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说明文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说明文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说明文阅读训练题与答案目录1、国家大剧院2、海洋是未来的粮仓3、揭秘雪崩4、天桥5、地震是怎样发生的6、晕7、防止沙漠化有新招8、饮水与健康【9、世界水资源10、海洋是未来的粮仓11、说鼠12、严密监视海岸线的“千里眼”13、神秘的海洋“无底洞”14、细菌发电前景广阔15、改变人们生活的智能技术}一、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外观像一个倒扣的半边蛋壳,壳体表面由2万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多块超白透明玻璃组成,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

每当夜幕降临,壳体表面上星星点点、错落有致的“蘑菇灯”,如同扑朔迷离的点点繁星,与远处的夜空遥相呼应,使大剧院呈现出一种含蓄而别致的韵味与美感。

从紧邻长安街的北入口步入大剧院,进门后,便是长达80米的水下廊道。

廊道顶部全部采用玻璃天花板,上方的湖水波光粼粼,层层涟漪可以投影在地板和墙壁上,与墙上疏密有致的气泡形装饰相映成趣,让身在其中的人们仿佛徜徉在一个亦真亦幻的“未来水世界”。

过了水下廊道,就走进了橄榄厅。

橄榄厅因其空间形状酷似一颗橄榄而得名。

两扇大门凝重典雅,其上各有180个椭圆形凸起,既是中国古老门钉的变形演化,又是现代设计的点缀艺术。

再往内走,就到了目前堪称全球剧场之最的开阔空间——公共大厅。

大厅拥有国内跨度最大的穹顶,可以将整个北京工人体育馆笼罩其中。

穹顶由名贵稀有的巴西红木拼装而成,明朗大气的深红色调暗含中国传统审美意趣。

?穿过大厅,终于看到了国家大剧院的主建筑——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三者功能不同,主色调和建筑风格也不尽相同。

歌剧院古朴的铜门向两侧缓缓打开,一道“竹帘”从三层楼的高处垂直而下,隐隐透出淡黄色。

近看,“竹帘”竟是极细的金属管编成的,时隐时现的黄色其实是纬线的颜色。

这给歌剧院披上了一层朦胧而神秘的面纱。

音乐厅的银灰色调从厅的外墙一直延续到室内,灯光打在沙丘般凹凸起伏的墙面上,光影交错,墙体的柔和感与天花板的壮丽雕塑感形成强烈对比,使音乐厅显得清新而高雅。

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不要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迸.溅(bènɡ) 勾.当(ɡōu) 颔.首低眉(hàn)B.镂.空(lòu) 蛮横.(hènɡ) 长吁.短叹(xū)C.狩.猎(shǒu) 荒谬.(miù) 繁弦.急管(xián)D.陨.落(yǔn) 阴霾.(lí) 寻章摘.句(zhāi)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玷污诡秘辨伪去妄B.嬉戏嗔视待才放旷C.幅射旁骛险象迭生D.沉湎屏障再劫难逃3.(3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那美丽富饶的黑土地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B.微笑是一首动人的歌声,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C.江边垂柳,袅娜多姿,令许多游人不禁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D.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3分)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悟空——车迟国斗法(《西游记》)B.张飞——刮骨疗毒(《三国演义》)C.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红楼梦》)D.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水浒传》)5.(3分)说话人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A.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B.护士对候诊的患者们说:“我叫到谁,谁进去,没叫到的都老实呆着!”C.公交车司机对—个刚上车的老人说:“老头儿,赶紧找个座儿坐下。

四川省凉山西昌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凉山西昌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西昌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分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岷.山(mǐn)蟠.龙(pán)冰雹.(bāo)凛.然(nǐn)B.花蕾.(lěi)外宾.(bīn)蜷.缩(quán)政.府(zhèng)C.魁梧.(wu)揪.着(qiū)揭.开(jié)山涧.(jiàn)D.皱.纹(zòu)趴.下(pá)澎湃.(pài)倾.斜(qīng)2.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沉着.着.陆着.急着.重B.绷.脸绷.带紧绷.绷.劲儿C.瞒哄.哄.笑起哄.一哄.而聚D.启蒙.蒙.蔽蒙.羞蒙.难3.下列句子节奏停顿不当的一项是()A.七八个/星天外B.望湖楼下/水如天C.笑问/客从/何处来D.移舟/泊烟渚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政”和“微”,用部首查字法都可查“攵”部。

B.“裳”和“裁”,用部首查字法都可查“衣”部。

C.“腐”和“废”,用音序查字法都可查音序“F”。

D.“崖”和“幽”,用部首查字法都可查“山”部。

5.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向敌人头上砸去。

(比喻)B.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夸张)C.那小桥流水,怎么不叫人陶醉呢?(反问)D.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它旗帜飘拂的声音。

(排比)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礼貌肃静颓然B.密秘惊荒自做自受C.报怨单薄优雅D.恼海伏案排山到海7.下列词语搭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发现宝藏发挥作风发表意见B.环视四周仰望高山浏览课文C.教室幽静湖面平静头脑冷静D.改善方法改进生活改正错误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初中语文 说明文阅读理解分类练习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新人教版

初中语文 说明文阅读理解分类练习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新人教版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⑴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⑵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

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

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⑶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⑷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

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

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⑸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

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⑹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

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浮游生物丰富
3.深海鱼虾众多
4.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多海洋生物
本文共7个自然段,是总—分—总的结构,可以分为三 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指出广阔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 类未来的粮仓。
第二部分:(3—6)阐释海洋可能用成为未来粮仓的 原因。
第一层:(3)说明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总说)
第二层:(4—6)逐一说明粮仓中的粮食——海藻、 浮游生物和鱼虾。(分说)
内容概括 速读课文,任选一种方式来概括这篇事理 说明文的主要内容。
①用一个句子说明这篇文章说明事理的主要内 容。
②用观点、理由的形式来表现这篇文章的主要
内容。
本文阐释了海洋未来能成为粮仓的
理由。即:产量巨大的海藻,丰富的 浮游生物以及远洋深海众多的鱼虾等,
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营养物。
观点: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理由:1.海藻数量多
分类别
有几种(类);一种是 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 ……另一种是……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章中其他地方运用的说明方法 及作用。
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 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 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作诠释——对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 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 能够互换,就是下定义;如果不能 互换,就是作诠释。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目前”,指当前的一段时间,从时间上限定 海带的年产量,更符合客观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准确性。
“据说”,意识是听别人说,并没有去考证1公
顷水面上生产的藻类所提供的营养物,这体现了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的说明,强调海洋是人类未 来的粮仓。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答案8篇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答案8篇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答案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答案1海洋是未来的粮仓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

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

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

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

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xx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

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八年级语文上册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重点语段阅读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重点语段阅读 语文版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节选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

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

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

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

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3、第⑥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_____ 、______ 、______ 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

5、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去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的理解。

(2分)参考答案:1、不能去掉。

因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外,还有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所以使用了“之一”一词,就使表达更严密、更准确。

2、本文的说明中心是“只要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海洋资源,人类未来的粮食需求是不成问题的”。

典型考题详解6(科普文章阅读)

典型考题详解6(科普文章阅读)

典型考题详解6(科普文章阅读)生命的微尘①腊尽春回,百花盛开。

植物开花的本意,是为了繁衍后代。

当你摘下一朵美丽的鲜花时,你是否注意到同时散落一些淡黄色的粉末? 这就是,种子植物的雄性繁殖器官——花粉。

花粉是极微小的生命体,需用显微镜放大几百倍甚至数千倍才能弄清它们的面目。

最大的也不过200多微米(大约是一粒芝麻的五分之一),最小的只有几微米,所以,人们都称它为“生命的微尘”。

②植物花粉的数量,通常都是很多的,有的多得惊人;一株玉米的花粉,竞达5000万粒;松树的一个花序,就有花粉16万粒;一朵苹果花有5. 7万粒,一朵芍药花多达365万拉。

有趣的是,松柏类植物的花粉还背着气囊,能随风升至2000米以上的高空和飘移到1000多公里以外去远游。

因此,每当松树盛花之际,经风一卷,花粉便飞舞在松涛林空,宛如淡黄色的“轻雾”;若遇春雨,便降金色的“花粉雨”,构成春天一奇观,增添了无限春意。

③花粉虽小,但其形态结构复杂,每一种植物的花粉,都有它自已独有的形态结构,通过鉴定,可推知其原植物。

如小麦的花粉像个皮球,松树的花粉像个元宝。

有的像鸡蛋,有的像哑铃,有的呈三角形,有的像个精致的花瓶,有的外表平滑,有的具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有的鲜黄,有的青、绿,有灰色的,也有暗棕色和暗红色的……④花粉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酶类等,可做高级营养品或用于提取雄么素,还可以酿酒和食用。

花粉与人类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有的花粉可供药用,例如马尾松的花粉,中医称为松花粉,有润肺、益气,止血之效;香蒲的花粉称蒲黄,有消炎利尿之功。

但是,也有对人体有害的花粉,这是需要注意的,例如,有些花粉如洋紫荆、细叶紫荆的花粉,含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有抗原性),飘浮在空气中,有过敏性体质的人(哮喘病患者),一旦吸入了这种花粉,则产生过敏反应,轻者像感冒,重者气喘不止,称为枯草热或花粉病。

还有少数植物,如断肠草、闹羊花、藜芦、乌头等的花粉,含有有毒的生物碱及其他成分,被人误食可引起中毒;混有这些植物花粉的蜂蜜,吃后也会中毒。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课文全解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课文全解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藻z o: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也包括某些水生的高等植物。

褐h :像栗子米那样的颜色。

鹧zh 鸪g :鸟,背部和腹部黑白两色相杂,头顶棕色,脚黄色,吃昆虫、蚯蚓、植物的种子等。

莼ch n菜: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生死存亡:或者生存,或者死亡。

形容事关重大或者形势极端危急。

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二、相关背景:“重返海洋”人类能做些什么生命起源于海洋,人类繁衍于陆地。

今天,面对陆地资源短缺的压力,人类又把目光转向海洋,提出了“重返海洋”、“21世纪是海洋世纪”的说法。

人类重返海洋、开发海洋,主要是从五个方面进行的。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首先是发展海洋牧场。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海洋渔业当中,使捕鱼率大大提高,但也导致天然渔业资源的衰退。

因此,各海洋国家都非常注意开发海洋牧场,即用人工繁殖的苗种,在人为的舒适环境中经过中间培养,然后放到海洋中养殖,摄取海水中的天然饵料生物来生长发育,最后科学合理地进行捕捞。

从而使海洋渔业由传统的捕捞垂钓型向养殖放牧型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方向发展。

其次,生物工程技术为改善海产品的质量开辟了新途径。

例如用重组DNA技术生产的生长激素使鱼的体重比对照的鱼增加了近一倍,而牡蛎、蛤、扇贝、贻贝和鲍鱼的产量则提高了25%。

第三,海藻将成为未来“海洋食品农业”的重点之一。

一公顷水面养殖海藻,加工后可提取20吨蛋白质,相当于40公顷耕地年产大豆的含量。

海洋正发展为人类的“第二粮仓”。

第四,向海洋要药。

科学家们通过对多种海洋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进行研究,分离出数千种活性化合物,它们具有特异的化学结构,是陆生生物无法比拟的。

其中许多化合物在抗癌、抗病毒、抗放射性、抗衰老、抗心血管病方面显示了特殊的功效。

因此,向海洋索取新药、特药已成为全球竞相开发的热点。

海洋矿物资源开发世界海洋矿产开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海洋油气的开采,其产值占海洋开发总产值的70%以上。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海洋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海洋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海洋
一、看拼音,写词语。

蕴藏敬畏威胁
危机望洋兴叹
二、在下列句子中填写一组合适的反义词。

1.无私吝啬
2.丰富短缺
3.高昂低廉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矿产资源食品电力淡水建设城市
2.保护海洋海洋资源才会乐于做出它的奉献
四、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1.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2.(1)藻类(2)浮游生物(3)鱼虾
3.列数字。

作用:通过列数字从数量的角度说明南极磷虾的产量很高,一方面说明更准确,另一方面使说明更具说服力,让人信服。

举例子。

通过举南极磷虾的例子,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说明的内容具体清晰,通俗易懂,令人信服。

作比较。

通过将南极磷虾每年的产量与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作比较,使读者对未来南极磷虾的产量产生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4.海洋和我们是一个整体,首先,海洋本身对污染物有着巨大的搬运、稀释、扩散、氧化、还原和降解等净化能力。

但这种能力并不
是无限的,*部海域接受的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它本身的自净能力时,就会造成该海域的污染。

另外海洋虽然蕴藏许多资源,但海洋资源的再生也是需要时间的,如果我们无节制地开发海洋资源而不注意保护,那么这些资源总有被用光的一天。

所以保护海洋极其重要也十分必要。

八上语文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课文同步讲解(附答案语文版)

八上语文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课文同步讲解(附答案语文版)

八上语文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课文同步讲解(附答案语文版)八上语文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课文同步讲解(附答案语文版)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海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

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

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

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

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

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这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共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天涯共此时”句,是从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

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

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中运用的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3.增强“海洋意识”。

作家作品严济运,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气象局研究员,曾与卢嘉锡一起主编《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科学》。

本文选自《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科学》,它是非常经典的少年科普读物,为无数好奇的少年打开了一扇瑰丽的科学世界大门,让他们初步感知了科学的奥秘。

字词广场★字音识记妥善(tuǒ)鹧鸪(zhègū)石莼(chún)浒苔(hǔtái)捕捞(bǔ)鳞虾(lín)★形似字辨析仓仓库沧沧海苍苍茫沦沦陷藻海藻噪噪音燥干燥躁急躁★熟语积累(1)生死存亡:或者生存,或者死亡。

形容事关重大或者形势极端危急。

如:国家到了~的关头,我们不能再犹豫不决了。

(2)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如:这可不是~,世卫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每年有200多万人因长时间坐着不动而死亡。

人口剧增①,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八年级语文课外记叙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

八年级语文课外记叙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

八年级语文课外记叙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隐形的翅膀答案:1、照应标题的句子有“因为你是上帝派到凡间的天使,但是你来时把翅膀落在天堂了”、“她会闭上眼睛,听耳边掠过的风声,想象自己找回了失去的双臂,像天使一样在操场上空飞翔”、“孩子,其实你也有一双翅膀的!”、“孩子记住,那双翅膀,就隐藏在你的心里”、“童年时那个飞起来的梦想却总让她挥之不去,她要像天使一样自由飞翔”、“心灵与梦想,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隐形翅膀,只有勇于展开它们的人,才会飞起来,超越一切,抵达幸福的人生彼岸”。

这些句子紧扣文章标题,贯穿文章始终,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突出了文中主人公杰西卡的坚强以及对梦想的执着。

2、“隐形的翅膀”指主人公杰西卡从小失去了双臂,写出了心灵与梦想是每个人与生俱来隐形的翅膀,告诉人们要坚强、对梦想执着。

3、议论。

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揭示了文章中心,与标题相呼应。

4、(1)(1)-(4)小节:讲述了主人公杰西卡儿时的故事,体现了她对拥有一双能自由飞翔的翅膀的渴望。

(2)(5)-(8)小节:杰西卡不断努力,为自己的梦想奋斗。

(3)(9)-(11)小节:杰西卡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拿到了驾照。

5、略大地的耳朵答案:1、我和弟弟小时候对冬菇的讨厌表现在(1)我们嫌冬菇丑;(2)觉得冬菇焖鸡中大好鸡肉被那可憎的冬菇白白糟蹋了。

文章开头写我和弟弟对冬菇的讨厌,作用是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既为后文写我和弟弟爱上吃冬菇做铺垫,也为刻画聪明、善良的母亲形象服务。

2、母亲的聪明、慧黠表现在:她打了一个新鲜的比喻,使兄弟两人改变了以往对冬菇的看法,爱上了冬菇。

3、因为作者不希望听到飞短流长的谣言、令人义愤填膺的负面消息和叫人恶心的言谈。

4、本文通过对吃冬菇这件事的回忆,表达了我对善良聪明的母亲的钦佩、感激、赞美,也体现了我对温馨的伦常亲情的怀念以及对快乐、纯洁、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留恋。

5、文题是冬菇比喻化的说法,是全文的线索,是“我”对美好童年生活感情的寄托也是对聪明、善良母亲的钦佩、感激与赞美.蝴蝶的金翅膀答案5.老师没有因我把毛毛虫带入教室引起混乱而大发雷霆,而是引导我探究知识。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 ②
生死存亡 :或者生存,或者死亡,形容
危言耸听 :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 不言而喻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事关重大或形势极端危急。
吃惊。

迅速浏览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题目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起
到了 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的作用。
2、课文说明的问题是 课文以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例子是
举个例子
这个故事
1、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 态提高了2000多倍。 2、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 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过加工后可获得20 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 40 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 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3、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 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已被以上。
(2)第三段“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 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 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 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字 作用:突出、有力地说明海藻数量庞大,蛋白质含 量丰富
(3)第四段“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 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 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 石花 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十万个为什么 . 地球科学》
1.读一读,写一写 (1)正音辨形
石莼( chún)
提供( ɡōnɡ) 海zǎo( 藻 ) 猖獗 ( chāng ) (
浒苔( hǔ )
开辟( pì ) tuǒ( 妥 )善
jué
捕捞( bǔ )
鹧鸪( zhè )( ɡū ) qián( 潜 )力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讲解与例题 语文版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讲解与例题 语文版

《第五单元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讲解与例题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海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

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

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

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

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

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这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共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天涯共此时”句,是从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

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

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中运用的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3.增强“海洋意识”。

作家作品严济运,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气象局研究员,曾与卢嘉锡一起主编《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科学》。

本文选自《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科学》,它是非常经典的少年科普读物,为无数好奇的少年打开了一扇瑰丽的科学世界大门,让他们初步感知了科学的奥秘。

字词广场★字音识记妥.善(tuǒ) 鹧鸪..(zhè gū) 石莼.(chún) 浒苔..(hǔ tái) 捕.捞(bǔ) 鳞.虾(lín) ★形似字辨析⎩⎪⎨⎪⎧ 仓仓库沧沧海苍苍茫沦沦陷 ⎩⎪⎨⎪⎧ 藻海藻噪噪音燥干燥躁急躁★熟语积累(1)生死存亡:或者生存,或者死亡。

形容事关重大或者形势极端危急。

如:国家到了~的关头,我们不能再犹豫不决了。

(2)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如:这可不是~,世卫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每年有200多万人因长时间坐着不动而死亡。

人口剧增①,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原文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原文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原文《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原文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

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

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

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

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

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

2019年精选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6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课后辅导练习第九十九篇

2019年精选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6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课后辅导练习第九十九篇

2019年精选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6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课后辅导练习第九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浒苔(hǔ) 捕捞(pǔ) 石莼(chún)B、开辟(pì) 鹧鸪(bó) 提供(ɡōnɡ)C、海藻(zǎo) 妥善(tuǒ) 潜力(qián)D、磷虾(lín) 公顷(qīnɡ) 平衡(hénɡ)【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面对课文《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结构顺序为“分—总”。

B、本文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做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C、本文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同为事理说明文。

D、本文开头和结尾运用了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

【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指出下列语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①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

______②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______【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人口巨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______②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讼听的说法。

______③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逾的。

______【答案】:【解析】:第5题【问答题】读课文《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既然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答案】:【解析】:第6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天外飞来准晶体巴雅尔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准晶体的发现者——以色列科学家谢西曼,他于1982年首次在实验室中合成出了准晶体。

正常的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形式是立方体、六边形或其他规则的、可无缝拼合的模式。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

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

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

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

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

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

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答案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

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

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

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

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土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它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

仅就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近几年,人们还培育出一些藻类新品种,这些藻类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不断翻番。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

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够300亿人的需要。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近海的鱼虾数量已近极限,很多国家为了争夺有限的近海资源纷争不断。

但是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

只要磷虾的捕获量每年达到1亿~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

何况,在远洋和深海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我们说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11.第②段中许多人发出的警告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警告?
1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3.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14.鉴于近海开发出现的问题:人类在未来对远洋和深海进行开发时应防止哪些不良行为和结果的出现?
参考答案:语文网
阅读《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回答11~14题。

11.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

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12.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13.因为未来陆地上的食物资源很可能满足不了人类需要,而海洋中尤其是远洋和深海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可以直接或间接作为人类食物的生物资源,人类可以对其进行充分地开发利用,使之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14.过度开发;海洋污染;恶性竞争影响国家关系;破坏生态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