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2.3《民为贵》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为贵》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的文言知识;

2、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并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3、进一步领会孟子的的论辩风格及语言特色。

教法设计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来领悟孟子散文的特点

2、讨论法:讨论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

重点难点

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得民心者得天下”精思后结合现实进行分析。

学情分析

主要讲授第1则、第2则、第3则选文,学生通过预习尽量掌握字音,学生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引导学生把握孟子的民本思想,结合现实分析孟子的民本思想在当今现实的意义。

1、课前完成预习

2、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幅图,这是哪个地方?(生答:鳌山书院),对,这是我们学校后面的“鳌山书院”,书院的墙上刻有孔子的《弟子规》,相信同学们在诵读中学到了孔子的“礼”与“仁”的思想。我们的“鳌山书院”传承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比如:“因材施教”、“言传身教”、“温故而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的思想。一百多年来,我们的书院培养了许多的人才,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

二、放动漫

三、明确学习目标

四、放朗读

五、学生个别读1、2则,集体读第3则

六、检查预习并思考分析课文内容

(一)、检查字音:稷 jì粢盛zī chéng 桀jié獭tǎ

圹kuàng 鹯zhān 爵 què

1,于传有之

2,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3,所恶勿施

4,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5,三年之艾

Zhuàn wàng wù xùài

(二)、检查文意疏通并思考分析课文内容

第一则:

词:1、社稷:2、是故:3、牺牲:

4、粢盛:

句式:祭祀以时

明确:1、“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帝王都要祭祀社稷,以后社稷就成了国家的代称。2、因此 3、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4、盛在祭器内用来祭祀的谷物。句式:介宾结构后置句,“以时”,按时,译为“按时祭祀”

第二则

1、汤放桀:

2、有诸

3、于传有之:

4、贼仁者谓之贼:

5、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明确:1、放,流放 2、诸,兼词,相当于“之乎”,有这回事吗。3、传,指传记 4、残害、损害

5、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

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第三则:

1、犹水之就下

2、得天下有道

3、斯得天下矣

4、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5、虽欲无王

明确:1、接近,靠近 2、方法,有这回事吗。

3、那么,就

4、为,介词,替、给。“爵”通雀

5、“虽”译为“即使”;“王”,名作动,称王

七、疏通文意,思考问题:

第一则:

孟子说:“百姓是最重要的,土谷之神次于百姓,君主的地位更要轻些。因此得到许多百姓的拥护就能做天子,得到天子信任就能做诸侯,得到诸侯信任就能做大夫。诸侯危害了土谷之神,那就改立诸侯。祭祀用的牲畜是肥壮的,谷物是清洁的,又是按时祭祀的,然而还是干旱水涝,那就改立土谷之神。”

思考:

1、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明确: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尚书》也说:“民惟邦本,本固君宁。”老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也就安宁。

改用现代的口号,那就是——人民万岁!

第二则: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殷纣,有这件事吗?”孟子回答:“在传记中有这些事。”齐宣王说:“臣子杀害君王,可以吗?”孟子说:“损害仁的人叫贼,损害义的人叫残。损害仁和义的人叫做独夫。我听说武王诛灭了纣(商汤诛灭了独夫桀),没有听说他们以臣杀君。”

思考:

“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

明确:“诛一夫”的行为,使推翻暴政的行为。

第三则参考译文:孟子说:“桀和纣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强加给他们。人民归向于仁,就像水流向低处、野兽奔向旷野一样。所以,为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为树丛赶来鸟雀的是鹞鹰;为汤王、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

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爱好仁德的,那么诸侯们就会替他把人民赶来。即使他不想称王天下,也不可能了。现在想称王天下的人,好比害了七年的病要找存放多年的艾来治。如果平时不积存,那就终身得不到。如果不立志实行仁政,必将终身忧愁受辱,以至子死亡。《诗经》上说:‘那怎能把事办好,只有一块儿淹死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思考:

孟子认为怎样才可以“得天下”?怎么会“失天下”?

明确: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得天下,不仁则失天下。

(三)、小结:

1、君轻民贵

2、君暴民反

3、君仁民归

八、语言特色

1、长于譬喻

(1)、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作用:形象的说明老百姓归向“仁”的形势自然而然,不可阻挡。

(2)、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作用:话中有话,把如今天下的诸侯都比作桀纣,是像獭、鹯一样的暴君,直指时弊,一针见血。

(3)、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作用:用病久了才去寻找治病的干艾叶比喻今天之国君平时不践履仁、不实行仁,却想着称王天下,那么终身都会有丧失天下的隐忧,最后被杀或逃亡。形象的指出了不实行仁的悲惨结局,振聋发聩。

2、善于排比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作用:运用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层层推进,指出了得到天下的根本途径,气势磅礴,语调铿锵,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九、探究创新

1、孟子的“民本思想”的启迪及意义

教师明确:无论是什么时代,每一个当权者都应该善待百姓,因为只有百姓安,才能天下安,只有百姓富,才能天下兴。

2、孟子民本思想的局限性。

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老百姓始终是被剥削、被压迫的对象,没有任何政治地位可言。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只是产生了重民、贵民的思想萌芽,并没有真正具备“以民为本”的思想内涵,也没有在政治统治中得到体现。孟子毕竟是封建士大夫,他的学说客观上对百姓有利,但其出发点仍是为了巩固君王的政权。对他的一些学说应一分为二的看。放图片,联系现实,明确“民本思想”在当今社会的意义,明白当今的领导人从哪些方面为人民服务,激起学生的爱国感情。

十、拓展

今天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对传统的“民本思想”的一个继承和划时代的发展。想一想当今我国的领导是从哪方面“为人民服务”的?

在学生思考中放《江山》歌曲

先由学生讨论,再由学生代表发言,最后教师以几幅图片来说明。

十一、总结: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教育学生将来不管做什么工作,从事哪种职业,都要记得“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