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屏边苗族自治县的区位优势和劣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屏边苗族自治县的区位优势和劣势

自然环境
屏边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地处云南省南部,红河州东南部,南北长63公里,东西宽55公里,全县国土总面积1906平方公里。东面与文山州的文山、马关县隔河相望,南部与国家级开放口岸河口县接壤,北部与省级经济开发区蒙自县毗邻,西南与个旧市相连。境内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南溪河、新现河、那么果河纵贯全境,由于河流的切割,全县地貌形成了“四河三山六面坡”的总体结构,地形极其复杂,高山横亘连绵,重峦叠嶂,沟谷纵横,“V”型谷较多。
境内最高海拔2590米,最低海拔154米,山地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00%,属典型的山区县。由于海拔高差较大,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降雨量1650毫米,加之地处低纬,受东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境内湿润多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为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有利条件。
自然资源
屏边资源丰富,全县有森林面积130余万亩,其中人工林40余万亩,活立木蓄积量605.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5.4%。南溪河、新现河、绿水河、那么果河纵贯全境,水能理论蕴藏量56.94万千瓦,可开发利用近30万千瓦。目前已开发11万余千瓦。矿产资源主要有锑、铅、锌、钨、锰等有色金属和大理石、硅石、花岗石、无烟煤、磷等非金属矿。热区(海拔1000米以下地区)可开发利用的荒山荒披50 余万亩,适宜种植荔枝、龙眼、肉桂、香(芭)蕉、菠萝等热带水果,目前已种植优质龙眼、荔枝、芒果3万余亩,香蕉、菠萝5万余亩。境内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蕴藏着许多古老而珍稀的野生植物。现有野生植物188科3619种,其中国家保护和省级重点保护的有115种,各种动物有35目111科555种。屏边苏铁、多头桫椤、中华蜂猴、中华赤面猴堪称世界四绝。以大围山原始森林公园为主的生态旅游业开发前景广阔,大围山原始森林和县内的珍珠洞、白河温泉、火山遗址、灵宝山石窟艺术、人字桥、烈士陵园、大睡佛等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瑰丽多姿的民族风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屏边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东南部,南与国家一类口岸——河口相连,东与文山州相望,省内通往越南的必经之路——昆河公路和昆河铁路都穿境而过。素有:“寒冬腊月茶不谢,冬暖夏凉四季春”的美誉。总面积1866.364平方公里,居住苗、汉、彝、瑶等17个民族,主体民族为苗族,是云南省唯一的一个苗族自治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5.9%,属全国林业大县之一。
屏边县旅游资源较丰富,有神奇迷人的大围山原始森

林公园、令人流连忘返的南方大围山熊
乐园、白云灵宝山、滴水层瀑布、白河温泉、珍珠洞、火山口等数十处景区景点。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有内容丰富、趣味无穷的苗族采花山、欢乐无比的彝族跳掌、三步弦、饭包传情等。

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中低山山地,

面积43993公顷,属边缘热带湿润区,保护区类型为科学保护区兼自然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自然景观及其珍稀动植物种。主要观赏景观和物种:(1)火山、断崖奇观,边寨民族风光,名胜古迹;(2)植物有桫椤、长蕊木兰、云南穗花杉、原始莲座蕨、伯乐树、柄翅果、篦子三尖杉、藤枣、岘木、伞花木、福建柏、水松、云南石梓、毛坡垒、鹅掌楸、紫荆木、木瓜红、马尾树、见血封喉、锯叶竹节树、云南苏铁、合果木、长叶竹柏、鸡毛松、锥头麻、苣若薯、任木、绒毛番龙眼、隐翼、千果榄仁等;(3)动物有黑长臂猿、蜂猴、巨蜥、豚尾猴、小蜂猴、灰叶猴、黑冠长臂猿、云豹、灰孔雀雉、绿孔雀、猕猴、水鹿、穿山甲、斑羚、大灵猫、金猫、白鹇、白腹锦鸡、红腹锦鸡、冠斑犀鸟。
大围山地处苗岭山城东北角15公里处,在这总面积为23万亩云南省自然保护区内,有着各类罕见的热带和亚热带森林植被,历经亿万年的地史演变,依然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自然景观,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其中170科1060多种的高等植物和9目41科116种的有经济价值的动物,构成了国内生物资源的宝库,而世界仅存的中华赤面猴和中华蜂猴也正是栖息和繁衍于此。当走在山间的小路上,涛风徐来,百鸟和鸣,你顿会油然而生归真返朴之感。沿山而上,但于林海苍茫,翠岭环合,流云奔涌、群瀑飞泻。山水淋泉、淋漓酣畅地荟萃了自然质朴,粗犷、原始之美。游目骋怀、江山多娇。这是彩云之南、万绿之宗、这是大自然魅力永恒的滇南神话。

滇越铁路五家寨人字桥
在屏边县北湾圹乡度箐与倮姑站之间,是滇越铁路上(昆明至越南河内)全用钢板、槽、角钢、铆钉联接而成的巨型钢架桥。人字桥在两山峭壁之间的跨度为67米,距谷底100米。它以独特的设计、精巧的造型而名传天下。此桥是由法国女工程师鲍尔.波丁设计,于1907年3月10日动工,1908年12月6日竣工。1998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四园】 苗族风情园、熊乐园、热区热果园、烈士陵园。屏边是云南省唯一的苗族自治县,苗族文化多姿多彩,民风民俗浓郁,建设苗族风情园前景广阔。屏边县是东南亚最大的黑熊养殖基地,依据养殖基地,建设单一的熊乐

园只有屏边具备这种优势,黑熊养殖最多时达500头,具备建设熊乐园的良好条件
。白河温泉位于昆河公路、滇越铁路旁,周围已建成集中连片的以龙眼、荔枝为主的热区热果园3000多亩。烈士陵园位于县城郊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陵园内安息着解放前后牺牲的烈士1047人,其中越自卫还击作战中牺牲的烈士988人。

发展现状】 1993年,屏边县正式启动大围山原始森林公园建设,迈开了发展旅游业的第一步。先后完成了屏边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屏边县旅游发展可研,转让了大围山原始森林公园经营权。目前,大围山旅游开发已投资2000余万元,开发水围城、天梯、连接三山吊桥、金鸡窝、佛光阁等旅游景点十余处。在抓好大围山原始森林公园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其它旅游景区的开发准备工作,对全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行了调查,在红河电视台、昆明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展了旅游促销宣传,努力将屏边旅游推向市场,推进了屏边旅游业的发展进程,大围山旅游的气息越来越浓郁。2003年,屏边县接待国内外游客9.2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110.59万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125%和123%。

屏边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
一、民族传统节目
1、苗族是屏边县的主体民族,也是云南省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云南苗族有89.57万人。1998年有94.26万人,占云南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7.11%。苗族居住较为分散,全省各地几乎都有分布,人口在5000以上的县有123个,超过5万人的有屏边、广南、金平、马关4个县。其中滇东南文山、红河两个州的苗族居住人口相对集中;分布在云南北部的苗族分为滇东北和滇中两块,滇东北是云南高原面上地势最高的区域,这里有两条呈南北走向的山脉:一为乌蒙山,它北起镇雄、彝良,向南绵延伸展,消失于曲靖地区;一为五莲峰,它北起绥江与永善之间与乌蒙并行南下,经大关、过昭通而巧家。分布于滇东北的苗家山寨就点缀在这两条山脉的半坡和山颠之中。在滇中,由于四川西部的几座大山逶迤南延,其余脉跨过金沙江,构成昆明和楚雄以北几列南北走向的山,如拱王山、梁王山和山台山;还有普渡河、龙川江等河流与山岭相间,由南向北汇入金沙江。在这河川两旁的群山之间。散布着大大小小的苗家村落,进而把滇东北和滇中地区的苗族联为一体。
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由于居住分散,各自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又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支系。这些支系之间不仅自称不同,习俗各异,而且语言也

分属不同的方言,有的支系相互之间甚至不能直接对话。分布在滇南地区的有花苗、白苗、青苗、红苗、绿苗、汉苗
等。所操语言都属于川黔滇次方言和滇东北次方言。居住在滇东北和滇中地区的大花苗,自称“阿蒙”。
关于苗族的历史源流,据苗族“古歌”和史书记载,苗族的族源和远古时代的“三苗”、“南蛮”有着密切的关系。距今五千多年前,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一带,古人经过世世代代的生息繁衍,通过艰苦的劳动,逐渐形成部落联盟。这个部落联盟叫“九黎”,以□尤为其首领,他们借助优越的自然条件,不断开拓创新,生产力日益得到提高,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一跃成为雄踞祖国东方的强大部落。与此同时,以黄帝为首的另一个部落联盟,也兴起于黄河上游的姬水,并向黄河下游发展。和“九黎”发生冲突。最后在逐鹿(今河北省逐鹿县)将九黎打败。战败后的九黎其势大衰,但他们还据有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广阔地区,自然优势仍然为之所占。到尧、舜、禹时期又形成了新的部落联盟,即史书上所说的“三苗”。“三苗”经过后来的发展壮大,可谓人多势众,又据有洞庭、鄱阳诸湖和汶山、衡山等地理方面的优势,实力非常雄厚,曾和尧、舜、禹为首的部落联盟进行过长期的抗争。
到商、周时期,“三苗”的主要部分仍在长江中游地区与其他民族一起被称为“荆楚”。有时也被称为“南蛮”。后来荆楚的社会日渐强盛,发展成为春秋战国时“五霸”、“七雄”之一的楚国主体居民。这不难看出,“九黎”、“三苗”、“南蛮”(荆楚)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而且都包括有苗族的先民。
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中。由于部落之间的相互战争,导致了苗族大幅度、远距离、长时期地处于迁徒状态之中。迁徒方向,先由东向西,其次由北而南,至于小范围内的局部移动则是多向性的穿插。苗民每搬一地,多则三五年,少则一二年,就这样在群山中辗转,像流沙般地慢慢渗透到全省的大部地区,有的直至越出国界,进入东南亚。这种长时期的流动,在其他民族中是罕见的。苗族迁入云南的时间,最早是在唐代,大量迁入则是在明、清以后。
据史料记载,屏边苗族祖先由湖南洞庭湖一带流迁贵州,清代中期进入云南的罗平、丘北、砚山、文山、马关、蒙自后再迁入屏边。迁徙原因的说法大致有两种:一是贵州土地日愈贫瘠,云南山高地广,土地肥沃;二是苗族人民不堪忍受统治者的压迫与民族歧视而迁入屏边的。屏边苗族常常住在“篱笆墙、茅草房,

铁锅支在石头上”简陋的房子里。若遇难,随即搬家。因此,在苗族中间流传着“老鸦无树桩,苗族无地方”的民谣。然而,一批接一批苗族的到来,对屏边
大自然的改造和社会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屏边苗族大部分居住在山区或半山区,长期采用刀耕火种,砍烧锄挖的生产耕作方式,一直到解放后才逐步得以改变。苗族喜欢打猎,大多数家庭都备有猎枪。堂屋右侧或左侧设有火塘,火塘边有一铁三脚架,用于煮菜或烘烤其它食品。关于苗族家里的铁三脚架,有这样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苗族小伙子阿莽同龙女结了婚,玉皇大帝知道后大发雷霆,指着神龙说:“龙女与苗人结婚,苗人便得到神灵,地界有了神灵,天庭就不会得到安宁,现令你泼水淹苗家。”神龙已将女儿嫁给了苗家,怎能忍心泼水呢?但他又不敢违抗玉皇大帝的命令,左思右想,最后从身上揭下一片龙鳞,变成一只飞鸟。这只鸟飞到苗家各村各寨,叫道:“快迁,快迁,水淹,水淹。”龙女一听,急忙对阿莽说:“不好,要发大水,赶快搬家。”阿莽听后奔出家门边跑边喊:“快搬家呀,大水要来淹了。”但苗家人太留恋那片黄色土地,谁也不愿搬家。龙女无法,就叫大家伐木造船。但大水即将来临,伐木造船待何时?龙女为了报答阿莽的情意,报答苗家人对她的关心,于是变成一条龙,到森林中把尾巴一甩,几万棵大树便拉到寨前。但是,龙女变成龙后没有玉帝发令就再也变不成人。她含着泪向阿莽点了三下头,便飞上天不见了。全寨子的乡亲们忍着悲痛赶快造船,船刚造好,倾盆大雨随即而来。阿莽和乡亲们坐上船后,一半向东游,一半向西游,他们漂啊漂,一直漂到山顶上。从此,苗家人就在山顶上定居下来。但是,由于出来时走得太急,忘记带火种,到了山头居住下来后,打了野物没有火煮,天气冷了没有火烤,苗家人又一次陷入了饥寒痛苦之中。一天,阿莽、阿旺、阿洛三个后生在一起商量后作出决定,趁当晚月圆时到黄河岸边去取火种。他们三人风餐露宿,整整走了一个月,才来到黄河岸边的一个村子。但村里人见他们是苗族,都不愿意送给火种,他们几次进村都被打了出来。正当三人焦急时,一只名叫奴贞的小鸟帮了他们的忙,为他们衔来了一粒火种。三人拿着火种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大山,跨过了一条又一条小河,眼看只差半天路程就要到家了。谁料忽然天空雷鸣,倾盆大雨猛烈袭来。三人为了保住火种,就手挽手密实地围成三角形,使火种不被熄灭。不知过了多

长时间,雨停了。可是,阿莽三人已被雷电击得漆黑,直挺挺的抱在一起。当村里人找到时,他们再也醒不来了,可火种红亮亮的,燃得正旺。大家看着这一切,忍不住悲伤起来。为了让后人记住阿莽
三人,村里人商量,决定苗家人的火塘边都要用生铁铸一个三脚架,当人们烧起火在铁三脚架上煮食物时,就会记起为苗家人带来火种的三位英雄。
屏边苗族居住在大山,与大山同乐,把大山的坦荡气质融入自己的血液中,在大山上一方面顽强地同大自然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方面又展开幻想的翅膀,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独特生活和习俗,创造了采花山、对情歌、吹芦笙、斗牛、打牛皮鼓、爬花杆等表现生活的艺术形式以及优雅与粗犷相结合的苗族服饰,创造了浩如烟海的口头文学和丰富的语言词汇。1957年,国家民委为了让苗族的历史永远在中华民族史上闪烁光芒,组织创制了一套以拉丁字母组成的苗族文字,从此结束了苗族以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屏边苗族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结束了长期迁徒的流动生涯,过上了定居生活,耕种方式逐步从粗放的刀耕火种向精耕细作发展。他们在自己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在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的多类型差异影响下,形成了多层次的经济文化特征。改革开放以来,苗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逐步提高,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显著改善,苗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今天,苗族人民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甩掉了贫困,正放开步子向小康迈进。
2、壮族“花米饭”节
壮族“花米饭”以味香、色美而倍受人们的亲睐。屏边县白河乡团结村委会汤东村一年一度的“花米饭”节则是当地壮族节日中最为隆重的节日。节日当天,壮族群众均早早起床,梳洗完毕后,男人们就在自家门前摆设香案,杀鸡置酒,女人们则用从山间采来的小靛叶等植物配制各种颜料,把米染成红、黄、绿等七种颜色,蒸制成花米饭,敬献杨六郎、杨七郎,祈求保佑家中六畜兴旺、幸福安康。这天,无论你到谁家,都会受到十分热情的款待,并被邀请品尝花米饭,客人临走时,主人还会用芭蕉叶包上一团花米饭,让其带回慢慢享用。
追朔“花米饭”节来历,相传为北宋时,壮族首领依智高不满朝廷的统治,率众起兵造反,朝廷派名将杨延昭(杨六郎)、杨延嗣(杨七郎)两兄弟率部前来平息,按朝廷旨意,凡是壮族均将被斩尽杀绝,但杨氏兄弟到来后,却发现壮族同胞十分纯朴,热情好客,并不象传言中的凶恶。因此,改变平息方式,对造反的首领进行了惩治

,对广大壮族百姓则进行安抚,还向他们传授了内地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之后撤军返回朝廷。当地壮族为感谢杨氏兄弟的不杀之恩,自发在每年农历6月的第一个属马日,家家户户用五颜六色的植物染料染制花米饭,杀鸡宰羊、载
歌载舞敬献杨氏兄弟。

二、民族传统工艺
1、苗族传统工艺
苗族的传统工艺主要有刺绣、蜡染和竹、棕编织等。苗族妇女的服饰、背小孩的背带等,历来都要用挑花、刺绣来装饰。
苗族典型的传统工艺是蜡染,苗族妇女的裙子是先通过蜡染再刺绣便制作而成。蜡染的工序为:一般以白色麻布作底,将布铺平于案上,置黄蜡于小锅之中,微温溶解为汁,用蜡刀蘸蜡汁刻绘花、鸟、几何纹等图案于上,投入染缸中渍染。染后,捞出用清水煮沸,蜡溶化即出现白色花纹。用此布料制作成:“白褶裙”。
 
2、壮族传统工艺
壮族传统工艺有妇女的刺绣、挑花、织花边等,她们所编织刺绣的“硬痛”(小花包包)、“海凹”(绣花鞋)、“按带”(背小孩用的背带)非常具有本民族的特点。
等。。。。。。。。
.屏边苗族自治县区位优势在于自然资源丰富,

区位劣势是没有工业区,没有丰富的矿厂资源,
没有比较有市场价值的主要经济做物,没有处在交通动脉上。
屏边特殊的地型环境,决定了屏边县是一个农业县。
并且屏边不是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虽然屏边拥有一个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但是并没有好好的利用和开发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