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列传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阴侯列传》学案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与含义以及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等相关文言常识
2、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采用的起伏跌宕的叙事特色
3、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
4、让学生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出独到的见解
教学设想
其一本选段故事情节紧凑,同学们容易读懂,所以梳理文章不作为重点,把积累文言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其二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一种独特的历史观:统治者心狠手毒,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1)功高震主;(2)单枪匹马(3)恃才放旷,君王对他早有猜忌;(4)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的现象。
要引导学生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有一个能忍受胯下之辱的人,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韩信。
韩信除了受胯下之辱外还有很多令人敬佩的事迹。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史记•淮阴侯列传》来进一步了解韩信。
二、介绍韩信:
汉初军事家。
淮阴(今属江苏)人。
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
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
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
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
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
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
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
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
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
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已失传。
三、诵读课文,正音正字,并且根据文意,划分文章结构。
(一)、容易读错的字:
陈豨.蒯.通商贾.诸.母漂.盗跖.阏.与
井陉.樵.苏若虽长.大晨炊.裨.益偏裨.
辎.重不能自食.传飧.
(二)、文章结构
•1-3
•4-7
•8
•9-10
•11
四、研读文本1----3节
难句疏解
(一)、文章开始的三小节写了韩信早年生活的三个小故事。
1、请同学们找到每个故事中的关键词,用四个字概括每个小故事。
2、说说这三个小故事说明了韩信早年生活的境况是怎样的?
1、三个故事可以概括为:
①②③
(二)、请仔细阅读这三个小故事,找到关键词,分析其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个性?
结论:
这三个故事都反映了韩信。
第一个故事侧重表现他
第二个故事侧重表现他
第三个故事侧重表现
五、研读文本4---7节
(一)先研究文本P138中“阅读与探讨”部分
“萧何追韩信”“登坛拜将”,这是从写韩信的卓越才能。
(二)4——7节是写与赵国之间的一场战争,名称:
是从表现韩信的军事才能。
(三)问题探究:
(1)韩信能取得井陉口这场战斗胜利有哪些主要原因?
(2)作者在描写井陉之战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六、研读文本8——10节
总结关键语句
第8节写
第9节
第10节
问题探究:
(1)韩信墓前有对联曰:“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联中“一知己”和“两妇人”分别指代什么人?
(2)有人说韩信是被吕后等设计陷害死的;也有人认为他造反证据确凿,咎由自取;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
对此你怎么看?请认真研读课文,收集有关资料,说说你的看法。
七、研读文本11节
1、问题探讨:这段“太史公曰”包含了哪些内容,其中“天下已集,乃谋叛逆”有什么言外之意?
2、思考:韩信为什么会被杀害?
整理《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成语:
1、漂母之恩
2、胯下之辱
3、妇人之仁
4、多多益善
5、逐鹿中原
6、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7、一饭千金
8、背水一战
巩固与拓展:
一、文言现象梳理
(一)词类活用
1.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竟漂数十日
2.众.辱之曰
3.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4.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5.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6.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二)通假字
1.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2.于是信孰.视之
3.俯出袴.下,蒲.伏4.虏魏王,禽.夏说
5.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6.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7.出、背水陈8.东乡坐,西乡对
9.兵法右倍山陵10.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11.人言公之畔12.上怒曰:“亨之。
”13.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14. 可致于戏.下。
(三)重点文言词语
亭长妻患.之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必有以
..重报母
中情
..怯耳又不能治生商贾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
此乘胜而去.国远斗
..,其锋不可当.。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
足下深.沟高垒,坚营
..勿与战。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后有大者,何以加.之!
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
水上军开入
..之,复疾战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
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
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
..之。
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
信由此日夜怨望
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不伐已功,不矜其能
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
(四)重点文言句式
1.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2.信钓于城下
3.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4.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
二、难句翻译
1.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2.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3.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4.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已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
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三、能力自测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
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
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
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说之。
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月,亭长妻患之患:厌恨。
B.众辱之曰众:众人
C.数以策干项羽。
干:求取
D.与语,大说之说:同“悦”,喜欢,高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晨饮蓐食②此乃信所以去也
B.①王曰:“以为大将。
”②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C.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②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D.①汉王之入蜀②上未之奇也
3.以下六句都是萧何的话,分别编为四组,全是希望汉王重用韩信的一组是()
①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②至如信者,国士无双③顾王策安所决耳④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⑤虽为将,信必不留⑥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因家里贫穷,吃不上饭。
在亭长家寄食几个月后,亭长的妻子不给他饭吃,而一位漂母不仅给韩信饭吃,还说不图韩信的报答。
B.韩信身材高大,并带有刀剑,面对别人的侮辱,没有奋起反抗,因为他想到要报答漂母和成就大业,因而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胯下之辱。
C.韩信在犯法当斩时,滕公见他出语不凡,相貌堂堂,没有斩他。
滕公同他交谈后,更是高兴,就向汉王推荐,汉王让他做了治粟都尉。
D.萧何劝说汉王一定要重用韩信,不然他就会走掉。
汉王开头说看在萧何的情面上让韩信做将领,萧何坚持让韩信做大将,汉王最终同意了。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2)、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3)、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四.拓展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1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
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
景公患之。
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军扞燕、晋之师。
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
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
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
日中而贾不至。
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穰苴曰:“何后期为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木包鼓之急则忘其身。
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斩庄贾以徇三军。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
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
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晋师闻之,为罢去。
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
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
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与语兵事,大说之兵事:武器方面的事情。
B.君擢之闾伍之中闾伍:指平民。
C.士卒暴露于境暴露:显露,指死亡。
D.然后反归寝归寝:回去睡觉。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C.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既来之,则安之
D.何后期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8.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公患之称代晋、燕伐齐,齐师败绩这件事。
B.加之大夫之上称代将军的职衔。
C.不佞大夫亲戚送之称代庄贾。
D.身自拊循之称代士卒。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司马穰苴具有文武才能的一组是
①将兵扌干燕、晋之师
②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③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
④最比其羸弱者
⑤誓盟而后入邑
⑥景公与诸大夫郊迎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穰苴虽然仅是田氏的庶子,但他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所以晏婴向齐王推荐了他。
他认为自己人微权轻,所以提出让德高望重的庄贾做监军。
B.司马穰苴说“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木包鼓之急则忘其身”,这表明他具备了一个杰出将领舍家为国、舍生忘死的高尚品质。
C.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即使对国君的宠臣庄贾也决不宽恕,这是司马穰苴的军队具有严明的纪律和无往不胜的战斗力,最终使晋、燕两国军队先后撤离的原因之一。
D.因为司马穰苴对士卒关怀备至,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痛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这也是他的军队能够战无不胜的重要原因之一。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译文:
(2)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
译文:
12.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苏轼《留侯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