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超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

合集下载

地面沉降的处理标准

地面沉降的处理标准

地面沉降的处理标准摘要:一、引言二、地面沉降的原因1.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溶性气体和石油2.开采地下固体矿藏,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3.重大的工程建筑物对地基施加的荷载4.在低荷载的持续作用下,土体的蠕变三、地面沉降的处理方法1.预防措施2.房屋维修与加固3.地面沉降的监测与控制四、结论正文:地面沉降是指地表或建筑物基础下的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垂直位移。

地面沉降的处理标准主要取决于沉降原因、沉降程度以及影响范围等因素。

本文将从地面沉降的原因、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面沉降的原因1.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溶性气体和石油:这是人类活动中造成大幅度、急剧地面沉降的首要原因。

地下资源的过度开采会导致地下空洞,使得地表承受的压力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地面沉降。

2.开采地下固体矿藏,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地下矿藏的开采会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这些区域在地表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塌陷,导致地面沉降。

3.重大的工程建筑物对地基施加的荷载:重大的工程建筑物对地基施加的荷载会使地基土体发生变形,从而导致地面沉降。

4.在低荷载的持续作用下,土体的蠕变:土体在低荷载的持续作用下,可能发生蠕变,导致地基的缓慢变形,从而引起地面沉降。

二、地面沉降的处理方法1.预防措施:针对地面沉降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合理开发利用地下资源、加强工程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等。

2.房屋维修与加固:对于已有的房屋地面沉降,可采取维修与加固措施,如修复裂缝、加固地基等,以确保房屋的使用安全。

3.地面沉降的监测与控制:对地面沉降进行实时监测,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如地下水回灌、土体压实等,以减缓地面沉降的发展。

综上所述,地面沉降的处理标准需要根据沉降原因、沉降程度以及影响范围等因素来制定。

沈阳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探讨

沈阳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探讨

沈阳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探讨高世斌 王 旭摘 要 沈阳地区由于不合理的过量超采地下水,致使该地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采补失调,形成了较大范围的降落漏斗区,地下水动态不断恶化,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本文对此现状进行了剖析,找出了地下水超采的原因。

关键词 地下水 超采 漏斗区 沈阳地区1 沈阳地区地下水超采现状沈阳地区大规模开采地下水资源始于80年代,主要集中在辽、浑河扇区。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口增长,需水量成倍增加。

供需矛盾日益增长。

全地区有各类机电井2 5 104眼,年开采地下水20~ 22亿m2,每年超采3亿m3。

目前沈阳地区日取水超万t的大型水源已达10处以上。

由于不合理的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采补失调,形成了较大范围的降落漏斗区。

根据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和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强度分析,沈阳地区及周围地区200多km2面积为严重超采区,开采系数1 8。

这些地区都是由于工业、农业、生活取水比较集中,抽水历时长,地下水得不到恢复,水位急速下降,大量地下水被抽干,形成了近700km2大范围的降落漏斗,使地下水动态不断恶化,引起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2 地下水超采引起的环境问题地下水超采引起的环境问题,根据其现象主要归纳以下几个方面:(1)大面积水位下降,形成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

沈阳城区及周围地区漏斗范围不断扩大,30年代,在零星的开采条件下地下水埋深比较浅。

50年代,由于集中水源地的建立,地下水开始形成降落漏斗,当时漏斗中心区最大埋深8~10m,主要分布在拖拉机厂、蓄电池厂一带,漏斗面积2 1km2。

60年代,浑河北岸地下水大量开采,开采量达70万t/ d,地下水埋深大于10m,漏斗已与于洪水源连成一片,面积15 7km2。

70年代,水位埋深大于20m,最大达25 8m,已形成以铁西为中心的漏斗区,并把李官堡、河北、芳士等水源地包括在内的面积为112 7km2的漏斗区。

80年代是大面积开采地下水的鼎盛时期,水位埋深达33 95m,一般埋深在20~30 m,形成了175km2的漏斗区。

防止地下水超采 减少地面沉降灾害的发生

防止地下水超采  减少地面沉降灾害的发生

41 科 学规划 , . 综合治理 从地 下水超采 区水资 源条 件和实 际状况 出发 , 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 展 和生态建设需要 , 学规划地 下水资源开发 利用总体布局 , 科 明确不 同 阶段地下水超采 区控制和治理 的 目 和任务 ,提出具体 治理实施方 案。 标 建立相应 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 采取合理 的综合保障措施。 42 突 出重点 , . 全面推进 以地下水严重超采 区为控制 和治理 的重点 , 加大投入 , 加快治理 , 通 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 , 使地下水严重超采 区的超采形势得 到明 显改善 。 以点带面 , 兼顾推 进一般超采 区的控制 和治理 。 加强地下水动态 监测 , 采取有效措施 , 防止 出现新 的地下水超 采区。 4 合理配置 , - 3 加强调控 超采 区地表水与地下水应进行联合调度 与合理 配置。 优先利用地表 水, 严格限制开采地下水 , 充分利用其它水源( 雨水 、 污水处理 回用 、 海咸 水利用等 ) 同时采 取调整用水 结构 、 , 调整水 价等多种宏观调控手段 , 促 进水资源配置结构趋于合理 , 逐步控制地下水超采 。 4 总量控制 , 划开采 . 4 计 加强超采区水资源 的统一管理 ,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为 目 , 标 根 据 各地实际 , 实行超 采区地下水 年度取用水 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 , 取 采 综 合措施 , 实行计划用水 , 强化节 约用水 。 4 加 大超采 区治理力度 , 面推进地下水保护行动计划 . 5 全 根据地 下水超采 区治理规划 确定 的治理 目 , 下水严重超采 区 标 以地 为重点 , 组织开展地下水超采 区专项治理 。 开展 地下水补源工程建设。 因 地 制宜 , 采取有效措施 , 增加地下水 的有效补给 。 源措施 以 加地下水 补 增 天然补给为 主, 当开展人工 回灌 。 适 补源工程 的建设要与当地水利建设 、 生态保护 紧密结合起来 , 纳入水利建设和生态建设保护规划 和计划 。 4 建立 和完善地下水凿井工程建设监督管理 . 6 加强水利凿井施工队伍的管理 , 制定水利凿井施工企业行业准人制 度, 加强取水工程施工过程管理 , 合理规划浅层地下水井布局 , 避免集 中 时 间、 中地 区取水 。 集 严格按照水 资源统一规划和地下水限、 禁采 区划分 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对非法凿井的现象 , 要制定 查处 办法 。 4 建立和完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 , . 7 加强地下水位动态监测 建立和完善国家、 流域和省级三级地下水监测 网。 国家级监测网为 国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和宏观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 流域级 监测网为流域机构指导、监督流域范围内地下水开发利用提供支撑 , 为 协调省际地下水开采可能产生的水事矛盾提供协调依据 ; 省级监测网为 辖区 内地下水 开发利用和 监督管理提供基 础数据 。在三级 监测 网基础 上, 还可根据科研 、 资源勘 察等 目的 , 建立专业 监测 网。 4 建设地下水 动态管 理信息系统经 过 . 8 多年来 对地下水 管理 工作的积累 , 各级水 行政主管部门掌握了丰富 的开采量 、 水位 、 水质 等基础资 料 , 同时 , 型预报技术和地理信 息系统 模 等相关技术 都取得 了重大进展 , 为建立地下水 动态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 技术保 障。开展地下水动态 管理信 息系统建设 , 于地下水 管理信 息的 便 存储 、 管理和发布 , 为管理决 策提供及时 、 可 高效 的支持 , 提高地下水 开

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及解决思路

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及解决思路
扩 大 。 也就 是 说 , 一 地 点 地 面 沉 降 的 速 率 和 沉 降 幅 度 与 地 下 水 位 的 下 同
降呈明星的同步 、 比关系。 正
地 面沉降相对而言是一个渐 变的过程 , 了一定 程度 , 到 给水供 气的 管道将会随地面不均匀沉降而弯曲变形 , 导致管道漏水漏气 , 进而折断 , 直接 影响市 民生活 以及工业生产 ,给人们的生命财产 安全造 成巨大威 胁 。据 不 完 全 统 计 , 长 春市 巾心 近 5 m 的 范 围 内 , l8 — 18 在 0k 仅 9 6 9 8年 被破坏 的管道有 2 9处 ,引起破坏的原因有 5 。其 中,年 久失修的 I 种 1
境 及 社 会 问题 , 讨 了控 制 地 面沉 降 的 思路 及 对 策 。 探 关 键 词 : 下水 开 采 ; 面 沉 降 ; 制 措 施 地 地 控
中 图 分 类 号 : 803 X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地下水是水 资源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 分 ,是人类赖 以生存 的宝 贵资
常生长的保证 , 土壤含水牢主要受地下水位埋 深的影响 , 地下水 位持续 下降 , 耕土层土壤含水牢将 大大降低。某市在 l9 9 4年 、9 7年特大干旱 19
时, 耕土层土壤含水率最低仅为 76 远 低于农作物正常生长 1%~ 0 .%, 7 2 % 的含水率要求。
22 承压 水 水 质 恶 化 -
缩 ; 地 面 沉 降 量 的 大 小 受 地 层 的 附 加 应 力 控 制 , 位 降 低 值 大则 附 加 而 水
发生地面沉降的城市普遍存在 比较严重的滞汛积水问题 , 不仅影响 城市交通和环境 , 而且常使建筑物的地下室和低层建筑物在汛期被水浸
没, 造成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O 纪六七 十年代 以前 , 2世 沧州市大部分市 区降水产生地面径流 , A然排 出市外 ;O年代至 9 8 O年代 , 由于地面沉降 , 如遇到同样 的降水量 , j 必内已大部分积水 , 必须用人工扬水排 出区外 ;0 9 年代 至今 , 地面沉降加重 , 城市内涝积水也更加严重 , 民的生产生活受 市

菏泽市城市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菏泽市城市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菏泽市城市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背景:菏泽市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地区,由于地下水过量超采,造成地面沉降塌陷;由于污水超标准排放,造成水体严重污染,直接危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城市水资源,解决“水荒”问题,是制订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中十分重要的战略问题。

1菏泽市水资源的基本情况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辖区面积12 228 km2,辖8县1区,因受气候和地理条件影响,自然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际降水量丰枯变化悬殊,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1956~2000年平均年降水量80.22亿m3,其中产生地表径流量6.21亿m3,地下水人渗水资源量14.4亿m3。

地下水全部为孔隙水,地下水的垂直分布为三层结构(上淡一中咸—下淡):上部为河流冲积淡水型,底板埋深一般为50~60 m,含水沙层厚度一般为5~15 m;中部为大陆湖泊咸水层,底板埋深一般400 m;下部为山前冲积淡水层,所以部分水源不能使用。

按2000年人El 849万计算,菏泽市人均当地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43 m3,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8。

按照国际公认标准,人均水资源量<1 670 m3为用水紧张地区,<1 000 m3为缺水地区,<500 m3为严重缺水地区,菏泽市属于典型的严重缺水区。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城市水资源问题越来越严峻,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

按照省及市各种分析资料,菏泽市当地水资源总量为20.61亿rn3,地下水最大可开采量为12.75亿m3。

通过过去5个水平年调查分析,由于拦蓄能力差,地表水开发率为降水量的22%。

据统计,2004年用水总量为20.44亿rn3,其中跨流域调入量7.58亿1113,地下水用水量为12.86亿1713。

近两年为丰水年,尚能满足用水需求,如遇枯水年就会产生水危机。

如鲁北各市以黄河水为主要水源,前几年的黄河断流,给鲁北各市造成了很大威胁;限时限量向市民供水,水价曾达到40元/m3,供水形势之严峻可想而知。

大名县地下水超采问题探析

大名县地下水超采问题探析

大名县地下水超采问题探析
大名县地下水超采问题探析
1.地下水超采情况地下水超采系指在特定区域内,在一定的水文地质、地下水补排条件和在某一开采水平下,多年平均地下水开采量超过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由于地下水超采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引发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等现象的地区,均为超采区域.根据超采程度又分为轻微超采区、超采区、严重超采区.超采程度划分依据如下:轻微超采区: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划分为轻微超采区.
作者:冀龙张富昌作者单位:大名县水利局刊名:河北水利英文刊名:HEBEI WATER RESOURCES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 P64 关键词:。

地面沉降论文

地面沉降论文

地面沉降研究摘要:地面沉降是一种慢性的具有严重危害性的地质灾害,地下水的长期过量开采导致我国地面沉降灾害不断加剧,给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给生产建设造成极大危害。

要防治地面沉降发生,必须认清其产生的根源,方能收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本文系统的分析和论述了地面沉降的成因、危害,提出了较为科学的预防和治理的措施。

关键词:地面沉降;危害;防治措施引言地面沉降是全球普遍存在的一种地质灾害。

近年来发生的越来越频繁。

地面沉降可导致地下管道扭曲折断、道路起伏不平、码头被淹没、建筑物产生裂缝甚至倒塌等,给人类生产、建设、生活带来极大危害。

1地面沉降的成因1.1地面沉降的地质原因从地质因素来看,自然界发生的地面沉降有以下三种原因:(1)地震导致地面沉降。

(2)地表松散地层或半松散地层等在重力作用下,在松散层变成致密的、坚硬或半坚硬岩层时,地面会因地层厚度的变小而发生沉降。

(3)因地质构造作用导致地面凹陷而发生沉降。

1.2 地面沉降的人为原因地面沉降现象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研究地面沉降的原因时,不难发现,人为因素已远远超过了自然因素。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人类过度开采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地下水等地下资源,使贮存这些液体、气体和固体的沉积层的孔隙压力发生趋势性的降低,有效力增大,从而导致地层的压密。

直接导致了今天全球范围内的地面沉降。

人为的地面沉降广泛见于一些大量开采地下水的大城市和石油或天然气开采区。

地面沉降主要由抽水作用形成,但又与软土层的厚度、地壳下沉,以及高层建筑等因素密切相关。

造成我国地面沉降的成因,主要是地下水的长期过量开采,同时,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断裂和构造沉降,加剧了这一灾害的发生和危害。

(1)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

沿海地区多沉积巨厚的松散层,其颗粒较细,结构复杂。

由于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引起孔隙水压力降低和有效应力增大,导致含水层被压缩,颗粒接触面积增大,孔隙度减小并释水,产生弹性变形,其沉降量一般相当粘性土压缩率的15%,当含水层中的水压恢复后,骨架则复原,只形成暂时性地面沉降。

探讨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探讨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探讨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摘要:当中国的城市正竭力向上发展,农村正拼命追求高产的时候,却没想到脚下的土地,已不堪重负,正悄无声息地下降。

华北平原在下降、长江三角洲的一些地方、汾渭盆地也在下降,地面沉降的范围还在扩大。

不能承重的土地之下,是急遽下降的地下水水位。

而如何控制地下水的过度攫取,又牵涉到多个部门,成为社会治理的一个难题。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地面沉降和地下水开采的矛盾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 概述; 地面沉降;解决措施To explore the land subsidence caused by mining groundwater problems and solving measuresLiDeBiaoJiangsu province hydrology water resources suwey yancheng branch 22400Pick to: when Chinese cities are trying to up development, rural are desperately seek high yield, but didn't expect at the foot of land, is already crumbling, are quietly down. North China plain on the decline,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some places, Fen Wei basin is also on the decline, the land subsidence in expanding the scope. Not bearing land under, is rapidly falling groundwater level. And how to control the excessive groundwater grab, and involves many departments, become social governance a difficult problem. The author discusses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and to the ground settlement and the problem of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are discussed briefly. Keywords: introduction, The ground settlement; solutions0 概述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

地面沉降产生机理及解决措施

地面沉降产生机理及解决措施

超采地下水引起的沉降,房屋严重损坏
广州金沙县地铁 工程抽排地下水 引起地面沉陷, 使周边的建筑 物损坏
西安地下水超采 导致大雁塔严重 倾斜
上海地铁事故
三、如何解决地面沉降问题
⒈抽汲地下水 地面沉降具有累进性及不可逆性特征,其 产生的影响亦具有持续性特点。为此,在 抽汲地下水时,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①强化宣传,充分认识地下水超采的危害性、严重性; ②大力推广改水、节水经验,加大改水、节水力度;
③加大行政管理力度,强化和落实各项开采 措施,加强地下水监测; ④采用人工回灌地下水,促进地下水位回升, 使地面不再继续下沉甚至地面略有回升;
⑤调整开采层次,以此减缓地区的地面下沉。
⒉工程降水
在工程降水前,首先要查明场地的水文 地质条件、周围建筑物的分布情况及地下 管线性质及分布范围,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科学的降水方案与防范措施。
⒋由于地面沉降、水准点失准,城市工程 建设所需水准资料,需从地面未沉降区 水准点引测,增大了水准测量的工作量。 ⒌影响建筑物抗震能力,致使地震灾害加重。 ⒍由于地面沉降作用,局部改变地形地貌条件, 形成地面沉降降落漏斗,降低防洪排涝工程效 能,造成大面积积水,洪涝灾害加剧。
地面沉降引起的房屋裂缝
①由于孔隙水从土中排出,导致有效应力 增加,地层固结沉降; ②水位降低,减少了土中地下水对地上建筑物 的浮托力,使软弱土、层受到压缩而沉降; ③土壤中的细小颗粒随着流动的水不断流失,在土 层中形成空洞,随着抽水的不断进行,空洞扩大, 最终形成塌陷沉降。
二、地面沉降的危害
⒈对建筑物的破坏和影响,建筑物地基 下沉、房屋开裂破坏。 ⒉形成地裂缝,它直接或间接地恶化环境。 ⒊许多机井因地面沉降,井管较地面相对上升, 泵房地面及墙体开裂,造成泵房破坏,严重影 响抽水。

城市采水导致的地面沉降分析及防治措施

城市采水导致的地面沉降分析及防治措施

城市采水导致的地面沉降分析及防治措施摘要:目前,经济发展对地下水的需求量的不断加大,但同时地下水开采导致地面沉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针对我国城市地区地面沉降的现状,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城市地区地面沉降的成因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城市,地下水,地面沉降,成因机制,影响因素,防治措施Abstract:At presen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roundwater demand increasing,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in the problem of ground subsidence has become more obvious. In view of China's urban areas of land subsidence present situati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urban area in our country land subsidence the cause of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Key words: the city, groundwater, ground subsidence, formation mechanism, influencing facto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地面沉降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日益显著。

它分布广,最集中于城市范围内,其变化过程一般不易被人察觉,但危害性相当大。

它造成铁路中断、建筑物开裂、市政设施破坏、海水入侵等,其严重后果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苏州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问题

苏州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问题

作者简 介 : 王小静 , , 女 山东师范大学人 口・ 资源与环境 学院, 硕士研 究生 。

1 ・ 1
维普资讯
地面沉降速度正在减缓 。 但 由于现 在地 下水 位处 于低 位 , 地下 水补给较微 弱 , 位恢 复过 程可能 需较 长 水 时间 , 在这一过程中 , 土应力仍处 在失衡 水 的状 态 , 时 , 面沉 降虽得 到抑 制 , 地 此 地 但 面沉 降还 将延 续发 生 , 这种 滞后 延续 时 间
( 3 一Q ) ② 第 1承压含 水层组 ( 3中下 ) ③ 第 Ⅱ承压 含 Q上 4; Q ; 水层组( 2 ; 第 Ⅲ承压含水层组 ( 。 。其 中以埋藏深度 在 Q )④ Q) ] 8 0~10m的第 Ⅱ、 8 Ⅲ承压含水层为主 。
14 气候 气 象 .
苏州地处 温带 , 属亚热带 季风 海洋性气候 , 四季分 明, 气候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 洲中部 、 江苏省 南部 , 临上海 , 接 东 南 浙江 , 西抱太湖 , 北依 长江 。市 区 中心地 理坐 标为 北纬 3 ̄9, 11 东经 103 2 ̄7。全市总面积 848 4 m , 口 67 3 万 , 4 .2k 2人 0 .1 下辖 5 县市和 8 区, 个 市区面积 1 5 m , 0k 2 古城 区 1. m 。境 内河流 6 4 2k 2
温和 , 量充 沛 ; 雨 年平 均气 温 为 1 ̄ 无霜 期 20 d左 右 , 6C, 3 日照 200h以上 , 降水量 110m '3~8月 的降水量 占全年 雨量 0 年 0 n, l
的 6 %左 右 。 5
1 苏州地 面沉降地质 背景
1 1 地 理位 置及 其行 政 区划 .
苏州市地 面沉 降始于 2 0世纪 6 0年代 , 此阶段地 下水开采 量不大 。 区地 面沉 降虽 已发生 , 该 但很 轻微 和缓 , 为人 们觉 不

因超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

因超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

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作用专题——因超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现状、成因以及防治对策授课教师:杜广印教授班级:217152班学号:21715202姓名:孙旭升摘要:地面沉降,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地面标高损失。

在《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被定义为“缓变性地质灾害”,具有形成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防治难度大、不易恢复等特点。

本文介绍的主要因素是开发利用地下流体资源(地下水、石油、天然气等)。

地下水是我国有限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严重缺水的我国,地下水的开采关系重大。

本文先指出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面沉降这一地质作用的原因,再主要以我国北方三个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的三个地区为例,通过对个案分析,从文献中提炼、总结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以及治理与防御措施。

关键词:地下水;地面沉降;成因;合理开采;治理;预防。

Abstract:Land subsidence is the loss of ground elevation caused by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factors. In the "Regulations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which is defined as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of slow chang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ng formation time, wide influence range, difficult to control and difficult to recover.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underground fluid resources (groundwater, oil, natural gas, etc.). Groundwate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first points out the cause of the ground subsidence geological processes of groundwater over exploitation, mainly in northern China three for three regions over 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caused by ground subsidence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case analysis, from the literature summarized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governance and prevention measures.Key words: groundwater; land subsidence; causes; rational mining; treatment; prevention.目录一、前言 (4)二、概述: (5)2.1我国地下水开采情况 (5)2.2地面沉降概述 (5)2.3我国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的现状 (6)2.4超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 (7)三:文献综述 (8)3.1贾口洼蓄滞洪区地面沉降分析 (8)3.2陕西省西安市地下水超采及生态修复量研究 (9)3.3广东省徐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居民水井超采地下水 (12)四、问题分析与对策 (14)4.1问题分析 (14)4.2具体方案措施整理 (15)4.2.1城市雨水渗透利用技术 (15)4.2.2加压式人工回灌 (15)4.2.3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15)4.2.4改种低耗水农作物 (16)4.2.5推行农艺节水措施 (16)4.2.6管理节水措施 (16)五、综合防御治理方案总结 (17)5.1回灌地下水复原地面高度 (17)5.2南水北调工程减轻缺水状况 (17)5.3严格执行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经济政策 (17)5.4加强地下水管理 (17)六、参考文献 (18)一、前言学生来自于黑龙江哈尔滨市尚志县。

地面沉降措施

地面沉降措施

地面沉降措施1. 简介地面沉降是指地表下沉或下降的现象,通常由于地下水抽取、土地开发、地震活动、地质变动等因素引起。

地面沉降可能对地下设施、建筑物和土地利用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来处理地面沉降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面沉降措施。

2. 监测与测量在实施地面沉降措施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地面沉降的监测和测量工作。

监测和测量可以提供地面沉降的详细数据,帮助确定沉降程度和变化趋势,从而指导后续的措施。

常用的地面沉降监测手段包括:•GPS监测: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来测量地面坐标的变化,通过连续监测可以获取地面沉降的变化情况。

•地面测量:使用传统的地面测量工具和技术,包括水准仪、经纬仪等来对地面沉降进行测量。

•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包括卫星影像和激光扫描等,来获取大范围的地面沉降数据。

3. 地下水管理地下水是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地下水被过度开采或排泄过量的时候,地表的土壤将会变得干燥、收缩,从而导致地面沉降。

因此,管理地下水是处理地面沉降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地下水管理措施:•降低地下水开采量: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避免地下水位过度下降,从而减轻地面沉降的程度。

•引入外部水源:通过引入外部水源,如新的水资源供应管道或地表水补给,来补充地下水库的水量,维持地下水位的相对稳定。

•优化灌溉方式:改变农业灌溉的方式,采用高效的灌溉技术,减少浪费,降低地下水排泄量。

4. 增加土壤稳定性土壤的稳定性是地面沉降问题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当土壤发生沉降时,地面往往会随之下降。

因此,增加土壤的稳定性是处理地面沉降问题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增加土壤稳定性的措施:•土壤加固:通过注入混凝土浆液或其他稳定剂来增强土壤的稳定性,减少地面沉降。

•撒播植物:在地面沉降的地区撒播适宜的植物,可以通过根系固定土壤,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减缓地面沉降的速度。

•土地改造:通过改造土地的利用方式,比如进行地表整平、填土或加强地表结构,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减少地面沉降的风险。

地下水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地下水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地下水过度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张岩王立亭党蜻蜓刘舒畅王克齐琪(白城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2010级地理科学一班第1组)摘要:水是生命所需的重要资源,而地下水是淡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地下水的开采要适量,过度开采地下水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简要分析了地下水的概念、分类及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地下水;过度开采;环境问题;防治措施1.地下水概述1.1概念地下水是存在于地壳岩石裂缝或土壤空隙中的水。

广泛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各种状态的水,统称为地下水。

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根据地下埋藏条件的不同,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自流水三大类。

根据埋藏条件可把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地下水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井水和泉水是我们日常使用最多的地下水。

不过,地下水也会造成一些危害,如地下水过多,会引起铁路、公路塌陷,淹没矿区坑道,形成沼泽地等。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地下水有一个总体平衡问题,不能盲目和过度开发,否则容易形下空洞、地层下陷等问题。

1.2分类一般可分为平原一盆地地下水,黄土地区地下水,岩溶地区地下水,基岩山区地下水。

1.3现状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松散沉积物和固结程度较低的岩层之中,一般水量比较丰富,具有重要开采价值,分布于我国的各大平原、山间盆地、大型河谷平原和内陆盆地的山前平原和沙漠中,主要包括黄淮海平原、三江平原、松辽平原、江汉平原、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四川盆地、以及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关中盆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雷州半岛等地区。

我国平原盆地地下水分布面积273.89平方千米,占全国评价区总面积的28.86% ;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1686.09 亿立方米/年,占全国地下水可开采资源总量的47.79%。

2 •案例分析:沧州地面沉降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一方面给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水源支撑,另一方面过量开采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据报道,因华北地区主要水源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华北平原已形成大面积地面沉降,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河北省沧州市大约沉降了 2.4米。

沧州地下水超采与地面沉降关系的分析与探讨

沧州地下水超采与地面沉降关系的分析与探讨
采 系数 达 到 了 3 8 。 .9
2 2 地 下 水 水 位 及 漏 斗 情 况 .
2 2 1 地 下 水 位 . .
图 2 第 Ⅳ 含 水 组 埋 深 变 化 过 程 线
2 3 地 下 水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引 起 的 环 境 生 态 问 题 .
沧 州是 河北 省 水资 源 最 短 缺 的 地 区 之 一 , 下 水 的 连 年 地
21 0 0年 5月 第3 2卷 第 3期
M . ., 01 d y 2 0 V 1 3 NO. o. 2 3
沧 州 地 下 水 超 采 与 地 面 沉 降 关 系 的分 析 与 探 讨
李 志敏 孙 炳 华 ,
( .河北 省 沧州 水利 勘 测设 计 院 , 北 沧州 0 1 0 ; .河 北 省沧 州市 水 利科 学研 究 所 , 北 沧州 0 1 0 ) 1 河 6 0 02 河 6 0 0 [ 摘 要 ] 针 对 沧 州 市水 资源严 重 匮乏 、 维持 村地 区 民 众和 生存 和 发 展 , 得 不 大 量超 采 深 层 地 下 水 , 由 此 而 为 不 并 引发 的地 下 水位 下 降、 面沉 降等 一 系列 环境 地 质 问题 , 过地 面沉 降机 理 的分 析 、 降层 的确 定 等 , 地 通 沉 结合 多年 观 测 资料 , 分析探 讨 了地 下水超 采 与 地 面 沉 降 的 关 系, 果 表 明 : 下 水 超 采 已 引发 了严 重 的地 质 环 境 问题 , 结 地 包括 地 面
沉 降。
[ 关键 词 ] 地 下水 ; 采 ; 面沉 降 ; 讨 超 地 探 [ 中图分 类 号 ] P 4 . 9 6 16 [ 文献 标 识码 ] B [ 章编 号 ] 1 0 文 0 4—1 8 2 1 0 14( 0 0) 3—0 3 0 5—0 2

水资源过度开发引起的生态问题

水资源过度开发引起的生态问题

水资源过度开发引起的生态问题研究摘要: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利用的不断增多导致了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并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所引起的生态问题,如河流断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海水入侵等问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对21世纪如何正确的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水资源过度开发生态问题河流断流湖泊萎缩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资源是荒漠绿洲形成、发展和稳定的基础, 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迁移转化的主要介质,人类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种种手段和方法,都会使水的循环转化条件和整个水资源系统发生变化。

在此之前,已有大量的学者对水资源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过探讨,如许文海就针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8条河流出山地表水资源均有显著较少的趋势[1];裴源生所提出的南水北调对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影响,表明了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已改变了海河流域的天然水循环并导致水生态环境全面退化[2];何凡能提出了海河流域河流季节化的改变所影响的地下水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明确指出河流季节化与平原地区地下水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因果的密切关系,河流季节化因地下水超采的日益严重而越演越烈[3];同时还有由于水资源的短缺,而导致的生态环境脆弱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使得甘肃西河地区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的严重的水资源问题[4]。

但大部分主要是针对某一地区的水问题所做的介绍,并没有针对我国大多数城市存在的普遍的水问题进行论述本文主要是从我国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的角度,探讨了我国普遍存在的由于过度开发所引起的一系列的生态问题.1。

水资源过度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1。

1水环境的变化地表水资源变化主要表现在河流水系变迁, 湖泊萎缩干涸,河流下游水量逐年减少, 纳污能力丧失, 水质污染严重;地下水变化主要表现在地下水天然补给量减少,区域性地下水水位逐年持续下降,地下水水质变差;泉水是流域内水循环系统的重要环节,是分析判断北盆地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依据.泉水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溢出量逐年减少, 泉眼干涸,泉水溢出带下移、带幅变窄。

地下水资源超采诱发的水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地下水资源超采诱发的水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推广渠道防渗、 管道输 水、 小畦灌溉、 喷微 灌溉等农业节水技术 ,至 2 1 0 0年底 农业 节水灌溉率预计达到 8 %。工业 , 5 要把节 约用水纳入工业生产指标体系, 进一 步严
格 实 工 业 用 水 定 额 , 定额 累进 制 加 价 征 超 收 水 资源 费制 度 。 过 各种 节 水 措 施 努 力 通 压减 对地下水 的需求 , 止浪费 , 少城 防 减 乡地 下 水 的 开采 量 。 2加 大 资金 投 入 , 建 蓄 水 工程 . 增
口, 生产 了 6 . 3 4万 吨 粮 食 , 到 了 18 8 6 达 7. 0
蓄水 , 蓄降雨地 表径流 , 拦 是增 加 当地 水
资源 供 给 量 的 唯一 渠 道 。 3充 分 利 用 地 表 水 , 少 对 地 下 水 的 . 减
开 发 按 照 优 先 开 发 利 用 地 表 水 , 理 开 采 合
茌 平县 水 资源 可 利用 总 量 为 3 7 8万 03 立 方 米 ,人 均 占有 当地 水 资源 量 为 2 6 5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方米,远低于全 国平均水平 2 0 立方米 / 20 人, 属极度贫水地 区。近几年来, 年平均用 水 量为 3 0 0万立 方米左 右 。茌 平县用 80
3 7 8万 立 方 米 水 资 源 养 育 了近 5 人 03 8万
降水量属平水年偏上年份 , 由于开采量 但
的 增大 导 致 地 下 水位 埋 深 急 剧 下 降 。 下 地 水 埋深 最 大 的信 发 铝 电集 团高 达 4 m, 7 导 致地 下 水 漏 斗 面积 迅 速 增 加 。 县 地 下 水 全 漏 斗面 积 增 至 2 05 m , 4 . 2占全 县 总 面 积 的 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作用专题——因超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现状、成因以及防治对策授课教师:杜广印教授班级:217152班学号:21715202姓名:孙旭升摘要:地面沉降,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地面标高损失。

在《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被定义为“缓变性地质灾害”,具有形成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防治难度大、不易恢复等特点。

本文介绍的主要因素是开发利用地下流体资源(地下水、石油、天然气等)。

地下水是我国有限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严重缺水的我国,地下水的开采关系重大。

本文先指出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面沉降这一地质作用的原因,再主要以我国北方三个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的三个地区为例,通过对个案分析,从文献中提炼、总结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以及治理与防御措施。

关键词:地下水;地面沉降;成因;合理开采;治理;预防。

Abstract:Land subsidence is the loss of ground elevation caused by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factors. In the "Regulations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which is defined as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of slow chang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ng formation time, wide influence range, difficult to control and difficult to recover.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underground fluid resources (groundwater, oil, natural gas, etc.). Groundwate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first points out the cause of the ground subsidence geological processes of groundwater over exploitation, mainly in northern China three for three regions over 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caused by ground subsidence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case analysis, from the literature summarized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governance and prevention measures.Key words: groundwater; land subsidence; causes; rational mining; treatment; prevention.目录一、前言 (4)二、概述: (5)2.1我国地下水开采情况 (5)2.2地面沉降概述 (5)2.3我国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的现状 (6)2.4超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 (7)三:文献综述 (8)3.1贾口洼蓄滞洪区地面沉降分析 (8)3.2陕西省西安市地下水超采及生态修复量研究 (9)3.3广东省徐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居民水井超采地下水 (12)四、问题分析与对策 (14)4.1问题分析 (14)4.2具体方案措施整理 (15)4.2.1城市雨水渗透利用技术 (15)4.2.2加压式人工回灌 (15)4.2.3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15)4.2.4改种低耗水农作物 (16)4.2.5推行农艺节水措施 (16)4.2.6管理节水措施 (16)五、综合防御治理方案总结 (17)5.1回灌地下水复原地面高度 (17)5.2南水北调工程减轻缺水状况 (17)5.3严格执行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经济政策 (17)5.4加强地下水管理 (17)六、参考文献 (18)一、前言学生来自于黑龙江哈尔滨市尚志县。

我的家乡黑龙江省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缺水大省,每至冬季,当地都会出现停水、限时供水等问题;而且松嫩平原存在地下水过度开采的问题,尤其是大庆地区由于石油的大量开采导致了较为严重的地面沉降问题。

由于该话题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十分感兴趣,所以选取“因超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为主题。

在完成该论文期间我查阅了二十余篇相关文献与新闻通讯稿,列出主要引用文献十余篇,对过于的技术术语知识进行了过滤;对具体人类活动导致地质问题加强了感性认知;结合土力学对地质作用中的地质沉降作用机理加深了理解。

行文思路大体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展开。

在内容上,我主要通过文献整理综合的方式,最终选取了三个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地区(贾口洼、西安、徐闻-昌吉)。

因为各地区的因超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的原因各不相同,解决地面沉降问题的方案措施也不一而足。

总体来说,解决因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也应该因地制宜。

在第三部分文献综述的西安模式与河北模式中主要采用了人工回灌技术,但同时河北省有大量农业区,还应该重点发展与大力提倡节水灌溉措施,种植节水作物等;而对于徐闻、昌吉等水井过度适用地区除了封存措施以外还应辅以管理节水措施。

最后,感谢杜老师以最饱满的热情与严谨的态度教授了我们“工程地质”这门课程。

合理的分析与解决工程中的地质问题将我们道桥人受益终身。

二、概述:2.1我国地下水开采情况我国地下水资源分布呈现南多北少基本特征,且自然分配极不平衡,资源量最少和最多的地区分布量相差50倍,这也是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极度缺水并导致超采地下水的主要原因。

根据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承担的《华北平原地下水安全与可持续利用》项目成果,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京津唐地区每年平均超采地下水近6亿立方米。

该所领衔的另一项《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综合评价及专题研究》显示,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超采状况居全国之首,开采程度(以实际开采量与允许开采量之比来表示)达到177.2%。

其中情况最糟糕的当属海河流域,根据官方数据,累计超采水量已有1000多亿立方米,而这相当于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近70%的蓄水量。

“排空雪浪奔腾远,得水鱼龙变化多”,古人曾这样称赞海河的浩荡恣肆,而如今,海河流域可利用的全部地表水源中,有1/3靠黄河输入。

按照海河水利委员会的统计,由于过度开采浅层地下水,虽然海河流域平原面积只有黄河流域的80%左右,但漏斗规模却是后者的15倍。

2.2地面沉降概述据2012年2月20日获得国务院批复的《2011-2020年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权威发布,中国发生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全国累计地面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地区达到7.9万平方公里。

我国地面沉降较为严重的区域主要有三大片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华北地区,以及陕西和山西的汾渭地区。

地面沉降,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地面标高损失。

在《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被定义为“缓变性地质灾害”,因其反应滞后,且进程缓慢,以毫米为单位计算的沉降率,人们不易察觉,具有形成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防治难度大、不易恢复等特点。

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构造下沉、地震、火山活动、气候变化、地应力变化及土体自然固结等。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开发利用地下流体资源(地下水、石油、天然气等)、开采固体矿产、岩溶塌陷、软土地区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固结沉降等。

具体原因如下:第一是开发利用地下流体资源。

由于抽取地下水,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地面沉降。

20世纪20年代,我国上海、天津在市区集中开采地下水的地区发生地面沉降。

华北平原地下水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已经引起广泛关注。

第二是岩溶塌陷。

中国是世界上岩溶最多的国家之一。

随着岩溶地区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岩溶区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不断增强,由此引发的岩溶塌陷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岩溶地区主要地质灾害问题。

第三是开采固体矿产。

矿山塌陷多分布在矿山的采空区,以采煤塌陷最为突出。

中国有约20个省区发生采空塌陷,以黑龙江、山西、安徽、山东、河南等省最为严重。

第四是工程环境效应。

密集高层建筑群等工程环境效应是近年来新的沉降制约因素,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显露,在部分地区的大规模城市改造建设中地面沉降效应明显。

作为地面沉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过度开采地下水与地面沉降具有重大的意义。

2.3我国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的现状根据水利部今年3月22日公布的数据,目前全国地下水超采区达30万平方公里,超采量约170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

公开资料也显示,华北很多城市的地下水开采量已占总供水量的70%以上。

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已形成了跨冀、京、津、鲁的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形成了沧州、衡水等13个沉降中心,甚至有近7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

以河北省为例,上世纪80年代以来,水资源短缺的阴影一直笼罩着这个省。

河北省人均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7。

截至2013年年底,河北累计超采地下水1500亿立方米左右,面积达6.7万平方公里,均占全国的1/3。

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全省形成7个较大地下水漏斗区。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自1959年以来,华北平原地面累积沉降超过200毫米的区域达6万多平方公里,超过华北平原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的40%。

其中,天津地区的沉降中心最大累计沉降量一度高达3.25米。

长江三角洲地区最近30多年累计沉降超过200毫米的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积的1/3。

上海市、江苏省的苏锡常3市沉降中心区的最大累计沉降量分别达到了2.63米、2.80米,并出现了地裂缝灾害。

此外,位于世界最大的漏斗区上的环渤海经济圈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近30%,有首都北京、直辖市天津等重要城市。

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地面沉降,已成为该地区发展不可忽视的掣肘。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艳在《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文中透露,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最大年沉降量达到137.51mm,最大累计沉降量1163mm。

沉降现象严重的地区,包括海淀、朝阳等经济、文化繁荣的城区。

目前,建筑、道路和基础设施相当密集的北京市区受沉降影响已逐渐显现,其中地下管道面临着最大挑战,易弯曲、变形甚至破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