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隐身及反隐身技术PPT课件
隐身与伪装技术PPT课件
.
8
隐身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门新兴技术,他设计多个学科领 域,将设计、材料和物理化学性能结合起来,以使军用装备(主要是战机 和战舰)实现对雷达波隐身的功效。著名的隐身战机有美国的f-117“夜鹰”、
B-2“幽灵”战略隐身轰炸机
.
9
• 20世纪80年代美国研制了B-2“幽灵”
架次,出其不意地摧毁了伊拉 机会。在发动机的尾气中,还喷入
克的许多重要军事目标,自身
却无一损伤,从而使F-117大 .
显神威,并引起国际间的瞩目。
氟氯硫酸液,以消除目视尾迹。另 外,机身上还涂有深灰色的隐身涂 料,对于雷达、红外和可见光都有 10 隐身能力。机翼面积大,可以使机
伪装技术
• 伪装就是进行隐真示假,为欺骗或迷惑对方所采取的各种隐蔽措施;是
.
2
隐身技术分类
(1)雷达隐身技术 (2)红外隐身技术 (3)电子隐身技术 (4)可见光隐身技术 (5)声波隐身技术
.
3
(1)雷达隐身技术
• *外形隐身技术 • *材料隐身技术 • *抑制物体本身的电磁辐射技
术
.
“海影”号隐身潜艇
--采用具有吸波、透波能力的材料是物体隐身的一个 重要技术措施 --隐身材料主要分为雷达吸波材料和雷达透波材料两 种 --在减小雷达散射截面积方面,通常雷达透波材料所 起的作用不大,主要使用雷达吸波材料
军队战斗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伪装的基本原理是减小目标与背景在可 见光、红外、微波等电磁波波段的散射或辐射特性上的差别,以隐蔽真 实目标或降低目标的可探测性特征,模拟或扩大目标与背景的这些差别, 以构成假目标欺骗敌方。
• 伪装技术的特点:综合化、机动化、规模化、智能化、快速化。
《功能材料隐身》课件
在现代战争和国防安全中,隐身技术 对于提高武器装备的生存能力和突防 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功能材料在隐身技术中的应用
1 2
功能材料在雷达隐身中的应用
利用吸波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等,吸收和散射 雷达波,降低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
功能材料在红外隐身中的应用
利用热辐射控制材料、红外遮蔽材料等,降低目 标的红外辐射强度,实现红外隐身。
热损耗型功能材料隐身案例
总结词
利用热损耗型功能材料可以有效地吸收和散射热辐射, 从而达到隐身效果。
详细描述
热损耗型功能材料主要通过材料的热物理性质实现对热 辐射的损耗。这些材料能够将热辐射转化为热能,并通 过材料的热传导和热对流将热量散失到环境中。常见的 热损耗型功能材料包括热辐射涂层、隔热材料等。
磁损耗型功能材料
总结词
具有高磁导率、低磁损耗特性,通过吸收和散射电磁波达到 隐身效果。
详细描述
磁损耗型功能材料如铁氧体、磁性纤维等,具有高磁导率、 低磁损耗的特性。这类材料能够吸收和散射电磁波,减少电 磁波的反射和传播,降低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实现隐身效 果。
热损耗型功能材料
总结词
具有高热导率、低热容特性,通过快速散热降低红外辐射实现隐身效果。
可见光隐身的原理与技术
可见光隐身原理
通过降低目标的反射率和改变目标的颜色 等方式,降低目标在人眼和可见光探测器
上的信号强度,从而达到隐身的目的。
迷彩涂料
采用与环境颜色相近的涂料,降低目标的 可见性。
可见光隐身技术
采用迷彩涂料、光学伪装等技术手段,实 现可见光隐身。
光学伪装
通过使用光学仪器和装置,改变目标的颜 色和形状,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从 而提高目标的隐身性能。
红外隐身材料课件
VS
具体而言,红外隐身材料可以应用于 航天器的蒙皮、发动机舱、太阳能电 池板等部位,通过降低热辐射强度和 改变热辐射方向,实现红外隐身效果。 此外,一些新型的红外隐身材料还可 以通过吸收和散射红外辐射,进一步 降低航天器的红外特征。
民用领域
在民用领域,红外隐身材料的应用主要包括 高温设备的红外隐身、建筑物的隔热保温和 节能改造等方面。通过使用红外隐身材料, 可以降低设备的热辐射强度和散热量,提高 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能源浪费。同时, 也可以改善建筑物的室内环境和居住舒适度。
多光谱兼容性
开发能够在可见光、红外等多光 谱范围内实现隐身效果的材料, 提高红外隐身材料的综合性能。
制备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低成本制 备
优化制备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促进 红外隐身材料的广泛应用。
环保友好型制备
发展绿色化学方法,减少制备过程中 的环境污染,实现红外隐身材料的可 持续发展。
应用领域的拓展与深化
02
红外隐身材料的原理
红外隐身原理
红外隐身原理是利用材料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反射、折射、散射等特性,降低目标与周围环境的红外辐射对比度,从而降低 目标的可探测性。
红外隐身原理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目的是降低武器装备、军事设施等目标在红外探测器下的可探测性,提高其生存能力和 作战效能。
红外隐身材料的作用机理
具体而言,红外隐身材料可以应用于工业设 备的散热部位、建筑物的外墙、屋顶和窗户 等部位,通过降低热辐射强度和隔热保温, 实现节能减排和改善室内环境的效果。此外, 一些新型的红外隐身材料还可以用于医疗领
域,如红外理疗和红外诊断等。
05
红外隐身材料的未来发展
新材料的研究与开 发
高性能材料
隐身技术概述PPT课件
隐身技术的主要技术领域
(1)特征信号分析
分析目标的可探测性特征,包括无线电、 红外、光学、声学等,考查其在各种条件 下的可观测水平,为设计过程提供评估和 优化的基础
(2)低可探测技术
即目标特征信号控制技术,针对与武器系 统面临的威胁环境来有效地控制自身的目 标特征信号,使被敌方探测到的概率降到 很低水平
雷达方向上产生强反射的外形; 2. 使用非金属材料; 3. 采用吸收雷达波的涂敷材料和结构材料; 4. 遮掩或消除剩余的反射。
.
14
角度
RCS随角度的变化
可能的RCS
.
15
降低红外线信号特征
• 产生:发动机尾喷管、武器系统表 面气动加热/阳光辐射或地球辐射的 反射及其相关设备的红外辐射
• 途径:非常规喷管外形技术、隔热 与屏蔽技术、混合/冷却技术、改变 燃烧效果等
与一只小鸟相当。轰炸机的所有燃料和武器系统
全部设计在机体内,因此外形异常“干净”。机
体使用了隐身材料,有些地方还涂有吸波材料。
这些都有效地实现了良好的隐身性能。
.
8
诺斯普罗公司B-2
.
9
其他机种
• 在发展F-117A和B-2两种隐身军用飞机的 同时,美国还把隐身技术用于其他的机种, 甚至用于导弹武器。
(3) 隐身措施都是采用最先进的技术
.
4
隐身技术的发展
• 一战时,德国空军曾用透明材料制造过飞机,使地面人员难以发现它们
• 雷达发明以后——1945年美国研制出一种吸收雷达波的涂料,代号为 MX-40,据说使用效果很好
• 1954年——U-2,设计时考虑了隐身,如在机身上涂满黑色的可降低雷 达波散射程度的“铁漆”涂料
隐身与反隐身技术
隐身与反隐身技术编者按:1991年1月17日凌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人们还处在香甜的睡梦中,几架外形奇特、颜色漆黑的飞机从基地起飞以后,悄无声息地进入伊拉克的领空,并突然出现在巴格达的上空,向着位于市中心的通讯大楼投下了精确制导的激光制导炸弹,四十五分钟以后,巴格达的空袭警报才响起。
成功完成这次空袭任务的神秘飞机便是美国空军鼎鼎大名的隐形飞机F-117。
F-117早在1989年12月美国入侵巴拿马战争中就已经使用过,直到这次海湾战争才充分体现了隐形飞机的军事价值:战争期间,设防严密的巴格达市内95% 的目标都是由F-117在夜间进行轰炸的,并且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没有损失一架F-117 。
这所有的一切都归功于F-117所采用的隐身(或隐形)技术。
隐身技术的专业定义是:在兵器研制过程中设法降低其可探测性,使之不易被敌方发现、跟踪和攻击的专门技术。
当前的研究重点是雷达隐身技术和红外隐身技术。
简言之,隐身就是使敌方的各种探测系统( 如雷达等)发现不了我方的飞机,无法实施拦截和攻击。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便开始使用隐身技术来减少飞机被敌方雷达发现的可能。
我们在这里编辑、整理了几篇相关的材料,供读者学习、参考。
目录第一课、漫谈军用隐身技术第二课、隐身技术和隐身武器的研究和应用第三课、国外陆军隐身技术发展动向第四课、隐身技术的实现途径1、等离子体隐身技术2、实现有源隐身的技术途径3、视频隐身技术的实现途径第五课、各种兵器的隐身术1、武装直升机的隐身术2、导弹隐身技术的发展3、隐身巡航导弹采用的主要隐身技术分析4、隐身舰体的秘奥第六课、反隐身技术发展动向第一课、漫谈军用隐身技术1991年1月17日,战火和硝烟充斥着整个海湾地区,踌躇满志的美国出动了30架F -117A战斗机,欲对伊拉克防空力量最强的80个目标进行袭击。
F-117A果然不负重望,它们投下的激光制导炸弹,准确无误地落在了伊拉克总统府的屋顶上,为整个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红外课程》课件
红外辐射特性
红外辐射具有与可见光类 似的直线传播、反射、折 射等特性,同时还有其独 特的热效应。
红外辐射来源
自然界的物体都会发射红 外辐射,包括人体,因此 红外探测在军事、医疗、 科研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红外探测器工作原理
详细描述
目前,新型的红外材料与器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新型红外探测器、新型红外成像系统、新型 红外通信器件等。这些新型的红外材料与器件将会在性能、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有更大的提升,为 红外技术的应用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红外成像系统的小型化与集成化
总结词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 ,红外成像系统也在不断向小型化、集 成化方向发展,这将为红外技术的应用 带来更多的便利性和灵活性。
《红外课程》ppt课件
目录
• 红外技术概述 • 红外探测原理 • 红外图像处理 • 红外系统性能评估 • 红外技术应用案例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红外技术概述
红外技术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红外技术是一种利用红外波段的电磁波进行信息获取和传输的技术。它具有穿透性强、抗干扰能力强、不易被探 测等特点。
总结词
2. 航空应用
3. 消防应用
4. 医疗应用
5. 科研应用
红外技术广泛应用于军 事、航空、消防、医疗 、科研等领域。
红外技术可用于航空遥 感、气象观测、导航等 方面,提高航空器的安 全性和效率。
红外技术可用于火源探 测、人员搜救等方面, 提高消防工作的安全性 和效率。
红外技术可用于医疗诊 断和治疗,如红外光谱 仪可用于分析人体组织 成分,红外热像仪可用 于检测人体温度分布异 常等。
雷达隐身材料、红外隐身技术与材料
1.2、红外盾牌——反红外探测隐身技术
• 随着红外侦察、探测、制导和热成像处 理技术的发展,反红外探测隐身技术也 越来越重要,它是通过抑制目标的红外 辐射,或改变目标的热形状,从而达到 目标与背景的红外辐射不可区分的一门 技术。
• 目前,反红外探测隐身技术的主要技术 措施有:改变红外辐射特征、降低红外 辐射强度。
b:难以在整个电磁及红外频谱都保持相同的低可观测 性。
• 隐身武器目前只对厘米波雷达有效,某些米波防空雷达 能引起飞机平尾或机翼边缘产生谐振,形成强列的回波。 从超高频(UHF)起,波长越长,隐身效果越差。俄罗 斯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飞行器在厘米波段下的雷达截面 为0.2-0.5平方米,在分米波段时为0.3-0.7平方米,在米 波段时为0.5-1.0平方米。
e:对电子设备进行屏蔽。如改进武器装备的结构, 采用特殊材料或涂料,以减少向外辐射电磁能等。
1.4、匿迹潜形---反可见光探测隐身技术
• 控制目标的电磁辐射和红外辐射特征,虽可 对雷达、电子、红外探测系统达到隐身目的, 但对可见光波段的光学探测、跟踪、瞄准系 统达不到隐身目的,所以,反可见光探测隐 身技术也在研究和发展。
第九章
• 隐身技术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美军隐身飞机 频频亮相,隐身技术已为公众所瞩目,成为各国在 军事高技术竞争中竞相争夺的一张重要“王牌”。
• 隐身飞机、隐身导弹、隐身舰艇、隐身军车等武器 装备的相继出现,不仅大大提高了军事目标的隐蔽 性能,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武器装备的生存能力和突 防能力,在现代战争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已被 当今世界各国视为重点开发的军事高新技术。
➢ c:隐身武器也“尺有所短”。
• 隐身飞机飞行速度慢,体积大,攻击高度低,防护性 能差,一般预先确定飞行路线,这都给包括轻武器在 内的各种火器提供了打击的良机。
隐身绝招PPT课件
光学变换技术
总结词
利用光学变换的原理,改变目标的散射场分布,使其在特定频段内难以被探测和识别。
详细描述
光学变换技术是另一种实现隐身的关键技术。它通过在目标表面设置适当的变换光学器件,可以改变目标的散射 场分布,使其在特定频段内难以被探测和识别。这种技术通常需要借助计算机模拟和优化设计,以实现最佳的隐 身效果。
国际法与公约挑战
人道主义关切
隐身技术可能加剧冲突和战争的残酷 性,引发人道主义关切。
隐身技术可能违反国际法或相关公约 ,引发国际争端和法律责任问题。
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与突破
随着材料科学、电子工程等领域的不断发展,未来隐身技术有望 实现更多突破和创新。
多领域应用拓展
除了军事领域外,隐身技术还可能在民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无 人机、交通工具等。
隐身绝招的起源与发展
隐身绝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的魔术和幻术,但真正的科学研 究和应用则是在20世纪才开始
。
随着光学、材料科学和电子技术 的不断发展,隐身绝招的应用范 围和效果也在不断拓展和提升。
目前,隐身绝招已经在军事、商 业、科研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
隐身绝招的应用场景
01
02
03
军事应用
实现方式
通过设计特殊的材料和结构,控制电磁波的传播和散射,从而达到隐身效果。 例如,利用电磁波的反射和折射原理,设计特殊的隐身涂层或隐身斗篷,实现 物体的隐身效果。
材料科学原理
材料科学原理
利用特殊的材料和结构,实现对光、电、热等物理量的调控,从而达到隐身效果 。
实现方式
通过研究和发展新型材料和结构,实现对光、电、热等物理量的调控,从而达到 隐身效果。例如,利用特殊的导电材料和结构,实现对电磁波的调控,从而实现 电磁隐身效果。
隐身与伪装技术PPT
• 20世纪80年代美国研制了B-2“幽灵”战略隐身
轰炸机,它的外形隐身措施更具有特色。首先, 它的机身、机翼、发动机舱交接处采用弧面连 接,融为一体,整个外形呈三角形飞翼结构, 蒙皮表面平整,克服了雷达波绕射大的倾向。 飞机上干脆不设置垂直尾翼,消除了尾翼和机 身间的角反射器效应。发动机隐藏在机体内的 背部,没有吊舱,机体后缘呈锯齿形,外侧机 翼伸出很多。它的尾喷管呈V形,处在机体的背 部,大大降低被雷达和红外探测的机会。在发 动机的尾气中,还喷入氟氯硫酸液,以消除目 视尾迹。另外,机身上还涂有深灰色的隐身涂 料,对于雷达、红外和可见光都有隐身能力。 机翼面积大,可以使机翼的前后缘都镶入厚的 吸波材料。机上的各种结构都采取了隐身措施, 有效地降低了被发现的概率,提高了生存能力。
4
红外隐身技术
• 红外隐身技术是为了降低或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降低红外探测系
统的探测能力。
• 其主要技术措施有: • 改变红外辐射波段 • 降低红外辐射强度 • 调节红外辐射传输过程
5
电子隐身技术
• 电子隐身技术是一种重要的为抑制目标本身所发生的电磁信号特征的
隐身技术
• 飞机、直升机、导弹等目标自身的电磁辐射主要是其所载的各种电子
就是利用各种技术减弱雷达反射波、红外辐射等特征信息,使敌方探测 系统不易发现的飞机。目前,飞机隐身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 是减小飞机的雷达反射面,从技术角度讲,其主要措施有设计合理的飞 机外型、使用吸波材料、主动对消、被动对消等;二是降低红外辐射, 主要是对飞机上容易产生红外辐射的部位采取隔热、降温等措施;三是 运用隐蔽色降低肉眼可视度。
• 技术措施:伪装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天然伪装、迷彩伪装、植物伪装、
人工遮障伪装、烟幕伪装、假目标伪装、灯火及音响伪装。
红外隐身
CONTENTS
前言 红外隐身原理 实现红外隐身实例
一、前言
研究背景
针对现代战争中红外探测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广泛应用,为提高武器 装备和单兵的战场生存能力及安全性,有效地保障部队的战斗力,红外隐 身技术的研究日益重要。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新型红外隐身涂料以及制备红外低发射率材料是实现红外隐
Micro/Nano-PCMs加入到液态聚合物中,然后发泡形成泡沫塑料;还可以将其添 加至纤维内或涂覆于纤维表面,然后制得储热调温织物。
(1)优缺点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具有较明显的降温及温度自适应功能,有利于实
现目标与背景的红外融合,为对抗双波段红外热像仪反隐身技术提供可能
(2)相变/微胶囊隐身涂层的制备
Fig.1(a)不同热处理温度的AZO膜和800℃热处理的ZnO膜XRD (b)不同Al掺杂量AZO薄膜XRD
Al3+的掺杂没有改变ZnO晶体结构
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 结晶尺寸变大,颗粒形 状变得更规则
随着Al掺杂量增加,结 晶尺寸减小,颗粒的形 状从等轴的向针状的转 变
Fig.2(a)不同热处理温度AZO的SEM(b)800℃热处理,不同Al掺杂量AZO的SEM
Fig.10相变隐身涂料在高温大温差系统中的热图
目标-背景温度较为接近的系统中,相变隐身涂层实现了部分隐身。 目标-背景温度相差较大的系统中,相变隐身涂层无隐身效果。
在红外频段吸收很少,在整个波段散射和反射都很大,对污染的耐受力差, 灰尘和水分能使其发射率明显增高,因此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 AZO便宜、无毒和对H2等离子体有高稳性。AZO在一定条件下,有更 低的红外发射率率和高的反射率。
AZO薄膜制备(溶胶凝胶法)
红外隐身材料课件
陶瓷型红外隐身材料的制备方法
01
陶瓷型红外隐身材料主要采用陶 瓷粉末和粘结剂混合,经过压制 成型、烧结等工艺制备。
02
制备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陶 瓷粉末和粘结剂,控制烧结温度 和气氛,以保证材料的致密性和 红外隐身性能。
金属型红外隐身材料的制备方法
金属型红外隐身材料主要采用金属粉末或金属纤维与有机载 体混合,经过热压成型或注射成型等工艺制备。
环保化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的红外隐身材料需要更加环保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红外隐身材料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材料稳定性
红外隐身材料的稳定性是影响其 使用寿命和性能的重要因素,需 要在材料制备和使用过程中采取 有效措施来提高其稳定性。
生产成本
目前红外隐身材料生产成本较高 ,需要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 高性价比。
03
CATALOGUE
红外隐身材料的种类与特性
高分子型红外隐身材料
总结词
高分子型红外隐身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低分子型红外隐身材料是一类能够吸收、散射或改变目标红外辐射能量分布的聚合物材料。它们通常 由聚合物基体和添加的填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有效地吸收和散射红外辐 射,降低目标的红外特征。
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红外隐身材料在军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也在民用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成熟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红外隐身 材料在性能和实用性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
02
CATALOGUE
红外隐身材料的原理
红外隐身材料的吸波原理
吸波原理
红外隐身材料通过吸收、损耗和散射等方式,将照射到材料表面的红外光能量 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达到减少或消除材料对红外光反射的目的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Hour Servic来自, Day & Night”
2003-08-19
俄罗斯P-12 Spoon Rest甚高频雷达
13
1999年,F-117A折戟巴尔干
米波和毫米波雷达
现代隐身飞机针对的都是工作于1~20 GHz频段内的 常规厘米波雷达;
米波雷达的作用原理就是当波长与目标尺寸相近时, 会发生谐振作用,从而提高回波强度;
4
目前可采取的RCS减缩手段
雷达隐身技术的核心就是降低目 标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
外形隐身技术 材料隐身技术 对消隐身技术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
“24 Hour Service, Day & Night”
2003-08-19
5
外形隐身技术
①采用翼身融合体
②机翼采用飞翼、带圆钝 前缘的V型大三角翼、低 置三角翼、平底翼融合体 以及活动翼结构 ③努力减少飞机表面能造 成散射的突起物 ④ 借助机身遮挡强的散 射源,将发动机进气口设 在机身背部,进气道采用 锯齿形;
缺点是杂波干扰大,探测精度低,主要用于警戒, 但作用距离长。
⑤座舱盖镀上金属镀膜
⑥采用尖形鼻锥
⑦改进天线罩,采用可收 放天线
美 X-47B
“24 Hour Service, Day & Night”
2003-08-19
6
材料隐身与对消隐身技术
材料隐身技术就 是采用能吸收或 透过雷达波的涂 料或复合材料, 使雷达波有来无 回、多来少回。
对消技术是通过目标产生与雷达反射波同
媲美F-22的米格1.44
“24 Hour Service, Day & Night”
2003-08-19
8
隐形无人机 X-47B
X-47B的问世标志着无人驾驶飞行器领域的革命性突破: 它不仅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无需人工干预、完全由电脑
操纵的“无尾翼、喷气式无人驾驶飞机”,也是第一架 能够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并自行回落的隐形轰炸机。
2003-08-19
12
甚高频(VHF)雷达(Very high frequency radar)
甚高频雷达的反隐身能力,是因为其波长较长; 当入射波长接近目标尺寸时,反射波会与目标上的其它行波(如绕射波)产生 谐振,从而产生强烈的回波信号; 灵敏度较差,易受到电视、调频、便携式电台等信号的干扰。
红外隐身及反隐身技术
“24 Hour Service, Day & Night”
2003-08-19
1
红外隐身技术及其发展
隐身技术是在一定遥感探测环境中降低目标
的可探测性,使其在一定范围内难以被发现的技
术。红外隐身技术则是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
, 降低被红外探测器发现概率的一种手段。
红外隐身技术并不是一个新兴的课题,早在
②针对VV极化雷达的RCS下降多,对HH极化雷达下降少;
③采用的吸波材料是针对一定频率范围的,一般在1~20GHZ, 对其他频段的雷达隐身效果不佳;
④隐身材料在恶劣的天气或环境下会减弱或丧失吸波能力,降 低隐身性能;
⑤隐身飞机由于采用外形隐身技术而牺牲了气动布局,因此机 动性能较差且载弹量较小,不利于空中格斗;
载弹量远远超过目前的无人 机。
无尾翼,对所有波段的雷达 波的隐身性能都极高。
最大起飞重量超过20吨,但 其空重只有6吨多。
飞行性能较高,作战半径长, 可以在航母上自动起降,并 有自主空中加油能力,它拥 有非常优异的雷达和红外低 可“2探4测H性our Service, Day & Night”
11
雷达反隐身技术
雷达反隐身技术主要有两类: (a) 抑制隐身技术,提高目标的RCS:如采用雷达 网技术; (b) 提高雷达探测能力,如加大雷达辐射功率,增
大回波信号强度。
2011年5月2日,在击 毙“本·拉登”行动 中,美军隐身直升机 坠毁
“24 Hour Service, Day & Night”
频率、同振幅但相位相反的电磁波,与反
“射24 波Ho发ur S生er相vic消e, D干ay涉&,Nig从ht而” 消除散射信号。
2003-08-19
7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
当对方雷达发射 的电磁波遇到等 离子体的带电粒 子后,便相互发 生作用,电磁波 的部分能量传递 给带电粒子,其 自身能量逐渐衰 减,其余电磁波 受一系列物理作 用的影响,绕过 等离子体或产生 折射,使电磁波 探测失去功效。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就率先将挡板用在U-2飞
机的排汽系统后部来改变红外辐射的方向,这可
以看作是红外隐身技术的雏型。从60年代起, 美
国开展了对军用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的研究工作
, 研究重点是飞机、战舰和坦克的发动机红外辐
射特征。
“24 Hour Service, Day & Night”
2003-08-19
⑥现代高科技战场上,隐身飞机在导航和突防时很难避免电磁 信号外泄所造成的行踪暴露,一旦其自身有电磁信号辐射,其隐 身性能将大打折扣;
⑦由于在作战过程中不宜进行无线电联系,隐身飞机的作战计 划和飞行路线相对固定,容易被掌握规律。
“24 Hour Service, Day & Night”
2003-08-19
2
“24 Hour Service, Day & Night”
2003-08-19
3
红外隐身技术原理
众所周知,世界上的任何物体只要它的温度高 于绝对零度(即-273℃),便随时地向外发出红外辐 射;而且随着温度的增加, 其红外辐射就越强。 从红外物理学可知, 物体红外辐射能量由斯蒂芬 一玻尔兹曼定律决定: W =εσT4。
2003-08-19
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研制9
X-47A/B型号参数对照
“24 Hour Service, Day & Night”
2003-08-19
10
不足之处
①隐身飞机的隐身效果不是全方位的,它主要减少从正前方 (鼻锥)附近、 水平±45°、垂直 ±30°范围照射时的后向RCS, 而目标其他方向特别是前向散射RCS明显增大;
式中W为物体的总辐射发射度量;σ为玻耳兹 曼常数;ε为物体的发射率;T为物体的绝对温度。 可见物体辐射红外能量不仅取决于物体的温度,还 取决于物体的发射率。温度相同的物体,由于发射 率的不同,而在红外探测器上显示出不同的红外图 像。
“24 Hour Service, Day & Night”
2003-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