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的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腹痛血瘀证的辨证护理
①观察腹部有无肿块,以及肿块的部位、形状、有无压痛和肿块同腹部的关系等,一般气属无形,血属有形,故血瘀者多有肿块,且固定不移。
若肿块变化无常,时大时小,时有时无,可能由气滞引起,需当鉴别。
②腹部多刺痛,患者多喜仰卧,护理操作时尽量减少触动患处。
③如见腹痛呈进行性加剧,疼痛不止,全腹硬满拒按,并伴寒战、高热、或突然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四肢逆冷,脉微欲绝者,是为危险重症。
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切不可滥用镇痛剂。
④此时患者多有恐惧忧伤情绪,需耐心劝慰,消除紧张心理。
⑤血得热易散,故中药和饮食宜温热为好。
⑥饮食以易消化之温性食品为主,山楂、酒酿有行气活血功能,可用于食疗。
2018年2010—7—14腹痛腹痛(急性胰腺炎)的辨证施护-精品文档
• 二 脾胃实热 上腹部剧烈胀满疼痛,拒按 ,有满,燥,实,坚征象,持续性或阵发 性加剧,或刀割样痛,中上腹肌紧张,压 痛明显,呕吐频繁;高热口干,大便秘结 ,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厚腻或黄糙焦 干,脉洪数或弦数。辨证施护: • 1. 病室环境宜舒适,空气新鲜,温湿度适 宜。 • 2. 饮食以清解类食物,补充营养为宜,忌 温热、辛辣之品。 • 3. 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保持情绪舒畅, 以免情志内伤影响脾胃功能。
• 5. 肝胆湿热宜清胆,利湿热。可选用清胰 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 6. 发热针刺曲池、合谷;恶心呕吐针刺上 腕、公孙;腹痛针刺足三里、内关、合谷 、天枢、中脘等穴位。手法同前。 • 【一般护理】 • 1. 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 2. 伴有发热,出血时,绝对卧床休息。 • 3. 腹痛者禁用镇痛剂。 • 4. 患者禁食禁饮。 • 5.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 【情志护理】 • 1. 稳定患者的情绪,解除思想顾虑,配合 治疗。 • 2. 多与患者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安心 养病。 • 【给药护理】 • 汤药一般宜温服。 • 【饮食护理】 • 1.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 • 2. 若腹痛伴恶心呕吐者应暂禁饮食。 • 【健康指导】
• 2. 注意气候寒暖之变化,避免六淫外袭。 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 3. 饮食以营养,易消化,无刺激为宜,禁 烟,忌食辛辣,油腻,酒浆,浓茶等。 • 4.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肥胖 者,适当减少食量;高脂者,减少动物脂 肪及含胆固醇丰富的饮食,养成定时排便 习惯,防止便秘。 • 5. 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可练习气功 或打太极拳等。 • 6. 早期发现,早期诊治。 • 【护理评价分析】
• 三 肝胆湿热 上腹部疼痛拒按,持续性钝 痛,阵发性加剧或绞痛;上腹肌紧张,有 横位性压痛;伴发热,或寒热往来,口苦 咽干,呕吐频繁,身体倦怠,心烦胸闷, 多有轻度黄疸,重则身目黄染,大便秘结 ,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 滑数。 • 辨证施护: • 1. 病室环境宜整洁、空气新鲜,保持温度 18—20℃,湿度50%—60%,随时调节。 • 2. 饮食宜清淡,有节,忌辛辣、醇酒等热 性之品。
腹 痛中西医护理常规
腹痛急性腹痛以胃脘之下、耻骨毛际之上部位卒然出现剧烈疼痛,而且变化迅速为主症。
病位在大肠、小肠、胞宫、膀胱,临床辨证可分为虚寒证、气滞证、血瘀证、食积证。
西医学中胰腺炎、阑尾炎、消化道肿瘤、肠梗阻或肠寄生虫等引起的腹痛,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要点】1.按外科有关痛证应急处理。
2.观察腹部三大症候群(腹膜刺激症候群、肠梗阻症候群、腹腔内出血症候群),如有发生应立即报告医师。
3.饮食有节、宜清淡,忌肥厚油腻饮食,勿饮酒。
急性腹痛未明确诊断时应禁食。
4.安慰体贴患者,避免精神刺激,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烦躁、恼怒不安等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查体和治疗。
5.临症施护:(1)虚寒型腹痛,腹痛遇寒则发,宜保暖避寒,腹部可用腹带或置热水袋,忌生冷饮食。
(2)腹内有痈脓者,取半卧位,以防毒邪上壅。
(3)腹痛剧烈者,可遵医嘱针刺中脘、内关、天枢、三阴交、足三里等穴;寒证可艾灸神阙、关元、中极,内服生姜糖水或用莱菔子、生姜炒热熨腹部。
(4)腹胀痛者可耳穴压籽大肠、小肠、交感穴,或针刺气海、足三里穴,也可行肛管排气。
(5)腹痛伴大便秘结者,遵医嘱给予大黄30g煎水保留灌肠,或用番泻叶泡水代茶饮。
6.耳穴调护:选取大肠、腹、神门、脾、胃、交感等穴。
7.腹痛并发便血、高热、神昏、厥脱者,参照有关章节护理。
附:【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1)虚寒脘腹剧痛:1)证治:胃脘腹部剧痛,手不可以近,痛处上冲,腹满呕吐,不能饮食,或腹中辘辘有声。
治宜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方用大建中汤合吴茱萸汤加减。
2)护理:①病室适宜向阳,室温可以略偏高。
室内保持安静,避免刺激因素。
虚寒型腹痛者,遇寒则腹痛加剧,故应注意腹部的保暖避寒。
②安慰、体贴病人,消除其紧张不安情绪。
腹痛剧烈者,应卧床休息。
③合理安排饮食,以少量多餐为原则。
急性、腹痛甚者,要暂时禁食,痛减后适宜予温、软、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虚证者,进食适宜温热,忌生冷瓜果、油煎厚味和辛辣刺激之品,多食补中益气温胃之品,如扁豆、莲子、大枣等,或以良姜炖鸡块、姜韭牛奶羹、椒盐火腿等食用。
症状护理-腹痛(含中医内容)
妇科疾患的腹痛
一.急性附件炎:剧痛、压痛和反跳痛、发热。 二.卵巢蒂扭转:突然的剧痛、下腹部可触及包块、压
痛。 三.宫外孕:激烈的下腹部疼痛和出血,无月经、面色
苍白、恶心、呕吐、脉搏细弱。 四.生理痛:未婚女性功能性的痛经(原发性):主要
由于子宫肌肉过度痉挛,子宫肌层和内膜血管收缩、 子宫缺氧、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不均衡、子宫发育不全、 心理紧张等因素,一般在结婚后,会自然治愈。
三、中医病因病机
1、外感时邪
2、饮食所伤
3、情志失调
壹
贰
叁
外感风寒暑湿热邪,内侵腹 中,使脾胃肠道运化功能失 调,传导失职,气机阻滞, 腑气不通而发腹痛。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 脾胃,或恣食辛辣肥甘,湿 热内审,或误食馊腐、不洁 之物,或过食生冷,使得脾 胃健运失常,气机通降不利, 发为腹痛。
情志不畅,恼怒伤肝,肝主 疏泄功能失常,气滞血瘀, 或肝气横逆,侵犯脾胃而致 脾胃不和、气机阻滞,不通 则痛。
三.粪便常规:血便提示消化道出血,大便含有白细胞提示肠道炎症。
四、护理评估
异常化验指标:
四.血生化:血、尿淀粉酶升高可能是急性胰腺炎,也可能是肠系膜血管栓塞、小肠梗阻或消 化性溃疡穿孔等疾病;尿素氮升高可能是尿毒症;血糖升高可能为糖尿病。
五.肝功能检查:血胆红素、转氨酶等升高对诊断肝胆疾病有一定帮助。 六.腹水检查:腹腔穿刺抽取腹水做腹水常规检查、腹水淀粉酶测定或腹水细菌学检查。
四、护理 评估
评估内容解析: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 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3、伴随症状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 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腹痛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腹痛的中医辨证和治疗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的疼痛。
凡外邪侵袭、劳倦内伤、饮食积滞、痰瘀内停等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腹痛。
【范围】腹痛是临床常见病症。
西医学中肠痉挛、神经官能性腹痛、消化不良性腹痛、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结核性腹膜炎、术后肠粘连等,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至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肠炎、胆囊炎、肾绞痛、膀胱炎等所致腹痛,可参照相应章节的病证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一、病因1.六淫侵袭感受寒邪内侵腹中,伤及中阳,凝滞气机,经脉气血运行受阻,络脉绌急,不通而痛;夏月酷暑,外感暑热之邪,暑热夹湿,内结于腹中肠间,湿热内蕴,气机阻滞不通而痛。
2.情志因素七情过极,脏腑气机逆乱,气化失常,使腹部经络气血运行不利;或气病及血,血行不畅,血瘀络脉闭阻不通而痛。
3.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使食物内停于肠道滞而不化,腑气阻滞不通,或食物停积不化,酿成湿热结于肠,腑气不通;或过食生冷瓜果、饮料,中阳受戕,运化失司,寒积于中,使气机不和运行受阻,腹部脏器之经脉气血运行失畅;恣食辛辣之品,助阳生火,或过食膏粱厚味,助湿生热,致火热、湿热之邪壅遏肠道,气机阻滞不通。
以上因素均可引起腹痛。
4.劳逸失度劳力、劳神、房劳过度,日久则阴血不足,精气衰少,腹部经络血脉失养,不荣而发生疼痛。
5.正虚由于禀赋不足,素体阳虚,中阳衰惫,阴寒内盛,气血生化不足,脏腑经络失其温煦、濡养,引起疼痛。
6.其它多由腹部手术以致经络受损,脏器之间粘连,使局部气血流行不畅或瘀滞不通,不通而痛。
二、病机1.发病一般来说,由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因素等引起的不通而痛多起病较急;而正虚及劳逸失度引起的不荣而痛多起病较缓,常反复发作,术后瘀血引起的腹痛多持续不解。
2.病位在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
与大小肠及肠间经脉、脾、胃、肝、胆关系密切。
3.病性不外虚、实及虚中夹实三类。
实者为寒邪内阻,湿热积滞,气滞血瘀f虚者为中虚脏寒;虚中夹实者为正虚而感邪。
中医辩证施护在小儿腹痛(寒凝气滞型)中的临床应用
中医辩证施护在小儿腹痛(寒凝气滞型)中的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9-11-14T09:13:40.65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1期作者:何飞雪1[导读] [目的]观察应用中医辩证施护在小儿腹痛中应用的临床疗效。
1.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儿科【摘要】[目的]观察应用中医辩证施护在小儿腹痛中应用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0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
对照组予治疗常规的基础上予常规护理。
治疗组予治疗常规的基础上予中医辩证施护:艾灸神阙穴治疗。
一个疗程为一周,一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96%、98.0%,对照组分别为60%、84%,两组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中医辩证施护在小儿腹痛中的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且患儿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痛;寒凝气滞;辩证施护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ialectical Nursing in Children with Abdominal Pain(Cold Condensation and Qi Stagnation Type)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alectical nur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ldren with abdominal pain. [Method] 100 cases of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alectical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moxibustion at Shenque point. A course of treatment is one week,and a course of treatment is complet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Result] The curative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96% and 98.0% respectively,and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60% and 84%,respectively.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 [Conclusion] Dialectical nursing of TCM has definite curative effect in children with abdominal pain,no toxic side effects and high compliance,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abdominal pain;cold condensation and stagnation of qi;dialectical nursing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脐之四旁以及耻骨以上部位发生的疼痛、又称为功能性腹痛(再发性腹痛)。
腹痛中医内科辩证分型辅助治疗腹痛的8个偏方
腹痛中医内科辩证分型辅助治疗腹痛的8个偏方一、腹痛的中医辨证分型施护1、虚寒证:证候:腹痛绵绵,或拘引作痛,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及疲劳后更甚,大便溏泻,兼有神疲气短、畏寒肢冷,面色无华等症。
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甘温益气,助阳散寒。
主方:小建中汤。
(1)在腹痛遇寒而发,故病室庆温暖向阳,多加衣被。
尤需注意腹部保暖,可用腹带,护腹保健品或在腹部放置热水袋。
(2)注意体温情况,因正气虚弱,机体反应能力低下,即使体温不高,也可能是病情危重,若体温突然升高,是为病情恶化,应及时诊治。
(3)针灸止痛常用穴位有:足三里、合谷、内关、天枢、中脘。
本证患者多用温热疗法,如艾灸神阙、关元、中极等穴,或腹部热敷、葱熨法、盐熨法,及口服生姜红糖水等,以温中散寒止痛。
(4)患者以绵绵作痛为主要表现,多喜拥被俯卧,故被服宜柔软。
(5)若饥饿时疼痛者,可令其稍进热食或热饮,能缓解疼痛。
(6)饮食以温热为宜,忌食生冷与烈性酒浆,可适当选用姜、葱、芥末、胡椒、大蒜、韭菜等作调料。
应指导患者注意饮食调养、多选用温中益气之品,如羊肉、牛肉、南瓜、扁豆、山药、莲子、胡桃、龙眼、大枣、栗子、豆制品、乳类、蛋类等。
(7)脊柱两侧用梅花叩打,有促进脾胃功能的作用。
2、气滞证:证候:脘腹胀满,走窜攻冲,痛引两胁或下连少腹,胸闷嗳气,得暖气或矢气后痛减,恼怒则痛甚,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方:柴胡疏肝散。
(1)气滞多由情志波动而致气机郁滞。
应向患者说明,保持心情舒畅可以减轻疼痛,烦躁恼怒能加重病情的重要性,使其配合医疗护理,保持稳定情绪。
(2)气遇寒则凝,得热则行。
故应注意保温,勿使受凉,使气行而痛减。
(3)病室温湿度适宜,患者易急躁恼怒,不愿受打扰,故应注意室内安静,治疗和各种操作尽量集中进行。
(4)中药和饮食宜偏热服用,或可缓痛。
(5)气滞腹痛或腹胀者,应忌食南瓜、土豆及过甜之品等易壅阻气机的食物,可用白萝卜、大蒜、韭菜、香菇、柑橘等有行气温中作用之品作为食疗。
小儿腹痛辨治经验
在这个演示中,我们将介绍小儿腹痛的辨证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帮助您更 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常见问题。
常见小儿腹痛病因
消化不良
食物过敏、食物引起的腹痛。
便秘
大便困难或不规律引起的腹痛。
肠胃感染
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痛。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腹痛。
腹痛的症状和特征
1 持续性疼痛
常用中药治疗腹痛
柴胡
能舒肝、解郁,适用于肝郁气滞型腹痛。
白芍
养血活血,适用于血虚引起的腹痛。
大黄
泻下行滞,适用于大便秘结引起的腹痛。
木香
理气行滞,适用于肠胃气滞型腹痛。
中西医结合辨治方案
1
中医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病机进行中医辨证论治。
2
西医辅助
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西药辅助治疗。
3
调整饮食
推荐健康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增加纤维摄入。
小儿常常表现出持续性的疼痛感。
3 伴随症状
可能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2 脐周疼痛
疼痛多集中在脐周区域。
4 活动或进食后加重
可能在活动或进食后疼痛加重。
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辨证分类
针灸疗法Βιβλιοθήκη 根据不同辨证情况进行分类治疗。通过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来治疗 小儿腹痛。
艾灸疗法
通过艾绒燃烧热熏蒸的方式治疗 小儿腹痛。
营养保健和预防措施
1 均衡饮食
提供均衡的营养摄入,增强抵抗力。
3 充足水分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促进消化。
2 适度运动
保持适度的运动,促进肠胃蠕动。
4 良好卫生习惯
教育孩子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
中医辨证治疗右下腹部疼痛的方剂
中医辨证治疗右下腹部疼痛的方剂文章标题:中医辨证治疗右下腹部疼痛的方剂一、引言右下腹部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消化道疾病、泌尿系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等。
在中医的治疗中,辨证施治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采用相应的中药方剂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二、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在中医看来,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体内的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以及外邪侵袭等因素密切相关。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
根据中医辨证的理论,右下腹部疼痛病证可以分为肝郁气滞、脾虚湿困、肾虚寒凝等不同类型。
在实际治疗中,中医医师会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对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然后确定具体的病机病证,最终选择适合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三、中医药方剂治疗右下腹部疼痛1. 肝郁气滞类型肝郁气滞是指情志不畅或长期郁怒等情志因素导致肝气郁结,引起腹部气滞疼痛的病证。
治疗肝郁气滞型右下腹部疼痛,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味。
该方剂包括柴胡、川芎、瓜蒌、青皮等药物,具有疏肝理气、行气解郁的作用,能够缓解疼痛并调整情绪。
2. 脾虚湿困类型脾虚湿困是指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湿邪内停、痰浊内蕴,引起腹部沉闷胀痛的病证。
治疗脾虚湿困型右下腹部疼痛,常用二苓散加味。
该方剂包括茯苓、白术、炙草、陈皮等药物,具有健脾化湿、祛痰止痛的作用,能够改善脾胃功能,消除湿邪。
3. 肾虚寒凝类型肾虚寒凝是指肾阳虚弱或肾阴亏损,导致寒湿凝结,引起腹部冷痛的病证。
治疗肾虚寒凝型右下腹部疼痛,常用理中丸加味。
该方剂包括砂苓、茯苓、附子、当归等药物,具有温中散寒、祛湿止痛的作用,能够温补肾阳、祛除寒湿。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中医中,辨证施治是一种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手段,尤其适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
对于右下腹部疼痛这样的症状,中医医师可以通过详细的辨证施治,选择适合患者病机的中药方剂,从根本上调理身体,达到疏导腑气、和胃止痛的目的。
我个人认为,在治疗右下腹部疼痛时,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了解。
腹痛辨证论治
腹痛辨证论治介绍腹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中医辨证论治能够根据个体特点和整体症状来进行综合分析,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辨证分析1. 寒痛型寒痛型- 腹痛寒冷,喜热喜按,不喜凉,痛引腰背,经期痛经明显。
- 可能病机:寒邪侵袭脾胃,中焦阳气不足。
- 治疗原则:温经散寒,调和脾胃。
2. 湿痛型湿痛型- 腹痛阵发,呈胀痛,喜按喜摩擦,口苦口干,舌苔厚腻,大便不规律。
- 可能病机:脾胃湿滞,运化失司。
- 治疗原则:祛湿健脾,调和脾胃。
3. 气滞型气滞型- 腹痛胀满,喜按喜放屁,情绪烦躁易怒,舌质暗,苔薄白。
- 可能病机:气滞不畅,郁而化热。
- 治疗原则:理气活血,调和气机。
4. 血瘀型血瘀型- 腹痛剧烈,定位明确,疼痛持久,经期或经后疼痛加重,舌质暗紫或有瘀斑。
- 可能病机:血液瘀滞,气血运行不畅。
-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调和气血。
论治建议根据辨证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腹痛,可采取以下治疗建议:1. 寒痛型:可使用温补药物,如附子、肉桂等,同时调整饮食,避免寒凉食物的摄入。
2. 湿痛型:可使用健脾祛湿的草药,如半夏、白术等,饮食上宜清淡为主,避免油腻和湿热食物。
3. 气滞型:可采用理气化痰的草药,如香附、枳实等,同时调整情绪,避免过度压抑和愤怒。
4. 血瘀型:可使用活血化瘀的草药,如川芎、桃仁等,饮食上可适量摄入有活血作用的食物,如红糖、山楂等。
注意事项1. 在使用中药治疗腹痛时,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同时遵循医生的指导和监督。
2. 如果腹痛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
3. 饮食方面要保持健康均衡,避免过饱过饥和暴饮暴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还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制定。
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咨询,请及时咨询医生或中医师。
腹痛的辨证施护和健康指导
腹痛一、辨证施护1.寒邪内阻(1)主要症状:腹痛急暴,遇冷则甚,得温较缓,痛处拒按不显,怕冷,蜷卧,口不渴,大便或溏薄,或秘结,小便清利,舌苔薄白,脉弦紧。
(2)施护措施①饮食调护:饮食宜温热,忌生冷瓜果、凉拌菜,可适当用姜、葱、芥末等作调料。
②药物内治:治以温中散寒为法,方选正气天香散加减。
常用药有香附、乌药、干姜等。
③其他疗法:可灸神阙、关元、中极等穴位,或给予腹部热敷法、葱熨法、盐熨法以温中散寒止痛。
给服木香、肉桂粉各1.5g,用以温中止痛。
痛时稍进热食或热饮,可饮生姜红糖茶,缓解疼痛。
④药后观察:观察患者腹痛部位、程度、时间,有无伴随症状,如怕冷、蜷卧等。
⑤康复指导:腹痛甚者,应卧床休息。
一般腹痛不重,时作时止者,可根据体力及病情,适当下床活动。
2.中脏虚寒(1)主要症状:腹痛绵绵,时作时止,或感挛急,痛处喜按,喜热恶冷,饥饿及疲劳后痛势更甚,大便稀薄,伴见神疲,气短,畏寒,舌苔淡白,脉沉细。
(2)施护措施①饮食调护:饮食宜选温热、细软、易消化之品,冬季可多食羊肉、狗肉。
②药物内治:治以温中补虚为法,方选附子理中汤合小建中汤加减。
常用药有附子、干姜、党参等。
③其他疗法:灸足三里穴位,腹痛时增加气海、关元等穴位。
大便稀薄者,可服附子理中丸5g,每日2次,口服,或以丁桂散置入阳和膏贴脐部。
④药后观察:观察患者腹痛部位、程度、时间及有无神疲、气短、畏寒等症状。
⑤康复指导:冬季可用羊皮或狗皮做成腹兜覆盖脐部,增暖防寒。
腹痛甚者,应卧床休息。
一般腹痛不重,时作时止者,可根据体力和病情,适当下床活动。
3.气滞血瘀(1)主要症状:脘腹或胁下胀痛或刺痛,痛引少腹,胸闷嗳气,或痛位固定,触之有形,苔薄,舌质紫黯,脉细涩。
(2)施护措施①饮食调护:可食大蒜、韭菜、香菇等行气温中。
山楂、酒酿能行气活血。
忌食或少食土豆等壅阻气机的食物。
②药物内治:治以理气活血化瘀为法,方选柴胡疏肝饮合少腹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有柴胡、枳壳、青皮等。
中医护理记录辩证施护的书写
中医护理记录辩证施护的书写中医护理记录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健康管理起着关键的作用。
下面将以一位患者的实际案例进行阐述,来展示中医护理记录辩证施护的书写方法。
患者信息:男性,50岁,主诉腹痛、反酸、嗳气。
辩证分析:1. 脾胃虚弱:患者多年来饮食不规律,长期暴饮暴食、寒凉食物过多,导致脾胃功能衰弱,出现腹痛、反酸等症状。
2. 阳虚:患者年龄逐渐增长,阳气逐渐衰退,导致肾阳虚弱,出现嗳气等症状。
护理计划及实施:1. 药膳调理:为患者制定糯米红枣粥、山药薏仁粥等温补脾胃、健脾化湿的药膳,提高脾胃功能。
指导患者每日三餐规律,少食多餐,避免寒凉食物,增加对脾胃的保护。
2. 针灸疗法:采用足三里、关元、中脘等穴位进行温阳补肾的针灸,增强肾阳功能,改善嗳气症状。
每周进行一次针灸治疗,持续一月。
3. 草药汤剂:开具加味附子汤、参苓白术散等中药处方,强壮脾胃、温补肾阳。
每日一剂,连续服用两周。
4. 饮食调控:指导患者忌烟酒刺激,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多吃易消化、温热食物,如姜、葱、银耳等,促进脾胃消化功能恢复。
5. 心理疏导:针对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负担,增强对疾病的信心。
6. 运动锻炼:推荐适量的运动锻炼,如太极拳、散步等,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流通,提高阳气。
7. 定期随访:每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症状的变化、药物服用情况等,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通过以上的护理措施的实施,报道患者逐渐好转的情况,腹痛、反酸、嗳气症状减轻,精神状态改善。
并在随访中及时调整针对不同阶段病情的护理计划,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通过此次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医护理记录辩证施护的书写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全面详细地记载病人的辩证分析和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中医护理服务。
同时,护理记录也对下一次护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为其他类似疾病的患者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腹痛的辨证论治
腹痛的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寒热虚实腹痛拘急冷痛,疼痛暴作,痛无间断,腹部胀满,肠鸣切痛,遇冷痛剧,得热则痛减者,为寒痛;腹痛灼热,时轻时重,腹胀便秘,得凉痛减者,为热痛;痛势绵绵,喜揉喜按,时缓时急,痛而无形,饥则痛增,得食痛减者,为虚痛;痛势急剧,痛时拒按,痛而有形,疼痛持续不减,得食则甚者,为实痛。
2、辨在气在,血腹痛胀满,时轻时重,痛处不定,攻撑作痛,得暖气矢气则胀痛减轻者,为气滞痛;腹部刺痛,痛无休止,痛处不移,痛处拒按,入夜尤甚者,为血瘀痛。
3、辨急缓突然发病,腹痛较剧,伴随症状明显,因外邪入侵,饮食所伤而致者,属急性腹痛;发病缓慢,病程迁延,腹痛绵绵,痛势不甚,多由内伤情志,脏腑虚弱,气血不足所致者,属慢性腹痛。
4、辨部位诊断腹痛,辨其发生在哪一位置往往不难,辨证时主要应明确与脏腑的关系。
大腹疼痛,多为脾胃、大小肠受病;胁腹、少腹疼痛,多为厥阴肝经及大肠受病;小腹疼痛,多为肾、膀胱病变;绕脐疼痛,多属虫病。
二、治疗原则腹痛的治疗以“通”为大法,进行辨证论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滞者通之,瘀者散之。
腹痛以“通”为治疗大法,系据腹痛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病理生理而制定的。
肠腑以通为顺,以降为和,肠腑病变而用通利,因势利导,使邪有出路,腑气得通,腹痛自止。
但通常所说的治疗腹痛的通法,属广义的“通”,并非单指攻下通利,而是在辨明寒热虚实而辨证用药的基础上适当辅以理气、活血、通阳等疏导之法,标本兼治。
如《景岳全书·心腹痛》曰:“凡治心腹痛证,古云痛随利减,又曰通则不痛,此以闭结坚实者为言。
若腹无坚满,痛无结聚,则此说不可用也。
其有因虚而作痛者,则此说更如冰炭。
”《医学真传·腹痛》谓:“夫通则不痛,理也。
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凋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
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
腹痛患者的辩证施护
腹痛患者的辩证施护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的病症而言。
临床上极为常见,可出现于泄泻、痢疾、肠痈、虫积、淋证、疝气、积聚等多种疾病中。
西医的多种疾患,如急慢性肠炎、急慢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过敏性紫癜、膀胱炎、疝气等,凡病程中出现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和护理。
我院2012—2013年共收治腹痛患者100例,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辨证施护及饮食调理,取得一定效果。
现介绍于下:1、临床资料100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65例;年龄5—88岁,虚寒证35例,气滞证 25例,血瘀证15例。
食积证25例,结果治愈89例,治愈率80%,好转20例,好转率20%,总有效率100%。
2、一般护理2.1病室应温度适宜,注意生活规律化,注意防寒,尤应避免腹部受凉。
2.2腹痛甚者,应卧床休息。
病人常烦躁,不愿受打扰,故病室内要保持安静,说话行动要轻,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以免频频打扰病人。
2.3一般腹痛不重,时作时止者,可以根据体力及病情,适当下床活动,有助于气血畅行,减缓疼痛。
2.4加强精神护理:鼓励病人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同医护密切配合,共同战胜疾病。
肝气郁滞腹痛者,常因情绪波动而致气机瘀滞,加重腹痛,要设法帮助病人控制情感。
腹痛剧烈时,常烦躁易怒,恐惧忧伤,更需耐心给以精神安慰。
2.5饮食护理:1)、饮食不节常是引起腹痛的重要原因,所以腹痛病人应合理安排饮食。
主要是饮食应有节律,定时定量,勿过冷过热,进食前稍事活动,进食后休息片刻。
2)、腹痛剧烈或伴呕吐者,可暂禁食,待缓解后,再由稀而稠,逐渐加量。
3)、食物的制作宜精细软,以病人食用后感觉舒适为好。
2.6针刺法止痛:选穴足三里、合谷、内关、天枢、中脘。
2.7大便秘结者,可用轻泻剂通便,如番泻叶5克泡茶饮,或大黄30克煎水,保留灌肠。
通便后可能使腹痛缓解。
2.8服用通下导滞药后,应注意药物是否起效,观察大便次数、性状、便后腹痛是否缓解。
妇人腹痛的辩证施护
妇人腹痛的辩证施护《金匮要略》妇人三篇是现存医籍中最早系统论述妇人腹痛的专注,对后世影响深远。
选择30例妇人腹痛患者,分别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蕴结、气血虚弱、四种证型辩证施护,通过对妇人腹痛患者疼痛原因进行针对性的辨证施护,提高了临床治愈率,有效地控制了复发率,明显提高了妇人腹痛的治疗效果。
先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中医辨证分型为:湿热蕴结血虚失荣气滞血瘀寒湿凝滞等类型。
标签:妇人腹痛;辩证施护;一般护理妇人腹痛是指女性妇女不在行经、妊娠及产后期间发生小腹或少腹疼痛,甚则痛连腰骶者。
腹痛多由于外感、内伤,累及脏腑、气血、使其功能失调。
“不通则痛、不荣则痛”阿。
病情有寒、热、虚、实之别,治疗有温、补、通之异。
传统中医在本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疗效果显著,因此,按照中医的方法辨证施治,以利于妇人腹痛的护理,降低或缓解女性因疼痛导致的痛苦。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科就医的妇人腹痛患者30例,年龄18—48岁,33平均岁,病程7个月~5年,平均3.6年。
2 一般护理2.1病情监测:观察生命体征,按时测量并记录体温、血压、脉搏、心率,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高温时给予物理降温。
进行妇科检查及产科、妇科手术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阻断医源性感染。
如有手术切口或引流管存在,应观察切口有无红肿、脓性分泌物,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性质。
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2.2生活起居:改变生活习惯,保持外阴部清洁卫生,增强机体抵抗力,尤其是在经期、孕期、分娩期和产褥期。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体位,以利于炎性分泌物或脓液积聚于直肠子宫陷凹而使炎症局限。
盆腔炎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急性盆腔炎,防止转为慢性。
2.3情志护理: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了解其对疾病的心理感受。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过程,指导家属关心、体贴和理解其病痛。
帮助患者合理安排日常生活,解除焦虑,保持良好的情绪,坚持治疗,促进康复。
腹痛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腹痛的中医辨证和治疗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的疼痛。
凡外邪侵袭、劳倦内伤、饮食积滞、痰瘀内停等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腹痛。
【范围】腹痛是临床常见病症。
西医学中肠痉挛、神经官能性腹痛、消化不良性腹痛、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结核性腹膜炎、术后肠粘连等,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至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肠炎、胆囊炎、肾绞痛、膀胱炎等所致腹痛,可参照相应章节的病证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一、病因1.六淫侵袭感受寒邪内侵腹中,伤及中阳,凝滞气机,经脉气血运行受阻,络脉绌急,不通而痛;夏月酷暑,外感暑热之邪,暑热夹湿,内结于腹中肠间,湿热内蕴,气机阻滞不通而痛。
2.情志因素七情过极,脏腑气机逆乱,气化失常,使腹部经络气血运行不利;或气病及血,血行不畅,血瘀络脉闭阻不通而痛。
3.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使食物内停于肠道滞而不化,腑气阻滞不通,或食物停积不化,酿成湿热结于肠,腑气不通;或过食生冷瓜果、饮料,中阳受戕,运化失司,寒积于中,使气机不和运行受阻,腹部脏器之经脉气血运行失畅;恣食辛辣之品,助阳生火,或过食膏粱厚味,助湿生热,致火热、湿热之邪壅遏肠道,气机阻滞不通。
以上因素均可引起腹痛。
4.劳逸失度劳力、劳神、房劳过度,日久则阴血不足,精气衰少,腹部经络血脉失养,不荣而发生疼痛。
5.正虚由于禀赋不足,素体阳虚,中阳衰惫,阴寒内盛,气血生化不足,脏腑经络失其温煦、濡养,引起疼痛。
6.其它多由腹部手术以致经络受损,脏器之间粘连,使局部气血流行不畅或瘀滞不通,不通而痛。
二、病机1.发病一般来说,由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因素等引起的不通而痛多起病较急;而正虚及劳逸失度引起的不荣而痛多起病较缓,常反复发作,术后瘀血引起的腹痛多持续不解。
2.病位在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
与大小肠及肠间经脉、脾、胃、肝、胆关系密切。
3.病性不外虚、实及虚中夹实三类。
实者为寒邪内阻,湿热积滞,气滞血瘀f虚者为中虚脏寒;虚中夹实者为正虚而感邪。
腹痛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鉴别诊断
3.腹痛与外科妇科腹痛 内科腹痛常先发热后
腹痛,疼痛一般不剧,痛无定处,压痛不明显;外科腹痛多先腹痛后 有发热,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压痛明显,可见腹痛拒按,腹肌紧张 等。妇科腹痛多在小腹,与经带胎产有关。如痛经,先兆流产,宫外 孕,输卵管破裂等,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以明确诊断。
辨证论治—辩证要点
病因病机—病因
1.外感时邪 外感风、寒、暑、热、湿侵入腹中,
均可引起腹痛。伤于风寒则寒凝气滞,经脉受阻,不通则痛;若伤于 暑热,暑邪湿热中阻,邪气奎滞于内;或寒邪不解,郁而化热,或湿 热奎滞;可导致气机阻滞,腑气不通则腹痛。
2.饮食所伤 暴饮暴食,伤及脾胃,饮食停滞;悠
食肥甘厚腻或辛辣,酿成湿热,内蕴胃肠;或恣食生冷,遏阻脾阳, 均可导致脾胃纳运升降失常,腑气通降不利而发生腹痛。如饮食不洁, 肠虫滋生,阻于肠间,腑气不通则痛。
又是足三阴、足少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若相 关脏腑功能失调,使气血淤滞,脉络痹阻,或脏腑失于温煦濡养均可 导致腹痛。
病因病机—病机
3.病理性质 病理性质不外虚、实两端。概而言之,实
为邪气郁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虚为阳气虚弱,脏腑经脉失于 温养引起。
4.病机转化 一是虚实转化,如实证日久,或失治误治,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1.寒凝腹痛 证候:腹痛急暴,得温则减,遇冷痛甚,畏 寒,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小便清利,或见大便 溏薄,舌苔白腻,脉沉紧。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治法:温中散寒。 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方解:方中高良姜、干姜、紫苏温中散寒, 乌药、香附、陈皮理气止痛。
如脐中痛不可忍,喜按喜温,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者,为肾阳不 足,寒邪内侵,宜通脉四逆汤以温通肾阳;
中医内科:腹痛的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
中医内科:腹痛的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
细目一:概述一、腹痛的概念及源流1.腹痛的概念腹痛是指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2.腹痛的源流《内经》最早提出腹痛的病名,并认为腹痛由寒、热邪气客于胃肠引起。
《金匮要略》对腹痛的辨证论治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
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诸病源候论》始将腹痛独立辨证,对其病因、证候进行详细表述,“凡腹急痛,此里之有病。
”“由腑藏虚,寒冷之气客于肠胃膜原之间,结聚不散,正气与邪气交争,相击故痛”。
金元时期李东垣将腹痛按三阴经及杂病进行辨证论治,并在治疗原则上提出“痛随利减,当通其经络,则疼痛去矣”。
清代王清任指出对瘀血在中焦,可用血府逐瘀汤;瘀血在下焦,应以膈下逐瘀汤治疗。
二、腹痛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腹中有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等脏腑,并为足三阴、足少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
三、腹痛与西医病名的关系腹痛常见于西医学的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胃肠痉挛、不完全性肠梗阻、肠粘连、肠系膜血管病变、腹型癫痫、腹型过敏性紫癜、血紫质病、泌尿系结石、内疝、急慢性胰腺炎、肠道寄生虫等疾病。
细目二:病因病机一、腹痛发生的常见内因与外因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阳虚。
外因:外感时邪。
二、腹痛病机寒热虚实的内涵腹痛寒热虚实病机:寒邪凝滞,阳气不运;湿热内结,气机阻滞;食滞中焦,升降失司;肝气横逆,气滞血瘀为实。
中阳不足,气血亏虚,内失温养,不荣则痛为虚。
三、腹痛的基本病机及其转化基本病机为腹中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而痛。
病理性质不外寒热虚实四端,四者往往相互错杂。
病理演变:急性暴痛,治不及时,或治不得当,气血逆乱,可致厥脱之证;若湿热蕴结肠胃,蛔虫内扰,或术后气滞血瘀,可造成腑气不通,腹痛拒按之阳明腑实证;气滞血瘀日久,可变生积聚。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一、腹痛的诊断要点1.凡是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的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即为腹痛。
中医内科学之腹痛
问诊:了解患者 的饮食、生活习
惯、情绪等
切诊:通过脉象 来判断患者的腹
痛类型和病因
论治原则
1
辨证论治:根据 患者的症状、体 征、舌象、脉象 等综合分析,确 定病因、病机, 制定治疗方案。
2
3
整体观念:注重 脏腑、气血、经 络、阴阳的平衡, 治疗上注重整体 调节,而非局部 治疗。
治病求本:针对 病因、病机进行 治疗,而非单纯 缓解症状。
中 医 内 科 学 之 腹演
讲
痛人
目录
01. 腹痛概述 02. 腹痛的辨证论治 03.
腹痛是指腹部的疼痛,包括胃、肠、肝、 胆、胰等器官的疼痛。
2
腹痛的性质和程度因个体差异和疾病类型 而异。
3
腹痛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消化 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
肥肉、冷饮等
宜多食富含纤维素 的食物,如蔬菜、
水果等
忌暴饮暴食,宜少 食多餐,保持饮食
规律
谢 谢
4
腹痛可能是急性的,也可能是慢性的,需 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腹痛的分类
01
急性腹痛:突然 发作,持续时间 较短,通常由急
性疾病引起
02
慢性腹痛:持续 时间较长,通常 由慢性疾病引起
03
04
功能性腹痛:无 明显器质性病变, 可能与精神心理
因素有关
器质性腹痛:由 器质性病变引起, 如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等
腹痛的病因
01
内科疾病:如 胃炎、肠炎、 胆囊炎等
02
外科疾病:如 阑尾炎、疝气、 肠梗阻等
03
妇科疾病:如 痛经、子宫肌 瘤、卵巢囊肿 等
04
其他原因:如 饮食不当、精 神紧张、药物 副作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②饮食调护:轻者可食用山楂,鸡内金,大黄,
莱菔子等,缓解后应节制饮食,不宜过食更不
宜进食不消化之品。③脘腹胀满甚者,可用催
吐法,进食后一小时可用盐汤催吐以涌吐宿食
或口服保和丸,以消食导滞,可针刺足三里,
天枢中脘等穴,可加用艾灸,以健运和中,消 积止痛。④可用捏脊疗法,以促进胃肠功能, 缓减疼痛。
• 3、湿热壅滞
患者症见腹痛,泻下急迫,或
泻而不爽,便色褐黄,臭秽,肛门灼热,身热
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应清热利湿,
理气止痛。饮食宜清淡为主,食无渣流质,病
情缓解后忌油腻之品及生冷瓜果,宜多饮水。
腹痛呕吐时,针刺足三里,上巨虚,内关,可
通利肠腑湿热,发热者加曲池以泄热邪,按摩
内关有止痛止呕之功。
▲辨证施护
• 1、寒邪直中 患者症见腹痛暴作,恶寒喜暖,腹 痛得温则舒,遇寒则剧,恶心呕吐,口不渴,恶 风寒,脉浮紧。治应温中散寒止痛。①汤药宜热 服,必要时给予解痉止痛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症状 的缓解情况及有无不良反应,如心动过速.指导并 协助患者采用非药物止痛法,如松弛疗法、皮肤刺 激疗法等。
• ②腹痛明显者暂禁食,有明显腹胀者需行胃肠 减压。饮食以温热为主,忌食生冷与烈性酒浆, 可适当使用姜、葱、胡椒、大蒜等调料。指导 患者注意饮食调养,多选用温中益气之品,如 羊肉、牛肉、南瓜、扁豆、淮山、龙眼乳类、 蛋类等。③病室宜温暖向阳,注意保暖,尤注 意腹部保暖,可用腹带、护腹保健品或在腹部 放置热水袋,以防止外邪侵袭。
• ⑤ 如见腹痛呈进行性加剧,疼痛不止,全腹 硬满拒按,并伴寒战、高热、或突然面色苍白、 出冷汗、血压下降、四肢逆冷,脉微欲绝者, 是为危险重症。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切 不可滥用镇痛剂。
• 6、脾胃虚寒 胃痛隐隐,喜温喜按,得温痛 减,遇寒痛增,泛吐清水,纳食减少,神疲乏 力,甚者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 细弱。①情志护理:多予患者关怀、安慰,保 持心情舒畅,经常深入病房,注意患者情志状 况和情绪变化,注意休息,生活有规律,并保 证有充足的睡可服用生姜糖水;可艾灸中脘、 关元、足三里,每次选穴两到三个,灸10分钟 左右,以祛寒止痛。
• 2、饮食停滞 患者症见腹部胀满疼痛,不思 饮食,呕吐酸腐或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或 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①情志护理:多做 患者思想工作,保持情绪安定,不要暴饮暴食, 以免引起气机紊乱,脏腑功能失调,病室保持 安静整洁,空气流通。对患者进行各种护理操 作应先解释清楚,说明目的,操作做到稳、准、 轻,尽量减少患者恐惧心理。
腹痛的辨证施护
主讲人:
• 正腹痛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的疼 痛为主症,多见于急、慢性肠炎、胃肠神经功 能紊乱、肠道肿瘤等。中医学因为,本症多因 寒邪凝滞、湿邪雍滞、饮食停滞、气机郁滞、 气滞血瘀、脾胃虚寒而发。病机为气血郁阻、 经脉阻滞,不痛则痛,或经脉失养、气血失和 而痛。临证时应辨清虚实寒热,审证求因,辨 证施护。
谢谢您的聆听
• ②饮食调护:食物要热、软、烂,温度适宜, 以少量多餐为原则,忌食肥甘厚味、硬固、黏 腻类食物。汤药宜热服,服药后宜进热粥、热 饮,以助疗效,可饮姜糖水,忌生冷。③对症 护理:观察胃脘痛时间、部位性质、伴发症状、 诱发因素与寒热、饮食的关系等助医生明确诊 断,禁用麻醉性止痛剂。注意保暖,切勿受凉, 必要时胃脘部热敷法或针刺中脘、足三里。
• 5、淤血停滞 脘腹或胁下胀痛或刺痛引少腹, 胸闷嗳气,痛有定处,触之有形,苔薄,舌质 紫暗,脉细涩。①饮食调护:以易消化之温性 食品为主,如:山楂、酒粮等有行气活血功能。 ②情志调护:此时患者多有恐惧心理,需耐心 劝慰,消除紧张心理,以达到气顺血活,减轻 疼痛。
• ③观察腹部有无肿块,以及肿块的部位、形状、 有无压痛和肿块同腹部的关系等,一般气属无 形,血属有形,故血瘀者多有肿块,且固定不 移。若肿块变化无常,时大时小,时有时无, 可能由气滞引起,需当鉴别。④腹部多刺痛, 患者多喜仰卧,护理操作时尽量减少触动患处。
• 4、气机郁滞
患者症见脘腹胀满疼痛。痛连
两肋,每于情志变化时疼痛加剧,嗳气频作,
腹痛嗳气矢气则舒,苔薄白,脉弦。治疗应疏
肝理气止痛。本证与精神情志有关,应加强心
理护理。给患者以精神上的疏导,使其保持良
好的心理状态,愉快安心的接受治疗。
• ①饮食调护:悲伤、发怒和生气时不可进食,忌 食辛辣刺激及不宜消化的食物,如:南瓜、山芋、 土豆等壅阻气机的食物,可食白萝卜、大蒜、韭 菜、香菇、柑橘等有行气温中之品。进餐时不应 谈论影响情绪的话题,不要思虑不愉快的事物。 多食宜消化的清淡食品,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②对症护理:脘腹疼痛明显时,可针刺内关、合 谷、中脘、足三里止痛,或服用沉香粉、延胡索 粉各1克,以理气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