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化学公开课教案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涉及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发生的条件。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化学反应,还要会判断化学反应能否发生,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何书写。初中阶段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也在本节课中学习完毕。所以本节内容是整个初中化学课程中,化学反应内容的一个升华与深化。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盐》课题中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食盐的用途和常见的酸碱盐的溶解性问题。这对本节内容中的常见盐的用途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之前学习的CO

的制取反应和灭火器的原理中牵涉到的反应,正是本节课所学的盐与酸的反2

应。而盐与碱的反应,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的内容则是学生以前接触较少的,或是虽然接触到但是却没有形成相关观念的新内容。所以本节课应将此项内容定位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1、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用途。

2、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了解复分解反应,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过程方法: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离子的检验方法。利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去验证物之间的相互反应。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点】1、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2、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实验探究法。

【探究实验准备】演示实验:P74实验11-1

学生探究实验:1、验证鸡蛋壳中含碳酸根离子的实验

2、P75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发生的探究实验【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用途

【情境引入,解决问题】

投影侯德榜的图片引出碳酸钠的用途图片;学生总结碳酸钠的用途。

投影我县天然地下画廊的相关图片引出碳酸钙的用途。学生总结碳酸钙的用途。投影面包和泡打粉的图片引出碳酸氢钠的用途。学生总结回答。

设计理念:从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入手,把常见物质的用途设计成图片的形式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明白化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美丽的大自然。以我国著名的制碱专家侯德榜的图片引入意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加深学

生对纯碱的认识。

第二环节: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与酸的反应及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回顾旧知】

学生活动:回顾实验室中是如何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并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活动:投影出示相关化学方程式

【情境问题的提出】

如果将石灰石换成碳酸钠或碳酸氢钠还会不会制取出二氧化碳气体呢?

【探究实验】

教师和一名学生分工合作,分别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替换石灰石进行实验,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学生总结】

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替换石灰石能够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展示交流】

学生板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点评。

【提出问题】

投影: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为什么都有二氧化碳生成?前面的这三种物质在组成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

【交流讨论得出结论】都含有CO

3

【教师引入】因为这个实验的现象非常明显,所以要想验证一种物质中是否含有2-我们就可以采取这种方法。

CO

3

2-的检验方法:取少量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将产【学生总结】CO

3

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

【实验验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鸡蛋壳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的实验。

【成果展示】鸡蛋壳中含碳酸根离子,猜想其成分可能是碳酸钙。

设计理念:本环节从学生最为熟悉的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入手,进而引导学生思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否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再者引导学生从三种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讨论出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经验不多,所以补充设计了检验鸡蛋壳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的探究实验。总之就是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指导生活。

第三环节:盐与碱的反应

【教师导入】

以上共同探讨了盐与酸的反应,那么盐能否与碱反应呢?

【探究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实验。

【成果展示】

1、实验现象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四环节:复分解反应及其特点

【教师导入】

投影本节学习到的4个化学方程式,思考是否属于以前学过的基本反应类型。观察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这些反应,都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难点突破】多媒体演示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效果演示两种物质是如何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

设计理念:复分解反应强调的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成分的交换实际上是离子的交换,而多数同学对离子概念的建立仅仅停留在初步阶段,所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能够进一步的促进学生对这一新的反应类型的理解,从而突破这一难点。

第五环节: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提出问题】是否所有的酸、碱、盐之间都能相互交换成分发生复分解反应呢?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是否是有条件的呢?

【探究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H

2SO

4

Ba(NO

3

)

2

NaOH K

2

CO

3

四种物质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的是

哪几组?

【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①H2SO4 +Ba(NO3)2 ②H2SO4 +NaOH

③H2SO4 + K2CO3 ④Ba(NO3)2 +NaOH

⑤Ba(NO3)2 + K2CO3 ⑥NaOH+K2CO3

其中④⑥不反应,其余的能够反应。

此处要特别注意反应②,这是以前学生已经学过的中和反应。虽然能够反应,但是如果不借助指示剂,将不会看到现象,所以在实验的设计中我给同学们增加了酚酞试剂,实验中留意学生有没有利用到它。实验的结果是否很准确。【引入】复分解反应要什么条件才能发生呢?

【交流讨论】让学生通过刚才的探究实验和投影出的本节课接触到的化学方程式观察、讨论。

【成果展示】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有水生成时

【教师引导】有关物质是否是沉淀,要借助于上节课已经学习过的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梳理整合】结合本节内容让学生对本节所学进行梳理总结

1、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用途

2、盐的某些化学性质(与酸、碱的反应,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3、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达标测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