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二则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通用5篇)

小学语文《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通用5篇)

⼩学语⽂《⽂⾔⽂两则》教学设计(通⽤5篇)⼩学语⽂《⽂⾔⽂两则》教学设计(通⽤5篇) 作为⼀位⽆私奉献的⼈民教师,往往需要进⾏教学设计编写⼯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是⼩编为⼤家收集的⼩学语⽂《⽂⾔⽂两则》教学设计(通⽤5篇),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学语⽂《⽂⾔⽂》教学设计1 教学⽬标 1、熟悉两则⽂⾔⽂中的⽣字⽣词,第⼀课《⽂⾔⽂两则》教案。

2、能根据⽂后的注释理解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背诵课⽂。

3、能联系⽣活实际,悟出两个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背诵两则⽂⾔⽂ 2、联系⽣活实际,悟出两个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课时(完成《学奕》的学习任务) ⼀、预习探究 1.读课⽂,熟悉本⽂⽣字⽣词。

2、结合⽂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3、检查预习: (1)出⽰⽣字⽣词,指名认读,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读⾳。

(2)指名读⽂。

(3)检查⾃⼰结合注释对⽂的理解情况 (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致意思就⾏。

) ⼆、合作交流 读熟课⽂,读懂故事 1、让学⽣⾃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然也。

"前⼀句读出疑问的语⽓,后⼀句读出肯定的语⽓。

2、师⽣共同讨论,再进⼀步结合注释,联系前后句⼦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4、练习背诵课⽂。

三、品读感悟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个什么道理? 让学⽣根据⾃⼰的理解总结说⼀说,教案《第⼀课《⽂⾔⽂两则》教案》。

2.引导学⽣谈谈,⾃⼰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联系实际谈谈,⽬的是进⼀步认识专⼼致志做事的重要性。

) 四、扩展延伸 把以前学过的⽂⾔成语故事再讲⼀讲背⼀背;把⾃⼰了解到的有关⽂⾔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第⼆课时,完成《两⼩⼉辩⽇》学习任务 ⼀、预习探究 1、回忆学习⽂⾔⽂的⽅法,读课⽂,要求读准字⾳,读通语句,注意停顿。

文言文二则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文言文二则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文言文二则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则;3.能够理解并运用所学内容阅读文言文文章,能够正确使用所学语法结构。

教学内容1.《滕王阁序》2.《观沧海》教学重点1.掌握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能力;2.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则,掌握常见的语法结构;3.熟练阅读和理解所学内容,能够正确使用所学语法结构。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古文阅读理解的难度大,需要通过分析、注释、翻译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2.学生对于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应用难度大,需要逐步引导和训练。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2.听读法:通过师生朗读、模仿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语音语调的理解;3.分析法:通过对于文章结构、句式的分析和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4.讨论法:通过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探讨,提高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熟悉本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和教学方法;2.查看教材和课本,准备讲义和课件。

Step 1:导入新课1.讲解文言文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魅力;2.引导学生思考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和联系。

Step 2:教学核心2.1《滕王阁序》1.师生共读,帮助学生掌握古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2.分析句子结构、词语含义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3.翻译难句、生字生词,加深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

2.2《观沧海》1.利用听读法,帮助学生掌握古文的语音语调;2.分析句子结构、词语含义等,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3.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Step 3: 总结1.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重点;2.引导学生思考古文阅读对于语言文字和文化传承的意义。

教学反思1.古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和运用,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3.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掌握讲解和引导的分寸,充分尊重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过程,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反思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反思

21 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哉、巍”等生字。

(2)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通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情感与价值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学习牧童勇于指出名人画作中错误的精神。

【教学重点】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互相欣赏的友情,学习牧童的精神。

【教学准备】学生:查资料了解伯牙、锺子期。

教师:制作课件,《高山流水》古筝曲。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乐曲导入,释题存疑1.(课件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曲)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我国经典国乐《高山流水》,关于这首动听的曲子有一个千古流传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

(板书:伯牙鼓琴)读题。

关于伯牙,你们有什么了解?2.伯牙学琴,以大自然为师,终成一代操琴高手,足见其对音乐艺术的酷爱。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操琴高手,最后却“破琴绝弦”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二、读通课文,疏通文意1.大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4名学生一人读一句,随机正音。

(平翘舌音等。

)3.字音读准了,不过有几处停顿不太合适。

大致地了解古文的意思,能帮助我们正确断句,读得流畅。

回忆一下,理解古文有哪些方法?(借助书下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4.让学生练读停顿的文言内容,指名读,老师带读,齐读,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5.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哪些词?(知音、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琴瑟之好……)6.学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指名说、同桌互说。

)三、品味“知音”之情(一)逐句分析,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优秀6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优秀6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优秀6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该页是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优秀6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三个生字,理解语句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有关孟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1、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2、简介作者,认识孟子。

3、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试读质疑1、初读课文。

交流对课文的印象,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2、再读课文。

指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故事大意,并就不懂的地方自由质疑。

三、研读交流1、探究疑难,深入研读:⑴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① 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同时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理解文言文词句的基本方法。

② 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者、也的含义。

③ 通过反复诵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⑴ 使弈秋诲二人弈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① 自由朗读,交流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明白几个之的不同意思。

② 学习生字,指导识记书写。

③ 运用成语分别概括两人不同的学习态度,了解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联系,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④ 指导朗读。

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

⑴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① 理解交流句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句子的意思说明白,说顺畅。

② 指导朗读,体会文言文朗读的语气。

2、串联全文,整体把握:师生问答,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相应的语句回答老师的提问,从而帮助学生疏通全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吟诵体味1、教师配乐朗诵。

2、学生自由练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二则》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二则》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二则》教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根据注释和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个故事。

3. 体会古代艺术的卓越成就和艺术家的创造力,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1. 重点- 理解文言文词句的意思,读懂故事内容。

- 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 体会古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和创新精神。

2. 难点- 体会伯牙破琴绝弦的背后深层含义,理解知音难觅的情感。

- 理解《书戴嵩画牛》中牧童指出戴嵩画中错误时所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古筝曲(如《高山流水》),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从这首曲子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简单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与音乐有关,那就是《伯牙鼓琴》。

2. 展示一些古代名画(包括戴嵩的画牛图)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能看出这些画的精妙之处吗?古代的绘画艺术可是非常了不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绘画有关的文言文《书戴嵩画牛》。

”(二)学习《伯牙鼓琴》1. 初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尝试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例如“少(shǎo)选之间而志在流水”中的“少”的读音。

-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纠正读音和节奏错误。

如“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应读为“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 理解文意- 逐句讲解课文。

-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讲解“鼓”是弹奏的意思,“之”在这里指代伯牙弹琴这件事。

-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引导学生理解“方”是刚刚、正在的意思,“志在太山”就是心里想着高山,“善哉”是表示赞叹,“巍巍乎”形容山高大的样子。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伯牙正在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弹得真好啊!就像那巍峨的高山。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教案)精选3篇教学设计篇1: 22.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会写“哉、巍”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4.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哉、巍、弦”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根据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与知音相关的句子。

知音世所稀。

知音共饮醉当歌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2.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诗句的共同点。

(都有“知音”一词。

)3.教师过渡,板书课题。

从刚才我们读的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珍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它讲述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伯牙鼓琴》。

(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弄清题意。

“鼓”是什么意思?(弹。

)这里的“琴”指的是七弦古琴。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1)学生大声读课文,争取读通课文(2)指名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

“少选之间”的“少”读shǎo。

“汤汤乎若流水”中的“汤”读shānɡ。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第一个“为”读wéi,表示“以为,认为”;第二个“为”读wèi,表示行为的对象。

2.教师出示课件,示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停顿。

3.全班根据朗读停顿齐读课文。

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应放在首位。

学生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深入理解,并品悟出文言文的美感。

这篇文言文篇幅很短,适合反复诵读,所以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准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文言文两则》_人教新课标-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文言文两则》_人教新课标-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白话文两则》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我能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我能从课文中领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籽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领会学无尽头的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捉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践,领悟文章包含的道理;在把握次要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导学提纲:同学们,明天我们将要一同学习《白话文两则》。

一同去看看,这篇课文我们需求掌握哪些知识?1、生词:2、我次要查阅了有关的材料:3、结合注释,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4、我在课前预习时,还有如下成绩:导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说话:白话文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不少白话文还揭示了深入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白话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习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白话文──《学弈》。

(板书:学弈)二、检查预习快到小组里,展现一下你的预习成果吧!1、在小组内抽查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一同读读课文2、说一说你搜集到的材料3、交流“导学提纲”中的第3题,汇总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成绩三、自主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焦点一:范读激趣感知全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对个别难度的句子,对照译文多读几遍。

2、师范读要求:边听边想老师在读这篇白话文时与平时读课文有甚么不同。

指名回答(朗读时,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进展较多。

)3、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合作探求焦点二:研读探求理解文意1、小组探求: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2、展现交流。

3、带着对文章的理解,再读课文。

4、练习背诵。

四、拓展升华1、是甚么缘由导致了这样的学习结果?从中你遭到了甚么启发?可以结合本人的学习来谈一谈。

2、经过学习你有甚么播种?可以是学习白话文的方法,也能够是明白的道理,还可以是本人的感受。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4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4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言文二则(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准确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文言文《刻舟求剑》: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刻舟求剑》,理解故事背景,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2. 文言文《愚公移山》: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愚公移山》,理解故事内容,学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理解故事内容。

2.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中的复杂句式和生僻词汇,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故事背景资料。

2.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文言文《刻舟求剑》和《愚公移山》的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刻舟求剑》和《愚公移山》,讲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并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反思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1. 文言文二则2. 副《刻舟求剑》与《愚公移山》3. 正文:包括文言文原文,重点词汇和句式,故事内容的简要概述。

作业设计1. 翻译练习:学生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巩固学习内容。

2. 写作练习: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提高写作能力。

3. 思考题: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理,进行深入的思考。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文言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熟悉度。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 文言文二则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 文言文二则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4 文言文二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文言文,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课为学生介绍两篇文言文作品,分别是《孟子·告子下》和《庄子·逍遥游》。

通过学习这两篇文言文,使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学会阅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尝试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标注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文言文的感受,交流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共同探讨文言文的意义。

4. 探究实践: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言文,解析文言文中的难点,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言简意赅、韵味十足、内涵丰富。

2. 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注重词汇积累、把握语境、学会推理。

3. 重点词汇解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阅读一篇文言文,总结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写出自己的感悟。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通用13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通用13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通用13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通用13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难点:读通,读懂文言文,能够结合注释理解疏通全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读单元导语1.了解单元学习重点.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学习时要注意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2.提示学期学习重点.通过前几年的学习,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努力,认真地读书作文,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打开练习册,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口头完成各题,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正式学文: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全部精力.)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yuacute;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不能照读译文,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听课文录音)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三,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老师指导学生标出停顿的符号.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5.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读文后注释,标出重点的部分要求学生记忆.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3.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2. (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 后一个三心二意.)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以三心二意.)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1.联系生活实际,你能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一个班级四十多个同学是相同的老师教的,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很好,而有些同学成绩不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不是智力的差异,而是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专心致志.每节课都能专心致志地听讲的,学习成绩优秀;上课时三心二意的,学习就落后.所以,我们在学习文化知识也好,学习技艺技能也好,都要以专心致志的态度去学,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请生背诵《学弈》.2.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yugrave;御kograve;u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4. 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读准字词,读通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3)请学生参考注释,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1)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太阳在早晨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2) 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不同时间里的温度来判断的.)(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补充孔子的资料: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zōu陬yigrave;邑(今山东曲fugrave;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1)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2)孔子实事求是, 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1)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生背诵课文.板书设计:1,文言文两则一人专心致志(成功)学奕一人三心二意(失败)两小儿辩日日始出近大如车盖一儿日中时远小如盘盂(大则近,小则远) 孔子不能决也日初出远沧沧凉凉一儿日中时近热如探汤(凉则远,热则近)参考译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言文二则》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言文二则》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言文二则》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能够准确地翻译文言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文言文二则》包括《刻舟求剑》和《杨氏之子》两篇文言文。

《刻舟求剑》讲述了一个人在船上刻记号找剑的故事,寓意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杨氏之子》讲述了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应对客人的故事,展现了孩子的智慧和应变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能够准确地翻译文言文。

2. 教学难点:学生对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对文言文中的寓意和道理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教材。

2.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文言文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朗读:学生自主朗读文言文,注意停顿和语气,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3. 翻译: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与同学交流,尝试翻译文言文,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4. 解析:教师对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中的寓意和道理,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6. 应用:学生尝试运用文言文中的句式和词语,进行仿写和创作。

7.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六、板书设计1. 《刻舟求剑》- 词语解析:刻舟、求剑、记号、变化- 句式解析: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寓意解析:事物的认识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2. 《杨氏之子》- 词语解析:杨氏、之子、聪明、机智- 句式解析: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寓意解析:智慧和应变能力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翻译文言文《刻舟求剑》和《杨氏之子》。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掌握《刘向传》和《屈原》两篇文言文的基本词语、句型和课文内容;2.能理解并简要概括两篇文言文的主要含义;3.能够通过朗读、演讲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两篇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刘向传》和《屈原》两篇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型,理解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渐进式掌握两篇文言文,并能够通过朗读、演讲等方式自信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先展示两幅图片,图片中有刘向和屈原的画像;2.教师简要介绍两位文言文代表人物的生平、成就和影响。

2. 学习《刘向传》(40分钟)1.教师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重点标注生僻字词;2.教师解读课文中的常用句型和主要词语,并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每个段落的主题和重点;3.学生分组阅读,概括每个段落的主题和内容,然后小组讨论,并在班级里分享他们的理解;4.学生口头或书面表达他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3. 学习《屈原》(40分钟)1.教师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重点标注生僻字词;2.教师解读课文中的常用句型和主要词语,并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每个段落的主题和重点;3.学生分组阅读,概括每个段落的主题和内容,然后小组讨论,并在班级里分享他们的理解;4.学生口头或书面表达他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4. 课堂小结(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几个常见的文言文句型;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难点,并再次强调学生要掌握文言文基本功;3.学生分享他们收获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教师现场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和理解程度等;2.对于参与度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表扬和激励,对于理解程度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提醒;3.对于学生回答问答环节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回馈。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2.激发学习兴趣: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案例,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3.培养合作意识: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注重方法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课文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如分析文章中的某一人物形象、某一事件等。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看法,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总结讨论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填空、翻译、简答题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应注重提问技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强化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
5.融入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将情感教育融入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掌握文言文知识。
2.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文言文的语言美,提高审美情趣。
4.结合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良好的人生观。

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
2.教学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篇课文的内容,结合伯牙与子期之间的故事,再次强调知音难觅以及两人情谊深厚的主题,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知音”的理解和感受,进一步深化情感体验。
教师进行拓展延伸介绍:“同学们,知音文化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除了伯牙和子期,还有许多关于知音的故事和佳话,比如羊角哀和左伯桃的故事等,大家课后可以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下。”同时,推荐学生阅读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故事改编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感受不同文学体裁对同一故事的呈现方式。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25分钟)
1.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时的重点环节,通过精读,引导学生逐句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含义和句子意思,深入体会伯牙与子期之间的知音情感,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突破教学重点。
2.教学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课文,先让学生结合注释尝试自己解释第一句“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的意思,学生可能会回答“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教师给予肯定并补充讲解“之”在这里指代伯牙弹琴这件事,然后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继续自主理解后面的句子。
简单介绍伯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琴艺高超,为故事背景做铺垫,让学生带着好奇与期待进入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
1.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初读,扫清字词障碍,初步熟悉文言文的内容和语言风格,为后续深入理解文意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2.教学活动: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注意“哉(zāi)、巍(wēi)、弦(xián)”等易错字的读音,边读边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以及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读音错误。
在每句讲解完后,教师都引导学生带着相应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如读到伯牙与子期心意相通的语句时,用欣喜、赞叹的语气读;读到子期去世伯牙绝弦的语句时,用悲伤、沉痛的语气读,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文中的情感。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文,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传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

教学安排
本课时为一节课,课堂教学总时间为 40 分钟。

知识点讲解(25 分钟)
1.文言文基本语法介绍:讲解文言文的语法特点,如借代、省略、夹注等。

2.文言文的阅读方法:阅读思路、阅读技巧和阅读注意点。

3.两则文言文阅读:让学生分别阅读《蒹葭》、《劝学》两则文言文,并带着学生一起探究文章的含义和价值。

听读练习(10 分钟)
老师念读本节课的两篇文言文,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听读和理解能力。

作业布置(5 分钟)
布置以下作业: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篇古文,背诵并总结出其中的文言文特点,提交作业,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教学重点
1.文言文的语法特点;
2.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3.两则文言文的意义及价值。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2.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总结
本节课通过介绍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阅读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并阅读了两则古文,激发了学生对文化和传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

在后续的学习中,还需加强对文言文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经典文言文二则》教案(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经典文言文二则》教案(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经典文言文二则》教案(新)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经典文言文二则》,使学生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理解文言文的句意和篇章结构。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文言文中的生僻词汇和语法结构。

2. 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准备1.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经典文言文二则》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3. 针对学生的辅助材料,如词语解释和语法规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介绍《经典文言文二则》的背景和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分析文言文的特点,如词汇用法、句式结构等。

3. 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文言文的原文和翻译,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4. 分组阅读文言文,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思考和理解。

第二课时1. 复上一节课的内容,确保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有所掌握。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言文,理解其中的句意和篇章结构。

3. 分析文言文中的生僻词汇和语法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境和表达方式。

4.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文言文的内容,提高其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1. 复前两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继续阅读文言文,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度。

3. 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文的情节发展和思想内涵,培养其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

4. 结合现代语言,让学生比较古代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差异与联系。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评价其对文言文的态度和兴趣程度。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和练,检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语言表达:评价学生用现代汉语表达古代文言文意思的能力,包括句子结构和词汇运用。

4. 书面作业: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考察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经典文言文,拓展其文言文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21《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21《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书戴嵩画牛》文言文,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

•学生能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语法特点,掌握文章的大意。

•学生能分析文言文的层次结构,理解各段之间的关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翻译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通过学习文言文,引导学生理解并尊重古代文化的价值和智慧。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语法特点,掌握文章的大意。

三、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句式和语法特点,以及古代文化的背景和内涵。

•如何将文言文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书戴嵩画牛》文言文文本。

•多媒体课件,包含文言文朗读音频、生字新词解释、图片和动画等。

•黑板或白板,用于板书设计。

五、第一课时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文言文吗?有没有读过或听过一些著名的文言文作品?•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自己了解的文言文知识或经验。

•引入课题:《书戴嵩画牛》,介绍作者和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圈出生字新词。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和解释生词。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注意发音和节奏。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分段。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段落之间的停顿和语气。

•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各段之间的关系和整体结构。

•第一段:介绍戴嵩和他的画作。

•第二段:描述一个牧童指出画中的错误,并解释原因。

•第三段:作者发表议论,强调实践出真知。

•教师总结课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并板书课文结构。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故事。

3.通过感受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真挚情谊,理解“知音”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师范读,配乐。

3.自由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

(课件出示朗读节奏划分)4.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1.师:你们读得很有古文的韵味了,现在让我们来理解其中的意思吧!想想我们以前有哪些理解古文的方法。

四人小组合作研究,理解全文的意思。

2.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合作讨论,弄懂课文意思,师巡视指导。

四、品读课文,感悟“知音”(一)何为“知音”?1.什么叫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从哪里看出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2.指名读。

3.师: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4.伯牙鼓琴。

思考:他的琴艺怎么样呢?在文中如何表现出来的?(指名答)伯牙能通过琴声把自己心里想的东西表达出来。

5.钟子期听之。

他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到了什么呢?用“——”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明确:“善哉”是表赞叹之意。

(教师指导读好赞叹的句子)这句话表明,伯牙隐藏在琴声中的想法,钟子期能心领神会。

1. 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高山流水”的故事,了解了知音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将研究另一则关于知音的故事——《牛郎织女》。

2. 师出示《牛郎织女》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故事背景:“牛郎织女”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但由于身份不同,被王母娘娘驱散,只有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1.①教诲 ②这样 ③引,拉 ④聪明才智
2.C
3.只听弈秋的教导。

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10 )分钟
五、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课件21、22】
拓展读由熟悉的故
事改编而来的文言故事,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

板书
内容
学弈
弈:下棋 学弈:学下棋
通国之善弈者也(善于)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代词,代指“鸿鹄”)
课堂作业新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二则教案 1.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 ) ②非然也( )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 )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 .夫战,勇气也 B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 .甚矣,汝之不惠 D .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