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及管理
《2024年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机制研究》范文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扮演着促进社会公益、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机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机制,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非营利组织治理机制的现状1. 治理结构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通常包括理事会、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
理事会负责制定组织的发展战略和决策,执行机构负责实施决策,监督机构则负责监督执行机构的执行情况。
这种治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非营利组织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2. 决策机制非营利组织的决策机制通常采用民主集中制,即重大决策需经理事会讨论通过。
此外,非营利组织还会采用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等方式,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监督机制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机制主要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内部监督主要由组织的监督机构负责,对执行机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外部监督则主要依靠政府、媒体、公众等力量,对非营利组织的运作进行监督。
三、非营利组织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1. 治理结构不完善部分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如理事会成员构成不合理、执行机构与监督机构职能不清等,导致组织运作效率低下。
2. 决策机制不科学部分非营利组织在决策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导致决策失误或偏离组织目标。
此外,部分组织过于依赖专家或领导者的意见,缺乏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的机制。
3. 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内部监督流于形式,外部监督力度不足。
这使得一些非营利组织存在滥用资金、贪污腐败等问题。
四、改进非营利组织治理机制的措施1. 完善治理结构非营利组织应优化理事会成员构成,确保其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明确执行机构与监督机构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组织高效运作。
2. 科学决策非营利组织应建立科学的决策方法和程序,确保决策符合组织目标和公众利益;同时,加强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的机制,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
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摘要:非营利组织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其发展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政策支持、社会需求和组织运营三个方面分析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引言:非营利组织是为了追求公益目标而设立的社会组织,其发展对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具有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迁,非营利组织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因此,了解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支持:目前,许多国家都意识到了非营利组织的重要性,纷纷加大对其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包括减免税收、提供资金支持和简化审批手续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有效促进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使其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公益事业和社会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
非营利组织通过提供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服务,满足了社会各个层面的需求。
而且,随着人们公益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到非营利组织的活动中,进一步推动了其发展。
组织运营:非营利组织在组织运营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经费和人力资源的限制,一些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效率相对较低。
另一方面,一些组织在管理和决策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
因此,非营利组织需要加强内部运营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专业素质,以更好地实现其宗旨和目标。
改进建议:为了进一步提升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水平,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政策支持,进一步优化非营利组织的政策环境。
2.加大对非营利组织的培训和支持,提升组织的管理和运营能力。
3.加强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认知和参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结论: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政策支持、社会需求和组织运营的改善,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同时,各界应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推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为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非营利组织管理趋势
非营利组织管理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 NPO)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迅速。
这些组织旨在服务社会,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需求和变革,非营利组织管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趋势。
一、组织多元化如今,非营利组织的形式和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慈善基金会、社会福利机构等。
这些组织的管理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与此相关的,组织成员的多元性也越来越重要。
不同背景、专业和能力的人员共同参与,可以带来更多的创新思维和资源。
二、专业化管理随着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增大,其管理水平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专业化管理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新趋势之一。
组织需要具备专职的管理人员,他们需要具备管理、领导和策略能力,推动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三、透明度和公信力在当今社会,人们对非营利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要求越来越高。
组织应当及时公开财务状况、项目进展等信息,以维护组织的声誉和信任度。
透明度和公信力的提升是组织长期发展的基础。
四、社会影响力评估非营利组织的目标在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社会问题。
因此,如何评估组织的社会影响力成为一个新的管理趋势。
通过对组织项目的评估和反馈,可以更好地了解项目的效果,并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
社会影响力评估有助于提升组织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支持。
五、科技创新应用科技的发展对非营利组织管理带来了诸多的便利。
组织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和募捐,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科技应用也可以提升组织内部的管理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六、人才培养和激励在非营利组织中,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尤为重要。
组织应该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为他们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此外,激励机制也是吸引人才和保持人才稳定的重要手段。
七、合作与联盟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与联盟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趋势之一。
通过合作和联盟,组织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通过与其他组织的联盟,可以形成强大的声音和力量,更好地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报告
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报告引言非营利组织是指以公益为宗旨、没有盈利目的的社会组织。
它们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涵盖了教育、环保、扶贫、人权等各个领域。
本文旨在对非营利组织的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发展的机遇和前景。
发展历程非营利组织在全球范围内有着悠久的历史,并经历了不断壮大和多样化的发展过程。
在中国,随着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非营利组织的数量和活动逐渐增多。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非营利组织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限制。
其中主要包括政策约束、公众信任度不高、融资渠道有限等问题。
然而,近年来,中国政府开始重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和支持政策,推动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整体环境的改善。
现状分析资金短缺非营利组织的运行主要依赖于捐赠和赞助款项。
然而,由于公众信任度不高和融资渠道有限,很多组织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
这限制了它们的规模和能力,对项目的实施和发展造成了困扰。
资源配置不均衡非营利组织在不同领域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发展情况。
一些领域和地区的组织资源丰富,能够开展更多的活动和项目;而另一些领域和地区则面临资源匮乏的局面。
这导致了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的存在,一些重要的领域和地区的需要得不到足够的支持。
组织能力建设不足非营利组织的运作需要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团队。
然而,由于人才的稀缺和能力建设的不足,很多组织在人员管理、项目设计和执行等方面存在困难。
这不仅影响了组织的效率和运作质量,还限制了组织的发展潜力。
管理体制落后非营利组织在管理体制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由于对组织运作模式和管理方法的认识不足,很多组织在决策和管理上存在问题。
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容易导致资源浪费、效益低下和项目失败等。
机遇和前景尽管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机遇和前景。
首先,中国社会对公益事业的认识和支持度不断提高。
公众对于环保、扶贫、教育等领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不断增加,为非营利组织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发展空间。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问题与对策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问题与对策正文: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及特点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公益、慈善、文化、教育、科研等活动,服务社会的各种组织形式。
其特点有以下几点:1. 目的性:非营利组织的主要目标是服务社会和公益事业,而非为了实现经济利益而进行经营活动;2. 独立性:非营利组织通常独立于政府和企业,自主地开展工作,独立决策;3. 非权益性:非营利组织不追求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4. 彰显人文关怀:非营利组织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和情感的组织,关注社会公益和人类福祉。
二、非营利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 目标模糊:部分非营利组织虽然有明确的宗旨,但缺乏可量化的目标指标;2. 资金缺乏: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多数依赖于政府补贴、捐款和赞助,在资金问题上常常存在困难;3. 组织管理混乱:在非营利组织中,管理人员和志愿者数量往往很大,却难以实现有效组织和管理,从而影响组织效率;4. 缺陷的制度:非营利组织的制度不完善,缺少对管理流程和运作的监管和规范。
三、非营利组织管理对策如何应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问题,提升管理效率和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目标管理:非营利组织应该建立明确、可量化的目标,并制定有效的目标管理策略,充分认识到非营利组织作为公益服务组织的重要性和意义,将社会责任定义为组织的基本核心价值观。
2. 资金管理:非营利组织可以树立资金管理意识,积极开展多元化的筹资和资金管理,如开展募捐活动、利用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平台等渠道引导社会或公众为之捐款,发挥捐款资金利润等方面的收益。
3. 组织管理:非营利组织应该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加强团队建设,引入专业人才并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同时应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力量,加强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健全和完善组织结构和体制,规范组织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4. 制度建设:非营利组织可以针对性地建立制度化体系,完善管理制度,整合、规范和完善非营利组织法律法规,确保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
XXXX年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现状问题与思考(可编辑).doc
XXXX年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现状问题与思考(可编辑)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现状问题与思考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现状问题与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各种场合越来越多地提及非政府组织把非政府组织看作在公共管理领域其作用日益重要的新兴组织形式。
一、非政府组织的特点和我市非政府组织基本状况(一)非政府组织的特点、统战性。
从非政府组织会员构成上看有众多的党外知识分子、党外干部和专家学者、有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各行各业的知名人士有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
这样一个多种经济成份组合的本身就有统一战线的性质和特点。
从阶层上看非政府组织成员中包括了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从团结联系面来看非政府组织除了搞好自身的团结统一外还要团结那些参加到社会经济建设中来的各族各界人士联系和团结的面相当广泛。
在构建和谐社会、参与经济建设、促进祖国统一上都肩负着历史的重任、民间性。
非政府组织一词最初是在XX年月签订的联合国宪章第款正式使用的。
当时主要是指国际性的民间组织。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本意指不是政府的组织其实质是民间组织。
非政府组织一般都是具有合法地位、有公开的组织章程以及透明的财务管理的民间组织。
、行业性。
非政府组织一般具有行业特征服务于特定的行业人群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某个行业的民意。
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总体说还是行业性的管理有行政挂靠单位业务主管单位等。
(二)我市非政府组织的基本状况当前形势为非政府组织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我市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面临着很好的机遇。
一是政府职能转变为非政府组织提供了更广的发展空间。
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市政府正在转变职能,这时候非政府组织就可以承接一些政府下放的管理职能,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填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空间地带。
二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需要非政府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市企业正处于改制攻坚阶段将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政企职责分开。
今后要传递贯彻政府意图,企业向政府反映意见,都需要非政府组织来架起桥梁。
关于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及管理
毕业论文题目关于非政府组织以及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及管理专业学生姓名张莎准考证号指导教师二○一一年十月目录内容摘要关键词一、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基本内容(一)概念(二)非政府组织的特点与职能(三)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与职能二、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现状(一)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发展(二)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现实问题研究二、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一)非政府组织的管理(二)非营利组织的管理结束语参考文献内容摘要:本文对非政府组织以及非盈利组织的现状和管理进行了简单研究,在不同方向上区别对待非政府组织和非盈利组织的异同,有针对性的对现今两个组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探讨,以期促进对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学术研究。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职能现状管理关于非政府组织以及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及管理一、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基本内容非政府组织以及非营利组织尽管在一定范围内有着极其相似的职能和特点,但严格上在侧重点不同情况下,二者又有略微区别,尤其在我国这种社会主义国家里区别更为明显。
在进一步深层次研究这两种组织之前,我们先要明确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情况。
(一)概念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简称NGO)在国际上通常由《非政府组织法的立法原则》一书中对其有以下解释:“非政府组织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一部分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燕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且其不以盈利为目的。
即使如有赚取任何利润,也不可以将此利润分配。
工会、商会、政党、利润共享额合作社或教会均不属于非政府组织。
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简称NPO)这一概念最早源自于西方的语境,但目前即使在西方它也并非是一个具有明确内涵与外延的术语,从而导致其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如果严格按照目前最受认同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非营利组织比较研究中心推荐的“结构运作定义”,认为只有符合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五个特性的组织,才可被视为非营利组织。
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
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NGO)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进步,NGO在推动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正、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探讨NGO的发展现状。
首先,NGO的数量与规模不断增加。
据统计,目前全球范围内存在数以百万计的NGO。
这些NGO涵盖了各种领域,包括环保、人权、教育、卫生等。
不仅如此,NGO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有些NGO已经发展成为国际组织,如国际红十字会和国际非政府儿童组织。
同时,许多国家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本土NGO,如中国的“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中国红十字会”。
其次,NGO的专业化和专业化程度也在提高。
随着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
因此,许多NGO开始注重员工培训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不仅如此,在某些领域,如环保和医疗救援,一些NGO还与学术机构和专业组织合作,共同推进社会发展。
再次,NGO的筹款模式发生了变化。
以往,大多数NGO依靠政府资助或个人捐赠来维持运作。
然而,随着社会对NGO作用的认可度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私人捐赠者开始支持NGO的工作。
此外,一些NGO还通过开展商业活动来筹集资金,实现自给自足。
最后,NGO间的合作与合作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许多NGO意识到,只有通过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因此,跨NGO合作如同产品的普通合资企业,不同领域的NGO共同开展行动,实现资源共享和经验互补。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NGO还利用信息技术和社交媒体等工具,促进公众参与和组织协调。
虽然NGO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如资金问题、管理问题和监管不足等,但其在推动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
对于未来,NGO需要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应对全球性挑战。
同时,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保证组织的透明度和效能,是NGO发展的关键。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与发展路径分析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与发展路径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公益事业、社会调查和教育科研等领域,其作用越来越不可替代。
然而,随着非营利组织数量的增加,组织的治理和发展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非营利组织的治理和发展路径,希望为非营利组织提供一些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现状分析1.治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非营利组织仍然按照传统组织架构模式来设计,授权、领导、管理和监督的职能并没有很好的分离,导致权责不明、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2.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大部分非营利组织都是由公益志愿者或爱好者组成,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导致组织运作的效率和效果不佳。
3.宣传推广不足。
非营利组织宣传推广不足,公众对其了解不深入,影响了其声誉和知名度。
二、非营利组织治理和发展路径1.建立完善的治理机制。
完善治理机制,包括领导班子构建、制定规章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实行责权分离、实行内部监察和纪律处分等。
同时,需要定期开展组织评估和自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2.打造专业管理人才队伍。
非营利组织需要精英化管理,通过人才引进、培养和绩效考核,打造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和效果。
3.加强有效宣传。
非营利组织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有效宣传,包括在社交媒体上推广、参加公益展览、发放宣传资料等。
同时,可以大力发展公众参与活动,让更多的公众了解和支持组织的工作。
4.注重关爱志愿者。
志愿者是非营利组织的核心力量,需要做好关爱工作,包括开展培训、提供奖励和福利待遇、及时做好安全保障等。
同时,还需要建立志愿者管理机制和团队激励机制,增强志愿者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积极开展社会合作。
非营利组织可以积极开展社会合作,包括与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合作,共同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入行业协会、建立网络社区等方式,拓展组织的影响力和联动效应。
三、结语非营利组织的治理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依靠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来推动。
【推荐下载】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政府监管现状、问题及对策
[键入文字]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政府监管现状、问题及对策
如果无视非营利组织的自身失灵,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采取放任的态度,那么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必将陷入绝境。
本文是一篇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政府监管现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阶段,在进行经济、政治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同时,由于利益主体出现了多元化的特征,从而加剧了各种矛盾。
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由于其自身的弱势和种种的不成熟,出现了如违背国家法律法规、非法集资、非法牟利等现象。
如果无视非营利组织的自身失灵,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采取放任的态度,那么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必将陷入绝境。
然而,就目前我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力度和成效来看也是存在比较多的问题。
因此,探讨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政府监管的对策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非营利组织政府监管的现状
1。
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非营利组织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数字化转型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非营利组织需要适应数字 化时代的需求,利用织面临着筹款渠道有限、资金筹集困难的问题。 此外,一些非营利组织因管理不善或财务透明度不高而导 致公信力下降。
合作与联盟
为了更好地实现共同目标,非营利组织之间以及与政府、 企业等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非营利组织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与建议
加强监管与评估
政府应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确保其合规性和透明度。同时 ,建立评估机制,对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进行定期评估。
提升公信力
非营利组织应注重提高自身的公信力,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财 务透明度等方式赢得公众的信任。
创新与合作
非营利组织应鼓励创新思维,探索新的运作模式和合作机会。同时 ,与其他组织建立战略联盟,以扩大影响力和资源基础。
创新与适应性
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非营利组织需要 具备创新和适应性,以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
案例启示
1 加强使命与价值观的认同
$item1_c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使命和价值观是组织的 灵魂,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传播和推广,以增强社会 认同感和支持度。
2 提高运营效率
$item1_c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使命和价值观是组织的 灵魂,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传播和推广,以增强社会 认同感和支持度。
地域分布
非营利组织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分布,但多集 中在大城市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部分边 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非营利组织数量相对较 少。
行业分布
非营利组织在各个行业中都有涉及,其中以 教育、医疗、扶贫环保和文化领域的非营利 组织居多。
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与使用情况
资金来源
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文章探讨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基本属性、活动领域、地位和存在的问题。
认为目前非营利组织虽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它在社会领域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也必将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取得较大的发展。
标签: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发展现状;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经济体制变革中,政府从市场中逐渐撤出,于是就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空间,出现了非营利组织。
在社会组织中,非营利组织是指政府和企业之外的所有社会组织。
学界普遍认为非营利组织的实体是第三部门,处于政府和企业之间,弥补了政府和企业这两种资源配置体制的不足。
改革开放政策全面推行以后,各种非营利组织大量涌现。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我国在体制改革中确立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终极目标。
随着经济体制的持续转轨,非营利组织变成了备受瞩目的问题。
非营利组织涉及和关注的问题很多,例如一些生活中的琐碎事务,社区的邻里纠纷、矛盾调解、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等事务;还有许多大问题,各种区域合作、区域冲突、国际纷争、经济发展、技术合作等,这些公共事务的解决需要大量非营利组织的介入而不是政府或企业。
因此,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非营利组织的基本属性非营利组织是非政府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通过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活动来实现组织的使命与发展。
从实践来看,各种非营利组织的基本属性大多包括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公益性、公民参与性等。
1、非营利性这一属性使其区别于企业。
企业的本质属性是以营利为目的,使命是获取利润。
而非营利组织的使命是非营利的,其非营利性是指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服务,均不以营利为目的,也就是说不是为了获得利润,而是在开展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组织自身的发展,最终结果是为了实现整个或某一社会的公共利益。
此外,允许非营利组织开展一定的经营性业务,例如允许残疾人开办工厂,虽然在这些经营性业务中工厂会产生一定的利润,但这些利润不能在工厂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只能用作工厂所开展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工厂的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论文摘要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是中国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政治民主, 塑造民主参与型的政治文化, 有利于增强政府权威。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着经费缺乏, 财务制度不够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不足;非政府组织人员大多来源于原政府机构, 缺乏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上述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
因此,深入剖析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对非政府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文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治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为依据,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对我国非政府组织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和探讨。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解决对策:完善管理法规, 创造有利于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推进改革, 实现政社分开, 拓展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空间;完善非政府组织的治理结构和自律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转变观念, 营造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和对策目录引言 (1)一、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及发展现状 (1)1、非政府组织的定义 (1)2、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 (1)二、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目标错位、政社不分 (2)2、法规不健全、可操作性差 (2)3、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不足 (3)4、非政府组织人员大多来源于原政府机构, 缺乏相关的经验和知识 (3)5、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3)三、促进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3)1、推进改革, 实现政社分开, 拓展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空间 (3)2、完善管理法规, 创造有利于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 (4)3、完善非政府组织的治理结构和自律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 (4)4、对非政府组织要进行科学规划,保证其平衡发展 (5)四、参考文献 (5)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引言非政府组织最初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人类社会与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仅靠政府与企业所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大量涌现而产生的独立于国家与市场之外的、作为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第三部门。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提要]目前,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我国公民社会的构建、政府职能转变、人们利益的实现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仍不够完善,其中受政府规制的影响较大。
本文着重讨论政府规制对非政府组织的影响,以及如何完善其规制,以更好地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政府规制;对策一、概述(一)非政府组织。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在世界各国大量涌现,影响日益扩大,是市场和国家体制之外出现的一项重大的组织和制度创新,在保护弱势群体、促进公平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非政府组织是政府之外的非企业性社会组织,也叫第三部门、社会组织等。
非政府组织主要是相对于政府组织而言的。
NGO作为社会中的一种组织形态,有其显著的特点和作用。
政府的职能转变为非政府组织留下发挥职能的空间,某些公共物品和服务由非政府组织提供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和效率。
非政府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不仅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能促进我国公民社会的构建、推进民主现代化进程。
(二)政府规制的重要性。
良好的政府规制能够有效地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由于非政府组织本身的复杂性、不透明性等以及政府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地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之间沟通不良,无法起到非政府组织应有的作用。
因此,政府应该对非政府组织进行良好的规制,以保障其健康发展,改变以前单纯的约束、监管和限制。
这里有必要区分一下规制和监管的含义:监管是指对非政府组织遵守法律秩序的情况予以监督和管理;而规制是指根据一定的规则对构成特定社会的个人和构成经济的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
它的关键在于“不仅包括对非政府组织消极的限制和禁止,还包括积极地鼓励和促进。
”监管是比较具体的概念,而规制是要为非政府组织相关制度的运行确立一整套法律规则,它内容广泛,是抽象的,同时还包括对政府监管行为的规范。
所以,一定要通过良好的政府规制来充分利用好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比如公民的日常生活、大的自然灾害,以及为政府出谋划策等。
2024年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建议
2024年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建议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致力于提供教育、环保、慈善等多元化服务,满足社会的多元需求。
然而,随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其财务管理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现状概述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其规模逐渐扩大,服务领域也日益拓宽。
然而,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财务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
许多非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如资金筹措困难、内部控制失效、预算管理不足以及财务透明度不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效率,也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
二、资金筹措困境非营利组织在资金筹措方面面临着重重困难。
由于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非营利组织往往需要依靠政府资助、社会捐赠以及会费等方式筹集资金。
然而,政府资助有限,社会捐赠不稳定,会费收入难以覆盖运营成本,这使得非营利组织在资金筹措上面临巨大压力。
此外,非营利组织在筹集资金时,往往缺乏有效的宣传和营销手段,难以吸引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三、内部控制问题非营利组织在内部控制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由于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流程,非营利组织在资金使用、项目管理等方面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这容易导致资金滥用、项目执行不力等问题,严重损害了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和声誉。
同时,非营利组织在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方面也存在不足,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四、预算管理不足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非营利组织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由于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和有效的预算执行机制,非营利组织往往难以准确预测和控制运营成本。
这容易导致资金浪费、项目延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财务透明度问题财务透明度是衡量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现实中许多非营利组织在财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不透明、不规范的问题。
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非营利组织,简称NPO,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组织的总称;美国学者塞拉蒙认为非营利组织应具备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和公共性6个要素;目前在我国国内,对非营利组织的还没有严格统一的界定,存在“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公民组织”、“社会组织”等多种称呼;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主要兴起于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小政府、大社会”行政改革的提出,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非营利组织在现实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各种社团、事业单位或者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形式,他们在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权益保护、社区服务、扶贫、慈善救济等领域为社会公益提供服务,他们在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决定性作用;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现状:经过多年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促进我国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之一;然而由于起步较晚,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的建设方面的不完善,公民社会的发展更是刚刚起步,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费不足非营利组织的经费来源主要有收费、公共部门的拨款、社会慈善捐赠等;其中收费包括会员费、服务收费、投资和出售产品、服务的所得;公共部门的拨款主要是指来自于政府部门和准政府机构的资金支持和补助;社会慈善捐赠主要包括个人捐赠、私人基金会、企业等的捐赠;但是政府迫于财政压力,不愿在经费上给予非营利组织较大的支持,同时非营利组织本身不思进取,他们努力的方向在于争取更多的公共部门的拨款,而不是主动向社会提供更优质的的产品和服务,导致组织收入减少;同时社会捐赠数量的有限对于非营利组织本身的发展所需资金来说无异于是杯水车薪,各种因素交织导致了大部分非营利组织存在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限制了组织的进一步发展,甚至有些非营利组织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其已经处在名存实亡的“休眠状态”;2.综合能力不足通常我们衡量一个组织的发展前景通常从组织活动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扩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来考察;我国虽然存在一些大规模的非营利组织,但总体说来规模都比较小,外部筹资能力较弱,调动各种社会既有资源的能力也就较弱,再加上组织管理不规范、信息不透明、决策不民主,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使得它们获得的广泛认同感低、公信力不足,就使得组织的总体能力较弱;同时,由于非营利组织的薪酬和福利相对于企业较低,很难吸引真正的人才加入组织,从而也就使得组织缺乏创新能力的领导层,最终导致非营利组织的后续发展动力严重不足;3.发展不平衡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发展很不平衡主,主要体现表现在:1、行业领域分布不平衡;非营利组织在那些相对说来政策宽松、易于得到资源而进入门槛较低的领域较为集中,但那些存在大量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公民参与的领域,却因种种原因极少有非营利组织进入;2、城乡不平衡;在城市地区,非营利组织数量较多、发展较快、开展的活动为集中,其被认知度和公信力也较高,但是在中小城镇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除了扶贫开发的少数外来的非营利组织之外,真正当地的非营利组织很少,社会对这些组织的关注和支持也很少;3、东西发展不平衡;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资源丰富,使得非营利组织在东部沿海地区较为集中,同时活动量活动范围较广;而在内陆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各种资源较为缺乏,所以在这一区域,非营利组织的数量较少,且发展较慢;4.法律缺失目前我国现行的关于非营利组织的法规主要有基金会管理条例、公益事业捐赠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外国商会管理暂行规定等;而现行的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条例等都属于程序性的行政法规,还未上升到国家立法的层次,这就导致了立法权威的缺失;同时,现行法规中的许多规定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它们所带有的控制、限制的基调和繁琐的手续规定及其制度性框架,会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成为制约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因素;5.缺乏自主权在我国,大部分非营利组织其本身相是从政府职能部门转变过来的,,或者是由政府机构直接建立的,它们无论在观念上、组织上、职能上还是在活动方式上和管理上等各个方面,都严重依赖于政府,其实质是作为政府的附属机构发挥作用;在我国非营利组织干部任免中,有%主要干部有组织负责人提名并经主管部门任命;%的主要干部由主管部门派遣和任命;%的主要干部根据组织章程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我国的非营利组织还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组织任命上缺乏独立任免权,组织运营以政府意志为主,产品和服务销售上依赖政府的引导而非以市场为导向;同时由于我国的政治体制的特殊性,使得我国各级政府都在一定程度上干预着非营利组织的决策,进而影响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所以无论是从其源起还是发展,我国的非营利组织或多或少充斥着政府的影子,使得他们严重缺乏自治性;对非营利组织的问题的对策建议1、多渠道筹集资金,提高组织创收能力在上文中,我们提到非营利组织的经费主要源于三个方面,收费、公共部门的拨款、社会慈善捐赠;由于财政压力等多种因素,使得非营利组织获取更多的公共部门拨款已经是不切实际的事情,所以非营利组织就必须摆脱对政府部门的过度依赖,从自己本身出发,拓宽筹资渠道,提高创收能力;提高非营利组织创收能力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组织的宣传力度,唤起社会的爱心,增加他们的捐赠总额,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也要逐步与国际接轨,努力寻找国外资金来源;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组织本身产品、服务的质量,力争以更优的质量,更贴心的服务来提高产品、服务的市场占有量,提高组织的市场竞争力,扩大销售额,增加组织收入,提高组织“造血能力”;3、非营利组织可以和社会营利组织携手合作,获取营利企业的资金支持,目前已经有很多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联盟实现双赢交易的典型实例;众所周知的“希望工程”和农夫山泉集团的合作,“每喝一瓶农夫山泉,您就给希望工程捐一分钱”的广告口号几乎家喻户晓;通过合作,一方面农夫山泉集团借助“希望工程”提高了自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同时也扩大了市场,增加了企业的效益;另一方面,青少年基金会也由此获得了更多对“希望工程”的捐款,实现了自身目的;国内其他非营利机构可效仿这样成功的合作,从营利组织获得所需的资金;2、引进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组织的综合能力当今社会的竟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非营利组织也不能例外,其成功的关键还是在于人才;目前我国大部分非营利组织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人才,所以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引进和培养人才;对于其组织成员来说,除了拥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该要有一颗为他人与社会无私奉献的心;对于其领导者来说,不仅要有奉献的精神,还要精于经营、善于管理,有真知灼见,善于把非营利组织推向市场,在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同时,对于非营利组织,应该积极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借鉴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成功的经验和教训,结合组织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提高组织的各项能力;3、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增强组织公信力和社会认同感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普遍存在信息透明度不足的问题,这就导致了他们不被公众所认同,也就直接造成了公信力不足;鉴于此,非营利组织应当向社会公众公开其财务、活动、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包括被动公开和主动公开两种形式;前者指任何一个社会公众对有关数据、信息,包括组织的详细财务报表,有权随时索要、查询、置疑并得以答复;后者指每个非营利组织要将上述重要信息定期在简报或者在公共媒体上发布,需要公布信息的信息程度和具体要求一般依据组织规模不同而有所差异,规模越大的组织其需要公开的数据越多、越要求完善;只有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非营利组织才能获得公众的普遍认同感,有利于组织社会公信力的提升;同时要进一步发挥新闻媒介对非营利组织的舆论监督功能,而公众也要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力度;4、完善法律机制,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司法机关在制定有关民间组织的基本法律和现行法规的基础上,要完善民间组织登记管理的专项法规体系;尽快制定基金会、行业协会等经济团体、海外民间组织和有关公益慈善团体、公共筹款机构等团体的登记管理方面的专项法规,保证这些社会团体的规范运行;同时要完善有关成员的保障法律解决非营利组织员工就业和相关的社会保障等问题,关键在于建立非营利组织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相关的制度规范,并将之纳入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整体的人事、福利、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建立人才交流中心对非营利组织的档案管理制度,在医疗、退休养老、劳动、失业等保险金的缴纳方面,制定非营利组织相应的标准等;通过完善的法律体系,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基础;5、政社分开,加强非营利组织的自主权很显然,由于非营利组织的源起和现行的管理机制,导致许多社团与政府有着太多的联系;目前看来,这种联系已经阻碍了部分社团的发展,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加剧;因为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得非营利组织无论是在观念、组织、职能还是在活动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都严重的依赖于政府,成为政府的附属机构;而政府的一举一动对社团的生存和发展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当务之急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政社分开;政府应当充分放权,不过度干涉非营利组织的运营管理和人事任用,给与组织更多的自主权,让组织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组织的未来发展方向,制定组织未来的发展战略;。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转型期的到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非政府组织是指与政府无直接隶属关系、自愿组织并进行公益活动的社会团体和组织。
本文将探讨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
首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数量日益增多。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范围内注册的非政府组织已达到48.5万家,其中包括公募基金会、教育慈善组织、环保组织、社区服务组织等各类类型。
这些组织在教育、环境保护、医疗卫生、贫困救助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非政府组织在公益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随着我国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政府不可能独立承担所有公益事业,这时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教育慈善组织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教育资助,环保组织关注环境问题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社区服务组织为社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等。
这些非政府组织填补了政府无法覆盖的领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公益选择。
然而,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受到限制。
当前,我国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管和管理体系仍不完善,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非政府组织的活动。
这给一些机构带来了法律风险和不确定性。
其次,缺乏资金和人才支持也是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阻碍。
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的公益捐赠文化尚未成熟,社会对于非政府组织的捐赠意愿不足,导致很多非政府组织难以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
同时,缺乏专业的人才也限制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水平。
为了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需要综合施策。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制定专门的非政府组织管理法。
这将为非政府组织提供更明确的法律依据,规范其活动,同时也为其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其次,加大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税收优惠等方式,激励社会捐赠,为非政府组织提供稳定的资金。
此外,政府还可以开展相关培训,提升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
非政府组织管理的调研报告
非政府组织管理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非政府组织管理一、引言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NGO)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其非盈利性质、组织多样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如何进行有效的非政府组织管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次调研旨在探讨非政府组织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二、现状分析1. 非政府组织管理方式多样:非政府组织管理方式因组织性质、规模和领域的不同而多样化。
有些组织采用传统的层级管理模式,而有些则强调参与式和扁平化管理。
此外,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非政府组织管理带来了创新,如远程办公、在线协作等。
2. 资金来源多元化:非政府组织的资金多来自于捐赠、项目资助和合作伙伴,其资金来源相对较为不稳定。
一些组织依靠政府补助,但这也可能导致政府对组织的干预和操控。
3. 职员队伍结构松散:由于非政府组织的组织形式和任务的特殊性,职员队伍结构较为松散,相比企业更注重核心团队,但也需要以志愿者等非全职成员为主的协作网络。
4. 监督和评估不足:相对于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相对欠缺。
虽然可传递性的会计稽核和项目报告是评估非政府组织绩效的常见方式,但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主观性和不准确性。
三、问题和挑战1. 组织自身管理能力薄弱:很多非政府组织在管理方面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和系统化的管理方式,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
2. 资金管理不透明:一些非政府组织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如凭证不规范、用途不明确等,容易引发财务风险和信任危机。
3. 人才培养和留任困难:由于非政府组织不能提供与企业相当的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人才培养和留任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
四、建议1. 建立健全管理系统:非政府组织应加强管理能力建设,引进专业的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2. 加强财务管理和透明度:非政府组织应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核算和凭证管理,并及时公开财务信息,增强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最新-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现状及挑战 精品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现状及挑战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现状及挑战当前,中国非政府组织已逐步进入大发展的历史时期。
一方面是国内非政府组织大量涌现,另一方面则是境外非政府组织大举涌入,二者相互交织,共同促进。
对此,需要正确认识并引导其健康发展。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进入大发展时期(一)非政府组织产生的必然性及大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
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以民间性、非营利性、公益性、自愿性与组织性为特征,与政府及企业相比有其独特优势,它最初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人类社会与政治经济条件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仅靠政府与企业所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大量涌现,所以非政府组织就应运而生,它是时代的产物,是推动公民社会发展为相对独立于国家与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
当今非政府组织的大发展则是以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社会现代化、全球化为特定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的全球化阶段中,非政府组织蓬勃发展:一是各国产业结构与社会形态发生重大转变,政府改革与私有化导致非政府组织大发展;二是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开始成为重要力量;三是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大量介入国际事务。
至此,以非政府组织为代表的公民社会出现了欲与国家、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发展势头。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萨拉蒙教授通过对35个代表型国家长期跟踪研究指出,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这35国的非政府组织部门支出总和构成了全球第7大经济体,达1.3万亿美元。
而发达国家更是普遍存在庞大的非政府组织部门,其经济规模平均占各国GDP4.5%,雇佣人员占非农业人口5%、服务业人口10%、政府公共部门就业人口27%。
有学者指出,非政府组织在当代世界的蓬勃发展,其“具有的社会和政治意义有可能同17世纪民族国家的崛起相媲美”。
研究证明,当一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1000到3000美元之间时,由于社会经济与政治条件开始具备,社会土壤与政策环境有利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该国非政府组织将因此出现爆炸式增长。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建议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包括慈善组织、教育组织、文化组织等。
在其运行过程中,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目前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探讨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建议。
一、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现状1、缺乏透明度目前,一些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也就是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情况不够清晰、明了,不方便捐赠人或者相关机构的监管。
这主要是因为非营利组织没有建立科学的会计制度和准确的财务报告制度,导致财务状况难以展示和监管。
2、财务管理不规范目前,许多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不规范,没有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
这会导致捐赠资金的使用不透明,工作人员甚至会挪用资金。
3、缺乏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有些非营利组织缺乏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导致资金使用不够高效,遗漏了一些急需帮助的人群。
这也是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推广和宣传方面的一个弊端。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建议1、加强内部管理非营利组织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规范的会计制度和财务报告制度。
同时,非营利组织应该加强内部审计和经费监督,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流程和程序,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
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非营利组织应该注重培养和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培训、学习课程等方式,提高财务和会计知识水平,从而优化财务管理工作,做到精细化和高效化。
3、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管机制目前,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管机制是造成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透明度不足的一个主要原因。
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管机制,提供必要的财务监管和支持,防止组织和人员在使用资金方面滥权徇私、挪用资金等问题。
4、建立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非营利组织应该深刻理解其组织定位和目标利益,建设有效的资金使用计划,做到真正用钱到位。
同时,要注重信息公开与沟通,及时公布组织在资金使用方面的具体情况,包括使用对象、使用范围、使用效果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题目关于非政府组织以及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及管理专业学生姓名张莎准考证号指导教师二○一一年十月目录内容摘要关键词一、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基本内容(一)概念(二)非政府组织的特点与职能(三)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与职能二、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现状(一)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发展(二)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现实问题研究二、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一)非政府组织的管理(二)非营利组织的管理结束语参考文献内容摘要:本文对非政府组织以及非盈利组织的现状和管理进行了简单研究,在不同方向上区别对待非政府组织和非盈利组织的异同,有针对性的对现今两个组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探讨,以期促进对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学术研究。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职能现状管理关于非政府组织以及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及管理一、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基本内容非政府组织以及非营利组织尽管在一定范围内有着极其相似的职能和特点,但严格上在侧重点不同情况下,二者又有略微区别,尤其在我国这种社会主义国家里区别更为明显。
在进一步深层次研究这两种组织之前,我们先要明确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情况。
(一)概念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简称NGO)在国际上通常由《非政府组织法的立法原则》一书中对其有以下解释:“非政府组织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一部分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燕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且其不以盈利为目的。
即使如有赚取任何利润,也不可以将此利润分配。
工会、商会、政党、利润共享额合作社或教会均不属于非政府组织。
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简称NPO)这一概念最早源自于西方的语境,但目前即使在西方它也并非是一个具有明确内涵与外延的术语,从而导致其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如果严格按照目前最受认同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非营利组织比较研究中心推荐的“结构运作定义”,认为只有符合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五个特性的组织,才可被视为非营利组织。
相对于国际上主流的定义,基于我国独特的社会主义和政治制度,对NGO 和NPO的对待上也与国际有区别。
在中国,官方一般将非政府组织称其为“民间组织”,相对应于国际上的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这一称呼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
之所以称其为民间组织,是因为我国的这类组织不同于西方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
例如,很多这类组织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有的组织实际上在从事着一些营利活动。
可以说“民间组织”一词是与中国的文化和制度向适应的概念。
对于这一类组织的范围,学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内学者王名将其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公益性或互益性活动、独立于政党体系之外的正式的社会组织。
同样,中国并不存在典型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
但是鉴于在我国现实中确实存在为数众多的在行为和运作机制上不同于政府又不同于企业的社会组织,这些组织虽不完全具备非营利组织上述的五个特性,但它们在性质、功能、组织特性等方而与非营利组织极为相近,或者其发展逐渐趋向于非营利组织。
因此学者们大多更倾向于从中国实际以及推动和促进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角度出发,不将非营利组织的范围限定得过于严格。
比如康晓光主张,只要是依法注册的正式组织,从事非营利性活动,满足志愿性和公益性要求,具有不同程度的独立性和自治性,就可被称为非营利组织。
王名等人认为非营利组织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市场部门)之外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
总而言之,在我国,非政府组织并非严格无政府色彩,非营利组织并非严格不能有任何形式的营利,在我国,这两种组织界限并不很明确,只是各自主要侧重点偏向不同,因而会在社会不同情况下灵活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非政府组织的特点与职能从上面已阐述的概念,我们知道在我国,NGO与NPO既然在概念上只是侧重点不同,那同样,二者在特点与职能上肯定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非政府组织可以认为它是指那些非政府的、非赢利的、自愿组成的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
非政府组织是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互动的产物。
它的主要特点可以总结为:1、志愿性非政府组织的组成和成员往往是基于有着共同的志趣、信念和目标的人们之间的联系和结合之上的,并为这些共同的志趣、信念和目标而自觉自愿地开展活动和行为。
2、自组织性非政府组织的组织程度一般来说虽然不及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那样严密,其活动和行为也相对比较自由,但仍然有其自组织性,而且其组成和成立往往也都要经过一定程序,有自己的活动规则(准则)、行为规范或章程。
3、独立性既然是非政府组织,那么其运转肯定不能由权力机构主导,不是宗教、政党、宗族组织。
虽然可以有政府民政部的共同协调管理,但其核心是强调无政府性、无宗教性的。
正因如此,非政府组织才能不易受利益驱动的影响和长官意志的支配,便于解决一些特定的社会问题。
4、自治性非政府组织具有平等、自治和自主地开展活动的特点,是在法律法规以及自身的规则和品行约束范围内自立、自助和自主地存在和发展,这就尤其要求其行为的自律性,从而在本组织、本行业内充分地发挥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作用和功能。
5、公益性非政府组织活动的宗旨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不以赢利为目的,主要体现为所从事事业和服务的社会价值或社会效益,所致力于解决的往往是被主流社会组织体制(企业- 市场体制和政府- 国家体制)所罔顾或所顾不及的一些重大或重要的社会问题。
但是我们认为,这并不排除某些非政府组织可以兼具有偿服务性,即一些非政府组织在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前提下,可以收取一定费用,依照政策、法律、法规和价值规律得到合理的报酬,以体现服务的社会需求性并便于自我发展。
6、专业性或专门性非政府组织以自己特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条件来为社会或特定领域的人们提供服务,其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主要凭借这种专业或专门优势来获得社会和民众的支持和信任。
基于以上特点,结合我国社会现状及政治制度,我国非政府组织的职能大体可有以下六点:1、非政府组织可以代表民众直接参与公共管理,推动政治民主化,促进行政伦理建设的发展。
非政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民意,其公开宣称的使命和价值观,是公益性的,代表人民的利益。
非政府组织的存在可以推动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完善行政伦理的发展。
2、非政府组织可以弥补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不足,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促进社会伦理的发展。
3、国家和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总是以主流民众、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覆盖面有限。
事实上,任何政策都不可能代表所有人的利益,覆盖社会的各个层面,有时某项政策的出台会损害到少数人的利益,特别是某些弱势群体和社会边缘性群体的利益。
非政府组织就是关注这些群体,为他们的利益服务,从而促进社会公平。
4、非政府组织可以弥补市场的不足,促进经济伦理的发展。
市场的利润原则、功利原则,又极易诱发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导致的经济腐败、贫富不均、社会不公、经济秩序混乱等社会问题,一方面要靠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来调整和治理,另一方面也需要依靠非政府组织在经济生活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来解决。
非政府组织可以利用其多样化的手段和灵活的机制,以市场为向导,合理利用人才、技术、信息等各种资源,为民众和市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以弥补市场的不足,促进经济伦理的发展。
非政府组织的公益性、志愿性和非营利性,可以培养其成员良好的个体美德,促进公民道德的发展和提高。
5、公益性、志愿性和非营利性是非政府组织的重要伦理基础。
这些伦理属性决定了非政府组织成员的活动是以公共利益为宗旨的,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
非政府组织的这种道德优先性,在组织内部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关系和浓厚的道德氛围。
这种良好的组织环境和道德氛围可以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人道主义、关爱他人和牺牲奉献的美德,有助于道德人格的发展和完善。
6、在社会结构并不十分完善的今天,社会各个团体的相互交流有时单方面依靠政府是完全不行的。
在处理各个团体的交集点处,非政府组织担任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一方面可以成为政府的最佳搭档,一官一民,共同应付某些复杂事件;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也可以成为政府与民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缓冲地段,用通俗语言形容,就是充当“和事佬”的角色。
(三)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与职能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较为流行的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莱斯特·萨拉蒙(Lester Salamon)教授提出的所谓五特征法,即将具有以下5个特征的组织界定为非营利组织:(1)组织性;(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
这一定义被用于萨拉蒙教授主持的对全球42个国家非营利组织开展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后来常为人们所引用。
在这一定义的5个特性中,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被公认为是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组织性被视为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但对非营利组织的其他特征,有人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情况提出了修正。
日本的重富真一提出结合亚洲国家的国情,可将上述定义修正为如下6个条件:(1)非政府性;(2)非营利性;(3)自发性;(4)持续性/形式性;(5)利他性;(6)慈善性。
综上所述,可见非营利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特点在很大程度上相一致,上述的非政府组织特点是可以直接来描述非营利组织的。
区别就在于在非政府性和慈善性(非营利性)这一特点上,二者各有不同程度上的偏重,在职能上,非营利组织也有着上述非政府组织第2~5等同样职能,这里要介绍的是非营利组织不同于非政府组织的另外功能:1、非营利组织有一个重要的社会功能就是动员社会资源。
它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各种慈善性、公益性的募款活动筹集善款和吸纳各种社会捐赠,从而动员社会的慈善捐赠资源;另一方面,发动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志愿者参与到各种慈善公益活动或互助共益活动中,从而动员社会的志愿服务资源。
2、非营利组织可以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
非营利组织提供公益服务的功能主要有三:首先,非营利组织将其动员的社会资源,按照组织的公益宗旨和理念并遵循对社会所作出的承诺,用于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性的社会服务。
其次,非营利组织应对各种社会问题,通过提供服务拓展公共空间,维护并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再次,非营利组织通过接受政府委托或参与政府采购,加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拓展公共服务的空间并提高其效率,同时形成与政府公共服务之间助力互补、合作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
二、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现状正规非政府组织与非营利组织在我国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到现阶段已愈发成熟和多样化,已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组织形式。
针对NGO和NPO的现状,我们就其发展过程以及现今遇到的困难两个角度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