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与D-二聚体的关系

合集下载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与房颤关系的研究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与房颤关系的研究
应用 S P S S 1 6 . 0 统 计 软 个敏感而又特异 的指标,血浆 D . d i me r
病、2个月 内外科手术及创伤史 以及急 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 以均数-  ̄ - 标准 差 含量的变化已公认为是血栓形成或溶解 性出血 、 输血史, 血栓形成 、 出血性疾病 、 表 示 ,组 间 比较 采 用 t 检验 。P < O . O 5 的标志。 黄明方等 研究表 明老年高血压 血液病等引起 的凝血异常者 , 所有患者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均未服用 过华法林抗凝治疗 。 按照有无 患者房颤急性发作时存在 s并在复律 后仍可持续 1 个月。 李妍妍 从 l 1 6 例老
浓 度 差 异 均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结 论 D . d i me r , h s . C R P可 为早 期 诊 断 及进 一步 预 防与 治 疗 并 发症 提 供 依 据 。
【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心房颤动; D. 二聚体 : C反应蛋 白
D . 二聚体 ( D . Di I T l e r ) 、 高敏 C反应蛋 发现的房颤 归为首诊房颤 , 房颤持续时 0 . 0 5 ) , h s - C R 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白( h s . C R P ) 水平为房颤患者诊治提供依 问≤7 d者为阵发性房颤组, 持续大于 7 >0 . 0 5 ) , 持续性房颤、 持久性房颤与首诊 据, 已得到普遍认可。 血栓栓塞是房颤患 d 者为持续性房颤组 , 对持续时间大于 1 房 颤 、阵 发性 房 颤相 比较 ,D- d i me r , h s . 者最 常见的并发症 ,与血液高凝状态有 个月者为持久性房颤。 其中首诊房颤 l 0 C R P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t - = 2 . 1 4 3 、

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高血压病血管病变的相关分析

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高血压病血管病变的相关分析

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高血压病血管病变的相关分析
匡翠萍
【期刊名称】《健康研究》
【年(卷),期】2016(036)001
【摘要】目的揭示高血压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高血压病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14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多因素分析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高血压病血管病变的关系,ROC曲线分析血浆D-二聚体浓度对高血压病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血浆D-二聚体浓度是高血压病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5.673,P<0.01),且对高血压病血管病变有显著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0.790,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可能参与高血压病血管病变的发生过程,其浓度能协助临床诊断高血压病并发血管病变.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匡翠萍
【作者单位】下城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浙江杭州31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4.1
【相关文献】
1.自拟益气养阴祛瘀汤辅助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疗效及对血浆8-iSo-PGF2α、VEGF、D-二聚体的影响 [J], 李姗
2.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J], 赵勇;牛翠;刘燕
3.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与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相关分析 [J], 张培军;程林贵;包柳明;叶显文
4.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脑外伤预后的相关分析 [J], 张洪祥;马毅军;吕旭东;周忠平
5.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在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中的意义 [J], 汪峻岭;杨雪梅;李惠;刘然;郭春梅;李玉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评价

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评价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年2月第21卷第4期•15•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评价郑仁俊(河南省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周口466000)摘要:目的:探讨依那普利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洽疗对冠心病合并顽固性高血压老年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4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9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对照组,各49例。

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依那普利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压指标(舒张压、收缩压)、治疗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血小板膜糖蛋白lb、血小板膜糖蛋白lib、血小板膜糖蛋白Illa)与D-二聚体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 V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舒张压、收缩压较低(P V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血小板膜糖蛋白I b、血小板膜糖蛋白lib、血小板膜糖蛋白IIIa、D-二聚体水平较低(P V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显著,可降低血压,减少血栓形成,具有较高安全性。

关键词:冠心病;顽固性高血压;老年;依那普利;硝苯地平控释片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顽固性高血压是指同时足量服用3种或3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血压依然高于正常水平的一种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

据统计,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占全部高血压患者20%〜30%,其相对于普通高血压,会引发更多合并症,如慢性肾病、心衰、脑血管疾病等,冠心病也是常见合并症之一,若未及时治疗易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甚至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叭硝苯地平控释片为临床常用抗高血压、防治心绞痛药物,吸收快,药效持久。

依那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目前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

D-二聚体预测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研究

D-二聚体预测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研究

D-二聚体预测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研究莫宗洋【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9(038)006【总页数】3页(P40-42)【关键词】D-二聚体; 老年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测价值; 临界值【作者】莫宗洋【作者单位】上海电力医院心血管内科上海 2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6下肢静脉血栓(DVT)是常见的一种严重血管性疾病,其可引发短期或长期并发症,如继发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肺栓塞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1-2]。

早期检查方法主要有血管造影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其中血管造影成像是有创检查,故而当前临床上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主。

但是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往往是在有明显临床症状体征或凝血功能异常时进行,因此凝血功能在DVT 的预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

D-二聚体是凝血检查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升高,并不是DVT 特有指征,故而还需进行静脉影像学检查确诊[4-5]。

该研究方便选取2015年1 月—2018 年4 月收治的300 例老年患者为例,探究D-二聚体在预测老年患者DVT 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方便选取该院住院部收治的老年患者300 例为对象,患者年龄≥60 岁,排除有静脉血栓史的患者,排除未进行下肢静脉血管超声检查的患者。

根据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组:DVT 组共有80 例,男44 例,女36 例,年龄64~83 岁,平均(74.3±4.5)岁;其中脑梗塞后遗症20 例,冠心病18 例,恶性肿瘤14 例,骨折10 例,慢性肾病10 例,高血压8 例;住院时间13~30 d,平均(20.2±5.4)d。

非DVT 组共有220 例,男118 例,女102例,年龄63~85 岁,平均(74.7±4.7)岁;其中脑梗塞后遗症55 例,冠心病50 例,慢性肾病37 例,恶性肿瘤34例,骨折26 例,高血压18 例;住院时间12~28 d,平均(19.5±6.0)d。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D-二聚体检测结果分析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D-二聚体检测结果分析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D-二聚体检测结果分析
黄宁生
【期刊名称】《微创医学》
【年(卷),期】2001(020)004
【摘要】@@ 对我院1999年11月至2000年12月住院的3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行血清溶栓二聚体(D-D) 检测,并与同期体检的健康老年人的D-D检测结果做对比,探讨其临床意义。

【总页数】1页(P500)
【作者】黄宁生
【作者单位】广西区江滨医院南宁市 5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卡托普利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房室重构及血清D-二聚体、hs-CRP、BNP水平的影响 [J], 陈伟;侯湘岭;王伟红;陈雨;王喜卓;石奇松;张小琼
2.慢性肺心病患者血SIL-2R、β2MG、D-二聚体检测结果分析 [J], 吴隐鑫
3.糖尿病患者血清学D-二聚体、血清反应蛋白表达分析 [J], 马进兴
4.血清D-二聚体水平对预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价值 [J], 陈金来;张菊英;秦红;赵津辉
5.血清胆红素、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中的预测价值 [J], 邵琳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房颤高危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变化

房颤高危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变化

后进 行一 般 情 况 调 查 ( 别 、 龄 、 关 疾 病 等 情 性 年 相
况 ) 并 常规空腹 采 血 4 用 于 h— R D 二 聚 体 , ml sC P、 ~ 水平 测定 。
12 1 h— R . . s P水 平 测 定 C 取 血 样 2 , 疫 浊 度 ml免
实验 组 : 取 济宁 医学 院附属济 宁市 第一人 民 选 医院心 内科 2 1 0 0年 7月 至 2 1 0 2年 2月住 院患 者 , 根据 中 国 2 0 0 9房 颤 诊 断治 疗指 南 标 准 , 结合 患 者
房颤 患者 未服 用华 法 林 及抗 血 小 板 药 物或 至少 停
敏 C 反 应 蛋 白、)二聚 体 水 平 分 别 进 行 测 定 , 【 I 采用 统 计 学 方 法测 定 其 差 异 。结 果 持 续 性 房 颤 组 高 敏 C 反 应 蛋
白、) 聚 体 水 平 均 明显 高 于 阵发 性 房 颤 患 者 及 对 照 组 , 【二 I 阵发 性房 颤 患者 h— RP I 二 聚体 水 平 也 高 于 对 照 组 , sC 、 _ ) 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0 0 ) 高 龄 、 颤合 并冠 心病 、 血 压 、 尿 病 患 者 h- R D 二 聚体 水 平 均 较 无 合 并 P .5 ; 房 高 糖 s P、 - C 症 者 高 , 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义 ( 且 P< O0 ) 结 论 高 龄 、 心 病 、 血 压 等高 危 因 素 与房 颤 患 者 c反 应 蛋 白 、 - .5 。 冠 高 D 二 聚 体 水 平 升 高 密 切 相 关 , 治 疗 过 程 中 与一 般 房 颤 患 者 相 比 , 应 引起 足 够 重视 。 在 更 关 键 词 房 颤 ; 敏 c反 应 蛋 白; - 聚 体 高 D二 中图分类号 :51 R 4 文 献标 志 码 : B 文章 编 号 :0 09 6 (0 2 0一 l一3 10 —7 0 2 1 )4l 4O

老年人群和年轻人群血浆D—二聚体正常参考区间比较

老年人群和年轻人群血浆D—二聚体正常参考区间比较

老年人群和年轻人群血浆D—二聚体正常参考区间比较目的探讨老年人群和年轻人群血浆D-二聚体的正常参考区间。

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在本院参加体检的1208例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不同分为3组:①≤39岁组(381例);②40~59岁组(416例);③≥60岁组(411例)。

测定各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

结果≤39岁组与40~59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0~59岁组与≥6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59岁人群的血浆D-二聚体正常参考区间是0.05).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plasma D-dimer between the group of age from 41 to 59 years old and the group of age more or equal to than 60 years old (P<0.01).The normal reference range of the level of plasma D-dimer in the age less or equal to than 59 years old was less than 528.28 μg/L,the normal reference range of the level of plasma D-dimer in the age more or equal to than 60 years old was less than 703.70 μg/L.Conclusion Plasma D-dimer level is associated with age,with the increase of age,the level of plasma D-dimer is riseing.The normal reference range of plasma D-dimer level is different between the elderly and the young people.Different age groups should be used different instruments and the appropriate reagents,the laboratory should be established its own reference range.[Key words]Age;Healthy population;D-dimer;Reference intervalD-二聚体是凝血酶及因子Ⅻ作用的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降解作用后形成的特异性产物,其水平的增高可反映体内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预示着体内可能有血栓形成及溶解的发生,可以作为体内有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其在肺栓塞和动静脉血栓的诊断和排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2]。

血清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及尿酸含量与高血压的关系

血清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及尿酸含量与高血压的关系

(O 7 土8 5) mo L 均 显 著 高 于 对 照组 [ (. 5 .3 ] mo/ 3. 5 . 5 l ] / 8 2 ±2 4 ) lL,P均 < O0 ] . 5 ;高 血 压 2 、3级 组 患 者 血清 血 尿 酸水 平 [(0 . 4 5 0 ) mo L,( 3. 7 94 )/ o/ ] 高 于正 常 对 照 组 [(6 .0 9 2) # lL 3 6 1 土5. 5 l / 34 0 ±6 . 7 , l m L 24 0 士6. 2 mo/ ,
(7 ) 2 例 ,另 选 2 老 年健 康 体 检 者 作 为正 常 对 照组 。测 定各 组 血 清 D—D、h y 4例 e 、血尿 酸 水 平 。 结果 :高血 压 2 、3
级 组 患 者血 清 D—D水 平 [ o 6 ±0 2 ) g ml ( . l . 2 t m1 明 显 高 于正 常 对 照 组 [ 0 2 4 0 1 )r / ( . 6 . 4 / , O 8 ±0 6 ) ̄ / ] g (. 6 -. 7 i g ml ,P 均< O o ] . 5 ,高血 压 l 2 、 、3级 组 患 者 血 清 h y 平 [ ( 2 4 ± 4 8 )p lL ( 7 2 士4 5 ) ̄ l , c水 1 . 8 . 1 t / , 1 . 8 . 2 mo/ mo L
ti e ( e ),h p r rc mi i e i y e t n in p t n s Meh d :A o a o 0 s n u h p re so a i t r en hy y e u ie a n s n l h p r e so a i t . e e to s t t l f8 e i m y e t n in p t n swe e e

D-二聚体检测临床应用的实用建议

D-二聚体检测临床应用的实用建议

D-二聚体检测临床应用的实用建议一、D-二聚体在VTE中的应用静脉血栓栓塞(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

1、D-二聚体用于下肢DVT的排除诊断发生下肢DVT时,血液中D-二聚体的浓度升高。

患者近期有手术、严重外伤、骨折或肢体制动、长期卧床、肿瘤等病史,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小腿后方和(或)大腿内侧有压痛时,下肢DVT的可能性较大;但当患者无明显血栓发生的诱因,仅表现为下肢肿胀或症状不典型时,易出现漏诊、误诊。

根据临床DVT的可能性进行验前概率评分(多采用Wells评分),对于Wells评分低度可能性的患者,先行D-二聚体检测,阴性(低于cut-off值)则排除DVT,阳性者进一步行血管超声检查;Wells评分中度、高度临床可能性的患者,首选血管超声检查。

图1深静脉血栓(DVT)诊断流程图推荐意见:对于无明显血栓发生诱因、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Wells评分为低度临床可能的患者,高敏感度D-二聚体定量检测阴性的结果可排除DVT,阳性者推荐进一步行血管超声检查;对于血栓发病因素明显、症状体征典型、Wells评分为中、高度可能的患者,首选血管超声检查(强推荐)。

2、D-二聚体用于PE的排除诊断D-二聚体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疑似PE患者的诊断非常关键。

首先应用Wells评分(原始版或简化版)或校正的Geneva评分(修订版或简化版)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进行PE的临床可能性评估。

基于PE验前概率评分,推荐中、低度临床可能性的患者进行高敏感度D-二聚体检测,阴性(低于cut-off值)者可排除PE,阳性者进一步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明确PE的诊断。

对临床可能(两分类法)或高度可能(三分类法)疑似PE的患者,推荐直接行CTPA 检查,以明确PE的诊断。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疑似PE患者,D-二聚体可不作为初始诊断的必要检查。

图2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疑似肺栓塞(PE)患者的诊断流程图推荐意见:应基于临床经验或临床可能性(Wells评分或校正的Geneva评分)联合D-二聚体检测进行急性PE的筛查。

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其对心房颤动患者血栓诊断的研究进展

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其对心房颤动患者血栓诊断的研究进展

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其对心房颤动患者血栓诊断的研究进展李婧【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18)5【摘要】血浆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降解产物之一,为继发性纤溶特有的代谢物,其含量变化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鉴别的可靠指标,也可作为溶栓治疗有效性的观察指标.近年来,D-二聚体检测在临床得到新的应用,尤其对心房颤动患者血栓的诊断.现就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其对心房颤动患者血栓诊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Plasma D-dimer is one of the degradation products of the cross-linked fibrin hydrolyzed by fi-brinolysin and is also a unique metabolite of secondary fibrolysis. The change of its content is a reliable indicator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hypercoagulabale state in vivo and primary and secondary fibrinolysis, as well as for the observ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recent years, D-dimer determination has new clinical applications, especially in diagnosis of thrombi in atrial fibrillation. 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dimer detection and its diagnosis value for thrombus in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总页数】4页(P726-729)【作者】李婧【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乌鲁木齐,83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相关文献】1.血浆D-二聚体检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 黄雪珍;陈光辉;孙丽丽;张杰良2.vWF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的诊断及临床预后价值 [J], 张彦月;林文华3.血浆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价值 [J], 黎文武;李建生;卢小燕;蔡玉明;廖育军;邓月香;徐昆;刘艳凤4.血浆D-二聚体检测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研究 [J], 盘平安5.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J], 郝井志;李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应用进展

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应用进展

第22卷第12期2009年12月医学研究生学报JournalofMedicalPostgraduates・134l・V01.22No.12Dec.2009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应用进展时永辉,谢颖综述,李克审校(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检验科,江苏南京210002)・综述・摘要:血浆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降解产物之一,为继发性纤溶特有的代谢物,其含量变化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鉴别的可靠指标,也可作为溶栓治疗有效性的观察指标。

近年来,D.二聚体检测在I临床得到新的应用。

文中就D一二聚体的形成、检测方法及其在临床应用的进展进行文献综述。

关键词:D.二聚体;血栓性疾病;检测方法;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39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199(2009)12—1341-04DeterminationofD-dimeranditsclinicalapplicationSHIYong-hui,XIEYingreviewing,LIKechecking(DepartmentofLaboratoryMedicine,JinlingHospital,Nanjing210002,Jiangsu,China)Abstract:PlasmaD-dimerisoneofthedegradationproductsofthecross-linkedfibrinhydrolyzedbyfi-brinolysinandisalsoauniquemetaboliteofsecondaryfibrolysis.Thechangeofitscontentisareliableindicatorfortheidentificationofthehypercoagulabalestateinvivoandprimaryandsecondaryfibrinoly・sis.鸽wellasfortheobservationoftheeffectivenessofthrombolytictherapy.Inrecentyears,D—dimerdeterminationhasgainednewclinicalapplication.Keywords:D—dimer;Thromboticdiseases;Detectingmethod;Clinicalapplication0引言拟就D.二聚体的检测及I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2024

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2024

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2024摘要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栓栓塞是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但目前房颤导致血栓栓塞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某些生物标志物和风险评分可用于预测房颤相关血栓栓塞的发生发展。

本文从患者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等方面,对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全球有3000万~1亿房颤患者,约70%的房颤患者年龄超过65岁。

血栓栓塞是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房颤会增加脑卒中及体循环栓塞(下肢、肠系膜及内脏、上肢动脉栓塞等)的风险,其年发生率分别为1.92%和0.24%。

房颤患者的脑卒中年发病率是非房颤患者的3~5倍;在一般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风险每10年约增加1.45倍。

然而,房颤导致血栓栓塞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某些生物标志物和风险评分可用于预测房颤相关血栓栓塞的发生发展。

本文从患者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等方面,对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相关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1、患者基本资料1.1年龄年龄是发生房颤和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及血栓栓塞的患病率升高。

据估计,房颤使脑卒中风险增加5倍;50~59岁的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1∙5%,而80-89岁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23.5%。

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75岁是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

在单变量分析中,年龄是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素:每增加10岁,脑卒中风险就增大2倍。

一项对隐匿性脑卒中和潜在房颤的研究发现,年龄增长和长期房颤发作之间存在相关性。

迄今为止最大的房颤研究涉及>50OOO例新诊断的房颤患者,在这些患者中,2年内非出血性脑卒中和大出血(包括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房颤波振幅、频率与左心房内径、房颤持续时间、D二聚体及脑钠肽的相关性研究

房颤波振幅、频率与左心房内径、房颤持续时间、D二聚体及脑钠肽的相关性研究

房颤波振幅、频率与左心房内径、房颤持续时间、D二聚体及脑钠肽的相关性研究作者:张晓丽吴伦宽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4年第06期[摘要] 目的研究房颤波(f)振幅、频率与左房内径、房颤持续时间、血清脑钠肽(BNP)及D二聚体(DD)的相关性。

方法 71例房颤分为阵发性和慢性房颤组、快和慢频率房颤组、单纯性房颤组和房颤合并心衰组。

f波振幅、频率的测量采用食道心电图法。

结果快频率组左房内径、DD明显大于慢频率组(P[关键词] 房颤波振幅;房颤波频率;左房内径;脑钠肽;D二聚体[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6-0031-03心房纤颤(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不仅影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为严重的是有高达一般人群5倍的血栓栓塞并发症。

基于此,房颤成为人当前的研究热点。

房颤的频率350~600bpm,振幅在0.05~0.5mv之间,然而对f波频率和振幅变化的机制及代表的临床意义依旧认识不清。

临床实验证实,快速房颤患者发生外周动脉栓塞情况较普通人明显升高。

然而,对于f波频率的快慢是否影响血液的高凝状态尚未有研究加以证实。

脑钠肽(BNP)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近几年国外研究发现,在房颤患者中血BNP水平明显升高,但其具体发生机制仍然不清。

本研究拟在通过心电图观察f波振幅、频率与左房内径大小、房颤持续时间、D二聚体和BNP的相关性,旨在为房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评估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12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房颤患者71例,男36例,女35例,年龄 33~84岁,平均(65±10.8)岁。

房颤持续时间最短8h,最长21年。

房颤诊断标准以入选时可靠的心电图为依据。

排除①有肝肾功能障碍的;②急慢性血液病、恶性肿瘤、新近外伤、风湿活动和感染性疾病、肺栓塞等;③正在服用抗血小板药或抗凝药物。

2024《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重点内容

2024《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重点内容

2024《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营家共识》重点内容D-二聚体(D-dimer)是凝血和纤溶系统激活的重要标志物之一,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广泛应用。

为规范D-二聚体的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制定了《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下面总结共识中的关键知识点。

一、D-二聚体简介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

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 形成纤维蛋白单体(fibrin monomer ,FM ) , FM以半交错、重叠的方式自发地聚合,形成不稳定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进而在FX I∏a催化下共价交联,形成交联纤维蛋白多聚体,即不可溶的纤维蛋白。

交联纤维蛋白多聚体在纤溶酶的作用下降解生成大量复杂的长片段X-寡聚体(X-oligomer),这些长片段继续分解生成含有由两个共价结合的D-结构域(D = D ,相当于D-二聚体)的大小不一的片段组合,其最终末产物为D = D∕E o纤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或者未交联的纤维蛋白不会产生D-二聚体, 所以无交联纤维蛋白形成情况下发生的原发性纤溶亢进也不会产生D-二聚体。

由于D-二聚体只在交联纤维蛋白降解时产生,因此D-Z 聚体可作为机体凝血活化和继发纤溶激活的标志物。

D-二聚体在体内的半衰期约为8 h ,主要通过肾脏和网状内皮系统从循环中清除。

一、D-二聚体检测的影响因素D-二聚体检测受众多因素影响,遇到可疑或与患者临床表现不相符的结果时,应综合考虑检验前、中、后的潜在影响因素。

01样本采集:可使用血浆或全血样本进行D-二聚体检测。

目前CLSI和WHO推荐采用含3.2% (105~109 mmol/L )柠檬酸钠的抗凝血浆进行D-二聚体检测,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为9: 1o采样量偏低可能导致D-二聚体结果偏低,样本中有血凝块则可导致D-二聚体结果偏高。

实验室在分析前及审核显著异常结果时应检查样本质量, 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利伐沙班在高龄非瓣膜性房颤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D-二聚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

利伐沙班在高龄非瓣膜性房颤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D-二聚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

利伐沙班在高龄非瓣膜性房颤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D-二聚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黎奇才,苏一飞,徐国旺(高州市中医院心病科,广东高州525200)[摘要]目的:研究利伐沙班在高龄非瓣膜性房颤中的应用效果及对D-二聚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52例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

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研究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血状况、D-二聚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出血率(7.69%)明显低于对照组(3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高龄非瓣膜性房颤使用利伐沙班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药物,在改善D-二聚体、NT-proBNP水平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还可以降低患者的出血风险。

[关键词]利伐沙班;高龄非瓣膜性房颤;D-二聚体、NT-proBNP水平房颤是心房发生颤动,是一种快速心律失常,非瓣膜性房颤是心房出现杂乱无章的搏动,这种搏动通常与心室无关[1]。

治疗的关键在于抗栓治疗,利伐沙班属于一种新型的口服抗凝药,起效较快,在医学界引起广泛关注[2]。

我院对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给予利伐沙班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9月收治的52例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

对照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62~85岁,平均(80.1±1.6)岁;研究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68~89岁,平均(80.4±1.8)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患者一经入院均控制室率与节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与D-二聚体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AF)发作与血浆D-二聚体的关系。

方法将11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有无合并房颤发作分为两组:AF组为合并房颤发作组,共37例;对照组为不合并房颤发作组,共79例,分别做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高低。

结果AF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发作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关系密切。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rial fibrillation(AF)and plasma D-Dimer in elderly people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Methods 116 elderly essential hypertensiv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AF group of 37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of 79 cases.The plasma D-Dimer were examined and compared at the same time.Results The AF group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contral group.Differenle between the twogroups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In 116 elderly essential hypertensive patients,AF is related with D-Dimer.
【Key words】Aged; Hypertension; Atrial fibrillation; D-Dimer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生存率的提高,心房颤动(AF)作为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逐年升高,我国房颤的发病率为0.77%,且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1]。

血栓栓塞是房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

D-二聚体(D-Dimer,DD)是高凝状态、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及诊断血栓性疾病的特异性指标。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心房颤动发作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为房颤血栓栓塞提供治疗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科住院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6例,年龄60~95岁,平均(79.20±7.01)岁,按照有无合并房颤发作分为两组:AF组为伴有房颤发作组37例(男34例,女3例),年龄60~95岁,平均(79.00±7.83)岁;对照组为不合并房颤发作组即窦性心律组为79例(男64例,女15例),年龄60~92岁,平均(79.29±6.65)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尿素氮、肌酐、尿酸、空腹血糖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高血压诊断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两组患者合并冠心病、2型糖尿病、糖耐量减低病史比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美国太空实验室(Spacelab)生产的Lifecard CF ANSI/AAMIEC38 Type 1的动态心电图仪,对入选的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24 h动态心电图证实有房颤发作的患者,包括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均归为AF组;否则为对照组。

1.2.2 血浆D-二聚体测定患者标本采集前禁食12 h以上,留取静脉血3 ml,EDTA抗凝充分混匀,4℃离心分离血浆,全自动快速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参考值范围0~0.50 mg/L。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用x±s 表示。

两组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等方差采用t检验,异方差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F组、对照组两组高血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AF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为(0.39±0.41)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23±0.17)mg/L(P=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表1
AF组、对照组两组高血压患者血浆D-二聚体
水平比较(x±s)
项目对照组(n=79)AF组(n=37)P值
血浆D-二聚体(mg/L)0.23±0.170.39±0.41*0.0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本文从11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发作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研究中发现,合并房颤组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0.39±0.41)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23±0.17)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的发作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关系密切,在老年高血压伴发房颤发作的患者中更易出现高血浆D-二聚体血症。

血浆D-二聚体是凝血过程中产生的交联纤维蛋白特异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加,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纤维亢进的分子标志之一[2]。

研究认为,房颤发作时患者心房血流缓慢、瘀滞,血流冲击造成心房内壁损伤,促进凝血和纤溶活性异常及微血栓形成。

因此,在老年高血压伴有房颤发作患者中,在注重积极降低血压的同时,更要注意抗凝治疗,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避免血栓形成。

参考文献
[1] 张琪,车琳,陈晓光.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黑龙江医学,2010,34(4):257-259.
[2] 莫木顺.冠心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意义.中国实用医药,2009,4(23):104-1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