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皮影艺术的复兴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作业(试卷)
( 2014至 2015学年 第 一 学期)
题 目 中国传统皮影艺术的复兴之路 课 程 中国民间美术
姓 名 廖修进
学 号 2012091014 专 业 美术学本科 班 级 2012级美术学本科(1)班 时 间 2014年12月29日
简短评语
成绩: 授课教师签字:
中国传统皮影艺术的复兴之路
姓名:廖修进学号:2012091014 班级:12级美术学本科(1)班
摘要:皮影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很高文化地位的传统民间戏曲形式,迄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皮影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在历代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得到生根发芽。皮影戏是我国广泛流传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民间戏曲艺术,但在以计算机网络、数字电视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介强烈冲击下,具有极高文化艺术保护价值的皮影戏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本文简要介绍皮影戏,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皮影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皮影戏数字化发展的策略和途径。希望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走数字化发展道路,让皮影戏重新焕发青春和活力,促进其又好又快发展。皮影戏因其唱词、唱腔、造型、制作等的不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别致的风格。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改变,其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问题: 传承与发展的空间萎缩、人文及生态环境恶化、本体的内部生态基因萎缩、传承的后继乏人和发展的支持不足等。在皮影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对“皮影戏不仅仅是戏、文化内涵不容被‘瘦身’、文化原生态的回归与坚守以及走传统与现代无缝对接之路”等问题做深入思考,以还归皮影文化造型的原貌。
关键词:中国传统皮影艺术时代性竞争性创新
一、绪论
像上个世纪90年代出生的人一样,我们幼年时的生活已经脱离了很大的一个贫困,处于一个基本温饱的状态,但精神生活也很贫瘠。但是已经有了电视、电影等一些文化娱乐活动。所以,从小很少接触皮影,直到大学三年级在民间美术上看到有关皮影的介绍。从此,就深深的喜欢上了里面的神神鬼鬼、喷火吐焰、腾空打斗而着迷。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皮影戏俗称灯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形式之一。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相传皮影戏起源于汉代文帝刘恒时,当时汉文帝的一个嫔妃在地上捡起了一片叶子,她把叶子剪成各种形状。在阳光下,挡住幕布来逗小皇子刘启。
又传,在李夫人死后,汉武帝刘彻伤心过度,大臣选用了一名和李夫人差不多的人站在纱布后面,用以慰藉武帝。
皮影戏在汉唐时得到起源发展,那么等到宋、元时期,皮影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时候的皮影登上了大雅之堂,甚至被召入宫表演。到元代,皮影艺术第一次被蒙古士兵带到了国外,到达了波斯湾、阿拉伯等地区生根发芽。
在清朝,皮影戏迎来封建社会以来的一个大高峰,影响日益广阔。
然而,皮影艺术也并非一路一帆风顺,它曾历经过风雨劫难起落兴衰。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不振。解放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扶持之下,又获新生。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又遭“破四旧”的历史劫难噩运。十年浩劫,使广藏于民间的皮影家底毁失殆尽,传艺断代。改革开放后濒危的处境开始扭转。传统文化虽有复苏的社会环境,但在当代影视音响等新科技和流行文娱形式的冲击之下,皮影戏的濒危处境仍难扭转。
二、皮影戏的造型、制作、唱腔等艺术风格
影子是皮影戏的核心组成部分。皮影艺术形成受着汉代画像砖、唐代碑刻人物以及随葬陶俑等造型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受到宋代皇家画体的影响。中国戏曲的诞生和发展与皮影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后来戏曲舞台又成为皮影造型艺术发展的胚母。
从造型上来说皮影分为几大部分:
1、人物:生、旦、净、丑、仙佛、妖魔、鬼怪等。
2、动物:牛、马、驴、虎。豹、龙、蛇、飞禽、麒麟、凤凰、奇兽、
怪鸟等。
3、摆设:桌案、龙书案、帅案、公案、香案、御座、虎座、凤座、太
师椅、衣架、橱柜、箱子、凳子等室内陈设器具以及佛仙石桌、石椅等。
4、布景:殿阁楼台、庙宇道观、神仙洞府、绣楼、书馆、桥、塔、园
亭、盆景、城堡、花草、树木、山水等。
5、车辇道具:龙床凤辇、骏马车轿、龙舟游船、推车等。
6、兵器道具:刀、枪、剑、戟、斧、钩、锤等各种长短兵器及神执法
器,如乾坤圈、捆仙绳、迷魂帕、翻天印、芭蕉扇等。
7、杂类器具:盒、碗、环、灯、壶、笔墨纸砚、军旗令箭、拂尘、包
裹行李等一切应用器具。
8、站堂:执事銮驾、金瓜、朝天蹬、龙旗、标旗、枪子队、文行站堂、
马行站堂等随从执事銮驾、旗锣伞扇、宫女凤扇、灯笼、火把、路棍、
开路锣、肃静牌等。
9、地狱各式刑具、受刑的一切彩带影子。
皮影的制作一般来说分为八个部分:
选料:最好的皮料是小牛皮。泡制出来的皮质薄厚均匀、色白透亮、光亮性强。老而自死的牛皮发黄、发暗,不宜制作较精良的刻件。
泡制:将选好的牛皮放入水中,经常换水,除去臭味,直至脱毛。
刮皮:将脱毛牛皮放在特制刮毛架上,用刮刀推刮。
绘图:用针笔将要雕刻的皮影图绘在皮上,在牛皮上刻出非常清晰的白描图案稿。
雕刻:以阳雕、阴雕为主,同时还运用暗雕、绘雕、断口、暗刻、绘刻、镂空等技法手段来雕刻皮影。
染色:用原色大红、大绿和书法用的黑墨为皮影上色。
熨火:也叫火熨、出水。
装订:用牛皮细线等将皮影各部件组装在一起,影人装杆也包括在此工序内。
皮影的使用工具有:
木板:一般用枣木锯出来,用刨子刨平,放入油锅中煎炸,增加强度。
刮刀;针笔;刀具等。
说起皮影戏的唱腔来,由于地域分布,各个地方的文化、生活方式不同。造就了各个地域风格的皮影唱腔。它们大都受到地方戏曲、民歌等的影响。具体不可一概而论,必须通过实地考证、研究以及请教当地艺人。
三、中国当代皮影戏的时代性
在中国,皮影从汉代开始萌芽,经历至今2000多年的历史。各个王朝起伏破灭,但皮影从没有断绝,数次历经磨难,数次起起伏伏。但是,皮影最终还是挺过来了。原因无他,皮影从来没有放弃过人民群众,而人民群众也没有放弃过皮影。有需求就会有生产,所以无论是兵荒马乱的年代还是太平盛世。皮影艺人依然扎根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从未离去。他们走街串巷。过村赶集,哪里人多就往哪里走。
而现在,在中华大地,你已经很难再看到那些走街串巷的艺人,纵使有着非物质文化的名头,但是又能怎么办。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皮影已经不适用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