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中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

合集下载

杜甫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

杜甫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

杜甫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杜甫一生坚持“奉儒守官”,形成了积极用世、忠慈仁爱的性格和襟怀。

纵观其诗,儒家的仁者情怀与关注民生疾苦的精神高度统一于其身。

诗人常常以时代的观察者和记录者身份对民生疾苦赋予深厚的同情,他的诗歌中较多涉及“骨”字,随物赋形,以“骨”述他人与社会之境况,具有博爱精神,这些富含“骨”字的诗作被称为“骨诗”。

顾名思义,所谓骨诗,指诗句中带“骨”字的诗。

骨是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在这里比喻人的品格、气质、神韵。

这些“骨诗”将作者关爱生命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融为一体,集中彰显了杜甫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亲情友情的真诚呼唤和疾恶如仇的仁爱情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流落蜀中时写的一首著名诗篇,其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宁苦身以利人”的精神,千载之后,依然感人。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中的不朽之作,集中体现了杜甫对安史之乱中人民苦难的认同和深切同情,如《新婚别》中,诗人以新嫁娘的口气诉说了千回百转的心事。

《杜诗祥注》说此诗“君”字凡七见,“君妻”,“君床”,聚之短也;“君行”,“君往”,别之速也;“随君”,情之切也;“对君”,意之伤也;“与君永相望”,志之坚且贞也。

频频呼君,几乎一声一泪。

这样的诗,句句都能打动读者的心弦。

与热爱人民的感情二者联系,揭发统治阶级的罪恶,就是诗人经常整体表现的关键主题。

他的笔锋永远指向最低统治者。

在《丽人行》中,他以非常生动而含蓄的笔墨,嘲讽了在唐玄宗的初生之犊不畏虎下,杨氏姐妹所过的奢华放荡的生活;在《遣突遇》、《甘林》等诗中,揭露出官吏把人民掠夺洗劫一空,导致时时卖儿鬻女交纳租庸的悲惨景象。

不仅如此,诗人还对统治集团其他各种腐化现象予以多方面批评:在《洗脸兵马》中,他斥责李林甫等官僚的失势猖狂;在《草堂》中,他抨击成都军阀李正直的作威作福和屠戮人民;在《潼关吏》、《诸将五首》等诗中,他又取笑唐军将领的庸懦懦弱……可以说道杜甫的不少诗都充分反映了徭役、租税和出征等给普通百姓增添的灾难,抨击堪称入木三分。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
杜甫是我国唐朝现实主义诗歌派的代表。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现实的讽刺和对社会现实残酷的揭示。

在诗歌创作中,他坚持以社会写实为主,抒发个人情感为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杜甫生活在唐朝时期,这是一个盛世转瞬即逝的时代。

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人民生活在颠沛流离之中。

杜甫的诗歌创作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展开的。

他的诗歌作品中,揭示了当时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广大人民的灾难深重的生活。

杜甫的诗歌现实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心人民疾苦:杜甫始终关注人民的疾苦,这是他现实主义诗歌的核心。

他的诗歌作品中,揭示了统治阶级专横骄奢,人民倍受其苦的现象。

2.揭示社会矛盾:杜甫的诗歌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如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

3.爱国主义精神:杜甫的诗歌作品中,流露出他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感情。

他关心国家大事,对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表示忧虑。

4.人物形象塑造:杜甫善于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加以艺术的概括,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描写广阔的社会生
活画面。

杜甫的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强烈的社会倾向和沉郁顿挫的风格,被誉为“诗史”。

他的诗歌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深远的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的现实主义特色

杜甫的现实主义特色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2008-5‎-26 9:‎26:17 ‎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每天5分钟‎关心自己和‎家人健康‎2011‎年高考‎内容提要:‎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紧扣其‎生活的急遽变‎化的时代脉搏‎,以其坎坷丰‎富的人生阅历‎,高度精湛的‎诗艺技巧,系‎满腔热情于国‎于民,形成了‎融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凝‎重深沉的感情‎境界、百转千‎回的表达方式‎、谨严铿锵的‎格律音韵于一‎炉的"沉郁顿‎挫"的鲜明风‎格,从而登上‎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树立了现实‎主义的伟大丰‎碑。

关键‎词:现实‎主义关心‎人民疾苦‎沉郁顿挫‎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公‎认的五座历史‎丰碑,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最耀眼的‎明星。

现实主‎义不仅渗透在‎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上,也‎体现在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上。

杜甫几乎‎和现实主义同‎列并举的原因‎也就如此。

‎一、杜甫的‎生活经历与现‎实主义与李‎白不同,杜甫‎生活在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

他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享有不‎服兵役,不拿‎租税等特权。

‎这一阶级出身‎规定了杜甫要‎成为一个热爱‎人民的人不可‎能不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杜‎甫的生活和创‎作道路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青年时代南‎游吴越,北游‎齐赵。

天宝六‎载,到长安应‎试,因李林甫‎作梗,在长安‎潦倒10年左‎右。

安史之乱‎爆发后,途中‎为叛军所俘,‎后脱身逃至风‎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后被贬为华中‎司空参军。

不‎久,关中大旱‎,为饥饿所迫‎,弃官入蜀,‎筑草堂于成都‎,安家定居,‎后入四川节度‎使严武幕,被‎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也‎称杜工部。

大‎历三年,舟出‎三峡,死于湘‎江舟中。

杜‎甫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思想,他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动乱‎时代,仕途坎‎坷,历经祸乱‎,因而能够体‎察人民的疾苦‎。

杜甫诗歌常见的特点

杜甫诗歌常见的特点

杜甫诗歌常见的特点1.现实主义:杜甫以现实生活为根基,用诗情浸染现实生活。

他的诗美理想是以现实为美的,清新老成,把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蕴含在精练优美而极富表现力的文字形式中,从而创造出唐诗形象鲜明而内蕴丰厚的艺术境界。

比如他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把尖锐的阶级矛盾集中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个字里,使人触目惊心。

2.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与批判: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通过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和人物的对话,对某些事件作概括的介绍,反映现实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

比如他的《兵车行》这首诗是通过一个行人的话广泛地介绍了兵役的繁重、战争的艰苦,以及人民反对开边的情绪。

《石壕吏》是通过老妪的一番话,介绍了这一个家庭的遭遇,同时也概括了千万个家庭。

3.沉郁顿挫的风格:杜甫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沉郁顿挫的风格,他的诗歌语言凝练、富有表现力,常常使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比如他的《登高》一诗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通过凝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郁和悲凉。

4.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甫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担忧,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比如他的《春望》一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的关爱。

5.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杜甫的诗歌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他常常使用象征、暗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比如他的《春夜喜雨》一诗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通过形象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杜甫《石壕吏》赏析:现实主义诗歌的杰出典范

杜甫《石壕吏》赏析:现实主义诗歌的杰出典范

杜甫《石壕吏》赏析:现实主义诗歌的杰出典范杜甫的《石壕吏》是“三吏三别”中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期间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一、作品赏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凶恶,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老翁一个人告别。

2、注释暮:在傍晚。

投:投宿。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新:最近,刚刚。

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浅析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浅析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新教育知识文库浅析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杨帅杜甫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创作的诗歌真实的再现了安史之乱前后社会动荡局面,充分展现了他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思想。

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能够准确反映社会现实,与他跌宕起伏的个人遭遇有着密切的关系。

杜甫所处时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全过程,这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奠定了现实主义诗歌的创作基础,杜甫的诗歌展现出十分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能够从不同方面展现出当时的社会动荡与百姓疾苦。

1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道路杜甫出生在小官僚家庭,五十九年的短暂一生与当时社会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

杜甫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读书与游历时期。

杜甫35岁处于人生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是其文学创作的准备时期;第二阶段:留守长安时期。

杜甫35岁到44岁的时候留守于长安,经历了创作转变,开始创作一些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第三阶段:“陷贼”与为官时期。

这一阶段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创作达到了高峰;第四阶段:漂泊时期,这一时期杜甫作品呈现多元化风格。

杜甫诗歌的创作以儒家思想为主,但有所创新与突破。

他对当朝皇帝存在着很大的幻想,同时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黑暗腐败。

杜甫坎坷的一生和爱国主义思想直接影响着其诗歌创作走上了现实主义道路。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是当时社会环境与其个人的性格遭遇一同作用而形成的。

唐朝时期的“安史之乱”,唐朝从繁荣走向衰弱的社会环境下杜甫亲身感受了统治阶级的黑暗,人民遭受战乱之苦,在这一生活背景下更加激发了杜甫坚毅的人格品质与爱国精神。

2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艺术特点与影响杜甫现实主义诗歌十分擅长对现实生活进行精炼的艺术概括,这种精炼的艺术概括,部分是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事物,经过客观描写将复杂的社会现象融合到诗句中,以揭露其本质。

如诗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就将激烈的阶级矛盾集中展现在诗句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让人从诗句中感受到尖锐的阶级矛盾以及底层百姓的悲惨的生活。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是盛唐一颗光焰万丈的巨星。

这位一生忧国忧民、恪守儒家传统的诗人,以他最为自觉最为深沉的社会意识,把个体人格化入广阔的社会人生,以他出自至性至灵的呼喊,把对自家命运的自叹自怜、对社会人生的大悲大痛融为一体;从以凝重的诗笔,血泪的歌唱,描绘了盛唐由盛而衰、万方多难的时代社会画卷,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广大人民灾难深重的生活,以及自己悲天悯人、爱国爱家的博大情怀,熔铸成了一部具有众多社会内容、鲜明时代特色、强烈政治倾向和兼擅众长、沉郁顿挫风格的“诗史”,流芳千古。

其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深远的价值。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体现来自于他高度成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这主要体现在杜甫诗歌为数众多、质量很高的叙事诗上面。

第一,杜甫擅于挑选出具备典型意义的人和事,予以艺术的归纳,刻画众多的人物形象,描绘宽广的社会生活画面。

逾墙而逃亡的老翁,应急河阳役的老妪,新安被征的男子,暮婚晨别的新娘,无家可归的独身汉,夔州负薪的老处女,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殷勤劝饮的田父,暴虐懦弱的大臣……共同组成一个人物形象画廊。

栩栩如生,刻画淋漓尽致,如此众多的、真实、独特的具备典型意义的形象,就是杜甫诗歌的杰出贡献。

第二,杜甫善于把主观的思想感情融化于客观事实的描述中,让人物和事实本身说话,自然感人。

就象我现在所从事的新闻宣传工作一样,在新闻稿件中讲述客观事实,让作者的倾向性从作品中流露,而不是在作品中强调作者的主观意识。

例如杜甫诗歌《丽人行》写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新裳照暮春。

蹙金孔雀银麒麟。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萍,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臣相嗔!”这首诗嘲讽了杨氏兄妹的骄纵酒色,坎坷地充分反映了君主的暴虐和时政的腐败,精在从头到尾,都用精工柔和的笔触,独特富丽的色彩,严肃认真的态度,去描绘场面和情节,使诗人自己的女性主义和感情从场面、情节中流露出来。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

摘要这篇论文主要就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展开论述。

思想内容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二)、忧国伤时,表现深沉执着的爱国热情。

(三)、揭露统治集团的荒淫府败,表现强烈的讽刺与憎恨。

(四)、热爱生活、自然、抒写亲友间的真情实意。

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一)、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并加以高度概括。

(二)、具有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

(三)、千锤百炼钢的文字功夫。

(四)、众体兼长,善于创新。

关键词:杜甫,现实主义,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概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一)引论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人民性最强,反映生活最深刻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的诗歌思想内容:1、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发的深切同情;2、忧国伤时,表现深沉执著的爱国热情;3、揭露统治集团的荒淫腐败,表现强烈的讽刺与憎恨;4、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抒写亲友间的真情实意。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1、继承《诗经》、《汉东府》诗歌的传统,将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发展到新高峰;2、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事件,加以高度概括,深刻反映现实生活,抒发个人深沉趋势的感情;3、具有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4、千锤百炼的文字功夫与苍劲、精工、凝练的语言风格;5、众体兼长,善于创新。

即使在今天,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仍然感召着广大读者。

(二)本论杜甫家庭有着“奉儒守信”的家风,这对杜甫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杜甫的思想发展,任凭创作活动依据其生活事迹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三十五岁前读书壮游期。

此时正逢开元盛世,家境较好。

这一时期的杜甫在盛唐精神的鼓舞下,豪情满怀,境意进进取,充溢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浪漫气息。

主要作品有《望月》、《洗兵马》等。

(二)、十年困守长安期(三十五到四十四岁)大宝五年(746),杜甫入京求仕,就在这一阶段,国势转衰,政治黑暗,统治腐败,人民痛苦,使杜甫对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和他本人善良的天性使他走向人民,贴近生活,以前所未有的现实方义精神,创造出提示黑暗,批判现实,同情人民的优秀诗歌。

杜甫诗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意义分析

杜甫诗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意义分析

杜甫诗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意义分析1. 引言1.1 概述杜甫(712年-770年),唐代著名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真实的现实描写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杜甫诗中所体现的社会现实主义意义,并从中挖掘出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与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展开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文章的主题和研究目的;接着,我们将在第二部分详细分析杜甫诗歌的社会背景,并剖析其揭示社会阶级矛盾和不公正现象的能力;第三部分将重点探讨杜甫诗中体现的社会现实主义思想和价值观;第四部分将进一步讨论杜甫诗对当代社会具有的启示和影响;最后,我们在结论中总结整篇文章,并强调杜甫诗中所蕴含的社会现实主义意义对当代文学创作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杜甫诗中所蕴含的社会现实主义意义的分析,深入理解其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人道关怀的表达,引发读者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反思,并激励人们珍惜当下、关注弱势群体并积极行动起来改变世界。

此外,本文还旨在传承杜甫诗中所体现的精神,呼吁构建一个和谐、公正的社会。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索,我们将发现杜甫诗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性关怀和社会意识,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对当代社会有着重要影响。

以上为“1. 引言”部分内容,请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

2. 杜甫诗的社会现实主义意义分析2.1 杜甫诗歌的社会背景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社会问题丛生的时代。

当时中国正处于战乱频繁、封建统治腐败、民众苦不堪言的局面中。

杜甫深刻地认识到这些社会现实,通过自己的诗作表达了对社会种种弊端和不公平现象的关切。

2.2 揭示社会阶级矛盾和不公正现象杜甫的诗作中揭示了封建统治下存在的明显阶级矛盾和社会不公正现象。

他通过描绘农民被剥削、贵族享受特权、官吏贪污腐败等画面,清楚地展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

例如《登高》一诗中:“冯唐易老簪环落,渔舟唱晚鸿雁过”,通过对贫困壮士冯唐命运逆转和被迫离开官场后心境变化的描写,抨击了贵族特权和政治腐败。

浅析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

浅析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

浅析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作品之一,读者在读诗时可以获得很深的现实生活体验。

茅屋是当时农民的普遍住房,文中“垣墙见血迹,以及主人耻笑”,描写了政治迫害带来的心理之苦,正是杜甫一种政治下的绝望和苦楚,是他对当时无奈的政治现实的反映,他用简洁深刻的诗句绘制了当时的人的生活,表达了社会痛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完美结合。

此外,杜甫的《春望》也是一首现实主义诗歌,它有足够的力量引起人们对社会改革的真挚渴望,尤其是诗后两句“乱军催起,白马乱飞”,刻画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气氛,倡导社会共同拼搏,推动进步,对富强国家的向往,可谓一首里程碑鳞次栉比的优秀诗篇。

总之,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不仅深刻绘制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表达了他的社会理想,鼓舞人们向前迈进。

他的现实主义诗歌深受众多诗人的热捧,其思想和影响已深入雕塑我们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独特文化。

杜甫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杜甫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杜甫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1.反映社会风气:杜甫的诗歌把当时的社会风气及当令思想流行状况都写在诗中,如诗中有许多写人物、风俗、政争和时事的叙事;
2.写对生活的自然的写照:杜甫的诗泰特别感兴趣自然,他用细腻的语言描写自然,如芦花、萍蓬等;
3.渲染人物:杜甫照明Kris舆论宣传,清晰地写出了当时人物的个性,如诗中写的有“黄鹤楼上白发人”、“凄凉离别愁断肠”等;
4.积极抒发思想:与其他诗人不同,杜甫把他的思想也写在诗里,如他反对当时社会的压迫和衰落、崇尚自然和和平等等;
5.流露自己的情感:杜甫的情感也生动表露在诗里,比如描写因思乡而心痛、悲伤、痛苦不堪等;
6.浓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杜甫的诗歌既反映当时的时代状态,又抒发了他自身的情感,他用真情实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都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精神。

论杜甫诗歌中的现实主义

论杜甫诗歌中的现实主义

论杜甫诗歌中的现实主义内容提要:杜甫是我国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的作品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反映了民众生活的疾苦和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的高尚情怀和仁爱精神。

关键字:杜甫诗歌现实主义杜甫(公元712-770)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公元755-763),故其诗歌多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状,揭露当时社会的政治黑暗、反映人民生活的疾苦;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仁爱精神和忧患意识。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体现作者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尽管作者自己的屋子破烂不堪,“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但杜甫还在心忧天下寒士,担心天下人的疾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只要天下寒士有房子住了,自己苦一点算什么?“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心系国家,与国家同喜同悲。

公元756年6月,安史叛军攻下唐朝首都长安,公元757年3月,杜甫写下了《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家山河破碎,致使诗人看到了春草落泪,听到了鸟叫伤心。

这首诗充分放映了诗人热爱国家、思念家人的高尚情怀。

公元756年冬,唐军在陈陶与安史叛军激战,惨败,死人四五万。

诗人满怀悲愤,写下《悲陈陶》“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 战后,原野空旷,天空清虚,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仿佛天地都在沉痛哀悼死去的战士。

体现了诗人悲痛的心情和对牺牲战士的哀悼。

胡兵奢望用残忍与血腥来征服长安人民,然而适得其反,“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体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和对国家、对朝廷寄予的厚望,希望朝廷早日发兵,把叛军赶走。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一杜甫‎是我国封建‎时代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继承了《诗‎经》、乐府‎以来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加以发‎展和提高。

‎他以进步的‎儒家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深刻地、‎多方面地反‎映了国家的‎重大事件,‎描写了各个‎阶级和阶层‎的生活真实‎,表达了广‎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从而揭露了‎自开元、天‎宝以来将近‎四十年间的‎那个动乱时‎代的历史面‎貌,为我们‎创造了“千‎汇万状”的‎诗歌作品,‎把我国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上一‎个新的高峰‎。

‎有人认为‎像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就创作方‎法上说,恐‎怕不是某一‎流派所能够‎概括的。

诚‎然,杜甫自‎己在论诗时‎就说过:诗‎经》、乐府‎以来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加以发‎展和提高。

‎他以进步的‎儒家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深刻地、‎多方面地反‎映了国家的‎重大事件,‎描写了各个‎阶级和阶层‎的生活真实‎,表达了广‎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从而揭露了‎自开元、天‎宝以来将近‎四十年间的‎那个动乱时‎代的历史面‎貌,为我们‎创造了“千‎汇万状”的‎诗歌作品,‎把我国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上一‎个新的高峰‎。

‎有人认为‎像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就创作方‎法上说,恐‎怕不是某一‎流派所能够‎概括的。

诚‎然,杜甫自‎己在论诗时‎就说过》)‎在赞美陈子‎昂时也说自‎己“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

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

”(《陈‎拾遗故宅》‎)可见杜甫‎对于我国古‎典诗歌中代‎表现实主义‎传统的《风‎》、《雅》‎和代表浪漫‎主义传统的‎屈原、宋玉‎,都曾经给‎以很高的评‎价。

同时,‎我们在杜甫‎少数的作品‎中,也看到‎他们具有浪‎漫主义的某‎些因素——‎或者具有浪‎漫主义的精‎神,或者具‎有它的表现‎手法。

如《‎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唐代强‎盛时期知识‎分子奋发向‎上、藐视一‎切的精神;‎如《房兵曹‎胡马》中的‎“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V1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V1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V1正文: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沉郁顿挫、刚毅深厚的风格著称于世。

这种艺术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又有哪些特点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体现杜甫是“诗史”派代表人物,其诗歌大多写实于当时的社会、人民和自然等实际存在的事物,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深刻关注和热切思考,这正是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一个重要来源。

比如杜甫的《北征》、《新婚别》等诗篇,对于贞观时期战乱、社会动荡的写实,达到了深刻的表达效果,使人们对历史的反思与思考不断加深。

二、对人性的感悟和关注杜甫的诗歌充满对人性、人情的感悟和关注,他关注的不仅是贫穷、困苦、悲哀等人性的弱点,更关注诸如亲情、友情、爱情等人性的美好。

他的《兵车行》、《登高》等诗作表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洞察力和深沉的感情力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语言和形式的巧妙运用杜甫的诗歌语言朴实自然、质朴无华,同样也是他诗歌沉郁顿挫风格的体现之一。

以《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为例,这两句简单而富有力量的诗句,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结合,表达了作者深刻的无奈与沉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形式方面,杜甫的诗歌亦有其独特的风格。

他的诗歌多用汉字,辞章质朴,少有华丽修辞,更多的是自然而然、质朴真挚。

而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使用“借景”手法,在自然和人文环境中与自己的所思所感相融合,使其诗歌更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综上所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主要源自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体现、对人性的感悟和关注、以及语言和形式的巧妙运用。

这些特点既是杜甫诗歌艺术之所在,也是我们在阅读杜甫诗歌时的感性体验。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杜甫被誉为“诗仙”、“言情之王”,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有着浓郁的现实主义特色。

一是表达真实人生。

杜甫倾向于表达真实的生活,他的诗歌多以农民和普通百姓描写的人生为主题,从而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如“折桂令”中的“折腰船头出江船”,写出“诸父留守去役村”的离别情景;“答韵三百六十行”中描写奔走求职的心态和经历,如“太乙近天都,五湖烟雾空”、“斗转参横陈,一片汗水行”。

杜甫苦苦攀登,在征途中挣扎沉浮,他的诗歌表达了真实的社会现实,他的诗歌体现了真实心境,充分反映了普通老百姓生活的艰辛和挣扎。

二是刻画真实的社会景象。

杜甫的诗歌中应有尽有,他写的不仅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姿态,他关注的不仅仅是生活细节,更多的是表达社会景象。

他观察生活,他见见江湖,他触摸贫困,他见证痛苦,他描画它们,都带有浓郁的现实主义特色。

比如《游子吟》:“行行重行行,夜夜思重乡”,这集中反映了游子思乡之情,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十分契合,在不确定的生活中,人们总是把家乡思念作为寄托;《定军山》:“笛中闻折柳,巫山不胜愁”,把定军山战役的血腥场景生动而真实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充分表现了当时战争的凄美和人民的不幸福境。

还有,杜甫的诗歌中也体现了他的现实主义思想,他的思想抱负是以理性反对愚昧、以理论反对愚信。

然而,当他看到周遭的压迫和灾难时,他情不自禁,他只能以怨恨、憤恨的渴望来反抗,比如《春望》:“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摧?”他揭示了特权阶级与压迫受民的鲜明对立,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未来的希望;《杂诗二首》中的“不若诸葛之慷慨”反映了他对待时局的深深不满。

总而言之,杜甫的诗歌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意味,他以其诗歌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心声,表达了真实的社会景象,希望维持当代一切改革,实现特权阶级败坏的改革,建立一个公平及义正词严的社会。

杜甫的诗歌也为现代人带来了深刻的思考,期望现代社会有更好的实现。

试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的论文

试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的论文

试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的论文试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的论文【论‎文关键词】‎公共关系观念真诚‎【论文‎摘要】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为了扩大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其内部扣‎外部公众进行“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一系‎列努力和行动。

为使公‎共关系在组织中发挥巨‎大作用,首先应当树立‎良好的公共关系观念系‎统。

在关于公共关系主‎体的观念中,真诚是组‎织公关人员的基本信条‎。

本文简要介绍公共关‎系中的真诚观念的涵义‎、奉行真诚观念的原因‎以及真诚观念的要求等‎。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是盛唐一颗‎光焰万丈的巨星。

这位‎一生忧国忧民、恪守儒‎家传统的诗人,以他最‎为自觉最为深沉的社会‎意识,把个体人格化入‎广阔的社会人生,以他‎出自至性至灵的呼喊,‎把对自家命运的自叹自‎怜、对社会人生的大悲‎大痛融为一体;从以凝‎重的诗笔,血泪的歌唱‎,描绘了盛唐由盛而衰‎、万方多难的时代社会‎画卷,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广大人民灾难‎深重的生活,以及自己‎悲天悯人、爱国爱家的‎博大情怀,熔铸成了一‎部具有众多社会内容、‎鲜明时代特色、强烈政‎治倾向和兼擅众长、沉‎郁顿挫风格的“诗史”‎,彪炳青史,流芳千古‎。

其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深远的价值。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体现来自于他高度‎成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这主要体现在杜甫‎诗歌为数众多、质量很‎高的叙事诗上面。

‎第一,杜甫善于‎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加以艺术的概括‎,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描写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逾墙而逃的老翁‎,应急河阳役的老妪,‎新安被征的男子,暮婚‎晨别的新娘,无家可归‎的独身汉,夔州负薪的‎老处女,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殷勤劝饮的田父‎,昏庸无能的大臣……‎组成一个人物形象画廊‎。

栩‎栩如生,刻画淋漓尽致‎,如此众多的、真实、‎鲜明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是杜甫诗歌的杰‎出贡献。

‎第二,杜甫善于把主观‎的思想感情融化于客观‎事实的描述中,让人物‎和事实本身说话,自然‎感人。

杜甫现实主义诗作的特点

杜甫现实主义诗作的特点

杜甫现实主义诗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题材广泛,内容深刻:杜甫的诗作涵盖了广泛的题材,包括政治、社会、
历史、人生等各个方面。

他通过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揭示了社会矛盾和问题,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2.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杜甫的诗作情感真挚,表达了他对人民疾苦和社会
现实的深切关注。

他的语言质朴自然,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用通俗易
懂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3.形象生动,意境深远:杜甫的诗作善于通过形象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来展
现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他的诗歌意境深远,常常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
感,表达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4.现实主义精神,批判意识:杜甫的诗作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他通过
诗歌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批判和反思。

他关注人民命运,同情弱者,憎
恶强权,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强烈不满和抗议。

总的来说,杜甫的现实主义诗作以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为特点,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意识,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

杜甫诗歌的现实浪漫主义精神

杜甫诗歌的现实浪漫主义精神

杜甫诗歌的现实浪漫主义精神杜甫诗歌的现实浪漫主义精神导语:杜甫诗歌的风格表面虽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实际字里行间充满着浪漫主义精神,诗歌的风格和意蕴不是单一的,而是集众家所长,形成了杜诗特有的现实浪漫主义特色。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文学史上被称为"诗圣",其诗被公认为"诗史",梁启超也说杜甫"可算半写实"(《饮冰室合集》)。

杜甫"读书破万卷",诗家各派无所不学,叶嘉莹在《诗薮》中亦说杜诗"地负海涵,包罗万江"。

上面这些评论都不同程度地从正面或侧面强调了杜诗的浪漫主义。

这样看来,浪漫主义同现实主义一样,同样是杜诗善于飞翔的翅膀,而且二者有一种天然的共生关系,杜甫作为集大成的诗人,二者也是密切融合在一起的,且极富特色,从而形成了杜诗特有的现实浪漫主义特色。

一、杜诗的理想主义表现为典型的现实浪漫主义特征理想主义是浪漫主义首要的,最本质的特征。

它以丰富的幻想和热情,充分表现作家诗人对生活的理想,对"世外桃园"、"精神的故乡"、的向往与追求。

杜诗中的理想主义在其现实浪漫主义特色中极为突出。

诗人的理想主义是同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联系在一起的;是同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对统治阶级的憎恨联系在一起的。

诗人在抒发个人的悲凉凄苦和不幸际遇时;在悲悯描写劳动人民的灾难时;在鞭挞反动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以及憎恶战乱带给人民灾祸时,流露出了诗人的极强的理想主义。

这种理想建立在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之上,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渴望。

杜甫"下悲小已,上念国家",他的最大理想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文》)。

他的理想是参预政治的,是入世的,富于政治意义。

这种理想是在揭露当时统治黑暗罪恶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表达了诗人"兼济天下"的政治报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歌中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
导语: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杜甫的诗歌格外明亮、耀眼。

千百年来,其以真、善、美的星光闪烁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

由于自幼接受儒家正统文化的熏染,杜甫心中常常激荡着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诗人用毕生心血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的仁爱精髓熔铸到诗歌中,融化到血液和骨髓之中。

杜甫一生坚持“奉儒守官”,形成了积极用世、忠慈仁爱的性格和襟怀。

纵观其诗,儒家的仁者情怀与关注民生疾苦的精神高度统一于其身。

诗人常常以时代的观察者和记录者身份对民生疾苦赋予深厚的同情,他的诗歌中较多涉及“骨”字,随物赋形,以“骨”述他人与社会之境况,具有博爱精神,这些富含“骨”字的诗作被称为“骨诗”。

顾名思义,所谓骨诗,指诗句中带“骨”字的诗。

骨是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在这里比喻人的品格、气质、神韵。

这些“骨诗”将作者关爱生命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融为一体,集中彰显了杜甫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亲情友情的真诚呼唤和疾恶如仇的仁爱情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流落蜀中时写的一首著名诗篇,其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宁苦身以利人”的精神,千载之后,依然感人。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中的不朽之作,集中体现了杜甫对安史之乱中人民苦难的认同和深切同情,如《新婚别》中,诗人以新嫁娘的口气诉说了千回百转的心事。

《杜诗祥注》说此诗“君”字凡七见,“君妻”,“君床”,聚之短也;“君行”,“君往”,别之速也;“随君”,情之切也;“对君”,意之伤也;“与君永相望”,志之坚且贞也。

频频呼君,几乎一声一泪。

这样的诗,句句都能打动读者的心弦。

与热爱人民的感情相联系,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是诗人经常表现的重要主题。

他的笔锋永远指向最高统治者。

在《丽人行》中,他以非常生动而含蓄的笔墨,讽刺了在唐玄宗的娇宠下,杨氏姐妹所过的奢侈淫乱的生活;在《遣遇》、《甘林》等诗中,揭
露出官吏把人民搜刮一空,造成处处卖儿鬻女缴纳租庸的凄惨景象。

不仅如此,诗人还对统治集团其他各种腐朽现象加以多方面抨击:在《洗兵马》中,他指斥李林甫等官僚的得势嚣张;在《草堂》中,他谴责成都军阀李忠厚的作威作福和残杀人民;在《潼关吏》、《诸将五首》等诗中,他又嘲笑唐军将领的庸懦无能……可以说杜甫的不少诗都反映了徭役、租税和征战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灾难,批判可谓入木三分。

在儒家文化中,“骨”、“骨气”,“气骨”是刚健中正的表征,诗人仁心广被,泽及天下苍生,以诗抒怀,用仁义培植和浇灌的爱国爱民的伟大品格在诗中得以充分彰显。

应该说,这些仁爱情怀是传统儒家仁爱思想在杜甫诗歌中的自然推演。

儒家仁的观念中带有浓浓的爱意,这种爱不是一己之爱,而是一种大爱、博爱、泛爱,它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杜甫生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急速转变时代,一生饱经忧患,境遇十分坎坷,他对民间疾苦有着切身体会,因而往往能一语中的,引起读者深层次的共鸣。

在唐代,给人民带来最深苦难的是由于统治阶级的腐败引起的内乱外患,这种情形在杜甫诗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征夫》)。

更为可贵的是,诗人不仅反映了战乱给社会带来的残破景象,而且揭示出了更尖锐的社会矛盾。

由于连年战乱,人口锐减,壮丁尤少,于是统治阶级便用残暴手段,把结婚才一天的丈夫,还没有成年的“中男”,甚至年老妇人都一起强征入伍或服役,这一切都反映在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中,尤其在《石壕吏》这首诗中,表现得最集中、最深刻。

由于杜甫看到人民在战乱中受到的灾难太深、太重了,因此他热切盼望战乱平息,好让人民过上太平的生活。

他在诗中不断喊出代表着当时人民愿望的呼声:“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常不用”(《洗兵马》),“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昼梦》),直到诗人老年,也一直没有停歇过这样的呼喊。

当安禄山率领胡兵蹂躏着祖国的土地,在大敌当前时,诗人一方面看到人民在官吏的横暴下被强征入伍,情形极为悲惨,另一方面他又怀着沉痛的矛盾心情,在《新婚别》等诗中,劝人民去从军,平息这一给国家民族带来极大祸害的叛乱。

正因为诗人对人民怀着这样深厚的感情,因此,当他听到有人建议迁都洛阳,取其地势
险固,他却表示反对,认为只要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实行良好的政治,天下就能安宁。

所谓“盗贼”,其实是被逼得无路可走的人民。

这就是他在《有感五首》中表现出来的光辉思想:“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


破碎的祖国一旦出现山河复整的气象,悲歌了一生的诗人又写出了欢乐而感人的诗,如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首诗不仅从他的每一个形象里涌出喜悦的感情,而且它的每一个音节都像春天的旋舞曲似地飞转着轻快的旋律。

杜甫的一生是为人民忧虑的一生,是为人民歌唱的一生。

直到他病倒在湘江船上,在生命的最后,也没有忘记过多难的祖国、多苦的百姓。

他在最后一首诗中慨叹道:“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

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

”(《风疾舟中伏枕抒怀》)这就是壮怀一腔忧国忧民之思的杜甫,在他的眼中,广大民众的苦难忧乐始终都是最值得关注和同情的对象,始终都在为社会的不公、时代的不幸而摇旗呐喊。

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崇高的人格集中体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最可贵的品质,从而教育、激励了后世无数诗人和爱国者――陆游、辛弃疾、文天祥、顾炎武等人。

杜甫伟大的诗篇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吸引和启迪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从中唐的白居易到晚清的黄遵宪,他们的创作与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都是一脉相承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