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评课
《狼牙山五壮士》评课一、准确把握教材,找准训练点。
我们知道语文教材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有力抓手,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表达形式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深入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具有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而要实现以上目标,凭借点就是教材。
这篇文章以五壮士不畏牺牲,勇斗顽敌为主线,突出表现了一个“壮”字,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五壮士的雄壮、豪壮、悲壮,主线非常清晰。
文章中许多句子具体生动,透过对英雄心理、动作、神态的描写,折射出他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所以,这篇文章很适合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交流。
杜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教材的要点和灵魂,教学过程主线清晰,环节紧密,俨然一体。
杜老师,充分利用教材特点,抓住教材中的典型句段深入研读,感悟到英雄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深受感染,使阅读过程更加扎实有效,是长文短教的较好范例。
二、教学细节设计,目标明确,效果良好教学细节是构成一节课的基本单位,是实施教学目标的基本点。
所以,透过教学细节可以明晰教师的教学理念,折射教师的教学水平。
《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细节设计,旨在体现以下特点:1、抓关键内容,重深入理解目前,我们的语文课堂对课文内容的处理存在着浮于表面的弊端。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不加引导,学生说什么是什么,语文课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
杜老师在《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较好的利用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根据这些句段的不同特点,设计了形式不同的教学细节,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课文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时,有这样一句话“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王健老师抓住“喷”和“满腔怒火”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这个教学细节实现了内化知识的目的,层次清楚,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这样的阅读引领中,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对内容的理解加深了,抽象的文字语言逐步幻化成生动的画面,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达到了高层次阅读的效果。
评课稿 (3)
《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篇幅比较长。
谢老师上的是第二课时,即课文的第四、五部分,这两段课文主要是讲述五位壮士在狼牙山顶峰歼灭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壮举,表现五位壮士英勇顽强、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
整堂课的教学流程是比较清晰的,条理也比较清楚,主要有以下亮点:亮点之一:抓典型句段,重语言训练。
谢老师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语言文字训练比较扎实。
如班长马宝玉砸石头的语句;出示课件,比较句子;深入理解“屹立、眺望、望望、喜悦“等重点词语;有感情朗读班长说的话语等。
这样,教师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重学生积累,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亮点之二:创情境烘托,促情感升华。
教者在教学中利用插图,有关影视片断再现情境,把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形象树立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出示班长砸石头图;播放五壮士英勇跳崖影片片断,五壮士的英勇形象更突出、更鲜明。
但是,手段应为目的服务,不能为了电教而电教。
教者在两次出示课件之后,如能再加上动情的解说,进一步渲染,再让学生有感情读文,或许更能升华学生的情感。
尚需进一步努力之处:1、应注意教学语言的严密、规范。
教师提问题比较随意,语速可放慢一点,让学生听得明白,有足够的时间思考。
2、牵的现象较多。
如理解“屹立”时,“五壮士像什么?直到学生回答“钢铁巨人”才满意;体会到五壮士什么精神?(不怕牺牲)应灵活处理,不能总是以标准答案为准。
3、教师情感投入尚不到位。
个人两点思索:1、是否可以抓住“壮”字教学全文?抓住课题的切入点,扣住“壮”字进行设问“课文中哪些方面最充分地表现了壮士的‘壮’呢”再引导学生理解“壮士”的壮志(接受任务)——壮行(诱敌上山)——壮举(英勇跳崖)——壮语(高呼口号)——壮气(视死如归)。
这样,紧扣课眼,线索清晰,学生也能体会到五壮士“壮”的精神。
2、英雄题材的课文要如何教学?在教学中要如何让英雄活起来,让英雄有形、有情,让学生牢记英雄形象,在学生心中树起一座永垂不朽的丰碑,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
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作为一部优秀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狼牙山五壮士》讲述了白区工人沙瑞金、王生财、张和德、犁头李、刘振芳为了抗日救国的事业,在狼牙山上浴血奋战的感人故事。
影片中,五壮士以超群的英勇和坚韧意志,战胜了一个个敌人的阻拦与威胁,最终牺牲自己,用鲜血与生命诠释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感。
通过观看本片,我们不仅可以认识到这五位英雄的事迹和精神,也可以找到对我们自己的启示和教育。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来评价本片。
一、情节和场景设计本片在情节和场景上非常精彩,通过恰当的铺陈和处理,将五壮士的英雄史诗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讲述五壮士的平凡经历,到他们在狼牙山上发动的一系列英勇军事行动,情节所体现的历史性、战斗性、传奇性和感人性使人印象深刻。
整个影片的场景设计和布景,栩栩如生,深入而又感性地将人物冷静思考、不屈不挠的英雄品质,以及狼山苦役山民忍辱耐劳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以直接和深刻的方式展现出来,再联合各种细节描写,让观众无不为之打动。
二、人物表演本片最为突出的表现是人物刻画和表演。
五位主角虽然各具特点,却没有一个人是简单的黑白刻画,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命运和生活背靠,角色塑造完整而具有内涵。
更为出色的是,由于主角演员的细致刻像和精湛表演,真实地展现五壮士的精神形象,从而更加深入人心,也使得我们能从表演形式中寻找到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形成了与影片主题高度统一的艺术感受和深刻思考。
三、艺术表现手法本片的艺术表现手法非常巧妙和独特,除了人物表演外,镜头运用和音效处理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镜头语言和音乐的相得益彰,使得情节的渲染和情感的表达更加深刻和感人,给观众带来了截然不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而且,在影片的叙事上,出现了大量的闪回和想象,这些想象和回顾目的在于加深观众对五壮士个体形象的认识,使观众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效忠国家、敢于拼搏和绝不妥协的革命精神。
同时,本片还注重个别场景和景物的描写,如影片开头的塑像和狼牙山的登山,都是一种类似寓言和视觉隐喻的表达手法,增强影片在信仰和故事环境等方面的表达力度和生动性。
狼牙山五壮士评课
狼牙山五壮士评课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部关于浴血沙场、舍生取义的英雄史诗,它生动地表达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于民族、自由与正义的追求。
这部影片无论是情节布置,人物塑造还是故事情感,都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教益。
影片让我们看到了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中国人民为了追求自由、平等、正义而付出了自己生命的奋斗历程。
尽管战争浸润了整个国家的土地和社会,但人们仍然坚定地保护着狼牙山的领土,挥起武器骚扰、打击敌人,最终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彰显出的英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的怀念,因为它激发了每个中国人面对困难时不屈服、不懈怠的信念。
这些英雄们的精神行为,正是中国人民的集体呼声和民族精神的展现。
另外,影片所展现的团结互助的精神,也极具启示性。
在各个关键时刻,壮士与群众相互支援,即使面对最黑暗和挑战的时刻仍坚守他们的信仰和情感。
这些伟大的决定和抉择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情怀,表现了我们对于家园、爱国的深挚感情,也表现了我们对于成长与文明的追求。
总之,通过对于《狼牙山五壮士》的一次评课,我们不仅能了解到影片深刻的内涵和人物形象,更能懂得中国民族从过去到未来这条纵向线的延伸和连接。
同时,身为中国人,我们
希望自己能够继承壮士的民族精神和人间道德,把握好人生的每一个节点,为建设祖国、民族而努力奋斗。
课文评课稿
课文评课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文评课稿,希望对您有帮助,上公文站,发现学习。
课文评课稿一《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今天听了陈利玉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开放而有活力。
具体表现如下: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课堂中,陈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如学习完“顶峰歼敌”这一部分,老师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因而把学法迁移到第五段。
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
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
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通过放映录象,把学生带进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这方面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
例如:在学习“顶峰歼敌”这部分时,教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想象画面整体感知,再用成语概括五壮士的光辉形象,然后自由读文,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去品读体味。
其中一个教学片段是这样的:生:我喜欢的句子是:“班长马宝玉受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
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师:追问你为什么选这句读?你朗读的成功经验如何?最后,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有感情朗读。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今天听了张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我来谈谈我的看法:张老师做到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根据孩子的学情,精心设计学习环节。
教学过程清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体现三维目标整体要求,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安排合理,学习方法新颖,把有价值、有难度的问题。
张老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如从哪些句子感受五战士是壮士?让学生抓住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英雄品质。
这样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助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
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
张老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播放五壮士跳崖视频,让学生体会这悲壮、震撼人心场面,让英雄形象定格在学生心中。
张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视朗读,将朗读贯穿全文,让学生读中感悟。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懂得、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足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造就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
张老师这节课岂但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还教给学生“初读想象画面-----品读领会感情”这一读书方法,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着眼将来”的精力。
如在指导学生诵读“这是好汉的中国人民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吞山河。
”这一句时,张老师注重了学生自读自悟,抛弃另别传统懂得析办法,通过品读,让学生体会出这是亿万中国人民的独特心声。
在指点学生读好课文上,张老师下了工夫,如在指导默读“登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信心,带着中国国民的冤仇,向敌人砸去。
”这句时,张老师留神把学生调入情景中,一边播放录象一边说:同窗们,你们瞧,无所不为的敌人正爬上来,当初你就是五壮士,面对着这样的情景,你该怎么读?这样一点拨,学生的心坎就能与当时的情景相通,读的劲头更高了,真正从读中领悟情感。
建议老师让学生走向讲台,以小组汇报形式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体会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会更好。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教学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教学如何摆正和处理好“教”与“学”的位置和关系,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读来感悟理解课文,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这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着力解决的难题。
刚才,顾老师用他的一节生动的课堂教学,就此做出了很好的回答。
在教学中,顾老师是架设在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准星。
他彻底地摆脱了重教法、轻学法,重讲解、轻参与,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发展的传统教学的樊篱。
他交给了学生提高朗读能力的读书方法;他巧妙地设计了朗读,让学生自悟出文中的不懂词语;他用富有激情的鼓励语,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整个课堂教学无不体现了语文教学新大纲的思想和灵魂。
一、全心投投入,创设一个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课堂激励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杠杆,是获取课堂教学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可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对如何进行情感交流、如何激励学生等问题往往被视为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任务,使本应生动、活泼、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变得刻板、单调、压抑、窒息。
刚才,听这节课的老师不难看出,这节课教学活动充满了师生的激情,涌动着灵感,弥漫着人情味。
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不难感受到五壮士的英勇豪迈的革命精神。
我想顾老师能营造这样一个感人的场面,创设这样一个民主的学习氛围,离不开他以下几点做法:1、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把完成学习任务看成自己最突出的需要。
教师的评价使他们产生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
总是几句简单的评价是无法明确地指明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向。
这节课,顾老师始终不忘运用充满激情的鼓励语,调动学生的朗读和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板书课题后,他利用自己写字好的优点教育鼓励学生认认真真、一笔一画地写,这样的激励方法不但新颖而且还注重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养成。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不时安排“想读的,你就读吧”、“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了”、“听你们朗读真是一种享受”、“学语文就是要好好读书,边读边想”、“会听是会学习的表现”等等。
狼牙山五壮士 评课
引发想象,活教语文————浅评z xx执教《狼牙山五壮士》Mxx《狼牙山五壮士》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突出了一个“壮”字。
一、回顾课文内容,引领学生走入情景教学通过复习导入新课,提出了两个问题:1、回顾课文共有几部分。
2、题目可否改为“狼牙山五战士”?教师出示一段文字,以此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学生了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知道五壮士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
激发学生情感,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让学生探明了学习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用心性,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分析问题的潜力。
导入的两个问题设计合理,但缺少学生思考的过程,两个问题均为教师回答,学生旁听。
且作为第二课时,缺少复习字词的过程。
不妨将字词的复习与回顾课文内容相结合。
二、抓住关键段落,提升核心素养第二自然段为本文重点段落,既是介绍“点面结合”写作手法的自然段,又是凸显战士们英勇战斗的部分。
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悟思想与情感。
先让学生齐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
在齐读的基础上,展开自学,关注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词。
自学提示明确、清晰、可行。
自学后仍是缺少学生思考,没有汇报交流的过程。
教师出示句子,组织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进行填空,关注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词,再由教师引导,体会壮士当时的心理。
通过再次齐读课文,引出“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并揭示这种写法的好处,学生复述。
个人认为,一种新的写作手法或是修辞手法应是在感悟中逐渐发现其特点和优点,不应是以“背诵”的形式,使学生记住这种写作手法。
三、由“帮”到“放”,教学有层次在介绍“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后,组织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圈画战士们的动作、语言描写,并批注自己的体会。
随后教师通过两组对比想象,启发学生了解五壮士这样的行为是舍生取义的。
《狼牙山五壮士》听课评课稿2021
《狼牙山五壮士》听课评课稿202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上午有幸听了邱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习作指导课一课,通过聆听邱老师的这节课受益匪浅。
在邱老师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一、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根据孩子的学情,精心设计学习环节。
教学过程清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观测、可操作、可评价,体现三维目标整体要求,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安排合理,学习方法新颖,把有价值、有难度的问题,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如从哪些句子感受五战士是壮士?让学生抓住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英雄品质。
二、紧扣课眼,线索清晰。
《狼牙山五壮士》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篇幅比较长,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伟大的献身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邱老师在教学中,为突破这一重点,抓住了接受任务、选择路线、英勇跳崖三部分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朗读、体会。
整堂课的教学流程是比较清晰的,条理也比较清楚三、创设情境烘托,促情感升华。
教者在教学中利用收集到的资料,把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形象树立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五壮士的敬佩之情以及对日寇的仇恨。
如能出示班长砸石头图;播放五壮士英勇跳崖影片片断等,五壮士的英勇形象会更突出、更鲜明。
但是,手段应为目的服务,不能为了电教而电教。
如能在更好地利用音频、视频教者再加上动情的解说,进一步渲染,再让学生有感情读文,或许更能升华学生的情感。
四、注重朗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情感。
语文教学提倡在阅读中体验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关键词句的把握。
通过让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使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
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完班长领战士们走上绝路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读出班长的斩钉截铁等。
学生的语感在自然而然当中就训练出来了以上就是邱老师对这堂课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有不妥或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同行多多指正,请邱老师多多包涵,谢谢! 2021年。
《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三篇
《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一)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家喻户晓,讲述了在激情的年代里,大把的青春为它燃烧,火焰照亮了生活,那是一代人用情和爱谱写的一曲生命乐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也感动了千千万万中国人,从我们学生年代这五位英雄像巨塔般屹立在我们心中,而在物欲横流的、喧嚣浮躁的今天,我们曾以为战争年代的英雄距离娇生惯养的新生代已太遥远,可丁老师的课堂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引领我们来到那炮火纷飞的战场,再次感叹五位壮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老师的激情点燃了那难忘的岁月,老师的激情点燃了精彩的课堂,老师的激情点燃了学生对五壮士的无比崇敬,老师的激情点燃了每个听课的人心中强烈的爱国之心!这是一堂充满激情的课,这是一堂振奋人心的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是激动的,是振奋的,是欣喜的,因为从这堂课中我看到语文老师对文本的精准解读,看到了教师对课堂的沉稳驾驭,看到了教师对学生的充分尊重理解,看到了教师对教学环境和资源的巧妙利用,看到了教师深厚全面的语文素养。
一、精准解读文本,“壮举”贯穿全文。
1、精准把握文本之文,由篇入段,由段入句,由句入字词,整个教学中不是课文叙述铺成讲解,而是抓住关键点、重点句词进行分析、解答、感悟。
本讲解过程抓住了三个重点句突破难点:①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这句抓住“斩钉截铁”“紧”体会战士们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②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③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教学这两句时,丁老师先让学生划记神态、动作的词,然后齐读词语,再从词语中感受战士们英勇奋战的激烈场面和机智,最后结合历史背景,带着仇恨再读句子。
语文知识《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点评_2
《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教学设计,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案开放而有活力。
具体表现如下: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如设计完“顶峰歼敌”这一部分,老师估计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因而把学法迁移到第五段。
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整个过程都是安排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
这一节课的设计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
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设计运用课件,通过放映录象,把学生带进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这方面教学设计中也处理得很好。
例如:在学习“顶峰歼敌”这部分时,设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想象画面整体感知,再用成语概括五壮士的光辉形象,然后自由读文,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去品读体味。
最后,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有感情朗读。
通过读学生把心中的疑问提出来。
还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自选一个镜头配上动作边读边演。
整段的教学设计教师没有做任何繁琐的分析,这种开放灵活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让课堂上充满生动和乐趣。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吴老师这节课的设计不但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还教给学生“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这一读书方法,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
《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本周学校组织了“岗位大练兵,教学大比武”系列活动,我参加了六年级陈老师授课的《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的课堂。
听课过后,我发觉原来语文课可以上的如此流畅,孩子们都可以充分参加到课堂的环节中,教师处于引导者地位,不需要满堂的讲,满堂的“灌”,孩子们也能学到知识,一整堂课下来,课堂氛围轻松,我也收益匪浅,感想颇多,在陈老师的课堂中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
下边谈谈我听课后的感想。
《狼牙山五壮士》是部编六年级上册第六课。
本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顶,顽强歼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战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在这课里,要引导学生提问,把学生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这样做,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生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
在本篇课文的第二课时教学中,陈老师利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朗读体会,阅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教授学生本单元的写作方法:点面结合。
通过观课发现学生们的接受能力较好,能够很好地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分析课文,了解人物形象,体会课文情感。
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为了调动学生学可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更好的体会人物的形象,陈老师巧妙播放狼牙山势险峻的片段,学生如身临其境,加深对几位革命英雄人物形象的理解。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朗读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在学习“点面结合”的方法时,理解人物形象,陈老师示范朗读“斩钉截铁地说”读的铿锵有力,没有犹豫。
接着让学生试读,全班读等多种读的形式加深理解。
听完陈老师的课后,我明白了一堂课我要抓住一个重点,以教在引导,与学生共同学习。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点评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点评《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点评《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教学设计,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案开放而有活力。
具体表现如下: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如设计完“顶峰歼敌”这一部分,老师估计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因而把学法迁移到第五段。
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整个过程都是安排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
这一节课的设计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
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设计运用课件,通过放映录象,把学生带进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形象,还安排了学生对五壮士说心里话这一环节,无疑是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注重了学生的表达迁移。
教语文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能动地把课文的规范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过程。
学生内化语言的过程就要靠读悟积累的。
六、作业的布置也十分灵活学完了这篇课文,吴老师让学生给自己布置作业,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体现。
不但给学生留一个学习的空间,更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发展与提高。
如果能将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高中下生的发展更有帮助。
狼牙山五壮士评课
《狼牙山五壮士》听课小结
在这次校内评优课活动中,老师们都积极参加,并做了精心准备,力求把课上的更好。
每位老师的课,可以说各有千秋。
李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给我留下的印象颇为深刻。
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安全转移,同敌人英勇奋战,最后壮烈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和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献身的精神。
程老师这节课,首先从本单元的导读入手,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继而引入本课的学习。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质疑,题目告诉我们什么?又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并说出你从课文什么地方看出可以这样概括。
随后抓住课文详写的部分,让学生通过抓重点句子、重点词语细细体会。
李老师这节课中,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主要说一些几点:
1、教师语言素质好,吸引学生,激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师生配合默契,互动较好,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条理清晰,听后使人很受启发。
3、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有理有据,才能使人信服。
4、指导学生抓重点词语读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使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
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朗读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方法。
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感在自然而然当中,也就训练出来了。
《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阅读策略,聚焦明确
《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阅读策略,聚焦明确【背景与对象】时间:2016年11月29日课题:《狼牙山五壮士》执教者:执教学校班级:xx一小五年级【评课稿】听罢李青燕老师的《狼牙山五壮士》,何必钻老师从指向方法的习得、指向学法的浸染、指向思维的暴露、图示阅读单呈现学生思考、学习活动板块化等几方面对本课做点评。
受何老师启发,我从阅读策略看本课。
一、概括小标题的策略概括小标题有过程,有方法。
李老师在引导学生概括小标题时,不是直接把参考答案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选取典型,出示三位同学的预习单,讨论比较小标题。
第二自然段一生写“痛击敌人”,一生写“拖住敌人”,哪个更恰当呢,回到文本,老师出示第二自然段,学生通读全段,发现这段主要写痛击敌人,由此得出结论。
第三自然段,一生写“走上棋盘陀”,一生写“引上绝路”,引起学生思考,比较发现小标题字数要整齐,而且“走上”不适用于当时的情境。
第四自然段,一生写“英勇杀敌”,一生写“顶峰杀敌”,比较得出概括小标题时不重复。
三次比较,学生知道概括小标题需注意联系全段、用词准确、字数相同、不重复等,学法的指导,授之以渔,让全体学生学习更持久。
二、问问题的策略相对于事实性问题,多提解释性问题。
课堂中几次学习任务的提问是这样的:快读默读,课文中哪个细节哪个场面,让你特别敬佩五壮士?大声朗读课文,你把谁记在了心里,记住了他的什么?默读第二段,圈画展现战士们内心和情感的地方,并试着读出这种感情。
不问你从哪里看出任务的艰巨,而问这是一项怎样的任务。
不问你从哪里读出了五壮士的英勇,而问这是怎样的战士,留在你的心中。
第一种问法,是老师画个圈,让学生去填充,第二种是需要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发现,在阅读文本细节中形成自己的想法。
三、图像化阅读策略借助维恩图,对文本比同求异,形象直观。
学生小组合作,读“痛击敌人”、“顶峰杀敌”段落,找两次战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老师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由学生写在黑板上。
《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精选6篇)
《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精选6篇)“评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评课稿】则是为进行评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评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篇1第二节,柯老师的《狼牙山五壮士》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1、柯老师上课充满激情,感染学生热情参与,课堂上师生互动非常好,气氛浓厚。
2、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如:把每段话(每件事)概括成一个短语,再根据短语,用通顺的话连起来说主要内容,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还有,不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写什么,还引导学生领悟怎么写?(如抓住英雄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英雄的形象)即表达方法。
看法:对课题质疑——为什么不叫“五战士”,而叫“五壮士”后,接下来的品读感悟壮举环节,如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挖掘,通过换词比较,角色换位体验,想象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等感受壮举,再及时回扣课题,学生自然豁然开朗。
这样的教学肯定更有深度,更有效果。
总之,这两节课都上得非常扎实有效,上得很成功,值得我们学习。
《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篇2今天听了陈利玉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开放而有活力。
具体表现如下: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课堂中,陈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如学习完“顶峰歼敌”这一部分,老师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因而把学法迁移到第五段。
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评课稿上周五,我们聆听了邓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的第二课时教学,感受颇多。
老师们你一言,我一语,谈了不少听课后感悟。
我稍加整理,现代表我们年段几位老师把这些感受与大家分享。
整堂课流程清晰,条理清楚,教师亲切,学生轻松地体会五壮士爱人民,恨敌人的情感,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
具体体现在:一、抓典型,重训练,让学生涵咏文本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研之有法,需要日积月累。
邓老师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语言文字训练比较扎实。
如,引导学生画出描写五壮士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并在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旁写感受;善于抓住教材中的典型句段深入研读,感悟到英雄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深受感染,涵咏文本。
比如,课文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时,设计了形式不同的教学细节:首先引导讨论,课件出示,把“砸”换成“扔、丢、抛”等字,可以吗?接着说说五壮士为什么那么痛恨敌人?再指导朗读句子。
这样层次清楚的引领,使学生逐步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感受到壮士们对敌人的无比仇恨,懂得了战士们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思想根源之所在;再如深入理解“屹立、眺望、望望“等重点词语;有感情朗读班长说的话语等。
这样,教师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抓体验,重情境,让学生静心体会邓老师采用创设情境,补充背景资料等多种方式,努力使孩子们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用心去读,动情而读,产生情感的共鸣。
但学生都生活在舒适的和平年代,脑海里很难与那个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联系起来,很难体会到五壮士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激烈战争的场面,更难体会到当时我们的中国人民为什么如此憎恨日本侵略者。
邓老师在教学完第五部分的,适时播放“五壮士英勇跳崖”的电影片段,让孩子们亲眼目睹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
大家全神贯注地看着一幅幅悲壮的画面,完全沉浸在五壮士那感人的事迹中。
这时,学生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理解也深刻了,纷纷踊跃地谈了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再反复品读,从具体的形象中明白五壮士以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人民的安全和幸福。
狼牙五壮士评课稿
狼牙五壮士评课稿一、整体感受哎呀,一提到狼牙山五壮士这堂课的评价,我就特别有话想说呢。
这可是一篇非常有意义、充满英雄气概的课文,所以这堂课肯定也特别带劲儿。
就像我们小时候听英雄的故事一样,内心满是崇敬。
二、教学目标达成1. 情感态度方面这堂课的老师要是能把五壮士那种英勇无畏、宁死不屈的伟大精神给学生们传达清楚,那可就太厉害了。
从学生们的反应就能看出来,要是学生们听着课眼睛里闪着光,一脸崇敬的样子,那这情感目标就达成得很不错啦。
就像我自己小时候,听到这些英雄故事的时候,内心就充满了对英雄的敬仰,要是课堂上的学生也有这种感觉,那就是成功的。
2. 知识技能方面关于课文里的字词、描写手法这些知识,老师得好好讲。
比如说“悬崖峭壁”这个词,要是能让学生们理解这个词描绘出的险峻地势,以及和五壮士英勇行为的联系,那就很棒。
还有描写五壮士跳崖时的动作、神态的句子,要是学生能准确分析,那知识技能目标也就达到了。
三、教学方法1. 讲述法老师肯定得绘声绘色地讲这个故事。
把五壮士在狼牙山的英勇事迹,从诱敌上山到英勇跳崖,像讲故事一样讲出来。
就像我们在宿舍里分享有趣的故事一样,讲得生动,大家才爱听。
2. 讨论法可以让学生们讨论一下,要是自己处在五壮士的位置,会怎么做呢?这样的讨论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英雄的伟大。
就像我们在小组作业的时候,大家各抒己见,能碰撞出很多思想的火花。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要是老师一上课就给学生们放一段狼牙山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狼牙山的图片,一下子就能把学生带入到那个情境当中去。
就像看电影之前先看个预告片,立马就提起了兴趣。
2. 课文讲解在讲解课文的时候,老师不能干巴巴地读课文。
要把每个情节都讲得很生动,像讲评书一样。
比如说讲到五壮士把敌人引上绝路的时候,要把那种坚定的决心表现出来。
3. 互动环节当老师提出问题,比如“五壮士为什么选择跳崖而不是投降?”这个时候就要让学生们积极发言。
老师要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回答,就像朋友之间聊天一样,不管对错,都要给予鼓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五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听了陈利玉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开放而有活力。
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课堂中,陈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如学习完“顶峰歼敌”这一部分,老师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因而把学法
迁移到第五段。
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
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
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通过放映录象,把学生带进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这方面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
例如:
在学习“顶峰歼敌”这部分时,教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想象画面整体感知,再用成语概括五壮士的光辉形象,然后自由读文,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去品读体味。
其中一个教学片段是这样的:
生:我喜欢的句子是:“班长马宝玉受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
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师:追问你为什么选这句读?你朗读的成功经验如何?
最后,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有感情朗读。
通过读学生把心中的疑问提出来:为什么马宝玉要夺过他的手榴弹?为什么要用石头砸?……还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自选一个镜头配上动作边读边演。
整段的教学教师没有做任何繁琐的分析,这种开放灵活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课堂上充满生动和乐
趣。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陈老师这节课不但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还教给学生“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这一读书方法,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精神。
如在指导学生朗读“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一句时,陈老师注重了学生自读自悟,摈弃另外传统了解析方法,通过品读,让学生体会出这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在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上,陈老师更是下了功夫,如在指导朗读“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砸去。
”这句时,陈老师注意把学生调入情景中,一
边播放录象一边说:同学们,你们瞧,无恶不作的敌人正爬上来,现在你就是五壮士,面对着这样的情景,你该怎么读?这样一点拨,学生的内心就能与当时的情景相通,读的劲头更高了,真正从读中领悟感情。
五、积累迁移,将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小学语文改革方向“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
陈老师这一节课在最后安排了背诵第五段,至于怎样背才能记得牢:一是抓住重点词、二是通过想象画面。
这体现了注重学生的积累,让学生记得住。
让学生用成语概括五壮士的英雄形象,还安排了学生对五壮士说心里话这一环节,无疑是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注重了学生的表达迁移。
教语文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能动地把课文的规范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过程。
学生内化语言的过程就要靠读悟积累的。
六、作业的布置也十分灵活
学完了这篇课文,陈老师让学生给
自己布置作业,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体现。
不但给学生留一个学习的空间,更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发展与提高。
如果能将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高中下生的发展更有帮助。
综合这节课的情况,本人还提出几点建议:
1、这节课读的形式比够多,但读的分量和深度还不够。
如品读第四段时,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五壮士的形象,应抓住关键句子“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砸去”和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句子让学生反复去品读,通过品读去体会情感。
这样扎实抓好这个段落的导,再过度到第五段的放,就自然得多了。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个环节还不够扎实。
如读完一个部分可否让学生说说这个部分的主要意思,尤其是中下生有机会给他们多点学习的机会,检查他
们课堂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是比课后补课更好吗。
3、讨论是否要抓扎实,应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讨论有关的内容,这样收到的效果也许会更大。
(我的评课到此结束,评得不合理的地方希望多多指教。
谢谢大家!)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