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的筹资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营利组织的筹资文献综述
姓名:牛祯祯学号:1151061 班级:2011级事业四班
【前言】本文对NGO 的主要资金来源和诸种筹资方式,筹资模式进行介绍,最后落脚于我国NGO 资金筹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对策。
一.NGO 的主要资金来源和筹集方式
1.NGO 的主要资金来源
非政府组织主要有三大资金来源:一是政府的投入,二是会费及服务收费,三是社会捐赠。
这三大来源在各国非政府组织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不尽相同,对于不同领域的NGO 的重要性也有所差别。
(一)政府投入:随着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和行政改革的推进,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主要不再是冷漠和猜疑,而是相互容忍乃至合作。
各主要国家的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支持是巨大的,如果没有政府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许多非政府组织将有断炊之虞。
当然,在道义上对政府的过分感激也是不必要的,因为非政府组织分担了政府对社会的承诺和义务。
政府资助非政府组织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这么一些:直接拨款、项目委托、合同外包(contract out)、政府采购、无偿划拨土地及办公场所、免税待遇等。
这其中的好多措施在西方的政府再造运动中被广泛使用。
可以说,政府职能的转变、公民社会的复兴和培育是非政府组织进一步发展和繁荣的契机。
关于这些措施的具体讨论,将在下一节中进行。
(二)会费及服务收费:这一项中包括成员缴纳的会费,NGO 销售其服务或产品获得的款项,以及通过资金运作等方式而获得的其它经营性收入。
随着NGO 商业化趋势的凸显,这一部分收入对NGO 越来越重要。
这也表明了市场机制在NGO 的运作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记。
在这一部分中,也包含着形形色色的聚财方式。
医院向其服务对象的收费;企业给科研机构的项目费;博物馆、动物园的门票;自然之友的会费(每个会员50 元人民币);基金会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效益;学校开办商店及各种培训班赚
取的进项;美国女童子军向路人兜售饼干获得的收入……
(三)社会捐赠:捐赠被认为是非政府组织天然的收入来源,但其在非政府组织的收入中所占比例很低。
捐赠者,则主要是个人、企业和各种基金会。
非政府组织向这些对象募捐的方式也很灵活。
广为散发的募捐信;媒体中的劝募广告;放置于各种场合的募捐箱;通过邮政或银行系统发行的各种附捐邮票、纪念币、磁卡;各种义卖活动;甚至上门游说临终老人送出最后的礼物……
2.NGO 的具体筹款方式分析
(一)争取财政拨款和实物划拨政府支持是非政府组织的一个主要资金来源,直接的财政拨款是政府资助非政府组织的重要方式。
政府向非政府组织直接拨款,无偿划拨土地和房产及各种物质资料。
活跃于科教文卫领域的一些NGO常得到这种资助,另外,与政府体制靠的比较近的NGO,或者最初是自上而下而设立的NGO,也能得到这种优待。
(二)接受项目委托在一个社会分工相对细化的时代里,每一个组织都具有其他实体所没有的特性和优势。
许多具有专业优势的非政府组织,常通过接受项目委托来筹取资金。
项目委托方可能是政府,也可能是企业,甚至可能是其它的非政府组织。
(三)合同外包(Contract out)合同外包是指政府将原先由自己承担的一部分社
会福利外包给社会实体来提供。
这种方式源自西方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的政府改革实践,福利国家模式给政府带来沉重的压力,一些政治家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公共服务提供领域。
(四)政府采购政府是一个庞大的消费者,各种机构都可以从政府身上赚到钱,非政府组织也不例外。
非政府组织可通过两种方式从政府采购中分得一杯羹。
一是争当政府的采购代理人,二是作为政府所需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
(五)税收减免在各主要国家的法律框架中,都给予依法登记的非政府组织一定的税收优惠措施。
向公益组织捐款的个人和企业可享受所得税的减免。
非政府组织本身的活动,甚至包括一些营利性的商业活动,也会得到政府的税收优惠
(六)会费一些会员制非政府组织,会向其成员收取一定数额的会费,有的是成员在入会时一次性缴纳,有的是每年收取一次。
非政府组织的会员既可能是自然人,也可能是团体。
一般来说,团体缴纳的会费要多一点。
(七)出售商品某些非政府组织自身或通过其分支机构直接从事商品生产和销售,从市场上赚取利润。
博物馆出售各种纪念品;图书馆开设小饭馆、复印店;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馆。
有的非政府组织不满足于小打小闹,直接办起了各种规模不小的公司,涉足于各个行当。
(八)提供有偿服务这是对一些筹款手段的比较笼统的概括。
活跃于社会服务领域的一些非政府组织,可向其服务对象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收费的标准一般要低于市场价格。
在有一定规模的社区里,这种有偿服务可能很受居民欢迎。
社区可创办托儿所,帮助居民看护小孩;筹建养老院,安置那些子女工作繁忙的老人;社区医疗机构可经常为居民作身体检查
(九)资本运作随着资本市场的繁荣,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基金会也卷入其中。
这些大基金会进入资本市场,一方面为了抵销通货膨胀的压力,确保原有基金的保值和增值;另一方面也可以赚取数目不菲的股息和红利。
例如,福特基金会、家族式的大基金会——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
中国的个别非政府组织也有进行资本运作的尝试。
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设有基金部
(十)募捐募捐是一种比较古老的筹款方式,也是非政府组织众多筹款方式中最受好评的一种,因为它依据的是人们的善良和爱心。
(十一)股份制的借鉴股份制作为一种灵活有效的筹资手段,在企业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十二)专业筹款组织每个组织都希望筹集到更多的资金,而筹集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筹款已变成一个很专业也很需要艺术的行业。
三.NGO 筹款理念的提炼和筹款绩效评估
在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过程中,组织成员对于资金筹集怀有复杂的心态,支配他们筹款的理念也不断地变化。
在新型的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三角关系中,非政府组织需要提炼新的筹款理念。
合法筹款、主动筹款、筹款正当、专业筹款、效益筹款是非政府组织深刻筹款理念在新时代的一个简单概括。
合法筹款: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来源和筹款方式必须合法。
主动筹款:在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史上,曾经有一段时期,可依靠基金会取得“无忧无虑”
的捐赠
筹款正当:但凡伸手向人要钱的,总会感觉底气不足,虽然筹款并不是为了
自己的私利。
专业筹款:筹款的专业化是对非政府组织在技术上的要求。
效益筹款:低成本的资金引入是非政府组织的基础性要素,这就要求非政府
组织的筹款必须符合效益化的原则
四.非政府组织筹款绩效评估
对非政府组织的筹款绩效进行评估,有助于人们审视筹款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而去修正筹款行为。
对筹款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先要弄清楚成本包括哪些,收益又是哪些。
收益一般较容易界定,就是筹集到的资金的数目。
成本则相对复杂一些,包括投入的人力、物资及活动中的各种开支。
后两者可很容易地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
为了具有可比性,投入的人力也应该折算成货币。
还可以用其它的指标对组织的筹款绩效进行评估,譬如考虑筹款方式对组织的目标有无伤害。
有时,非政府组织的筹款方式与组织的目标和性质是脱节的。
脱节的后果可能伤害了目标,也可能赋予目标新的内涵。
对这种评估,可采用调
查问卷法或访谈法。
五.我国NGO 在资金筹集中存在的问题
(一)筹款数额相对较小。
筹款规模偏小,严重影响了中国非政府组织的行动能力,已成为我国NGO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筹款数额是检验非政府组织筹款能力的最终标准。
如果筹不到足够数额的资金,非政府组织不仅无法支撑起宏大的公益目标和殷切的社会期待,还有可能会使自己成为社会的“鸡肋”,甚至是一种负担。
(二)收入结构不合理。
首先是政府财政资金所占比例过高,这极易造成我国非政府组织对政府部门的依附,丧失独立性。
经营性收入所占比例低是非政府组织收入结构不合理的又一体现。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非政府组织应该借鉴企业的一些经营方式,来拓宽自己的筹资渠道。
服务收费和适度的基金运作都是可行的
(三)在筹资过程中,存在着动机不纯、违规筹款的现象。
非政府组织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良好的声誉,这种优势可博取政府支持及公众认可。
(四)缺乏提供稳定资金流的机制,运动式筹款多,制度式筹款少。
(五)专业化程度不高。
大多数的中国NGO,在筹款时表现得像一个业余
志愿者,热情有余,专业气质不够
(六)筹款过程中财务管理不严格,缺乏透明性。
筹款过程是直接与金钱打
交道的时段,不良的欲望和行为很容易在这一过程中产生。
六.总结
资金缺乏几乎是每一个非政府组织都要面临的问题,对中国的NGO 来说,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研究非政府组织的资金筹集机制就具有了些许经世致用的意义。
研究文献综述能从筹资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得到启示。
参考文献
[1]周亚平:《国外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及启示》,2004年第一期
[2][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周志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第1版
[3]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4]王方华:《非营利组织市场营销》,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5]邵金荣:《非政府组织与免税——民办教育等社会服务机构的免税问题》,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6]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年10月第1版
[7]刘俊生:《现代管理管理与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3月第1版
[8]张克生:《国家决策:机制与舆论》,议案进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