰共和军的直接源头。1848年,蒂伯雷里郡的巴林加里村发生了暴动,也称“麦克马克寡妇菜园之战”,宣示了爱尔兰民族主权和自由,芬尼亚运动直接起源于此。

1858年3月17日,斯蒂芬斯与几个共谋者在都柏林庄严地立下誓言:“······在上帝面前,立誓废止对英国女王的效忠,发出即时预警,拿起武器投入战斗,将爱尔兰建设为一个独立的民主共和国,并在本秘密会社内无条件的服从上级和指挥······”。这个秘密会社不久后被称为“爱尔兰共和兄弟会”。斯蒂芬斯在爱尔兰创立了自己的组织之后也前往美国与奥马霍尼一起在美国创建了其平行组织——芬尼亚兄弟会。

在芬尼亚暴动失败后,1867年9月11日,警察在曼彻斯顿抓获了暴动领导人迪西上尉和T.J.凯利上校——“爱尔兰共和国总执政官”。一周之后,约30个芬尼亚成员截击了押送他们的囚车,在杀死布雷特警长之后成功救出两人。但也正因警长被杀,三人被处决,艾伦、拉金和奥布莱恩,三人也被称为“曼彻斯特烈士”而载入爱尔兰史册。

爱尔兰新教地主查尔斯·斯图尔特·帕内尔带来了英国历史上的一场重大社会革命:改变了爱尔兰地主与农民的关系。他强化了爱尔兰民众的民族主义诉求,要求在整个爱尔兰实现英国君主治下的自治。达维特成立了“土地同盟”。

1893年,盖尔同盟创建,它特别注意与政治脱钩,同时发动了一场其创建者所称的反对“彻底英国化可怕想法”的战争。同盟同时主张不仅要鼓励爱尔兰人学习爱尔兰语言,而且要发掘和推广爱尔兰服饰、舞蹈、诗词和歌曲,以及一切可以将爱尔兰特性与英国区分开了的文化形式。

1903年和1909年,两项重要的《土地购置法》在爱尔兰实施,爱尔兰佃农得以成为所耕种土地的主人。“土地购置”是指现有国家买下地主土地,在以长期贷款形式分给佃农,佃农以分期付款方式偿还本息,利息一般低于原先的地租。

1913年,都柏林发生了第一次自发的爱尔兰工人阶级大规模抗议,结果事件以工人的复工而结束,但他们一无所获。

自由党通过《1911年议会法》(Parliament Act of 1911),废除了上院的立法否决权,从而为《爱尔兰自治法案》在议会通过和成为法律扫清了道路。

1913年9月,厄尔斯特全省男子都在数日内在贝尔法斯特市政厅签署了《庄严盟约》(Solemn League and Covenant)。表示:北爱尔兰准备承认他们已不再能够阻止在爱尔兰大部分地区自治,但他们必须集中全力将厄尔斯特排除在自治区域之外。

1913年1月,厄尔斯特志愿军成立。11月,爱尔兰市民军和爱尔兰民族志愿军成立。

1914年9月18日,《爱尔兰自治议案》由国王签署,成为法律而且收入《法律全书》(Statute Book)“卡勒兵变”驻爱尔兰英军总司令亚瑟·佩吉特爵士因上述法律实施问题向伦敦询问:如果他的军官拒绝服从与厄尔斯特志愿军交战的命令,他应如何处置。得到的回复是:如果军队最终要对厄尔斯特志愿军交战,允许来自厄尔斯特的军官“消失”,其他任何拒绝执行命令的军官将被开除军籍。回到爱尔兰,这位司令向他手下非厄尔斯特的军官询问他们是接到命令就向厄尔斯特开战,或宁愿被开除军籍。但卡勒军营骑兵旅60名军官包括司令都选择宁愿失去军籍。实际上这一兵变并未发生,其军队也不再会进军厄尔斯特。

1916年,都柏林复活节起义,一场未能获得都柏林普通市民支持的暴动。死亡人数:平民300人,暴动者60人,英军130人。

新芬党一路发展,逐步掌控爱尔兰议会权力,在他争取爱尔兰独立自治过程中,爱尔兰共和军与英警察和辅警部队持续发生血腥冲突和复仇行动,社会动荡不安。

1921年7月9日,两方会面。11月,达成停火协议。由迈克尔·柯林斯和亚瑟·格里菲斯为首的爱尔兰代表团与英国内阁进行了数月的、艰难的、时而陷入僵局的谈判,最终于12月6日在伦敦唐宁街签署了协定,即《英爱条约》,爱尔兰成了英国的自治区域。

1922年6月,因对上述条约的尖锐的不同意见而最终爆发了爱尔兰内战,而自由邦(条约支持者)一方战胜了爱尔兰共和军。

在对待北爱尔兰的问题上,自由邦政府妥协了,爱尔兰分裂成了两部分,但也同时留下了北爱尔兰动荡的火种。

1932年,共和党赢得了大选,开始了16年连续执政。1937年,德瓦莱拉在新宪法中确立了主权国家地位。1948年,爱尔兰大选,共和党下台。政党联盟,包括爱尔兰统一党(Fine Gael)和共和之家党(Clann na Poblachta),上台执政,并在1949年最终完成了宪法程序,宣布爱尔兰成为共和国。

1972年3月20日,英国的爱德华·希思政府强行接管北爱尔兰。

1993年,《唐宁街宣言》通过。1994年8月和10月,爱尔兰共和军和忠诚派武装(北爱尔兰新教准军事组织)先后宣布停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