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
上海市松江区十二五规划 全文

一、2010年工作回顾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和“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之年,也是上海世博会举办之年。
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手抓迎博办博工作不动摇、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不放松,全力推进办世博、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按照区委提出的“五个确保”的要求,完成了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发展指标和任务。
(一)大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稳步提升制造业能级。
确立智能电网、电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先进重大装备四大产业发展方向,其中智能电网、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已经获得市认定。
强化区区合作、品牌联动,漕河泾松江高科技园区建设全力推进。
提升传统产业能级,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点,成为全市首批实践区;启动沪松公路沿线整治和开发,莘莘学子创业园等传统产业区功能提升改造前期准备有序推进。
全年主动调整劣势企业266家,腾出土地2826.5亩;五年内累计已调整820家,腾出土地12012.5亩。
制定关于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措施,设立和争取科技创新专项资金5000余万元,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全面加速,全区已有小巨人企业3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0家。
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活动,推动企业改制上市,锐奇工具在创业板上市;全年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11.56亿元,同比增长67.9%;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12.45亿元,企业融资难得到有效缓解。
加快服务业发展。
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已经成为市郊重要的休闲度假基地,辰山植物园建成开园,西佘山实行免费开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旅游巴士建成运营,天马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全年接待游客802万人次,同比增长49.6%;实现旅游收入50.1亿元,同比增长52.8%。
县体育中心现状及最新体育发展规划

**县体育中心现状及最新体育发展规划设想(一)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1、体育工作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要加强体育中心及协会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体育协会的作用,协助政府部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各乡镇应建立文化体育站或体育指导站,落实专(兼)职管理人员和体育事业经费。
2、场地设施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快,社会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
公共体育设施相对不配套,体育场地主要集中在各中小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居住小区体育设施规划建设滞后,公共体育设施满足不了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县属体育场馆设施满足不了广大人民群众体育训练需求。
3、体育事业经费投入有待于进一步加大。
我县群众体育活动广泛,竞技体育成绩显著,现业余训练项目布点人数到位,但业余训练经费得不到落实。
随着国家、省对体育事业的重视,以体育强县、体育强镇,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等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同时,随着体育社会化进程加快,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都急需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出台一些激励政策予以扶持。
4、全民体育健身覆盖面还不广,全民健身存在“两头热、中间冷”,即:少年儿童、老年人参与活动多,中年人忙于工作参与活动少;农村受环境条件、思想观念等影响,活动面不宽,参与面不广,农村体育工作还有待于突破。
(二)最新体育发展规划设想:1、加大体育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体育意识。
下大力气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加大宣传力度,从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把发展体育事业作为促进人民身体健康,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来抓,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积极倡导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兴建体育场地设施、构建多元化的群众体育服务体系作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单位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切实抓好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网络,建好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搞好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营造一个政府管理体育、社会支持体育、群众参与体育的良好氛围。
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研究——以江苏为例

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研究——以江苏为例发表时间:2018-05-02T15:42:27.40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作者:陈军[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进步和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现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10036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进步和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现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存在便民设施覆盖度不足、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不够等问题,现行规划建设体系中也缺乏与之相适应的配置标准。
本文将研究国家现行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及其不足,并以江苏省为例,分析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提出符合江苏省现阶段发展实际、且在全国层面具有示范意义的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
关键词:公共体育设施;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全民健身1.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意识不断增强。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公共体育设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供需不平衡,乡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相比城市明显滞后,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便民体育设施建设也明显不足。
除了地域范围覆盖度不够,公共体育设施在人群覆盖度方面也存在不足,对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关注不够。
因此,在2016年5月5日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不仅强调全民健身,同时也特别提出“保障特殊群体基本体育权利”,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外,《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及“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严格落实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政策供给的经验、困境与改革策略

体育文化导刊 2020年8月 第8期 Sports Culture Guide No.8 August 202027我国体育公共服务政策供给的经验、困境与改革策略高奎亭1 陈家起1 李乐虎2 李洪波3(1.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南京 210023;2.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湖南株洲 412000;3.临沂大学体育学院,山东临沂 276005)摘要:采用文本内容分析法等,对我国国家层面的体育公共服务政策供给经验、困境及未来改革策略进行研究。
认为:坚持党的领导,持续改革创新,简政放权,政策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匹配与互动,不断优化政策执行环境是我国体育公共服务政策供给的宝贵经验;同时亦存在碎片化管理理念偏重,独立性、权威性不够,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撑,配套政策制度缺失等困境。
从政策决策的民主化、文本的精准化、实施的法制化、监管的“专业+智慧”化方面,提出体育公共服务政策供给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体育管理;体育公共服务;政策供给;供给侧改革Experience, Diffi culty and Reform Strategy of Policy Supply ofSports Public Service in ChinaGAO Kui-ting 1 CHEN Jia-qi 1 LI Le-hu 2 LI Hong-bo 3(1.Sport Science Department,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China; 2.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412000, China; 3.Sport ScienceDepartment of Linyi University , Linyi 276005, China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text content analys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upply experience, difficulty and future reform strategy of China's sports public service policy.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We will adhere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ontinuous reform and innovation, continue streamlining administration and delegating power, matching policy objectives with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optimizing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environment, which are the valuable experience of china's sports public service policy supply.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such as fragmented management concept, lack of independence and authority, lack of legal support and policies supporting, etc. 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reform strategy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 policy supply from the democratization of policy decision-making, the accuracy of the text, the legalization of implementation, the "professional + wisdom" of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BTY09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YJC890011);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TYD005);江苏教育科学“十三五”重点资助项目(T -a/2020/01);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KYCX20_1149)第1作者简介:高奎亭,男,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公共管理。
河北省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冀体字[2011]3号各市体育局、华北油田体委,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现将《河北省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你们,请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确保我省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顺利实施。
二0一一年一月二十七日河北省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是我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富民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建设沿海体育强省的攻坚时期。
为了促进我省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体育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结合我省体育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基础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成就显著。
五年来,全省体育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体育事业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大背景下谋求发展,适时提出了建设沿海体育强省的战略目标和打造“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的重大举措,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使全省体育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科学发展新成就。
群众体育活力显著增强。
在全国率先开展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工作,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网络、体育健身组织网络和体育健身指导网络基本形成。
实施“百县千乡万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5468个,加上原来的一万个村,全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总数突破2.5万个行政村,占现有村数的50%以上。
新建“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18个。
实施“雪炭工程”,建设县级健身馆13个。
县级以上城区公园、广场全部安装了健身器材,城市社区健身设施网络覆盖率达60%。
基层体育健身组织和体育健身指导组织不断健全,全省新建健身指导站和文体工作站3800个,设立晨晚练点15000个,社会体育指导员已达37773名,其中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36700名,职业性社会体育指导员1073名;群众体育健身竞赛活动卓有成效,2008年北京残奥会,我省18名残疾人运动员参赛,获得了12枚金牌、11枚银牌、2枚铜牌的历史最好成绩。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AGIL模型应用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Journal of Sports Adult Education 第36卷第6期VoL36 No. 62020年12月Dec. 2020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AGIL 模型应用江涛,王玉侠(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63)摘要:以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为基础,结合当前的实践模式,构建了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AGIL 功能模型,并在该模型下,分析了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路径。
学校体育场馆在对外开 放的过程中存在政策制度不完善且缺乏落实、资金紧张、目标定位不清晰以及管理存在矛盾等问题。
提出 以下建议: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打造多元化协同治理平台,提升健身群体个人素养。
关键词: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结构功能主义;体育治理;群众体育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20)06-0046-07江涛,王玉侠.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AGIL 模型应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20,36(6) =46-52.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已成为当前的一种趋势。
随着“慈溪模式”与“杨浦模式”等地方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取得成功经验,我国各地方也在根据当地学校体 育场馆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开发政策与管理办法, 进一步推广和扩大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程度,提升管理效率。
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在2006年联合发布 《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方案》确立北京、天津、成都、武汉、长春、广州、上海等省市地区作为 全国第一批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试点区:1],2008 年进入全面试点阶段,开放的学校和单位已达到531个,覆盖29个省市区,现今该项措施基本上在全国各地 逐渐开展,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在全国各地区推广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19年,天津市将向社会开放150 所公办中小学的体育场馆,此项工作也被列为2019年市政府的20项民心工程之一旳。
合肥市体育事业_十二五_规划编制方案

合肥市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方案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为建设体育强省、推动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作贡献的重要时期。
编制和实施市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体育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做好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特拟订工作方案:一、编制工作的主要任务(一)全面总结“十一五”时期合肥体育事业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对存在问题、不足的解决办法、应对举措;(二)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调研工作。
拟定“十二五”规划前期调研专题,形成前期调研成果;拟聘请有关专家担任“十二五”规划编制顾问,为规划制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
(三)组织开展合肥体育事业“十二五”子规划和区域规划编制工作。
在认真总结“十一五”、充分研究“十二五”有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着手制订全市体育事业“十二五”子规划和区域规划,研究提出“十二五”子规划和区域规划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重点、对策措施和政策取向。
子规划内容主要包括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设施和体育人才队伍等,区域规划主要是指三县四区三开发区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
(四)完成《合肥市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在前期调研和编制子规划的基础上,起草《合肥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初稿。
广泛征求不同层次的意见,组织专家对规划初稿进行论证、完善,并经局长办公会审定印发,上报市里。
二、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一)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合肥市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李殊(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副组长:江运(市体育局副局长);贾伟(市体育局副局长);王淮生(市体育局调研员);成员:县、区、开发区体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局机关各处室负责人,局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贾伟兼任办公室主任。
邀请部分专家教授担任顾问,对市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咨询和论证。
武陵山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优_省略_基于满意度和需求度的二维耦联视角_胡庆山

·205·
2015 年第 12 期
贵州民族研究[月刊]
2015 年 12 月版
表1 各项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得分及排名
项目
被选中频数
满意
排
序
非常 满意
比较
不满 非常不
一般
满意
意 满意
度得 分
扶持推广传统 1 233 447 104 15
体育活动 健身器材设施
2 209 304 159 103 管理与维修 举办体育健身
9 110 212 91 263 务水平 定期举办体育
10 90 194 199 173 健身活动 学校体育场
11 122 156 127 283 (馆) 开放 体育指导员指
12 69 224 155 187 导频次 体质测试点开
13 77 180 139 247 放频次 体育健身用品
14 83 96 113 357 展览
3 180 285 154 127 咨询讲座 新建体育活动
4 141 322 210 34 站 (点) 增加农民体育
5 138 230 192 144 协会组织 新建体育场地
6 120 254 150 162 设施及器材 体育指导员配
7 100 183 216 167 置数量 体质测试点开
8 97 228 122 216 放数量 体育指导员业
调“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 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历史欠 账较多,一些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落后”。[2] 可 见,民族地区公共服务的资源均衡配置及农村体
收稿日期:2015-10-1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1BTY01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NCET-13-0816);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 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1495SS10049) [作者] 胡庆山 (1980-),男,湖北松滋人,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吕钶 (1990-),男,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体育规划内容解读

民健身计 划纲要 ” 已经推行 了 l 7载 , 但 竞技体育 独 大、 群众 体育 处于 边 缘 地位 的局 面 依 然 没有 改 变 。在 群: 众体 育需求 日益提 升并 多元 发 展 的今 天 , 无 论 是 学 界 还是 广大 民众 对 于发 展 群 众体 育 的呼 声 日渐 高 涨 。 在 深化 政府 改革 , 推动 政 府 由“ 建设型政府” 向“ 服 务 型政府 ” 转变 的背 景 下 , 《 规划》 重 点 强 调群 众 体 育 的 基: 本公 共服 务地 位 , 对 深化 体育行 政 管理体 制改革 、 推 动 体育 转 型发展 、 促进 事 关 广 大 民众 身 心 健 康 的群 众 体 育发 展都有 着 重要 的指导 意义 。 2 . 2 体 现 了对公 平与效 率 的双层 考量 《 规划》 中体育规划部分体现 了对体育发展公平 与效率的双层考量。指 出: “ 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布局 、 场 馆建 设 、 设 备 配置 、 人员 配备 、 服务规 范等 具体 标准 , 由体育 总局 依法 会 同有 关部 门及 国家 标准化 行政 管理
王
凯, 等
《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 系“ 十二五” 规划》 体育规划内容解读
N o . 4 2 O 1 3
指出: “ 国家建 立公 共 文 化 体育 服 务 制度 , 保 障人 民群 众 … …体育 健 身 等权 益 ” 。“ 十二五” 时期 , 政 府 重 点 提供“ 向全 民免 费 开 放 基 层 公 共 文 化 体 育 设 施 、 为 城 乡居 民参加 全 民健 身活 动 提 供 免费 指 导 ” 两 大公 共 服 务。 1 . 1 体 育规 划 的重点 任务 《 规划 》 中确 立 了 体 育 基 本公 共 服 务 体 系 的重 点 任务 , 主 要 涉及 4大 任 务 : 1 )加 强 基层 公 共 体 育设 施 建设 , 建立 了群 众 体 育 发 展 的抓 手 。《 规划》 提出“ 加 强 基 层公 共体育 设 施建 设 。大力 推动 公共体 育设 施 向 社会 开放 , 健全 学 校等 企 事 业 单 位体 育 设 施 向公 众 开 放 的管理 制度 ” ; 2 ) 健 全 全 民健 身 组织 服 务 体 系 , 完善 群众体育发展平台。《 规划》 提出“ 全面实施全民健身 计划 , 健 全基层 全 民健 身组 织服务 体 系 , 扶 持社 区体 育 俱乐部 、 青 少年体育俱 乐部 和体育健 身站 ( 点) 等 建 设, 发展 壮大 社会 体育 指导 员 队伍 , 大 力 开展全 民健 身 志愿 服务 活 动” ; 3 ) 推广 面 向大众 的群 众性 体 育 活 动 , 突出群众体育的普惠性。《 规划》 提出“ 积极推广广播
健身器材行业监管体制及主要政策

《彩票公益金管理办法》(2013年)
财政部、国家体育总局
《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体育事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13年)
财政部、国家体育总局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已制定的有关体育产业政策如下:
政策名称
发布机构
主要内容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2号)
国务院办公厅
山东省人民政府
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体育消费需求更加旺盛,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6,000亿元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青政发[2016]3号)
青岛市人民政府
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初步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多方参与、公益性与市场化协调发展的服务体制与机制;建立高端体育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体系,到2025年,重点打造1-2个国际知名体育用品品牌,3-4个国内知名体育品牌,争取2-3个体育企业上市。
体育健身列入“十大扩消费行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2]31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
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规模优势的体育产业园区,形成一批体育产业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产业品牌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青政发[2014]26号)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国发(2016)37号)
国务院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对发展体育产业的推动作用,扩大与全民健身相关的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和销售等体育产业规模
体育事业 十二五规划

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五年,也是建设体育强国、推进体育事业实现新发展、新跨越的重要阶段。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体育在保障改善民生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十二五”时期我国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成就辉煌。
“十一五”期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全国体育战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一心,拼搏进取,以认真筹备和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为契机,推动各项体育工作全面进步,体育事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大力倡导“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人民群众的体育意识进一步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
体育场地设施不断增加,各类体育场馆已超过100万个,社会体育指导员超过65万人。
群众体育科学化、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
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国运动员共获世界冠军634个,创、超世界纪录88次。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成为奥运史上无与伦比的精彩盛会,极大地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金牌51枚、银牌21枚和铜牌28枚,金牌榜名列第一的历史性突破,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向党和人民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新亮点。
居民体育消费迅速增长,从业人员不断增加,2008年全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317万,实现增加值1555亿元,占当年GDP的0.52%。
关系到体育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保障性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体育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
体育事业“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

体育事业“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体育事业也在逐步壮大。
在“十一五”期间,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现在,“十二五”规划正式开始,体育事业也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和计划。
“十一五”期间,中国体育事业的主要成绩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中国的国际体育竞争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中,中国队分别获得了51枚和199枚金牌,均创下历史新高。
在奥运会、世界杯、亚洲杯等主要国际比赛中,中国队的表现也逐渐稳定。
同时,中国足球的中超联赛、篮球的CBA联赛等国内体育联赛的竞争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其次,中国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十一五”期间,全国各地建设了大量的体育场馆、训练基地和运动场地,同时也建立了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这无疑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此外,中国体育产业的规模和收益也在逐年增长。
从运动器材研发生产到运动员经纪公司,从赞助商合作到体育旅游,中国的体育产业已经形成了售后服务、运动休闲、文化创意等多个服务领域,体育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升级和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
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的体育事业也提出了新的发展计划。
具体来说,未来五年,中国将分三个阶段逐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体育产业发展和竞技实力等方面,为世界前列的体育大国而持续努力。
总体而言,“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令人们对未来真切有着信心。
我们相信,中国体育事业从此步入了快速增长、多元化发展的新时代,将为全球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新的思路。
“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指导手册

(三)宜设置场地灯光、围档等附属设施。
四、户外健身设施
-6-(一)户外健身设施是指 Nhomakorabea用公园、绿地、水域(江、
河、湖、海)、山川、广场等自然地形、地质和景观条件,
建设户外运动场地,开展群众健身活动的体育设施。
(二)基本建设内容包括户外运动场地和附属设施。
(三)应根据各地区自然地形、地质和景观条件,民族、
-2-
第二章 建设选址 一、应符合城市规划和体育设施布局要求,实现社会效 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全面规划远、近期建设项目,一次规划、逐步实施, 并为可能的改建和发展留有余地。 三、应满足运动项目的朝向、光线、风向、风速、安全、 防护等使用要求。 四、应邻近群众生产、生活密集区域,便于群众就近参 加体育健身活动。 五、户外设施宜充分保护和利用公园、绿地、水域(江、 河、湖、海)、山川、广场等自然地形和地质条件,减少建 设投资。 六、宜单独选址建设,如因条件限制,也可以与文化、 教育设施统一规划建设,但必须满足体育设施的使用功能和 环境要求。 七、建设环境较好,与各类污染源、高压线路和易燃易 爆物品场所之间的距离应达到有关防护规定,避开有地质灾 害威胁、洪水淹没区、地震断裂带等危险地带。 八、应便于利用供水、排水、供电、供热等市政基础设 施。
球类 场道类 器械类
足球、篮球、排球、门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场地 多功能健身场地、跑步道、城市健身步道、登山健身步道、轮滑 场地、自行车健身场地、水上运动场地、冰上运动场地 全民健身路径、健身器械场地、儿童游憩场地
特色类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综合类 设有球类、场道类和器械类等多种健身设施的体育公园、绿道等
-7-
第四章 场地要求
一、场地尺寸
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体育产业部分

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体育产业部分指导方针:坚持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在加强体育公共服务的同时,不断增加体育市场供给,向人民群众提供健康有益的体育产品。
进一步规范体育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主要目标:逐步建立以体育服务业为重点,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体育产业体系和规范有序、繁荣发展的体育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全社会竞相参与、共同兴办体育产业的格局;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显著增加,体育服务贸易较快发展,体育产业产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例明显提高,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明显提高。
主要任务:1、发展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引导大众体育消费,开展城市社区体育服务,培育农村体育健身市场。
开展新兴的户外运动、极限运动等项目的经营活动。
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健身项目,加强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
2、大力开发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市场,引导和规范各类体育竞赛的市场化运作。
支持地方根据当地自然人文资源特色举办竞赛活动,鼓励企业举办商业性体育比赛,引进国际知名的体育赛事,打造有影响、有特色的赛事品牌。
3、积极培育体育中介市场,鼓励发展体育中介组织,大力开展技术指导、信息咨询、体育保险等中介服务。
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赛事筹划推广、人才流动、组织保障等方面的作用。
4、严格规范体育彩票市场,研究探索体育彩票市场的发展规律,加强营销手段和彩票种类的推陈出新,完善玩法体系结构,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健全发行销售监督机制,确保体育彩票市场的安全和信誉。
5、逐渐做大做强体育用品业,鼓励和引导体育用品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和科技转化力度,加强体育用品的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世界体育用品业中的地位。
推进标准化工作,加强体育用品质量监管和产品认证工作,增强我国体育用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6、逐步推动体育场馆眼务业,探索公共体育设施运营管理的新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活动,逐步实现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管理企业化。
台州市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台州市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台州市体育局2010年9月一、“十一五”时期台州体育发展现状(一)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全民健身日趋普及。
1、“十一五”期间,台州各地抓住体育发展机遇,通过开展体育创强争先活动,不断加强基层体育设施建设。
自2005年起,温岭市、玉环县和椒江区先后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体育强县(市、区);至2009年底,台州全市已创建省级体育强镇(乡)和体育先进街道48个;省级小康型老年体育乡镇(街道)133个,率先实现全覆盖;创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3个、省级体育先进社区8个、省级小康体育村1135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9个、省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5个、省级农村村级体育俱乐部88个。
同时,还积极创建了台州市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1个、市级社区健身俱乐部11个、市级农村示范体育俱乐部31个。
2、逐步完善全民健身网络,基本形成市、县、镇(乡)、村四级体育组织网络,不断提高群众体育的社会化程度。
目前,全市共建有体育社团168个,其中市级行业体协4个,市级单项体育协会27个,县级体育协会137个,体育社团会员人数达15万人以上。
我市体育社团既有象棋、围棋、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武术、足球等传统项目,又有体育舞蹈、网球、健美操、藤球等新兴项目,还有门球、气排球、柔力球和健身气功等中老年项目,在满足群众“就近、经常、有选择”地开展体育活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全市每年以体育社团名义举办的大小体育活动上千次,参加人次数十万,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全市各地把体育组织建设延伸到村,通过新建、扩建、改建、共建等方式,采取“市里奖、县里拨、乡里贴、村里筹”等经费筹措办法,创建了一大批有场地、有设施、有队伍、有活动的农村基层文体俱乐部,至2009年底已建成4425家,占全市行政村(居)总数85.6%以上。
全市村级文体俱乐部建设遍地开花,极大地满足农村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
3、积极推进体育场馆建设,不断提高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开放度和利用率。
问题与策略:我国城市公共体育空间集约化发展模式研究

问题与策略:我国城市公共体育空间集约化发展模式研究蔡玉军;邵斌【摘要】空间资源不足是当前城市发展的主要困境之一,党的“十八大”对国土空间资源利用提出了新要求.空间不足与功能拓展必然导致城市空间集约化利用,城市居民对公共体育空间需求扩张对城市空间集约化利用提出要求.面对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缺乏整体规划、存在盲目建设的现实状况,以问题为导向,从城市空间集约化利用的角度,探讨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协调发展模式,为新一轮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实践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存在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等级划分不健全,基层设施建设不力,功能设置单一,缺乏需求向导,与其他类型城市空间整合不力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提高增量与合理布局相结合,等级设置与城市实际相结合,需求向导与功能可变相结合,同质兼容与互惠共赢相结合的我国现阶段公共体育空间集约化发展模式.通过与城市中的学校、公园绿地、文化设施、楼宇建筑、道路、山水和广场等空间形态相结合,可以大幅增加城市现有公共体育空间的服务能力.空间集约化发展模式,为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布局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希望能够在即将到来的规划建设实践中得到贯彻和应用.【期刊名称】《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0)006【总页数】7页(P467-473)【关键词】城市公共体育空间;集约化;发展模式;规划布局【作者】蔡玉军;邵斌【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200438;上海大学体育学院,上海2004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05空间资源不足是当前城市发展的主要困境之一,粗放型空间利用方式最终导致人居环境不断恶化,党的“十八大”提出了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新要求。
集约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为核心,集约化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城市空间转变成集约的状态[1]。
空间集约指,城市空间按照集中节约原则进行配置,源自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对城市空间无序蔓延的纠正[2],以有限的空间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存和发展需求,是其最终目的。
社区体育

一.名词解释1、社区:是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
(P2)2、社区体育: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提高居民身心健康水平、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就便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P36)3、单位体育:指在厂矿、企事业和机关等单位的职工中所开展的体育活动。
(P70)4、社区体育组织:是地方性群众体育组织。
(P78)5、制度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定义:指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部队体育以外的群众活动中从事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
(P146)6、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在社区内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人员。
(P150)二.填空或选择1、社区是(一个社会实体)。
(P6)2 、社区是(以聚落作为自己的)依托或(物质)载体的。
(P7)3、社区按综合标准划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两大类型。
(P12)4、(社区体育组织)是社区体育的(主导要素)。
(P37)5、(社区成员)是社区体育活动的(主体)。
(P37)6、(场地设施、经费)是社区体育的(物质保证)。
(P37)7、(体育管理者和指导者)是联系社区体育各要素之间的(纽带)。
(P37)8 、(社区体育活动)是社区体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直接目标)。
(P37)9、社区体育功能包括(一般性功能)和(特殊功能)两部分。
(P41)10、最先提出“社区体育”一词的是(天津市河东区二里桥街)。
(P44)11、(街道社区体协)是现阶段社区体育主要的组织管理机构,(体育活动点和体育辅导站)是主要的活动组织机构。
(P47)12、(晨晚练体育活动点【指导站】是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最主要的组成形式。
(P51)1 3、社区体育组织的构成要素包括(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
(P79)14、根据组织建立的途径可以将社区体育组织划分为(自主松散型)和(行政主导型)两大类。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完整)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目录序言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规划范围第三节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主要目标第三章基本公共教育第一节重点任务第二节基本标准第三节保障工程第四章劳动就业服务第一节重点任务第二节基本标准第三节保障工程第五章社会保险第一节重点任务第二节基本标准第三节保障工程第六章基本社会服务第一节重点任务第二节基本标准第三节保障工程第七章基本医疗卫生第一节重点任务第二节基本标准第三节保障工程第八章人口和计划生育第一节重点任务第二节基本标准第三节保障工程第九章基本住房保障第一节重点任务第二节基本标准第三节保障政策第十章公共文化体育第一节重点任务第二节基本标准第三节保障工程第十一章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第一节重点任务第二节基本标准第三节保障工程第十二章促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一节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二节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十三章增强公共财政保障能力第一节明确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第二节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第三节健全财力保障机制第十四章创新供给模式第一节建立多元供给机制第二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第三节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第十五章规划实施第一节明确责任分工第二节加强监督问责序言“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对于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有关要求编制,主要阐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明确基本范围、标准和工作重点,引导公共资源配置,是“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构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综合性、基础性和指导性文件,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湖北省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建议

算” 等有 关 规定 , 于群 众 体育 事 业 发 用
展 的 经 费 和 基 本 建 设 资 金 ,列 入 县 级 以 上 本 级 体 育 主 管 部 门 预 算 2 发 挥 市 场 引 导 作 用 . 快 全 民 、 加
参政议 政
[az eg ihn c n h n Y z e
湖 省 育 业 十 五发 规 的 议 北 体 事 “ 二 "展 划 建
口陈林祥
关 于 湖 北 省 群 众 体 育 发 展 的 目标 主 要措施 包括 :
与 措 施 主 要 目标 : “ 二 五 ” 末 , 北 到 十 期 湖
“ 级 以上 人 民政 府 应 当将 全 民 健 身 县
事 业 纳 入 当 地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规 划 . 计 划 地 建 设 公 共 体 育 设 施 , 将 有 并 全 民 健 身 丁 作 经 费 列 入 本 级 财 政 预
学 院在 湖 北 竞 技 体 育 发 展 中的 作 用 。
与 措 施
社 区 、 会等 非政 府组织 。要 采取 直接 协
提供 、委托 提供 或 购 买服 务等 多种 形 式, 向公 众提 供体 育 公专 没
门 的 政 府 机 构 组 织 开 展 全 民 健 身 活
主要 目标 :根 据 湖北 经 济 发 展 的 总 体 水 平 和 历 届 全 运 会 所 取 得 的 成 绩 , 北 竞 技 体 育 在 “ 二 五 ” 间应 湖 十 期
式 出台 了 《 于加 快 发展 体 育产 业 的 关 指导 意见》 指 导意 见》 。《 的发 布充分体 现 了党 和 国家 对 体 育 1 作 的 高 度 重 : 视 ,进 一 步 明确 了体育 产 业在 国 民经 济 中的地 位 ,反 映 了人 民群众 对 发展 体 育产 业 的 关注 和需 要 。湖北 省 要尽 快 台相 应 的政 策 ,发 挥 体 育产 业在 提 高 湖北 经 济发 展 水平 、促进 社 会就 业 、 善湖 北 投资 环境 、 化 湖北 产业 改 优 结构 中的积 极作用 。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鸡市“十二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鸡市“十二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水利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宝政办字[2011]76号【发布部门】宝鸡市政府【发布日期】2011.06.16【实施日期】2011.06.1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鸡市“十二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宝政办字〔2011〕7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宝鸡市“十二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六日宝鸡市“十二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宝鸡实现体育“四市”目标的重要历史阶段。
为了充分发挥体育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宝鸡建设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结合我市体育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体育事业取得的主要成绩“十一五”期间,全市体育工作紧紧围绕坚持“四个第一”、实现“五大突破”、实施“率先发展八大工程”的目标任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始终把促进全市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重要职责,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伟大号召,全面推进西部体育“四市”建设(培养奥运冠军,建设西部竞技体育强市;打造品牌赛事,建设西部群众体育名市;开拓体育市场,建设西部体育产业大市;加大投入力度,建设西部体育设施靓市),体育改革逐步深入,全民健身活动如火如荼,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体育品牌赛事影响力不断扩大,体育设施建设亮点纷呈。
在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上,我市选手张森夺得跳水男子双人3米板金牌、王峥夺得女子链球铜牌;在广州亚运会上,我市选手王峥夺得银牌,实现我市参加亚运会奖牌零的突破;我市被省政府授予“参加全国十一运会突出贡献奖”。
在省十四运会上,我市参加了18个青少年比赛项目,以赛会总分 7451.5分,跃居全省第一位,石镓豪等3人4次打破省青少年纪录,倪媛媛等13人达17项(次)一级运动员标准,王列东、王蕾等2名教练员被评为“十佳教练员”,倪媛媛、陈靖、赵宇嘉等3名运动员被评为“十佳运动员”,代表团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二:“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指导手册(试行)目录编制说明 ........................................................................................ - 1 - 第一章建设原则 ........................................................................ - 2 - 第二章建设选址 ........................................................................ - 3 - 第三章建设项目 ........................................................................ - 4 - 第四章场地要求 ........................................................................ - 8 - 第五章安全防护 ......................................................................- 14 - 第六章检测与验收 ..................................................................- 15 - 附件一场地示意图 ..................................................................- 17 - 附件二建设标准、规范及图集..............................................- 27 -编制说明为了实施《“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加强和规范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管理水平,推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依据《体育建筑设计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编制本手册。
本手册主要阐述了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原则、建设选址、建设项目、场地要求、安全防护、检测与验收要求等,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项目规划、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有关部门审查设计和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
本手册适用于县(市、区)级体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的体育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户外健身设施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一章建设原则一、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应纳入各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保证最大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应根据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环境条件、群众需求等,合理确定建设项目和建设规模,做到选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齐全、安全可靠。
三、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主要由各级政府承担,国务院有关部门给予引导和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设施建设。
四、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应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组织实施作用,建立科学规范的建设、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建设项目“安全、质量、成本、功能、工期”五统一。
第二章建设选址一、应符合城市规划和体育设施布局要求,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全面规划远、近期建设项目,一次规划、逐步实施,并为可能的改建和发展留有余地。
三、应满足运动项目的朝向、光线、风向、风速、安全、防护等使用要求。
四、应邻近群众生产、生活密集区域,便于群众就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五、户外设施宜充分保护和利用公园、绿地、水域(江、河、湖、海)、山川、广场等自然地形和地质条件,减少建设投资。
六、宜单独选址建设,如因条件限制,也可以与文化、教育设施统一规划建设,但必须满足体育设施的使用功能和环境要求。
七、建设环境较好,与各类污染源、高压线路和易燃易爆物品场所之间的距离应达到有关防护规定,避开有地质灾害威胁、洪水淹没区、地震断裂带等危险地带。
八、应便于利用供水、排水、供电、供热等市政基础设施。
第三章建设项目一、体育场(一)基本建设内容包括标准田径跑道、标准足球场和单侧看台(可不设,或设置不超过2000个固定座席)。
(二)标准田径跑道周长为400m,弯道半径为36.5 m,两圆心距(直段)为84.39 m;环形跑道8条,直跑道8-10条,每条跑道宽1.22 m。
(三)标准足球场地为105 m ×68 m ,为了便于开展群众性和青少年足球运动,可以将标准足球场划分为两个小足球场使用。
(四)如果用地条件允许,可以增加运动项目种类和场地面积,但应控制看台固定座席数量。
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是向公众提供健身服务,能够开展球类、武术、体操、冰上、游泳等单项或多项体育健身活动的小型体育馆(不设固定座席)。
(二)基本建设内容包括综合运动场地、体能训练场地、附属用房和设施。
(三)应结合使用对象、运动项目等合理确定运动场地及周围缓冲区尺寸、场地净高、地面材料和场地照度。
(四)综合运动场地面积为1000㎡-2000㎡,场地净高宜为9m;体能训练场地面积为200㎡-400㎡,场地净高宜为4m-6m。
(五)附属用房和设施包括服务台、更衣淋浴室、体质监测室、医务室、管理室、卫生间、库房等。
(六)如果用地条件允许,可以将若干个室内外综合运动场地组合,共用体能训练场地、附属用房和设施。
(七)根据建设规模分为小型、中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1、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依据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等合理布局,每3-5万人设一个,详见表1。
表1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服务人口(2)每个项目建筑面积为2000㎡左右。
(3)综合运动场地尺寸为40m×24 m左右,可以满足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等项目使用,场地布置参见表2。
表240m×24m综合运动场地单一项目布置2、中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依据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等合理布局,每5-10万人设一个,详见表3。
表3中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服务人口(2)每个项目建筑面积为4000㎡左右。
(3)综合运动场地尺寸为48m×40 m左右,可以满足球类、武术等项目使用,场地布置见表4-5。
表448m×40 m综合运动场地单一项目布置表548m×40 m综合运动场地组合项目布置综合运动场地示意图详见附件一。
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一)建设内容包括篮球场和乒乓球场,简称“一场两台”,即一个标准篮球场和两个乒乓球台。
(二)篮球场地尺寸为32m×19m,两个乒乓球台的场地尺寸为8m×10m。
(三)宜设置场地灯光、围档等附属设施。
四、户外健身设施(一)户外健身设施是指利用公园、绿地、水域(江、河、湖、海)、山川、广场等自然地形、地质和景观条件,建设户外运动场地,开展群众健身活动的体育设施。
(二)基本建设内容包括户外运动场地和附属设施。
(三)应根据各地区自然地形、地质和景观条件,民族、民俗、民间传统文化,因地制宜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建设不同类型的户外体育设施。
具体分类详见表6。
(四)可以结合体育公园、绿道等建设球类、场道类等综合类户外健身设施,为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创造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运动环境。
表6户外健身设施分类表第四章场地要求一、场地尺寸(一)田径场地表7400标准跑道规格尺寸(二)球类场地表8球类场地尺寸田径场、球类场地示意图详见附件一。
(三)器械类场地1、健身器械场地:室内健身器械场地(体能训练场地)面积以200㎡-400㎡为宜。
室外健身器械场地的面积依据器材的尺寸、数量和缓冲距离综合计算确定,每个区域不宜少于5种不同功能的健身器械。
2、儿童游憩场地:可分为室内和室外,每处场地面积宜为150㎡-500㎡,设施的尺寸应符合儿童运动需求,宜采用软质地坪或洁净的沙坑。
室外若有沙坑,应设置在有阳光直射的区域内,沙坑深度宜为400 mm-500mm,沙坑周边应设防沙粒外溢和排水措施。
(四)其它场地1、城市健身步道:步道长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建议环形步道不小于200m,非环形步道不小于1000m;步道宽度1.2m-2.4m,两侧缓冲带不小于20cm,缓冲带最好有植被覆盖。
2、登山健身步道:路线设计应适应自然地形、水文条件,不破坏自然景观,尽量充分利用和改造原始的山路、古道、机耕路、防火隔离带、运河等原有的历史性路径。
登山步道路面由主步道与两侧的缓冲带构成。
主步道路面宽度应大于等于60cm、小于等于150cm;两侧缓冲带每侧宽度不小于20cm。
缓冲带应有植被覆盖。
3、轮滑场地:应远离车行道或与车行道隔离;场地四周应安装防护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m;防护栏杆需要用软性材质包裹。
场地尺寸见表9。
表9轮滑场地尺寸4、多功能健身场地:可开展武术、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等多人参与的群众性健身活动,每处室内场地面积不应小于60㎡,每处室外场地面积不应小于400㎡。
5、民族、民间传统项目体育场地:应按照体育项目特点、传统习惯等确定场地尺寸。
二、场地建设(一)场地朝向室外运动场地总平面布置方向(以长轴为准)应为南北;当不能满足要求时,根据地理纬度和主导风向可略偏南或偏北方向,但不宜超过表10的规定。
表10运动场长轴允许偏差(二)场地基层1、室外运动场地基层厚度应根据各地区气候条件和地质情况确定,应达到密实、坚固、稳定。
2、室内运动场地基础应符合《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9-2010)。
3、室外运动场地坡度要求见表11。
(三)场地面层1、体育场田径跑道应采用合成材料面层,一般厚12 mm-13 mm,局部加厚区20 mm-25 mm。
2、足球场地宜采用天然草或人造草面层。
3、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综合运动场地应采用运动木地板,体能训练场地可选用运动木地板或合成材料。
4、户外健身设施可结合具体条件灵活采用合成材料、土质面层等。
(四)场地围网、围挡设施室外球类场地应有围网、围挡设施,可为封闭式或开放式。
部分围网、围挡设施最小高度应符合表12的规定。
表12室外球类场地围网、围挡设施最小高度(单位:m)(五)场地照明1、场地照明应符合《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JGJ153)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2、应保证场地照明的均匀度,避免眩光,照度不应低于表13所规定的数值。
(六)体育器材1、应符合国家体育产品质量标准。
2、应符合国家体育器材安装的相关规定。
(七)体育设施除应满足本场地建设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